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影评 » 信条诺兰电影在线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信条诺兰电影在线

发布时间: 2022-08-24 22:14:35

A. 信条是什么类型的电影

电影《信条》是一部动作惊悚片。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齐、迈克尔·凯恩、肯尼思·布拉纳联袂主演。该片讲述了一名特工,在经过组织严密训练之后,被派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最终在搭档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并拯救了世界。

该影片对于时间别具一格地操作,构成了《信条》叙事上的多重复杂性:它有正叙,有倒叙,并且正叙与倒叙还可以汇合,从而实现“时间钳形行动”。即,让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抵达同一个时间点,完成同一个任务,非常的烧脑,对于观众来说,也非常的刺激。

B. 跪求好心人分享信条 Tenet2020年上映的由 约翰·大卫·华盛顿主演的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

链接:https://pan..com/s/1mKM6JQcEmzoNXDHnEZApcQ

提取码:is8e

《信条》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茨基、肯尼思·布拉纳、亚伦·泰勒-约翰逊、迪宝·卡帕蒂娅、克蕾曼丝·波西、希米什·帕特尔、安德鲁·霍华德、尤里·科洛科利尼科夫、迈克尔·凯恩、马丁·唐文、卡里娜·韦尔瓦、乔纳森·坎普、凯蒂·麦克凯布、贝恩·科拉科、安东尼·莫利纳利、特伦特·布克斯顿、英格丽·玛格斯、瑞奇·切劳洛、劳里·谢泼德、马克·克雷尼克、亚历克斯·威克索、丹兹尔·史密斯、马塞尔·萨巴特

类型:剧情、动作、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英国

语言:英语、俄语、乌克兰语、爱沙尼亚语、印地语、挪威语

上映日期:2020-09-04(中国大陆)、2020-08-26(英国)、2020-09-03(美国)

片长:150分钟、144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TENET天能(港/台)、时空追捕、TENƎ⊥、Tempus、天呐天(豆友译名)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条”一词是唯一的线索与武器。主人公穿梭于全球各地,开展特工活动,力求揭示“信条”之谜,并完成一项超越了真实时间的神秘任务。这项任务并非时间之旅,而是【时空逆转】。

C. 《信条》是什么样的电影

看的《信条》凌晨场,再次感慨诺兰导演的脑洞之大。本文将用图解的形式来解析《信条》中的四个问题:

①歌剧院混战一共有几组势力参与?

②高速飙车夺取钚241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时间钳形战略夺取钚241?

④加州鹰山之战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先简单科普电影里的几个设定:

1. 本片依旧是诺兰导演最为擅长的操控时空的戏码,从《盗梦空间》的嵌套,到《星际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条》的逆转,时空的玩法,斧凿的花样越来越新奇,设定也愈发的具有深度。尤其是这次的正向时间线和逆向时间线两者重叠,多线结合在一条线中叙事,真的可以说让观众大开眼界。

2. 本片的逆转时间,是来自于熵增熵减的设定,可以理解为熵减的(逆向)物体它的时间线是和我们正常正向世界的时间线相反的,熵减的子弹是从墙壁上往枪里射回,爆炸是从爆炸后的废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筑,人身处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体,车是逆行,语言是倒过来发出的。

3. 除了逆转时间,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转时间的同时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父亲没有了也就没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够去杀死祖父呢。

这一个悖论其实也预示着反派安德烈对于人类存亡的看法其实是有偏执的,导演还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发展的宿命,不可强求。

4. 因为逆转时空的存在,那么战争除了在场面让奇幻得让人震撼和惊艳,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时间钳形战略,普通的钳形战略是兵分两路击败敌方,而在本片中,则是分为正向逆向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情报共享和战略打击,也就是一个正向的队伍从白天走向黑夜,另一个逆向的队伍从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队伍将黑夜的结果不断告诉正向的部队,正向部队则将白天正发生的事情告诉逆向,从而达到情报共享和一定的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再来和大家解析一下四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乌克兰歌剧院混战的势力划分

在歌剧院混战中,一共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中情局特工,面包车里的乌克兰人司机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处歌剧院包厢中的美国外交官,他们之间是用暗号交头的,这股势力参与混战的目的:营救已经被乌克兰军方发现身份的外交官同伙,以及拿回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二股势力是恐怖分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歌剧院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他们的背后应该就是俄罗斯寡头安德烈,因为之后男主角在餐桌上仅仅提到歌剧两个字,就让安德烈回心转意,说明安德烈参与其中,这股势力的目的也很简单:抢夺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三股势力是乌克兰官方势力,包括军方和特警,乌克兰军方实际上已经在包厢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乌克兰特警前往歌剧院的目的:一个是对抗恐怖分子,另一个则是趁机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况下,设置炸药炸毁乌克兰歌剧院毁灭现场。

理清楚这三股势力划分,即可知道歌剧院混战的整个过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剧院,乌克兰军方前往对抗,并要趁乱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队伪装特警进入包厢,除掉了乌克兰军人,营救出外交官并取得金属盒子钚241。

在撤退过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决定回去取走炸药拯救歌剧院无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带着金属盒子离开歌剧院。

带着金属盒子的特工最后肯定是被乌克兰官方给拦住了,金属盒子在混战中被乌克兰官方所获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乌克兰军方特警发现了伪装,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弹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剧院,回到车里却发现司机乌克兰人反水,将他们带到偏僻地方进行拷问,最后男主角服药自尽,后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过考验,正式邀请他加入组织“信条”。

最后提一句,通过发射逆向子弹的特警队友背包的挂饰可以推测,这个时候救走男主角的应该是逆向的尼尔。


最后,还是准备二刷《信条》的,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和细节太丰富了,不光是主创斧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们多去挖掘。

D. 诺兰《信条》上映,你对票房有怎样的预估

截止到2020年9月5日,诺兰《信条》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金,但在我国的票房只有两千万美金,这显然是低于华纳兄弟的预期的。

这个数据对于诺兰电影来说比较正常,比如之前的《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等,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美妙开局。但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局势,票房的走向还不太明朗。

总的来说,在我国市场,华纳兄弟的预期确实有些高了,诺兰确实有一大批踏实的粉丝。但这些人对于整个电影市场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数字。电影的口碑也是两极分化,有些一观众认为,一个看不懂的故事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有些影迷还是会在IMAX影院多次观看这部电影的,就算是再乐观的估计,《信条》在我国的票房也不会超过《八佰》。

E. 《信条》这部最新烧脑大作你看懂了吗剧情主要讲述了啥

《信条》这部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又一次创造了既卖座又叫好的成果。不过很多人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表示没看明白,一头雾水,这个也正常,因为这部电影中的时空关系就是一个123,321的关系。整部电影运用了很多的时空理论,还有经典的祖父悖论。主角在差点被大壮杀掉,不过尼尔救了他并且主角也明白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一行人回到仓库进入了时光机回到之前,从印度军火商那里得到了很重要的情报,知道了大壮意图毁灭世界。这个计划是未来人为了杀掉21世纪的人类所做的。只要灭世武器被集齐就能让人类都毁灭。因此主角和伙伴们准备阻止大壮,他们回到了过去,小美拖住大壮而主角和尼尔等人去解决灭世武器。在这个过程中主角等人经过了一番打斗,就在主角即将被小BOSS给打死时有个尸体突然复活然后逆向帮主角挡了子弹。最后主角一行人成功阻止了大壮和未来人的灭世计划。不过就在大家以为要结束的时候,尼尔突然说自己要逆向回到过去。主角才明白之前为自己挡子弹的人就是尼尔,而现在他要去赴死。并且尼尔还告诉主角,自己是未来的主角招募的人,主角未来会成为这次行动的创立者。到此,整个故事才呈现出来。

F. 《信条》观后感 你看明白了么详细解析

虽然之前做好了准备,但很多人看了《信条》还是被震的一脸懵逼的走出影院。信息量太大!


在详细解析前,需要大家了解一个概念:莫比乌斯环


拿一张白的长纸条,把一面涂成黑色,把其中一端360度翻一个身,粘成一个双侧曲面。用剪刀沿纸带的中央把它剪开。纸带不仅没有一分为二,反而剪出两个环套环的双侧曲面,你会发现只有一个面,并且前进和后退都可以在一个平行点上,即影片所表达的正反时空, 即时间不是我所了解的平行线。

《信条》从故事上可以简单总结为特工男主为了摧毁反派毁灭世界的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最终达成拯救世界的目的。但如果仅仅从这个故事的维度去看影片,那真的只能说是太简单。

电影仅仅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输出诺兰导演最新的各种理念,并极尽所能的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向观众输出自己对时空观念的新的认知。

所以这部电影并不仅仅是一个特工题材的电影,相反,它承载了更多的前卫的理念。

前所未有的视效体验 :一反常态,正逆时空同框!

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所有的视觉体验都可以算是“正向”,但如果有一个逆向的时空,和我们所处的“正向”时空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交织,那么会呈现出怎样的碰撞呢?

在《信条》的世界中,正向时间线与逆向时间线首度银幕合体同框,超级震撼令人惊叹!比如在正向世界中人是向前移动的,但如果这个人体经过了逆向传输,他和正向的人同时处在一个时空之中,只不过他需要反向移动,即倒着走。

这种情况最突出体现在追车戏和战斗戏中。

追车戏,一队正向开车,正追的你死我活之时,另一队有几辆车是倒着开的也是追得难舍难分,而后两队产生各种碰撞,可以说是非常刺激的速度与激情。

如果说追车戏是小试牛刀,让你大概体会到什么是正向逆向共处一个时空产生了极具震撼力的效果,那么战争场面将这种感觉放大为更宏大更激烈的体现。

红蓝两组小队成员,一组正向进入,一组反向作战。一组子弹从枪膛射出,一组子弹从废墟中回到枪膛;一组遇到爆炸是泥土飞溅然后上升为蘑菇云,一组是蘑菇云从最大迅速收紧泥土从散落到回到土地之中,两种爆炸效果的展示,两条时间线的战士汇合在一起产生的顺和逆同时存在的视觉刺激让人大开眼界。不只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思维的应接不暇的体验!

看到这样的视觉冲击,当时脑子基本是不需要转动的,只剩下单纯的欣赏,我感觉自己的两只眼睛都不够用,内心os: 太牛了!

“时空大师“诺兰再次突破 时间成为未来最大武器

诺兰导演对时空的把控是在是由来已久。从《盗梦空间》现实与梦境交织的 多重时间维度 ,到《星际穿越》五维空间颠覆认知的 时间流逝方式 ,再到《敦刻尔克》非同一般的 时间刻度 ,时间始终是诺兰电影的经典元素, 只是在《信条》里,时间变成了最关键的武器, 用来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信条》中,诺兰导演又将自己的时空观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这不是你以为的时空穿越,而是“时空逆转”。

电影中可能存在现在和未来两个独立的世界,时间是逆反的,但却互为镜像,两个世界都是合理的。

导演在采访中谈到自己曾经对“逆时空”观的理念,以及到作品的成型,追溯逆时空的源头。“子弹从墙壁里被吸出来弹回到一把枪里,这个念头至少存在我脑海里超过20年了。”诺兰导演的这个想法,是影片创作的原动力。

所以在整个行动之中队员们从正时空变换为逆时空,又从逆时空再次逆转为正时空,以及他们可以回到不同的时间点去进行行动,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点非常精彩,而这也是诸多影迷一直在探讨的“捋清时间线”的问题。

当从正向时空逆转到逆向时空后,氧气变为逆熵物质,需要戴氧气面罩维持呼吸;而再从逆向时空回转到正向时空,则不需要再戴面罩。诸如此类,需要去分辨这个人到底是从哪个时间点逆转而来,他的作用是什么等等。

正时空和逆时空的相互交错无论怎样作用,最终的结果都不会被改变,这也是影片一直强调的观念: 事实就是事实,不能改变

这与之前很多科幻电影回到过去改变未来的观念是相反的。

相互交错的时空线索 每一条信息都是未来的伏笔

我们会随着主人公一直在按照正序的时间线进行 探索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时空的维度拓展开来,我们会发现,单一呈直线的时间观念在影片中是被排斥的。

诚如主人公被队长告知“如果你的时间观念是一条直线,我不建议你上飞机(继续战斗)”。

因为在钳形时空之中,每一个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向。而所有人也都可以借助自己在今天留下的信息等待未来的自己或他人给自己一个反馈。

所以,按照这样的时间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出的每一段文字,打的每一个电话,都可以看作是某种意义上与未来的自己的对话,这都是我们留给未来的“面包屑”,他们一点一滴的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这种时空线索一旦深入到生活之中,就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或许你平时不注意留下的一个小小的笔记,一个随手写下的只言片语,到了未来的某一时刻就会成为启迪他人或者自己的契机。

这对我们自身而言是如此,对整个世界和人类传承也是如此。

我们人类在不断的留下属于自己的这个时代的痕迹,我们在当下留下的会为今后的未来的人类作为一个储备,反观我们的 历史 ,那些曾经存在的悠久的文明的点点滴滴,不也是穿越了千年的 历史 一直在为现在的我们提供信息吗?

诺兰导演用这样的以小博大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意识到万物皆可联系,从微小到宏观的升华,最后乃至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命运都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由让我热泪盈眶。

《信条》是诺兰写给影迷的一封情书

真正考验观众的是,反常的经验和复杂的逻辑交织在一起时,人脑常常来不及处理当下涌入的全部信息。

再加上诺兰快节奏的剪辑,能否“追赶”上情节,成为了《信条》对观众最大的考验。不太夸张地说,大部分普通观众很难一遍就抓住影片全部值得回味的细节。

作为一个影迷,在观看了《信条》之后,深深感觉到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这种感觉的来源不是说我一遍就看懂了这部电影。

相反,是我没有完全看懂这部电影,但依然会沉浸在对电影的解读之中不可自拔的感觉。

我和身边的朋友们因为这样一部更挑战自我观影体验的作品而兴奋!

我们会为时间线争吵不停,不断的讨论、二刷三刷的极致体验,成为了头脑风暴最强有力的承载品!而这,或许就是最让影迷兴奋的事吧!

不得不说,诺兰导演借由这部电影提升了更多人的观影层次。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将有更多影迷进入到深层次的交流之中,会投入的讨论交叉剪辑、非线性的时间、结构巧妙的剧本,并且延伸到时间存在方面的现在与未来的矛盾,以及时间是否可以独立,是否可以分割等等问题,这是一次影迷的狂欢契机!

所以对影迷来说,这就是诺兰导演给我们出的一道谜题,也是给我们的一封情书!

所以,大家明白了 么?

G. 《信条》首周三天卖2亿,豆瓣评分跌破8分,是诺兰近年评分最低电影吗

9月4号,诺兰导演的科幻动作片《信条》在电影院我们见面了。故事背景是世界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之际,男主人公为了拯救世界,在全球各地奔波,通过特工活动来揭开“信条”一词的谜底,最终完成了一个任务,而这个任务并非时间旅游一样的玩玩闹闹,而是要逆转时空的。


随着这部电影播放的时间越来越久,如今它的口碑已经呈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爱它的人觉得他是诺兰的又一水准制作,不喜欢它的人觉得整部片子就是刻意在炫技,最后的下场就是脱了群众。确实,它的观影门槛是有点高,它不像其它的爆米花电影就图一个乐,你必须在观看之前要先补一下理论知识。最后实在没办法了,网友们都开始自我调侃起来:“不能理解就别理解,感受一下就行了。”

H. 诺兰的《信条》,为何在豆瓣评分不足8分

《信条》从上映最初的8.4分,到如今的7.8分,《信条》成为了诺兰导演的所有作品中,评分倒数第二的作品。思考了很久,出于对诺兰导演的喜爱,纵然离首映已经过了许多时间,还是打算说一说它。

7.8分不至于说是烂片级,然而对于观众的期待来说,这远远不够。 片子里明明有大量时空变化、视觉语言等经典诺(xuan)兰(ji)元素,观众却依然不买账,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我认为悬念的缺失和情感的寡淡是最重要的原因。

关于这部影片

之所以影片在情感与叙事上会崩成这样,究其根本,还在于这一次诺兰导演炫技太过严重。由于“时间逆行”的概念设置的相当复杂,影片无法留出更多余地去诠释人物行为的内心动机,也无法找到一个更合适的铺开悬念的方式。

同时,观众也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精力留在了研究影片的逻辑原理上,自然也没有余力去感受人物和故事。诺兰却沉迷于他创造出来的时间概念,无论是情绪还是叙事都铺陈的太过空白,也难怪《信条》此次的评价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