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8香港电影展天津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8香港电影展天津

发布时间: 2023-08-19 04:07:55

❶ 香港国际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第三十三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海报

1977年,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国际电影节,以放映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为主。

1978年起,推出1950年代香港电影回顾系列,亦始于该年度,电影节每年均会推出一系列的中英文电影丛书,自此成为电影节的标记。

1979年起,香港国际电影节逐渐成型,由放映国际电影、亚洲制作,以至当代香港影片及回顾系列,奠定及后三十年的电影节模式。

凭首三届的努力,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根基,由八十年代起逐渐建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亦为邻近地区所举办的电影节起指引的作用。当时纵然还未设立竞赛环节及影片买卖市场,香港国际电影节凭着高质素的节目、勇于发掘亚洲和中国的新制作,以至为香港电影所作出的努力,加上举行连串的座谈会和编制知名的电影丛书,在环球得到高度评价,有助于本土及海外推广香港电影。

2000年至2004年期间,香港国际电影节曾由多个 *** 部门及法定机构,包括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办。

2004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正式公司化,成为独立的非牟利团体,并由第29届开始举办电影节至今。

现时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己发展成为香港最大型的文化活动,更是亚洲其中一个最享负盛名的电影平台,让来自全世界的电影业界人士及影迷在此地聚首一堂,一面放映新片;一面欣赏精彩作品。 来自50个国家超过280部电影,在香港11个主要的文化场地上映,参与者超过60万人次,包括4,500位出席香港国际影视展 (FILMART) 电影业界人士。

2019年3月18日,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典礼。一连15天的电影节共选映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232部电影,其中64部为全球或亚洲首映。

活动设定

单元设定

主题环节

单元名

首映礼

开幕电影、闭幕电影、隆重首映、与观众会面等

竞赛展映

新秀电影竞赛展映、纪录片竞赛展映、国际短片竞赛展映、颁奖礼之夜等

大师与作者

大师级、作者风等

华语电影

香港电影面面观、电影生力军等

国际电影

影迷嘉年华、世界视野等

纪录片

亲爱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爱午夜长、前卫眼、修复经典、我看我电影、超人气动画等

焦点·致敬

焦点影人、影人经典作品回顾等

附加节目

大专学生作品展、ifva纪录片系列作品精选等

奖项设定

香港国际电影节不设大奖,属于非竞赛性的放映活动,其竞赛单元基本是针对新人新作。三大电影节的竞赛影片必须是在该电影节做全球首映的电影,所以各大电影节要"争电影",重头电影也只能三选一。对香港国际电影节来说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这里放映的大都是上一年各大影展的风头电影和大师名导作品,所以在邀请影片参映方面的算计相对小一些,主要考虑的是影片的素质和声誉,也因此使得整个影展的质量较高。

为了表扬优秀的电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国际电影节增设五项电影大奖(新秀电影竞赛、纪录片竞赛、国际短片竞赛、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天主教文化奖)。由业界享负盛名的专业电影人、影评、导演及演员组成的评审团,评选五项电影大奖,得奖结果将于香港国际电影节“颁奖礼之夜”内公布。

新秀电影竞赛

新秀电影竞赛项目,旨在表彰那些充满力度与原创性的电影制作及其对今日世界的独到表达。

新秀电影竞赛设火鸟大奖、评审团奖。

纪录片竞赛

香港国际电影节相信关注社会议题而具美学价值的纪录片在任何有意义的电影节中不可或缺。纪录片竞赛向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致敬,肯定他们在纪录片的形式和语言上作出的贡献。

纪录片竞赛设火鸟大奖、评审团奖。

国际短片竞赛

短片拥有独特的形式、艺术性及表达手法,与长片别具一格。国际短片竞赛鼓励短片的创新及制作,它亦提供一个让国际及本地短片导演进行交流的平台。

短片竞赛设火鸟大奖、评审团奖。

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自第2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设立,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志在鼓励新生代电影发展。国际影评人联盟是由全球专业影评及电影传媒人组成的国际性协会,致力推动电影文化的发展。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是表扬具出色表现的电影制作。香港国际电影节将选出12部亚洲新晋导演的佳作,并由三位电影界知名人士组成评审团选出杰出作品。候选影片均可附FIPRESCI标志。

设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天主教文化奖

自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立.每年所颁发的天主教文化奖是表扬电影人,如导演、演员、编剧等出色的表现,尤对致力透过电影表达对社会、人权关注,并传达心灵及艺术价值的电影人致敬。香港国际电影节将选出12部提名作品,并将由三位电影界知名人士担任评审员选出得奖者。候选影片均可附SIGNIS标志。

设天主教文化奖、特别表扬奖。

历届回顾

年份

主题

奖项

开幕电影

闭幕电影

荣誉大使/形象大使 第25届(2000) 刘国昌《无人驾驶》

陈果《榴梿飘香》

陈以文《想死趁现在》

第25届(2001)

杨凡《游园惊梦》

让-雅克·贝纳克斯《死亡转账》

杨德昌《一一》 第26届(2002)

陈果《香港有个好莱坞》

汤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边几点?》 第27届(2003)

杜琪峯《PTU》

山田洋次《黄昏的清兵卫》

路学长《卡拉是条狗》

斯派克·琼斯《改编剧本》

第28届(2004)

李少红《恋爱中的宝贝》

许鞍华《玉观音》

蔡明亮《不散》

阿伦·雷乃《严禁嘴对嘴》

黎明 第29届(2005)

顾长卫《孔雀》

山田洋次《隐剑鬼爪》

贾樟柯《世界》

阿兰·柯诺《无语慰晴天》

第30届(2006) 向动作指导致敬

杜琪峯《黑社会以和为贵》

彭浩翔《伊莎贝拉》

尼尔-阿姆菲尔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刘德华 第31届(2007)

朴赞郁《再造人之恋》

游乃海《跟踪》

第32届(2008)

山田洋次《母亲》

张作骥《蝴蝶》

马丁斯科塞斯《电光滚石》

舒琪、关文轩《咖啡,或茶》

郑秀文 第33届(2009)

尔冬升《新宿事件》

许鞍华《天水围的夜与雾》

贾樟柯《二十四城记》 莫文蔚 第34届(2010)

岸西《月满轩尼诗》

罗卓瑶《如梦》

云翔《安非他命》

麦曦茵《前度》

第35届(2011) Let's Meet Here

杜琪峯《单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无 杨千嬅 第36届(2012) 火凤凰 彭浩翔《春娇与志明》 王全安《白鹿原》 杨千嬅 第37届(2013) 激活无限想象 邱礼涛《叶问终极一战》 贾法·帕纳希《闭幕》 杨千嬅 第38届(2014) 世界汇聚香港

彭浩翔《香港仔》

陈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

林超贤《魔警》 古天乐 第39届(2015) 张艾嘉《念念》 翁子光《踏血寻梅》 古天乐

第40届(2016)

杨庆《火锅英雄》

许学文、黄伟杰、欧文杰《树大招风》

黑泽清《毛骨悚然》 古天乐

第43界(2019)

《沉默的证人》张家辉、任贤齐、杨紫

举办单位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是一个非牟利及非官方的慈善团体,致力发扬电影文化,推广光影艺术。

透过全年活动,协会期望加强世界各地对中国电影文化的欣赏,并把各地具启发性的电影带到香港,丰富本地精神文化生活。

为加强香港及亚洲电影的感染力,协会于每年三、四月期间均举办三项旗舰活动,包括: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及亚洲电影大奖(AFA)。

电影能够连系不同的文化和世代,激发无穷创造力。凭此信念,协会不断为成千上万的影迷,带来世界各地最优秀及具启发性的电影作品。

❷ 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要活动

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传统就是汇聚不同的文化和电影流派,把电影推至不同年龄、界别和爱好的观众,以达致创意交流的目的,也协助香港发展成为亚洲的电影文化中心。香港国际电影节由1977年创办至今,以坚持推动香港电影文化和选映高质素电影为理念,成为国际间极受重视的电影节。除了致力于推介华语电影及发掘影坛人才外,电影节更是全球电影打入香港、大中华及亚洲市场的最佳踏脚石。电影节精选全新高质影片作隆重首映,并邀请导演、演员出席红地毯活动及与观众答问环节,交流心得。
香港国际电影节以操办者对电影的痴迷着称。每年,电影节的节目策划人都要从世界各地搜罗大量上一年的出色艺术电影,奔忙于戛纳、威尼斯和柏林这样的顶级电影节自是他们少不了的功课,其眼光更广及俄罗斯、阿根廷等地的影展,大有将各地优秀电影一网打尽的意思。这个“影迷”气氛浓厚的电影节还贴心地在各放映场地免费派发《影讯》,及时向观众通报节目变动情况,更有水准不俗的免费讲座。 主题环节 单元名 首映礼 开幕电影、闭幕电影、隆重首映、与观众会面等 竞赛展映 新秀电影竞赛展映、纪录片竞赛展映、国际短片竞赛展映、颁奖礼之夜等 大师与作者 大师级、作者风等 华语电影 香港电影面面观、电影生力军等 国际电影 影迷嘉年华、世界视野等 纪录片 亲爱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爱午夜长、前卫眼、修复经典、我看我电影、超人气动画等 焦点·致敬 焦点影人、影人经典作品回顾等 附加节目 大专学生作品展、ifva纪录片系列作品精选等

❸ 香港夏日国际电影节,2018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时间


说到华语电影的先驱,香港电影是不能不提到的,数十年以来香港一直是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有着“东方好莱坞”的美誉,而在香港举办的一系列电影节,在华语电影圈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其中之一:2018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时间。

问:2018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时间?答:2018年香港国际电影节预计将在2018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举行。
香港国际电影节(英语: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简称HKIFF),始创于1977年,由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办,是香港最大型的电影界盛事,亚洲一流的非竞赛类国际影展,被誉为“电影节的电影节”,通常于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举行。具体时间安排以电影节官方发布消息为准。
作为亚洲重要的电影交流平台,香港国际电影节除了展示亚洲及全球电影的多元化制作,更举办座谈会、着名导演讲座、展览及派对等活动,主要包括名导作品首映礼、香港电影回顾、影迷嘉年华及各具特色的电影单元展映。
作为亚洲区内最悠久的电影节之一,香港国际电影节于本土以至亚洲制作在国际影坛上鲜为人知的时期,已早行一步成为放映亚洲电影及其回顾系列的先行者,因而备受国际推崇,更成为区内不少电影节的参考蓝图。
香港国际电影节于1977年由市政局成立,以放映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为主。第二年起推出1950年代香港电影回顾系列,亦始于该年度,电影节每年均会推出一系列的中英文电影丛书,自此成为电影节的标记。
由第三届(1979年)起,香港国际电影节逐渐成型,由放映国际电影、亚洲制作,以至当代香港影片及回顾系列,奠定及后三十年的电影节模式。凭首三届的努力,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根基,由八十年代起逐渐建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亦为邻近地区所举办的电影节起指引的作用。
当时纵然还未设立竞赛环节及影片买卖市场,香港国际电影节凭着高质素的节目、勇于发掘亚洲和中国的新制作,以至为香港电影所作出的努力,加上举行连串的座谈会和编制知名的电影丛书,在环球得到高度评价,有助于本土及海外推广香港电影。
现时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己发展成为香港最大型的文化活动,更是亚洲其中一个最享负盛名的电影平台,让来自全世界的电影业界人士及影迷在此地聚首一堂,一面放映新片;一面欣赏精彩作品。
香港国际电影节不设大奖,属于非竞赛性的放映活动,其竞赛单元基本是针对新人新作。为了表扬优秀的电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国际电影节增设五项电影大奖(新秀电影竞赛、纪录片竞赛、国际短片竞赛、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天主教文化奖),由业界享负盛名的专业电影人、影评、导演及演员组成的评审团,评选五项电影大奖,得奖结果于香港国际电影节“颁奖礼之夜”内公布。
了解更多星座网络、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❹ 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历史

香港国际电影节自举办以来,一直被誉为亚洲电影荟萃之盛会,也是回顾香港电影辉煌历史的舞台。
1970年代,时任香港文化署署长陈达文,向市政局建议创办香港国际电影节,把世界各地优秀的电影带给本地观众,此建议旋即得到议员及政府的支持,于是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于1977年正式创立。首届电影节属于试办性质,由市政局举办,选映了三十七套电影,观众人数只有约16,000人次,并只有香港大会堂一个放映场地。
由于第一届的成功,香港国际电影节由1978年起开始稳步发展,由第四届起,每年均于复活节期间举行,为期十六天。复活节是香港的公众假期,最长可达一周时间,痴心的影迷刚好可以放开手边事,留下“一日赶三五场”的难忘记忆。
创办初期的香港国际电影节规模较小,选映电影数量不多,主要向香港输入并推介国际知名电影。当时的国际电影节处在一个引进期,目标很简单——推荐好的电影。从80年代开始,香港国际电影节改变定位,在继续介绍国际优秀电影的同时,积极向国外电影人和观众展示亚洲的电影新作。
2000年,由于市政局不再运作,电影节改由香港特区政府属下,由原来市政局分拆出来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2001年,第2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香港艺术发展局首次合办。2002年至2004年,则由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办。由2005年开始,电影节正式由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举办。

❺ 香港“黑帮”电影里,老大们为何总喜欢吃廉价盒饭

提起香港黑帮电影里的老大吃廉价盒饭,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无间道》中曾志伟饰演的韩琛吃盒饭的画面。

其实香港人管盒饭叫“外卖”或“便当”,拍夜戏的时候,剧组一般都会供应盒饭,如果是在片中提前“死”去的人,就可以先走,也就可以提前领便当,因此才把在片中被杀叫做领便当。

记得以前曾经跟过剧组,当时拍一晚的戏才几十块钱,但有供应盒饭,是我们这边一种叫“肠粉”的米食。有次因为很多人还没等到盒饭送到就提前先走,我竟然一口气吃了六七个盒饭,直到吃到嗓子眼为止。

在《无间道》中的韩琛也跟我有一样的饭量,片中的情节是他被警察带到警察局接受调查,就自己点了盒饭进去吃。

后来因为一言不合,还把桌子上的盒饭打翻在地,显得特别有气场。

但是在续集中,开头他又吃得津津有味了。

我真怀疑曾志伟平常是不是很喜欢吃盒饭,在另一部电影《Laughing Gor之变节》中,他饰演的正兴社叔父福爷也同样有吃盒饭的情节。

身为黑帮头目,平常的理想当然是餐餐上酒楼大鱼大肉。但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如果是跟人谈生意,当然是上酒楼,如果只是正常饮食,很多时候还都是吃着家常饭菜。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正常家庭都是在家里做饭,而黑帮人物大多都是一群大男人,哪有自己做饭的习惯?这个时候叫外卖就是最好的选择,不用自己动手做饭,吃完也不用洗碗,简单省事。

因此很多电影的剧情,都会把叫外卖,送外卖这些事,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一环写进电影里。

比如《喜剧之王》中,吴孟达饰演的剧务老头,就作为警方卧底,找尹天仇去送外卖,借机把窃听器带到一群黑帮匪徒藏身的小屋里。

期间因为尹天仇被匪徒识破而发生了枪战,送盒饭这件事就成了电影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电影的最后尹天仇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明白了做一名好演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如果是一群犯罪在逃犯,却是隐藏起来避开警方视线,等待时机再出来犯案的匪徒,三餐叫外卖就显得很合理了。

比如李连杰主演的《给爸爸的信》,也将吃盒饭这件事作为一个重要情节展开。当时他的黑帮大哥甫光已经识破了李连杰饰演的男主角巩伟的卧底身份,故意把其儿子巩固抓到他的面前要他现出原形。

而柯受良饰演的小黑是个好人,他借送盒饭之机在给巩固的盒饭盖子上写下“坏人”两个字,以提醒巩固周围是一群坏人。

后来巩伟为求不揭穿身份,故意将他儿子“勒死”,但其实他们父子俩都练过团气功,巩固只是自己团气,才瞒过了众匪徒。

《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因为意外废了一条腿,从此在黑帮中失去地位,只能做着保安的工作忍辱负重。

在片中小马哥的一个盒饭吃出了辛酸和无奈,周润发的超强演技,就连吃饭都这么有戏。一个盒饭能够吃出血光之灾、吃出落莫、吃出逼格,所以吃盒饭这件事太重要了。

但是吃饭毕竟是有些不雅的事,切不可乱用。

比如《三国之见龙卸甲》中,诸葛亮出场时的一碗饭,就把他的光辉形象全吃没了,使这个角色成了电影最遭受影迷口诛笔伐最严重的人物。

另外,需要说的是香港的外卖太—好—吃—了。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看到这道题,我突然想起了“杀马特时期”的我所做的一件事,应该可以用来解释电影中的黑帮老大为什么喜欢吃廉价盒饭。

记得在前几年,可能是因为刚刚进入 社会 的缘故,我变得愤世嫉俗,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于是我每天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看金庸,读玄幻,觉得小说中所描写的世界才是“完美世界”。

那段时间我真的很颓废很颓废,性情也变得很是暴躁,爸爸妈妈对我好心管教的一句话到我耳朵里都觉得是一种折磨,会对他们大发雷霆,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了我自己,没有人愿意接近我,更别提什么朋友。

...

直到,我看到了他~济公先生,才慢慢恢复,从黑暗走出。

因为一直觉得如今所拍的影视剧都没有儿时所看的那些经典更有“嚼劲”,所以看老电视剧和老电影成了我那段时间经常做的事。而我在看到《济公》得时候,就很纳闷,为什么他能吃的那么香?

游本昌老师扮演的济公,左手端酒葫芦,右手拿狗肉,躺在树下,一口酒一口肉,那叫一个舒服。作为纯素食主义者的我,第一次因为看一部电视剧产生了吃肉的冲动,也想去体验一下济公有多爽。

于是我从家拿上钱,去熟食店里买了只鸡腿,又从爷爷家偷偷倒了半杯酒,就跑到了家附近的公园里。

正好是中午,烈阳高照,大部分人都回家吃饭了,所以公园并没什么人。我也不怕尴尬,找了个能乘凉的大树,靠在下面,学着济公的姿势。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鸡腿,还吞了口口水,脑海中尽量让自己放空,一脸陶醉,然后咬了口肉,喝了口酒。

结果,直接被辣吐了...后来也没吃,把鸡腿拿回家给了我弟弟。

这么难吃的东西济公也能吃得这么香?看来全靠演技。后来过了几年偶然知道,游本昌老师在拍那段戏所吃的狗肉还是已经变质的,就更加佩服。

讲完这件事,再说回到香港电影中“黑老大”为什么总吃廉价盒饭。

1、因为看起来香啊,他吃的盒饭,不就是大部分人都吃过的吗?要是摆一大桌鲍鱼和大部分人都没吃过的饭菜,他还吃特别香,你看到这段,那种感觉肯定就会变得生疏了很多。

就和济公一样,他要是吃的不是狗腿,而是正经去大酒楼点一桌饭菜吃,那我当时也不会看着流口水去做那个模仿秀。

2、香港电影中的“黑老大”,像《无间道》中的韩琛,那都是从最底层摸爬滚打才到今天的位置,吃盒饭早已习惯,安排“黑老大”吃盒饭的剧情也能突显这点。

3、看似是在吃盒饭,其实吃的是气场。不仅香港电影,全世界带有“黑 社会 ”题材得电影里都经常用这种拍摄手法。

比如在《速度与激情》中, 汽车 就在身后爆炸,但是主角看都不看一眼,潇洒抽着烟一脸“我最帅”的表情从镜头走过。这个镜头里的 汽车 ,就相当于“盒饭”。

再比如大家都熟知的《上海滩》中,许文强点烟然后向后扔打火机,一脸“我最帅”的表情看镜头,这里面的打火机,就相当于“盒饭”。

还有我们的“苏大强”,也曾是电影中的“黑老大”,背后房子在爆炸,可他却还淡定抽雪茄,这里的雪茄就相当于“盒饭”。

老大们吃的不是盒饭!不是盒饭!不是盒饭!虽然是在盒饭盒子里装着的,但那是餐厅外卖!餐厅外卖!外卖!老大心态有时候类似于暴发户,哪怕没有时间去餐厅吃,肯定也不会吃二三十一份的盒饭啊!

香港的盒饭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吃,像很多内地外卖的盒饭,真的很难吃,就连高铁上的盒饭真的也是又贵又难吃,但是香港的盒饭,在九几年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上班族拿着五六份盒饭,大概一百多块的样子。

也有很多朋友说了,香港的盒饭很良心,什么烧腊、烧鹅、沙姜鸡之类的,都很好吃,完全比内地的盒饭高了好几个档次。所以哪怕老大吃盒饭,从味觉上来说,并不是那么吃亏。

老大吃盒饭,也说得过去啊,他们只是老大,不是大佬。大佬谈事情都是在高档的酒店里,而且香港电影里很多黑帮人都爱自己拼在一起吃火锅,自己吃,不去火锅店之类的地方。这也是一种“黑帮文化”吧。

而且我理解的是,这些老大也是从小弟时期做起来的,吃盒饭也是一种习惯。

只是更倾向于,这些饭盒里面装的,可不是那些二三十的盒饭,而且一些高档餐厅的外卖送餐。老大吃盒饭说得过去,不去餐厅吃,但是定这家餐厅的外卖也说得过去啊。只不过是从视觉上看上去像是外卖而已。

这些老大们动不动就进局子,吃盒饭、或者餐厅送饭,那更说的过去啊!

很简单的原因。香港的很多黑暗盒饭很好吃。就像我们喜欢吃的方便面一样。如今的小朋友家长不允许他们吃泡面,所以他们就觉得泡面非常好吃,能吃泡面在同学里非常有面子。一个道理。

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黑椒鸡排饭,是在油塘某个叫不出名字的工业厂房一楼的food court 吃的。那个food court简直有点恐怖。灯光昏暗,四面没有窗户,就像一个拍枪战片的片场。这里一般只有码头工人来吃。我是因为去附近办事,同事带我去才知道有这个所在。

但是那份黑椒鸡排饭着实好吃,饭后我同事还推荐了隔壁摊档的丝袜奶茶。同样味道非常难忘。我自己的感觉,比翠华那些高出不知多少。

这个就是所谓的黑暗料理吧!

能带我去吃的,言下之意就是给足了面子!:)

首先,香港的盒饭,并不能与我们有些工地上的盒饭相提并论。我们有时候可以看到,某些工地车站有那种5块钱,10块钱的廉价盒饭。

里面就说一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肉,一点辣椒,一点薯仔丝,豆芽菜或者其他什么青菜,米也是很廉价的大米。一句话就说非常难吃。毕竟5块钱的盒饭,10块钱的盒饭,还想吃什么?

香港盒饭,至少都是35块港币起价,大部分价格在35-68块港币一份。比如35-42块,这一档位的,就有餐肉煎蛋饭,火腿煎蛋饭,肠仔鸡扒饭,咖喱鸡饭,茄汁鱼柳饭,茄汁牛扒饭和生炒牛肉饭,豆腐鱼柳饭,芙蓉煎蛋饭,菜心牛肉饭。说实话,都是材料新鲜,烹饪讲究,量足味好的优质盒饭。

如果是68块的白斩鸡饭,鸡肉都有好多块,还有青菜和咕咾肉,味道非常好吃,量也很足。同时,在60-80年代,香港黑 社会 盛行的时代,实际上大部分社团成员的收入都不高。实际上长期养一批马仔是赔本的生意。据了解,现在一般情况,马仔被雇佣一次约为一百到两百港币不等,遇重要场合可达500港币,还不包括伙食、交通费、医疗费、律师费及安家费等等其他的费用。

现在香港一年四季很少再发生由“黑 社会 ”出面组织的声势浩大的“黑帮火并”,一般都改为“晒马”,晒马很少会演变成武斗。毕竟真打起来,弄不好要使自己破产,一般组织都“破费”不起。

一个手下真有100人的角头老大,如果那怕是一份像样的收入,也要为手下一个月发200-300万的工资。这还不算,各种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还有日常活动经费和 娱乐 花销,打架的安家费,伤病费和奖金。

一个月几百万支出,得有多少生意,才能维持?给 娱乐 场所看场子,一个月才能收到多少钱?更何况,现在这种看场子的工作,也早就是少之又少了。天天吃餐厅?随便一顿好一点的早茶,两三个人都要五六百块。

能不能纠正一下,香港黑帮题材的电影,大佬们也不总是在吃盒饭,还有打边炉、可乐、啤酒、奶茶、泡面……所以那么多吃的,你为什么只看到了盒饭?

在《九龙冰室》中郑伊健和李彩桦他们吃的就是火锅。



好吧,为什么香港黑帮电影里老大们老是在吃盒饭,这个问题,容我瞎掰一下。

一、生长在市井

混黑帮的人,大多是学生、小混混、无业游民,无权无势,生长于市井。选择盒饭,很贴这些人的生活。

二、习惯

在多部香港黑帮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黑 社会 这种职业,不仅全年无休,还要求随时待命。显然,盒饭更能符合随吃随停的要求。还有一点是,有朋友说香港的盒饭好吃,这一点无法苟同,因为真不好吃。 如果你遇见哪家好吃的香港盒饭记得请我吃一顿,本人丝毫不介意打脸。

三、推动剧情

在《无间道1》中,大佬韩琛被抓到警局,在重案组面前,韩琛点了一份盒饭,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了起来。


如果韩琛当时点火锅,那么显得有点难为人。相对来说,盒饭还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情景的——你都是阶下囚了,还那么多要求,活腻歪了吗?

不过,韩琛吃盒饭,不是因为穷。在韩琛吃好之后,掏出手巾擦嘴。这手巾来自爱马仕。在《无间道2》中,韩琛还是在吃盒饭,这或许是某种传承吧。

其次是在电影《英雄本色》中,落魄的小马哥推着车,在一个不大的停车场里窝着吃盒饭。小马哥手里捧着的这盒饭很能说明当下的情况——当时用美钞点烟的小马哥如今 落魄 了。

小马哥吃盒饭的这一幕被狄龙看见了,小马哥抬头看到狄龙的时候,眼睛里的光芒不知是久别重逢的欣喜还是混得不如意的狼狈……

还有 在《Laughing Gor之变节》里,帮派开堂会审,在间隙时也是点一份盒饭来慰劳自己。



在小的时候,我以为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应该就是泡面了。但是,看到盒饭之后,我觉得它不是了。从泡面到盒饭,它一直在,它不是不美味了,只是我们长大了。

一份小小的盒饭,在周星驰和周润发身上,我们看到了忙碌生活里的一份小确幸;在曾志伟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大佬的意气风发。同时,也因这一小小盒饭,让影片里的人物变得更丰满立体。这一点点的小细节,远比金表钻戒更有说服力。

老大们吃盒饭,主要是符合剧情,另外香港盒饭也在香港 美食 中占有一席之地。

导演安排老大们吃着盒饭谈着正事,是为了让老大们更接地气,更符合人物形象和场景设置。

首先,有的是为了显示,老大们即使已经掌管一方,骨子里依然带有底层小人物的一些习惯和认知,比如吃盒饭,挂大金链子,高声喧哗等。还有的,就是剧中老大们其实吃的是打包的餐厅 美食 ,这是为了突显老大地位不凡,吃食讲究,这些都是为了塑造角色形象服务的。

另外,也有一些特殊场景,比如警察局,监狱,这种地方,大佬们常去,也只有吃盒饭,是符合场景要求。

再次,为一些推动情节的动作设计做准备。比如生气随手把盒饭丢出去之类的。

香港生活节奏很快,大部分人都非常忙碌,餐厅里的服务员很多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用他们的话说,“手停口停”,很多香港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没有安全感的。食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盒饭也就成为普通大众,快简就餐的不二选择。

香港盒饭普遍肉多菜少,常见的一种是烧腊饭,就是各种叉烧,烧鸡,烧鹅,白切鸡,一种烧腊就是单拼,两种混合就是双拼,然后再配一两根青菜。另一种就是双送三送,就是普通的家常菜放一起。

对于我来说,是盒饭让我看到了香港的物价水平。从小看TVB的剧集,剧中富豪们随时支票百万千万的,因为离自己太过遥远,对这个没太大感觉。唯独觉得香港东西好贵的时候,就是剧中外卖小哥提着一袋盒饭,大概四五盒,开口就是“120谢谢”。

九十年代的时候,父母工资一个月才几百块,一百块在当年绝对是大钞。好家伙,他们几盒盒饭就120,二三十一盒。说个暴露家乡的话,我们那里当年的豆花饭三五块一碗,饭随便加,管吃饱。实在太震撼了,以至于我一度觉得是配音搞错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各大城市普遍盒饭价格也都涨起来了,一二十,二三十的盒饭总算吃开了。这才觉得,嗯,配音诚不欺我。

不请自来,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靠谱的原因被前面答题的小伙伴们说完了。乐哥搜肠刮肚,找出一些不靠谱的原因,大家千万别当真。

乐哥认为,香港“黑帮”电影中,老大们之所以爱吃盒饭(大排档),有以下几点原因:

“大排档”二战后在香港兴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顶峰,成为那代人的集体回忆!



“排档”、“档口”、“收摊”、“打包”……,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在港片中的“出镜率”非常高。这与香港的餐饮文化密不可分。



按照《无间道》的时间线,刘德华和梁朝伟在1991年被选出来做卧底时,两人当时都在18岁左右,也就是说,他们都是70后。以此类推,黄sir(黄秋生)和堔哥(曾志伟)应该是50后。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大佬级别的人物,出生年代和香港大排档的兴盛年代基本吻合,所以,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回忆中,盒饭、大排档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就跟现在很多50后老人爱吃肥肉一样,肥肉,是那个物质匮乏年代大多数人的幻想与回忆。

我们再进一步发散思维,盒饭与大排档,是那个年代出生的导演和演员们的集体回忆,也同样是香港观众们的集体回忆。

综上,“黑帮”大佬爱吃盒饭,是港片“接地气”、“不忘本”的体现,是由香港独特的餐饮文化决定的。



香港的生活节奏,比起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只快不慢。如此快的生活节奏之下,一起坐在大饭店,边吃边喝浪费几个小时时间,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一般情况下,叉烧饭、腊烧饭、煲仔饭、咖喱饭等各种盒饭,才是填饱肚子的首选。

拍电影也一样,涉及到吃饭,道具首选盒饭。

当然,盒饭并不完全是低端快捷的代名词,再高端的菜品,打包之后,都会变成“盒饭”。而且,香港有很多高档盒饭的价钱也不便宜。

还记得TVB的传家宝公鸡碗吗?

要不是网友们眼尖发现了这个“传家宝”,乐哥根本没留意到,一个花型的碗,TVB居然用了20年!

怎么评价好呢?抠?懒?不知变通?

我想,这些都不是最根本原因,就跟小马哥当年吃盒饭,几十年后,堔哥还在吃盒一样。某个场景在港片中出现的次数多了,观众们也就有了认同感与亲切感,导演不用了,观众反倒还不习惯。

乐哥找了些不靠谱的理由,来说明香港电影中的大佬们都爱吃盒饭,期望小伙伴们还有更不靠谱的原因,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我想题主一定是一位《无间道》系列的影迷,因为在这个系列中,作为黑道大哥的韩琛吃盒饭的片段出现了多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韩琛在警局吃盒饭的那两次,从韩琛吃盒饭的状态来看,他确实挺喜欢吃盒饭,但是这些盒饭是警局的人给他买的啊,也就是说他平时不一定会经常吃这些盒饭。

纵观其他的出现过类似桥段的香港电影,我发现了一件事,并不是这些电影中的黑道大哥对盒饭情有独钟,而是吃盒饭在香港比较盛行,就像吃煎饼果子在天津比较盛行一样,倘若天津的影视行业也那么发达,我相信在天津拍的电影中一定会经常出现各种角色吃煎饼果子的桥段。

再纵观香港其他题材的电影,我们也可以确定吃盒饭在香港确实是一件普及度比较高的行为,如在电影《喜剧之王》中,盒饭就出现过多次,影片的结尾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还配合吴孟达饰演的卧底假扮了一位送盒饭的,这足以说明盒饭行业在香港是比较火的。

那么,为何盒饭在那个年代的香港比较火呢?这取决于香港这个地方的生活节奏,生活节奏快,外卖盒饭自然而然会受到大家的青睐。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内地的城市的生活节奏也快了起来,于是外卖行业在内地开始盛行,如今的我们不也对外卖盒饭“情有独钟”了。

总之,并不是只有“黑帮”类型的电影才会有吃盒饭的片段,可以说在各个类型的香港电影中都会有吃盒饭的片段,因为吃盒饭在香港本就是一种常态行为,既然是常态行为,在香港电影中经常出现吃盒饭的片段也就不足为奇了,不是吗?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吃盒饭的肯定比吃大餐的老大,杀人狠,战斗力更强!因为他明白,简单实在才是硬道理!


还有就是老大不容易当呀,开销也很大啦!香港很多黑帮老大,都是学生时代的混混走过来的。知道什么样的饭菜来的现实!

还有就是人家盒饭很好吃的!可不是你认为的那种廉价盒饭呀!


还有最大的原因那就是影视剧出于效果出发啦!越是生活的简单直接,越是可怕。比如你看到一个老大吃着盒饭喝着可乐,浓厚的神秘感会让你产生这人“深藏不露”的错觉,这样一来这个黑帮老大的形象就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曾志伟的形象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在警局里面吃盒饭,一言不合直接掀桌子,简直就是霸气直接的代表。一股狠劲吓得没人敢动!


导火线里面,三兄弟出来贩毒贩军火,在和几个老大谈生意时,老二就吃的最简单的泡面盒饭,简单却很吓人。在座的几个都很怕,因为这种人做起事情来,直接又可怕!


大家对于盒饭的第一印象就是“难吃”“廉价”,几块钱甚至是十块钱左右的盒饭就已经是顶天了并且味道超级不好吃。

香港的盒饭无论是从分量还是质量来说都是非常可观的。叉烧肉都是大块大块的,配送的蔬菜也是非常新鲜可口的。

❻ 201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是谁的

郑秀文凭借《落水流花》顺利的拿下了第41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同期的对手张艾嘉也坦言,其实今年的最佳女主角自己心里面都已经认定了是郑秀文,郑卜雀瞎秀文陪跑了8年,这一次终于自己冲线了。

在听到自己的老友以及多年的合作伙伴刘德华在台上宣读出自己的名字的时候,郑秀文双手掩面,感到非常型空高兴。在台上她也忍不住喜极而泣,发表的一番感言更是让在场的其他嘉宾明星非常动容。

郑秀文曾经和刘德华等出演过不少经典的电影作品。但是早年同台竞争的都是张曼玉,刘嘉玲等劲敌,因此一直都在陪跑。同时她也承认早年自己的演技不够成熟,也没有达到蜕变,因此一直都是可望而不可得的心态。如今她终于拿到这个奖了,也证明大家看到了她的成长和蜕变,对她演技给予肯定,因此她非常的感动和激动。郑秀文台上发表演讲时感谢了自己的家人,包括给予她艺术引领的父亲,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上给她很多帮助的弟弟,疼爱她的妈妈和姐姐们。感谢了导演给她的这次机会,并且一直相信她可以成功。郑秀文多年来被提名8次,但是都一直没有机会拿奖。今天她拿着到最佳女主角奖项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画面。如今郑秀文已经50岁了,但是在获奖感言上,她也告知所有有梦想的人要追梦,什么时候都不晚。困难是会有的,险阻也会在的,但是希望大家都能继续努力。她坦言自己非常的开心,认为这一次她不想再做谦逊的那个人,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岁败她的喜悦。

❼ 历届华表奖获奖名单

历届华表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1994年度)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爷》

优秀故事片:《弹道无痕》《步入辉煌》《留村查看》《一家两制》《天网》《绝境逢生》《警魂》

最佳导演:张建亚(《绝境逢生》)

最佳编剧:毕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爷》)

第二届(1995年度)

最佳故事片:《孔繁森》

优秀故事片:《赢家》《七七事变》《士兵的荣誉》《信访办主任》《九香》《红樱桃》

最佳导演:陈国星、王坪(《孔繁森》)

最佳编剧:郑沂、沈贻炜(《信访办主任》)、思芜(苏小卫)(《赢家》)

第三届(1996年度)

优秀故事片:《大转折》《红河谷》《喜莲》《夫唱妻和》《离开雷锋的日子》《男婚女嫁》《彝海结盟》《军嫂》《青年刘伯承》《一棵树》

最佳导演:韦廉(《大转折》)、冯小宁(《红河谷》)

最佳编剧:王兴东(《离开雷锋的日子》)、郭中束、郝国忱(《喜莲》)

第四届(1997年度)

优秀故事片:《鸦片战争》《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安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惹事生非《黑眼睛》《长征》《红西服》《灯塔世家》、《非常爱情》

最佳导演:胡炳榴(《安居》)、杨光远(《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最佳编剧:刘一兵(《朗朗星空》)、赵冬苓(《激情辩护》)

第五届(1998年度)

优秀故事片:《春天的狂想》《男妇女主任》《世纪之梦》《快乐老家》《一个都不能少》《故园秋色》《不见不散》《龙飞凤舞》《良心》《上海纪事》

最佳导演:孙沙(《快乐老家》)、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滕文骥(《春天的狂想》)

最佳编剧:张笑天(《世纪之梦》)、 张继、何庆魁、赵德平(《男妇女主任》)

第六届(1999年度)

优秀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国歌》《紧急迫降》《我的1919》《黄河绝恋》《我的父亲母亲》《女帅男兵》《冲天飞豹》《赛龙夺锦》

优秀导演奖:陈国军(《冲天飞豹》)、吴子牛(《国歌》)、张建亚(《紧急迫降》)

优秀编剧奖:黄丹(《我的1919》) 唐娄彝(《西洋镜》)冯小宁(《黄河绝恋》)孙晓青、缪鲁(《女帅男兵》)

第七届(2000年度)

优秀故事片:《生死抉择》《相伴永远》《真心》《月圆今宵》《英雄郑成功》《毛泽东与斯诺》《彩练当空舞》《詹天佑》《走出硝烟的女神》《走过严冬》

优秀导演:于本正(《生死抉择》)、陈力(《月圆今宵》)、霍建起(《蓝色爱情》)

优秀编剧:贺子壮、宋继高(《生死抉择》)胡建新、顾保孜(《相伴永远》)

第八届(2001年度)

优秀故事片:《毛泽东在1925》《冲出亚马逊》《背水一战》《声震长空》《天上草原》《法官妈妈》《荔枝红了》《面对生命》《高原如梦》《嘎达梅林》

优秀导演奖:宋业明(《冲出亚马逊》) 塞夫、麦丽丝(《天上草原》)

第九届(2002年度)

优秀故事片一等奖:《惊涛骇浪》

优秀故事片二等奖:《邓小平》《美丽的大脚》《首席执行官》

优秀故事片三等奖:《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周恩来万隆之行》《和你在一起》《暖春》

优秀导演奖:翟俊杰(《惊涛骇浪》)、杨亚洲(《美丽的大脚》)

第十届(2003年度)

优秀故事片奖:《台湾往事》《天地英雄》《惊心动魄》《三十八度》《疑案忠魂》《心跳墨脱》《暖》《婼玛的十七岁》《毛泽东去安源》

优秀导演奖:郑洞天(《台湾往事》)、霍建起(《暖》)

第十一届(2004年度)

优秀故事片奖:《一轮明月》《任长霞》《我的法兰西岁月》《邓小平·1928》《郑培民》《花腰新娘》《风起云涌》《可可西里》《沉默的远山》《张思德》

优秀导演奖:尹力(《张思德》)、陆川(《可可西里》)

第十二届(2005-2006年度)

优秀故事片奖:《太行山上》《东京审判》《我的长征》《云水谣》《千里走单骑》《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小巷总理》《山乡书记》《生死托付》《香巴拉信使》

优秀导演奖:尹力(《云水谣》)、高群书(《东京审判》)

优秀编剧奖:刘恒(《云水谣》) 陆柱国(《我的长征》、《太行山上》)

第十三届(2007-2008年度)

优秀故事片奖:《突发事件》《铁人》《沂蒙六姐妹》《高考1977》《集结号》《梅兰芳》《大河》《我的左手》《八月一日》《袁隆平》

优秀导演奖:冯小刚(《集结号》)、陈凯歌(《梅兰芳》)

优秀编剧奖:思芜(苏小卫)(《沂蒙六姐妹》)、张冰(《大河》)

第十四届电影华表奖完全获奖名单 (2009-2010年度)

优秀故事片奖 :《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飞天》《杨善洲》《秋之白华》《山楂树之恋》《钢的琴》《建党伟业》《郭明义》《赵氏孤儿》

优秀导演奖 :王珈、沈东(《飞天》) 韩三平、黄建新(《建国大业》)

优秀编剧奖: 《老寨》《建党伟业》

第十五届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2011-2012年度)

优秀故事影片奖:《中国合伙人》、《一九四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失恋33天》、《辛亥革命》、《忠诚与背叛》、《钱学森》、《金陵十三钗》、《搜索》、《万箭穿心》、《警察日记》

优秀导演奖:冯小刚 《一九四二》/陈力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优秀剧作奖:原创剧作周智勇,张冀《中国合伙人》改编剧作刘震云《一九四二》

第十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2016年度)

优秀故事片:《捉妖记》《破风》《狼图腾》《失孤》《解救吾先生》《亲爱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智取威虎山》《百团大战》《战狼》

优秀编剧奖:邢原平、贾茹《土地志》

优秀导演:徐克

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2018年度)

优秀故事片:《红海行动》《战狼2》《十八洞村》《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大鱼海棠》《大唐玄奘》《老阿姨》《龙之战》《明月几时有》

优秀编剧:苗月《十八洞村》

优秀导演:林超贤《红海行动》


(7)2018香港电影展天津扩展阅读:中国电影华表奖(Huabiao Film Awards),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主办的电影奖项。正式设立于1994年,是中国电影界的政府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网络-华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