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酷儿电影的新酷儿电影(New Queer Cinema)
新酷儿电影是给1990年代早期在电影节巡演时获得评论界称赞的一次酷儿电影浪潮的一个命名。新酷儿电影,或者我要提到的NQC,是电影理论家比·鲁比·里奇(B.Ruby Rich)造出并广泛记载,它表现了令人兴奋的前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形象以及电影制作者已经峰回路转。不再背负着正面形象寻求认可的麻袋布或者边缘制作的相对晦涩,电影可以激进也可以通俗,可以流行并且经济上可行。
这次浪潮,或者说运动,由1991年和1992年的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詹妮·李文斯顿(Jennie Livingston)的《巴黎在燃烧》(Paris is Burning,1990年)、托德·海恩斯(Todd Haynes)的《毒药》(Posion,1991年)、汤姆·凯林(Tom Kalin)的《夺魄》(Swoon,1992年)——以及其它电影节令人惊讶的成功构成。更大的收获通常包括马龙·瑞格(Marlon Riggs)的《饶舌》(Tongues Untied,1990年)、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的《我私人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1991年)、伊萨克·朱利恩(Isaac Julien)的《年轻灵魂的反叛》(Young Soul Rebels,1991年)、劳里·林德(Laurie Lynd)的《敬候赐复》(R.S.V.P,1991年)、德雷克·贾曼(Derek Jarman)的《爱德华二世》(Edward II,1992年)、普拉娣巴·帕码(Pratibha Parmar)的《极乐》(Khush,1991年)、克里斯托弗·芒奇的(Christopher Munch)的《小时与时间》(The Hours and Times,1991年)和格雷格·阿雷基(Gregg Araki)《走投无路》(The Living End,1992年),以及像塞德·本宁(Sadie Benning)、塞西莉亚·道格迪(Cecilia Dougherty)、苏·弗雷德里希(Su Friedrich)、约翰·格列森(John Greyson)和莫妮卡·楚特(Monika Treut)这样一些电影制作人的作品。像里奇指出的那样,这些电影几乎没有共同的美学或叙事策略,它们似乎分享的是一种态度。她发现它们是“不敬的”和“有力的”,根据J.霍勃曼(J.Hoberman)的观点,它们的主角是“自负地过分自信”。1 实际上,我感觉将这一类型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最好描绘成反抗。这种反抗可以在几个层面上加以考虑,都是用来阐明新酷儿电影的特征。
第一,尽管西方大众文化有对接受主体的永恒的规定,这些电影表达了边缘的声音,不仅仅是集中在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群体,而且还集中于包含在其中的亚群体。举例来说,《饶舌》和《年轻灵魂的反叛》都探究了黑人男同性恋的男性体验(后者还出现了少有的跨种族结合)。《我私人的爱达荷》有主角的男性卖淫。纪录片《巴黎在燃烧》注意了纽约异装舞会的男同性恋以及换性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年轻人。
第二,这些电影没有为其角色的缺点甚至罪过辩解:他们避开了正面的形象化的描述。《夺魄》、《毒药》和《走投无路》美化了犯罪和(同性)色情暴力。在《夺魄》和《走投无路》中心的这些男同性恋在他们的杀人关系中展现。凯林在《夺魂》中高度程式化的摄影和黑白色的使用把这部电影不体面的事件变成了一种精致的带有某一时代特征的作品。在一场重要的戏中,一个高角度的法庭的戏剧性场面和来自原审的连续镜头交叉剪接,这部电影就基于这个原审。当一个“精神病学家” 从法院证人席上描述这两人的病状时,他们在上面松散着头发拥抱欢闹的那张床在前面填满了空间。另一方面,阿拉基让他的主要角色冒充西岸酷派的衣冠楚楚,虽然在路上,“热情”而且全神贯注。与此同时,海恩斯大量借鉴了尚·惹内(Jean Genet)的《情歌恋曲》(Un chant d'amour,1950年),特别是其艺术和性爱控制,在一个男子监狱黑暗的地下室和不能擦过的岩丛中传递一个囚犯对另一个囚犯的性着迷。
第三,这些电影挑战过去的圣洁,特别是讨厌、害怕同性恋的过去。《爱德华二世》、《小时与时间》以及《夺魄》都重访了历史的婚姻关系,并坚定地设置了忽略了的同性恋内容。《爱德华二世》讲述了国王爱德华同加维斯顿(Gaveston)的同性恋关系。《小时与时间》详述了约翰·列侬(John Lennon)与布莱恩·艾普斯坦(Brain Epstein)之间的性活力。《夺魄》重述了利奥波德(Leopold)同勒布(Loeb)的凶杀案,而且最重要的是对希区柯克《夺魂索》(1948年)的再现,但是完全呈现了兇手的同性恋。
第四,这些电影屡屡在形式、内容和类型方面挑战电影常规。塞德·本宁的短片用一台费雪Pixel Vision拍摄,使用各种各样的文本创新以提供粗糙的、实验性的但是仍然自信的作品。约翰·格列森的《爱之风暴》(Zero Patience,1993年)提供了不太可能的艾滋病和音歌舞片的搭配。(这样一个结合后来会在百老汇叫座的《芮妮》[Reni]中得到非凡的国际性成功)。实际上格列森已经因为与传统电影实践脱节而独具特色。朱丽安·披达克(Julianne Pidck)将其视为通过使用“分割画面和插入图像”而“重新占用主流媒体”。2像其他新酷儿艺术家一样,他也重新占用了主流类型和形式(以长度取胜的片子胜于短片),而且最后是发行/展示渠道。新酷儿电影也具体表现了一种对主流电影历史的圣洁的挑战。以防人们错过凯林对希区柯克的盗取,《夺魄》重新上演了恰好是出自《后窗》(Rear Window)的一场戏,杰夫(Jeff)和丽莎(Lisa)的浪漫对话现代发生在两个男性爱人之间。海恩斯与认同尚·惹内的不合法电影制作一致,在表现男同性恋时是以旧酷儿电影——让·惹内、法斯宾德(Fassbinder)、沃霍尔(Warhol)、塞尔斯(Sayles)的不妥协的作品——作为新酷儿电影的基础,而不是基于主流收获。实际上,由于缺乏对形式或内容、线性或连贯性的控制编码的重视,好莱坞本身同后现代主义有共同之处。实际上,是在后现代主义方面,就像“同性恋后现代主义”(Homo Pomo)一样,里奇才第一次描述新酷儿电影。3虽然还有很多要把后现代主义同酷儿理论及其实践的出现及发展联系在一起,同新酷儿电影使用的美学策略联系在一起,在其不关心政治的基础中,后现代主义为新酷儿电影的讨论提供了一个相应的、但通常是分散的语境。
最后,这些电影在很多方面挑战死亡。《夺魄》和《走投无路》中快乐的兇手抵抗其严重的结果。但是死亡被挑战的关键的方式还是在艾滋病方面。死亡作为被这种疾病宣布的无期徒刑来挑战:HIV+导致了《走投无路》而不是发现了要被“完全”释放的“定时炸弹”。甚至可以挑战到最后:在《爱之风暴》中,第一个艾滋病的牺牲者复活了。
不能简单的说是一种反抗意识是这些电影的特点,而是这种反抗意识标志着这些电影的酷儿特征。实际上,“酷儿”及其批评的和文化的优势是理解这些新酷儿电影的出现及发展的重要语境
② 跪求好心人分享红楼梦2018年上映的由纪言恺主演的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
《红楼梦》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红楼梦》是由上海金德影业有限公司制作,胡玫执导,何燕江编剧的电影。
③ 请问谁有酷儿电影20求百度云高清资源链接
《酷儿电影20》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CJMWcK87Wb6-pjO1dmXaig
《酷儿电影20》是2013年12月6日在韩国上映的一部影片。
④ 请问大佬有伦敦来的明信片2018年上映的由哈里斯·迪金森主演的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吗
《伦敦来的明信片PostcardsfromLondon(2018)》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导演:史蒂夫·麦克莱恩
编剧:史蒂夫·麦克莱恩
主演:哈里斯·迪金森、莱昂纳多·萨莱尼、乔纳·豪尔-金、基拉·贝尔、伯纳多·桑托斯、本·库拉、拉裴尔·德普雷
类型:剧情、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8-03-17(墨尔本酷儿电影节)、2018-08-17(英国)
片长:90分钟
又名:伦敦小卡片
吉姆(由《沙滩鼠》主演哈里斯·迪金森饰演)是一位年轻气盛的英俊小伙子,他希望能在伦敦大有作为,然而却成了在苏荷区身无分文的无业游民。他无意间遇见了由当地小有名气的应招男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教会了吉姆一些不同寻常的“御男之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们的心理需求。拥有不凡外表和青春气息的吉姆迅速成为了苏荷区顶尖客户群和艺术家们的掌上明珠,他们把吉姆视作实现自己美梦的天然温床。
《伦敦小卡片》致敬了法斯宾德的《雾港水手》和德里克·贾曼的部分作品,它极其个性化和狂热化地描绘了艺术家与他们的“缪斯”之间的象征性关系。
⑤ 酷儿电影的酷儿电影历史
维托·拉索1981年初版,1987年修订版的《胶片密柜——电影中的同性恋》(15)一书向我们充分揭示了在整个的美国电影历史(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中期)当中,好莱坞的电影是如何再现同性恋的。拉索通过三百多页的篇幅,按照编年史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好莱坞电影最大程度上面对美国人所创造并展现的同性恋形象。总体上来说,这不是一幅什么美丽的画卷:好莱坞电影中的男同性恋经常被表现为阴柔脂粉气的俗套化类型,悲剧性的神经病病患者,甚至是精神病患者的罪犯。(1995年同性恋电影人罗伯特·埃普斯坦和杰弗雷·弗雷德曼整理出很多的电影中的同性恋形象,并且增加了最新拍摄的电影人采访片断,由此把《胶片密柜》一书变成了一部纪录片。)《胶片密柜——电影中的同性恋》一书尽管涉及了很多丰富的细节,但是它没有真正对性欲和身份的问题产生过质疑,也没有就此进行过论证调查,即电影是如何得以将这些概念和观点传达给观众。不像对种族、年纪、社会身份或者残疾等可以进行某种社会性分类,性倾向几乎没有(有也是很少)身体上的标志,以至于属于视觉媒体的电影可以明确利用。但是,好莱坞的电影人转向求助于潜在隐含的意味来间接暗示某个人物是个酷儿。本书接下来的章节会更详细地来探讨,这样一潜在隐含的意义通常都是依赖于俗套化的表现手法,转换了传统观念对性欲和身份的看法和期待。
某种程度上说,一切电影都使用俗套化表现手法(stereotype)。这不同于小说,作者可以动用几百页的篇幅来对一个人物进行复杂的心理描写,大多数的电影只有90到120分钟的时间用视觉化的速记方式来讲一个故事。这就要求迅速塑造并刻画人物,这样俗套化的表现手法经常是被迫运用与创作。电影理论家理乍得·戴尔指出,俗套化手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可见的东西呈显出来。由此而论,对同性恋者的俗套化表现,即阴柔脂粉气的男人和强硬男子化的女人,这些就为异性恋者提供了一种想象性地呈现一名同性恋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手段。(16)如果同性恋者真的都跟其他人一个样——没有身体上的不同——那就没有太多的理由非得那么费劲,特别把他们单独挑出来加以表现。事实上,在1950年代,当性学专家阿尔弗雷德·金赛指出说,美国有一大批“正常面目”的同性恋者的时候,一场分类的危机开始出现了。人们变得惊慌失措,相互猜疑,因为如此多潜伏存在的“看不见的”酷儿们的景观,比偶尔出现的阴柔脂粉气的男人或者强硬男子化的女人的现象来说,这要让全美国人的神经更为困扰的多。这样一来,俗套化表现手法的功能就是为了激起大家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使得人们认为他们“认知”一群这样的人,但实际上,他们知道的也只限于俗套化的一种而已。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亚文化的群体——一尤其是酷儿人群——更是千差万别,没有什么固化的一致性。
电影的俗套化手法可以通过很多微妙的方式来运用。酷儿性可以在对话中(比如描述一个男性角色喜欢花)或者是说话方式(比如发言时咬着舌头,傻笑,或者是青敲手腕什么的)加以暗示。有时候,可以给酷儿们的角色取一些酷儿化的名字。喜剧演员厄列·科瓦克所饰演的着名诗人的名字叫柏西·德弗托恩西尔斯,只要他一开口含糊不清地吟诵他的诗歌,就等于向观众宣称了自己的酷儿身份。同样的,一位名叫乔治或者弗兰克的女人差不多也在示意酷儿性。如果男性角色穿着镶褶边的服装,有明显的化妆痕迹,或者是特别剪了个什么发型,由此一来,服装、化妆以及发型设计也能显示酷儿身份。与此相反,女同性恋者为了保持自己这种性别转化的身份,她们通常简化穿着,减少化妆,也不刻意去做头发。在很多电影中,她们拒绝传统的对女性阴柔琐碎的审美要求,反而转向普通灰色穿着,大号码的鞋,短头发或者后拉式发型所显示的简单和粗糙。此外,酷儿们也可以通过他们身边的物件——就是一些可以界定他们性向德道具——来加以表现:比如一个女人拿着垒球棒,或者一个男人拿着爱不释手的拐杖。为了使得电影中的相应场景同“真实”世界保持一致,有的相关物件真的是从现实酷儿文化当中吸收过来的——比如绿色的康乃馨,红色的领带以及紫色,这些都是早年真正的酷儿们用来标示自己身份的标志和暗号。甚至音乐也可以用来提示某个人不是完全的异性恋者。在影片《马耳他之鹰》(1941)中,当银幕上出现了一个阴柔脂粉气且过分讲究衣饰的男子时,观众听到的是滑稽,而且是十分阴柔软绵声调的音乐。(17)同样的,最近几十年来,如果把一个男性形象同雪儿或者玛当娜的音乐配置在一起,或者把一个女性角色同女性主义的民歌手或者某位另类的摇滚歌手的音乐并置,这些都有可能是在暗示同性恋倾向。
俗套化的银幕形象,就像其他所有的文化现象,都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有所变化和发展。经典好莱坞时期的阴柔脂粉气的男人形象到了1950年代,就演化成了“忧郁青年”形象。(18)经典好莱坞时期的酷儿女人们过去的面目经常是婶婶级别的老处女或者是监狱的女监舍,(19)但是到了1970年代,她们经常被表现为吸血鬼,这种比喻的手法等于把同性恋的爱意和感情转变成了残忍恐怖的东西。(20)进入21世纪,各种琳琅满目的酷儿人群和酷儿“面貌”使得大众媒体更难找到俗套化的典型表现手法,但是那些旧式的俗套化手段依然可以看到。举例说,《异性恋男人的酷儿眼光》(Queer Eyes for the Straight Guy)被抬升为同性—异性恋关系的某种重大突破,但是实际上,这种通过把同性恋男人塑造成服装设计师,室内装修设计师或者是发型设计师的手法,只不过是对很早以前就有的俗套化典型形象重新加以包装利用而取得的成功。
本书调研了美国酷儿电影百多年的历史,而且考查了酷儿角色,酷儿作者,酷儿观众和酷儿形式——连同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方面同相关的同性恋的社会史、文化史以及政治史之间的关系。另外,本书还审视了好莱坞的电影,实验电影,剥削/性剥削电影,时尚怪异电影,纪录片,以及一些音像制品和电视电影,广泛收集并探讨了允许酷儿形象产生并且流通传播的社会的以及工业环境和条件。这本书不仅仅是局限为一本美国酷儿电影的历史,就是一本历史书。它不仅吸收了,并且不断更新考查历年的酷儿电影历史的早期作品,同时它也涵盖了最新的一些电影,以及我们对于过去老电影的最新评价。本书立论的一个基本设想是,所有电影影像的东西都是政治的。正如理乍得·戴尔对此的评论:“社会群体在文化方面是如何得到表达再现的,他们这些人在实际生活里的遭遇就有一部分或者有这么一群人是这样的……贫穷、侵扰,自我憎恨以及歧视(在住房、工作,教育等等的机会方面)都会因为这样的表达再现而支撑建构起来,形成某种制度和系统。”(21)纵观整个20世纪,酷儿们努力挣扎着让他们自己无论是在真实生活中还是大众媒体中或被看到或被听到。酷儿们的奋斗抗争史也指出了我们到过什么地方,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并且还揭示出了美国酷儿文化将来的路程。
⑥ 酷儿电影20为什么看不了
讲述的都是同性恋群体的故事,国内一般不过审。
“酷儿”一词源于英文“Queer”的音译,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是对同性恋的贬损,后来少数性群体便用此词来作为群体的名称,试图通过强化自己身上被污名化的标签以积极的姿态对抗占主导地位的异性恋对少属性群体的压制和歧视。
“酷儿”群体主要包括双性恋、变性者、跨性别者、虐恋者、异装者等少数人群,同性恋电影属于酷儿电影的一个分支,在创作数量及受众面上看是酷儿电影中的一个最为主要的类型。
酷儿电影在1992年-1997年势如破竹地以一些质量上乘的同性恋电影进入大众视野,酷儿电影在各大影展屡获大奖,世界各大电影节如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也专为酷儿题材的电影设立特别奖项。
⑦ 酷儿电影20好看吗 酷儿电影20怎么样
酷儿及酷儿文化已是欧美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话题,对电影制作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同爱社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给电影学院的学生提供一个研究酷儿文化的学术氛围,所以,作为社团的第一个活动,理应首先系统而科学地向同学们介绍真正的酷儿及酷儿文化,让同学们首先了解这一门研究主题。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