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越狱电影叫什么
叫《死囚越狱》。
《死囚越狱》是罗伯特·布列松执导的剧情片,弗朗索瓦·莱特瑞尔和Charles Le Clainche出演。该片讲述了讲述在纳粹占领期间,一个法国的中尉如何成功逃离纳粹监狱的故事。
冯戴纳是一个法国中尉,一个被纳粹关押在监狱里的“囚犯”,在押解来监狱的途中他就试图跳车逃跑,但是被抓回来受到侮辱和拷打,并且几天没有得到任何食物。坚强的他从隔壁的敲击声里得到安慰,也从在院子里放风的一个老人那里获得了一些帮助。
他的囚室里有什么呢,不过是一张床、一块毛毯、一个马桶、一把汤匙、一块剃须刀的刀片、两扇窗和一个固定在墙上的石头架子,还有就是在他被判处死刑枪决前安排进来的一个曾帮德国人做过事的的男孩约斯特。在实行死刑前几个小时,冯戴纳毅然和约斯特一起踏上了逃往之路。
有很多冯戴纳撬开狱门的背部特写镜头,甚至是手握调羹的特写。这是生命在门板上撞击的静态。因为漫长的等待与进展缓慢的折磨,完全超出了人该有的承受力。修筑与命运搏斗的心理长城,厚厚的墙壁又在某一瞬间转化为易摧的神经末梢。
B. 求一部越狱电影
是尚格·云顿主演的《地狱醒龙》。
英文名: In Hell
中文名: 地狱醒龙 | 野蛮人
导 演: ( 林岭东 Ringo Lam )
主 演: (尚格·云顿@让-克劳德·范达美 Jean-Claude Van Damme) ( Lawrence Taylor) ( Lloyd Battista) (卡洛斯·戈麦斯 Carlos Gomez) ( Manol Manolov) ( Chris Moir)
上 映: 2003年11月25日
在俄罗斯一座名叫“科拉瓦维”的极其腐败的监狱中,监狱长为了利益,强迫罪犯们开展生死格斗比赛,使犯人们互相争得你死我活,残酷的监狱生活使这里的犯人变得令人恐怖至极。
因报杀妻之仇当庭打死了收买法官而无罪的兇手,凯尔被判终身监禁,面对残酷的现实,凯尔逐渐改变成他曾轻视的野蛮人,而这狂飚的战争欲望,可能会拯救他的生命……
由香港着名导演林岭东与动作巨星尚格·云顿再次合作挑战动作极限,火爆刺激,拳拳到肉,喜欢尚格·云顿的动作迷和林岭东《监狱风云》的铁腕雷霆的朋友推荐看看,非常过瘾,劲爆十足。
C. 求一部俄罗斯电影!
新地群岛 | Novaya Zemlya | Новая Земля
导演: Aleksandr Melnik
主演: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Marat Basharov ,茵格保加·达坤耐特
国家/地区:俄罗斯
类型: 动作
片长:Russia:130 min (approx.)
上映日期:2008年8月28日 俄罗斯
对白语言:英语 / 俄语
发行公司: Nashe Kino
简介: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说俄罗斯政府要实行一个试验计划,因为俄罗斯的监狱已经不够用了。这样第一批被判了终身监禁的囚犯们一共二百多人,被军队流放到一个荒岛上,他们可以自由生活不受管束,军队提供了一切生活用品和食物,但是只够这些人用三个月的。可是到了第二天食物就要仓鼠们给吃光了,而早就知道会发生大家互相打杀抢夺的伊万,早早就背上包袱独自一人去生存。又过了好久营地里开始有了掌管者和他的手下,剩下的人被当做囚犯关起来,每天都要赛跑跑进房子里,最后一个没进去的人就要被杀死,当成所有人的食物。最后伊万的坚定和善良让大家跟着他杀死了那个老大,他们发现了一个飞机残骸并修好了它。而这个时候第一批的人们就剩下八十多人了,他们已经团结在一起准备一起共度难关修好飞机逃走。可是这个时侯军队在三个月后又回来了并且又带来了第二批囚犯,他们又想第一批那些人一样要掌管这里于是他们开始互相厮杀。
D. 200层监狱只能吃从上而下的饭电影叫啥
你说电影应该是2019年网飞出品的西班牙电影《饥饿站台》,豆瓣7.6分、IMDb7.0分、MTC73分。
多伦多电影节获得午夜疯狂单元观众选择奖。西班牙戈雅奖拿到了最佳特效。
不过其实这个监狱不止200层噢。
男主人公格伦是自愿入狱者,意图放空一段时间,戒烟、读书,六个月后还能获得一张证书。从他选择带的东西可见一斑——其他人大多带武器,他带了一本书,《唐吉坷德》。
唐吉坷德是什么样的人?耽于幻想、行动盲目,但又信仰高尚、伸张正义,可笑又可悲。
影片对男主人设的象征还有两样:别人戏谑他是弥赛亚、他最爱吃的食物蜗牛。
格伦在“监狱坑”经历了第48层、171层、33层、202层、6层,期间他从不屑于吃剩饭剩菜到吃得狼狈尽兴,从同情救助陌生人到为了生存吃人肉,从带着理想而来到心想能活着出去就够了。
饥饿使人癫狂,极端环境下室友的善意会慢慢耗尽,最终的结局是彼此猜忌,要不是吃人就是被吃。
但最后格伦决定奋力一搏,他要跟着平台走通关,定额分配食物,让底层的人也能吃到,以此为起义,唤起团结意识,
监狱坑到底有多少层?已经在此待了一年的人说至少132层,为管理局工作了25年的人说是200层,格伦一秒秒计数推算出是250层左右,但到了333层平台仍可以往下运行。
格伦会成为弥赛亚式的拯救者吗?小女孩和意大利奶冻哪个是“拉美西斯二世”?抗议信号成功输送回0层了吗?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甚至有解读说最后的救赎是男主的臆想,因为《唐吉坷德》的全名就是《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
“显而易见”,《饥饿站台》是一个阶级寓言。
上层歌舞升平,下层挨饿互杀,中层麻痹度日。
上层并不知下层疾苦,下层要强行越级往往付出生命代价,层级之间也难以达成互信互助,贪心和自私是人类永恒的囚笼,没有节制和慈悲就永远身处地狱。
但电影里的宗教意味,以及可讨论的细节有很多,感觉没看懂,但是好像又懂了,反之亦然,好像看懂了,但又感觉没完全懂。
E. 值得一看的十部监狱题材电影,你看过几部
1、《空中监狱》;发现我以前就看过,尼古拉斯凯奇演啥都是尼古拉斯凯奇。典型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好看在罪犯众生的百态以及飞机爆破的大戏。男主不顾老婆女儿原本只需要进监狱一到两年,强行去监狱呆了八年,故事情节不够流畅,为了成为英雄而拍个英雄片的感觉。
2、《金蝉脱壳》;史泰龙和施瓦辛格联手上演了一部越狱大片,枪战场面火爆,但个人觉的最精彩的是越狱前的准备以及各种对手戏更精彩!在这个片子里最喜欢的是施瓦辛格的表演,有力量有头脑,把一个成熟男人的强硬和柔和表现的很到位。
3、《守法公民》;前半部算是神作、后半部拉胯、这就是前面铺的太大了、后面折了腰。其实守法公民应该在最后完美脱罪,但是并没有、如果说邮件是男主发的,他应该知道自己的秘密基地已经暴露那么他应该绕着尼克他们走、杀掉他们所有人再完美脱罪。结果后半部智商突然下线。被自己的炸弹炸死。而且还牺牲了监狱。
4、《监狱生活》;这部电影还算比较有意思,但是受限于电影篇幅太短,部分情节没有过渡,发展的太突兀。。而且既然片名叫监狱生活,就不该展开看守员们的生活,这条支线就该砍掉。监狱是个大杂烩,只刻画一两个犯人难以吸引观众的好奇心和观影热情。
5、《地狱醒龙》;仿肖生克救赎式杰作,一个弱鸡新人和老囚犯的故事,同样都是被栽赃入狱,同样也是最后逃了出去,不过还是有自己的特色,林岭东导演最后也融合了监狱风云的元素,算是美版的监狱风云,满屏都是金句,值得摘抄。
6、《黑狱风云》;监狱里的死囚藏着2亿黄金的秘密,一伙匪徒入侵有所企图,男主卧底单枪匹马乱杀,史蒂文席格不太适合演特工,块头实在太笨重。整部影片以街头调调来刻画,虽然很台词很生硬很2有种智商被带下的感觉,但剧情还是OK的,应该是黑人街头风开始流行的时期的影片。
7、《太空一号》;科幻爆米花,选角不错,特效不假,整体感觉还行,片荒能看。看完肯定有很多人会吐槽,说 科技 感不行 剧情不合理,但我看完觉得挺不错的 虽然没有很炸裂的感觉,但几处伏笔埋的挺好 男主和女主感情升温很自然。整体还是很棒的。
8、《监狱风云》;经典的香港监狱戏,也亏得周润发与梁家辉这两位影帝级别的演出,将香港普通市民在监狱里边的悲欢离合都演绎的很真切,也为二人的友情,甚至是兄弟情而感动。张耀扬的张扬跋扈应该从此作中开始慢慢习惯,只不过脸看上去还略显稚嫩,人狠只靠瞪眼来体现。何家驹黄光亮等人的配角也很出彩,最后的那个打斗戏确实蛮狠,也让周润发没有准时出狱而感到可惜。
9、《死亡监狱》;用力没有过头,气氛烘托程度准确,完成度较高。我看的删减版完全没有一个女角色,没有一点露点镜头,被定义为三级片,也是暴力镜头吧。影片主题不错,看简介想让人看看,但处理的如大部分90年代港片一样,粗糙,最后并没有英雄主义结尾。
10、《狱中龙》;开始监狱片,中间黑帮片,最后法律片。你不走到人家前面,人家永远当你矮骡子。我悄悄来,悄悄走,大军也是好兄弟。黎姿这年19岁吧,海边真空露点,也成为了荧幕上第一次露点。如果有钱,华仔也可以好好学习,不混黑道。最后,华仔编号1997,有人来看你了。
值得一看的十部监狱题材电影,你看过几部?
F. 如何评价网飞电影《饥饿站台》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是引起了观众对理性与现实的思考。
在“饥饿站台”,进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带一个随身物品进“监狱坑”,而男主没有选择带什么防身的武器,而是选择带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一部由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
该作品讲述了一位疯癫的游侠骑士唐·吉诃德的故事,他由于对骑士小说的疯狂热爱而走上了游侠骑士的道路。他与他的侍从桑丘四处游历,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磨难,做出了许多荒唐至极的事情。书中的主人公。喜好读骑士小说,整日耽于幻想,立志恢复古代的骑士道。一番荒诞的“证险”后,他返回故里,临终时幡然醒悟。
这本书之所以闻名于世,最重要的原因是,《唐·吉诃德》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刚刚好和电影的主题不谋而合。
男主一个理想主义者想要来唤醒所有人来反抗这个残忍的制度,而下层声音永远无法传达到上一层,显得天真而无力。男主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吃被老油条狱友吐槽:
“你是gc主义者吗?”
就像男主的理念:如果所有人都各取所需,那食物就可以达到最底层,每个人都可以活下去。
然而即使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下层不是吃人就是被吃的被绝对剥削的机会,人性贪婪导致即使去过下层的人到了上层也不会为下面的人思考,反而变本加厉的剥削和暴食。
改变永远不是自发的,源于周围的压迫环境的艰险,但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要想改变只能等待时代的变动,等待统治阶层的变革,等待贵人相助,但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未曾拥有这种契机。
G. 监狱的电影都有哪些
1、《肖申克的救赎》
介绍:《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剧情电影,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身陷囹圄, 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狱长不愿帮他翻案。 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最后成功逃出监狱。 该片于1994年9月23日上映。
H. 求一部俄罗斯电影
这个电影名字叫《回归》,
“我没有将它看作是每天常见的故事,或者一个社会性的题材。它不是简单的父子情,很大程度上,它从一个神话化的角度去看人生。电影里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意义。”
——导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
这是一部关于男孩成长的影片。一个失踪十二年的父亲,一个只存在一张褪色照片中的男人,某日突然出现,回家后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去荒岛旅行,三人在旅途中遇上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但父亲都只是袖手旁观,似乎要借着军训时的锻炼加速孩子们的成长。终于,父亲与儿子的冲突加剧,转化成一个无可挽回的结局。
整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俯视的海面,然后是一个模拟主观视角的镜头走在海底的沉舟之上——看完全片才知道,原来这叶小舟就是父子三人划向孤岛的那叶小舟,也是带走了父亲死尸的那叶小舟。这样的镜头对于对影片未知的观众是充满神秘的,但对于作为叙述者的导演更像是记忆的始点——一个已经成为男人的人对“成为男人”的全过程的追溯(就想当年划向孤岛)。影片的开始是故事的结局,但是那里只有小舟没有死去父亲的身影——事物是记忆的触煤,真正的父亲已经融入自己的体内与灵魂共生。
第一场戏“星期天”,是男孩关于“是真正的男人”的证明游戏,这是开始有独立意识对社会有了认知后作为男孩子通常乐此不疲的事情。对于勇气的证明就是对自己社会性别的强调也是一种对渴望“成为男人”的十分直接的表现。大海与高台,这两件“道具”在外观尺寸上把男孩们心中的证明欲望推到了极限,也让他们对“成为男人”拥有着如此强烈的欲望。高台上安德烈和伊凡行为处理充满了对故事结局的映射:当其他男孩们跳高台的拍摄视角是习惯性的由下至上仰视视角时,安德烈的跳跃导演突然处理成倒正俯。仰视视角的背景是天空——立体祥和,而正俯视角与海面平行,使画面呈现平面,但当安德烈纵身一跃时,体积快速的由大变小突然刺破了原先的平面感使客观存在的纵深被奇异般的无限拉长,跳高台在观众心中顿时变得震撼。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安德烈跳下高台镜头最后的落幅与影片最后父亲坠死的镜头除了构图上下颠倒之外似乎完全相同。而伊凡在高台上的举动与心理状态与影片结尾处同场景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他走上高台的原因来自于自己对“证明”、“成为”的渴望和同龄人(他世界里的社会)对于自己的被迫。影片中虽然以“伊凡有空高症”来为他不跳高台作逻辑届时,但从更深层次我们看到,伊凡还是婴儿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他,对于他而言父亲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缺席的,他对于父亲的意识是薄弱的——至少不是像其他正常男孩那样极度的渴望去“成为”——现实的缺席就从具体形象上失去了挑战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心中巨大的敬畏感,降低了“挑战”的欲望。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影片之后旅途中伊凡始终敢于抵抗父亲的命令而不像安德烈对父亲充满了崇拜。这里解救伊凡的是母亲,母亲称伊凡为“我的儿子”而伊凡抱在母亲的怀里述说出自己的害怕,伊凡担心自己世界里的社会的嘲笑也为自己不能“证明”而懊丧自责,他依偎着母亲怀抱走下了高台。父亲十二年的缺席使伊凡至此始终把自己和母亲连为一体,就像母亲对其称呼“我的儿子”一样,比起理论上存在现实中缺席的父亲,伊凡在心理上显然仍处于母亲统御阶段。至此我们看到,影片从一开始的人物设定上就把“俄狄浦斯情结”不仅是心理的内在表露还是更为彻底的还原到了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中。
“星期一”。父亲以最有威信的方式到来。当安德烈和伊凡为了“证明”之事发生争执时,两人飞奔争着到母亲面前告状,可见至此在两个男孩的世界中母亲是最后的审判者最后的权威,就在此时,父亲以一种最沉默的但却是最震慑的状态出现在了安德烈和伊凡面前,与此同时母亲在两人心中的权威性被忘却——母子连体的概念第一次受到动摇。父亲出场的第一个镜头模拟了安德烈和伊凡的视角:身上盖着海水蓝的丝质的床毯,右侧窗投入的日光斜射在床前,镜头以一双脚为前景取得纵深——在他们的眼中,这个父亲就像死去的基督主耶稣。这个出场镜头从一开始就预示着父亲最后的死亡结局,但同时因为父亲的形象与耶稣重合在了一起使父亲一下子拥有的精神上的权威形象。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父亲的台词就是沉默,他也许在一个远离生活甚至遥不可及的地方,但他存在着就象征一种力量。伊凡立马去寻找证明这个男人就是父亲的证据,而安德烈崇敬的看了父亲后为他轻轻的关上了房门。两个人对于父亲实体出现的接受与认同从这里开始分道扬镳。要知道安德烈在自己年幼的时候见过父亲,他对父亲存在心理位置;但是伊凡似乎没有见过父亲,父亲的位置在他的心里是第一次被迫出现。两人在阁楼的旧箱子里找到了一本带插图的破旧的圣经,在亚伯拉罕祭献独生子依萨克这段旧约故事的插图间,拿出他们和父亲唯一一张的合影,他们认同照片上的母亲和自己也因此同时接受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这个认同开启了两个男孩的俄狄浦斯阶段,父亲在现实中的回归在心理上使男孩与母亲开始分离联体状态,“父亲的法律”首次介入。这在晚餐时得到了实体上的体现,餐桌上父亲坐在母亲的对立面处在整个餐桌人物关系画面的正中,安德烈和伊凡分坐其两侧,父亲规定着谁喝酒喝多少,父亲分配着一天全家人所能得到的食物,而镜头对父亲的调度也始终采用仰视视角——既是模拟两个儿子的视角也是象征的提示,他就是整个家庭的审判者裁定者、权威的象征,而母亲从原来的地位退去来到了父亲的另一边成为次要和听命者。餐桌上安德烈眼神中充满了崇敬甚至是向往,他主动开口叫了“爸爸”,并主动要求能再多喝点红酒能证明自己是个像父亲一样的男人;但伊凡始终都带着客观的审视,并且不会附和父亲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看着这个突然出现被迫要接受的新的权威,他甚至憎恨他的出现和对于母亲的取代,因为这个被称为父亲的男人的到来他必须接受和母亲分离的事实。
从“星期四”出发,安德烈和伊凡也开始了他们同母亲的分离,并且被迫接受父亲。不管是与父亲平排坐在副驾驶位置,还是称呼,眼神,表情,行为,安德烈始终表现出对父亲的崇拜;而同样这些伊凡却一直显示出抵触情绪,这也为之后伊凡一次又一次违抗父命并最终导致父亲的死亡。整个旅途中,父亲以一种看似军训式的教育方式试图教会自己的儿子怎么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虽然过程痛苦,但对于渴望“证明”的安德烈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凡会在最痛苦的时候想起母亲,他总是念念不忘出门时对母亲“两天旅行”的时间承诺,他仍然承认着母亲在心理上的权威性,也仍然留恋着母亲充满保护关爱温暖依靠的怀抱,与此同时他对于父亲的抵触挑战反叛直到出现杀父的念头。俄狄浦斯情结随着剧情的发展在伊凡的身上不断升级直至最后弑父的到来。父子三人的旅行地点是远离城市的孤岛,它割离了安德烈伊凡对于母亲的依靠,带着他们放下了现实社会经历一路风雨走进意识深处的心灵孤岛,在那里完成心理的蜕变。
发生弑父的导火线仍然是对于时间的承诺。当父亲继续着自己关于男人的教授,伊凡对于居高临下的父亲角色充满了仇恨,他带着反叛的勇气突破了自己的恐惧主动的爬上了高台,用自己的强势完成了心理上的弑父。弑父的那一刻突然到来,父亲从高处坠下一其出场的第一个镜头躺在地上。两个儿子对于结局是充满痛苦自责无法接受的,但是父亲的死亡把关于男人的教授推向了高潮,安德烈顿时走向了父亲的角色,他沉着冷静的考虑后事并指挥伊凡一同进行,他为父亲合上了双眼,像父亲曾经做过的那样拉着小船……最后承载着父亲尸体的小船漂向了大海、漂向了小岛的方向,两个儿子不带附和不带被迫的发自内心的喊出了“爸爸”,但是父亲漂走了,因为男孩成为了真正的男人!
影片的最后,当已成为男人的儿子在车上无意间发现了那张全家福时,父亲影像却消失了。回想起影片中的一些场景,比如:母亲始终没有告诉伊凡父亲从哪里来,父亲神秘的电话,那些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东西的麻袋,还有哪个不知里面是什么也不知为什么要埋在这样一个孤岛上的木匣子。也许真正的父亲根本就不存在,也许这个故事只是一场心理成长旅程的现实再现。旅程的时间一共显示出七天,像是约赫华的创世纪,但却是从星期六到星期天。还有父亲形象出场时酷似耶稣的形象,关于父亲唯一一张照片被夹在破旧的圣经中……“父亲”以启示的方式带领男孩实现心灵上男人的诞生和成长的回归。戴锦华曾在《涉渡之舟》的序言中这样解释道:“寻父”的主题,不仅是一个获得个人身份、回答“我是谁”、最终认同于主流/父权文化并获得社会命名的过程,而且被基督教文化中关于"大写"的父亲/上帝的表述,赋予了获得信仰、实践生命的超越性价值的意义。
《回归》虽只是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的处女作,但在影响风格上对塔可夫斯基的重新演示,比如早晨醒来的母亲穿着长裙静静地逆光方向站在撒满晨光屋子里,尤其是进行到60分钟之后,我们似乎在回顾41年前也拿走金狮奖的塔可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父子三人划着小船驶在幽暗、平静的湖面上,完全模仿《伊万的童年》中最后伊万和科豪林上尉三个人驾着小船在晨色中穿越沼泽的画面。
《回归》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对父子关系的个体情感的表达,从某种程度上,作者用了一个罕见的寓言结构给这个话题赋予了重新思考的角度。此片荣登2003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宝座。而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一部关于爱、失去和成年的难以描述但无法拒绝的电影”。
《疯狂俄语》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