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泰国电影小姑娘和流浪狗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泰国电影小姑娘和流浪狗

发布时间: 2023-07-27 09:37:52

❶ 纯真的泰国童年电影,《小情人》重新唤醒童年,寓意的是美好生活吗

一部泰国儿童电影-《小情人》,非常自然而纯真的童年故事,电影很好呈现了两小无猜的稚嫩感,无论是从生活感,还是从镜头感上。两位小主演的表演可以说不露痕迹,颜值杀太厉害,那种少不更事的青涩也完美贴合了故事风格。每一个桥段都直戳回忆,重新唤醒童年,数次捧腹,数次热泪,美好得让人沉醉。

《小情人》即使是跨国作品,还是能引起很强的共鸣感的,足球赛、自行车的镜头处理很有趣味,cos港产武打片那一段太亮了。虽然开头和结尾有些鸡肋,毕竟格局没那么大,没必要进行时空上的拉长,有些多余。但是童年的回忆总是如此,单纯青涩、轻快阳光、幸福稚气,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生活的全部,彷佛我们只要赤足狂奔不断前行,就永远不会长大。光阴飞逝,却发现再也回不去了。

❷ 泰国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家庭片

在以爱为主线的故事里,《爱久弥新》同样还有着亲情与友情的辅线,这些温馨美好情愫的酝酿,在这部电影中给人带来的并非是一种多么高潮迭起的煽情,它是平淡却又能让人偶尔忍俊不禁的,温馨美好的爱意,就是在这种平淡中被精雕细琢而出,令人感受到了那爱久仍旧弥新的真挚。文/梦里诗书

❸ 关于一部宠物狗电影

是寻找狗托邦
在狗狗中间流传着一个传说,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饥饿的狗狗会被喂饱,生病的狗狗会被治愈, 再没有人欺负他们,这个地方就叫狗托邦。
马克(一只红褐毛、勇敢自强的狗狗)被女主人遗弃后遇到了一个流浪狗帮派。他们由六只不同血统,不同性格的狗狗组成:龙老大、亚当、帕克、格蕾丝和美美,这个团结互助的流浪狗团队,在大街上结伴群居,苦中做乐。一次,龙老大为了救马克被摩托车撞伤。为了给他治病,也为了大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马克发誓一定要带他们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狗托邦。在击溃了其它狗帮派和捕狗队员的袭击、戏弄了坏蛋老板、澄清了同伴间的误会,赢得了南茜(一只美丽的苏格兰牧羊犬)的爱情之后,马克终于和同伴一起,找到了各自的幸福归宿。
马卡姆---忠诚,勇敢的硬汉;“最男人的狗”
配音:孙浩
红褐毛,身材健美,相貌朴实;率直,自强,忠勇双全的狗中硬汉。因误会,被主人遗弃后流浪街头,结交了以龙叔为首的流浪狗团队。为了报答为救自己而负伤的龙叔,带领同伴开始“寻找狗托邦”的冒险旅程。
南茜---美丽,善良的富家小姐 “最温柔的狗”
配音:杨紫
品种名贵的柯利牧羊犬(苏格兰牧羊犬),个性温柔优雅、对主人忠心。主人想把她许配给另一只叫汤米的柯利牧羊犬,但是汤米猥琐无耻,南茜不堪他的百般骚扰;关键时刻,马卡姆出手相助,把南茜从汤米的纠缠中救了出来。从此两只狗坠入了爱河,踏上了流浪汉和富家小姐甜蜜而曲折的爱情之路…
影片的狗训练师说,“南茜的扮演者费恩是一只牧羊犬· 我们并没有训练她很多次。我们只是教她守规矩。她在电影里戏份不多,因为她的主人很依赖她。她是家里的“小淑女”。费恩常常在训练场地看着训练员训练其他狗狗· 她看起来并不关心我们在做什么! “
费昆---睿智,温柔的知性熟女 “最智慧的狗”
配音:杨若兮
流浪狗团体睿智的女军事;肯为朋友两肋插刀,温柔,文静,内秀的知性熟女;虽然长相普通,但是聪明绝顶,总能在危机之迹想出绝妙点子,帮助朋友们度过难关。
影片的工作人员说,“费昆的扮演者其实叫卡普克。当我找到它时它正在被其他的流浪狗攻击。我不忍心所以我把它带回了家。它的性格很像标准的泰国女人。走路慢慢的而且难以形容的可爱! ”
阿美―――漂亮,时尚的小美女 “最美丽的狗”
配音:金铭
白色蓬松毛,身材娇小的贵妇犬;总穿着一身桃红色的比基尼,喜欢站着走。自诩为“美女”,认为作为一只“美丽的狗”应该有种种特权,谈到自己时言必称“美女”怎样怎样。娇气,吃不了苦,爱批评朋友,一度背叛过流浪狗大家庭。但在最后关键时刻又回归到了好朋友们身边,并立下重大功劳。
影片的狗训练师说,“阿美是一只贵妇· 她的真名叫吉吉 我必须说这只狗是天才· 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她是训练中心的超级明星。导演告诉我们美美是一只和主人走失的纯种狗。扮演她的狗实际上要能用2条退走路·当她这么做时她的前爪要交叉。”
肯---能为兄弟拼命的好小子 “最讲义气的狗”
配音:叶静
长毛狗,很讲义气,处处保护自己的朋友;一开始对马卡姆有敌意,认为是马卡姆使龙叔受伤的。后来了解了马卡姆的为人,并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一直暗中喜欢阿美,却屡屡受到阿美的误解,这对欢喜冤家最终 “修成了正果”…
肯是一只稀奇的狗· 它一半是泰犬的血统, 一半是西方的· 导演说,“我们觉得它应该只有些绒毛并且它的毛只残留一些· 它应该有一张多毛的脸·亚当的扮演者是来自伤残动物中心之家· 这狗就是稀奇的并且毛色也符合· 所以它和角色配合的天衣无缝 。”
龙叔---老当益壮、具有领袖气质的带头大哥 “最酷的狗”
配音:王奎荣
带领皮亚克,肯,阿美,费昆一帮流浪狗兄弟的老大;曾经叱咤江湖的狗狗首领,如今却英雄暮年,垂垂老已,其领袖地位一度受到质疑和挑战。后来,他为了救马卡姆被疾驰而过的摩托车撞断了一条腿,用勇敢和智慧重新得到了团队的尊敬。最后他在马卡姆及其他伙伴的帮助下,通过危险的马路到达"狗托邦"安享晚年。
导演们认为龙叔的形象应该看起来像是黑手党老大的狗,但是找这么一只符合角色的狗太难了。“有一天,我开车看到它站在路中央,就像是他在像我要一个角色出现似的,我们慢下来仔细观察它· 就是它了! ”
皮亚克―――爱搞怪,耍贫嘴的开心果 “最调皮的狗”
配音:张一山
左眼上有个黑圈的淡黄毛狗狗;总是喊肚子饿,总在找麻烦,总在耍贫嘴,是流浪狗团队里的开心果。即使个头矮小,身材瘦弱,地位低下(是肯的小跟班),也阻挡不了他“征服世界”的满腔热情,从头到尾兴奋个不停。最后,皮亚克也有了自己的小跟班。
影片工作人员说,“我们找到皮亚克的扮演着理乍得还是在它非常小的时候。它住在离警察局很近的那条路上,我们很担心它,觉得它好象要活不下去了。所以我们带它回家,导演告诉我们他在寻找一只是肯最好的朋友的狗,它应该是顽皮并精力充沛的。我们觉得理乍得的性格和肯很像但是又有些顽固,最后让他扮演了皮亚克的角色。
导演潘唐·松参和桑凯.维杜郎不仅让观众听到动物的对话,还配以或嬉笑或焦虑的表情,不再是仅仅让动物机械地动动嘴巴。观众会发现每一只狗的每一个动作都和台词搭配的天衣无缝,令人惊叹、捧腹。这部影片将给每个动物爱好者带来感动和欢乐。

❹ 一部讲述一个泰国女孩和一只流浪狗的故事的电影,它的情节就是一个泰国女孩遇到一只流浪狗,她会给它买肉

小犬与女孩 ข้าวเหนียวหมูปิ้ง (2006) 导演: Siwaporn Pongsuwan 主演: Nawarat Techarathanaprasert / Patcharasri Benjamas / Sinijtra Boonyasak / Patcharasri Bhenjamert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泰国 语言: 泰语 上映日期: 2006-01-12(泰国) 又名: 好狗不见了 / 再见!流浪犬 / Khao niao moo ping / Bite of Love / A Bite of Love

❺ 求一篇影评!!!!!!!!!!!!!

无疑,这是一部在伊朗肯定是要被列为“禁中之禁”的大禁片。

在伊朗它是被称为“反伊朗”的,其实与其说它是“反伊朗”的,更确切的说,它应该是“反伊朗宗教专政制度”的。它像一把尖刀,直接颇开了伊朗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直白的将这个宗教国家的伊斯兰专政政权对伊朗人民的迫害和打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也难怪该片在上映之初,伊朗政府就如临大敌。电影在多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高荣誉评委会大奖之后,伊朗本土却公开谴责该片,有关人士Mehdi Halhor在接受伊朗半官方新闻机构Fars时,评价这部电影是“一部没有真实描写伊斯兰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影片,”这位伊朗电影机构的负责人对于影片能够获奖丝毫没有感到意外,认为“西方电影中敌对伊斯兰教就是始于法国,因而这部“反伊朗”的影片《我在伊朗长大》才得以制作和在戛纳电影节上得到大力推崇。”他还把这次获奖形容为“一种反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行为”。

影片自从戛纳斩获大奖以来,一直受到伊朗官方的谴责。在即将举行的泰国曼谷电影节上,影片原定于2007年7月19日作为第一部影片在开幕式放映的。赞助此次电影节活动的泰国旅游局官员Chattan Kunjara na Ayudhya因为这部电影被邀与伊朗大使会晤,宣称“双方达成一致共识认为这部电影如果不放映的话,对泰伊两国都有好处。”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取消放映该片能为泰国带来怎样的好处,只是提到“在艺术方面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但是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和有可能产生的影响。”电影节主要负责人Kiriangsak Silakong对审查机构的这种做法感到十分遗憾,在接受泰国曼谷的《国家报》时认为“泰国观众无法看到这部电影,真的很糟糕。”而英国路透社还援引了他更进一步的评论“泰国已经在伊朗施加的压力之下屈服……”

无疑,这是一部让“伊朗政府”一度“心惊胆颤”,且对“其恨之入骨”的电影。为何一部动画片能让一个国家的政权如此坐如针毡?

电影描述一个具有“西方自由解放思想”的新时代伊朗女性从9岁到24岁的奔波生活。

电影是幽默的,电影中笑料百出,小女孩的古灵精怪,总是让人忍俊不禁。而电影中那些80年代的流行音乐又是让人那么回味。特别是女主角失恋后,准备重新振作,高唱那首《洛奇》的主题曲《Eye of the Tiger》,更是经典的画面。

电影又是严肃且压抑的,在让观众在了解这个女性的故事的同时,又向我们展现了她生活的大背景——现今仍然存活在“伊斯兰宗教专政”下的伊朗。从1979年,她9岁时,人们还期盼着“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君主制的“巴勒维王朝”后,能得到自由民主,到伊斯兰基本教义派掌握政权,人民希望的破灭,女性被迫戴上面纱,数以万计的人被投进监狱。从1988年,她18岁,两伊战争结束,她回到伊朗,重回那个拥有“茉莉花香”的外婆的家乡,到她24岁,迫于不适应社会的压迫而再次离开家乡,飞赴法国寻找生活的希望。电影在幽默搞笑的同时,又无时无刻的向我们描述一个性格直爽,思想新潮的女性在伊朗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下,生活的无奈和压抑。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对封建君主制的“巴勒维王朝”的讽刺,更能看到对至今仍然统治伊朗的“伊斯兰宗教专制制度”的批判。除外,从电影中西方国家向出于“两伊战争”的伊朗和伊拉克都贩卖武器 和 女主角在欧洲时,西方人对伊朗人的鄙视和认为伊朗只是“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宗教狂热的妖魔色彩”的国家的刻板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电影对西方社会的批判。

加上电影极富个性创意的黑白简明画风,更是让电影对观众充满了吸引力。而黑白的画风,其实更能恰如其分的衬托出女主角压抑的生活状态。

本片的影像风格,令俺想起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当然不是所有的连环画都是这种风格,但至少有一类,就是这种画风。

那时候不懂得啥“表现主义”之类的东东,现在也不懂,也不觉得《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的画风就是表现主义了。本片画面的线条虽然具有部分抽象性,但还是比较自然的形体轮廓,未必是每一根线条、每一坨色彩(这里只有黑与白)、每一个形体都用来表现情绪与感觉,其背景及整体构图,也没有太强的表达心理状态的作用,至少个人觉得没有突出到足以扣上“表现主义”帽子的程度。

事实上,在看开始几分钟的时候,本片甚至让俺想起的是《樱桃小丸子》。小女孩顽皮捣蛋、猛追法西斯帮凶小崽子等场景,让俺想起古灵精怪、经常自我臭美的小丸子同志。当然,《伊朗》中的小女孩没小丸子那么单纯,从而也就没有小丸子那么庸俗的幸福,一切都因为小女孩生活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伊朗。

影片对那个时代伊朗“和谐”一面的描绘,简直是浓墨重彩。从小女孩的角度讲述这些“很好很强大”的故事,从故事本身的角度来说,固然是蛮不错的,也有那么一两丝感人的情绪。但如果要纵向地比较,说这样的内容、这样的表现方式有多么了不起、以至于必须获个啥奖,俺就觉得不至于了。

对俺来说,这部分表现得太直接了,司马昭之心太明显了,反而降低了冲击力。当然,爱看故事的,喜欢在故事里多愁善感一下的,看看这些还是会很有感触的。也许从小和谐到大的小可,已经变得铁石心肠了么?悲哀。

让俺感到惊讶的是,影片到中段突然笔锋一转,从“以小女孩的眼睛看世界”,变成以“世界的眼睛看小女孩”了。影片关注的对象,也似乎一下子从那个和谐的国家、民族与社会,聚焦到作为个体的主人公身上。单单这么描述,似乎转折会很生硬。其实不然,影片在这里制造了个虚假的预期,它让观众以为主人公出国之后,还会继续关注国内大的事态,但没想到却盯住女孩自己的人生不放了。

另外一个惊喜,是从和谐社会出来的主人公,显然比俺当年开放多了,听的是“铁娘子”(Iron Maiden),穿的是“Punk is not Dead”,玩的还是一夜情,而且对象是GAY,这就很超级行为艺术了。主人公的青年时期的诸多反叛与磨难,显得“成长”的这个主题很突出,但未免太突出了点,搞得人拿“女性主义”的标签到处贴。

“女性主义”不是不好,但是搞来搞去没点新花样就有些腻歪。剥除动画的外衣,以真人演绎这点题材和内容的话,欧洲先锋同学们难道不觉得炒了很多隔夜饭么?即使就这件相对于皮克斯动画来说很另类的动画外衣而言,也未必有多了不起,各种影像技巧无一不是很家常。
经历,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也许有一天你会回头发现,原来你站在见证历史的舞台上,即使充当灯光下的配角都是值得的。
一直无法理解,中东地区那样严密的宗教管制如何能够让人民信服,如何让人民有生活在自己国土的优越感。这是不属于自己的世界。于是,在广州小北看到那么多来自中东的女人在火热的夏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很是心疼,不都离开那个严密的国度了吗?为什么还要和自己过不去!朋友在巴基斯坦过得不算好,生活太平淡,甚至想给我买条美丽的裙子都找不到一个女人做参谋!这样的国家在阿巴斯的手下变得更让人敬而远之,于是,我们再以轻松的眼光来审视,让《我在伊朗长大》中的玛赞来讲述她的故事——
从他们长达8年的战争中,我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子,经过了改革开放,迈过了一层层的经济发展,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受伤的人们才走出了它的阴霾。这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的心绪,所以说,经历真的是美妙,它承载了太多的喜怒哀乐,然而,它又催促着人在生活中成长。
玛赞说,她在奥地利是外国人,回到了伊朗,她还是外国人。她的人生变得毫无意义,她总是在逃避自己的国家。我忽然有些理解那些海外游子,他们何尝不是饱尝着这样的心酸在生活着,即使他们拥有别人羡慕的一切,而他们却在羡慕别人!玛赞很有勇气,很突破地和宗教老师顶嘴,在学校的大会上为了女性的公平和学校叫嚣,然而,她在伊朗太渺小,这个被宗教包装得失去本真的国家,不会给她任何机会平反。我可以想象在伊朗还有很多像玛赞一样内心挣扎着生活的女孩子,她们不甘于埋没在头巾里,她们不愿意将青春隐藏得密密实实,甚至没有和男友牵手的自由!
玛赞为了逃避战争离开了德黑兰,战争没有将她打败,却被一场恋爱打败。她回到德黑兰,战争结束了,一切归于假象中的平静,假到甚至没有人活得真实!玛赞希望真实地活着,却发现这个国度的宗教意识已经渗透到了整个国家的政治中,于是,一切变得比战争前还要糟糕,母亲还是将玛赞送到了国外,因为玛赞对自由的追求让她在德黑兰举步维艰。仿佛玛赞像个被社会遗弃的孤儿,她的亲人深深地爱着她,却无力保护她,他们以为只能将她送离伊朗才能换来这个孩子的幸福,他们却不知道,这个孩子更需要的是抓住爱的实在感,她已经飘泊了太久了,她的心轻得可以随时被风吹走,然而,她却不得不一直飘下去!有一天,玛赞会死去,死的时候会很轻很轻,然后被风吹走,像羽毛一样一直飘荡……
这一切都关于她的经历,她的经历让她没有安全感,让她变得虚空!这是一个国家造就的悲哀。
我在广州的第一处住所是猎德,听说猎德是追求完美的道德的意思。在与猎德亲密接触的短暂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它拆迁的过程,这是个巨大的工程,因为它的陈旧和它周围集中的高档CBD不合,于是出于经济社会的原型,它被淘汰来适从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城市画报》对猎德进行了全面的挖掘,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有它美好的点滴,而我当初看到的只是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各类民工不安好心的眼光,这一切让我心有余悸。讽刺的是,我居然是那些将猎德推倒,还在一旁幸灾乐祸的高级CBD们的同党,我的工作就是在最高档的CBD中炫耀我们的成就。虽然,现在我离开了那里,但是我真切地感受到——我是帮凶,将猎德一步步推向了毁灭!
我一直认为广州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但是你必须戴上眼镜慢慢搜寻。循着《城市画报》的脚步到了广州,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我却对广州有了某种自私的情结。在广州短暂停留的四个月里,我却在猎德、冼村和车陂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我不爱这些地方,我以为那里都住着为了生活奔波劳碌,没有任何精神生活的打工仔们。原来,我忽略了我生活中的美,我真的没有仔细去研究过这些地方,在《城市画报》上看到昔日猎德的身影,那些熟悉的画面如泉涌般蔓延,我们曾经在楼顶聊天,面临停电的大热天我们畅快地吼着《死了都要爱》……曾经Ben送我回冼村时,对它充满了鄙视,我也同样忽视了它存在的意义。满布的祠堂在向我展示着它的历史,也许有一天这里的历史也会被社会发展的脚步铲平。在车陂的生活很惬意,因为那是辞职后的庸庸碌碌,我不知道我住的那栋楼里有没有一位诗人,或者某个画家正在为了他们的梦想奋斗,现在才知道我错过了和才华相遇的机会!
终于,在今天,我深刻地意识到经历的含义多么巨大。我居然成为了见证猎德拆迁的其中一位外来者,这绝对是我的荣幸。至少在面对那些熟悉的画面时,我的心中翻滚着回忆的酸楚。经历,它可以改变一切——它将玛赞推向了一生飘零的命运,却教会了我珍惜现在的幸福!感谢神,我知道你为什么将我引导到了东莞,我在这里真的开始享受专门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