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5中国电影分析报告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5中国电影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4-24 04:26:22

㈠ 求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分析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 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其主要特点 :①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环》 、《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③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中国美术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美术片是中国影片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个片种。新闻纪录片已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系统地编辑一些重要的文献片,并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与重要事件进行综合报道、专题报道;还注意表现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丰富的细节,以情动人。科教片也有新发展。电影厂在原有的基础上陆续增建八一电影制片厂、儿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峨嵋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福建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深圳影业公司、云南电影制片厂13个主要生产故事片的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和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1958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电影资料馆,1989年在该馆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并创办《当代电影》和《电影信息报》。电影工业和科研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国产电影器材已基本上可以解决放映和制片需要,还研制成功立体电影、环幕电影等 。全国放映单位已达14万之多,比1949年增长了350倍。1960年成立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1979年改组为中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电影金鸡奖;影协下设中国电影出版社;还编辑出版《大众电影》,举办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 。自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1986年起改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对上年度的优秀影片颁发政府奖。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开拓新的题材和体裁,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借鉴外国影片的经验,创作出既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又有国际水平的影片。

2008年共有44部影片出口到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收入总计超过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其中《功夫之王》取得6.7亿元、《赤壁》1.936亿元、《长江7号》1.497亿元。研究制订了《广播影视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协调商务部,对36家重点企业和39个重点项目从信用保险、资金奖励等方面予以支持。继续牵头组织国内影视机构联合参加戛纳国际影视节展,重点加强海外营销和宣传推广力度。2008年各影视机构仅通过参加国际影视节展,出口额已经达到近千万美元。
对外交流合作程度不断加深。2008年共有270部次影片参加116个国际电影节,其中有39部影片在23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68个奖项。在日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的“2008东京中国电影展”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全程观看了中国影片《赤壁》。主办了中国-东盟广播电视高峰论坛,发表了推动中国与东盟广播电视领域更深入广泛合作的《北京声明》。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培训了8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300多名广播影视从业人员。抓住奥运契机,加强了与境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

㈡ 票房增长赶不上银幕数量 电影院线要走向何方

我国电影行业五年来高位增长的态势宣告结束,2016年的票房仅为457亿元,较上一年增加17亿元,增幅仅为3.86%。从整体来看电影市场表现疲软,而具体到影院与银幕的票房产出上,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电影市场的现状:单个影院的票房产出同比跌幅达到17%,而单块银幕的票房产出跌幅则达到了20%。眼下,电影院线经营状况堪忧,盈利红线已经岌岌可危。

近年来,休闲方式的改变让观影人数迅速增加,各个城市中基本上算是影院林立。竞争的激烈让院线为了争夺用户不得不采用低价战术,开辟电商、网上渠道,30元左右的票价只买到9.9元的特价,这样一来,影院的票房利润就得不到保证,真的是“比纸还薄”。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院线投资分析报告》的分析,2016年我国银幕数量增长了近万块,但是电影票房只是增长了17亿元。显然票房增速并没有跟得上银幕数量的增长,因此从市场格局来看影院整合将会成为下一步的主要音符。

而在这一背景下,影院整合的浪潮已经逼近,下一阶段安静一会有大量的影院面临倒闭与收购,这是市场经济使然。

眼下中国内地已经拥有了40917块银幕,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屏幕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从票房增长情况来看,2016年也就第一季度延续了2015年的稳增长,后面的9个月里有5个月的票房都是负增长的。

这种倒挂的现象着实让大家看不懂,眼下我国票房已经进入了中低速增长期,但是电影院建设步伐却没有停止。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却出现了萎靡,单个影院的盈利水平必然会出现下滑。

影院建设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银幕产能过程将会成为必然。而且如今电商作为渠道方已经不再补贴票款反而从中间抽成,院线为了吸引人流只能自己出钱补贴,影院的盈利前景堪忧。

纵观我国电影市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曾将的“IP”算得上是个避风港,只要找一个有市场基础的书名,改编成一个故事,再配上一大堆明星,投入影院就能换来高额的回报。但是这种模式也在迅速消耗着消费者们的热情。

那么对于电影院线行业经营者来说,想要在这一片惨淡之下有所作为,只能对自身战略进行调整。例如眼下不少玩家都在进行同业并购,在扩大自身品牌规模的同时为下一步院线升级做准备;同时也有一些实力强劲者如华谊兄弟自建高端影院品牌,苏宁则走向个性化、智能化影院,国美则玩起了VR影院,功能化、高端化成为了院线领域的一抹亮色。

显然,当下影院投资增长依旧,只是投资者们的诉求变得更加多元。有的是以影院带动商业人流,有的则是要构建产业链闭环。再这样的背景下,院线领域将再起波澜。

《中国电影院线投资分析报告》参考资料: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1609081654478920.html

㈢ 西方势力对中国文化渗透的新特点是什么

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其战略目标转移到了中国,在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的同时,美国固守其“冷战思维”,抓紧时间利用其各种手段来进行颠覆渗透中国的活动。其中,文化渗透作为一种又古老又新潮的手段,愈来愈成为西方国家的新宠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世界已由分散世界进入到整体世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使信息流通更为快捷,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意识到仍有不少西方势力妄图通过网络手段来干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2011年以来在北非、阿拉伯世界发生的颜色革命充分表明西方通过网络进行文化、政治渗透的能量是巨大的,对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挑战。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与此同时,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我国的社会分层进一步显着,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流动存在固化现象。社会规范和道德的缺失使得我国社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理想信念的缺失,对西方宣传的所谓“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成为西方进行文化渗透提供了土壤,而通过网络这种新的传播形式,西方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手段和样式也层出不穷,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 目标人群青年化
中国的新生代人群大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发展而诞生的。第一,新生代人群对于新鲜事物的接触能力强,兴趣度高。加之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一代人群很容易从父辈那里获得到更多的资源,由于对资源的占有度和支配能力的增强,使得其对获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就增强。第二,当代新生代人群大都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岁月和大的社会变革,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是新生代青年的一大特点之一。第三,追求个性和自我的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叛逆、乐意尝试和发现新事物也是青年阶段的特点之一。对新鲜事物的高接受能力、资源获得速度的加快,享乐和拜金思想的蔓延,追求自我个性等特性,恰恰符合西方所推崇的价值观念,也给网络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因此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西方重点攻坚的目标。
以往文化渗透的对象主要是我国的党政人员、公众人物以及其他有声望的社会人士,但由于其接触壁垒较高,作用较小,影响较弱,不易攻破等特点,使得西方势力由针对社会上层人士转为针对社会基层人士,而青年是基层群体中最易攻破的。
西方势力通过文化对中国青年进行网络渗透的手段目前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网络使得电影、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把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电影、电视剧的手段来进行文化渗透是西方国家的惯用手段之一。根据《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观众观影行为分析报告》中所调研的数据指出,18岁-30岁之间的人群已经占到了人群总和的70.46%,18岁-25岁之间的观众占到了35.77%,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绝对主力,这也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的电影消费人群主要在青年。也意味着通过电影来对青年进行文化渗透是一条捷径。在国产片与进口片倾向对比中,进口片的倾向对比占到了58.54%。数据已经表明青年群体对进口电影的倾向是很大的,如果再使用互联网手段,那么其效果会大大加强。而目前来说出现的一个新的特点是,我国的一些国产电影、电视剧的内容也逐渐向西方价值观看齐、并拢,某些国产电影在其内容上毫不保留的把西方崇尚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展现出来,并且还美名“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所得到的,具有极大欺骗性。通过华丽的服饰和装扮,出入高档消费场所,驾驶豪华汽车,语言对白之间无不透露着对享受、恋物的崇拜等等符号性的手段来凸显其价值理念,这些电影的目标人群恰恰是青年人。即便是这些电影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已经在社会上产生重大争论时,国家媒体进行大范围的批驳时,但是不少青年人群对此仍然乐此不疲,对其宣传的理念仍津津有味,并且不断吸引着更多人前来观看,在网络上更是具有极大的号召力。这种具有“西方价值的自我内化”倾向的电影、电视剧比西方直接进行文化输入显得更为可怕和危险,因为这表明,中国的一些文化产品制造商和从业人员已经把西方的价值观念作为其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网络则成为其利益最大化的最大推手。为了实现其经济利益而逐渐丧失了立场。也更显示了西方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已经产生了其想要达到的效果。
此外,一些针对青年的网络文化产品,打着“励志”、“青春”的幌子来吸引青年群体,但是在其内容上却自觉不自觉地,通过暗示性的方法和物体呈现将西方的伦理和价值渗透到这些文化产品上,最明显的就是在部分影视作品中加入西方宗教成分,例如举办西方宗教式婚礼,不同影视场合出现神职人员,饮食、言谈举止无不透露着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崇拜和向往,这种具有倾向性的文化影视作品对尚不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年群体来说无疑是正中西方势力下怀。而网络流通速度的快捷使得这些文化影视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展现在青年面前,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西方势力还通过大量色情、庸俗的文化产品来对我国青年群体进行渗透,青年的模仿能力和叛逆,青春期的躁动和对自我的思考都成为西方势力重点进攻的目标之一,西方势力利用中国在性教育上的空白,通过在网络上散播色情、庸俗文化产品,使得青年丧失意志,颓靡和分化青年群体,进而削弱青年群体的整体凝聚力。 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中的青年群体已经成为西方势力争夺的重点对象。西方势力通过各种网络渠道,通过微信、微博等新的社交工具,不断在互联网上发布文章、利用新闻事件制造社会热点吸引眼球,从而在新闻事件中植入西方的价值理念,对涉世未深、政治敏感度不高的高校青年来说诱惑力极大,在缺乏有效的明辨是非的机制引导下,青年群体很容易被西方势力所利用,对我国的整体文化安全造成影响。
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对未来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青年群体生活中的必需品,如何把握和指导青年群体正确面对西方的网络宣传和文化渗透,如何把一些政治目的险恶、良莠不齐的糟粕文化给消除掉也是各级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传统“堵”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环境,如何利用巧妙的办法引导青年群体明辨是非也是各级部门要研究和加以重视的。
二、宗教传播网络社交化
宗教渗透是政治活动而非宗教活动,政治恶意性是其核心的特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利用宗教对抗和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以此实现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
西方势力目前采用的“宗教+互联网”来进行文化渗透是西方势力屡试不爽的手段之一,互联网传播有低成本、难监控、匿名性、受众广的特点,为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宗教宣传和渗透提供了绝佳的前提条件。他们设立宗教网站和网页,进行视频传教,电子教义传教,建立网络宗教活动平台及互动机制,包括网上教堂、网上弥撒、网上论坛、网上远程进香等; 设立宗教网络学校,招收网络学生和信徒,建立宗教电子教务;设立宗教电子商务,进行宗教书刊和宗教用品销售;还通过大量群发电子邮件进行传教等。 然而传统的互联网手段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现在的“宗教+互联网”已经达到了一种新的阶段,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这种手段的传播方式更加便利,更加便捷和有效。特别是西方国家采用的脸书、推特等新兴社交传媒方式,在2011年前后北非、中东发生的“颜色革命”中已经被证明其强大的扩散和整合功能。2011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乔治大学发表演讲。希拉里表示不仅要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发送“推特”消息,而且还要用中文及俄文发布“推特”消息。事实已经证明,“推特”在进行文化渗透和颜色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极大地改变了地区局势的转变。
据《宗教与世界》杂志提供的材料显示: 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网站大约就有 1040 个,天主教的有 160 个,70%设在香港、台湾地区; 基督教的有 380个,一半以上设在港台,105 个设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其中一些网站、网页已经成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重要渠道之一。
部分西方势力也利用中国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建立有关宗教的公众号和微博账号,或者采用一些其他的名称,隐蔽的进行传教、宣传活动,通过社交媒体网罗社会群体,利用其所谓的“传播福音”来吸引群众,组织有关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中国的各个社会群体,使各个“听众”和“信众”自觉不自觉地践行其宗教意识形态。
社交媒体的零距离互动,极大地缩小了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距离,使双方可以获得更加贴心的接触,这也为其扩大受众人群打破了重要的接触壁垒,从而更好地使受众者从内心深处接受其宗教传播理念,明代儒学大师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攻心中贼难。”的确,在新的互联网背景下,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已经为宗教传播破除了“心墙”,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不满和个人的困扰也可以借助这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发泄,同时也可为西方势力拉拢我国群众奠定了技术和心理条件,也为我国的社会管理带了更大的困难。原有的“宗教+互联网”已经转变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宗教+社交媒体”模式。
面对波谲云诡的全球局势,正确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会管理,也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之一。在网络社交媒体中掌握主动权,防止西方势力利用“宗教+社交媒体”进行文化渗透是摆在政府和社会的一大课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三、争夺网络话语权隐秘化
在互联网的匿名性、开放性、随意性的特性下,我们很难分辨出哪些“网络声音”是真正的为国家、为社会担忧的爱国者,哪些是不怀好意、另有企图的“特洛伊木马”。网络时代中,对话语权的争夺愈发激烈,语言愈发极端,而其背后的身份我们却不得而知,这就造成了整个网络空间中,我们无法详尽的得知这些发声者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因素的干扰,成为了新形势下的西方对我国进行网络文化渗透的新特点之一。
话语控制是文化渗透的关键环节。话语占领也就是权力占领。福柯在论述知识、话语和权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话语就是一种权力”的观点,这种观点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现实。
网络的大众化和普及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的传播环境的主流。网络正以其强大的力量逐步取代电视、报纸、电台在传播信息的地位。舆论场是话语权争夺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文化渗透的绝佳机会之一。网络话语权的争夺对大众舆论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传统的网络话语权往往是依靠行动者主动发布文章,发布新闻等消息来吸引群体,从而争夺舆论场。而现在的一大新特点在于,西方进行文化渗透往往采用新闻评论的方式来进行,他们不会主动发布文章或制造新闻,而是依靠现有的新闻热点和社会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在既有的新闻事实基础上来主导舆论,形成“意见领袖”。换句话说,社会热点和社会事件的产生对西方势力来说是一个主动出击的好机会,他们可以以旁观者、评论者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倾向性的评价,利用隐讳的文字和语言来评论社会热点,从而在内容上发布损害中国社会利益的言论,并宣扬其西方社会的优越性。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开放性和随意性等特点,使得西方势力很容易地介入到社会热点和事件当中去,依靠大数据的整合和社交媒体的传播,他们很容易地对一个社会热点和事件可以迅速的形成全面、直观的分析和判断,并找到其要害和纰漏,一旦加入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那么对舆论就有着不可估量的引导性作用。如果一旦发现舆论风向发生了转变或者对其不利,他们又会很容易地退出或消失。但对于缺少完整的信息来源、对社会热点和事件缺乏理性分析的部分网民来说,这极易掉进西方势力所设下的舆论陷阱。 此外,评论话语形式的多样性也极大干扰了舆论的正常导向。进行文化渗透可以有多重方式,可以对社会热点进行“流氓式”地、“口无遮拦”地炮轰,也可以是含沙射影的讽刺和嘲弄,也可以是对比性的评论,加之“网络水军”的机制,使得部分评论得以迅速扩散和放大,以至于对整体社会舆论的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舆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网络的传播为舆论的发生和演变提供了绝佳的场所,每一个网民、每一位互联网的使用者都会成为参与舆论的因素。针对于网络话语权的隐秘化特点,各级部门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帮助网民和群众明辨是非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增强网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网民的理性思维能力是社会和网络管理者要重点注意的。
四、语言西化和暴力化
我国的网络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环境西化和暴力化的趋势明显,主要是通过网络游戏的发展衍生而来。西方电影、电视剧的传播也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态势。主要表现为自日常的网络对话中大量使用拉丁字母,使用污秽语言文字,用影视作品对白相互交流等形式。而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网络语言也已渗透到日常的交往中。
语言的西化和暴力化是上述三个特点所派生出来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0.3%。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占比分别为46.1%和46.4%。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比例高达75.1%。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青年群体仍然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而网络游戏的目标市场又主要以青年群体为主。因此青年在网络游戏或其他社交活动中都会使用网络语言。拉丁文字和其他西方语言文化在网络游戏中得以滋生和发展,对我国传统语言文字的文化生态是具有挑战性的。当青年群体沉溺于网络世界中时,其游戏中所使用的文化符号便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其行为和思想当中,并在离开虚拟世界后继续发生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用“游戏语言”来交流,久而久之其“游戏语言”中所体现的西方价值观便会映刻到其行为上。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青年群体大量使用拉丁文字和西式语言,正是西方势力所要达到的效果。从语言上来进行文化渗透,是西方势力的惯用手段。借助网络游戏,更加快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广度。目前诸多网络游戏中,暴力化的场面层出不穷,暴力化的语言更是伴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而进一步蔓延,因此语言的西化和暴力化,与网络游戏的普及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网络话语权的隐秘性,我国的网民很难分辨出敌我实力,因此如果西方势力在舆论场或其他社交场合使用暴力化的语言,那么对我国的很多网民来说,其煽动性就会增强,社会的对立性就会增强,极大恶化了我国的整体网络文化生态。
五、结语
总体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争夺的热点场所。全球化背景下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能阻挡信息的传播,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要敢于面对新形势下的世界格局,主动出击,在互联网上占据主动权。牢牢把握住青年群体的思想动向是防范西方进行文化渗透的大前提。对于话语权的争夺,我们更要敢于“亮剑”,敢于说话。文化是具有潜移默化性质的,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网络阵地上,树立起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大旗,不断丰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们需要依靠互联网,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我们也要依靠青年群体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形式来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和现代文化,使“软实力”真正“硬”起来。通过对上述特点进行分析,我国各级部门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互联网文化战略体系,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注释:
匡长福.浅谈西方对华文化渗透的新路径.形势与政策.2011(5).50.
莫岳云、李娜.境外宗教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几个问题.湖湘论坛.2014(2).106.
龚学增.关于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渗透的几个问题.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2008.
金民卿.西方文化渗透的程式与路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8).105.

㈣ 2022年主旋律电影渐入佳境,未来国产电影的前景如何

2022年主旋律电影渐入佳境,未来国产电影的前景如何?其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电影行业会有更好的发展,不仅是电影行业,而且电视剧影视行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㈤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是什么影响了行业

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产电影软实力亟待提升
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
暑期过半,今年的电影暑期档表现可圈可点,除了社会民生题材影片大热外,某些奇幻工业化大制作题材影片尤其值得探讨,其中显露出有关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引人思考。
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统计分析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
2018年上半年全国市场共产出综合票房320亿,较去年同期大涨17.8%。6月全国票房最终以35.71亿的成绩收官,表现比去年同期倒退9%,成为继4月后今年第二个票房同比衰退的月份。6月票房相比5月43.17亿元来说,环比增长下降17.28%;单月观影人次为10415万人,环比下降13.79%;6月电影上映场次897.810万场,比5月上映场次增加了14.89万场。
今年仅暑期档票房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总票房有望再创新高。但是,相较于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我国电影工业化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并一度陷入追求电影“重工业化”的误区,有“大作”无“大奖”、有“大导”无“大师”。
国内外电影质量对比分析
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为票房保证和电影工业化标杆。然而,纵观近年电影市场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奇幻、动作大片票房遇冷、难以追回成本等现象屡见不鲜。今年暑期档某些国产大片甚至遭遇换档、撤档危机。比如,某部影片声称邀请了数十个国家上百位顶级电影工作者,重金投入、耗时多年打造,上映3日票房不足5000万元,口碑、商誉双失。
反观国外,日韩电影近年来佳作涌现,离不开电影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更依托于对本国文化气质的细腻呈现;印度“宝莱坞”的电影工业始终立足本土特色,逐渐实现由“量大”到“质优”的提升。国外的经验再次表明,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乃至文化进步,不能机械照搬“技术性指标”、迷信“商业化标准”,要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好的电影工业体系,依赖于导演、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特效等各个环节同步成长,还需具备从“造产品”向“创文化”的转型姿态。所以说,国产电影工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五毛特效”到“奇幻大片”只是技术层面脱贫,电影制作各个环节同步提升,兼顾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弥补短板、实现飞跃。要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电影工业化道路,让中国电影享誉世界,必须常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精品意识,铭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使命担当。

㈥ 电影技术发展对电影的影响

观影人次扩张,电影票房规模逐年增加

2012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为4.6亿人次,放映场次为2020.6万次,2015年,电影观影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放映场次超过5400万次,2018年,电影观影人次为17.2人次,2019年观影人次为17.3亿次,基本保持稳定发展。



5G技术带来全行业的颠覆

在技术维度,电影的发展和继续存在实际上都依赖技术发展和进步。从照相到摄像,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2D到3D,这些电影划时代的进步都依赖技术革新和进步。5G技术的核心是“高速度”和“广互联”,这必将深刻影响电影的制作、发行和传播。

在艺术维度,在5G技术的影响下,电影画面的清晰度、电影影像的奇观感、电影欣赏的互动感将加强,电影将变得更加“好看”和“好玩”。导演予安元表示,未来,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欣赏者,而可以通过VR等设备去体验电影。

在传播维度,在5G技术的影响下,网络速度再次提升,更快的速度必然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卡顿和延迟减少,电影宣传中大量的影音资料也将得到更快更广泛的传播。“电影的全球化传播将增加更多路径和可能性,电影产业的跨国、跨城市、跨公司合作将变得更加常态化。

在发行维度,电影宣发及广告渠道将变得更加多元且高效,且可以根据片子受众特点及不同地域等因素采用分众发行或分线发行的方式。既可以丰富片源供给,也利于充分释放每一部影片的潜力。日渐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让所有的行业都向用户需求倾斜,也即看到每个用户的差异性,更有效率地推荐信息。目前,各大购票APP推送的内容是一样的,这对于挖掘潜在观影群体显然是不利的,5G时代,有了更强大的数据支持,电影的私人订制也将提上日程,过去叫好不叫座的低成本文艺电影,将有可能会被推送给更多精准定位的消费人群。

在制作维度,制作成本降低。以动画电影为例,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更多是采用集中的方式去制作和渲染,而5G之后,可以做到高度计算、高度存储,不仅制作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使得分布式跨领域协同制作成为可能。

比如5G+4k/8k拍摄,将实现实时拍摄、实时传输、云上渲染、云上制作,达到远程处理、多点共制,有效提高电影拍摄效率及效果;5G+VR/AR将充分满足影视娱乐行业的服务新要求;如5G+无人机航拍这样一项业务,都可能开创影视制作/娱乐体验空域经济。

在产业维度,5G技术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是一次重大机遇。如果中国相关部门和电影从业人员能充分利用中国在5G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电影产业,重视新技术在电影产业各环节的应用,必将促进中国电影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㈦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目录

随着电影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电影企业资本运作日趋频繁,渠道扩张日益加速,国内优秀的电影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电影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影产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电影产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电影产业背景及发展环境;国内外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电影制片业、发行业和放映业的发展分析;不同类型电影市场分析;电影产业消费者行为分析;新媒体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分析;电影海外推广及国际合作分析;电影产业主要企业经营情况以及电影产业投融资现状和投资建议;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电影产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第1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电影产业综述

1.1.1 电影产业定义

1.1.2 电影产业产业链分析

1.1.3 电影产业研究对象分析

1.2 电影行业相关政策环境分析

1.2.1 电影行业政策点评

1.2.2 电影行业政策趋势分析

(1)国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扶持力度还将加大

(2)行业将逐渐趋于规范,国家对内容制作和影视从业人员的监督趋严

(3)推动两岸影视交流合作,电影国际化是趋势

第2章:国际电影产业发展分析

2.1 全球电影产业发展分析

2.1.1 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2.1.2 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规模

(1)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规模

(2)全球电影票房地区分布

2.1.3 全球主要国家票房排行

2.1.4 全球主要市场平均观影次数

2.2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

2.2.1 美国电影产业政策环境

(1)政府监管

(2)分级制度

2.2.2 北美电影票房收入

(1)北美电影票房总收入

(2)北美3D电影票房收入

2.2.3 北美电影观影人次及平均票价

(1)北美观影人次

(2)北美平均票价

2.2.4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模式

(1)电影融资模式

(2)电影制作模式

(3)电影发行模式

(4)电影放映模式

第3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1)第一轮产业发展时期(1922年-1945年)

(2)第二轮产业发展时期(1945年-1976年)

(3)第三轮产业发展时期(改革开放至今)

3.1.2 电影产业特征分析

3.1.3 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十大事件

3.1.4 中国电影产业存在问题

(1)我国电影拍摄成本投入存在演员片酬过高的问题

(2)我国电影行业产业链处于垂直垄断状态

(3)电影市场不成熟

3.2 中国电影产业经营情况分析

3.2.1 影片产量规模分析

3.2.2 放映设施规模分析

(1)电影院线规模

(2)电影银幕规模

3.2.3 电影票房总额分析

3.2.4 电影产业营收来源分析

(1)国内票房营收来源

(2)海外销售及票房来源

(3)国内非票房收入

3.2.5 电影平均票价

3.2.6 电影观影人次

3.2.7 观影效率分析

3.2.8 电影票房排行榜

(1)票房总体排名

(2)票房过亿影片

3.3 中国农村电影市场发展分析

3.3.1 农村电影市场发展现状

——更详细目录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㈧ 我国目前的电影行业如何,你看好该行业的前景吗

在我们的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的上升,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在日常生活观影方面的一些体验。然而在我们国家,电影行业是非常火热的,因为现在电影作为我们国家主要消遣方式,是有非常大的一些需求的,所以说对于电影这一方面,我们国家也是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来发展。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电影行业来看,该行业的前景确实是值得人们去讨论的一点。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电影行业可以说是还处在萌芽的阶段,正在蓬勃的发展当中。很多人对于电影行业也都非常地看好,也纷纷投入到电影行业当中的建设,我对于我们国家电影行业是非常看好的,也非常看好电影行业的前景。

㈨ 怎么样写电影服务行业的年度自评报告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发布的《2015-2020年 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产影片成长速度如此之快,在2010年《阿凡达》出来之即,即便是对中国电影市场报有最乐观心态的人也未曾想到,仅仅2年时间国产电影同样“破十亿”,更未让人料到的是,接下来的两年里,接二连三的出现“破10亿”的国产电影,到如今的《心花路放》已是第四部。更别说还有《十二生肖》(内地票房破8亿元、全球总票房超10亿元)这种内地、国外两面开花的电影

2014年第41周(10月6日至10月12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7亿元,放映规模则连续第二周在80万场以上。其中,《心花路放》该周票房为3.05亿元、累计票房达9.46亿,经过新一周的三天累积,《心花路放》票房达到10.16亿元,成为2014年第二部破10亿的国产电影,也是迄今为止的第4部。

毕竟内地票房“破10亿”的电影还是太少,加上进口片也堪堪只有7部,用来衡量中国电影的发展还不够有说服力,但即使是抛开“破10亿”这个超高标准来看,2013年我国“破亿”的国产片有33部,过亿电影数量的快速增长也是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另一个见证。

前瞻产业研究院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共有20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随着中小成本影片的逐渐进步,中国电影单独依靠商业大片支撑票房的局面开始被改变,一批青年电影人成为主力军。当年中国电影的最大收获是出了一匹超级黑马《失恋33天》,这部制作成本仅850万元,加上所有宣发费用总成本不超过1500万元的中小投资影片,最终票房以3.6亿元收官,位列2011年的国产影片第四名,却是投资效益榜上的第一名。

2013年,我国共有61部过亿影片,其中国产票房过亿影片数共计33部,较上年增加12部,国产过亿影片票房占整体过亿影片的54.1%;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16日,我国共有50部过亿影片,其中国产片有2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