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威灵顿战线电影2018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威灵顿战线电影2018

发布时间: 2022-06-28 21:16:14

㈠ 拿破仑的对手中谁最厉害

拿破仑的对手中谁最厉害
根据提问,在拿破仑曾经交手过的敌对将领中,能力排名依次为:

(1)第一名:英国威灵顿元帅。

威灵顿早在西班牙战场时就擅长以少胜多,灵活运用地形,善于防御。在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所率领的英军及盟军,曾经在西班牙作战过的老兵还不到一半的比例(其他为荷兰、比利时、汉诺威等小国军队),而且人数也比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军要少,炮兵也不占优势,仅仅在骑兵方面与法军持平。就算处于劣势,威灵顿依然守住了防线(这与威灵顿比较注重防守战线的山坡背面对士兵的掩护有关),而且一直坚持没有动用自己的预备队。威灵顿在拿破仑动用最后预备队后,以养精蓄锐的骑兵突击,彻底崩溃了法军战线,不管是执行果断和战机把握上都可圈可点。

(2)第二名:奥地利卡尔大公。

卡尔大公对于战场地形的把握也非常有心得,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即是明证。此战役中,卡尔大公利用法军渡河不能展开兵力的同时,通过河流分割法军兵力,并集中自身优势兵力对法军已渡过多瑙河的兵力实施炮火覆盖打击,取得良好战绩。卡尔大公也很清楚,奥军尽管兵力占优势,但兵员素质上并不如法军。所以只能利用地形来做文章,使法军发挥不出自身优势,奥军才有机会获得胜利。

(3)第三名:俄国库图佐夫。

虽然拿破仑在俄国惨遭败绩,但究其原因,后勤补给线过长引起的军队战力下降和大量伤亡才是关键点。库图佐夫的战术表现略显生硬,而且有点不知变通,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可见一斑。这次战役中,俄军在火炮和骑兵方面均占有优势,还掌握着有利地形(有棱堡作为战线支撑点)。即使俄军优势明显,但这场仗的战果并不突出,俄军以伤亡4万多人代价换取了法军不到3万人的伤亡。

库图佐夫在战役中并没有坚持用骑兵持续骚扰法军侧翼,扰乱其进攻进度。而且他对整体战线的兵力配置失衡,易受攻击的左翼兵力过少,导致成为法军突破点,加大了俄军伤亡。库图佐夫在博罗季诺战役中用炮兵火力杀伤了不少法军骑兵,而且争夺棱堡的战斗中,白刃战也是俄军得以夺回战线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其实都得益于去世的苏洛托夫,他生前很重视炮兵建设措施和白刃战突击战术,产生了积极影响。

(4)第四名:布吕歇尔。

布吕歇尔的作战作风偏向于强硬和敢打敢冲,因此其给法军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残酷的“消耗战”(吕岑战役和包岑战役都是如此),但他本人在战术上则乏善可陈。布吕歇尔在莱比锡战役和滑铁卢战役中都曾被拿破仑打败过,但因为布吕歇尔前后曾有两位优秀的参谋长(沙恩霍斯特和格奈瑟瑙)帮其制订战术,他的军队战力总能得到保存,并等待休整好时再投入战斗(因此布吕歇尔也成为了滑铁卢中的“收场者”,但率领普军追击在滑铁卢惨败的拿破仑之人却并非是布吕歇尔,而是其参谋长格奈瑟瑙)。

另外,比较下拿破仑和苏洛托夫两人,其实也可以发现许多共同点。两人都注重炮兵运用,也都推崇进攻战术,而且对于鼓动士兵的作战热情都各有一套。苏洛托夫对白刃战深有心得,而拿破仑对骑兵运用也有自己的独特思路。如果两人对决,拿破仑如果不能在找出苏洛托夫战线的漏洞并加以骑兵突破的话,很难捕捉到击败对手的战机。而苏洛托夫如果在拿破仑军队已经突入自己战线时,充分利用起自己的白刃突击战术,战局很可能会陷入胶着中,此时战斗意志往往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㈡ 滑铁卢战役威灵顿真的只有6万人吗拿破仑真的有7万人吗

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公里处的一个小镇。1815年6月18日,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在小镇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被载入史册。当年,拿破仑率法军7.4万人和246门火炮,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只有6.7万人和184门火炮。双方在2.25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一天的浴血鏖战,战场上留下了2.7万具法军和 2.2万具联军士兵的尸体。威灵顿公爵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目睹战场上的惨状,说出一句话:“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拿破仑在滑铁卢大战中惨败,标志着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最后他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凉小岛——圣赫勒拿岛上结束了他那富有戏剧性的一生,因此,滑铁卢战役被称为是对欧洲历史起“转折作用”的一场大战。现在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滑铁卢古战场来访古凭吊。古战场的中心是一座 45 米高的土山,这是 1826 年比利时妇女用背篓运土堆成的。登上 226 级台阶可达山顶。上面环形大平台的正中,一只长 4.5米、高 4.45 米、重 28 吨的铁狮子雄踞于高 6 米的底座上,它右前爪踩着一只圆球,面朝法国方向,表示“威震”拿破仑。铁狮子是用遗留在战场上的废铁铸造成的,是雕塑大师范·格尔的杰作。这座土山也因而得名狮子山。山顶平台一侧还有一块巨大金属盘,上面标刻着当年滑铁卢战役作战路线和主要战场。平台四周围有铁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四面八方的景色。狮子山下的滑铁卢纪念馆是一座白色圆形建筑,里面环形墙壁上饰有一幅油画,是法国海军画家路易·杜默兰的杰作——滑铁卢战役环形全景画。这幅长 110 米、高 12 米的环形油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年鏖战的壮烈场面。在油画和当中的环形看台之间,还配以战马、炮车、武器、房舍等实物以及血肉模糊的尸体等雕塑品,加上灯光的巧妙运用,再现了当年战场上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情景。这幅全景画完成于 1912 年。在纪念馆对面,有一小电影院,一年到头只放映一部电影——《滑铁卢战役》。观众可通过电影对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及交战情况有深刻的印象。电影院旁有一个拿破仑的全身塑像。拿破仑戴着三角帽,全身戎装,双臂在胸前抱拢,双脚摆出类似军人“稍息”的姿势。铜像连同底座一共有 4 米高,游客常在这里摄影留念。古战场南面有一座石头小屋,它曾是拿破仑当年的指挥部,北面有一个古堡,那是反法联军总指挥威灵顿的司令部。周围原野上耸立着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各色各样的纪念碑,以悼念那些阵亡的将士,它们寄托着后人对阵亡者的哀思。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郁郁而终。拿破仑的第二次执政,总共只有一百天左右,历史上称为“百日王朝”。
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滑铁卢战役在历史上传为笑柄,而滑铁卢一词从此也成了失败的同义词。
自古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长城内外,尸填巨壑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此一证也。拿破仑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却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此又一幸也。

㈢ 关于在滑铁卢之战中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的历史如题 谢谢了

英国统帅,公爵。毕业于法国昂热军事学校。 1787年入英军服役。1794~1795年参加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战争。 1796~1805年在印度率英军进行了征服印度王公部队的战争。 1808~1813年在伊比利亚半岛指挥英、西、葡联军同拿破仑·波拿巴一世军队作战,灵活地运用防御战术,多次主动撤退和适时进攻,抗击并打败了数量占优势的法军。 1814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任英国驻巴黎大使。 1815年指挥英荷联军对法作战,在滑铁卢会战中抗击了法军优势兵力的进攻,最后,在普军的配合下击败拿破仑·波拿巴一世,进军巴黎,统率盟国的驻法占领军。战后,多次参加反法联盟各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会议。 1828年后,历任首相、外交大臣和不管部大臣,并长期任陆军总司令。 曾反对“改革法案”,镇压1848年宪章运动。威灵顿对于建设具有较高战斗力的英国陆军作过一定贡献,发扬了英军擅长防卫作战的传统,培养了部队的勇敢坚定精神,但在政治上反对改革,在军事上也坚持旧的观点和制度,要求按门第选拔军官,并主张棍棒纪律。 历史留名: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以拿破仑·波拿巴为统帅的法国军队和以英国人威灵顿公爵为统帅的欧洲联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14万多人,战局几经反复,厮杀异常激烈,田野一片血红。这场决战持续了大约12个小时,第二天清晨,一只皇家信鸽衔着报捷信飞进了伦敦的白金汉宫,欧洲各国的君主们此时此刻总算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知道自己的军队战胜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在世界战争史上,滑铁卢大战以战线短、时间短、影响大、结局意外而着称。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滑铁卢是一场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至于其中的原因,维克多·雨果也在《悲惨世界》滑铁卢一卷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战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个滑铁卢田野变成一片泥沼,拿破仑·波拿巴的作战主力火炮队在泥沼中挣扎,迟迟进不了阵地,所以进攻炮打晚了。失败由此成为定局。如果没有那场大雨,进攻炮提早打响,大战在普鲁士人围上来之前就结束,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写法? 这一战,不仅彻底结束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使这一大片堆满了六万多具将士尸骨的土地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凭吊的古战场,“滑铁卢”这三个字也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胜利未使胜利者名利双收 威灵顿公爵当年的总参谋部就设在滑铁卢镇上,那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现在是威灵顿纪念馆。这个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比利时国王关于威灵顿的“授封书”:授予威灵顿滑铁卢亲王一世称号,并将滑铁卢周围1083公顷的森林和土地同时封授。此称号和封地永远有效并可世袭。 遗憾的是,威灵顿虽然获利不小,但却没留下什么威名。对于前来凭吊古战场的各国游客来说,寻找威灵顿将军纪念馆并不难。但奇怪的是,游客中对于这位得胜的将军似乎并不感兴趣,去过他纪念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威灵顿为何许人。前来滑铁卢的人只知有拿破仑·波拿巴,不知有威灵顿,这着实是桩耐人寻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铁卢,除了威灵顿公爵住过的这幢作为联军统帅部的纪念馆以外,再也找不到一处关于这位凯旋将军的纪念地、纪念碑或者别的什么纪念物。滑铁卢镇上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这些纪念品无论是图片还是纪念章几乎都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头像和名字,却很难见到与威灵顿有关的东西。惟一能听到或见到威灵顿名字的地方,是铁狮峰下的滑铁卢战争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图片、实物以及音像制品,它们向游客再现了这场大战的经过,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许多游客就是在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碰到的对手原来是个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威灵顿。

㈣ 什么是最后的岁月

1811年底,拿破仑着手准备征俄战役。当时有许多将领劝说拿破仑放弃这次冒险,因为俄国天气恶劣,国内情况不明,更何况法军远离本土作战,战线太长。

1812年4月27日,拿破仑的冒险活动开始了。他集结了51万大军,向俄国边境压来。拿破仑也深知自己战线太长,所以决定采取快中求稳的方式,在短期内歼灭俄军主力,进入莫斯科,迫使俄皇投降。

6月24日,拿破仑来到了俄军主力的驻地——涅曼河。俄军这时可以动用的主力军团只有15万人,因此他们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不顾一切地后退,不给拿破仑围歼的机会,延长战线,拖挎敌人。

急速地向纵深挺进的法军,如入无人之境。在荒漠无垠的涅曼河东岸,在地平线尽头,他们连俄军的影子也没见到,而急速行军的法军却已精疲力尽了。

拿破仑一心想通过神速的挺进来迫使俄军决战,但狡猾的俄军总是在这里露一下头,等到法军赶去时,他们又在那里摆一下尾,害得法军一路追赶,却连一个敌人也抓不住。

俄军在撤退过程中,不给法军留下任何可用的东西,他们迁走了居民,带走了粮食,只留下空空的房屋,有时甚至放火烧毁一切。

在行军途中,法军不是露营就是支起帐篷过夜,由于昼夜行军,部队惨遭饥饿和凄风冷雨折磨,已有1万多匹战马死掉。各个部队严重减员,许多年轻的士兵倒在了行军途中。而且拿破仑的部队有一半是外国人,他们根本不知为什么进军俄国,法国的国歌和拿破仑的鼓励性演说,根本激不起他们的士气。拿破仑像一只被激怒了但又无处发泄的雄狮,恨不得把俄国人撕碎。

就在拿破仑为此事而烦恼时,俄国统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官兵和权贵对主帅“诱敌深入”的政策不满,说他是叛徒,想把拿破仑带到莫斯科,俄皇只好起用了67岁的老将库图佐夫。他经过周密考虑,把战场定在了莫斯科附近的博罗迪诺。当拿破仑看到俄军换了主帅后,立刻意识到决战就要开始了,他命令部队加强战备。

9月5日,博罗迪诺战役的前哨战打响了。当时,俄军在这里驻守着一万多人,而法军投入兵力约有四万人。俄军的防御战打得很顽强,战斗持续到深夜,法军进行白刃拼杀,终于夺取了前哨阵地,守军被迫退到主阵地。

第三天,天刚破晓,拿破仑就向全军发起了进攻的命令。

战场上炮火轰鸣,枪声大作,战斗的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俄军以劣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连续打退法军几次进攻,法军一个师团几乎全部被敌人的炮火消灭。

中午12时,拿破仑重新调整部署,他集中了4万多人和400门大炮猛攻敌人阵地,俄国也不甘示弱,调来了600门大炮对轰。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地动山摇。双方炮击连续几个小时,法军对该阵地得而复失达7次之多。就在法军冒着弹雨进行第8次冲锋时,俄军前线指挥官中炮身亡。群龙无首,俄军开始向莫斯科撤退。

法军于9月14日抵达莫斯科城下,拿破仑看着这个像宝石一样五彩缤纷的城市,高声地说:“莫斯科呀,莫斯科,我终于来了!”站在那里,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莫斯科居民驯服的样子,他们毕恭毕敬地把莫斯科钥匙交给他。

拿破化万万没有想到,莫斯科居然是一座空城。莫斯科的居民都撤走了,贵族们也逃之夭夭。整个城市连一个人也找不到。房屋被烧毁,没有了食物,没有了住所,而俄国的寒冷天气马上就要来临了。

拿破仑现在才明白,进攻俄国是怎样的一个大错误。10月19日,当第一场大雪来临时,拿破仑大军开始从莫斯科城撤退。

在艰苦的撤退行军中,拿破仑像以往一样,以身作则,同士兵一起步行。每到一处,他的士兵都分立两旁,让拿破仑走过去,他们中所有的人都用颤抖的声音向他欢呼。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年轻骑兵,用尚存的一条腿站着,举起一根拐杖向拿破仑致敬。

拿破仑流泪了,他慢慢地举起一只手来,向这位骑兵还礼。多好的士兵啊!他们只是诅咒恶劣的天气,却没有一个人责备他们的统帅。

天降大雪,亚历山大喜出望外,他决心把拿破仑的残兵败将消灭在俄国土地上,使他不再兴风作浪。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极端的困难,拿破仑并未沮丧和屈服,他的性格如同钢铁一样,越炼越硬。他下令他的队伍加快撤退速度,赶在俄主力追来之前渡过别列津纳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月24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河上那座至关重要的大桥被游击队占领。获悉这一消息的人尽皆大惊失色,法军撤退的惟一通道被切断,而后面还有大量追兵,法军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许多人开始绝望了。

拿破仑可没被危险吓倒,他不但没有沮丧,反而比以前更加充满活力,他表现了一个英雄在危难时刻的超凡勇气。他开始向军队下达一连串的命令:一部分法军在下游佯渡,吸引俄军,一部分军队挡住追兵,掩护工兵在上游架浮桥。

一切都像拿破仑所计划的那样,25日下午,两座大桥完全架好。步骑兵开始有秩序地撤退。疲惫不堪的法军终于要虎口逃生了。

12月6日夜里,拿破仑留下一些元帅据守阵地,自己坐上雪橇,秘密回国了。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要征召新兵再次开战。

在法国军队的侵略面前,欧洲各国再一次联合起来,组成反法联盟。1813年10月,法军在莱比锡(在今德国东部)之战中失利,联军乘胜追击,攻入法国本土。好战的拿破仑决心决一死战,在议会上说:

“我要求人民作出牺牲,当兵来充实我的军队,增加税收使我有足够的经费。我将给法兰西带来胜利的果实!”

法国人再次支持了拿破仑,很快组成了国民自卫军,跟着拿破仑上了前线。拿破仑在出发前对大臣们说:

“我要上前线去了。我把我的妻子和孩子托付给你们,托付给巴黎这座忠诚的城市。”

拿破仑亲自出征,像给法军打了强心针。法国果然打了几个胜仗。于是拿破仑又得意起来,不愿意和对手妥协。他说,要么把敌人赶走,要么战死,只有这两条路。司对方没有让他走这两条路。他们避开拿破仑,专门去打法军的薄弱环节。当拿破仑深入敌后,拼死作战的时候,联军却乘虚而人,击败了巴黎守军,开进了巴黎。1814年3月31日,巴黎陷落了。很多法军将领都放下了武器。

拿破仑得到这个消息,无可奈何地说:

“大势已去,我只好听天由命吧!”

联军成了法国的主宰,他们决定让拿破仑退位,把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拿破仑被迫同意并签了字。可他实在不甘心,想起往日的辉煌和威风,更是痛不欲生。

但是拿破仑并没有承认失败,在前往厄尔巴岛的时候,他向卫队发表演讲说:

“这么多年,你们一直伴随着我走在光荣的大道上……有你们这样的人,我们的事业绝不会失败。我的朋友们,你们要继续为法兰西服务,我活着就要为你们争光!”

拿破仑曾以巴黎为中心,统帅千军万马驰骋欧洲大陆,战绩显赫,成为法兰西英雄、欧洲第一将军。而如今他“统治”的只是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一个小岛。

权力的丧失,生活上的寂寞对拿破仑的意志是个严峻的考验。可是他没有沉沦,相反却以领主的身分、满腔的热情、全部的精力去治理这个小岛“国”,准备东山再起。在他的指挥下,小岛上的炼铁业、金枪鱼捕捞业发展起来了;在他的指挥下,修建了道路、整修了港口,改善了岛上的卫生状况,还在岛上建起了一座剧场。那些老近卫军士兵没有忘记他们的统帅,很快就有近千名老近卫军士兵聚集到厄尔巴岛,来到了拿破仑身边。他没有忘记,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士兵的战斗意志,就要进行严格的操练。他还组建了一支人数不多,但保持良好状态的小型舰队。拿破仑为他精心管理的小得可怜的军队设计了军旗,为军官们设计了漂亮的制服。

在生活上,拿破仑自找乐趣。钓鱼、养花成为他的爱好,他甚至在和母亲玩牌时还要作弊。他看起来非常热爱生活,表面上看,拿破仑“服管”了,“科西嘉矮个子”爱上了厄尔巴小岛了。

反法同盟各国的君主对流放在厄尔巴岛的拿破仑极不放心,不断派人察看动静,了解情况。他们看到的是,拿破仑把厄尔巴岛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对目前的一切非常满意,谈话的内容不是植树就是捕鱼。这些派来的官员回去后,向他们的上司报告说:

“拿破仑除了厄尔巴岛外,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

这些君主们悬着的心放下了。

其实,身居小岛的拿破仑一刻也没忘了东山再起,正以统帅百万大军的雄心,密切注视着法国、意大利和欧洲所发生的一切,关心着时局的变化。他在暗中积蓄力量,静静地等候机遇的到来。

在流放厄尔巴岛9个月后,拿破仑了解到,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刺刀的保护下返回了巴黎,于1814年5月3日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复辟了。王党分子以百倍的仇恨、千倍的疯狂开始了反攻倒算,他们扯下了象征革命的三色旗,重新挂上波旁王朝的百合花旗。早已废除的私刑在各地又开始恢复,教士们举着《圣经》迫使农民把土地交还给他们原来的主人。这些倒行逆施的做法,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路易十八无法得到法国人的拥护。人们通过对比反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的光荣,热切期待着拿破仑归来。人民更加怀念拿破仑了。

1815年2月,巴黎兰斯专区的前区长夏布隆经过乔装打扮来到厄尔巴岛。他如实地向拿破仑详细介绍了巴黎的情况。夏布隆对拿破仑说:

“皇帝重返祖国的时机已经来到了!”

一直以把握时机准确而闻名于法国的拿破仑感到他所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立即下令:

“把双桅船油漆成英国船的样子,立即做好回国的各项准备工作。”

1815年2月26日是个星期日,这天夜晚,拿破仑率领着训练有素的1000余人,登上事先准备好的7艘小战舰,扬帆起航,迎着风浪行进在地中海茫茫的海面上。他们密切地注视着海上的一切,巧妙地躲开了英、法的海上巡逻船。3月1日凌晨,这支小舰队在儒安港安全登陆。

拿破仑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法国本土上。波旁王朝惊慌失措,立即调兵遣将,并下达了坚守里昂的死命令。结果守卫里昂的王室将士们,在“皇帝万岁!”的欢呼声中把拿破仑迎进了里昂。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王室的军队都站在拿破仑一边了。

整个巴黎都在等待着拿破仑。路易十八和王室其他成员只好收拾行装,逃之夭夭。8月20日晚9时,拿破仑再一次进驻巴黎杜伊勒里宫,又一次登上了皇位,重掌朝政。

复位后的拿破仑深知反法联军不会袖手旁观,他抓紧每一分钟重建政权与军队。拿破仑以高效能的组织天才,终于在短短的日子里,组织成一支拥有20多万人的大军。根据各军的不同使命,他把部队分成四个军团,主力军团由他亲自指挥。

这时,反法联盟70万大军分成五路,以铺天盖地之势向法国压来。英国9万多人,由威灵顿指挥;普军11万多人,由布吕歇尔指挥。这两个军团驻扎在普鲁士的布鲁塞尔,等待命令。

拿破仑考虑到法军兵力不足,以30万抗70万,不能坐以待毙,他决定提前走上战场,乘联军尚未完全集结之前,以攻为守,先击破威灵顿和布吕歇尔,为了迷惑敌人,拿破仑指挥士兵在巴黎周围修筑工事,给敌人造成打防御战的假象。与此同时,迅速向前线集中兵力。

6月14日,拿破仑率领12万大军进入比利时,他迅速向布吕歇尔部队推进。可是联军对此还一无所知。但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法军部队里有一位将军叛变投敌,向布吕歇尔报告了拿破仑的作战计划。布吕歇尔这才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

6月16日,拿破仑在利尼与普这进行了一场大战,他准备在这里消灭普军,但由于一位将领的行动迟缓,普军仅损失了两万多人就逃走了。

拿破仑从军中抽调4万人,由格鲁希率领追击普军,自己率领主力继续向北推进,直趋布鲁塞尔,进攻威灵顿。

这时,已得到消息的威灵顿,在布鲁塞尔以南的一块名叫滑铁卢的高地上,修筑了非常坚固的工事,他想在这块坚固的阵地上对付拿破仑,直到布吕歇尔从失败中恢复过来,能够来支援他为止。

一场让拿破仑遗恨终生的战争,就要在这个叫滑铁卢的地方打响了。

6月17日傍晚,拿破仑率领军队向高地前进,远远地从雾中看见了英国军队。

一场巨大的厮杀很快就准备好了。这时在滑铁卢的正面,拿破仑集中了7万多兵力、火炮240门。威灵顿的兵力是6万多、火炮160门。拿破仑占有优势。

决战前,一些将领劝拿破仑调回格鲁希,可拿破仑却低估了他的对手,并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威灵顿深知拿破仑的惯用战术,他把自己的后方防守得滴水不漏,又在右侧方和前方修筑要塞,派重兵防守。

18日上午11时,拿破仑的进攻开始了,他用84门大炮猛烈轰击英国军队左方,并让步骑兵在炮火掩护下攻击,但均遭失败。

你死我活的争斗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双方伤亡惨重,威灵顿期待着布吕歇尔的到来,助他一臂之力,拿破仑则希望格鲁希能及时赶到,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这时,拿破仑从望远镜里发现东北方向的树林边上,有一块黑压压的东西。凭着久经沙场的丰富经验,他判定那是一支部队。可这又是哪方的部队呢?

没过多久,法军的侦察兵押来了一普军军官,从他身上搜出的文件得知,这支人马是普军第四军前卫,他们正准备来支援威灵顿。

面对情况的突变,拿破仑决定立即发动全面进攻,要是援军一到,法军就危险了。

下午1时,全面进攻开始了。法军依仗优势兵力和强大的炮火,很快就占领了前沿阵地。登上滑铁卢高地顶部的法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欢呼着,拥抱着,战斗队形荡然无存。就在这时,隐蔽在斜面上的一个步兵师,从树丛后面冲杀过来,一场肉搏战在山顶展开了。

威灵顿见肉搏战一时未分胜负,立即派骑兵上山增援,见势不妙的拿破仑也赶紧投入了两个骑兵旅。法军居高临下,如猛虎下山般扑向英军,杀得英军人仰马翻。

英军受到连续的猛攻之后,伤亡极其惨重,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在这时,布吕歇尔赶来了。

最后的一场冲击开始了,鹿死谁手,就在这最后一举了,双方都投入了最后的兵力。

战场上出现了一幅最为壮观的景象:大约4000名法军组成一个极为严密的方阵,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高呼着“皇帝万岁”向敌军阵地挺进。他们很快突破了联军的防御,冲到了山顶上的英军阵地,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突然,从山后的斜面冲出一支英军,他们在离法军五六十步远的地方,一齐猛烈开火。面对仿佛是从地下冒出的英军,法军来不及还击就一排排地倒下了。

与此同时,普军也从侧面对法军发起进攻,法军两面受敌,阵脚大乱,就在拿破仑准备收拢部队,与敌军决一雌雄时,传来了格鲁希失踪、其军全部覆灭的消息,拿破仑彻底失望了,他放弃了再次决战的念头,悄悄地向巴黎退去。

滑铁卢一战,法军死伤2万多人,其余大部分逃散了,联军死伤亦2万多人。法国军队被彻底击败了。

6月21日清晨,面色憔悴、满脸愁容的拿破仑又一次回到了他熟悉的巴黎,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回巴黎了。皇宫外面挤满了支持他的人,他们要求拿破仑把战争继续下去。但是,众议院的态度却非常强硬,要求拿破仑立即宣布退位。

6月22日,拿破仑再次签署了退位诏书,他将皇位让给了他年仅4岁的儿子。聚集在巴黎街头的人们,不承认退位的决定,急切恳求拿破仑重整旗鼓,率领他们继续抵抗逼近巴黎的反法联军。但是,此时拿破仑的心已经死了。

反法联军立即作出决定:拿破仑必须在24小时之内离开法国。拿破仑对厄尔巴岛的流放生活非常不满意。他决定到美洲作长期旅行,并想在美国居住。6月28日,拿破仑及其随员启程向大西洋前进。但是,当他乘坐的舰船刚要出海,就发现英国的海军已经严密封锁了通往大西洋的一切出海口。此时,拿破仑无法离开法国。就在6月28日这一天,路易十八在联军的保护下,回到巴黎又登上了王位。

拿破仑只好向英国请求“法律保护”,7月13日,他口述了一封信,派人送到英国舰艇上,信中说:

“英王陛下,我决心结束政治生涯,投奔贵国,希望容纳。”

英国政府暂时同意了拿破仑的请求。

7月15日,拿破仑在送行者的哭泣声中登上了曾是敌人的“贝勒罗芬”号军舰避难。

拿破仑这位法国人民心目中不朽的英雄,在滑铁卢战役失败后,放弃了抗击外国侵略,粉碎波旁王朝复辟的斗争。他自动缴械投降,任凭他的敌人安排他的命运了。

英国政府通知拿破仑说:

“英国政府只承认拿破仑有将军身分。拿破仑本人不得在英国登陆,立即送往圣赫勒拿岛。”

英国政府选中圣赫勒拿岛为拿破仑的第二次流放地,是经过反复研究后才确定的。圣赫勒拿岛作为拿破仑的流放处,对英国、对反法联盟的其他国家来说,它的地理位置实在太理想了。该岛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是2000公里之外的非洲西海岸,如乘坐当时行驶最快的船,从英国出发需航行两个半月,才能抵达圣赫勒拿岛。在这个远离欧洲的海岛上,拿破仑要重返欧洲的希望实在是太渺茫了。

拿破仑在这里过的是囚徒般的生活。他的生活区是一个周长只有12英里的三角地带。没有当地总督的批准,他不得会见任何人、不得同外界有任何联系。拿破仑的来往信件都要拆封检查。这个三角形地区的周围是陡峭的峡谷,寸草不生。只有一个峡口可以出入,由士兵日夜把守。监管拿破仑的士兵的营房就设在拿破仑住处的旁边。拿破仑整日生活在英国士兵的枪口下。

在漫长的监禁日子里,拿破仑曾几次和他的随从密谋过潜逃的计划。英国人发现后,驻岛士兵由原来的200人猛增到3000人,加强对拿破仑的防范。英国驻岛士兵数量超过了该岛居民总数。

由于长期的征战、不规律的生活以及政治舞台的沉浮,耗尽了拿破仑的精力和心血,使他身上的疾病逐渐多起来了。1819年,病魔就开始折磨拿破仑了。1820年,病情加剧,经英国医生奥米拉诊断,他得了肝炎并怀疑为癌症。

1821年初,拿破仑的病情急剧恶化,呕吐不止,行动困难,疼痛使他难以入睡。从4月10日开始口述遗嘱,5天后他在遗嘱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到5月5日下午拿破仑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溘(kè)然长逝,终年52岁。

拿破仑去世20年后,1840年12月,他的遗骨被运回法国,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安葬在塞纳河畔。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他一生为法国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有过不可否认的失误。

㈤ 滑铁卢是如何成为历史遗迹的

从号称“小巴黎”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驱车南行约20千米,有一片丘陵起伏的开阔地带,这就是欧洲历史上着名的滑铁卢战役的战场,是1815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战败的地方。

滑铁卢战役是一场“战线最短、而军队又密集”的战斗。当年,在只有2.25千米的战线上,对战两军投入的兵力共14.2万人,其中拿破仑率领的法军7.2万人,英国威灵顿公爵统帅的联军7万人。这次战役经过一天的浴血鏖战,双方阵亡6万人之多,拿破仑军队在这里差点全军覆没。

滑铁卢矗立着一座高约50米,方圆300米的人造山丘,山坡上砌了226级石阶通向山顶,山顶上屹立着一头面朝法国的铁铸雄狮,这是威灵顿公爵在战胜叱咤风云一时的拿破仑后,特意用战场上的废铁铸造的,它象征着英普联军的军威。从狮子山凭栏远眺,当年千军万马鏖战的古战场尽收眼底。当年为法国、英国、普鲁士士兵树立的名式纪念碑仍依稀可见。

滑铁卢古战场南面,有一座石头小屋,大门上端正地镌刻着“小石头村庄”字样,这是战役前拿破仑的司令部。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此指挥7万军队使用大炮246门,追击当时正驻扎在滑铁卢附近的英军。最后,英军统帅威灵顿赢得了这场战役。

当法军溃败时,拿破仑差一点在这个小屋里被生擒。小屋现被列为历史遗迹,展出拿破仑当年批阅过的战报和使用过的军床、望远镜和马刀等。古战场北面有曾作为联军野战医院的农舍,一幢保留有“威灵顿指挥部”字样的古堡和法国名作家维多克·雨果曾住过的小旅馆。雨果就在这个小旅馆里临窗沉思,挥笔写成小说《悲惨世界》中关于滑铁卢战役的篇章。现在滑铁卢的小农舍也随着古战场辟为旅游胜地,有的改为蜡人馆,展出作战双方官兵形象的小蜡人;有的改为小电影馆;有的辟为纪念品商店;有的起灶设床,接待游客。

山丘旁边便是滑铁卢纪念馆。纪念馆外形像一只向下扣的浅口圆铁桶。里面环形壁墙上饰有一幅高12米,周长110米的全景画,是法国画家路易·杜默阑的作品,完成于1912年。作者以巨大魄力描绘了震撼世界的英、法两军对垒的鏖战。油画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气势磅礴,一眼望去,刀光剑影,炮火连天,人仰马翻,似闻鼓号齐鸣、人喊马嘶。随着画面的展开,像是亲临当年战场,目睹拿破仑骑兵悲壮的败绩。油画上方七八米内的一个范围作为近景,还配有当年战场形象的泥塑、歪斜的木板房、驳杂的茅草、尸体横陈、丢弃的枪炮、散乱的辎重,配以灯光,与油画浑然一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㈥ 滑铁卢战役的战场介绍

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公里处的一个小镇。1815年6月18日,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在小镇南面5公里外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被载入史册。当年,拿破仑率法军7.4万人和246门火炮,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只有6.7万人和184门火炮。双方在2.25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一天的浴血鏖战,战场上留下了2.7万具法军和 2.2万具联军士兵的尸体。威灵顿公爵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目睹战场上的惨状,说出一句话:“胜利是除失败之外的最大悲剧!”拿破仑在滑铁卢大战中惨败,标志着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最后他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凉小岛——圣赫勒拿岛上结束了他那富有戏剧性的一生。因此,滑铁卢战役被称为是对欧洲历史起“转折作用”的一场大战。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滑铁卢古战场来访古凭吊。古战场的中心是一座 45 米高的土山,这是 1826 年比利时妇女用背篓运土堆成的。登上226 级台阶可达山顶。上面环形大平台的正中,一只长 4.5米、高 4.45 米、重 28 吨的铁狮子雄踞于高 6 米的底座上,它右前爪踩着一只圆球,面朝法国方向,表示“威震”拿破仑。铁狮子是用遗留在战场上的废铁铸造成的,是雕塑大师范·格尔的杰作。这座土山也因而得名狮子山。山顶平台一侧还有一块巨大金属盘,上面标刻着当年滑铁卢战役作战路线和主要战场。平台四周围有铁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四面八方的景色。狮子山下的滑铁卢纪念馆是一座白色圆形建筑,里面环形墙壁上饰有一幅油画,是法国海军画家路易·杜默兰的杰作——滑铁卢战役环形全景画。这幅长 110 米、高 12 米的环形油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年鏖战的壮烈场面。在油画和当中的环形看台之间,还配以战马、炮车、武器、房舍等实物以及血肉模糊的尸体等雕塑品,加上灯光的巧妙运用,再现了当年战场上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情景。这幅全景画完成于 1912 年。在纪念馆对面,有一小电影院,一年到头只放映一部电影——《滑铁卢战役》。观众可通过电影对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及交战情况有深刻的印象。电影院旁有一个拿破仑的全身塑像。拿破仑戴着三角帽,全身戎装,双臂在胸前抱拢,双脚摆出类似军人“稍息”的姿势。铜像连同底座一共有 4 米高,游客常在这里摄影留念。古战场南面有一座石头小屋,它曾是拿破仑当年的指挥部,北面有一个古堡,那是反法联军总指挥威灵顿的司令部。周围原野上耸立着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各色各样的纪念碑,以悼念那些阵亡的将士,它们寄托着后人对阵亡者的哀思。
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郁郁而终。拿破仑的第二次执政,总共只有一百天左右,历史上称为“百日王朝”。
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滑铁卢战役在历史上传为笑柄,而滑铁卢一词从此也成了失败的同义词。
自古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长城内外,尸填巨壑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此一证也。拿破仑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共和思想却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此又一幸也。

㈦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惠灵顿是二流将领呢

在世界战争史上,滑铁卢大战以战线短、时间短、影响大、结局意外而着称。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滑铁卢是一场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至于其中的原因,维克多•雨果也在《悲惨世界》滑铁卢一卷中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战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个滑铁卢田野变成一片泥沼,拿破仑•波拿巴的作战主力火炮队在泥沼中挣扎,迟迟进不了阵地,所以进攻炮打晚了。失败由此成为定局。如果没有那场大雨,进攻炮提早打响,大战在普鲁士人围上来之前就结束,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种写法?
这一战,不仅彻底结束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使这一大片堆满了六万多具将士尸骨的土地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凭吊的古战场,“滑铁卢”这三个字也从此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而流传下来,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威灵顿公爵当年的总参谋部就设在滑铁卢镇上,那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现在是威灵顿纪念馆。这个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比利时国王关于威灵顿的“授封书”:授予威灵顿滑铁卢亲王一世称号,并将滑铁卢周围1083公顷的森林和土地同时封授。此称号和封地永远有效并可世袭。
遗憾的是,威灵顿虽然获利不小,但却没留下什么威名。对于前来凭吊古战场的各国游客来说,寻找威灵顿将军纪念馆并不难。但奇怪的是,游客中对于这位得胜的将军似乎并不感兴趣,去过他纪念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威灵顿为何许人。前来滑铁卢的人只知有拿破仑•波拿巴,不知有威灵顿,这着实是桩耐人寻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铁卢,除了威灵顿公爵住过的这幢作为联军统帅部的纪念馆以外,再也找不到一处关于这位凯旋将军的纪念地、纪念碑或者别的什么纪念物。滑铁卢镇上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这些纪念品无论是图片还是纪念章几乎都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头像和名字,却很难见到与威灵顿有关的东西。惟一能听到或见到威灵顿名字的地方,是铁狮峰下的滑铁卢战争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图片、实物以及音像制品,它们向游客再现了这场大战的经过,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许多游客就是在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碰到的对手原来是个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威灵顿。
滑铁卢战争是个谜。它对胜者和败者都一样是不明不白的。对拿破仑,它是恐怖,布吕歇尔只看见炮火,威灵顿完全莫名其妙。看那些报告吧。公报是漫无头绪的,评论是不得要领的。这部分人讷讷,那部分人期期。若米尼把滑铁卢战事分成四个阶段;米夫林又把它截成三个转变,惟有夏拉,虽然在某几个论点上我们的见解和他不一致,但他却独具慧眼,是抓住那位人杰和天意接触时产生的惨局中各个特殊环节的人。其他的历史家都有些目眩神迷,也就不免在眩惑中摸索。那确是一个风驰电掣的日子,好战的专制政体的崩溃震动了所有的王国,各国君王都为之大惊失色,强权覆灭,黩武主义败退。
威灵顿,便是进行报复的古典战争,波拿巴初露头角时,曾在意大利碰过他,并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那老枭曾败在雏鹰手里。古老的战术不仅一败涂地,而且臭名远扬。那个当时才二十六岁的科西嘉人是什么,那个风流倜傥的无知少年,势孤敌众,两手空空,没有粮秣,没有军火,没有炮,没有鞋,几乎没有军队,以一小撮人反抗强敌,奋击沆瀣一气的欧洲,他在无可奈何之中竟不近情理地多次获得胜利,那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什么地方钻出了那样一个霹雳似的暴客,能够一口气,用一贯的手法,先后粉碎德皇的五个军,把博利厄摔在阿尔文齐身上,维尔姆泽摔在博利厄身上,梅拉斯摔在维尔姆泽身上,麦克又摔在梅拉斯身上。那目空一切的新生尤物是什么人?学院派的军事学家在逃遁时都把他看作异端。因此在旧恺撒主义与新恺撒主义之间,在规行矩步的刀法与雷奔电掣的剑法之间,庸才与天才之间,有了无可调和的仇恨。仇恨终于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写出了那最后的字,在洛迪、芒泰贝洛、芒泰诺泰、曼图亚、马伦哥、阿尔科拉之后,添上了滑铁卢。庸人们的胜利,多数人的慰藉。上天竟同意了这种讽刺。拿破仑在日薄西山时又遇见了小维尔姆泽。这些都是拿破仑打胜仗的地方。维尔姆泽(Wumser,1724—1797),奥军将领,一七九六年为拿破仑所败,此时已去世。的确,要打败维尔姆泽,只需使威灵顿的头发变白就是了。
滑铁卢是一场头等战争,却被一个次等的将领胜了去。在滑铁卢战争中,我们应当钦佩的是英格兰,是英国式的刚毅,英国式的果敢,英国式的热血;英格兰的优越,它不至见怪吧,在于它本身。不是它的将领,而是它的士兵。威灵顿在给贵人巴塞司特的一封信里提到他的军队,那在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作战的军队,是一支“可恶的军队”。那些七零八落埋在滑铁卢耕地下的可怜枯骨对他的话又作何感想?
概括起来说,在滑铁卢确是战争少,屠杀多。滑铁卢在所有的阵地战中是战线最短而队伍最密集的一次。拿破仑,一法里的四分之三,威灵顿,半法里,每边七万二千战士。屠杀便由那样的密度造成的。
有人作过这样的计算,并且列出了这样的比例数字,阵亡人数在奥斯特里茨,法军百分之十四,俄军百分之三十,奥军百分之四十四;在瓦格拉姆,法军百分之十三,奥军百分之十四;在莫斯科河,法军百分之三十七,俄军,四十四;在包岑,法军百分之十三,俄军和奥军,十四;在滑铁卢,法军百分之五十六,联军,三十一。滑铁卢总计,百分之四十一。战士十四万四千,阵亡六万。
-------------------------------------------------------------------------------------------
首先要纠正一下大家的误解。威灵顿在雨果的小说里成了“二流将军”,更因为在决定性的战役中和布吕歇尔一起打败皇帝而令不少拿破仑爱好者对其耿耿于怀。因此,不少人自欺欺人的认为“只是普军击败了皇帝而已,威灵顿其实什么都没做。” 其实,连雨果都不得不承认,“没有威灵顿在前一个阶段支撑,布吕歇尔的赶到不会起任何作用。” (见《悲惨世界》)
至于卡尔大公,相对于他大家更了解沙俄的库图佐夫,也许因为卡尔大公从未在任何一个战局彻底的像俄军在1812年那样打垮法军。不过大家可以参照下俄国的地理,广阔而贫瘠的国土,克劳塞维茨在评价1812年战局时说:“拿破仑在这次战役基本没犯过错误。” 库图佐夫从某种意义上讲赢的很侥幸,抵达莫斯科的时候,法军已经从50-60万减少到十几万人,而这之前指挥俄军的是巴克莱。德。托利而非库图佐夫。
废话先说到这里,进入主题讨论威灵顿和卡尔大公的军事才能。
分析一位将领的成就和能力,战绩是最好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手段,当然这里的“战绩”一词指的是包括战役过程的战史而非结果。
首先来谈谈威灵顿公爵。
他第一次独立指挥部队是在1803年的印度,当时他的哥哥理乍得是印度总督。在那里,他打了他一生中的成名战——阿撒耶战役。在那次战役中,他以接近1比6倍的兵力劣势击败了敌人。对手是印度土王军,虽然敌人的战斗力比起欧洲训练精良的军队还差了不少,但由于兵力占优势,至少在火力威力方面会发挥很大效力。当时的情况也十分有趣:当威灵顿(当时还是阿瑟维尔斯利)发现敌人的时候,印度土王军并没发现英军。而敌人这样的阵容,威灵顿完全有理由选择撤退,另外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撤退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可是威灵顿却决定开战,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看见印度土王军军队配置出现了极大失误,觉得自己有机可乘,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这可以看出他的胆略是超人的。

他当时那样做的原因是:
1,印度土王军的骑兵和它的主力部队被一条河流分开,假如我军袭击主力部队时,骑兵不能快速机动回去救应。
2,印度土王军的主力在两条河流的交叉狭窄处不远的地方布置,这只能加强军队的纵深而已,却无法利用兵力优势发挥火力。
3,马上出击可以发挥出敌不意的优势。
良好的判断不是全部,只有把计划良好的实施才能取得出色战果。威灵顿指挥英军快速渡河袭击土王军主力部队,土王军大败,7千英军(其实部队里还包括了印度盟友)击败了4万印度土王军。
这场战役显示了威灵顿的指挥艺术。而他真正为人所识还是在1807年开始的半岛战争。
从1808到1814年,威灵顿作为英军主帅显示了很高的战略才能和战术才能。在这段战史中,他击败了帝国最优秀的将军和元帅们,如马塞纳,苏尔特,维克多。除了布尔格斯围城遭遇小型失败外,他从来没在大型会战中败过一次。虽然在战略上他时有撤退行为,但那是在严密思考之后才进行的,而事实证明他那样做是十分理智的。
1808年:朱诺将军杀入葡萄牙,威灵顿在维梅罗打败了朱诺,那场战役成为朱诺的滑铁卢。
1809年:苏尔特元帅割据波尔图,威灵顿以出色的部署使得苏尔特这样大胆的人也放弃了波尔图主动撤退。
1809年:威灵顿进军西班牙,杀向马德里。约瑟夫带领维克多和儒尔当仓促应战(并没听儒尔当的建议等待苏尔特来,维克多认为英军不堪一击,最后他吃到了苦头),两军在塔腊维拉发生激战,法军数次攻势全部被打退,虽然战局可以勉强称平(因为内伊的新一股法军的前进,威灵顿为了保护补给线而撤退),但法军受了很大损伤。
1810年:马塞纳元帅率领远征军攻入葡萄牙,威灵顿实行坚壁清野,并在布萨科利用马塞纳的轻敌击败了这个帝国数一数二的名将。并在利兹本前利用山地和海岸线构筑了宽广牢固的防线:托尔维德拉防线。马塞纳勉强支撑到了1811年3月后撤退。
1811年:富安特奥诺罗战役,马塞纳成功突破英军右翼,但还是攻不破威灵顿的防线,只好彻底告退。
1812年:这次是马尔蒙元帅指挥法军,对撤退中的威灵顿军给予大力追击,却被威灵顿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在萨拉曼卡被英军打的大败。
1813年:维多利亚战役,威灵顿彻底击败约瑟夫,解放西班牙。
1814年:趁胜追击杀到法国南部,在各路联军中第一个进入法军领土。
威灵顿对于手下部队也有套“原创”,那就是后坡战术+散兵线+细红线两排横队。威灵顿习惯在后坡布置军队,既可以隐蔽已方军队部署配置,又可以防止法军炮火威胁;散兵是对付横队的有力手段,威灵顿因此在主力的侧翼和前方都布置一个装备更精良的散兵线;细红线两排横队可以充分发挥火力,对付没有炮兵支持的攻击纵队十分奏效。
细节方面,可以参考杜鲁伊的“威灵顿的军队及其战术”:
在伊比利亚半岛战役中,威灵顿决定采用三种作战办法来战胜法军的战术,一是在战斗打响前不暴露自己的横队位置;二是要防止法国军队用散兵部队袭扰自己的横队;三是保护好自己部队的侧翼。第一种办法往往是在可能时将自己步兵部署在山后反斜面,第二种办法是建立轻装部队,而第三种办法则是运用天然障碍和巧妙地使用骑兵。
在对付法国大革命军队的初期,英军作战不力。后来在威灵顿将军的统帅下开始转败为胜。到了拿破仑战争的末期,英军的声威大振。伊比利亚半岛和滑铁卢两次战役均在威灵顿领导下获胜,威灵顿将军因此而赢得了极高的军事荣誉。
在1796年诞生了不少将星,而皇帝和威灵顿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位。
-----------------------------------------------------
大家看了上面的两段相信对威灵顿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见解了
在那年代毕竟我们这些人是根本无法了解或知道那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的
只能以个人的看法来决定这人在自己的心中的认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
但感觉像威灵顿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二流将军 别的什么都不要说 不去管 就单单各国都支持他去和拿破伦开战这事来讲 就能知道他的实力绝对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㈧ 威灵顿之线的基本信息

又名: 威灵顿战线 / The Lines of Wellington
影片类型:剧情/历史/战争
片长:135 min
国家/地区:葡萄牙
对白语言:法语/葡萄牙语/英语
色彩:彩色
级别:Portugal:M/12
制作成本:€4,800,000/estimated
拍摄日期:2011年11月20日- 2012年2月19日
洗印格式:DCP
上映日期: 2012-09-04(威尼斯电影节)

㈨ 如果拿破仑没有遇到威灵顿会怎么样

o(︶︿︶)o 唉。其实此言差矣。当时和威灵顿打的时候本可以赢,只是遇到了德意志援军。当时拿破仑说了:不知道此援军是帮谁的?如果是我们的援军,那威灵顿军队肯定输掉,如果是他们的援军,我们此仗必败无疑,然而,德意志援军是帮威灵顿的,所以就输了这输赢不能怪其军事才能,在当时对战的时候,威灵顿都快顶不住了,是法军站上风。怎么会有威灵顿会胜利之说?虽然有很多说法,什么天时地利之说,但是我相信法军大多占最重要的人和,因为拿破仑是他们的偶像,有拿破仑指挥着,战争本向法军倾斜,是德意志援军,让多数人的联军占了上风。兵力不足是主要的,客观原因没办法。

皇帝状态不大好,打仗前一天晚上拉肚子没睡好。

手下人手不够,先锋是内伊,虽然勇敢但是神经质;参谋长是苏尔特,传令送信竟然每次只派一个人(原先贝蒂埃每次派20人)。格鲁希更是个蠢蛋!! 拿破仑军队是强悍的,我刚才看了资料有什么战线狭窄之说,其实也不过是客观的原因, 没有后援,兵力不足联军才是主要的原因,如果没碰到德意志军队, 那威灵顿也不怎么的。只是他运气好而已。 我相信。拿破仑是最厉害的,而威灵顿是运气好,仅此而已个人见解,希望答案您还满意大哥陈献上

㈩ 滑铁卢 发生过什么事件 为什么有的时候说“遭遇滑铁卢”

滑铁卢指的是拿破仑战争失败的一个城市的名称,然后从那次战争以后,拿破仑的霸业开始走下坡路.

引申义就是一个人失败的地方或是让一个人就此失败的一件事情.

滑铁卢镇(Waterloo),位于布鲁塞尔南20公里,是位于比利时的一个小巿镇,居住了约20,000人。这里是欧洲历史上着名的滑铁卢战役的发生地。

滑铁卢战役是一场“战线最短,而军队又最密集”的战争。1815年6月20日,在只有2.25公里的战线上,对峙的兵力达14万人。其中由拿破仑指挥的法军7.4万人,另一方由英国威灵顿公爵统领的英国、荷兰、普鲁士联军6.7万人。

1815年拿破仑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返回巴黎。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君主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

6月17日,拿破仑击败由布吕歇尔将军率领的普军,并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由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相遇。但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没能按命令消灭逃跑的普军。

6月18日,拿破仑率军与英军交战。布吕歇尔则花了一个上午重整军队,马不停蹄地奔赴滑铁卢。当天下午,正当两支军队都疲惫不堪时,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赶到了,并猛攻法军的右翼。晚上9点,拿破仑率领的法军败走。

经过仅有24小时的殊死搏斗法方损失了2.7万人,联军2.2万人。拿破仑惨败,使拿破仑的帝国仅百天就覆灭了。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