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6柏林电影节典礼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6柏林电影节典礼

发布时间: 2023-05-10 07:21:53

A. 柏林电影节获奖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大盘点!

2月19号柏林电影节刚刚落幕,趁着这个热乎劲我来盘点一下,曾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国内文学作品改编电影。

01.《红高粱》

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根据莫言中篇小说改编、张艺谋导演《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登顶金熊奖,成为首部荣获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电影由姜文、巩俐主演,是老谋子的导演处女作。

电影以回忆“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九儿的视角,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曲悲歌。此片中张艺谋对黄色和红色的运用是片中的一大看点,同时也表明了人物的身份给整个影片一个一气呵成的基调。

而莫言也成为这部电影背后的功臣。《红高粱》是对深厚沉淀的文化肯定,也是对生命赞美传统文化的共鸣。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小说中“寻根”元素着重体现在中国劳动人民那种传统的坚韧的“生命意识上。通过文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和舒展。

02.《本命年》

第4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杰出个人成就奖)

由谢飞执导,根据刘恒小说《黑的雪》改编,姜文、程琳、蔡鸿翔等人主演的《本命年》获1990年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杰出个人成就奖)。影片讲述了姜文扮演的亡命青年李慧泉在本命年,遭遇爱情、友情和生活等多方面挫折,最终在街边被少年抢劫刺死的悲惨经历。

它是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代表作,其中长镜头跟拍、还原真实的布景和黑色电影似的布光十分鲜明,反映了一代年轻人心中对没有归宿感的焦虑和挣扎。

03.《香魂女》

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中国第四代导演谢飞继《本命年》后的又一力作,改编自周大新的同名中篇小说,斯琴高娃、伍宇娟、雷恪生、陈保国等实力派演员出演,塑造了围绕在事业、家庭和情人间的传统妇女香二嫂的悲情故事。电影蕴含了浓厚的东方神韵,同时流露出对传统女性的同情,它和《喜宴》一起夺得了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04.《红粉》

第45届柏林电影节最佳视觉银熊奖

根据苏童同名小说改编,由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独具特色的女将李少红导演。讲述了由王姬和何赛飞饰演的一对青楼姐妹花,因为王志文饰演的男主角的缘故,阴差阳错地衍生出不同的人物命运。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轮廓,电影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视觉成就银熊奖,李少红同时凭借此片获得第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05.《太阳有耳》

第46届柏林电影节导演银熊奖

香港导演严浩执导《太阳有耳》,根据莫言的作品《姑奶奶披红绸》改编,由尤勇、张瑜主演,这也是张瑜归国后第一次投资制作并主演的影片。它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黄土高原上,被黄埔军校除名后当上土匪头子的潘好和年轻农妇油油间爱恨交织的往事。在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太阳有耳》在众多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导演银熊奖”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同年获得金熊奖的电影是李安的《理智与情感》。

06.《我的父亲母亲》

第50届柏林电影节导演银熊奖

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根据鲍十小说《纪念》改编,由章子怡、郑昊、孙红雷主演。影片通过优美的乡土画面,诉说了一段难以割舍、跨越年代的爱情故事,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导演用黑白表现现实,用彩色代表回忆,将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回忆区分开来。这也是章子怡登上国际舞台的开山之作,她在片中梳着辫子、穿着棉袄一路小跑的镜头十分经典。电影获得了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导演银熊奖,还在金鸡奖、百花奖中有所斩获。

07.《盲井》

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贡献银熊奖

海归导演李杨的处女作,根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讲述了两个靠骗人赚钱的矿区闲人,因对谋杀一个小男孩产生异议,最终反目成仇自相残杀。剧组条件十分艰苦,甚至会连续在地下工作二十余个小时。李杨几乎用纪录片的方式去叙述故事,获得了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艺术贡献银熊奖的肯定。被导演戏称为“原生态”的憨头憨脑的王宝强,摘得当年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奖。

08.《白鹿原》

第62届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

根据茅盾文学奖力作、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在王全安的再创作下,电影变得乡土味十足,而且欲望横流。不管是段奕宏与张雨绮的偷情戏,还是张丰毅、刘威及吴刚等一众老戏骨飙演技的桥段,都让这部灾难味道浓厚史诗之作显示出香艳感。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对传统中华文化秦腔的展示十分独特。2012年,《白鹿原》获得第62届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

根据以上文学和电影的关系总结了以下几条,仅供参考。

1、经典小说为影视提供了创作蓝本

将当下备受关注的经典小说搬上荧幕是如今众多电影制作人乐于做的事,有很多作家兼职编剧、制作人、导演等,同时很多导演、编剧也都在写小说,这正是反映了小说等文学作品与影视剧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2010年—2014年《盗墓笔记》、《鬼吹灯》以连载的形式在80、90年的心中确立了地位。随后,2014年——2016年其电影、电视剧等以不同形式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17年,这两部小说转化势能还在持续上升。电影技术的发展也同步促进了文学作品转化为电影的范围,在形式上呈现内容的多样性。

2、影视作品有着文学反思的作用

这里的文学反思指的是对小说文学中一些不合理的情节、感情或理念的一种反思。小说与影视剧的相互作用,小说为影视剧提供了素材,影视剧也为小说充当了一个反省思考的媒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影视作品相对于文学作品更有群众性,它对画面的表现和对情感的震撼突破了小说文字的限制,影视剧可以结合现实社会,比小说等文学更精准和敏锐,能合理的反映复杂的生活现象。影视剧的拍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说的关注度。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影视剧就是把能被广大观众接受的一个“哈姆雷特”展现出来。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文学改编的电影不仅获奖更多的是给大众带来身心灵各不同的观感。

B. 国际四大电影节对入选影片都有什么要求

一、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只是美国本土的一个电影奖项而已,和中国的“华表奖”是一个意思,只是一个本土的电影奖项,但从他没有“最佳外语片奖”来看他也不是国际性的,而电影节的定义是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展览的盛会。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对正式参展的影片进行评选,对优秀影片和它们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作曲、剪辑、服装、美工、特技等)授予奖品或奖状等。也有只参展不评奖的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初期,是由各国选送自己的电影来参赛。1972年,总代表莫里斯·贝西(Maurice Bessy),电影节主席法伍尔·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会毅然决定戛纳电影节自此将是参赛影片提名的唯一决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围内提名参赛影片。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很快被其他的电影节效仿。

C. 世界几大电影节以及对应的电影奖项的名称,解释,由来

柏林国际电影节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创办于当时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 2~3 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要活动有 :① 举行影片比赛评奖,设有金熊、银熊奖,评委会特别奖,分别授予最佳影片、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等;②举行会外放映;③举办回顾展;④开设电影市场;⑤举办宣传品展览。80年代后,平均每年有30~40个国家参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国影片《红高粱》获金熊奖。2006年,中国导演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再获金熊奖;2008年,中国王小帅导演凭《左右》斩获银熊。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戛纳国际电影节
Festival De Cannes
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着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入选影展竞赛单元,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2002年伍仕贤导演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了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首部华语短片。
第60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6日开幕,组委会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榈奖”竞赛单元的21部入围影片名单,王家卫导演的英语新片《蓝莓之夜》成为唯一入围的华人导演作品,这部影片也同时获邀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在16日举行全球首映,这是戛纳电影节60年来第一次由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遗憾的是,在今年这份大牌导演作品云集的参赛名单上,曾经热炒有望入围的姜文新作《太阳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贤的《红气球》均抱憾出局,华语影片提前告别本届“金棕榈”竞逐。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官方网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历史最久的电影节之一。1946年(第1届)至1949年(第4届)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马里安温泉举行。 1950年(第5届)起改在疗养地卡罗维发利举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举行外,每年举行一次。1959年苏联创办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后,为了与之交替举行,便改为两年一次,在6~7月之间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和平、为人类幸福、为各国自由而斗争,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争。1948年起正式授奖。最高奖为“水晶地球仪”(分为大奖和主要奖),其次有评委会特别奖、“利迪策玫瑰奖”。此外,还有导演奖、男女演员奖,编剧奖、摄影奖、荣誉奖、世界进步奖、为新人斗争奖、自由斗争奖、国际友谊奖等。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前苏联)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和前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创办于一九五九年,两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原定七月举行。一九七九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事业诞生六十周年,改为八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地点在莫斯科市。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最高奖名称为“圣 乔治奖”,靠政府拨款。该电影节向来是规模大,参加国多,而且东西方客人并重,亚非拉国家也很踊跃,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个国家,五百至六百多部电影参展或参赛。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要活动项目有:一由三个评委会分别对故事片、儿童片、短片进行评奖。二举行会外演映和专场演映;三分别召开各种专题讨论会;四举办回顾展;五开设电影市场。故事片奖项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三种。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奖,相应增加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以上奖项授予最佳故事片、儿童片、短片。此外,还有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七七年,于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举行。最高 奖名称为“美洲大奖”。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谓“世界电影节”。此电影节的活动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一九九五年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该电影节邀请全世界最具影响的一批影评人评出本世纪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电影导演给予表彰,举行表彰大会,在这十名导演中我国着名导演张艺谋名列第七,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电影导演。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一九三四年举办第二届后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一九四六年恢复举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电影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二战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电影节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该国最大的电影节(全称为多诺斯蒂亚 圣 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创办于一九五三年,于每年的9月21-30日举行,最高奖为“金贝壳奖”。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国电影界人士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节规定,凡参赛或参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并经电影节主席及选片委员会批准。奖项设正式奖和非正式奖二种。正式奖以“贝壳”命名,分金贝壳奖(大奖)、银贝壳;非正式奖有雅典娜奖、西班牙旅馆奖、堂 吉诃德奖等。

东京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八五年,于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最高奖名称为“东京大奖”。它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和政府的资助,电影节的经费富足,所以规模大,起点高。每两年举行一届,活动内容丰富,仅电影节大赛就有二种:国际电影节大赛和青年导演作品大赛。国际电影大赛设: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等。而表年导演作品奖设:金樱花奖、银樱花奖、铜樱花奖。获此三奖同时还颁发巨额奖金。由于奖金丰厚,青年导演作品大赛更具吸引力。但此项大奖规定,凡参加比赛的导演年龄要在三十五周岁以下,作品不满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赛在发掘青年导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瑞士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另一说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每年有二三十个国家参加,放映几十部影片。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从来没有看过的外国影片,鼓励各国青年导演或新导演拍摄具有新风格的新内容的影片。

英国电影学院大奖(BAFTA):

在英国的地位等同于好莱坞的“奥斯卡”,故此亦被称为“英国奥斯卡”地位同样崇高。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一九七五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等。第二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三届增设联合国奖。第六届增设最佳英国男女演员、最佳外国男女演员奖,最有前途新人奖等五项。第八届增设最佳动画片、最佳电影剧作(英国)两项奖。第十三届增设最佳短片奖。第十七届增设最佳英国片摄影奖。第十八届增设了最佳英国片艺术指导、最佳英国片服装设计两项奖。第二十由增设最佳英国片剪辑奖。第二十二届增设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电影和电视分开授奖,一九六八年起,每届同时授奖。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得提名,奖项敢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类似。

欧洲电影奖: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的欧洲电影奖。其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当时柏林是电影奖的永久举行地。进入九十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

开罗国际电影节:
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办于一九七六年,于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着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创办于一九九三年十月,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根据国际制片人协会的章程,每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由四个主要活动组成:“金爵奖”国际电影评选、国际影片展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以及国际电影学术研讨会。电影节的口号是:团结、友谊、进步

D. 历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年龄

柏林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51年,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长期以关注政治和社会现实闻名,宗旨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历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榜单解读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51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在每年6-7月间举行,从1978年起提前至2月举行,为期2周。柏林国际电影节分为“主竞赛”、“遇见”、“短片竞赛”、“全景”、“论坛”、“特别展映”、“新生代”等单元。

最佳影片金熊奖历届获奖名单
金熊奖是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年份 届次 导演 作品
1951年 第1届 利奥波德·林特贝格 《吉普车上的四个人》
1952年 第2届 阿恩·马特森 《幸福的夏天》
1953年 第3届 亨利-乔治·克鲁佐 《恐惧的代价》
1954年 第4届 大卫·里恩 《霍布森的选择》
1955年 第5届 罗伯特·西奥德梅克 《鼠》
1956年 第6届 吉恩·凯利 《心声幻影》
1957年 第7届 西德尼·吕美特 《十二怒汉》
1958年 第8届 英格玛·伯格曼 《野草莓》
1959年 第9届 克劳德·夏布洛尔 《表兄弟》
1960年 第10届 塞萨尔·阿达温 《托梅斯的盲人犬》
1961年 第11届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夜》
1962年 第12届 约翰·施莱辛格 《一点爱意》
1963年 第13届 今井正/Gian Luigi Polidoro 《武士道残酷物语》/《恶魔》
1964年 第14届 麦顿·埃尔克桑 《干旱的夏天》
1965年 第15届 让-吕克·戈达尔 《阿尔伐城》
1966年 第16届 罗曼·波兰斯基 《荒岛惊魂》
1967年 第17届 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 《出发》
1968年 第18届 扬·特洛尔 《谁见他死去》
1969年 第19届 Zelimir Zilnik 《第一份工作》
1971年 第21届 维托里奥·德·西卡 《费尼兹花园》
1972年 第22届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坎特伯雷故事》
1973年 第23届 萨蒂亚吉特·雷伊 《遥远的雷声》
1974年 第24届 特德·科特切夫 《学徒》
1975年 第25届 玛塔·梅萨罗什 《领养》
1976年 第26届 罗伯特·奥特曼 《水牛比尔和印第安人》
1977年 第27届 拉莉萨·舍皮琴科 《上升》
1978年 第28届 何塞·路易斯·加西亚·桑切斯 《鲑鱼》
1979年 第29届 Peter Lilienthal 《大卫》
1980年 第30届 理乍得·皮尔斯/沃纳·施罗德 《拓荒者》/《巴勒莫或沃尔夫斯堡》
1981年 第31届 卡洛斯·绍拉 《快,快》
1982年 第32届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
1983年 第33届 爱德华·本内特/马里奥·卡穆斯 《1920年的法斯特》/《蜂巢》
1984年 第34届 约翰·卡索维茨 《爱的激流》
1985年 第35届 戴维·黑尔/Rainer Simon 《陌生男子》《女人和陌生人》
1986年 第36届 Reinhard Hauff 《大审判》
1987年 第37届 格里布·潘非洛夫 《主题》
1988年 第38届 张艺谋 《红高粱》
1989年 第39届 巴瑞·莱文森 《雨人》
1990年 第40届 科斯塔·加夫拉斯/杰里·闵采尔 《八音盒》/《失翼灵雀》
1991年 第41届 马尔科·费雷里 《微笑之家》
1992年 第42届 劳伦斯·卡斯丹 《大峡谷》
1993年 第43届 李安/谢飞 《喜宴》/《香魂女》
1994年 第44届 吉姆·谢里丹 《因父之名》
1995年 第45届 贝特朗·塔维涅 《毒胭脂》
1996年 第46届 李安 《理智与情感》
1997年 第47届 米洛斯·福尔曼 《性书大亨》
1998年 第48届 沃尔特·塞勒斯 《中央车站》
1999年 第49届 泰伦斯·马力克 《细细的红线》
2000年 第50届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木兰花》
2001年 第51届 帕特里斯·夏侯 《亲密》
2002年 第52届 保罗·格林格拉斯/宫崎骏 《血腥星期天》/《千与千寻》
2003年 第53届 迈克尔·温特伯顿 《尘世之间》
2004年 第54届 法提赫·阿金 《勇往直前》
2005年 第55届 马克·唐福特·梅 《卡雅利沙的卡门》
2006年 第56届 亚斯米拉·兹巴尼克 《格巴维察》
2007年 第57届 王全安 《图雅的婚事》
2008年 第58届 何塞·帕迪里亚 《精英部队》
2009年 第59届 克劳迪雅·洛萨 《伤心的奶水》
2010年 第60届 赛米·卡普拉诺格鲁 《蜂蜜》
2011年 第61届 阿斯哈·法哈蒂 《一次别离》
2012年 第62届 保罗·塔维安尼、维克托里奥·塔维安尼 《凯撒必须死》
2013年 第63届 卡林·皮特·内策尔 《婴儿式》
2014年 第64届 刁亦男 《白日焰火》
2015年 第65届 贾法·帕纳西 《出租车》
2016年 第66届 吉安弗兰科·罗西 《海上火焰》
2017年 第67届 伊尔蒂科·茵叶蒂 《肉与灵》
2018年 第68届 阿迪娜·平蒂列 《不要碰我》
2019年 第69届 那达夫·拉皮德 《同义词》
2020年 第70届 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无邪》
2021年 第71届 拉杜·裘德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2022年 第72届 卡拉·西蒙 《阿尔卡拉斯》
最佳导演银熊奖历届获奖名单
银熊奖是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要奖项,仅次于最高奖项金熊奖。
年份 届次 导演 作品
1956年 第6届 罗伯特·奥尔德里奇 《秋叶》
1957年 第7届 马里奥·莫尼切利 《父与子》
1958年 第8届 今井正 《纯爱物语》
1959年 第9届 黑泽明 《暗堡里的三恶人》
1960年 第10届 让-吕克·戈达尔 《筋疲力尽》
1961年 第11届 伯哈特·维奇 《马拉奇亚士的奇迹》
1962年 第12届 弗朗西斯科·罗西 《龙头之死》
1963年 第13届 Nikos Koundouros 《春醒》
1964年 第14届 萨蒂亚吉特·雷伊 《大都会》
1965年 第15届 萨蒂亚吉特·雷伊 《孤独的女人》
1966年 第16届 卡洛斯·绍拉 《狩猎》
1967年 第17届 Zivojin Pavlovic 《老鼠的觉醒》
1968年 第18届 卡洛斯·绍拉 《薄荷刨冰》
1972年 第22届 Jean-Pierre Blanc 《老处女》
1975年 第25届 谢尔盖·索洛维约夫 《童年过后100天》
1976年 第26届 马里奥·莫尼切利 《亲爱的米歇尔》
1977年 第27届 曼努埃尔·古铁雷斯·阿拉贡 《黑帮》
1978年 第28届 乔治·杜尔吉罗夫 《Avantazh》
1979年 第29届 Astrid Henning-Jensen 《冬天的孩子》
1980年 第30届 伊斯特凡·萨博 《信任》
1982年 第32届 马里奥·莫尼切利 《格里罗侯爵》
1983年 第33届 埃里克·侯麦 《沙滩上的宝莲》
1985年 第35届 罗伯特·本顿 《我心深处》
1986年 第36届 格利高利·桑杰拉亚 《一个青年作曲家的旅程》
1987年 第37届 奥利弗·斯通 《野战排》
1988年 第38届 诺曼·杰威森 《月色撩人》
1989年 第39届 Dusan Dusek 《我爱,你爱》
1990年 第40届 迈克尔·维赫文 《坏女孩》
1991年 第41届 乔纳森·戴米、Riccardo Tognazzi 《沉默的羔羊》、《Ultrà》
1992年 第42届 扬·特洛尔 《船长》
1993年 第43届 安德鲁·伯金 《赛门花园》
1994年 第44届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1995年 第45届 理乍得·林克莱特 《爱在黎明破晓前》
1996年 第46届 严浩、理乍得·隆克瑞恩 《太阳有耳》、《理查三世》
1997年 第47届 Eric Heumann 《东非暗杀奇案》
1998年 第48届 尼尔·乔丹 《悲欢岁月》
1999年 第49届 斯蒂芬·弗雷斯 《非恋不可》
2000年 第50届 米洛斯·福尔曼 《月亮上的男人》
2001年 第51届 林正盛 《爱你爱我》
2002年 第52届 奥塔·埃索里亚尼 《星期一早晨》
2003年 第53届 帕特里斯·夏侯 《死亡诗篇》
2004年 第54届 金基德 《撒玛利亚女孩》
2005年 第55届 马克·罗斯曼 《希望与反抗》
2006年 第56届 马特·怀特克罗斯、迈克尔·温特伯顿 《关塔纳摩之路》
2007年 第57届 约瑟夫·斯达 《波弗特》
2008年 第58届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血色黑金》
2009年 第59届 阿斯哈·法哈蒂 《关于伊丽》
2010年 第60届 罗曼·波兰斯基 《影子写手》
2011年 第61届 乌利胥·柯雷 《嗜睡症》
2012年 第62届 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 《芭芭拉》
2013年 第63届 大卫·戈登·格林 《雪崩王子》
2014年 第64届 理乍得·林克莱特 《少年时代》
2015年 第65届 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拉杜·裘德 《身体》、《喝彩》
2016年 第66届 米娅·汉森-洛夫 《将来的事》
2017年 第67届 阿基·考里斯马基 《希望的另一面》
2018年 第68届 韦斯·安德森 《犬之岛》
2019年 第69届 安姬拉·夏娜莱克 《我当时在家,可是……》
2020年 第70届 洪尚秀 《逃走的女人》
2021年 第71届 德内斯·纳吉 《自然光线》
2022年 第72届 克莱尔·德尼 《双刃剑》
最佳演员银熊奖历届获奖名单
年份 届次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1956年 第6届 伯特·兰卡斯特《空中飞人》 爱尔莎·玛蒂妮利《Donatella》
1957年 第7届 因方特·佩德罗《提左克》 伊冯娜·米切尔《糟糠贤妻》
1958年 第8届 西德尼·波蒂埃《挣脱锁链》 安娜·玛格纳妮《孽海狂涛》
1959年 第9届 让·迦本《Archimède, le clochard》 雪莉·麦克雷恩《凤求凰》
1960年 第10届 弗雷德里克·马奇《天下父母心》 朱丽叶特·梅尼尔《The Fair》
1961年 第11届 彼得·芬奇《寂寞的男人》 安娜·卡里娜《女人就是女人》
1962年 第12届 詹姆斯·斯图尔特《度假留香》 Rita Gam、韦薇卡·琳德佛斯《一去不返》
1963年 第13届 西德尼·波蒂埃《原野百合花》 毕比·安德森《Älskarinnan》
1964年 第14届 罗德·斯泰格尔《典当商》 左幸子《她和他》《日本昆虫记》
1965年 第15届 李·马文《女贼金丝猫》 Madhur Jaffrey《莎剧演员》
1966年 第16届 让-皮埃尔·利奥德《男性女性》 洛拉·奥尔布赖特《老天爷爱一只鸭》
1967年 第17届 米切尔·西芒《老人与小孩》 伊迪斯·伊万斯《谣言》
1968年 第18届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说谎的人》 斯蒂芬妮·奥德安《女鹿》
1971年 第21届 让·迦本《猫》 西蒙·西涅莱《猫》、雪莉·麦克雷恩《绝望的性格》
1972年 第22届 阿尔伯托·索迪《未决囚》 伊丽莎白·泰勒《奇男奇女奇情》
1975年 第25届 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撒谎者雅格布》 田中绢代《望乡》
1976年 第26届 盖尔哈德·奥尔谢夫斯基《失落的人生》 Jadwiga Baranska《夜与昼》
1977年 第27届 费尔南多·费尔南·戈麦斯《隐

E.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电影节上获肯定了吗

第68届柏林电影节已经闭幕,本届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没有华语电影的参与,而一部名为《大象席地而坐》的中国影片在电影节上获得弥足珍贵的肯定。

德国当地时间2月23日,青年导演胡波(原名胡迁)遗作《大象席地而坐》获得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论坛单元)。次日,《大象席地而坐》收获了第二份荣誉,“GWFF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

曾由王小帅监制 后返还版权

2017年10月12日,29岁的胡波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他的这部处女作《大象席地而坐》正在后期制作阶段,影片的监制是导演王小帅。但似乎两位导演对于电影的创作有所分歧。

胡波2016年参加FIRST影展的创投会,他的项目《金羊毛》获得王小帅的青睐。影片经历了两次改名,王小帅在之前的采访中也提及对青年导演的欣赏,以及一些建议。

从后来公开的一些信息推测,双方最大的分歧应在于片长,胡波最先交出一个4小时的粗剪版,王小帅希望他把时长压缩在2小时左右,但胡波的修改版仅仅剪掉了10分钟。

除了电影的问题,贫穷潦倒,女友离去也是压垮胡波的原因。除了导演,胡波还有一个作家的身份,出版过《牛蛙》、《大裂》两本小说。《大象席地而坐》中的故事也是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而来。但微薄的稿费并不足以支撑他的生活。

F. 2022年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

《阿尔卡拉斯》《小说家的电影》《双刃剑》等。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9日,第72届柏林电影节公布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本次入围影片有18部。弗朗索瓦·欧容、克莱尔·德尼、洪常秀、保罗·塔维亚尼、德尼·科泰、尤里西·赛德尔、潘礼德等名导们的新片都纷纷入围。

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72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于2022年2月16日举行,本届回归以线下活动为主的活动和放映形式。

2021年10月,柏林电影节官方宣布,导演、编剧、制片人M·奈特·沙马兰担任第72届柏林主竞赛评委会主席。[2]2022年2月15日,伊莎贝尔·于佩尔获第72届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荣誉金熊奖”。

2022年2月,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出炉。卡拉·西蒙凭借《阿尔卡拉斯》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洪尚秀凭借《小说家的电影》获得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克莱尔·德尼凭借《双刃剑》斩获最佳导演银熊奖,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李睿珺《隐入尘烟》遗憾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