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国外创意哲理微电影镜子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国外创意哲理微电影镜子

发布时间: 2022-04-15 15:37:17

‘壹’ 微电影《镜子》是怎么拍出来的

‍‍

制作花絮里交待了不少内容,看一看就知道了。可能有的朋友觉得眼花缭乱,我把一些关键信息解释一下。首先,关于长镜头,这个其实是最容易的部分,镜头运动中留了很多剪辑点,一弯腰,一看手,就可以轻松切镜头了。最玄妙的地方,在于玩“镜子”这个电影魔术。首先,如果你仔细观看,会发现镜子外和镜子里的动作其实是不同步的,比如,青年戴戒指的时候,镜子里已经戴到手指根部了,镜子外戒指才碰到手指头。中年去拿安眠药的时候,镜子内外手形不同。跟食指比较,中指的位置有明显区别。镜子外,中指内收;镜子内,中指外伸。所以,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镜子里的”其实是“洞里的”。那个位置并没有镜子,成片里,是角色扶墙。实拍时,布景是这样的:中间一堵墙,在应该是镜子的位置,挖出一个洞,以墙为镜象对称轴,墙两边的布景是一模一样的。反而是拍摄测试的画面更容易说明布景的方法……拍摄的时候,若墙算中间,出镜演员在墙左边,则墙右边有一名(手的样子和出镜演员的手比较像的)演员跟出镜演员做同步的动作(如上所述,其实也不是那么同步)。对了,抱婴儿的时候,镜中人,也就是洞后面的人,也就是出镜演员,抱的其实是一个假人。拍电影有时候真的是像在玩魔术。每一个镜头都需要仔细琢磨。

‍‍

‘贰’ 发点小电影看看吧

微电影强推《镜子》法国的 很有意思和哲理

‘叁’ 美国恐怖片:关于一面镜子的,忘记前面情节了,好像那面镜子可以流很多血,甚至淹没房间,

《鬼镜》

剧情介绍

警探本•卡森(Kiefer Sutherland 基弗•萨瑟兰 饰)因枪杀同事被迫从纽约警察局提前退休,他的婚姻也随之破裂。落魄的本暂住在妹妹安琪(Amy Smart 饰)的公寓里,终日借酒浇愁。

一段时间沉沦过后,本重抖精神,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他所供职的五月花购物商场五年前曾被大火毁于一旦,令他倍感奇怪的是,在这座焦黑的建筑物中,那一面面镜子却格外明亮。

数日后,本在商场的镜子上发现奇怪的手印,而次日亦在妹妹家的镜子上见到恐怖的景象。接下来的日子里,恐怖事件接连发生。

(3)国外创意哲理微电影镜子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本·卡森

曾经是一位警察,后来因为在解救人质的行动中意外杀死同事而离开工作。迫于生计,他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而他的任务就是在夜间看管那座烧毁的商场。

然而,本却渐渐发现了这里异常恐怖的一个现象,大火烧毁了一切,可是所有的镜子却安然无恙,不仅如此,任何一个照过镜子的人,都会以极其可怕的方式死去。

2、艾米·卡森

本·卡森的妻子,与本育有两个孩子。在本因为误杀同事而失业并一蹶不振后,对本的“无能”忍无可忍,最终将其赶出了家门。

3、安吉拉·卡森

安吉拉·卡森是本·卡森的妹妹,在本·卡森被妻子赶出家门后,安吉拉收留了无处可去的本在她那里暂住。当“杀人”镜子开始在整个城市蔓延后,安吉拉受到了牵连。

‘肆’ 镜子内涵的人生哲理

关于镜子的人生哲学哲理

心正了,世界都美好;心偏了,这个世界就都不好。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苏小妹听了之后,叹一口气说:“哥哥呀,你已经输了。禅师心中是佛,所以他看你就像尊佛;你心中是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会像牛粪。”

关于镜子的人生哲学哲理

阅读配图

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生活就会还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这一切都犹如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你对镜子笑,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对你笑;当你对镜子哭,自然镜子里的自己会对你哭;当你对镜子发脾气,镜子里的自己也会对你发脾气。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

做人则如同照镜子原理:你对人微笑,人家自然会对你微笑;你对人好,人会加倍的对你好;你对人不好,人家自然不会对你好;你对人诚恳,相信好人也会对你诚恳;你懂得尊重别人,别人自然会尊重你;你做事做得让人信服,别人自然会信任你;正所谓种什么花结什么果!也就是说,人们怎样对外部世界发生作用,外部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其施以反作用。如果你对众生充满挚爱,众生也会回报爱给你。

照镜子让人得以自省,找回真实的力量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着名的“照镜子”哲学家。李世民就很懂得照镜子的作用,他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不但随时对照,还总结出了“照镜子”的心得:“以铜为镜,可以正以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诗人艾青有一首题为《镜子》的哲理小诗: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伍’ 【哲理故事】镜子人生 哲理是什么先谢谢。【(字数下线:50)超过下线10个字(60)加5悬赏,以此类推】

即使我们是渺小的,不完整的,但是只要我们依然存在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要我们去发现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并且去折射他们,我们就能把美好的一切带到任何地方。其实这样,我们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不用去在乎那些子虚乌有的,尽可能的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你就是某个黑暗角落的太阳。正视自己!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存在是无缘无故的。你认为你得存在是无用的碎片你就是,你认为你得存在是为了给某个黑暗点折射光明你也是,你认为早晚有一天你会为整个黑夜折射一点阳光你就会慢慢的变成月亮……直到永远。

‘陆’ 苏联老电影“镜子”到底在讲什么就是一开始催眠治结巴的,越看越难受

伊万的童年you的呢,帮你找到了,你想要的电影,看看我ོ简ོ戒ོ。~!就可以了

‘柒’ 有一部外国电影里面镜子会杀人叫什么名字

《地狱神探》

‘捌’ 外国的一部恐怖电影,镜子里面有一个和自已一样的人自残吞玻璃,现实的人也会受伤,电影叫什么

《鬼镜1》人人都有过去,只是有的过去,耐人寻味,有的过去,却不堪回首……本·卡森年轻那会儿曾是风光一时的优秀警官,可惜后来因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误伤同事而被踢出了警队。如今的本全然不复当年的光彩,微秃的脑壳明示着他人到中年的力不从心,就连他的妻子也对他的"无能"忍无可忍,最终将他赶出了家门,无处可去的本只好去妹妹安吉拉·卡森那里暂住。
本最近在一家曾经着过大火的商场谋到了一份夜间保安的工作,也许薪水不是那么地理想,可是总算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本却渐渐发现了这里异常恐怖的一个现象,大火烧毁了一切,可是所有的镜子却安然无恙、明亮如初,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在大火中丧生的亡灵进驻到镜子当中,任何一个照过镜子的人,都会以极其可怕的方式死去,而且类似的灵异现象已经不仅局限在商店当中了,能够"杀人"的镜子,开始在整个城市中蔓延,就连安吉拉也没办法幸免于难,为了拯救自己其他的家人,本势必要有所行动,否则只能坐以待毙了。
这个有两部

‘玖’ 张爱玲《金锁记》中:月亮,镜子以及屏风中的鸟,分别有什么含义

整体上看,张爱玲的意象体系完全树立在日常生活世界(主要是女性生活空间),她的意象结构因而散射着更多的女性意识。尽管如此,由于作家具有平等审视世俗男女的宽阔视野,她笔下的男与女呈现明显的协商、互动关系,致使男性形象同样涵容于意象叙事,获得审美张力的贯透。张爱玲笔下的意象群具有很大的原创性。从范围上看,它几乎遍布日常生活的各种寻常物像:“蛀空了的牙齿”、泪珠、痣、手势,衣饰、镜子、茶具、花瓶、首饰、锅、破鞋、刀子、烟盒,玫瑰花、蝴蝶、鸟、曲蟮、月亮、太阳……这个意象世界五光十色、林林总总,从肢体、日用品到花鸟虫鱼,再到自然景象,反映了张爱玲意象营构的摄取宽度。杨义认为,“意象作为审美单体,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意象一旦成为一篇小说的结构焦点,就可能产生对时空顺序灵活剪接的审美效应。随着意象的多重意蕴以不同方式渐次显现,小说的时空结构便会呈现前后错综、正反并置、或多维聚合等多种形态。”具体而言,对于张爱玲的意象叙事,上述意象的超时空性、结构性与审美性也不同深度地得到映现。意象叙事是张爱玲日常生活叙事趋向生命攀升的一种结构体制。从扩大文本“艺术至境”的层面看,意象叙事的形态与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作品高潮或结局等关键时刻的意象冻结,可以激活人类集体无意识层的记忆表象,将“女性形象——空洞能指”(孟悦、戴锦华语)转变成语言“雕刻”,逼近人类(女性)的永恒处境与生命“原型”。此种意象系列具有“物化苍凉”(许子东语)的审美境界。其中,“绣在屏风上的鸟”、“钉死的蝴蝶”、“苍凉的手势”……是这一类意象中最为典型的例子。《茉莉香片》中,“屏风上的鸟”出现在传庆的意识流动中,一方面传庆借用一个“定格”的物像压缩了母亲一生的命运图式,另一方面,“屏风上又添上了一只鸟”的意象又前后错综地交织起母子命运轮回的生命怪圈——母亲的悲剧刚刚褪色,可是“在他母亲心里的一把刀”,却又阴魂不散地在传庆的“心里绞动了”(《茉莉香片》)。透过“屏风上的鸟”这种多维聚合型意象,传庆母子的命运图式变得越来越哲理化、抽象化,从中既可看到葛薇龙、孟烟鹂、范柳原、佟振保们命运的影子,又可看到作家对整个日常生活悲剧性的生命诠释,广而言之,这个意象甚至具有涵盖整个人类生命史的色彩,只是那屏风是不自由,鸟象征自由。正如《浮出历史地表》一书所评论的,“‘绣在屏风上的鸟’,是张爱玲叙境中的核心隐喻。……这与其说是一个关于飞翔与逃遁的意象,不如说是一个关于死亡与囚禁的意象。” 其二,张爱玲意象叙事能够凝固人的心理意绪,它既可构成小说的结构焦点,又能将文本中人物人格心理的分裂性类型化,完成人性普遍指涉的功能。《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玫瑰花意象最为典型。小说中,红玫瑰与白玫瑰象征伴随男人生命流程的两种女人类型。在以振保为叙述主体的“玫瑰之恋”中,振保与红玫瑰、白玫瑰分别发生了各自独立的人生故事,但是因为有玫瑰花意象作为小说的结构焦点,两个分离的叙事环在情感意绪层面构成了正反并置的矛盾体,借助内在的心理逻辑,张爱玲建构起文本的复调性与有机性。而从意象意蕴上看,“红玫瑰与白玫瑰”意象深层次地隐喻了男人(其实也可以包括女人)在情感(婚姻)选择上的困惑。正如文中所说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因为这种生命困惑本质上是一种人性衍生物,所以具有不可避免性,虽然振保的“玫瑰之恋”囿于个体原因不见得苍凉透骨,但张爱玲却在玫瑰花意象隐喻的情感世界中看到了深深的绝望。 其三,张爱玲“以实写虚”(王安忆语)的意象叙事,具有模糊外景与真实、人工与自然之间界线的倾向,在一种人文理念的泛化中,展示意象的陌生化、哲理化、悲剧化生命内涵。这样的意象包括曲蟮、白鸽子、月亮、太阳等。如《封锁》中的曲蟮意象。“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依据上下文语境与曲蟮意象自身的审美结构,曲蟮意象可以包含以下三重意蕴:一、比较下文在“封锁”——静止、切割的时空内,女作家展现人类生命爆出的风流浪漫的火花,曲蟮意象的动态性构成对人的存在状态的一种逆向书写,它利用运动的特性,反衬出存在的单向性、重复性与静止性,是生命僵化的写照。二、独立地看,曲蟮“没有完”地抽长、缩短,如同西西弗斯滚动石头一样内含一种深深的哲理意味。三、曲蟮的动态性将日常物象陌生化、生命化了,从而使寻常的电车轨道在特有的审美张力中艺术化为具有自足特征的审美对象。
=====================================================
(1) 自然界意象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成功灵活地运用自然界意象的例子俯拾皆是。这些意象都是人所共见的现象,符合日常生活的经验,符合规定的情景,然而由于她能够在意象的营造上别出心裁,以故为新,使大量散布于故事进程中的看似平常的意象变得不寻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同时又将小说的题旨和作者的情感委婉地曲曲逸出。
此类意象中以“月亮”意象的成功使用,最为人所称道,张氏小说中意象种类繁多,色彩纷呈,但以“月亮”的出现频率最多,最为典型,也最有特色。
《金锁记》里多次写到月亮。小说一开场,就有了这样的一段: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象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2
“月亮”是一个“红黄的湿晕”是“一滴泪珠”,小说一开始,就给了读者一个伤感,凄凉的基调。“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三十年前的月亮与三十年后的月亮交叉重叠,有意造成时间上的虚幻迷朦,营造一种孤寂苍凉的凄凉意境。而小说结束时又把“三十年前的月亮”复现了一次: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3
三十年前的曹七巧已经死去,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经沉下去,也只是沉下去而已,有沉下去的时候,就有浮上来的日子,浮出来的月亮依旧是那轮三十年前的月亮。姜家大院里的女人依旧演绎着月亮下的相同故事。推而广之,世上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姜家大院呢?
张爱玲常用的自然意象中,还不能不提到“雾”意象的使用。
在《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主人公葛薇龙在决定进入粱宅后,向梁太太的家走去的路上,出现了这么一段:
“那是一个潮湿的春天的晚上,香港山上的雾是最有名的。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融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绿幽幽地,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块。渐渐的并块也化了水——雾浓了,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4

张爱玲特意把薇龙走进梁宅时的时间安排在黄昏,夕阳下的一切,都显得梦幻般的不真实。隐在浓浓的白雾中梁宅,显露出薇龙进入梁宅前对自己的前程拿捏不准,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雾里的灯光恰如其分地描摹出薇龙在梁宅的未来生活。“雾浓了,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这里的雾应该是有所指的,指向专以牺牲年轻女孩子的青春尊严,换取富贵悠闲,繁华热闹的梁太太周围的一群人。尚未迷失自我,心中存着一丝人生理想追求的薇龙,一如那灯光,“雾浓了,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
(2) 服饰意象
张爱玲对于世俗生活的热爱,使她对于室内物品,如衣服,衣柜,摆件等有着特别的超乎寻常的,持久的兴趣,在她几乎是所有的作品中都表露无遗。张爱玲原是贵族的家庭,当然可以从小就接触到这些东西,也熟悉这些东西,但她会持久地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特别是对于服饰的细节描绘,不厌其烦地在多部小说作品中娓娓而叙,以致把服饰营造为众多的意象,使作品中的服饰意象纷繁绚丽,“辉煌热闹”。在《更衣记》里,张爱玲抱怨过:“多数女人选择丈夫,远不及选择帽子一般的聚精会神,慎重考虑。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⑤从中也许可以窥见张氏作品中服饰意象屡见不鲜的一丝原委了。
在《红玫瑰和白玫瑰》里,振保到达王士洪家的第二天,王士洪就远赴新加坡,丢下一个千娇百艳的如花美眷,让振保“凡事有个照应”。那天振保下班回来,没有看见自己的弟弟,却碰上了从客室里迎了出来的娇蕊,作者对这时的女主人公作了一次细致的服饰描绘:
“她穿着的一件曳地的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动了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衣服似乎做得太小了,两边迸开一寸半的裂缝,用绿缎带十字交叉一路络了起来,露出里面深粉红的衬裙。那过分刺眼的色调是使人看久了要患色盲症的”。○6
娇蕊的曳地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只是略微的移动一点,空气中就留下了绿墨子如此鲜辣潮湿的绿色,不要说自幼精于绘画的张爱玲,就是普通的读者也不难想到那青翠欲滴、鲜亮逼人的雨后的花草叶子。而那一路用绿绸带十字交叉着络起来的深粉红的衬裙,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千娇百媚,热情似火的红玫瑰了,而这与张氏颇具红楼笔法的人物命名“娇蕊”也是暗合的。如此王娇蕊在振保的眼睛里,就只能是他生命中的红玫瑰,一个“热烈的情妇”。作者借着人物的服饰,巧妙地把人物的命运作了暗示。
另外,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里,女主人公之一的曼璐出场时:
“穿着一件苹果绿的软缎长旗袍,倒有八成新,只是腰际有个黑隐隐的手印”。○7
乍一看,觉着颇为费解,如何旗袍上会有一个手印?仔细一想曼璐的舞女生活,就发现了作者在此服饰意象上的匠心独具:这个手印客观上当然是曼璐的舞女生涯给她带来的印记,但是曼璐出场时,并没有舞客的手按在她的腰际,却能看见那隐隐的黑手印,只能说明那个手印是无形的,却又是无处不在的,是周围的人强加与曼璐身上的,不管她现在做不做舞女了,她在别人的眼里,就只能永远是一名舞女,永远只能苟活于世,永远只能是婚姻生活的受害者、牺牲品,这一点,也被小说后来的情节发展所证实。
(3) 易碎物品意象
综观《传奇》一书的故事,除了《倾城之恋》外,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一个凄婉苍凉的故事结局,不由得使人想起张氏在《流言》中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什么都靠不住,一捏便粉碎了。”而镜子,玻璃,眼镜,宝石等,统统都是闪闪发光,炫人耳目,却又都是又脆又易碎的,一如那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乃至整个人生的世界。所以在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还经常看到许多薄脆、易碎、闪光的物品。如眼镜,玻璃,白磁,宝石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应该是镜子意象的使用。
根据台湾学者水晶先生的统计,单单就在《鸿鸾禧》一篇里,镜子的意象就出现了七次,眼镜五次,玻璃九次,白磁三次。○8在她的小说作品中,不但是贵族小姐白流苏喜欢镜子前顾影自怜,就是《桂花蒸
阿小悲秋》中的女佣阿小也在门边缘的粉墙上贴上一块碎了角的小镜子,不时地“对镜贴花黄”一番。女子如此,男人亦不例外。《红玫瑰和白玫瑰》里的振保,在公共汽车上邂逅几年前被他遗弃的情人娇蕊时,竟然也在司机旁的小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脸渐渐抖起来,眼泪竟滔滔地直往下流。还有《沉香屑
第二炉香》里,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英国男子罗杰在自杀前,看到衣帽架上的镜子,竟也下意识地“伸出一只手指来,在镜子上抹了一抹”。○9然后再向厨房走去。
在张爱玲的一部后期作品《色戒》中,她把镜子,玻璃窗,玻璃门,玻璃盒,宝石和钻石戒指等一切闪闪发光的又虚幻易碎的物体穿插在作品里。就在珠宝店的私室里,即将诱杀易先生的关键时刻,易先生准备为女主人公王佳芝买一只粉红色的钻石戒指:
“墙根斜倚着的大镜子照着她的脚,踏在牡丹花丛中。是方夜谭里的市场,才会无意中发现奇珍异宝。她把那粉红钻戒戴在手上侧过来侧过去地看,与她玫瑰红的指甲油一比,其实不过微红,也不太大,但是光头极足,亮闪闪的,异星一样,红得有种神秘感。”○10

王佳芝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开始疑心自己是否真的爱上了易先生,虽然她是第一次感觉到对这个男人有一种亲切感,但易先生愿意为她买下连给他妻子都不曾买下的粉红色钻戒时,她显然有些犹豫了。不过,细心的读者从“墙根斜倚着的大镜子”和“光头极足,亮闪闪的”等字眼上就会猜到这份感情彻头彻尾的虚妄和阴险。最后,王佳芝相信了虚幻的感情,放弃了理智,放走了易先生。然而就在当天,她就被易先生的人抓走并处决了。

二 意象的艺术意味

(1) 意象与作者的经历
意象手法的运用,同张爱玲人生经历中瞬间的感受和直觉乃至童年记忆、潜意识等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凭借着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以及超乎常人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悟性,使张爱玲运用这一艺术手法时显得极其熟练而游刃有余,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我们还是能从中窥见张爱玲生活经历的点点滴滴。
张爱玲是名门望族之后,不过她出生的时候,早已经是民国时代,张家的显赫时代已经过去,所有的繁华、热闹已经成为父母记忆里的历史。同时父母不幸的婚姻和最终的分手,都使张爱玲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无奈的一面。谁都知道,张爱玲的月亮写得最多,写得最好,而她对月亮最初的强烈感觉,却是被娶了继母的父亲毒打一顿后,囚禁在一间空房里,并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的时候感受到的,在《私语》一文里,她对此表露无遗:
“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Beverley Nichols有一句诗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地杀机。○11
那年,张爱玲十七岁,一个花季的少女被自己的父亲毒打,幽禁,而且多少还搀杂着一点后母怂恿父亲的意思在里头,无疑对张爱玲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这种幽闭的生活一过就是六个月,期间张爱玲还患了严重的痢疾,“差点死掉”,而每天晚上躺在病床上,与她作伴的,也只剩下天上的月亮了。在那样的条件下,再好的月亮对张爱玲来讲也都是寒冷,孤寂,无奈和凄凉的了。
在小说《金锁记》中,长白被七巧支使着和她一起整夜整夜地抽鸦片,而把被七巧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妻子芝寿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床上等死的时候,张爱玲把自己对月亮的特殊感受赋予了芝寿:
“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
“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
“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她想死,她想死,她怕这月亮光,又不敢开灯。”○12
这里的月亮,表现的都是令人无可奈何,又心犹不甘,抗争却又无用的命运沧桑。芝寿临死前的月亮,透着疯狂与神秘,兼有使人汗毛凛凛的恐怖,活脱脱就是张爱玲小时候那段被父亲毒打和囚禁时记忆的重现。
镜子在张爱玲的童年生活中同月亮一样留下了她终身的难以忘却的印记。写于一九四四年的散文《童言无忌》里,张爱玲真实的记录了在镜子前自己也不明白的心灵的颤栗。在镜子里,她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与恐惧,那是在父亲已经娶了后母,弟弟尚未年幼懂事,自己难以自保,更无法庇护弟弟:
“在饭桌上,为了一点小事,我父亲打了他一个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往下淌。我后母笑了起来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我丢下了碗冲到隔壁的浴室去,闩上了门,无声地抽噎着。我立在镜子前面,看我自己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滔地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13
对镜子痛哭的张爱玲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孤独无助,暴露了父母的不幸婚姻对她心灵的深深伤害。她和心爱的弟弟失去了母亲的呵护,生于斯,长于斯的姐弟俩却成了别人的眼中钉,时时得提防父亲和后母的喜怒无常。想到这里,张爱玲不由得泪如雨下了,而这些平时轻易不显露的内心活动,在镜子的反射中得以呈现,以致于写小说时,便有意无意地借助镜子里表现笔下的人物心理,或预示人物的命运。
小说《倾城之恋》里,离婚后暂住娘家的白流苏被一对穷酸兄嫂抢白后,到母亲那里诉苦,又遭冷遇,处于孤苦无依的境地时,张爱玲写了白流苏在镜子前面顾影自怜的一段:
“流苏突然叫了一声,掩住自己的眼睛,跌跌冲冲往楼上爬,往楼上爬……上了楼,到了她自己的屋子里,她开了灯,扑在穿衣镜上,端详她自己。还好,她还不怎么老。”○14
这一段情节,与上述的张爱玲眼见弟弟被打后,伤心落泪,又被后母抢白,因而冲进浴室,在镜子前大颗大颗落泪的情景又何其相似、如出一辙,熟悉张爱玲的读者很容易能感受到张爱玲的幼年经历在白流苏身上的投射。
(2) 意象与人物命运
“就意象而言,张爱玲的密度较浓,不知多少段描写,鲜艳夺目而不减其凄凉或阴森的气氛”。○15但张爱玲的意象的营造,不是“六朝的骈体”,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花巧,而是大都出现在人物命运的关键时刻,意象的使用是与人物的命运发展休戚相关的。试看《茉莉香片》里,言子夜年轻时撇下冯碧落,负气远走国外。等他回国的时候,碧落已经嫁给聂介臣,关于她嫁后的生活,作者借着她儿子的想象,演绎了这样的精彩一段: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16
“笼子里的鸟”,还是有生命的,还会有飞出来的一天。但是被绣在屏风上的鸟,就只能被人观赏,被人玩味的东西。这里,张爱玲对冯碧落的悲剧命运作了象喻式的艺术概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张爱玲对于整个时代的女性命运的象征,更可以扩展到人在世界上无所逃遁的命运的象征,“这与其说是一个飞翔与逃遁的意象,不如说是一个关于死亡与囚禁的意象”。○17
《沉香屑 第一炉香》里,薇龙觉得自己受了乔琪乔的欺骗,赌气要回上海。她去买了回上海的船票,在返回姑母家的路上,却不期遇上了一场倾盆大雨:
“薇龙一边走,一边拧她的旗袍,绞干了,又和水里捞起来的一般……”○18
这个情节,形象地把薇龙徒劳无益的抗争表现了出来。这时的薇龙,正站在命运的三岔路口上对于她来说,能选择的路并不多:一是当修道院的小学教师,“没什么意思”;二是到社会上去找事做,“不见得是她的出路”,剩下的路,就“自然还是结婚的好”。薇龙不断地拧旗袍的动作,说明了她的努力也是白费,她最终只能去做“结婚员”了。虽然乔琪乔不见得真正地爱她,但是为了起码的生存,她最后还是跟他走到了一起。这一看似圆满的结局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张爱玲惊世骇俗的那句话:“婚姻是长期的卖淫”。不过透过这惊世骇俗,读者应该能够看到张爱玲对于传统价值体系的怀疑与嘲弄,以及对于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
回到《金锁记》,长安在母亲的胡搅蛮缠下,不得不痛苦地放弃学业的前一天晚上:
“她从枕头过摸出一只口琴,半蹲半坐在地上,偷偷吹了起来。犹疑地,‘Long,Long,Ago’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里袅袅漾开。”○19
后来,长安又因为母亲的从中阻挠,不得不向倾心的男子童世舫解除婚姻,这时:
“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的声音,迟钝地吹出Long,Long,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这是现在,一转眼也就变了许久以前了,什么都完了。长安着了魔似的,去找那吹口琴的人——去找她自己。”○20
这两次出现的“Long,Long,Ago”的口琴声,前后重合,每一次都伴随着长安的一次自我牺牲,每一次的牺牲都足以改变长安的命运。长安着了魔似的执着地追寻着这旋律,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意象,象征着长安自己应该有的东西,象征着女性应有的地位和形象。就在这音乐声里,长安憧憬着她真正意义上的母亲的出现。反复出现的“Long,Long,Ago”的旋律,却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这是一曲“爱的挽歌”,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火柴梗。

(2)意象的视觉美
金锁记》中有这么一段,七巧在送哥嫂出门后,心情郁闷,回头又看见睡在床上一动不动的丈夫……接下去张爱玲演绎了一个极为经典的巧妙融合电影蒙太奇手法的意象:
“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
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29
这一段的意象描绘,若置于张氏的电影剧作中,相信张爱玲本人也难以辨认了。镜头从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长镜,到镜子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山水屏条,然后镜头缓慢雾化,再推近时,镜子里的翠竹帘子已经褪色,金绿山水也换成了七巧丈夫的遗容。如此一晕一看间,人世间已经是沧桑十年了。
可参考http://hi..com/liuguochen8899/blog/item/02feb33ee88e06fe828b1381.html

‘拾’ 求镜子的启示和感悟,有典故或哲理短语优先加分!!!

在一代名臣魏征死后,唐太宗悼念他时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盛衰得失),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一句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言,但这里有不准确的地方,唐太宗其实不是以魏征为镜子,来察看自己的得失,他借鉴的镜子其实是隋炀帝杨广。魏征不过是位目力奇准,又敢于校正太宗过失的好监督而已。

--------------------------------------------------------------------

爱因斯坦的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常常和一群孩子混在一块玩。他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但所有的告诫对小爱因斯坦来讲都如同耳边风。他常这样回答母亲:“别的孩子都在玩儿,我为什么要学习?而且我不比他们差。”直到16岁那年秋天的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的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也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

镜子传说

嫫母,又名丑女。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5000年前,黄帝战蚩尤,降神农,平息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刚刚开始。制衣冠,造舟车,梳妆打扮也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那时,先民们为了整理自己的蓬头垢面,经常面对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静的河边、水边,整理一番。所以,古籍书上记载,把这种“照镜”子,叫“鉴于水”。那么,这与嫫母有什么关系呢?
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那时,黄帝宫里人经常站在水边映照自己的脸面,梳妆打扮。嫫母觉得自己长的丑,轻易不去水边梳妆打扮自己,每逢节日也不随便抛头露面。整天只知道在黄帝身边干活儿。有一次,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话没说,就随同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嫫母气力大,挖石板比别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块。这时,太阳正当中午,阳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阳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弯腰用手轻轻从地里刨出来,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怪物,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连她自己也觉得奇怪!她悄悄把这块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黄帝宫里对任何人也没有讲这件事。她乘周围无人,又把石片取出来,发现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样。嫫母到制作石刀、石斧的厂房,找了一块磨石,把石片压在上边反复磨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来一照,比刚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还是那样丑。她又磨了一阵子,拿起来再一照,自己仍然很丑。嫫母自言自语的叹息说:“看来面丑不能怪石片(镜子)。”从此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边、水边去梳妆打扮了。每天早上起来,照着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后又悄悄藏起来。时间一长,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帮助彤鱼氏在石板上烧肉,因火力过大,石板被烧炸了,飞起一块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脸,血流不止。嫫母赶忙回去,拿出石片,照着自己脸上贴药。谁知,黄帝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轻手轻脚走到嫫母身后,发现嫫母一手拿着什么东西照着自己,一手向脸上贴药。黄帝走向嫫母身后,头贴近嫫母的肩膀,刚要仔细观看,不料,嫫母惊呼一声!她发现石片上出现了黄帝面孔。扭头一看,才知黄帝站在她的身后。黄帝问嫫母:“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老实忠厚的嫫母,一听黄帝问话,知道此事绝不能哄骗黄帝,噗嗵一声跪在黄帝面前。嫫母把发现这块能照人的石片,从头至尾向黄帝诉说了一遍,恳求黄帝宽恕她。黄帝听罢,哈哈大笑,双手搀起嫫母说:“这是你一大发现,你不但没错,还立了一大功!”黄帝说罢 ,立刻叫来嫘祖,方雷氏,彤鱼氏,把嫫母这块能照见人面孔的石片拿出来,叫她三位妻室见识一番。嫘祖笑着说:“黄帝,怪不得很长时间不见嫫母去水边梳妆打扮,原来她有这个照人宝物。”彤鱼氏紧接着说:“黄帝,这个发现,应该给嫫母妹妹记一功!”黄帝兴奋地说:“当然要记一功!”
人类使用镜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此就开始了。
难怪,有一本《物原》古书上说:“轩辕作镜”。《轩辕内传》这本书上也说:“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述异》这本书上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铁镜和铜镜。4000年前,埃及出了古铜镜。随后我国也出土了青铜镜。秦汉以后,我国铜镜制造水平已闻名中外。铜镜不仅是梳妆、整容的用具,而且是造型优美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