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戛纳国际电影节2014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戛纳国际电影节2014

发布时间: 2022-04-01 17:07:32

⑴ 戛纳电影节在哪国举办的

戛纳电影节是在法国的戛纳举行的。戛纳电影节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但是真下创立的时间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6年,就在这年的9月20日,在法国的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等部门的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举办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首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从此以后戛纳电影节就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戛纳电影节自从开办以来,始终坚持创立时候的初衷,以推动电影发展为目的,振兴世界的电影行业,为世界的电影人提供一个国际的大舞台。当然,戛纳电影节也是与时俱进的,并没有原地踏步,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接入一些新的概念和想法,也是一直在进步的。戛纳电影节也是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


2019年的戛纳电影节举行时间是在5月14日至25日,是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举行的,这次戛纳电影节已经是第72届了,这届电影节亚洲电影再一次拿下了金棕榈奖,这个金棕榈奖得主是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寄生虫》。

⑵ 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金棕榈大奖最终由“英伦知性导演”肯·洛奇先生的《风吹稻浪》问鼎。这位年届古稀的老将,在过去几十年里,曾与戛纳电影节有过数度纠葛,每次均是功败垂成。虽有两度评审团奖及一次最佳编剧奖的犒慰,但有口皆碑的电影前辈洛奇先生,与金棕榈的羁绊却始终未能了结。今朝笑到最后,老人家终偿夙愿。
《风吹稻浪》以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与爱尔兰之间的冲突为背景,通过三位青年的不同际遇,再现了当地人值此特殊历史阶段的真实经历。哥哥为“祖国的大一统”,不惜放弃医生这份极有前途的职业;而弟弟却全身心投入独立的革命浪潮,与英国侵略者对抗到底;战争的最终代价是亲情破灭,除去永恒的创伤,人类一无所获。
肯·洛奇虽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却以完全中立的姿态,平静讲述了这样一出悲剧。虽有被好事娱记质疑“涉嫌叛国”的插曲,但影片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肃写实的风格,还是让恳切的摄制初衷与厚重的人文关怀不言自明。
继去年法国导演迈克尔·汉尼克折桂最佳导演奖后,今年,法兰西本土势力再接再厉、更进一步——同样涉及战争内容的电影《弗朗德勒》荣膺评委会大奖。与正面描绘战争对人性摧残的《风吹稻浪》南辕北辙,《弗朗德勒》通过一场绝恋,以战争后方为主要着眼点,通过等待离人还乡的女性无助的心路历程,阐释战争的残酷。当历尽战火洗礼而完全判若两人的丈夫再次回到她身边时,这对情侣才意识到彼此的改变已无法挽回。同样的悲剧,同样的反战,两项大奖的得主殊途同归。
在亚洲电影青黄不接的断档境地里,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王家卫,以纯熟的太极技法,完成了对欧洲电影人的致敬。英国影评界在票选“20世纪十位最伟大导演”时,曾将王家卫排在黑泽明、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等大师之前,墨镜老王则以“还英国巨匠一个公道”的身体力行,回馈了大不列颠。
至于东道主法国,血脉里沉淀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祖训的王老师,自然不会怠慢。尽管《弗朗德勒》的脱颖而出不乏过誉之嫌,但评委会大奖这个名目仍显得十分靠谱——既对得起高傲的法国人民,又让挑剔的媒体无法过分指责。福茂先生肯定在偷着乐:邀请老王做客,真乃明智之举。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赢、乃至多赢,是一项各大电影节或电影奖的不可能的任务。不过,王家卫在这方面算是做得巧夺天工。既然成全了一位大师(肯·洛奇),那么,另一位该如何安抚呢?
“伊比利亚电影之神”佩德罗·阿莫多瓦执导的《回归》,获得最佳编剧和影后两项大奖。众所周知,自编自导是阿莫多瓦的招牌动作,当年在奥斯卡上,老瓦斩获的便是一尊最佳原创剧本的小金人(《对她说》),于是,此番的最佳编剧奖,堪称顺理成章。
但创造了高达3.6的综合评分(4分满)的《回归》,若仅以剧本奖对付,未免草菅人命。所以,影后殊荣便呼之欲出。本来,阿莫多瓦就是女权电影的资深“党代表”,而《回归》则迎来了卡门·莫拉、佩内洛普·克鲁兹等六位“阿莫多瓦御用女优”的集体回归,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与其艰难取舍,不如一蹴而就。何况,欧洲人在并列获奖方面早就颇有心得——《八美千娇》在柏林电影节和欧洲电影奖上,实现过“八女同台”的领奖盛况;《时时刻刻》的三代好莱坞演技女星也曾携手封后柏林。因此,《回归》的六位女演员重演上述光景,便不足为奇了。
再来看影帝部门。我事前预测的五位候选中,法国演员占据三席:布诺瓦·迈奇梅尔(《查理的意见》)、努里·比格·锡兰(《气候》)、萨米·布阿吉亚(《光荣岁月》)。之所以有如是结论,原因在于金棕榈奖、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上,东道主的机会不大(当时没料到争议作品《弗朗德勒》“勇夺”评委会大奖),自然要在表演奖上多分些羹。果然,影帝最终由《光荣岁月》的萨米·布阿吉亚等五位男星集体胜出,与《回归》的六大女优相映成趣,再次证明了欧洲演员的表演水平,以及亚洲导演的操作功力——王家卫将“见者有份”原则发挥得登峰造极,令人感服。
还差谁没照顾到呢?众所周知,好莱坞。
墨西哥出品、好莱坞招安的青年才俊——亚历桑德罗·冈萨莱斯·伊纳里图执导的群戏《通天塔》赢得最佳导演奖。这位出身中美洲的后起之秀,自成名作《爱情是狗娘》起,便擅长以平行故事错综交织的形式,通过出场人物间细枝末节的连带关系,完成支流汇总,令人恍然大悟,进而升华主题、镌刻人性。
这次的《通天塔》,搭档上届戛纳最佳编剧奖得主吉列莫·阿里加(《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奉献了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役所广司、盖尔·加西亚·伯纳尔四大实力派飙戏的盛宴。无论精妙绝伦的剧本,抑或火花四散的演技,都值得相应奖项的肯定。参考上述分配结果,最好的办法便是表彰导演伊纳里图。此君完美调度了故事、演员这两把利刃,使之有力整合,刺向一点,入木三分。
评审团奖的归属亦具匠心。《红色之路》虽是英国电影,但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却是奥斯卡奖得主(去年,凭设计精巧的小品《美国异教徒》荣膺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红色之路》的惊悚题材并不符合戛纳的一贯审美,但必须指出,该片是女导演阿诺德讲述女性故事的长片处女作。由是,评审团奖选择《红色之路》,实际上在欧洲与好莱坞之间、突破与保守之间、男权与女权之间、成就大师与发现新人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怎么能让人不为王家卫喝彩呢!
综上所述,故事在“多赢”的局面中圆满谢幕。王家卫主席以优雅、唯美的方式,温柔、轻巧的手腕,通过获奖作品的反战属性与颁奖方式的多赢策略这两个方面,构建了“和谐电影节”。换言之,第59届戛纳电影节本身就是一部电影——一部为数不多的王家卫执导的皆大欢喜的作品。

⑶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由来为什么叫戛纳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特别是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1936年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之后便成为1938年的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强势入围193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并还夺下最佳外国影片“穆索里尼奖”。

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第一届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

选择戛纳是因为那边气候舒适。

1939年6月,路易·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担任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主席,第一届电影节自9月1日进行到9月30日。

⑷ 2014戛纳电影节红毯有哪些中国人

巩俐、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 周雪、贾樟柯、赵涛、于冬、金巧巧、吴征、杨澜等

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于2014年5月14日开幕。2014年5月24日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以及颁奖典礼在电影宫卢米埃尔大厅举行。

海报直接采用了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年电影《八部半》的一张剧照,影片男主角马塞洛·马斯楚安尼透过墨镜,意味深远地望着观众的方向。2014戛纳电影节官方海报设计师称,马斯楚安尼和费里尼共同代表了一种自由的,面向全世界的电影,致敬这部电影,也是强调意大利电影和欧洲电影的艺术性在世界电影中的重要程度。

参考来源:网络

⑸ 戛纳电影节在哪个国家举行

戛纳电影节在法国举行。

戛纳电影节这个一年一度的影坛盛事,每次持续两周,放映20多部竞选影片和几百部其它影片,世界各国的几万名电影界人士、记者云集于此。

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奖杯标志

作为戛纳国际电影节无可争议的标志,最新的金棕榈奖由卡罗琳-舍费尔(Caroline Scheufele)于1998年在时任电影节主席皮埃尔-维奥(Pierre Viot)的邀请下重新设计。

自2014年起,金棕榈奖便采用符合标准的“公平采矿”认证金原料制作,具有了环保的寓意。

201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迎来70周年之际,为纪念此盛事,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制作金棕榈奖的瑞士珠宝品牌萧邦创作了一座带钻石的奢华版金棕榈奖。

⑹ 戛纳电影节是那个国家举办的

戛纳电影节是法国戛纳举办的。

戛纳国际电影节(法语:Festival de Cannes)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之一,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合称为世界五大电影节;又与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俄国的莫斯科影展并称世界四大艺术电影展。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

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自开办以来,戛纳电影节始终坚持其创立初衷即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除了对电影节初衷的坚持,电影节也准备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他们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

⑺ 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历届之最

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金棕榈奖的中国导演: 陈凯歌

中国导演陈凯歌于1993年第46届凭《霸王别姬》获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过金棕榈奖的中国导演(包括华语影人)。

最年轻的影帝/影后:

柳乐优弥

2004年第57届年仅14岁的日本演员柳乐优弥凭《无人知晓》击败中国男演员梁朝伟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戛纳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乔迪·梅

1988年第41届年仅13岁的英国演员乔迪·梅凭借《分离的世界》与同片的另两位女演员芭芭拉·赫希、琳达·姆夫西一起获得最佳女演员奖,成为戛纳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后。

唯一荣获金棕榈奖的纪录片:《华氏911》

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于2004年第57届获得金棕榈奖,从而成为历届上唯一一部荣获金棕榈奖的纪录片。

首位获得荣誉金棕榈奖的女性影人:阿涅斯·瓦尔达

2015年在第6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典礼上,将颁发荣誉金棕榈奖给阿涅斯·瓦尔达。阿涅斯·瓦尔达是首位领到该奖座的女性导演:她以传奇性的幽默感发表感言:“我的电影从来没像他们的卖座!”

⑻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谁的节日

戛纳国际电影节(法语:FestivaldeCannes)是一个由法国于1939年首度举于该国南部城市戛纳,于二战战后复兴并于同地扩大举的国际性电影展暨电影奖。它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之一,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合称为世界五大电影节;又与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俄国的莫斯科影展并称世界四大艺术电影展。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

⑼ 世界四大电影节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因举办地拥有大海、美女和阳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称为3S电影节。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戛纳电影节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真空地带,是一个浓缩的好像人们能直接联系,讲同一种语言的微观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国教育及艺术部部长让·扎伊(Jean Zay)提议在法国创建一个国际电影节。戛纳因其“阳光及美丽的景色”而当选会址。
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第一届嘎纳国际电影节,由路易·卢密耶(Louis Lumière)担任主席,但是被二战延误。1945年,法国国家文艺协会(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组织电影节;自1946起,刚创造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也联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戛纳国际电影节作为战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文化盛事,在戛纳的旧赌场里举行。当时,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一个设有董事会的非营利组织;并在1972年变成慈善机构。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为缺乏资金戛纳电影节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举行为期两周的戛纳电影节;1951年以前是在9月举行,后来变成 5月。1968年,戛纳电影节因政治骚乱被迫中断。
最开始的时候,戛纳电影节主要是一个旅游和社交事件,更像是电影论坛而非 赛事。 几乎所有参展的电影都可获得奖项。历经多年后,随着参加者的急剧增加和新的经济后盾,戛纳电影节改变了原来的定位,逐渐演变为电影工业中最为媒体关注的年度盛事。时至今日,每年约有一千六百个媒体的四千多个记者参加戛纳电影节。 1959年“电影市场”的创建更增添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其不但提供了一个商业平台,而且为电影工业的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会晤及讨论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断发展的45年间,戛纳电影场已成为全球电影行业的主要市场。同样,在2000年创建的围绕电影宫的国际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能促进自己的文化及电影,并为他们的制片人和电影工业提供支持。
与正式提名并行的是1962年创建的“国际影评周”和1969年创建的“导演双周”。这两项活动都设有各自的竞赛单元。1978年,时任电影节总代表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金摄影机奖”(Caméra d'or),以奖励三个竞赛中的最佳影片。
戛纳国际电影节初期,是由各国选送自己的电影来参赛。1972年,总代表莫里斯·贝西(Maurice Bessy),电影节主席法伍尔·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会毅然决定戛纳电影节自此将是参赛影片提名的唯一决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围内提名参赛影片。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很快被其他的电影节效仿。 1998年,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创立了“电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电影学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发现和提携新的电影人才。自此,各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部电影被送到电影节竞选提名。
追随电影基石的构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开办的戛纳电影节官邸也是为年轻的电影人提供在国外发展自己的拍摄计划的机会并鼓励其在国际的推广。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担任戛纳电影节的总代表的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继皮尔·福娃(Pierre Viot)之后被董事会选为主席 。皮尔·福娃(Pierre Viot)从1985年到2000年担任主席,2000年成为电影基石会长。从2001年起,吉尔·雅各布(Gilles Jacob)由戛纳电影节总经理维若妮卡·盖拉(Véronique Cayla)及艺术总监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协助工作。
他们加强了戛纳电影节作为年度国际电影讲坛的地位。所有的电影风格、学派和类型都各得其所。无论是通过电影放映还是通过众多丰富电影节的文化、艺术活动:讨论会、表彰会、大使讲堂、音乐会、展览等,其永恒的目标是为了电影艺术的成长服务。 戛纳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产业从业人员聚会的理想场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进电影发展的艺术家的才能。历经数年,戛纳电影节以其在电影的艺术水准和商业影响之间取得的平衡着称于世。不但为展示的影片保证了一个独特的国际化的平台,而且在维护“为广泛的受众提供电影产品”的理念同时,也揭示和反映世界电影的发展和趋势。

⑽ “戛纳国际电影节”在哪一个国家举办的

法国

A. “戛纳”一词是由法文名Cannes音译而来,为保持音译的准确性,应读作gā nà。之前的词典中,戛字只有jiá这个读音。戛纳(Cannes)位于法国南部港湾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风光明媚的休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