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从伦勃朗《夜巡》,一窥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冰山一角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布面油画作品《夜巡》,出自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荷兰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之手。这幅传世名作描述的是班宁·柯克上尉指挥的民兵连,欢庆法王亨利四世的遗孀玛丽·德·梅迪西斯访问阿姆斯特丹的隆重场面。
在每年参观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100多万人中,绝大多数是冲着伦勃朗《夜巡》来的,对荷兰人来说看伦勃朗的《夜巡》就像“朝圣”一般庄重、神圣。它是荷兰艺术登峰造极的代表作。伦勃朗充分发挥出了他的才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从中可一窥十七世纪时一个辉煌的阿姆斯特丹的历史缩影。
曾两次被授予“荷兰年度历史学家”称号的黑尔特.马柯,是一位出生于荷兰南部新教牧师家庭的畅销历史书作家。他撰写的《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荣与哀伤》一书曾被提名比利时金猫头鹰奖。其原着是以马柯的母语荷兰语着成,书名可直译为“阿姆斯特丹的小历史”,这本面向大众的历史社科类读物甫一出版便广受该领域读者欢迎。全书以10个章节的篇幅,按照时间传承顺序,将阿姆斯特丹这座欧洲名城从十一世纪至二十世纪末的历史向读者娓娓道来。
从中我们可见,马柯从微观史学的角度,通过一件器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个历史文化名人、一个古老的家族斗争史、一群上层社会妇女的抗争、一个警察局的报案记录等,在这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里,道尽了阿姆斯特丹这座经历了一千多年沧桑历史的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许多人对荷兰的印象大致停留在触目可及的风车、郁金香、梵高、大大小小的河流与开放性交易的红灯区之上,对它的经济实力则鲜少有人提及。但实则,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如同一个国家一般拥有组建军队、发行货币的特权,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牛的公司,这就为此后18至19世纪荷兰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让荷兰积累了雄厚的财力,一跃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尽管后来荷兰被英国、法国打败,但仍然跻身世界强国,并凭借着得天厚地的通海港口,发展成为欧洲重要贸易中转站和贸易中心。
这其中,从13世纪初的渔村发展而来的阿姆斯特丹自是获益良多。千百年来,它经历了从小渔村到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因此,很大程度上讲,阿姆斯特丹的历史就是荷兰历史的一个缩影。
作为荷兰人口最密集的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金融和文化首都,为数不少的荷兰大型机构总部都设立于此,其中包括飞利浦、ING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同时,阿姆斯特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悠久的运河网、荷兰国家博物馆、凡·高博物馆、安妮之家、红灯区以及许多大麻咖啡馆。每年有几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观光。
让我们将视角溯洄十七世纪的荷兰,此时的荷兰已经经历了西班牙长期的殖民统治,终在长达八十年的独立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成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独立后的荷兰努力发展海洋贸易,船只一度远达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中国、日本,这时的阿姆斯特丹就成为了远洋贸易的货物集散地,形成了欣欣向荣的港市,同时也产生了社会上以商业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市民阶层。而经由宗教改革后的阿姆斯特丹,不仅去除了旧教繁冗不堪的礼仪,摒除了华而不实的教堂装饰,更使得新教的礼拜堂恢复了素朴雅致的空间,回到最初基督教朴素的信仰本质。
现在再回到开头所述的伦勃朗。书中所述的伦勃朗与梵高同为荷兰籍世界知名画家。与梵高不同的是,伦勃朗在生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望与社会地位,并通过画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收徒等渠道为自己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
但是,伦勃朗在当时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由于他的自私、贪婪以及私生活上的不检点,深为当时的上流社会人士不齿。他的学徒为了引诱他弯腰,甚至要在地板上画一枚金币。由此可见他在金钱上的贪婪。而他在富裕的妻子死后与两个女仆之间的风流韵事,至今仍为后人所不齿。
在德国着名社会学家与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所着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在描述新教信仰的荷兰时说:“人们努力工作并不单纯为了钱,更是为了信仰。因此在17世纪,以阿姆斯特丹市民为代表的荷兰人在赚了钱之后,首先会扶危济困。受此影响,很多无家可归的欧洲游民开始聚集到荷兰,让这个低地之国成了当时慈善水平最高的国家。”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时的荷兰人确实如《水浒传》中打家劫舍的梁山好汉一般崇尚扶危济困、救济穷人等善行。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让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新教徒很“尴尬”,虽然新教伦理提倡人们勤劳工作,但获得的金钱太多,让他们从潜意识中感觉到跟虔诚信徒的身份有冲突,于是为了化解人性的物欲贪婪,降低自己的罪恶感,他们将慈善捐款看作自己神圣的“救赎”。
伦勃朗所在的17世纪正是尼德兰民族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幅展现了强烈现实主义手法的群体肖像画《夜巡》中,从题材上来看,《夜巡》描述了民兵队上街游行的一幕,并非以往团体肖像画所描绘的贵族阶级或高级官员。他将民兵队的主题视为取材于圣经或者古典神话一样平等对待,这就是现实主义的真切表现。而从构图上来看,画面采取了近舞台剧的形式,画面的中心有两位服装各异的民兵走在队伍前列,画面左右后三个方向分别有三组士兵,姿态各异,形象更加生动自然。从中我们自可一窥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冰山一角。
❷ 有哪些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电影
Neets.cc推荐丨看十部电影了解十位艺术家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丨维梅尔(荷兰画家)
欧洲从来都是艺术家诞生地。美国作为商业大国,优秀艺术家虽寥寥可数,能够列数出来的却都是艺术大师,如安迪·沃霍尔与杰克逊·波洛克。本片讲述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传奇一生。惯于塑造硬汉形象的艾德·哈里斯饰演的波洛克形神兼备,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neets.cc追剧)
❸ 10部艺术家电影,让你快速了解西方美术史
看电影,轻松了解西方美术史的同时,还能通过美轮美奂的艺术家传记电影养养眼,提升个人审美。
一起边看边学吧。
01.《雷诺阿》
推荐指数:四颗星
故事发生在1915年的法国,着名的印象派艺术家雷诺阿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晚年,妻子的去世,身体上的病痛,加上儿子让雷诺瓦在战争中身负重伤,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年迈的雷诺阿日渐消沉,一蹶不振。就在此时,一位名为安蝶尔的模特出现在了雷诺瓦的生命之中,年轻貌美的安蝶尔让年迈的雷诺阿重新焕发活力。然而这一切随着雷诺阿的儿子回家而改变,小雷诺阿与父亲一样对安蝶尔一见钟情,小雷诺阿炙热而强烈的感情令父亲再度坠入了痛苦和焦灼之中,雷诺阿将这份痛苦转化成为了创作的动力,一幅幅美轮美奂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从他颤抖的手下诞生了。
电影故事情节并无新奇,近乎平铺直述,但是令人称奇叫绝的是电影画面以失焦来模仿印象派的朦胧感,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养眼的油画。
02.《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推荐指数:五颗星
风车之国荷兰,有史上三大伟大的肖像画家,他们分别是伦勃朗,梵高和维米尔。相比于伦勃朗和梵高享誉全球的声名,维米尔并没有过多的艺术八卦供世人叨叨。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改编于英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虚构了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传世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背景历史,讲述了一段17世纪的感人爱情故事。整部电影犹如一幅油画般的荷兰风情画,每一个画面都可以定格,气氛让人窒息。浓墨重彩的画面下映衬着细腻内敛的情感故事,让人沉醉让人心碎。动人非凡的画面,欲言又止的暧昧情愫。
身份卑微的少女在爱情里面也是弱势,任由画家左右。画家那附庸风雅的妻子始终是他的艺术,他的体面。而其他不过是缪斯,是猎艳。
03.《眩:北斋之女(2017)》
推荐指数:五颗星
葛饰北斋,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梵高,德加等印象派画家都是他的粉丝,他还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日本人。而他的女儿葛饰应为也是一位伟大的浮世绘画家,她跟名字一样,性格中有一股男儿气概,像极了波伏娃,或者伍尔夫,但又带着一点江户子的玩世不恭。也许是父亲是天择之人,所以葛饰应为无论在艺术上有多精进勤奋,都是父亲旁边微不足道的衬托。电影《眩:北斋之女》的焦点对准葛饰北斋的女儿葛饰应为,描写了一个父亲盛名之下,不但不迷失,反而努力寻找自己方向,却在爱情上又爱而不得,一个立体生动的葛饰应为。
04.《莫娣 Maudie(2016)》
推荐指数:四颗星
当提起民间艺术家,很多人都会想起76岁才开始学习画画,最终名扬全球的摩西奶奶。而电影《莫娣》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描述在加拿大美丽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一位患有关节炎的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身形佝偻,相貌不扬,被亲人嫌弃的她,对艺术和幸福的追求,贩卖作品为生的励志生活。生活不顺?命运不公平? 莫娣从来不抱怨,她只会笑着,拿起画笔,美化它,贫穷的生活也可以过成一朵花。
05.《我与塞尚》
推荐指数:五颗星
着名作家左拉和现代艺术之父塞尚都是法国文艺界中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更令人瞩目的是天才之间的友谊。一起长大的两人,从小穿梭在法国的田园山头,穷小子左拉期望在文学圈崭露头角,桀骜不驯的富家子弟塞尚心无旁骛的热爱着绘画艺术,一个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更为深厚,一个沉醉在自己的浪漫艺术中,不同信念和追求的两人注定会心生间隙,不会长远。本片便是围绕着天才之间着名的决裂而展开,曾经知音相惜的天才二人,会迎来握手言和吗?
06.《弗里达 Frida (2002)》
推荐指数:四颗星
弗里达,墨西哥国宝艺术家,她的绘画才华曾经令毕加索都自叹不如。《寻梦环游记》里面那个骷髅女画家就正是弗里达。本部电影就是描写弗里达传奇的一生。车祸,用绘画对抗身体上的疼痛和残疾。疼痛却让她画出惊人的天才画作。相比她的艺术天分,她的情感史也一样绚烂传奇。面对生命中的变故,从不言败,一生经历了35次手术,3次流产,最终无法生育,却活成人生赢家的故事。相信每一个逆境中的人都能从她的故事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07.《透纳先生》
推荐指数:五颗星
透纳,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英国历史上最着名,技艺最精湛的艺术家之一,擅长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通过他的一己之力,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本部电影再现了他视绘画为生命,热情创作的艺术人生,一生佳作累累,即使临死前都挣扎着爬起床临摹一具女尸。晚年的他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用食材、口水等不可思议的颜料作画,为画痴狂,令人动容。
08.《夜巡 Nightwatching (2007)》
推荐指数:五颗星
伦勃朗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这部影片讲述了荷兰着名画家伦勃朗的浪漫情事和职业生涯,并着重讲述了他的代表作《夜巡》的创作过程。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他拥有接踵而至的订单,美满甜蜜的爱情。直到1642年他的妻子为他生下小儿子不久去世,生活开始大转折。随之而来的是因为为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画家创作的集体肖像《夜巡》又被顾主告上法庭,使伦勃朗蒙受了事业上最重大的一次挫折。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他开始陷于债务之中。人世沧桑、人情冷暖……
09.《梵高:画语人生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 (2010)》
推荐指数:四颗星
文森特·威廉·梵高,这位用明亮鲜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画家,生前却寂寂无名,郁郁不得志。在麦田里扣动扳机,让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7岁那年。梵高的人生故事已多次被搬上电影银幕。但卷福出演这位天赋异禀且癫狂的印象派大师,还是让观众多了份期待,值得一说的是,剧中的旁白皆来自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及亲人的信件,更有助于我们透过梵高绚烂的画作,了解他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10.卡拉瓦乔 Caravaggio (1986)
推荐指数:️️️️️️️️️️️五颗星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画家,巴洛克画派。影片是对性、犯罪行为和艺术的一种深思,导演成功地将影象和绘画这两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现出来,丰富地描绘出意大利传奇画家的一生。 导演贾曼也是一名画家,出于对卡拉瓦乔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崇敬之心拍摄此片。拍摄手法和风格别出心裁,是一部优秀而生动的传记体影片。本片获得198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在票房上也有不俗表现。
伟大的艺术家犹如璀璨繁星,照亮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他们不仅用作品,更是用他们传奇的艺术人生影响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