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豆瓣评分8.7分。
《燃烧女子的肖像》是由瑟琳·席安玛执导,阿黛拉·哈内尔、诺米·梅兰特、瓦莱丽亚·戈利诺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9年5月19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该片讲述了18世纪的法国一位不情不愿的新娘洛伊斯与委托来画她肖像的女性艺术家玛丽发展出一段感情的故事。
整体来说,非常用心制作的电影。
2. 这是啥电影啊!
昆虫总动员
《昆虫总动员》(法文名«Minuscul—La vallée des fourmis peres»)是Cinéart公司2014年上映的一部3D动画电影。由伊莲·吉罗担任导演,托马斯·斯扎波担任编剧。该片讲述了一只瓢虫在人类掩藏下的丛林中遭遇其他昆虫追赶、参与红黑蚂蚁对战的故事。该片获得欧洲电影奖和法国凯撒奖提名。 >>>
高清剧照
高清海报
电影海报
词条
目录
1 剧情简介
2 角色介绍
3 动画制作
▪ 角色选择
▪ 制作定位
▪ 故事设定
▪ 职员表
4 获奖记录
5 发行信息
▪ 宣传内容
▪ 上映日期
▪ 票房信息
6 影片评价
基本信息
《昆虫总动员》(法文名«Minuscul—La vallée des fourmis peres»)是Cinéart公司2014年上映的一部3D动画电影。由伊莲·吉罗担任导演,托马斯·斯扎波担任编剧。
该片讲述了一只瓢虫在人类掩藏下的丛林中遭遇其他昆虫追赶、参与红黑蚂蚁对战的故事。该片获得欧洲电影奖和法国凯撒奖提名。[1]
中文名 昆虫总动员 外文名 Minuscule: Valley of the Lost Ants 其它译名 《微观小世界-迷失的蚂蚁谷》 出品时间 2013年 出品公司 法国Futurikon公司 发行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制片成本 €19,700,000 导 演 Hélène Giraud Thomas Szabo 编 剧 Hélène Giraud Thomas Szabo 制片人 Philippe Delarue 类 型 动画/冒险/家庭 片 长 89分钟 上映时间 2014年8月22日(中国) 对白语言 无对白 色 彩 彩色 imdb编码 tt2368672 在线播放平台 PPTV、豆瓣、迅雷看看...
剧情简介编辑
在一片宁静的丛林里,在人类的行迹之下,掩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热闹
电影海报(7张)
非凡的昆虫世界。一只瓢虫遭遇丛林各色虫类追赶,又闯入红黑蚂蚁的战争现场,亲身见证一场昆虫界的“特洛伊攻城”。[2]
角色介绍编辑
新生瓢虫
演员 --
是一只七星瓢虫,年轻的瓢虫最大的特点就是心智不成熟,但是确实十分讲义气,乐于助人,可以做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红眼苍蝇
演员 --
森林中的恶霸,成群活动,喜欢以大欺小,经常无所事事在森林中到处散步。
黑蚂蚁
演员 --
辛勤的劳动者,主要采集森林中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外出活动时分为10-20只一组。
红蚂蚁
演员 --
疯狂掠食者,生活在森林外的戈壁滩中,以掠夺其他昆虫的食物为生,通常以10-20只为一组侦查抢夺食物,发现巨大目标时成千上万只一起行动。
黑蜘蛛
演员 --
生活在山洞里,以植物果实为食。热情友好,心地善良,有一只蟾蜍邻居。
(表格资料来源:[3] )
动画制作编辑
角色选择
《昆虫总动员》导演鉴于很多观众并不十分熟悉昆虫的世界,他们特意选择了辨识度最高的瓢虫、黑蚁和红蚁做影片的主角。“瓢虫是动画作品里最常出现的昆虫角色,是因为它的形象比其他昆虫更加可爱;而黑蚁与红蚁在颜色上的巨大反差,也使得两大家族为了争夺一盒方糖而展开激斗的对垒场面十分抢眼。”托马斯·占波说。[4]
制作定位
与将动物角色拟人化做到极致的好莱坞动画不同,托马斯·占波和海伦·格瑞德既不希望《昆虫总动员》中的角色太过写实,也不希望人物过于卡通化。“我们的目标是在两者之间取得精妙的平衡,既有基于纪录片的真实特征,也有设计上的相对简化。”托马斯·占波说。
在视听效果方面,两位导演也希望影片的风格更接近于纪录片而不是典型的动画电影。“真正的昆虫不会讲话,不会微笑、皱眉或者眨眼,我们希望保留这些面部表情的欠缺,避免让它们太过‘人性化' .所以尽管观众会看到我们的角色长着动画人物常见的大眼睛,却看不到它们极度拟人化的动作和表情。”海伦·格瑞德表示。
故事设定
法国的普罗旺斯国家公园是《昆虫总动员》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据海伦·格瑞德介绍,影片的制作采用了将动画人物植入真实场景的手法。“我们首先用胶片拍摄国家公园的真实场景,然后再用电脑动画制作出昆虫角色,这些昆虫形象是在制作后期才通过写实感的图像渲染加入到影片当中的。”海伦·格瑞德说。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国家公园的美妙景色,影片特别强化了3D视效的处理。“片中有些镜头甚至会让观众感觉伸手就能碰到在身边飞翔的昆虫。”海伦·格瑞德自信地表示,“将真实的胶片与电脑动画人物合成在一个3D画面而非平面中,才能更加突显微观世界的宏伟效果。”[5]
职员表
制作人 Philippe Delarue、Sébastien Delloye、Mylène Ollivier
导演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编剧 托马斯·斯扎波、伊莲·吉罗
配乐 Hervé Lavandier
艺术指导 Franck Benezech
展开
(表格资料来源:[6] )
获奖记录编辑
时间 届次 获奖奖项 获奖方 结果
2014年 第27届 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提名
2015年 第40届 法国凯撒奖-最佳动画片 伊莲·吉罗,托马斯·斯扎波 提名
第11届 中国动漫“金猴奖”综合动画电影奖 《昆虫总动员》 获奖[7]
(以上信息来源:[1] )
发行信息编辑
宣传内容
2014年7月31日,欧洲3D动画大片《昆虫总动员》宣布在中国内地正式定档8月22日,同时还发布了一款中文先导海报和新一批的剧照。
《昆虫总动员》片方透露,他们在该片营销费用上的投入几乎为零,宣传全靠口口相传。2014年6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昆虫总动员》受邀作为“法国电影周”的开幕片参加,当时在上海的3场放映就吸引了不少中国本地的动画导演慕名而来。[8]
上映日期
上映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China 2014年8月22日
捷克Czech Republic 2013年12月26日
爱沙尼亚Estonia 2013年11月17日
斯洛伐克Slovakia 2013年12月26日
匈牙利Hungary 2014年1月2日
越南Vietnam 2014年1月10日
波兰Poland 2014年1月17日
法国France 2014年1月29日
瑞士Switzerland 2014年1月29、30日
立陶宛Lithuania 2014年2月21日
爱沙尼亚Estonia 2014年2月21日
比利时Belgium 2014年2月26日
拉脱维亚Latvia 2014年2月28日
韩国South Korea 2014年4月10日
土耳其Turkey 2014年4月18日
乌克兰Ukraine 2014年5月1日
俄罗斯Russia 2014年5月1日
(以上信息来源:[9] )
票房信息
2014年8月22该片在中国上映期间总票房获得2909.44万元。[10]
影片评价编辑
这部影片不是没有对白,他有大量对白,然而不是英语法语
电影剧照(27张)
,而是全世界都能懂的语言:昆虫语言。以昆虫的姿态和神情来说话表达,堪称世界语。(中影评)
虽然从中文名和海报风格上来看这像是一部妈妈陪小朋友们暑期消遣的影片,但对电影进行评估后,网易评影员发现其实它更适合成年人观看。(网易新闻评)[11]
《昆虫总动员》是一部很有创意的动画片,全程没有一句人语配音全是象声词,但是理解起来却没什么难度,这点感觉比较好,很适合学龄前儿童观影,画面很漂亮虽然有些夸张的表现手法,但是基本表现出了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生活形态,全片的节奏也很紧凑值得一看。(新浪娱乐评)[12]
该片堪称“一只瓢虫的史诗”。它和黑蚂蚁经历艰难困苦,遭遇丛林、海底和空中各种鱼虫追杀,还经历红黑蚂蚁的宏大战争,想象力极富震撼性。(陆芳观影团评)[13]
影片想象力天马行空,不断抛出新的昆虫物种及各色设计感丰富的道具,在银幕上走马观花,笨拙的蜘蛛、卖萌的瓢虫、精明的蚂蚁,轮番登场,叫人目不暇接。整部影片没有对白,以3D形式呈现出昆虫王国的微观世界,动画与实景拍摄结合,创造与好莱坞动画趣味大有不同的法式动画大片。(四川新闻网评)[2]
电影评价
精彩影评
《昆虫总动员》想象力的奇妙漂流
近日上映的《昆虫总动员》,是部除了名字太糟糕以外,一切都值得追捧的动画佳作。相比“总动员”会让人习惯性的联想起山姆大叔在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的喜剧动画片,纳兰个人会更喜欢《微观小世界... 全文 >>
纳兰惊梦 | 影评人、剧评人,专栏作者,影视行业观察者 | 2016-01-18 17:08
逼格有点高,观感有点差
本来想着“无对白”这个卖点逼格很高,观感应该不会差吧,谁知一行三人全部看睡着。特效方面,大镜头做出了不错的宽广去衬托微观世界的渺小,昆虫的细节也算及格,但真景和CG的结合却露馅显假... 全文 >>
流川紫芸 | 感性看电影,理性写影评 | 2016-01-15 23:41
昆虫 自然 人
文/梦里诗书 电影没有话语,但那昆虫之间的声声鸣叫,却是最为生动的台词,微观下的昆虫世界,《昆虫总动员》用CG动画和真实的林间美色,演绎了一场仲夏里关乎昆虫自然与人的生态画卷... 全文 >>
梦里诗书 | 搜狐新闻、电影网特约影评人 | 2015-02-26 15:04
1 2 下一页> 尾页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6)
电影海报(7)
电影剧照(27)
高清剧照(19)
高清海报(1)
1/2
3. 华沙国际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1985年,华沙市的电影俱乐部"Hybrydy"创立电影节,起初名称为华沙电影周(Warsaw Film Week)。电影节创办者罗曼·古特克(Roman Gutek)为第一届主席。
1991年,斯塔凡·劳丁(Stafan Laudyn)成为新一任主席,并将电影周改名为"华沙电影节"。
1995年,电影节由华沙电影基金开始承办。
2000年,电影节获得国际制片人协会认证,并更名"华沙国际电影节"。
2005年,国际制片人协会在华沙国际电影节上颁发奖项。
2009年,国际制片人协会奖华沙国际电影节的竞赛资格认证,与柏林、坎城、威尼斯、洛迦诺、圣塞巴斯蒂安、卡罗维发利、马尔特拉塔、蒙特娄、莫斯科、东京、上海、开罗一起成为A类竞赛国际电影节。
2018年5月17日,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指定为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
设定单元
国际竞赛单元--亦是主竞赛单元,全球影片参赛 1-2竞赛单元--处女作或第二部电影竞赛单轮厅元 自由竞赛单元 纪录片竞赛单元 短片竞赛单元 大师接触单元 探索单元周末家庭影院单元历届回顾
第1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3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4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5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6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7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8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9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0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1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2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3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4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5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6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7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8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19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0届腊首隐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1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2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3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4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5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6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7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8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29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30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31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32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33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34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35届华沙国际电影节 第36届华沙国际电影节历届名单
Year
Film
Director
Country
2011年
《火玫瑰》ROSE
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
波兰
2010年
《焦土之城》Incendies
丹尼斯·维伦纽瓦
加拿大、 法国
2009年
《卢尔德》Lourdes
杰西卡·豪丝娜
奥地利、 德国、 法国
2008年
《尤里的一天》Yuri's Day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俄罗斯、 德国
2007年
《乐队造访》The Band's Visit
艾伦·科勒林
Year
Film
Director
2011年
《另一则沉默》Another Silence
圣地亚哥·阿米格瑞纳
Year
Film
Director
Country
2017年 《杀瓜》 高则豪 中国2011年
《火玫瑰》ROSE
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
波兰
2010年
《噪反城市》Sound of Noise
乌拉·西蒙森、乔安·史特贾恩·尼尔森
瑞典、 法国
2009年
《黑暗之家》The Dark House
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
波兰
《非法入境》Wele
菲利普·里奥雷
法国
2008年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
阿里·福尔曼
以色列、 德国、 法国、 美国
2007年
《乐队造访》The Band's Visit
艾伦·科勒林
以色列、 法国、 美国
2006年
《兴奋》Euphoria
伊万·维雷帕耶夫
俄罗斯
2005年
《亚当的苹果》Adam's Apples
安德斯·托马斯·詹芹樱森
丹麦
2004年
《飞跃迷宫》Kontroll
尼莫洛德·安塔尔
匈牙利
2003年
《兄弟》Buddyl
莫腾·泰杜姆
挪威
2002年
《他傻瓜谁聪明》Elling
彼特·纳斯
挪威
2001年
《初级义大利课程》Italian for Beginners
罗勒·莎菲
丹麦、 瑞典
2000年
《寂寞者日记》Loners
大卫·昂德利克
捷克、 斯洛伐克、 斯洛维尼亚
1999年
《小鞋子》Children of Heaven
马吉德·马吉迪
伊朗
1998年
《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
罗伯托·贝尼尼
华人相关
影片《寻找智美更登》 导演万玛才旦
2008年电影《夜车》导演刁亦男
2011年 竞赛单元 电影《麻局》 导演:李明航
2013年
《爱拼北京》《狗十三》《制服》等8部故事片、卡通片和纪录片获选。
相关人物:
北京国际电影季 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国际电影节主席精彩对话集锦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史蒂芬-劳丁谈中国电影 中国的电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有可能在几年之内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北京国际电影季有希望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影节之一。这一切都使北京国际电影季处于一个非同凡响的起点上。最终他以一首歌的歌词,表达了他对中国对北京电影业的厚望。歌词大意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我相信世界会变得不同"。十年、二十年之后,一些曾经来过北京的人会说,这个城市有着如此大的变化,中国电影和电影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国导演入围获奖情况:
影片入围情况
4. 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历届情况
2009年6月8日至13日,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在法国东部城市昂西举行,德国受邀出任了本届动画电影节主宾国。澳大利亚动画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以及美国动画影片《鬼妈妈》共同摘得本届电影节最佳长篇动画电影桂冠。
电影《玛丽和马克思》讲述了一个胖乎乎的澳大利亚小女孩与一位患有肥胖症的纽约人之间的友谊,被看做是导演亚当·埃利奥特的半自传式影片。而动画电影《鬼妈妈》则使用3D术讲述了一个黑色的精神分析故事。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艺术总监塞尔日·布龙贝格指出:“由于两部影片难分伯仲,评委会只好决定取消2009年的长篇动画类特别鼓励奖,而将电影节最高奖——最佳长篇动画电影奖同时授予两部影片。”共有10部作品参加了2009年昂西动画电影节最佳长篇动画电影的角逐,除两部获奖影片外,还包括梦工厂3D动画片《怪兽大战外星人》以及曾亮相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动画新作《小村吓吓叫》和《拉斯卡尔》等。 2011年6月11日, 2011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圆满落幕。主办方CITIA宣称,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922份作品,来自70多个国家、超过7000人参加了动画节。
本届动画节共有42部短片、37部电视系列片、21部动画广告、59部学生作品等172部作品入围竞赛单元的终评名单。经过为期数天的激烈角逐,法国动画导演安东尼·德勒斯瓦和尤安·史法拍摄的动画片《犹太长老的灵猫(The Rabbi's Cat)》摘得了长篇动画类的最高奖项“水晶奖”,日本动画导演原惠一执导的长片《意外的幸运签(Colorful)》则同时获得了长篇动画类另外两个奖项——“观众奖”和“特别奖”。
短篇动画类最高奖同样由法国作品获得,获奖作品《像素:复古游戏(PIXELS)》是一部描写纽约郊区被8位电子游戏机中的角色“袭击”的有趣影片,片中引用了乐高玩具以及《太空侵略者》、《吃豆》、《俄罗斯方块》等经典游戏名作的要素;而用壁画形式讲述生命起源的短片《宇宙大爆炸,生命大繁荣(Big Bang Big Boom)》则为意大利艺术家布鲁带来了昂西评委会特别奖。
电视片方面的奖项由欧洲的三部动画获得,最佳毕业作品的殊荣则颁发给了法国青年人罗南·科恩的毕业作品《柏拉图(Plato)》,该片也同时收获了青年评委会大奖。而此前被寄予厚望的皮克斯公司的短片《月亮》则一无所获。
2011年的影片上映会上,除一些动画大片外,主办方还放映了皮克斯的《月亮(La Luna)》、迪士尼的《尼斯湖小怪(The Ballad of Nessie)》以及华纳兄弟的《大土狼与兔骑士(Coyote Falls and Rabbit Rider)》等名厂制作的短篇动画新作。此外,本次昂西动画节也吸引了中国的很多动画公司、厂商参展。其中,我国与日本合拍的影片《藏獒多吉》还入选了长片动画竞赛单元。
2011年9月22日晚,有着动画界“奥斯卡”美誉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奖作品影展在广西桂林甲天下广场隆重开播,吸引了近万名中外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此次获奖作品影展是第三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期间,还将举办昂西动画电影节、动画学院、动漫企业特装展、法国专家讲坛以及动漫交流恳谈会等活动。
2011年9月23日,“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与具有51年历史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签约,建立友好节会合作关系。双方表示,通过两个节庆间一系列的真诚合作,必将推动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 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动漫产业高峰论坛上,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主席多米尼加国·毕督邀请中国大学生及动漫爱好者将更多的动漫作品投送昂西,并表示根植于中华文化血液的作品更有世界前景。 并表示中国的动漫从业者可以着眼于中国本土元素,寻找中国故事,创作出真正本土化的作品。 2012年6月4日,世界四大动画电影节之一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开幕。主办方正式公布了本届动画节的最终活动计划及日程,大约500部动画作品将在6天展期里进行展映。
主办方公布的信息显示,2012年动画节的核心活动包括法国动画大师帕特利斯·勒孔特(Patrice Leconte)的作品《自杀专卖店(The Suicide Shop)》的展映,迪士尼短篇动画《纸人(Paperman)》的巡演会,美国动画《勇敢(Brave)》和《老雷斯的故事(Dr. Seuss' The Lorax)》的制作记录影像上映等。实物展览方面有《冰河世纪(Ice Age)》系列及《自杀专卖店》的资料展等,内容同样非常丰富。
本届动画节中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企划展示项目,叫作“《神秘的黄金城》的三十年:1982-2012”。《神秘的黄金城(Les Mystérieuses Cités d’Or)》是一部由法国和日本于1982年联合制作的电视动画,该动画以十六世纪的南美洲为舞台,讲述了少年埃斯特邦和同伴们一起为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城”而展开冒险的故事。该片在法国播出后反响强烈,成为长年受到法国儿童喜爱的名作。
据悉,为了纪念《神秘的黄金城》诞生30周年,法国电视台TF1将于2012年推出该系列的新作。在新作中,成功找到南美“黄金城”的主人公们为了寻找新的“黄金城”而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这部新作的预告片也将在本届昂西动画节上公开。
5. 尚雯婕的个人资料
尚雯婕(LaureShang)1982年12月22日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法语系毕业,华语电子唱作人。
2006年,获得湖南卫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2007年发行首张EP《梦之浮桥》专辑《在梵高的星空下》《关于我们》;2008年举办全国巡回演唱会。
2009-2010年发行专辑《时代女性》《全球风靡》;2011年发行原创专辑《Nightmare》、《in》;2012年发行原创专辑《OdetotheDoom》;2013年发行原创专辑《Graceland》,登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一季舞台。
同年担任2013年快乐男声评委,发掘并力挺华晨宇成为冠军。
2016年担任超级女声总决赛评委;12月18日,发行全创作唱片《Black&Golden》,并启动SingleBoyPARTY全国巡演;2017年,首演真人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票房破5亿,唱作电影中英文主题曲;发行十年电子唱作特辑《TheGoldenCollection金选》包含28首原创作品。
2011年至2014年,六次受邀出席巴黎、纽约国际时装周。
2013年献唱中法国宴;2014年与合伙人聂心远成立“黑金经纪BGTalent”,打造了曾舜晞、迪玛希、侯明昊、蒋佳恩等多位年轻实力派偶像,成立电商品牌“mapuce”,转型为娱乐产品投资人。
2015年献唱中比国宴和第四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
同年获封“中英、中法文化交流大使”。
出道至今,尚雯婕致力于“尚学路上”、“萤火行动”等多项爱心公益事业。
2017年4月9日,尚雯婕获得“最佳女歌手”大奖。
(5)2017广州法国电影周扩展阅读
天赋初绽
尚雯婕1982年12月22日出生于上海普通家庭,是弄堂里长大的孩子。
初一前便自学完《新概念英语》前三册;在初中担任班长且成绩长居年级第一。
1998年考入上海市重点中学——进才中学重点班就读。
作为文艺委员的她组织参加各种歌唱比赛、演出,舞台剧表演和剧本改编以及自学架子鼓。
由于沉迷爱好忽略了课业,其学习成绩在高二时一度滑落到班级倒数。
进入高三后意识到升学压力,尚雯婕利用暑假刻苦自学补习,住校一年没有回家,终在高三月考中得到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复旦才女
2001年,以优秀毕业生身份考入复旦大学法语专业。
大一的尚雯婕热心于学生社团和文艺活动,在外文学院圣诞晚会的演出惊艳全场;参加复旦现代舞协会苦练hip-pop;在法国领事馆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法语歌曲大赛上获得第二名,从而得到一次去法国游历一个月并参加拉罗谢尔音乐节的机会。
法国之行让尚雯婕发现自己法语水平的不足,从此退出社团,专心学业(一度每日学习法语15小时以上)。
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大学本科法语的学习要求。
第二外语德语和第二专业新闻学也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复旦大学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尚未毕业的尚雯婕就跟随老师出席APEC会议、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重要场合,担任同声翻译和首席翻译;还参与了许多资料书籍的笔译工作。
此外,尚雯婕曾在大三赴法实习于《法兰西西部报》;二三年级起兼职翻译和法语老师,并在法国着名诗人访问撒娇诗院时为其担任翻译。
职场精英2005年大学毕业的尚雯婕因为不喜欢做一个只能复述别人语意的传声筒,没有按照老师的期望从事专职法语翻译工作,而是选择进入一家代工奢侈品牌的法资企业。
任职仅十个月连获三次涨薪,并成为老总的得力助手和私人密友。
6. 请问:“世界八大纪录片节”分别是哪八大呢
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短片电影节
法国阳光纪录片节
波兰克拉克夫纪录片节
加拿大DOC TALK电影节
加拿大热门(HOT DOCS)纪录片节
澳大利亚AIDC国际纪录片大会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
这是法国阳光记录片节的一点点资料
法国阳光那面纪录片节
(2006/06/26---2006/07/02)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的开会地点在法国的一个西部港口城市--La Rochelle,我们先到巴黎,然后坐火车去的拉罗谢尔。
La Rochelle是一个不大的小城市,火车站很老,是那种典型的欧洲城堡建筑,房顶上还挂着一口大钟,站在小小的广场上,内心雀跃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异国浪漫情绪。尽管是旅游季节,但火车站人迹稀朗,偶尔在站楼下晃过的背包族,让人远远看着内心有些异样的温暖,他们是我常态生活之外一份深藏的向往。
因为和导演一起出来,对方是精明的未雨绸缪一族,只要身边有活物,我又开始惯性的不带脑子,结果被接车的拉错地方,一气给拉到了一个孤岛上,check in之后发现不对,导演气得要死,只差把我脑袋给拧下来,后来只好打了一车回来,花了50多欧元,虽然迷糊,数字还是看得明白,狠狠的心疼了一把。
第二天到了会场才知道,主办方给中国来的客人还设了一个展台,我把我们训练营的招生海报帖到了上面,看的人还不少,可能是中国字不认识的缘故吧。这次到法国的中国人有:老何兄弟俩、我和导演,还有香港人黄先生,他们都有各自的玩乐和公干,最后就我老老实实在那站了三天台,也可能是第一次有中国人出现在展台,过来询问的人一直不断。
和国内电视节特别不一样的是,他们的展厅既不豪华,也不超大,从这边一眼可以望到那头,人群穿梭但并不喧哗,比起我们那种“骡马大会”般的嘈杂,这里有一种特别的朴素和安宁。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主要分成三大块内容:1,来自全世界的纪录片内容提供商和发行商的展台式展览2,各种主题论坛(包括预案销售、主题研讨和主题放映) 3,观片室Video Library
和HOTDOCS的DOC SHOP有点不一样的是:The Sunnyside of the DOC 的Video Library,高科技含量更高,他们把所有收集的片子放在后台,有专门的分类和标号,每个进去看片的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密码,输入进去之后,点击你想看的片子标号,看完后如果觉得片子不错,直接在电脑界面上留言并点击发送,你所有想要做的事情就在一分钟内完成了,这套系统对于时间金贵的买家而言简直是太有效率了!Video Library只对买家开放,我是强人所难硬找他们给我换了一张卡才加塞进去的。如果你是内容提供方的话,门口的管理电脑上还有一份资料,你如果需要了解你自己的片子有那些买家浏览或观摩过,直接从那里头可以免费打印出这些资料,有专门的志愿者会义务为你服务。
Video Library每天19:00关门,因为在的那几天都很忙,所以我都是插空跑到楼上快速的浏览了一部分片子,然后直接在电脑上把我的EMAIL地址发送给了每个片子的制片方,回到北京的时候收到将近100多封反馈过来的邮件,我回完它们差不多花了一个月时间。
片子看太多了,人也傻了,最后一天在La Rochelle的时候,从旅馆出来碰到一人,面孔看起来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来了到底是谁,站在咖啡馆门前,跟我搭讪:
--Is it a nice day?
-Sure!
--La Rochelle is a sunny city!
--Yeah, but I have to watch films in video library today, it is my last day here .
。。。。。
回来的路上想起这些,觉得特别悲哀:在繁杂不断的工作中人已然变成了一具僵尸!
La Rochelle
La Rochelle 是个名副其实的Sunnyside city ,早上4、5点钟天就已经大亮,到夜里12:00还跟北京夏天的傍晚一样。最后一天Video Library下午5:00就关掉了,出来以后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到夜里11:00多才回去。
到La Rochelle第一天最强烈的感受:这里才真的是一个适合人或者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回望我们的环境,仿佛多年浑然不觉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中,今天一睁眼,才知道原来我们是在猪圈里!
空气在La Rochelle是完全透明的,那感觉好像你只要一伸手,天边的云彩就可以摘过来似的,在你和天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遮挡物!!地面的干净更不用说的,走在避风港和避风港之间的木制浮桥上,脚下那些其实很有年头的木板纹理清晰可见!
街道上也有汽车驶过,但全然没有北京的喧嚣和张狂,开车的也不全是年轻人,你会经常看见银发素裹的老人缓步从车里出来,然后手挽着手往酒吧走去,这些不经意撞见的场景会让疾走的你忽然内心怦然一动。
酒吧也是La Rochelle的一景,在避风港临街的一隅,酒吧一个接着一个,成排的桌椅都整齐而紧密的摆放在门口,逗留酒吧的更多是一些中年人的面孔,人不少,但也是同样的不喧哗不张扬,在各种不同的表情背后你会看到同一种东西:松弛和闲适。
La Rochelle的房子都很老,避风港和避风港之间那些保存完好的百年城垛,还有那些藏在民居背后的老教堂, 和阳光下那些交错着的白色桅杆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景。 历史在这里一直是活着的,在狭窄的街中里穿行,你甚至可以听到或者触摸到它们的呼吸声。
在La Rochelle,历史是有生命的,这生命来自人对历史本身的敬意和温情,那些建筑就像一段凝固的时光,让任何一颗不太坚硬的心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这种在人群中鲜活着的历史更像一只温良的老猫,站在暗处,始终沉默,始终不语,静静地看着时光之手掠过人类的额头。
中国的历史似乎总是少些烟尘气, 这除了我们不说人话之外, 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失去了历史应该有的承载物,我们拆掉了太多的东西!少有的那些拆不了的东西就束之高阁,远离人群, 圈在黑暗和不见光的地方, 历史本身带着的余温在人长久的背弃中也渐然凉寂,然后是忘却,然后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空白。
历史是有生命的,如果我们能把它揣在怀里,或放在人群中,停留在记忆里,它才有可能活起来,伴随我们一起冥想、呼吸。
反思和触动
The Sunnyside of The DOC是欧洲最大的一个国际纪录片节,今年已经是第17届了,意味着快20年了,这个舞台根本不曾有过中国人的身影,我们这次的出现对他们而言更像一个点缀,那感觉就好像是今天谈中国是另一种世界时髦似的。
其实人家压根就没带你玩过,在所谓真正的全球化游戏中,今天,我们在文化输出和文明分享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更糟糕的是我们根本都不知道!我们自己把自己关在一个狭长的黑管子当中,望着头顶上有限的泛着光亮的空间,还在无比的自鸣得意中呢,以为我们是天下第一!
在我们知道或者掌握很少信息量的时候,我们会自负的以为自己就是天下,以为我是世界坐标的原点,以为世界以我为半径为中心,很多事情只从自己出发,去考虑,去思维。。。
忽然当你把自己从脆弱的鸡蛋壳里,拧出来,换一个位置或者多走一步路,再去看原来的生活或者世界,你发现: 即使不是颠覆性的翻转,至少你会目睹从前你根本无法察觉的很多严重错位。空间纬度的改变会打破日益惯性的常态思维,换一个场景,跳出来,走走、看看,你忽然发现:坐标的原点在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第一次才真正明白它的含义。
外面另一个真实世界的存在让我知道: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区域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无论是外在的物化的东西,还是内在的精神层面、文明或者文化层面的,我们的祖先也许从前发出过很强的声音,用他们创造的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但今天,离开那个臆想的原点,回到那个我们该呆的角落,我已经强烈的感受到那种衰落。而且今天的我们对于这个所谓的全球或者地球,也更难看到会有新的或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产生或者留下,过度的商业和物化,让这个民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像人了,越来越远离人本了。
这种全国人民一个声音的大背景下,对于内容创作者是一种更大的挑战。今天我再去看中国纪录片的问题时,对于内容创作本身而言,我觉得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基本功太差,知识结构、文化底蕴和技术掌握上,我们离要完美表达的那个东西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当然这样简单埋怨导演的见识短浅基本功薄弱其实丝毫于事无补,这趟法国之行,给我最大的清醒是:我们急于建设的应该是真正意义的制片体系和制片人。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制片人从哪里来?理想意义的制片人又在何方?
一个圆满意义的制片人,在我看来,应该是这样一个理想形象:
1,他不乏普世的仁爱之心,但是又在事情操作层面相当理性;他善于思考,但不可以只是沉湎于形而上的理想,他需要有创业、创新和奔跑的实务能力。
2, 他谙熟商业之道,但又不世俗不功利,而且对内容和艺术却有相当的敏感,有足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3, 他能读懂人心,善于与人沟通,同时又能享受做幕僚和观众的乐趣。
但是,这样一个有着高超的思考和操作能力的完美形象会在哪里呢?!
选题联想
看着那样多形式各异的好片子,我觉得大脑受刺激:纪录片的题材其实是多么的宽泛,我们的导演什么时候可以更贴近地面更贴近皮肤说些好玩的有趣的人话和故事呢?!
我们有那样多的事情可以做,那样多的题材可以去拍:
生育的故事和话题 中国人口这样多,真的是毛泽东的一个愚蠢政策导致的吗?!我觉得未必 比如采访83岁外婆 60岁的妈妈 还是35岁的女儿 每个人的生育观、生育感受以及生育故事一定是不一样的 同样年纪的女人 城里的和农村的又有怎样不一样的故事和命运呢?。。。。选择好对象,里面一定有辛酸 有痛苦 但一定也有快乐 有幸福 这快乐和幸福又是什么?
中国千人一面的城市 一样的高楼 一样的白色瓷砖 一样的兰色反光玻璃 一个的品种的草籽 一样高低的草坪。。。。。可以采访城市生活居民的感受 外来者的观感 还有设计者的本意和当下的态度 我们都不用去振臂高呼民族想象力这样的空洞词汇 各个让我们无法明辨地区差异的死板面孔足够让我们每个人无地自容: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缺乏创意和想象力!
菜市场 城市是谁的城市 菜市场的商贩来自何方 他们有着怎样共同的辛酸和乐趣。。。在昆明的菜市场 度量单位是公斤 你要买一斤酸菜 卖的人会告诉你只需要买三两就够了。。。但在北京 度量单位却是10元 5元 什么东西都是 10元3斤 或者 5元2斤 你只打算要2斤东西的话 最后对方一定会卖给你比5元 10元更多的东西。。。一个城市和一个城市的不一样在这些细节中便一览无余
音乐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 哪些人在听音乐 在透过什么方式听什么类型的音乐,我们在听中国的音乐,还是听外国的音乐,是古典的还是现代,我们透过何种渠道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中国有无真正的乐迷,真正的乐迷“痴”到如何的一个状态 。。。。每一个小切面展开 都会有无数让制作人自己或观众意想不到的故事铺展开来
诗歌去了哪? 当下的中国社会有谁在关注诗歌?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关注诗歌?写诗的是谁?读诗的又是哪些人?他们又会在什么样的场合读诗?。。。诗歌在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什么时候辉煌过,是怎样的辉煌?它又在什么时候陨落?它又是如何陨落到今天的缺失状态?
中国的雕塑 各个城市广场的雕塑出炉背后,早期爆发户庭院内维纳斯塑像,新式社区内雕塑的来龙去脉,798工厂内各类冠以艺术之名的雕塑。。。。还有西单广场和去十渡路上一个叫韩村的马路上那些塑料椰子树也算上的话,所有这些一一展开,中国人的群体审美的水平和个体审美的差异都一览无余了。
结婚证的故事 结婚证产生于何时?在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有怎样的作用和功效?中国的结婚证生效范围?是咱们自己给自己生产的“合格证明书”还是在更远范围内也同样有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中国结婚证产生过哪些啼笑皆非的故事?
介绍信的故事 介绍信产生于何时?为什么会有介绍信?最早产生此物的背景是什么?介绍信在多大范围内有效?在有效范围之外使用介绍信时出过哪些意想不到的故事?因介绍信出过的千奇百怪的笑话、缔笑姻缘的官司。。。。
户口的故事 中国为什么会有户口?户口制度起源于何时?一个没有户口的人在中国如何生活?因为户口普通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悲欢离合?今天的户籍又有怎样的变异?这种变异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中国人到底怎么学英文 英文到底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一个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文?怎么学?一生要花多长时间去学?学习的障碍和误区到底在哪里?对于英文程度的测试,一个普通中国人究竟要经历多少个门槛才可以算作合格?全世界关于英文水平的认知到底有多少?。。。关于英文的学习和英文的考试在中国催生了多少个企业?这些企业为中国的“鸡的屁”增加了多少贡献。。。。。。。
中国老人的社交生活 中国的老年人在干什么,除了在大马路上扭秧歌以外?他们的社会公共生活到底在哪里?他们在跟谁一起生活?如何生活?他们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在眼花缭乱的世俗生活背后到底演绎着怎样的故事?。。。。
粉丝是谁?谁是粉丝? 粉丝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成为粉丝?各种粉丝用怎样的方式追逐他们内心的偶像?粉丝个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生活?靠什么为生?他们如何面对周围的目光和质疑?他们在短暂狂欢之后又是如何返回到他们常态生活?
17岁孩子读什么? 在日益成人化的媒体社会中孩子们到底在消化怎样的精神食粮?他们是否还在读书?他们读怎样的文字?他们如何获得他们的信息渠道?许多过早来自成人社会的知识和信息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他们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谁在关心他们?又是以何种方式被关注?他们和成人社会有没有沟通?如何沟通?
中国人的周末如何度过? 除了KTV和郊区游 中国人还有哪些其他的周末的玩法?和谁一块玩 如何玩。。。。
中山公园何其多 中国有多少中山公园 怎么出来这样多中山公园 又是哪些人在中山公园里消磨时间 他们以什么的方式在公园里渡过 公园管理中问题有哪些 有多少是全国都一样的?同样的问题各个城市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中国幼儿园孩子的接送 谁接 用什么工具接 什么时候接 什么时候送 一路上要闯多少关口。。。。。因为这种接送 有过多少尴尬 无奈 以及有趣 好玩的故事。。。
中国人的城市公交 公交线路 公交站牌 如何设置 每个城市都不一样 有多少民主路 中山大道。。。。
中国大学的门 中国大学到处都是门 正门 东门 南门 还有西门和小西门 这些门都建于何时?最老的大学大门在哪里?门口都站着谁 大学门口的小商贩都在卖什么?冰棍、文凭、图书。。。还有别的什么?
中国的广告牌 城市里的广告牌以商业的居多,称为户外广告 铁路旁边、城乡结合处还有农村的广告以及各种标语口号 谁写的 什么状态和背景下写上去的 写给谁看的。。。我觉得把它们罗列到一起,会非常有好玩和有意思。。。。。。。。。
郑琼 写于2006/09/03
DOC TALK其实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纪录片大会,非常加拿大化,整个会议也就两天,一共才13个提案,全部来自加拿大本土的制作公司,买家也以加国为主,零星有二个来自美国电视台和相关机构,可能是因为他们靠得比较近的缘故
资料真的很少,去了一些英文的网站也是寥寥无几,看来规模真的不大
7. 在好莱坞影视圈很受欢迎的华人演员有哪些
3月13日,60岁的杨紫琼在第9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凭借主演的影片《瞬息全宇宙》夺得奥斯卡影后,她也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亚裔女性。
杨紫琼的获奖意味着长时间在国际语境庆桐睁下“失语”的亚裔族群,终于有机会能够站在国际舞台去表达自己的一些内心想法。同时,杨紫琼的获奖还说明,女性,即使已经大龄,依旧能够做很多事,而不是被社会淘汰,被男性不看重。引用杨紫琼的话来说,“各位女性,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们做不到,我们做得到”。
除此之外在好莱坞受欢迎的华人演员还有章子怡、巩俐、甄子丹等人,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在此也希望当下国内的演员们能够向他们看齐,不是说非要进好莱坞,而是要学习他们的敬业、专业和谦逊,拍摄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