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7岗人波齐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岗人波齐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7-06 12:10:13

Ⅰ 西藏墨脱县发现中国大陆已知最高的树,当地的生态系统情况如何

墨脱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林芝市下属的一个县。东临察角县,南临印度,西临米林县、隆子县、错那县,北临波密县、巴宜区,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距拉萨约380公里,距林芝市85公里。墨脱藏文的意思是“花朵”,历史上有“博隅白玛岗”藏语意为“隐藏的莲花”。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全县平均海拔1200米。区内北部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最高的两座山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是世界第15高峰;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是世界第85高峰,两峰仅相距20公里。

随着墨脱公路的开通,这个世外桃园般的秘密地方吸引了无数人。最好提前预订酒店或B&B。普通酒店300元左右,B&B100元左右。吃饭的费用比外面贵一点。有人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驴友取决于他是否去过西藏,以及一个人是否是最终的驴友取决于他是否去过墨脱,这足以说明墨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值得成为中国第一条徒步旅行路线。有人问一个爱好攀登的人为什么要去登珠穆朗玛峰,攀登爱好者回答:因为山就是在那里。如果问为什么要去墨脱,我想说,因为墨脱就在那里。

Ⅱ 查一下岗仁波齐是拍日落,还是拍日出

这部电影拍的太棒了,那份虔诚,到达冈仁波齐的时候是早上,景色太美了!真的有时重新看一下这部电影,又有一个全新的感觉!

Ⅲ 有谁知道关于岗仁波齐神山的故事

据《冈底斯山海志》中的描述,冈底斯为雪山之王,高不可攀,耸立云霄,其山脉里雪峰林立,是一片冰封雪冻的圣洁世界。以神山为中心,东边为万宝山,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踏脚之地,西边为度母山,南为珠穆朗玛五神峰中的智慧女神峰纳木那尼,北为护战神大山。岗仁波齐则象国王的座床,四周的群峰象顺从的臣民低头环绕。在其白雪皑皑的主峰之顶有胜乐无量宫,山腰有五百罗汉散居在洞穴之中虔心修行,山腰之下又有无数的慧空行母在此修行、照管宫殿和侍候上界诸佛。 早于佛教出现,与佛教有着血缘关系的古香那教认为,这里是该教第一位获得解脱的尊者苦修得道的圣地,他们称此山为阿斯塔巴达,意为“获得解脱的圣地”,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苯教徒认为天为八幅伞盖,地为八瓣莲花,冈底斯山就是伞柄和莲花之根,是世界的中心。相传苯教的360位无上神灵就居住在此山中修行,印度人将岗仁波齐神山称作“凯拉斯”(kalmh),这一叫法也是英语中岗仁波齐的名称。印度教认为这里是大梵天的驻锡地,岗仁波齐在梵语中又有“湿婆天堂”之意,而湿婆是印度教中最为殊胜和神圣的大神,他与配偶喜马拉雅之女乌玛在这里进行着永恒的修定;藏传佛教认为它是密宗胜乐之无量宫,包括其周围 雪山、湖泊、河流都是胜乐无量宫的组成部,其中蕴藏着深奥的宗教涵义。如此众多的宗教将岗仁波齐认定为神圣和无比尊贵的神山,这使得岗仁波齐成为亚洲最为着名的宗教圣地和殊胜之所。 神山岗仁波齐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塑三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鲁界和人界。罗刹王贡布崩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但没有供奉此佛的法座,于是想用神变将冈底斯神山背回去。这时释迦牟尼和五百罗仅立即飞往冈底斯神山,立于神山南面一个叫“五百罗汉聚盆”(也称“上坛域”)的巨大岩石上,同时还在神山的四角各留下了脚印,称为“冈底斯不动地钉”,使罗刹王无法将冈底斯神山背走,如今在网底斯山背后那块巨石和神山四角都能看到清晰的脚印痕迹。 “上路弘忌”时期的印度着名高僧阿底峡曾经路过此山, 在山脚下正彷徨不知其时时,忽然听到山上敲钟擂鼓梵音四起,他断定山上的五百罗汉正在从宫殿中走出,由此阿底峡推断出了时间。从此以后,凡是到了冈底斯神山脚下的人,无不期盼自己也能听到山上传来檀木板敲击之声,那代表着自己是一个有福之人。 苯教法师纳若苯琼自以为本领高强,向米拉日巴挑战,提出在十五黄道吉日之时看谁能先到神山山顶,先到者为神山之主。十五日晨,纳若苯琼手摇单钹,腰插皮鼓向山颠狂奔,而米拉日巴则安坐修行洞中与弟子们讲经说法。日上三竿之时,米拉日巳才出洞静观,见纳若苯琼正在拼命绕山而上,于是回洞对众弟子说道:“此人乃无能之辈“。又过了一会儿,米拉日巴方出洞扇动架架扶摇而上。待纳若苯琼精疲力竭奔到山顶,米拉日巴早已在此安坐修行许久了。纳若苯琼羞愧难当,两脚一软,连人带鼓滚下山去。岗仁波齐峰顶侧那道深深的纵贯而下的冰槽,传说就是当年纳若苯琼从山上滚下来时留下来的痕迹,而岗仁波齐山脚巨石上的窝痕印迹,是纳若苯琼连人带鼓砸出来的。 转山朝圣者们世代相传:围绕岗仁波齐转山一圈,可以洗净一生罪孽:转上十圈者,可以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而转山百圈者,便可以成佛升天。因为这些神奇传说和充满魅力的解脱之法的诱惑,许多藏族人一生的梦想就是能来到岗仁波齐的脚下,哪怕远隔千山万水,哪怕卒于朝拜之路。 由于米拉日巴在岗仁波齐斗法战胜苯教徒的故事发生在藏历的马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属马,他得道解脱也是在马年,因此每隔十二年的藏历马年成为了四方信徒们的盛世。每逢此时,神山脚下的转山神道上云集着来自各个教派、各个国度和各个地区的虔诚信徒,虽然他们在转山神道上转山的方向不同(佛教徒是以岗仁波齐为中心顺时针转山,而苯教徒则相反),但却一致认为在马年转山一圈,其功德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十三圈所积的功德

Ⅳ 谁看过《冈仁波齐》好看吗

信徒的朝圣是和佛祖做的一场交易吗?

能被塞人这个苛刻的影评人给6分的电影一年能有几部吗?今年貌似就有个《八月》和《冈仁波齐》,然而《八月》这篇散文还未看的笔者,下定决心把《冈仁波齐》看完了。有人说本片是在消费藏民的信仰,有人说本片是在满足观众的猎奇心,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部成功的反类型片。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一直是走出的思想,从古代的难以出省,到昨天的出国,如今的走出地球,迈入太阳系,将来文明更先进,会走出太阳系,但是人类仍会保留精髓的传统文化。关于朝圣,笔者既不认同也不反对,我们本就不该对别人的生活指点江山,但是我们有权不去选择别人的生活。

Ⅳ 神山岗仁波齐的简介:

冈底斯山是被世界公认的着名神山。有无数史记证明,该山是象雄本教的大神山。
下面选取几个例证:
其一、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亲自莅临该山,向象雄国王传授大圆满诀窍;
其二、象雄的历代国王以及上师们一直称它为神魂山;
其三、该山是象雄三大本尊(即瓦亲盖阔、古昔忙盖、阿德母伟三怙主)居住之圣地;
四、无数象雄修行者曾经在此修行,并成为大成就者;
五、吐蕃诸史记中公认冈底斯是藏族的上区神魂山,念青唐拉是中区魂山,玛积雪山为下区魂山;六、从历史以及地理上证明冈仁波齐为象雄的中原地带。
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流传深远、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藏族传统文化的舵手。在印度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之前,本波佛教是象雄和吐蕃的国教,藏传文化的来源,藏族信仰的唯一佛教。
西藏人民离不开本波佛教,本波佛教也离不开西藏人民的关系。本波教的气息弥漫于雪域高原,弥漫于人们的内心深处。
象雄与吐蕃之冈底斯山,萨迦班智达曾云;圣猴哈尼玛达将大食冈底斯之一部分,用手捧来扔置于吐蕃而形成。俄摩隆仁有居净天之俄摩隆仁,物质世界的俄摩隆仁,精神世界的俄摩隆仁。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象雄古国(事实上是部落联盟),史称羌同、羊同;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西藏本土古老宗教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米沃祖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古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统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西藏正史开始书写。而近几年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Ⅵ 《冈仁波齐》中,朝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你好,在《冈仁波齐》中。

藏民为什么要朝圣?
应该是通过叩大头的艰辛朝圣,把“我”的身(身体)、口(语言)、意(意识)完全的交给佛。在这一过程中,“我执”逐渐消泯,最终目的是契入佛心,证到佛性。
当然,可能大部分的藏民未必能这么察悟到这深层次的佛理。他们可能只是单纯的相信叩首朝圣、转山礼拜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功德大抵是:
1、为来生与今世求福报。下辈子能投好胎,这辈子能平安如意;
2、超度亲友亡魂;
3、为亲友求福报;
但是怀着虔诚的心,经过如此艰辛的长途跋涉,必然会增长信心、毅力、消泯我执,越来越接近佛性。

藏民的磕大头朝圣,与汉地佛教修坐禅、诵经、白骨观、观呼吸、念佛等法门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通过某种有效的法门来平息我们杂乱的心念,使之越来越澄净,最终身心(人用来感知世界的眼、耳、鼻、舌、声、意六种感官)脱落,证悟到原来我们还有一个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佛性,原来这个佛性才是真我,原来我们所谓的现实世界其实如同做梦,如同水中泡影,是虚幻不真的,只是佛性的化现。
就是藏民们的一种信仰。就代表朝圣的意思。

Ⅶ 冈仁波齐的介绍

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本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 中国西藏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据说佛教中最着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1。

Ⅷ 岗仁波齐峰的岗仁波齐传说

吐蕃第二代皇帝木赤赞布时期的本教圣地
《慈母经》记载:“此子穆赤赞普王,授道后即悟奥义,修行后即获成就,入定后即证悟真谛。”之后,由大食等赡部洲的译师做翻译,从象雄迎请了一百零八位贤哲,在吐蕃建立了三十七处本教集会点。
在《本教源流*善劫项饰》中记载:“迎请一百零八位译师和大师,大食语等由赡部洲的译师翻译,创立了三十七处本教道场。”
这三十七处道场是:
琼隆银城的冈底斯山、香积山之东、玛旁湖之旁岩化山谷、三角红山、杰卡哇曲和悬崖鼠洞、百之泉水之源、冈念、达果、穆里、缓环湖及当日山之湖赤巍山脚下、芒喀佳昌洞、热萨、雍瑞、晶隆岩洞、直仓塔嘎尔、萨吉嘉热达、达那江普、藏堆、桑桑孜、孜毕日、果仓娘若达谢和娘若香孜、娘若卓木达蔡、亚徐唐拉、亚砻拉日孜、桑耶扎玛尔和贞吉贡番域、盏普贡、那木措湖、董雪冈布蔡、贡域支那、贡域斯魔唐、嘉贡美如、松郎吉晋雪、希里恰嘎尔的道场。

Ⅸ 从生到死,到底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瞬间的事

这些天, 我的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在发观影《岗仁波齐》后的感想。又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岗仁波齐》的导演张杨,沉淀内心花了一年的时间拍了这部电影。而有的人则用贪婪与浮躁的急功近利之心,把《深夜食堂》拍成了《深夜灵堂》,通过他们的作品,各人其中境界高下自现。看到此处,不禁哑然失笑。

电影里,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心生感动。有一天,他们一群朝圣的人,晚上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外,一起手拉手快乐地载歌载舞。是的,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走向目的地的每一个时刻,你是否真的开心过?

如果我们过于关注目的地,过于急切地想到达目的地,那么,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焦虑,我们就会把过多的心放在了对于未来事情的情绪里,而不是当下。那么,我们就不会那么地容易感受得到快乐。而其实,目的地早晚会到达,就如人生,每一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但是在向死而生的路途中,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状态。是专心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还是过多地把心用在过去未来的焦虑里?

Ⅹ 冈仁波齐是一个怎样神秘的地方

冈仁波齐,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的冈底斯山脉主峰 。“冈”在藏语里的意思就是雪或者雪山,仁波齐也称“仁波切”,也就是活佛或者高僧大德的意思。冈仁波齐也被称为“神灵之山”、“雪山之王”,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同时被四大宗教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是四大教宗的圣地,雍仲本教发源在这里,藏传佛教认为它是密宗取胜之无量宫。印度教认为它是湿婆的居所,耆那教认为它是祖师得道之处,所以又有人说它是众神的殿堂。原本水火不容的不同宗教,今天都可以在冈仁波齐面前和睦相处,不论国籍、文化、种族、教派,都可以在冈仁波齐向神灵致敬,冈仁波齐也成了一处世界上罕见的。跨宗教、跨文化、跨种族的神山。

转山,源自雍仲本教,是藏族人表示宗教虔诚的一种方式(转山时藏传佛教顺时针,雍仲本教逆时针),转山最多的是藏传佛教信众和印度教徒,古印度教和佛教的轮回理论里,转山可以清洗今生的罪孽,获得好的来世。藏历4月15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也是释迦牟尼出生、正道、涅槃的日子。冈仁波齐的萨噶达瓦节每年都很隆重,很多佛教徒和印度教徒会选择这一天进山参加宗教圣典,开启转山, 去冈仁波齐转山的人尤为多。藏族人相信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以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108圈便可今生得道成佛,去冈仁波齐转山成为很多藏族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