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夏日往事的作品评论
精神残疾的一代少年
江媛
性是人类初来的时刻。性使男人成为男人,使女人成为女人。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性的丑化、压抑、遮掩与隐匿,扼杀了青春期少年对性的探索与成长,给少年的成长带了巨大的心理障碍和性的残疾。
《夏日往事》中14岁的少年东方,带着青春期性的好奇与冲动,在偷窥孔老师与刘群做爱之后,以恶作剧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性的困惑。孔老师对于孩子率性的提问,非但不给予帮助,反而举起了教鞭……她提起讲桌上的那根荆条做成的教鞭,走到了东方的面前,她定定地看着东方那个挺拔的鸡巴,她的脸色慢慢地蜕变得像一片灰色的晚霞,那霞光灼烧着她的眼睛,那眼睛放着一种没人能看得懂的光芒,那光芒驱使着她手中那根荆条做成的教鞭,连那根皮子都没剥的灰白色的教鞭,那根她使用的光华无比的教鞭慢慢地抬了起来,伸到了东方的鸡巴跟前。东方坚挺的生殖器唤起孔老师性的冲动,孔英借助性交易谋取现实利益的行为,遭遇到比她小4岁的学生东方的大胆张扬的性的挑衅,性压抑状态下的力量被唤醒并骤然爆发,为排解这种性冲动,孔英举起了道貌岸然的教鞭,将性压抑和性交易带来的痛苦,宣泄在少年东方身上。由此,少年东方承受了来自中国成人社会对性异化所释放出的邪恶暴行,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下午的阳光穿过南面的窗子正好斜照过来,落在她的教鞭和东方的小鸡巴上。那根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教鞭在接近那个鸡巴的时候突然停住了,红旗看到孔老师手中的教鞭又慢慢地离开了,慢慢地离开,等离开有两尺远的时候,那根教鞭在明亮的阳光下又猛地击回到东方的鸡巴上,寂静的教室里突然响起了那根教鞭击打在东方鸡巴上的声音,那声音来的那样的突然,让人没有一点防备,那声音不大但却仿佛一声炸雷在那些孩子们的心中爆响,他们都惊呆了。性的愉悦与伪善的道德伦理让孔老师陷入矛盾之中,她犹豫了片刻,立即恢复到维护自己虚假尊严的,报复东方性挑衅行为的疯狂中,举起教鞭抽向学生的阳物。
作为引导者的孔老师,一方面暴露了自己性心理的高度扭曲,另一方面扼杀了全班所有少年对性的美好向往和探索。一个民族的精神残疾,首先是在性上的残疾。教鞭这一卫道者的象征,由一个18岁的女老师抽向自己学生的阳具,这种对性的血腥戕害,是对中国社会谈性色变的极大讥讽。
俺妈就对新民婶子说,唉,你家新民的家伙有驴圣粗没有?新民婶子生气了,她对俺妈说,恁男人的家伙有驴圣粗。俺妈就笑了,俺妈说,你巴不得哩,粗了得法。东方的母亲与新民婶子翻麦的时候,用驴的生殖器的粗细同丈夫的阳具作比较,暗示性的快感。这种对性的丑化,不仅引起了少年对性强烈的好奇心,还给性蒙上了一层见不得人的肮脏面纱。
红旗说,从河边树林里锛哩,俺妈说我是从河边树林里锛出来的。东方说,恁妈骗你。你是恁妈跟恁爹睡觉睡出来的。东方揭穿了红旗的母亲对儿子的性欺骗,指出男女只有通过性结合才能生养孩子的事实。少年通过自身的曲折探索与发现,得出的生命来源的结论,讽刺了文革时期的中国社会粗暴回避性所导致的性教育的空白,给少年的成长带来的阻碍和痛苦。
性交易导致的性心理变态,促成了孔老师对性的摧残。孔英通过与革委会主任睡觉的方式,获得了老师的职位,继而又获得推荐上大学的资格,然而她打残了学生东方,失去了上大学的资格。孔英割腕自杀,东方一生残疾,只能依靠卖红薯孤独度日。
《夏日往事》的悲剧是性的悲剧,亦即中国人压抑性、丑化性、交易性、塑造性盲公民的悲剧。中国社会处处对性进行丑化、暗示、遮掩和压抑,完全扼杀了少年对性的探索与成长,孔英通过与革委会主任的性交易获得了老师这个职位,却缺乏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学校由于性交易得到性心理严重扭曲的老师,性心理扭曲的老师扼杀了孩子们对性探索的权利,并以面目狰狞的卫道者面目,残害少年的阳具。
政治给性涂抹上了虚伪的外衣,革委会主任刘群将少年东方探索性的恶作剧上升到政治角度,并借助手中的权力戕害性,则是文革时期权力扼杀天性的罪恶。刘群这样斥责东方的父亲,我们是人民公社,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你却说没有裤子穿,你这不是反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吗?就这就能判你个十年八年的!一切灾难性的事实在领袖面前都要呈现出虚假的欣欣向荣,并被包装成各种歌功颂德的繁荣假象。刘群这个借助手中权力为所欲为的官僚形象,彻底摧毁了创造并繁衍人类的性,向人们赤裸裸呈现出黑暗权力戕害性的残酷无情。
《夏日往事》中两个少年和青年孔英的残疾的精神世界,是生活在文革时期一代人的缩影,小说提示人们——中国人在不该丧失的地方丧失羞耻感(丧失人性和真理不感到羞耻),在不该产生的地方产生荣誉感(以反文化、扼杀天性、丑化性、谋求政治资本、实施暴力攫取黑暗的权力为荣),是中国人热衷于政治狂潮扼杀人的天性和心灵良知的秘密源头。
❷ 夏日往事的介绍
《夏日往事》是墨白创作的短篇小说,由《时代文学》出版。收入2001年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版《事实真相》。《夏日往事》中写了作者记忆中少年时代的一个生活故事:一个调皮的男同学经常以恶作剧作弄老师,这给同学们带来欢乐。但一次,他无缘无故地露出下体在课桌上睡着了。年轻的女教师一气之下,用教鞭打了他的下体,导致男生的生殖器受伤。人物的命运就这样偶然地被决定了,无可挽回地走向灾难的结局。接下来两个人及双方的家庭为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断送了他们终生的幸福,甚至生命。这似乎就是作者所见到的底层生活的一个隐喻。欢乐是那样的短暂,痛苦却是长久的。
❸ 蜡烛的作者简介
墨白,本名孙郁,先锋小说家,剧作家。1956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新站镇。务农多年,并从事过装卸、搬动、长途运输、烧石灰、打石头,油漆等各种工作。1978年考入淮阳师范艺术专业学习绘画;1980年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任教十一年。1992年调入周口地区文联《颍水》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98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专业创作、任副院长。
1984年开始在《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学》《山花》《十月》《上海文学》等刊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失踪》、《灰色时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辉煌》、《某种自杀的方法》、《最后一节车厢》、《阳光下的海摊》、《一个做梦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说《黑房间》《告密者》《讨债者》《风车》《白色病室》《光荣院》等四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映在镜子里的时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随笔《〈洛丽塔〉的灵与肉》、《三个内容相关的梦境》、《博尔赫斯的宫殿》、访谈录《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以梦境颠覆现实》等七十余篇;出版中短小说集《孤独者》《油菜花飘香的季节》《爱情的面孔》《重访锦城》《事实真相》《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选》《霍乱》等多种;创作电视剧、电影《船家现代情仇录》《特警110》《特案A组》《当家人》《家园》《天河之恋》等多部;总计七百多万字。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等、曾获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中篇奖、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❹ 金马奖《八月》,黑白电影,真有那么好看吗
一张老旧的照片
文/梦里诗书
《八月》如同一张被封存已久的老照片,而导演张大磊所做的正是吹去了照片上的浮尘,让我们回望了对一个特定年代淳朴的回忆,但可惜的是电影并没有能真正的去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展开,符号化的堆砌也显得平庸空洞,这使那黑白的影像中所让人感受到的只是一份浅白的情怀。
电影以一座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为时代背景,一家人平凡的生活,因改革时代浪潮的袭来而被一步步的打破,但难得的是《八月》虽然在不断的营造张力,可一切又都是以一种含蓄平稳的手法徐徐道来,这种着点于生活,透过生活点滴的凝聚不断发酵感情,在舒缓中饱含已情感的方式,不经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与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异曲同工之妙,而这样的作品作为一位导演的处女作来说,无疑更是让人尤为钦佩。
黑白色调贯穿全片,用彩色以点睛的拍摄手法,虽然确实起到了电影预想达到的效果,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呈现时代,以孩子为视角的夏日往事,黑白基调的运用其实并没有感染到我,这并不是一部如同《辛德勒的名单》或者是《塔洛》那样让人真正有感黑白色彩能更为深层次营造氛围的作品,单以生活流为主所构建的故事,色彩的缺位,自觉不仅会使本就含蓄平淡的日常变的冰冷死气,也破坏了电影本尤为出色的摄影之美。
在回到电影剧情上来看,《八月》以一个面临小升初的小孩晓雷的视角去展开,但作为主人公的晓雷并没有真正在这部电影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并不夸张的说即便这个故事并不以晓雷为视角去审视,它也是可以成立的,电影并没有真正去站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一切,而过于散乱的剧情架构,更是让人在电影时长过半后仍旧难以去把握到重心,虽然无从否认其确在几场情感戏上的拿捏非常到位,但是这种吉光片羽式的佳句,仍旧无法让人形成真正触及内心的共鸣。
对电影犹如一张老旧照片的形容其实并非绝对的褒义,《八月》虽能让人回望于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但却并没有真正带人走进那个时代,它只是如同一张老旧的照片一样勾起了人们些许的情怀,但当你用尽一部电影的时长所看到的只是一张照片,当情怀散去后又何尝不会觉得乏善可陈。
❺ 电影八月 好看吗
一张老旧的照片
文/梦里诗书
《八月》如同一张被封存已久的老照片,而张大磊所做的正是吹去了照片上的浮尘,让我们回望了对一个特定年代淳朴的回忆,但可惜的是电影并没有能真正的去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展开,符号化的堆砌也显得平庸空洞,这使那黑白的影像中所让人感受到的只是一份浅白的情怀。
电影以一座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为时代背景,一家人平凡的生活,因改革时代浪潮的袭来而被一步步的打破,但难得的是《八月》虽然在不断的营造张力,可一切又都是以一种含蓄平稳的手法徐徐道来,这种着点于生活,透过生活点滴的凝聚不断发酵感情,在舒缓中饱含已情感的方式,不经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与小津安二郎电影的异曲同工之妙,而这样的作品作为一位的作来说,无疑更是让人尤为钦佩。
黑白色调贯穿全片,用彩色以点睛的拍摄手法,虽然确实起到了电影预想达到的效果,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呈现时代,以孩子为视角的夏日往事,黑白基调的运用其实并没有感染到我,这并不是一部如同《辛德勒的名单》或者是《塔洛》那样让人真正有感黑白色彩能更为深层次营造氛围的作品,单以生活流为主所构建的故事,色彩的缺位,自觉不仅会使本就含蓄平淡的日常变的冰冷死气,也破坏了电影本尤为出色的摄影之美。
在回到电影剧情上来看,《八月》以一个面临小升初的小孩晓雷的视角去展开,但作为主人公的晓雷并没有真正在这部电影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并不夸张的说即便这个故事并不以晓雷为视角去审视,它也是可以成立的,电影并没有真正去站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一切,而过于散乱的剧情架构,更是让人在电影时长过半后仍旧难以去把握到重心,虽然无从否认其确在几场情感戏上的拿捏非常到位,但是这种吉光片羽式的佳句,仍旧无法让人形成真正触及内心的共鸣。
对电影犹如一张老旧照片的形容其实并非绝对的褒义,《八月》虽能让人回望于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但却并没有真正带人走进那个时代,它只是如同一张老旧的照片一样勾起了人们些许的情怀,但当你用尽一部电影的时长所看到的只是一张照片,当情怀散去后又何尝不会觉得乏善可陈。
❻ 回忆夏天往事的文章怎么取名
夏日轶事,夏天的故事,夏天那些事,夏日往事,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夏天的回忆,难忘的夏天故事,等等
❼ 夏日往事的作者简介
墨白,本名孙郁,先锋小说家,剧作家。1956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新站镇。务农多年,并从事过装卸、搬动、长途运输、烧石灰、打石头,油漆等各种工作。1978年考入淮阳师范艺术专业学习绘画;1980年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任教十一年。1992年调入周口地区文联《颍水》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98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专业创作、任副院长。
1984年开始在《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学》《山花》《十月》《上海文学》等刊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失踪》、《灰色时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辉煌》、《某种自杀的方法》、《最后一节车厢》、《阳光下的海摊》、《一个做梦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说《黑房间》《告密者》《讨债者》《风车》《白色病室》《光荣院》等四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映在镜子里的时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随笔《〈洛丽塔〉的灵与肉》、《三个内容相关的梦境》、《博尔赫斯的宫殿》、访谈录《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以梦境颠覆现实》等七十余篇;出版中短小说集《孤独者》《油菜花飘香的季节》《爱情的面孔》《重访锦城》《事实真相》《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选》《霍乱》等多种;创作电视剧、电影《船家现代情仇录》《特警110》《特案A组》《当家人》《家园》《天河之恋》等多部;总计七百多万字。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等、曾获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中篇奖、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