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部电影是银幕巨作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我曾经最想看的三部国产电影之一,另外两部是《小城之春》、《红旗谱》。现在只剩《红旗谱》还没看过了。最初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只有上官云珠那句经典的台词:“她是你的抗战夫人,那……那我就作你的秘密夫人好了。”我哥对电影的评论有时候很精辟,比如他说《廊桥遗梦》是美国版的《小城之春》,就很准确。但当他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过老式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实在不能相信,虽然我所记得的那句台词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那天在图书大厦我终于忍不住诱惑买了一张正版,昨天也终于把它放进了碟机。 这部电影的三个女主角里,白杨是写在第一排的主演,舒绣文是客串主演,上官云珠则只是配角。而每次说到这个电影,小舅总是说,白杨演的“很柴”,我昨晚才明白是为什么,那要看她是在和谁在竞争。说实话,只在最后投江前的那段,我才觉得她真正放松了。在这之前,我眼前总出现《十字街头》里她和赵丹对视的那双大眼睛。在这三个人里,舒绣文长得最不好看,上官云珠戏份最少,但却更吸引我的注意。 还是说电影吧。素芬是个上海的纱厂女工,这身份不由不让我想起从没见过的奶奶。抗战爆发了,一家人开始了八年离乱。素芬和婆婆带着抗生回到了乡下。爷爷奶奶也是在那时候离开上海,逃难到了湖北乡下。小时候,只知道听爷爷说,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一直以为那也是三峡之一,后来才明白那是在逃难,在长江边甚至还遇到过日本飞机的轰炸。另外那边,张忠良历尽艰苦跑到重庆。而外公外婆也是跟着学校,从北京一路武汉、昆明、成都、西康、重庆。电影里庞浩公称张忠良为“下江人”,这是当时对逃难到重庆的人的统称。看到这儿,终于明白这电影为什么创下卖座纪录,因为它就是那八年中国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我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忍不住想象着长辈们当初的故事,我突然有股冲动要趁他们都还记得,把那些经历纪录下来,不能让它们就此遗失了。于是电影愈加真实得仿佛亲历。生活本身一般总是比编出来的故事更曲折离奇。说到这儿,想起前不久刚听说一个从地主大家庭里逃出来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的原名叫“觉新”,想来他的故事一定不比《家春秋》逊色吧。这是题外话了。 回到电影,张忠良在重庆那个环境里的改变似乎不可避免,但总觉得这段拍得有些概念化,比如关于理发的那个桥段。不过,影片的这几位主创,几乎都在抗战期间到过重庆,并在抗战后返回上海,所以恐怕那段陪都的生活和后来接收大员们的嘴脸都是他们所亲见亲历的。陶金的形象我始终觉得象个小白脸,所以后半部感觉比前面更贴近角色,那个曾经痛苦后来快乐的堕落的张忠良。以前,素芬曾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可他现在不再需要了。他其实非常想看老龚拿来的那封家信,但因为害怕王丽珍竟将信匆忙撕碎扔进了江里,从此他也许再不想过去了,和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此中断。他不会再回头了。和张忠良形成对比的是他的弟弟张忠民,他被逼上梁山打游击。也许游击队的生活是影片的主创们最不熟悉的,而且电影是拍摄于1947年,所以过于简单化。其实这种以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写八年抗战的电影解放前拍摄的还有一部也比较经典,就是孙道临的银幕处女作《大团圆》,根据黄宗江的话剧改编,可以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对应着看。那是一个北京大家庭的故事。抗战后从重庆回来的那个儿子变得颓废不堪,孙道临演的小弟参加了国军的空军满口英文成了亲美派,最后结尾是一个女儿去找西山游击队参加共产党。看来把游击队和重庆后方做对比是那时电影的一贯手法,而这还都是在解放前的国统区。奇怪吗?有点。 我觉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用一个中国老套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写了一个在那个年代极有代表性的家庭。而象琵琶记或秦香莲的结尾一般总是大团圆或至少是惩恶扬善。这次却是以素芬投江——那条曾代表夫妻思念的江水,当年的中国第一老太——吴茵绝望的悲问为结束。似乎很不传统,但素芬最后的遗书是写在张忠民和婉华来信的背面,也许这就是编剧给我们的答案。又想到关锦鹏在《阮玲玉》里对蔡楚生颇有微辞,认为他后期的电影不好,连带认为这个人左顷之后都有问题。查了一下蔡楚生解放后开始当领导,主要作品只有《南海潮》。《一江春水向东流》恐怕就在很大程度导致关锦鹏做出那样的评价。可他如果知道那其实是再真实不过的生活,还会这么想吗? 北京闷热天中,不知所云。参考资料: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89915/ 《八千里路云和月》(黑白)。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摄制。女学生江玲玉,家住江西,在上海某大学就读,寄居姨母家。抗日战争爆发后,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随着战事发展,演剧队长途跋涉,辗转湘桂黔,最后到达重庆。这时周家荣假公务之名,来重庆做投机生意,并以金钱为饵,纠缠玲玉,被玲玉拒绝。 抗战胜利后, 玲玉与礼彬成婚。 这时周家荣摇身 变为“接收大员”,返沪前拜访玲玉 ,欲携之同行,得知玲玉已婚,悻悻而去。玲玉与礼彬复员回沪,无处栖身,不得已仍寄居姨母家。周家荣靠 “接收”大发横财,礼彬夫妻则一贫如洗,幸得老友夏光原资助,租得一间阁楼栖身。礼彬当小学教师,玲玉担任报馆记者。不久,礼彬患了肺病 ,玲玉怀孕后也疾病缠身。周家荣见礼彬夫妇生活艰苦,又来引诱玲玉, 玲玉不为所动。 一夜,大雨倾盆,玲玉自报馆回家,准备写稿揭发周家荣 “劫收”的罪恶,因体力不支,晕倒街头。礼彬和演剧队员们四出寻找, 后得悉玲玉已被送入医院,随即赶往医院探视。玲玉已经早产,身体孱弱 ,医嘱需长期休养,而不足月的婴儿 更需营养,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编导: 史东山摄影: 韩仲良 剧中人 白杨 江玲玉 高正 周家荣 陶金 高礼彬
㈡ 八百里路云和月是记录片谁拍的凌风
《八千里路云和月》
导演:史东山
编剧:史东山
主演:白杨,陶金
- 简介
拍摄兼主持人-凌风
拍摄兼主持人-凌风
中文名:八千里路云和月
英文名:baqianliluyunheyue
制作发行人:凌峰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英语
电视台:台视
片长:约90-110分钟/集
版本:DVD
发行时间:1989
《八千里路云和月》 - 简述
社会科学类纪录片,台视 频道 1989 年出品, 普通话 对白,中文字幕。
《八千里路云和月》 - 影片介绍
凌峰拍摄的专题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向台湾同胞介绍大陆的风土人情。是台湾电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采集,镜头深入十二亿人口居住的每个角落,尽览中国如诗如画的江山美景、奇峰峻岭,尝遍各地的珍稀佳肴,玩味隽永趣味历史典故、炎黄子孙的千古传说、文化遗迹尽收眼底,百年中国传家至宝,世代珍藏。
这是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中国,镜头匠心独具,真实揭露老中国的心和新中国的情。
《八千里路云和月》 - 凌峰
凌峰
凌峰
凌峰于1945年生于山东青岛市,长于台湾,1985年获得台湾第二十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奖,然而,他在走红之际,却出人意料地转行,酝酿拍摄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
凌峰出生于山东青岛市,长于台湾,1985年获得台湾第二十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奖,恰走红之际,1987年转行拍摄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历尽磨难,最终于1987年11月11日开拍此电视系列片,并亲自担任主持,成为第一位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撞开了两岸近40年的封冻,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摆渡者,历尽艰辛,但百折不挠。
㈢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里的主题歌是哪一首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里面的主题曲有两首,一首是《你这个坏东西》,一首是《新编九一八小调》。
歌曲简介:
中文名称:你这个坏东西
歌曲原唱:中央乐团合唱队
填词:舒模
谱曲:舒模
音乐风格:讽刺歌曲
所属电影: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插曲
歌词:
你 你 你 你这个坏东西
市面上日常用品不够用
你一大批 一大批囤积在家里
只管你发财肥自己
政府的法令全都是不理
你这个坏东西 你这个坏东西
坏东西 坏东西
囤积居奇抬高物价
扰乱金融破坏抗战 都是你
你的罪名和汉奸一样的
别人在抗战里 出钱又出力
只有你 整天地在钱上打主意
想一想你自己 死要钱做什么
到头来 你一个钱也带不进棺材里
你这个坏东西 真是该枪毙
你这个坏东西 嗐 真是该枪毙
你 你 你 你这个坏东西
柴米油盐布匹天天贵
这都是你 都是你囤积的好主意
只管你发财肥自己
别人的痛苦你是不管的
你这个坏东西 你这个坏东西
坏东西 坏东西
囤积居奇 抬高物价
扰乱金融 破坏抗战 都是你
你的罪名和汉奸一样的
别人在抗战里 出钱又出力
只有你 整天地在钱上打主意
想一想你自己 死要钱做什么
到头来 你一个钱也带不进棺材里
你这个坏东西 真是该枪毙
你这个坏东西 嗐 真是该枪毙
歌曲:《新编“九·一八”小调》
作词:崔嵬、钢鸣
作曲:吕骥
演唱:刘若娥
伴奏:中华全国总工会歌舞团民族乐队
配伴奏:杨青 王宁 徐平力
所属电影:
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插曲
歌词: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月十八又来临,
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
铲除卖国贼,打倒日本兵,
攻城夺路杀敌人。
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九月十八又来临,
不分党派大家一条心;
先要复国土,再来讲和平,
“亲善合作”不要听,
抗日救国要齐心。
中国的人民有四万万,
快快起来赶走日本兵。
电影简介:
中文名:八千里路云和月
外文名:Eight Thousand Li of Cloud and Moon
其它译名:胜利前后
导演:史东山
编剧:史东山
类型:剧情
主演:陶金,白杨,高正,黄晨,周峰
出品时间:1947年
出品公司:联华影艺社
发行公司:昆仑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片长:124分钟
上映时间:1947年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混音:单声道
㈣ 为什么电影 八千里路云和月 和 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史诗电影
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偏重于对战争的反思,那么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让人们去清醒地认识,这究竟是为什么?
《八千里路云和月》这部故事片有着明确的书写历史的“史传”意识,它通过一种经纬交织的艺术结构与叙述方式,构成了一幅描述抗日战争的连续而又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该片带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在史、思、诗三者的结合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㈤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影片评价
《八千里路云和月》(原名《胜利前后》)以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纪实性地描写了演剧队员们战时和战后的遭遇。由于编导者史东山曾经有过和剧中人物同样的经历,致使他得以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在影片中对它进行鞭鞑和揭露。在影片中,观众不仅看到了鲜明的纪实性画面,而且也感受到一种浓烈的政论风格。
《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46年9月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开拍,1947年2月完成上映,轰动了海内外,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纷纷发表评论,赞扬它取得的成就,认为它“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块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认为它“继承了战前国片的优良的作风,而且将中国的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㈥ 《八千里路云和月》txt全集下载
《八千里路云和月》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4Vh76VltYTAQ1dnEj658fg
小说简介:《八千里路云和月:行走在西气东输的大地上》是2009年9月1日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虞敏华。本书讲述了作者在西气东输工程路上的寻访之旅,对这一伟大工程表达了高度赞叹
㈦ 求 八千里路云和月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八千里路云和月》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FP-vbfW0NaxN3wfwV1ALFw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联华影艺社拍摄的剧情片,该片以抗战时期的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讲述女大学生江玲玉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并与青年音乐家高礼彬在艰苦的斗争中相爱,抗战胜利后二人返回上海,生计艰难,却坚决不向黑暗低头的故事。
㈧ 《八千里路云和月》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GtwneUW_mcoHXsRhRa_FUA
书名:八千里路云和月
作者:白先勇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9-11-1
页数:288
内容简介: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文坛大家白先勇的全新作品集,书写一个时代的生命轨迹与历史魂魄,是故事的日积月累,更是填不满的文化乡愁。
作者在字里行间深感生命中值得纪念的这些人、那些事,是永远回忆不完的人生财富,折射出他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及审美理想。白先勇用毕生的沉淀之笔,描绘了一幅至真的生命画卷,引领读者逐渐碰触热得发烫的文学家胸怀。
《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像委婉的长河,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余韵,在寂静无声的文字中,含蕴着丰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白先勇
当代着名作家,祖籍广西桂林,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习创作,并获硕士学位。
白先勇作品颇丰,着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4年之后,白先勇将主要精力投入传统文化昆曲艺术的宣传推广当中,重新整理戏曲《牡丹亭》《玉簪记》《白罗衫》《义侠记》等,其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已达数百场,在华人世界引起很大反响。2018年4月,被授予“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