Ⅰ 网络大电影走向精品化的关键是什么
近年来,网络大电影迅猛发展。网络大电影如何走向精品化,关系到网络大电影能否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网络大电影既以网络为安身之地,就不可能不遵循技术、社会与心理三重意义上的网络协议;既以电影为精神旨归,就不可能不尊重技术、社会与心理三重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网络大电影名称中的“大”,是指这种艺术样态和微电影、院线电影之间的区别。若读作“网络+大电影”,是指它比先前的微电影篇幅大、投资大、回报大;若读作“网络大+电影”,是指它虽然比院线电影投资小、周期短、门槛低,却依靠网络大平台、大流量、大气氛,而勇敢地挑战院线电影。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大”拥有不同于此的概括——“有容乃大”。所谓“大”,兼有巨大、长大等含义。如果以此来审视、分析,便不难发现网络大电影的优点:在各种形态的网生资源中,它的信息容量颇为可观(“大得多”),不仅和其他视频资源相比如此,与文本资源、音频资源等相比皆然;在各种形态的电影产品中,它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大得快”),不仅和院线电影相比如此,与微电影相比亦然。前者体现了它在横向传播中的优势,后者体现了它在纵向传播中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有理由对网络大电影寄予更高的期待。在网络大电影未来的发展中,有两个关系需要理顺:一是网络协议与知识产权的关系,二是信息容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
就前者而言,精品化不能满足于豆瓣评分高、弹幕好评多(这是横向传播所要求的评价,也是体现网络协议要旨的评价),而且要引入时间维度,通过适当的作品回顾展评,来判定客观效益与历史价值(这是纵向传播所要求的评价,也是体现知识产权要旨的评价)。就后者而言,精品化不能过分强调向院线电影靠拢,否则便可能因为单纯追求扩大信息容量,而牺牲在发展速度上的优势;同时,也不能过分强调向微电影靠拢,否则便可能因为单纯追求短平快,而牺牲在信息容量上的优势。比较合理的选择,也许是“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充实”,可视为衡量信息容量的标准,指网络大电影贵在言之有物,而非单纯以篇幅论短长;“光辉”可用来品评网络大电影的发展速度,亦即当“恒星”而不是“流星”。因为,人们固然欣赏流星划破夜空的短暂之美,但更欣赏恒星耐人寻味的长久之美。
网络大电影,是指私人团队拍摄,自己当导演,时长超过60分钟以上,拍摄时间(三个月到一年左右),规模投资(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电影制作水准精良,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电影,符合国家政策,也可以在电影院上映。
代表作品:《不良女警》、《猎灵师之镇魂石》、《后备空姐》、《校花驾到之人鱼校花》、《十全九美之真爱无双》、《我的极品女神》、《老九门番外之二月花开》、《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仙班校园》、《血战铜锣湾》、《王牌御史之猎妖教室》、《山炮进城2》、《忍者传说之高校争霸》、等。
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网络大电影入选2016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
Ⅱ 近40部网络电影分账破千万,网大的春天来了吗
客观地讲,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会因为它的播出形式而发生质的改变,而网络电影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对整个行业抱有了更多的期待。网大的春天来了吗?确切地讲,网大的春天一直都在,只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不同罢了。
2021年的院线电影市场持续低迷,但与此同时,网络电影的发展势头正猛以往的网络电影常常与“劣质”“low”这样的贬义词相关联,流水线产品一般的网大不仅剧情毫无新意,演员的演技也是一言难尽,甚至大部分电影会用性感惹眼的宣传海报做噱头,这种低端的营销方式使人反感。
虽说目前的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仍存有一定的差距,毕竟在家观影与在影院观影的观感是不同的,影院的巨幕与收音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与听觉上的体验是网大无法取代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制作质量越来越精良,网大的发展正在更新换代,属于网络电影的春天,相信在不远之后就会到来了。
Ⅲ 网络大电影发展迅速,与传统电影相比有什么区别
网络大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差别,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播出平台不同。
网络大电影主要的播出平台是各大视频网站,而传统电影的播出平台主要是线下的各大影院,当然了,当一些传统电影播出很久之后,也会陆续的在各个视频网站播出。
二、盈利方式不同。
网络大电影主要是通过广告和付费观看来盈利、回收资本的,而传统电影,主要是靠票价来盈利,去电影院观看的人越多,票房越高,票价越高,传统电影的盈利能力、吸金能力也就越高,当然了,传统电影也有广告植入的现象,也会通过广告来获得一部分的利润。
三、成本的投入量不相同。
一般而言,拍摄传统电影的成本要比较高,主要是人员的费用、服装、道具等的费用占的比例比较高,特别是请某些大腕的费用较高。而网络大电影一般都是一些“小演员”、或者只请一两个名角出演。不过现在由于网络大电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网络大电影的演员等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我想随着网络大电影时代的到来,以后它的成本也会逐渐增加的,质量也会越来越好的。
网络大电影虽然现在越来越火了,看得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它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盈利能力、推广能力都是有限的。传统电影往往会通过发布会等方式来做推广,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网络大电影还是比较欠缺的,有待提高。不过网络大电影的数据比较公平、透明,这一点是传统电影没法比较的,传统电影虚假票房的事情太多了。对于投资者来说,信息透明是一大优势。
网络大电影发展迅速,如果传统电影也是如此就好了 ,如果两大形式的电影齐头并进是不是会更好呢?期待我国电影行业发生质的改变。
Ⅳ 网络电影的盈利方式!及前景怎么样
一、市场规模及其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也是飞速发展,2013 年全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 276.8 亿元,同比增长 31.6%,远远高于全球电影市场 4-5%的增速,其中,票房收入 217.7 亿元,同比增长 27.5%;非票房收入 45 亿元,同比增长 55.2%;海外销售收入 14.1 亿元,同比增长 33.0%。2013 年,我国电影市场规模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电影行业运营及投资预测报告》指出:2013 年,我国观影人次为 6.12 亿,虽然同比增长 32.5%,但人均年观影次数仅为 0.45 次,远远低于美国的5 次、日韩的 2 次,所以我国电影行业还有很大市场空间,预计未来电影行业在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仍能保持 30%左右增速。
全国电影产业总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二、平面媒体发展电影产业可以发挥内容优势
中国电影行业蓬勃发展,从需求端看,我国城镇家庭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于电影的观影需求不断增长;从供给端看,影院和银幕数量等硬件设施快速增长,推动票房收入连创新高,2013 年我国总影院数达 4583 家,新增 903 家,同比增长 24.5%,总银幕数 1.8 万块,新增 5280 块,同比增长 40.3%。
在政策端,取消一般题材剧本审查,对电影技术扶持力度加大,2014 年又在资金、税收优惠及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继续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
电影产业的广阔发展空间,使得传统媒体业务转型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传统媒体拥有的内容、品牌、客户资源也可以用于电影的拍摄、制作和发行中,发挥业务协调优势,提升资源使用价值,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三、电影行业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电影行业收入主要来自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和海外销售收入,2013 年,电影票房收入为 217.7亿元,占比 78.6%;非票房收入为 45 亿元,占比 16.3%;海外收入 14.1 亿元,占比 5.1%。
电影行业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其中,非票房收入又分为广告收入、版权收入和衍生品收入,2013 年,广告收入 26.4 亿元,占比 9.6%;版权收入 15.3 亿元,占比 5.5%;衍生品收入 3.3 亿元,占比 1.2%。
电影广告收入近年来增速迅猛,主要包括植入广告收入、贴片广告收入和映前广告收入三部分,2013 年占比分别为 37.9%,23.5%,38.6%。
电影广告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电影版权收入主要集中于电视和网络等新媒体版权收入两部分,2013 年电视版权收入为 7.9 亿元,网络等新媒体版权收入为 7.4 亿元,近几年大家版权意识不断提升,版权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中国影视行业受盗版影响,版权收入在整体电影行业中占比仍较低;电影衍生品收入是电影产业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在这个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占比仍较小,未来具有巨大的开发空间。
Ⅳ 什么是网络大电影发展趋势
2014年,爱奇艺给网大做出定义:在网络上发行,时长超过60分钟,符合电影叙事规律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并以付费点播模式分账的电影。据前瞻研究院《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网络大电影市场呈高速发展趋势,三年时间内数量翻两番迅速攀升,2016年我国上线网络大电影约2500部,同比增长高达263%,总播放量高达216亿。
随着2017年3月1日发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面实施,网络大电影的审核要求及审核流程都将与院线电影一致,只有优质题材、制作精良的网络大电影才允许上线,未来网络大电影优胜劣汰成必然,进一步加快了网络大电影精品化趋势。
随着市场发展,网络大电影越来越是头部内容的天下,加速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只要内容优质、用户认可,小投资也将可以撬动大收益。
Ⅵ 怎样看待“网络大电影”的兴起
如今的社会对于精神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强,因此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就越来越高,我们在希望影视作品保持生产速度的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质量,这本身就不容易。院线电影作品的制作周期过长,这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所以网络大电影应运兴起。
目前来看网络大电影有着十足的活力,原因是相较于筹备到上线在一年以上的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系列化开发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同时能够对社会热点进行紧密追踪。此外网络大电影所受到的审批限制较小,题材、内容具有“新、奇、怪”特征,能够对观众有较强吸引。而且互联网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让人们观影的习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的观影习惯从传统的电视机转移到互联网。
但应该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是,从网络大电影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网络大电影的题材为了吸引眼球,提升播放量,通常会选择惊悚、恐怖、血腥的题材。如果网络大电影单纯地将吸引眼球当做是网络大电影市场未来的发展主流,那么这势必会极大地影响到网络大电影题材的丰富性,从而对于网络大电影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网络大电影市场题材单一的状态,才能减少网络大电影因组成成分失衡造成的发展“失序”的情况,最终能让网络大电影的组成成分更加多元化,更具丰富性。所以网络大电影未来想要成为影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
Ⅶ 网络大电影投资风险
2014年,爱奇艺首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和标准,随后网络大电影迎来爆发式的发展。根据爱奇艺提供的数据,2015年网络大电影全网上线超过650部,其中爱奇艺上线622部,约占全网的95%。2016年网络大电影全网上线超过2000部,其中爱奇艺上线1800部,约占全网的90%。截至2016年底,网络播出电影数量超过6600部,其中网大3100部,流量超过150亿。
2017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面实施。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审查标准统一。未来,网络大电影优胜劣汰成必然。
网络电影的风险:
网络电影是不在影院上映的,只有网络点击分红。
网络电影片太多,几乎是万众挑一的,所以投资网络电影选择难度增加
网络电影是有好片,但是也有非常多的乱片,所以风险比较大
同一时间上映的影片比较多,客户观影会眼花缭乱
Ⅷ 网络电影会发展壮大到拯救国产电影吗
作者| 黎学鹏、周迪
2017年,广电总局对网络电影的监管进一步加强。6月1日,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网络电影等视听节目要坚决反对不良风气、抵制传播不正确价值观;6月22日,《二龙湖浩哥》系列、《我的室友是狐仙》《打狼之我命由己》、《簋街的鬼》等40多部热门网络大电影因不符合政策规定而被下架;6月30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明确规定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
2017年,网络电影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具有电影质感精品化网络电影。在影片类型上,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佣兵的战争》、《中华兵王》、《特种兵王2之使命抉择》等战争军事题材,以精良的制作、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俘获观众心灵;《寻龙契约》、《魔游纪》等奇幻类影片,带给观众超现实的非凡体验;8月11日,在爱奇艺独家上线的动漫电影《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又开创了首部网络付费动画电影的先河,并以精良的制作、重新制定的人设,吸引了众多新、老粉丝的加入,影片上线仅三天,在爱奇艺电影频道和动漫频道的累计播放量就轻松突破2000万。
在网络电影变革调整的新发展期,投机倒把、妄图通过网络电影挣快钱而轻视电影内容和品质本身的现象会被渐渐杜绝,精品化作品会不断增多。对网络电影的认识将回归正确,对网络电影市场的理解将回归理性。
艺术创作需要符合一定规律,网络电影的精品化需要团队的磨合和对内容进行深度开发,而这些都需要时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创作者和投资者都需要耐得住寂寞,懂得尊重艺术和艺术创作的规律。
进入2017年下半年后,随着我们对市场变革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对电影制作的专业性不断提高和各视频网站对网络电影市场的重新布局,相信网络电影市场在经历过这一轮变革所带来的“阵痛期”之后,一定会迎来更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局面。
面对新兴的网络电影市场,我们确实要更有耐心,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挫折。调整思路,砥砺前行,再出发!
【转载请联系客服;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Ⅸ 新媒体时代电影产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趋势
一、改变电影理论和形态的新媒体电影
新媒体电影首先必须满足“电影”的基本条件:作品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观众角度都被认为是电影。这条标准将互联网之上无数随机的和零碎的小视频排除开来,但是电影和非电影之间的区分没有那么简单。关于什么是电影,电影理论史上主要有自然实用主义(巴赞、克拉考尔)和艺术纯粹主义(爱因汉姆、爱森斯坦)两种倾向:前一种主张电影是人类通过胶片完成对自然再现的冲动,后一种认为电影具有独立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纯粹艺术性①,后续还包括麦茨的以镜头为单位的无代码语言,斯坦利·卡维尔的“连续自动的世界影像”说等②。以上这两种主要的电影理论都试图解释什么是电影或者说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差异性。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些从本体上对电影进行的形而上思考无论多么哲学化,“什么是电影”的理论根基依然是电影艺术本身所寓居的媒介。当电影摆脱银幕、胶片的束缚,进入数字化和网络化之后,关于“什么是电影”的思考必然会发生变化。所以,媒介刺激下生成的新媒体电影(比如优酷出品的“11度青春电影行动”《老男孩》等),必然具有与传统电影不同的内涵和气质。因而,新媒体电影不一定必须符合传统电影理论之中的“电影”概念才能被视为电影艺术。比如早期翻拍、篡改型的新媒体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网络惊魂》等,完全是以对传统电影的解构为基础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内涵正在被新媒体电影实践拓宽。
与此同时,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从生产到传播、到批评和理论建构展现出巨大的差异。第一,互动性是新媒体电影的首要特征。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机制,使得新媒体电影从构思到筹备,再到剧本、演员,最后到剪辑等环节都可以吸取大量受众的意见。人的天性之中就具有对对象的一种控制欲,因而互动性将电影的可控感上升到电影历史的新高度。比如,国际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Casarte)的新媒体电影《独家》,其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开放式的。其最为典型的互动性就是观众可以左右整部电影的剧情,最后呈现出开放式的主题和五种不同的结局选择。同时,整个新媒体电影演进过程之中会有暗藏的二维码以供观众扫描,从而体验更多精彩的互动。第二,新媒体电影寄寓的媒介是互联网。首先,互联网络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质使得新媒体电影界呈现出众声喧哗的草根性。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影的追求不再受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体制,普通人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拍摄新媒体电影。这带来一个疑问:人人都可以拍电影的话,如此的新媒体电影还是电影或者好电影吗?我们承认人人参与之后,电影作品之中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但是网络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优秀的作品是不会被网络遗忘的,相反会成为新媒体电影的一根一根标杆,激励后来者继续创新。其次,互联网观影不可能具有大场景、大制作、IMAX影院、逼真特效等等优势,但是影院型电影由于过于关注电影技术给人带来的那种冲击性、刺激感和亦真亦幻的效果,反而对电影题材选择、故事情节演进和电影本身深度缺乏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电影寻求不同于大场景、大投资电影的路线,将重心放在怎样讲好故事上。网络居民不可能有耐心将时间花在一部情节毫无吸引力的新媒体电影上而忽略网络上海量的电影资源。这使得新媒体电影在讲好故事和故事创新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再次,新媒体电影潜在观众大。新媒体电影通过网络进行视频传播,其受众是广大网民。根据2014年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止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28亿,较上年底增加5637万人,增长率为15.2%。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9.3%,与上年底相比增长3.4个百分点③。作为网络视频之中优质视频的新媒体电影,它必然会随着视频用户激增的速度和规模而显示出与传统电影分庭抗礼的力量。
从上面新媒体电影呈现出来的几个特征(去中心化、受众巨大、互动性强)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电影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以导演为主导的电影制作模式。传统电影制作过程中,从剧情发展、拍摄进度、场景选取、演员选用、镜头取舍、段落安排,后期的剪辑、配音、效果等环节,一切都由导演决定。新媒体电影选择以网络为平台,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及意愿,比如“选拔网络自荐的新锐导演;审核通过网络征集的电影剧本并进行专业筛选、加工制作;对投资拍摄的剧组进行统筹监控,尽量避免资金浪费;对遍布全国的新媒体电影生产基地进行管理,以确保新媒体电影的生产量”④。因此,在新媒体电影之中,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呈现合一的趋势,即作者与读者逐渐混融的状态。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新媒体电影元素的网络混融阶段。这一混融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大数据时代对于新媒体电影意味着混融状态
大数据作为网络理论和实践的新范式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之后迅速在管理、传播、政治、商业和金融等领域兴盛。大数据的含义就是通过各种新媒体对使用媒体的用户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数据最大化收集、整理、分析,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四个特点:巨大的数据量和数据完整性,能在看似毫不相关的数据之间找到内在关联,即时满足需求和寻找出数据背后的价值。最典型的是2013年风靡全球的美剧《纸牌屋》充分实现了大数据在艺术实践之中的巨大价值。它完全绕开了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所构成的传统电视生态系统,选择在Netflix视频网站播放,用户只需要通过个人电脑或者移动终端登录即可播放。Netflix采用了真正的大数据分析——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同时,所有通过Netflix观看《纸牌屋》的观众会在观看过程之中产生无数的连观众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数据(包括观看连续剧时暂停、回放、快进、停止等动作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每天用户在Netflix上将产生高达3000多万个行为)。这些数据通过网站后台被迅速分析,从而让电视剧制作商做出相应的对策。该剧在拍摄过程之中,真正实践了大数据精神,无论是剧情设置还是选择演员、导演阵容,都以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和使用数据做支撑。“Netflix尚且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巨量用户的需求,不仅是谁喜欢看什么节目,更精确到用户行为:什么人喜欢在星期天晚上用平板设备看恐怖片;哪些人会打开视频就直接跳过片头;看到哪个演员出场会快进;看到什么剧情会重放,《纸牌屋》的商业奇迹正是通过云计算精确整理重点关联数据而造就的”⑤。从《纸牌屋》的运作可以看出,在大数据分析时代,艺术作品的作者和受众形成了巨大而紧密的关联性。在这种关联性之中“作者—受众”的关系分为两层:一层是新媒体的即时互动性带来的受众对作者的即时反馈信息,使得作者可以即时调整创作的路线;另一层是作为消费者的信息生产,也即阿尔文·托夫勒在《财富的革命》之中提到的“生产者即消费者”⑥。阅读时,受众在电脑或阅读器上产生的大数据通过网络被收集汇总到存储器,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出多少受众观看到哪个地方放弃了观影,哪些观众对哪些人物角色感兴趣,观看时嵌入哪些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更有助于电影的接受等。
大数据时代造就的新媒体电影的“作者—受众”混融具有与网络时代新媒体电影中创作者和观众混融不一样的内涵。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认为,网络造就了空前规模的集体智能,一种集体认知的全球网络,从而产生了“超思想”、”超精神作用”、“智力网络”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神经网络融合于全球网络以创造意识的新空间⑦。就好比大海之中的小鱼和合而成的鱼阵一样,并没有任何一只凌驾在所有鱼之上的领袖指挥它们,它们只是自发组合排列形成比海里最大的鱼还大的巨型“大鱼”。这条“大鱼”具有整体生命,无数个体小鱼已经成为大鱼的组成细胞。新媒体电影也一样,参与电影活动的无数创作者、观众、中间人围绕着一部电影,他们通过大数据参与到整个电影的创作当中。相对于电影,这些参与者,全都成为了像“大鱼”一样的“作者”。
大数据的“大”体现在“全数据”模式之上,即我们分析的不是样本数据,而是所有数据⑧。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人类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被存储、交换和分析使用,并且这些数据量之大,令人不可思议。2013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超过0.8ZB(相当于8亿TB),两倍于2012年的数据量,相当于2009年全球的数据总量。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是2013年的10倍,超过8.5ZB⑨。那么,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对于生根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电影又意味着什么呢?
新媒体电影是以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及连接它们的网络设备作为承载的。新媒体背后有大量数据库随时更新电影生产和消费的各种数据,包括新媒体电影的宣传数据,电影观众观看的时间,观众的性别、族裔、年龄、群体、受教育程度,新媒体电影的交易量,电影播放到哪里丢失的读者最多,哪些电影部分会被反复观看等等。数据来源可以多样化,不同渠道的数据甚至可以互相参照。“第一是搜索平台,如网络、谷歌、搜狗;第二是社交平台,如微博、人人网、豆瓣、时光网;第三是电商平台,如网票网、美团网、淘宝网等;第四是视频网站,如优酷、薯仔、爱奇艺、乐视网等。像网络指数、新浪微指数、淘数据、优酷指数等,都是由上述平台提供数据服务的。此外,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拥有全国的影院票房数据,并通过《中国电影报》等平台向社会公布”⑩。与此同时,数据平台也需要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由于新媒体电影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使得新媒体电影创作和观看数量巨大,从而产生的数据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数据的关键作用还在于对未来进行预测。全数据对于大数据分析来说就是“正在发生的未来”。通过对电影本身、观看和批评、媒体、电影宣传等相关数据的搜集,寻找观众兴趣点,预测哪种审美趣味的电影会在什么样的人群中受欢迎,人群的性别、消费力、居住区域、阶层、年龄段分布等等。利用数据作为分析受众的依据之后,创作者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为什么自己的电影不受欢迎,只需要通过网站浏览记录数据分析观众最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就可以了。在大数据挖掘过程之中,单个数据可以作为垃圾被忽略,因为数据精准度是样本化统计时代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信息缺乏的时代,“收集信息的有限意味着细微的错误会被放大,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结果的准确性”(11)。随着数据的大幅增加,为了了解大致发展趋势而放弃精确性,可以接受适量错误。就像医用灯,从一个角度打的光,不管亮度多高,仍然有暗区。而大数据的多维度属性就像无影灯,从各个角度照射,就算其中一盏灯亮度不强,也不影响总体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大数据更加追求数据完整性和混杂性。
Ⅹ 网络大电影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应该是有好处的,
文艺也讲究百花齐放,这样可以锻炼一批的电影人才,或许其中能出来很多的名导演,名演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