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个播放器可以看高清歌仔戏
这要看你的高清视频文件是不是原文件,注意:如果格式转换过的视频决对比不上原文件清晰,因为在格式转换过程中,很多视频文件的质量被损失。至于高清播放器,那就看播放器内置高清视频解码软件的好坏了。暴风影音是一款不错的播放器,多数家庭电脑里安装这一款。不过还是跟视频文件本身的质量有关。
2. 闽南歌仔戏的歌仔戏剧种
1、落地扫歌仔阵
由闽南传入台湾的歌仔(锦歌),在宜兰发展成本地歌仔,尔后又模仿车鼓戏的表演型式,演出滑稽诙谐的汉族民间故事,随神轿游行,称之为歌仔阵。落地扫歌仔阵为歌仔戏最原始之演出型式,属于歌舞小戏的表演,演出地点多在庙埕空地即席表演,或随游行阵头行进至庙口广场,以四支竹竿围出表演区,就地演出。
落地扫演出的剧目仅有《山伯英台》、《什细记》、《吕蒙正》及《陈三五娘》等四出。落地扫演员以丑、旦为主,演员大多不着戏服,且无繁杂身段。落地扫歌舞小戏的表演者多非职业演员,因此表演内容多为简易动作,而曲调音乐也不繁复,通常以一首或少数曲调不断重复进行。此种演出型态多属非营利性业余表演,表演团队均为民众自发性组织,因此演出时之趣味性高于艺术水准的要求。
2、野台歌仔戏
扮仙
野台戏即为外台戏,多于庙口演出。野台歌仔戏为歌仔戏最普遍之演出型式。本地歌仔吸收其它剧种精华,并穿着戏服,粉墨登场演出,歌仔戏即成为大戏型式。野台歌仔戏演出名目大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举凡庙会、酬神、建醮及神诞等活动,多有野台戏的演出。
野台戏的特色为热闹而淳朴,由于演戏酬神是汉族民间表演活动之主因,是以仪式性胜于艺术性;且野台歌仔戏于正戏演出之前,必先表演一段吉庆戏,俗称扮仙,目的在为民众祈福,神人之间的关系于扮仙过程中,得到融合交会。
3、内台歌仔戏
内台歌仔戏是指戏院室内剧场演出的歌仔戏,采售票方式,属于营利演出。《台湾省通志.艺术篇》:至民国四、五年间,辜显荣向日人收买台北淡水戏馆,改名新舞台,作为本省人之娱乐机构,其经理人见歌仔戏甚受人欢迎,遂出资设立新舞社歌剧团,在该戏院经常排演歌仔戏,而收取门票。是为本省第一团营业性质之歌仔戏班。而歌仔戏之分别为内外台戏,亦始自此时。由于内台歌仔戏为营利性质,舞台布景、灯光及服装均较为讲究,演出亦较野台戏严谨。此外,于公演之前,通常由演员穿着戏服沿街踩街,借以吸引观众广作宣传,增加票房收入。民国四十四年间,为内台歌仔戏鼎盛时期,当时全台约有300个此类歌仔戏班,可见其繁荣。
4、广播歌仔戏
最先使歌仔戏转型者为广播界。民国四十三、四年间,开始出现广播歌仔戏,很多广播电台均有广播歌仔戏节目;此外亦有部分电台自组歌仔戏班,以录音或现场演唱,通过电台广播方式传送至各地。
由于广播歌仔戏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演员无须表演身段动作,因此特重唱腔与念白。此外,由于广播歌仔戏播出时间较长,故须大量曲调,除演唱传统的歌仔调外,又从流行歌曲中吸收具启承转合的四句七言曲式,丰富歌仔戏新生命。
5、歌仔戏电影
歌仔戏电影创始于1955年的台语电影《六才子西厢记》。歌仔戏电影受到观众喜爱,是因其歌仔戏的声势,然而尽管歌仔戏电影曾轰动一时,但由于歌仔戏毕竟适合于舞台型态,因此1962年后,歌仔戏电影亦随之没落。
6、电视歌仔戏
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成立,推出第一部电视歌仔戏《雷峰塔》。但当时台湾的电视机并未普及且为黑白片,因此电视歌仔戏欣赏人口不多,广播歌仔戏才是当时最流行之表演型态。
电视歌仔戏最大的改变是使歌仔戏从象征剧场走向写实剧场,以实物取代写意的身段,例如骑马时需拍摄骑马外景,而高山、天庭与桥梁等则需搭设布景;由于增加道具及布景,并加入许多轻功、飞天及钻地等镜头,因此电视歌仔戏的身段表演大量删减。此外,由于电视歌仔戏采事先录制方式,因此凡是演员忘词、唱错或笑场,均可NG重来,亦导致演员演技与唱工之退化。不过,电视歌仔戏布景华丽生动,却也吸引部分观众。
3. 叶青有演过哪些歌仔戏
演出剧目
1965年 船过水无痕、鬼见愁决斗独臂双刀、南刀北剑....(台语电影)。
1969年 花田错~卞畿、双燕归巢~李世生...(台视)。
1970年 雨过天晴~江志文、柳燕娘~薛强、明宫秘辛~太子、董小宛~顺治皇帝...(中视)。
郑元和与李亚仙~郑元和、望子成龙~俊卿、痴情债~盲剑客...(台视)。
1971年 孙膑下山~孙膑、王家老店~韩铁芳、杨家将~杨延昭、吴三桂与陈圆圆~吴三桂、
狸猫换太子~陈琳、侠义双雄~展昭及颜春敏、胭鲁泪~文燕山、渔娘~逢良与逢春、
孤离泪痕~张显阳、郭子仪~郭子仪、桃园三结义~关云长及赵子龙、孝子雪冤记~韩少山、 悲欢情天~张志坚、朱洪武与刘伯温~刘伯温...(中视)。
1972年 樊梨花~薛刚...(中视)。七侠五义~白玉堂、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台视)。
1973年 西汉演义~楚霸王及刘如意、大江英豪~桂兰...(台视)。
1974年 三国演义~关公及孔明...(台视)。
1975年 忠孝节义图之陆文龙~陆文龙、忠孝节义图之鸳鸯灯~白玉飞...(台视)。
1976年 绵山恨~介之推、大江风云录~东方杰...(台视)。
1977年 赵匡胤~赵匡胤、豪杰传~罗成及罗通...(台视)。
1980年 丹桂飘香~杜明飞、嘉庆君游台湾...(台视闽南语歌唱剧)。
1982年 潇湘夜雨~冷秋湖、灞桥烟柳~燕飞卿...(华视)。
1983年 玉莲花~赵匡胤、岳飞~岳飞及秦桧、人面桃花~李玉麒、红鬃烈马~
薛平贵、相思曲~白玉飞、长青柳~介之推...(华视)。
1984年 蛇郎君~罗浮、孟丽君~孟丽君、秋霜燕子飞~秋玉郎、断肠红~柳俊卿...(华视)。
1985年 周公与桃花女~周乾、描金扇~江远峰、杨家将~杨延昭、巫山一段云~白雪生、
玉堂春~王金龙、蔡松坡与小凤仙~蔡松坡、彩云天涯~敖子都..(华视)。
1986年 薛丁山救五美~薛丁山、赵匡胤~赵匡胤、新七侠五义~白玉堂...(华视)。
1987年 红尘客~张七、金缕歌~甄宓...(华视)。
1988年 春江花月夜~玉磐、陆文龙~陆文龙、金雕玉芙蓉~余凤麟...(华视)。
1990年 孔明三气周瑜~孔明...(华视)。
1991年 秋江烟云~陆天俊(克威)...(华视)。
1992年 玉楼春~李后主(李煜)...(华视)。
1993年 冉冉红尘~李志坚...(舞台歌仔戏)。
1994年 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华视)。
1995年 皇甫少华与孟丽君~皇甫少华...(华视)。
1996年 陈三五娘~陈三...(华视)。
1997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华视)。
1998年 薛平贵与王宝钊~薛平贵...(华视)。
1999年 白蛇传~许仙...(华视)。
2001年 秦淮烟雨~候朝宗...(公视)。
4. 什么是歌仔戏
歌仔戏是台湾早期非常流行的一个戏曲。主要演歌仔戏的代表人物有:杨丽花,廖琼枝,孙翠凤,叶青。其中属杨丽花演的歌仔戏最唯妙唯肖,也是杨丽花把歌仔戏推动到电影歌仔戏、电视剧歌仔戏的。杨丽花基本上已经跟歌仔戏划上等号了。讲到歌仔戏就令人想起杨丽花,讲到杨丽花也令人想起歌仔戏。
5. 歌仔戏流行于哪些地方他有哪些有点在线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台湾的传统戏曲,大陆福建亦称之为芗剧。“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辞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歌仔戏的雏形为宜兰地区的落地扫,吸收车鼓阵等元素,慢慢发展成小戏。而后又学习高甲戏、北管戏、京剧等各类大戏逐渐具备完整的戏曲形式。经历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及国民政府来台后推行国语运动压缩、扭曲了表演形式与空间,在历代艺人的努力传承下,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推波助澜下,歌仔戏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东渡收复台湾时,将流行于闽南地民间曲种"锦歌"带到台湾,很快在台湾广泛传唱,群众自发组织了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歌仔戏,又称撎“台湾歌仔戏”,是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厦门、漳州 、泉州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
〈蓬莱大仙〉剧照歌仔戏的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伎艺的传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生旦净丑都用真嗓演唱。主要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台湾笛和月琴等。它的表演、角色、服装、脸谱和打击乐等方面基本上都取法于京剧。
【历史溯源】
歌仔戏是唯一形成于台湾本土的民间戏曲,是最具有台湾文化特色的民俗艺术,也是台湾地方戏中乡土气息最浓、流行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戏剧。它的原型是"锦歌"。锦歌是一种由一男一女对唱的民间说唱、清唱曲艺。早在南宋末年,因流传于闽南锦江(今江东桥到海澄一带)两岸而得名。
锦歌独具闽南歌曲风格,曲调柔和抒情,有着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为民众所喜爱。相传明末清初大批闽南人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把漳州芗江一带的锦歌、车鼓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带到台湾,颇受欢迎。到台的闽南籍军民,眷念家乡,常在上山砍柴、下海捕鱼或茶余饭后,唱几句锦歌调子,寄托其相思念祖之情。锦歌渐成在台的闽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称锦歌为"歌仔",用来与在台湾流行的大戏相区别。为了共同欣赏家乡曲调,闽南人在台湾设立歌仔馆,作为清唱的场所,也叫"坐唱"。还有到寺庙和农民家里演唱的,叫"走唱"。就这样,锦歌(即歌仔)在台湾各地逐渐盛行起来。民间逐渐出现了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
歌仔盛行区域,先在台湾北部,后与其他歌曲、民谣汇成一种民间乐曲,在渔民和农民中流行开来,叫做"宜兰歌仔",主要在街头表演。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到清朝末年,歌仔的曲调吸收了闽南民间歌舞,如"采茶调"、"平鼓"等曲调的唱曲,糅合了台湾民间的"七字四言"小曲,借鉴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形式,逐渐形成一种以闽南语演唱的古装歌唱剧即"歌仔戏"。至20世纪20年代开始融合为小戏演出。后受正字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的影响,逐渐丰富定型,搬上舞台。
歌仔戏在台湾发展起来后,一直不忘祖家。1928年,台湾"三乐轩"、"双珠风"两个戏班,以回乡祭祖为名,回闽南、厦门等地演出,歌仔戏又传回福建闽南地区,并风行一时。其乡音和曲调深深地感染着家乡的观众,他们专门从台湾请来歌仔戏的师傅,教练歌仔戏,歌仔戏名角不断涌现,演技大大提高,并很快在闽南地区流行开来。由于它流行于福建芗江流域,所以在闽南一带又称为"芗剧"。
台湾歌仔戏的发展历程也较为曲折,曾受到日本殖民统治者的破坏。台湾光复后,歌仔戏得以重新发展,其中上个世纪50年代成为歌仔戏最辉煌的时期,歌仔戏剧团一度达到230多个,占了当时台湾各种剧团的近一半。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发展的影响,歌仔戏等传统戏在青年人中不再受欢迎,仅在中老年与社区中流行。1990年10月,台湾成立了"台湾歌仔戏学会",旨在推动与挽救歌仔戏这一艺术。
【艺术特色】
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丑行有三花、老婆等角色。众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
歌仔戏的内容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剧目有《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包括《七字调》、《哭词》、《杂念调》唱腔道白则是以厦门、漳州方言合成的台湾腔。唱词视情节而定,可长可短。在一百多种传统曲调中,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此外,它还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部分戏曲音乐作为补充。
歌仔戏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文场戏和武场戏,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相似,有通鼓、竖权、板鼓、木鱼、小钹、大钹、大锣、小锣、铜铃,还加上小叫、柳盏等。文场戏乐器,早期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后来又采用二胡、洞萧、鸭母笛、唢呐;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唢呐及西洋乐器参与伴奏的。按照表演形式和剧场形态的不同,可分为落地扫歌仔阵、野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等,随着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广播歌仔戏、歌仔戏电影及电视歌仔戏等也相继涌现出来。
【歌仔戏剧种】
1、落地扫歌仔阵
由闽南传入台湾的歌仔(锦歌),在宜兰发展成"本地歌仔",尔后又模仿车鼓戏的表演型式,演出滑稽诙谐的民间故事,随神轿游行,称之为"歌仔阵"。落地扫歌仔阵为歌仔戏最原始之演出型式,属于歌舞小戏的表演,演出地点多在庙埕空地即席表演,或随游行阵头行进至庙口广场,以四支竹竿围出表演区,就地演出。
落地扫演出的剧目仅有《山伯英台》、《什细记》、《吕蒙正》及《陈三五娘》等四出。落地扫演员以丑、旦为主,演员大多不着戏服,且无繁杂身段。落地扫歌舞小戏的表演者多非职业演员,因此表演内容多为简易动作,而曲调音乐也不繁复,通常以一首或少数曲调不断重复进行。此种演出型态多属非营利性业余表演,表演团队均为民众自发性组织,因此演出时之趣味性高于艺术水准的要求。
2、野台歌仔戏
扮仙
野台戏即为外台戏,多于庙口演出。野台歌仔戏为歌仔戏最普遍之演出型式。本地歌仔吸收其它剧种精华,并穿着戏服,粉墨登场演出,歌仔戏即成为大戏型式。野台歌仔戏演出名目大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举凡庙会、酬神、建醮及神诞等活动,多有野台戏的演出。
野台戏的特色为热闹而淳朴,由于演戏酬神为民间表演活动之主因,是以仪式性胜于艺术性;且野台歌仔戏于正戏演出之前,必先表演一段"吉庆戏",俗称"扮仙",目的在为民众祈福,神人之间的关系于扮仙过程中,得到融合交会。
3、内台歌仔戏
内台歌仔戏是指戏院室内剧场演出的歌仔戏,采售票方式,属于营利演出。《台湾省通志.艺术篇》:至民国四、五年间,辜显荣向日人收买台北淡水戏馆,改名新舞台,作为本省人之娱乐机构,其经理人见歌仔戏甚受人欢迎,遂出资设立新舞社歌剧团,在该戏院经常排演歌仔戏,而收取门票。是为本省第一团营业性质之歌仔戏班。而歌仔戏之分别为内外台戏,亦始自此时。由于内台歌仔戏为营利性质,舞台布景、灯光及服装均较为讲究,演出亦较野台戏严谨。此外,于公演之前,通常由演员穿着戏服沿街"踩街",借以吸引观众广作宣传,增加票房收入。民国四十四年间,为内台歌仔戏鼎盛时期,当时全台约有300个此类歌仔戏班,可见其繁荣。
4、广播歌仔戏
最先使歌仔戏转型者为广播界。民国四十三、四年间,开始出现广播歌仔戏,很多广播电台均有广播歌仔戏节目;此外亦有部分电台自组歌仔戏班,以录音或现场演唱,通过电台广播方式传送至各地。
由于广播歌仔戏"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演员无须表演身段动作,因此特重唱腔与念白。此外,由于广播歌仔戏播出时间较长,故须大量曲调,除演唱传统的歌仔调外,又从流行歌曲中吸收具启承转合的四句七言曲式,丰富歌仔戏新生命。
5、歌仔戏电影
歌仔戏电影创始于1955年的台语电影《六才子西厢记》。歌仔戏电影受到观众喜爱,是因其歌仔戏的声势,然而尽管歌仔戏电影曾轰动一时,但由于歌仔戏毕竟适合于舞台型态,因此1962年后,歌仔戏电影亦随之没落。
6、电视歌仔戏
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成立,推出第一部电视歌仔戏《雷峰塔》。但当时台湾的电视机并未普及且为黑白片,因此电视歌仔戏欣赏人口不多,广播歌仔戏才是当时最流行之表演型态。
电视歌仔戏最大的改变是使歌仔戏从象征剧场走向写实剧场,以实物取代写意的身段,例如骑马时需拍摄骑马外景,而高山、天庭与桥梁等则需搭设布景;由于增加道具及布景,并加入许多轻功、飞天及钻地等镜头,因此电视歌仔戏的身段表演大量删减。此外,由于电视歌仔戏采事先录制方式,因此凡是演员忘词、唱错或笑场,均可NG重来,亦导致演员演技与唱工之退化。不过,电视歌仔戏布景华丽生动,却也吸引部分观众。
【传承价值】
歌仔戏自诞生后,两岸戏班及艺人演出交流不断,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歌仔戏已经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保护和发展歌仔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受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流行风尚的影响,歌仔戏现在主要只在中老年人中流行,青年人已不再对其感兴趣,这样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歌仔戏的生存和传续,需要制定措施加以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歌仔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厦门市歌仔戏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6. 龙飞凤舞的幕后制作
《龙飞凤舞》由2010年的“黑马”影片《父后七日》原班主创再度合作完成。导演王育麟称,拍《父后七日》时的某些情节,让他有了拍歌仔戏相关电影的灵感,随后开始恶补歌仔戏相关功课,外景地除了高雄,还会到台北及印度取景,因此相比《父后七日》,投资高出数倍。除了吴朋奉、张诗盈、太保等演员班底外,这次《龙飞凤舞》还邀知名歌仔戏名角郭春美加盟演出,她为拍这部电影停止每月约20场的公演,并称:“身为歌仔戏演员,遇到这样一部电影当然要豁出去!”
导演阐述:关于《龙飞凤舞》
从《棉花炸弹》、《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父后七日》到这次要带给观众的《龙飞凤舞》我一直认为土地是滋养电影的养分。拍《父后七日》时,道士孝女及诵经的场面,勾起了我小时候,在庙前戏台下看歌仔戏的美好记忆;挤在戏台下看戏、或是跟着爸妈或阿嬷看电视歌仔戏,我相信也是许多台湾人的共同回忆。做了一年多的功课,每天既读书又四处看戏,自此才对歌仔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歌仔戏是唯一发源自台湾的戏剧剧种,因亲民及本土发迹,也因其像海绵一般的吸收力而延续至今;在发展的百年间,历经众多的变与不变,不断地注入新血,从内台、电视、野台、庙口草根文化、到戏剧殿堂,在不同的舞台上,延续着强韧的生命力,而这始终与庶民情感紧紧相连,并不断地开出新路。
所以,《龙飞凤舞》从剧本到电影,除了舞台上戏剧的华丽热闹之外,“草根庶民的生命力”应是电影背后最大的支撑。
《龙飞凤舞》大胆强烈的影音风格,就像小巷庙前的戏棚,也像取景彰化乡下的《父后七日》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台湾华丽写实感人新喜剧”;在这些生猛俚俗与浓情冶艳中,我希望你会看到人物背后的乐天知命、坚毅不屈和敬天持家的精神。
7. 我要叶青或杨丽花所演过的所有歌仔戏的名称
1965年 船过水无痕、鬼见愁决斗独臂双刀、南刀北剑....(台语电影)。
1969年 花田错~卞畿、双燕归巢~李世生...(台视)。
1970年 雨过天晴~江志文、柳燕娘~薛强、明宫秘辛~太子、董小宛~顺治
皇帝...(中视)。郑元和与李亚仙~郑元和、望子成龙~俊卿、痴情
债~盲剑客...(台视)。
1971年 孙膑下山~孙膑、王家老店~韩铁芳、杨家将~杨延昭、吴三桂与陈
圆圆~吴三桂、狸猫换太子~陈琳、侠义双雄~展昭及颜春敏、胭鲁
泪~文燕山、渔娘~逢良与逢春、孤离泪痕~张显阳、郭子仪~郭子仪
、桃园三结义~关云长及赵子龙、孝子雪冤记~韩少山、悲欢情天~
张志坚、朱洪武与刘伯温~刘伯温...(中视)。
1972年 樊梨花~薛刚...(中视)。七侠五义~白玉堂、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台视)。
1973年 西汉演义~楚霸王及刘如意、大江英豪~桂兰...(台视)。
1974年 三国演义~关公及孔明...(台视)。
1975年 忠孝节义图之陆文龙~陆文龙、忠孝节义图之鸳鸯灯~白玉飞...(台视)。
1976年 绵山恨~介之推、大江风云录~东方杰...(台视)。
1977年 赵匡胤~赵匡胤、豪杰传~罗成及罗通...(台视)。
1980年 丹桂飘香~杜明飞、嘉庆君游台湾...(台视闽南语歌唱剧)。
1982年 潇湘夜雨~冷秋湖、灞桥烟柳~燕飞卿...(华视)。
1983年 玉莲花~赵匡胤、岳飞~岳飞及秦桧、人面桃花~李玉麒、红鬃烈马~
薛平贵、相思曲~白玉飞、长青柳~介之推...(华视)。
1984年 蛇郎君~罗浮、孟丽君~孟丽君、秋霜燕子飞~秋玉郎、断肠红~柳俊卿...(华视)。
1985年 周公与桃花女~周乾、描金扇~江远峰、杨家将~杨延昭、巫山一段云~
白雪生、玉堂春~王金龙、蔡松坡与小凤仙~蔡松坡、彩云天涯~敖子都..(华视)。
1986年 薛丁山救五美~薛丁山、赵匡胤~赵匡胤、新七侠五义~白玉堂...(华视)。
1987年 红尘客~张七、金缕歌~甄宓...(华视)。
1988年 春江花月夜~玉磐、陆文龙~陆文龙、金雕玉芙蓉~余凤麟...(华视)。
1990年 孔明三气周瑜~孔明...(华视)。
1991年 秋江烟云~陆天俊(克威)...(华视)。
1992年 玉楼春~李后主(李煜)...(华视)。
1993年 冉冉红尘~李志坚...(舞台歌仔戏)。
1994年 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华视)。
1995年 皇甫少华与孟丽君~皇甫少华...(华视)。
1996年 陈三五娘~陈三...(华视)。
1997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华视)。
1998年 薛平贵与王宝钊~薛平贵...(华视)。
1999年 白蛇传~许仙...(华视)。
2001年 秦淮烟雨~候朝宗...(公视)。
8. 台湾歌仔戏《陈三五娘》的相关资料!
电影名:陈三五娘
导 演:杨小仲
主 演:蔡自强 苏鸟水 苏鸥 玉花 施教恩
上 映:1957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戏曲片/歌仔戏
地 址:台湾
陈三五娘 (1957)故事梗概
剧本根据蔡尤本、许志仁口授整理。 某年元宵佳节,广东潮州街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群川流不息,一幅人间好景色。书生陈三,送哥嫂到广南上任,路过潮州,欣逢佳节,也来赏灯。陈三与黄家五娘相遇,相见之下种下情苗。富豪之子林大,亦于灯市惊五娘之美,即托媒送聘。五娘之父黄九郎贪财应许,五娘坚持不从,但严命难违,她悲伤万分。六月,五娘与婢女益春在绣楼赏夏尝荔,五娘触景伤情,满腹辛酸。此时,陈三正好骑马寻访五娘,两人远远相见,双方看清正是灯下人。五娘将荔枝手帕投落,以寄深情。陈三拾得荔枝手帕,喜出望外,即谋入府,以图与五娘一叙衷情。数日后,陈三化装磨镜匠来到黄府,假装替黄家磨镜,乘人不觉,故意将宝镜打破。黄九郎闻知大怒,陈三求情,愿卖身为佣,以赔宝镜。五娘料得陈三来意,又喜又惧,心意彷徨。陈三卖身黄府,一心想借机接近五娘,但咫尺天涯,却难得与五娘相见。五娘亦因陈三之来心烦意乱,她既无法摆脱林家婚事,又不能与陈三缔结良缘,千思万想,朝夕愁思,只见玉容消瘦,病体缠绵。日月飞逝,陈三来到黄府,不觉已将年余,陈三历尽苦楚,终因五娘态度若即若离,使陈三不能明白真情实意。。失望之余,欲返乡里,婢女益春获悉,婉言相劝,留下陈三。陈三乃修书托益春交予五娘,五娘阅后,深受感动,即命益春召见陈三,两人相会,互诉衷情,山盟海誓,比翼连理,永不分离。此时因五娘借病拖延林家婚事,引起林大不满,亲来黄家限黄九郎于三天内成亲。五娘闻之,不知所措,陈三策计私奔,事逼无奈,五娘只得背井离亲与陈三出走。三更月夜,路途崎岖,陈三、五娘、益春,一行三人,向大道奔去。
9. 康熙元宝当千存世量稀少吗
(1)(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娱乐通发行的恋爱游戏?杭州越剧院制作策划的作品?2010年李少红执导的古装情感剧?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剧?1978年台湾华视电视剧?1991年马科执导黄梅戏?庞龙演唱歌曲?大型水景秀?1987年陈晓旭、欧阳奋强主演央视版电视剧?1929年上海孔雀影片公司电影版?2007年国产动画片?越剧经典剧目?白冰冰演唱歌曲?1927年复旦影片公司版电影?1995年陈淑桦演唱歌曲?2007年经典版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李克勤演唱歌曲?曹克英改编的评剧?王亚平演唱歌曲?2017年潘礼平团队执导电视剧?1989年版杨丽花电视歌仔戏?2018年胡玫执导电影?2017年高占全执导电影?原创舞剧?胡雁演唱歌曲?2015年上映的龚应恬执导昆曲电影?1962年岑范执导电影?1989年中国内陆电影版?2008年国产动画片?2009年国产动画片?1983年台湾华视版?1949年周诗禄执导电影?胡雪阳执导新版越剧?林奕华导演的舞台剧?1962年香港邵氏电影?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制作的舞剧作品全部展开
10. 杨丽花和许秀年演夫妻的歌仔戏有哪些
跟我一样,喜欢看他们的做搭档演戏
杨丽花和许秀年搭档戏剧年表(2007-02-21 18:46:53) 分类:杨丽花.......
1971
错中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纪玉娥
母子会 台视歌仔戏剧团 饰 李秋霞
李旦与凤娇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凤娇
郎非无义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史玉桂
1972
再生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江彩莲、江彩萍
状元堂 杨丽花/许秀年 饰 ——
巧相逢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程雪芳
【七世夫妻】
万杞良与孟姜女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祝英台
郭华郎与王月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王月英
王十朋与钱玉莲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钱玉莲
商琳与秦雪梅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秦雪梅
李奎元与刘瑞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刘瑞
韦夔春与贾玉珍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贾玉珍
七侠五义 台视联合歌剧团 饰 柳金蝉
薛仁贵征东 台视联合歌剧团 饰 陈丽霞
1973
万花楼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柳文娘、狄金鸾
隋唐演义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范玉苹
杨家将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柴郡主
1974
三千金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宝凤
孟丽君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刘燕玉
1975
秦雪梅与商琳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秦雪梅
洛神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甄宓
大汉英烈传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贺莲莲、白牡丹
桃花过渡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桃花姐
春江万里情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黑翠馨
1979
侠影秋霜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白月霜
莲花铁三郎 杨丽花/许秀年 饰 云儿
青山绿水情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曹玉英
1980
侠骨英雄传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李翩翩
薛平贵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王宝钏
陆文龙 台视歌仔戏团 饰 陆登夫人
龙凤再生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孟丽君
1981
铁扇留香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水莲荷
情海断肠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董莲君
朱洪武与刘伯温 台视歌仔戏团 饰 妙娘
铁汉金鹰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花翠菱
【传奇故事】
嫦娥与后羿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嫦娥
精忠报国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秀英
杨宗保与穆桂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穆桂英
蔡松坡与小凤仙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小凤仙
甘国宝过台湾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王莲莲
杨乃武与小白菜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小白菜
西厢记 柳青/许秀年 饰 红娘
光绪帝与珍妃 台视歌仔戏团 饰 珍妃
倩女离魂 台视歌仔戏团 饰 柳梦梅
舞台剧 《渔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小翠
1982
薛丁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薛金莲
西江月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陆菁
杨家将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柴玉霜
恩怨情天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杜雅瑛
1983
七侠五义 台视歌仔戏团 饰 丁月英
薛仁贵征东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柳金花
白衣童子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白如月
舞台剧 《孟丽君》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孟丽君
1984
梁山伯与祝英台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祝英台
狸猫换太子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寇珠
风流才子唐伯虎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秋香
年羹尧新传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鱼翠娘
花月正春风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皇后
1986
薛刚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纪鸾英
皇上难为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孙福如
孙膑下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瑞莲公主
1987
王文英与竹芦马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辛月霞
王伯东告御状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辛月霞
朱洪武 杨丽花/许秀年 饰 马鸾英
1988
英雄残梦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姚静君
薛丁山与樊梨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樊梨花
1989
红楼梦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林黛玉
泥马渡康王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崔明珠
1991
罗通扫北 黄香莲/许秀年 饰 屠炉公主、史玉莲
新狄青 杨丽花/许秀年 饰 双阳公主
1992
大唐风云录 黄香莲/许秀年 饰 长孙淑颖
1993
宝贝王爷贵千金 黄香莲/许秀年 饰 杨贵如
1995
舞台剧 《双枪陆文龙》 杨丽花/许秀年 饰 耶律芙蓉
1996
【四季红】
乱世情深 杨丽花/许秀年 饰 李琼花
落花盈泪 李如麟/许秀年 饰 柳燕娘
苦海思亲 陈亚兰/许秀年 饰 江凤雪
品巧县官 杨丽花/许秀年 饰 伍柳枝
1998
…2000庙口歌仔戏
1999
舞台剧 《少年阿爸》 唐美云/许秀年 饰 ——
舞台剧 《梨园天神》 唐美云/许秀年 饰 徐芙蓉
2000
舞台剧 《龙凤情缘》 唐美云/许秀年 饰 李灵凤
舞台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杨丽花/许秀年 饰 祝英台
2001
舞台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杨丽花/许秀年 饰 祝英台
舞台剧 《荣华富贵》 唐美云/许秀年 饰 太后
电影演出
1961 【乞食与千金】【剑龙小飞霞】
1962 【金银天狗】【银面小天狗】
1963 【流浪三兄妹】【小按君】
1964 【三兄妹告御状】【三兄妹报父仇】
1981 【陈三五娘】编剧:蔡天送
主题歌:
背着命运的包袱,走向茫茫的前途,为爱甘愿来吃苦,为情不怕风和雨,心爱的~恨我没照顾,眼泪也笑我太糊涂,啊~英雄残梦,啊~英雄残梦。
杜克伟:杨丽花饰演 姚静君:许秀年 饰演
傅文俊:陈亚兰饰演 姚惠君:高玉珊 饰演
韩辉雄:纪丽如饰演 韩辉茹:青 蓉饰演
邓天豹:黄 龙饰演 邓天英:潘丽丽 饰演
牛 涛:叶丽娜饰演 马 仁:洪秀玉 饰演
明末大将杜克伟(杨丽花饰),奉命镇守边疆,在元宵佳节顺利捉到贼首“韩辉雄”,街上百姓人山人海,一方面佳节将至,一方面为这位英勇的大将军喝采,但因为有人趁隙救出韩辉雄,街上一片混乱,姚静君(许秀年饰)和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傅文俊(陈亚兰饰)也被人群冲散,柔弱的静君,惊慌的寻找着傅文俊,但街口迎面而来的却是杜克伟奔驰的快马,虽然克伟及时将马停了下来,但静君仍是吓的晕了过去,克伟急忙跳下马探视这位女子,克伟扶起娇弱的静君,那犹如芙蓉般的面貌,平日驰骋沙场的他,不禁痴痴的……痴痴的……看得出神,在众人赶到后,克伟才回神,立刻再追逃犯。之后皇上赐婚,对象正是那令他心头一震的姚静君,原本克伟不愿接受这门亲事,想成全静君和文俊,但静君对天发誓:“我姚静君生是杜家人,死是杜家鬼,若有不贞,乱刀之下必丧生。”克伟感动于静君的允诺,也怜惜着这位天赐的娇妻,克伟带着一家出游享受居家生活,在优美的风景下克伟拥着心爱的静君,不放心的问道:“我算是夺人之妻吗?”静君坚决的道:“我姚静君今生今世已经是你杜克伟的人”,克伟欣喜之余想着“我杜克伟有了这为贤妻,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傅文俊的纠缠不已(因为文俊一直误认曾和他有一夜情的是姊姊静君但事实上是妹妹惠君(高玉珊饰))。克伟对静君深深的爱意终究抵不过那满腔的妒火,克伟为阻隔文俊的纠缠,便带着静君返乡,在缺乏防备下竟遇到死对头韩辉雄,但猛虎终究难敌猴群,克伟被捉回乌山寨,静君不愿自己逃走,愿克伟同甘共苦,也正是在此培养了夫妻的金石之情、敞开心胸全心的互敬互爱,但在元宵夜,克伟忍不住被扶的耻辱,愤而欲找韩辉雄一较雌雄,静君追出去后竟遇到醉眼惺忪韩辉雄,惊吓之余昏了过去,辉雄在色欲薰心下轻薄了静君……,悲愤不已的静君原想一死,正好克伟回心转意回来,惊恐的静君紧抱着克伟,但已失清白的自己,实无颜面对克伟,但又不敢启齿,克伟以为是自己一时冲动静君才生气,不断好言的劝着爱妻,安慰着发抖不已的静君,静君依偎在克伟怀中,惊吓过渡的心才逐渐平复下来,两人决定要互相照顾、共度难关,不平静的一夜才这样过去了。一日克伟捡到一把挫刀,两人合力将克伟身上的铁鍊锯断静君还因此割伤了手指,克伟心疼的看着香汗淋漓的妻子,紧握着静君受伤的手,柔情铁汉也不禁落泪,更暗自发誓(今生今世绝不辜负静君,将不再让她受到任何的委屈、伤害)。两人终于在同心协力之下脱离了乌山寨,在回京面圣之后,克伟也恢复了官职,但生活并未因此而平静,静君竟怀了韩辉雄的孩子,怒火冲天的克伟误认为是傅文俊的孩子,乃派人将小孩送给发配边疆的文俊,因为他要的是至爱的妻子,要以小孩作为交换。但此事已让两人之间多了层芥蒂,再加上层层而来的风波,两人一分手竟已十年。在这十年中,克伟知悉韩辉雄对静君的伤害,克伟气愤之余,不禁想着静君所受的委屈及自己对她误会的冰冷态度,想必静君一定柔肠寸断吧!而一切的一切竟由静君独自承受,克伟实心痛不已,恨不得将韩辉雄碎尸万段,但因国难当前暂时作罢,而静君已不知何去何从……(十年已过)
一直待在杜家旧居的静君,也日夜期盼着克伟的消息,众人得知静君在杜家,便由妹妹惠君带着静君从未谋面的孩子前往,静君欣喜于将和克伟见面,但又担心自己是否已老,梳理之后一起来到村外相约的地点,远远看到思念的相公,静君高兴的向克伟奔去,但乱兵四窜,虽是短短的距离,竟是如此遥远………一声“相公~”,刀剑无情,静君硬生生的受了两刀,克伟愤怒的杀退乱兵赶到静君身边,此时原就娇弱的静君只剩一丝薄弱的气息,克伟不舍的抱着静君受创的身体,静君吃力的说着:“相公,我很高兴,我终于见到孩子,我……”,克伟忙说道:“静君……”气丝渐弱的静君满足的躺在克伟的怀中…魂归离恨天……克伟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向天喊着:“静君~”,心……已随静君而去,万念俱灰的克伟,最后选择自残以结束生命,面对与命运抗衡的自己,到头来只是一场“英雄残梦”。
最后这个英雄残梦,把我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