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俄罗斯关于哥萨克电影名字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罗斯关于哥萨克电影名字

发布时间: 2023-07-14 04:26:22

㈠ 《战争与和平》或《安娜·卡列尼娜》或《复活》的片段内容和感受

我很喜欢《安娜·卡列尼娜》,记得电影中是这么写到:我时常梦到自己慢慢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安娜·卡列尼娜也有同样的恐惧。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诚实、善良、温柔、真诚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只有两个愿望:做一个好母亲和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可是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她喜欢的人却不是孩子的爸爸。在爱情和亲情自己她不断地挣扎,可她放弃亲情时,爱情也离她远去。因为缺少儿子的陪伴,安娜感到空虚不安,所以她想要更多的爱。但男人在意的不只有爱情,还有事业、前途、名誉。我只能说在那样的背景下,这样的爱情注定不能被人接受。我们在面对爱情是也要慎重。

㈡ 俄罗斯拍的战争电影

俄苏战争电影漫谈
内容提要:

第一章 (1908--1941)俄罗斯电影诞生;苏联蒙太奇学派崛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辉煌成就
1908年俄罗斯电影诞生 ,《斯捷潘.拉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月革命后的俄罗斯军事题材电影
1917年十月革命, 电影产业国有化,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鼓动电影”
20年代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形成,三位大师的先锋主义理论及其代表作:
爱森斯坦 杂耍蒙太奇与理性蒙太奇 《战舰波将金》
普多夫金 蒙太奇叙事 《成吉思汗的子孙》
杜甫仁科 银幕上的诗 《兵工厂》
声音的出现与“音画对位法”
1934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确立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里程碑之作:《夏伯阳》(1934)
3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高潮:
《马克辛三部曲》
《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
《十三人》
《带枪的人》
蒙太奇大师将艺术探索精神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作品:
《肖尓斯》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第二章 (1941-1956)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电影;战后初期的战争题材电影
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电影制片厂迁移,电影工作者的艰苦劳动,鼓舞斗志的“战斗电影”
战役纪录片--《战时影片集》:
故事短片 《日尔孟克的宴会》
纪录片《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
《在苏联的24小时战斗》
《乌克兰保卫战》
战略反攻阶段的纪录片
战争故事长片 《她在保卫祖国》
战后初年至50年代中期的苏联战争电影:英雄主义主题“纪念碑”电影
《青年近卫军》
《真正的人》
《攻克柏林》
“纪念碑”电影的局限性

第三章 (1956-1970):“解冻”时期的苏联电影“新浪潮”,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电影杰作
1954年“解冻”,1957年苏联战争文学第二浪潮,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
“苏联电影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第四十一》
新浪潮四部代表作:
《雁南飞》 灿烂夺目的“银幕上的诗”
《一个人的遭遇》从肖洛霍夫到邦达尓丘克
《士兵之歌》 纯洁清澈的心灵,人道主义的悲歌
《伊万的童年》 被炮火摧毁的童年的梦
其它优秀作品:
《临风而立》
《生者与死者》
《士兵的父亲》
60年代后期--“停滞”

第四章 (1970--1990) 七十年代初苏联“第三代”战争题材影片的出现;七、八十年代繁荣多样的苏联战争电影
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军事题材文艺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战争文学“第三浪潮”与“第三代战争题材影片”
“全景战争”电影
《解放》
《围困》
《莫斯科保卫战》
“战壕真实”电影
《一寸土》/《永远19岁》
妇女与战争
《战争中没有女性》
《我记着的和我热爱的》
《狙击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家及小说创作背景,导演及其独特的电影语言
儿童与战争
《受伤的小鸟》
《幼儿园》
《自己去看》 苏联最后一部战争题材“诗电影”,诗的艺术与纪实内容完美结合

“改革”时代的喧嚣与躁动;“改革”时期的苏联电影

插入语:经典文学名着改编的苏联战争电影
《苦难历程》三部曲 知识分子与十月革命
《静静的顿河》 顿河悲歌 哥萨克农民与十月革命
《战争与和平》人民英雄史诗 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文学名着改编电影不可超越的里程碑

第五章 (1991--) 解体后的“新俄罗斯”军事题材电影 (未完待续)
解体,电影体制变化,电影性质变化 泥沙中金光闪烁
(一) 对现实的思考:车臣战争
冷漠(《战争》)
沉痛(《高加索俘虏》)
现实(《急行军》)
(二)对历史的认识:
淡化(《太阳灼人》《小偷》)虽然不是军事题材,但前者反映30年代后期战前苏联国内形势,后者描写战后的艰难生活
寓言(《布谷鸟》)
颠覆(《无穷无尽》)
怀念(《我是一个俄罗斯士兵》-未列入名册)
继承(《星》)

参考书目:
《苏联电影史纲》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 编 第一卷,第二卷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第一、二、三、四编 俄苏电影部分撰稿人:戴光晰,胡蓉,于培才,李小蒸,孟广钧,王德胜 等
《苏联战争文学评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陈敬咏
《世界电影史》 (法)乔治-萨杜尔
《电影艺术辞典》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主编:许南明 副主编:沈善
《泥沙中金光闪烁--近年来的俄罗斯电影掠影》 戴光晰
《外国电影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电影学院 郑亚玲 胡滨
《战火中永生--苏联战争影片赏析》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傅保中
《雕刻时光》 (俄)塔尔可夫斯基
《杜甫仁科选集》(苏)杜甫仁科
《世界百部战争影片》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苏联部分撰槁人 连秀凤
《俄罗斯艺术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任光宣
《俄罗斯文化一千年》 东方出版社 孙成木
《苏联网络辞典》等

㈢ 俄罗斯电影《爆破》讲述的是那次战争的事迹

俄罗斯电影《爆破》,该片以2000年2月29日至3月3日的真实事件改编,介绍的是一只俄罗斯军队以84人对战两千人,虽然以放弃告终,但是他们的精神和对军人责任的理解,为本片增添了很多壮烈的色彩。主人公最后都没能与亲人团聚,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因为他们是战士,在需要的时候必须无私的付出甚至是牺牲。
要去探究战争的本意是很困难的,正义或邪恶,这世界真不能截然分开。但终于职守者总是应该获得尊重。这部俄罗斯时代拍摄的影片和苏联战争片一样,充满悲情、壮烈。

㈣ 求一部电影的名称!

风暴之门 片名:风暴之门 俄文名称:ГРОЗОВЫЕВОРОТА 年代:2006年 国家:俄罗斯 主演:安德烈·卡拉斯科(《土耳其式开局》、《第九纵队》、《俄罗斯大亨》) 米盖尔·普莱切科夫(《第九纵队》) 米盖尔·叶弗里莫夫(《第九纵队》、《国家顾问》) 丹尼尔·斯塔科霍夫(《情迷彼得堡》) 类型:战争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车臣(Chechnya)叛乱时期,由陆军上尉多洛宁(Doronin)带领的战斗连,被派到一个四面环绕巨岩的狭窄山区,他们的首要任务看似很简单,即阻止一伙叛军匪徒通过这个峡谷。士兵们希望这次任务一切都能顺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职务,一些作着随时离开的打算,另一些人则期盼着爱人的来信……没料到由泰姆拉兹率领的叛军达到1000人,并很快地进入了他们所在的阵地,冲突迅速变成了一场血腥的肉搏战。这些俄罗斯战士们能否坚持信念,与十倍数量的叛军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吗? 我想大家都看过风暴之门吧。的确这部电影很感动人啊。因为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90名俄罗斯空降兵在车臣乌鲁斯。克尔特地区与其撤退的车臣武装分子3000多人激战3天3夜。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90 名俄罗斯空降兵视死如归。军官身负重伤仍指挥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士兵的子弹打光了。手握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入敌群与非法武装分子同归于尽。当黑压压的敌人冲上阵地时候。连长高呼向我开炮。整个俄罗斯被英雄的壮举所震动。 根据证实有700人消灭。700人啊。什么概念。2个营啊。一个兴盛的民族的背后必定战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无论是在面对责任的考验在面队国家的利益需要。他们没有退缩。即使在已方火力覆盖时候。依然坚守在战斗岗位。3月出俄罗斯大地,依然白雪剀剀。寒气袭人。但人们无法安坐在温暖的家中享受温馨。他们的眼睛在流泪。心在流血。他们为祖国的英雄自豪。在为失去钢铁般的勇士悲哀。在空降兵的驻地。居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祭奠英灵。普京总统亲自签署命令授予21名勇士俄罗斯英雄称号。其余69人荣获勇敢奖章。虽然荣誉不能挽回勇士最好的肯定。他们的英明与俄罗斯大地同子。 一个强大的国家之后是一支军队 注:故事原型中的那支90人的部队,为俄军当代哥萨克部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沙俄时期的哥萨克骑兵。(哥萨克是一种军事组织,而非一个单一的民族)

㈤ 苏联电影有多高成就,这八部电影告诉你

苏联,一个让人有很多回忆的词。

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时代。

苏联电影,同样也获得了很高成就。

不夸张地说,中国现代很多老一辈电影人,都是从苏联那里学来的本事。

而以下这八部电影,几乎可以代表苏联电影的最高成就。

《青春禁忌游戏》,9.2高分,浪漫喜剧代表作,讲述四个学生给老师庆生,中途偷偷换出期末考试试卷的故事,轻松幽默中不乏人性展露,苏联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㈥ 俄罗斯电影历史

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对于俄罗斯的电影给予了额外的关注,除了有一部俄罗斯电影入选竞赛单元之外,还首次设置了一个完全专注于苏俄时期电影的平行单元。

“俄罗斯电影秘史”包括18部在1934年到1974年之间拍摄的影片。8月初,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在对莫斯科进行短期访问时宣布了这一单元的设置,事实上,穆勒本人也曾经参与合拍过好几部俄罗斯电影,例如亚历山大·苏古诺夫的《太阳》。

这一单元的设置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苏维埃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这个阶段在西方几乎是不为人所知的。这一单元既包含经典的、几乎每个俄罗斯电影爱好者都知道的作品,例如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的《快乐的家伙们》(1934)和《伏尔加河-伏尔加河》(1938),也包含相对不那么有名的Ivan Pyryev的一系列作品,如《拖拉机驾驶员》(1939),《养猪人和牧羊人》(1941),《战后傍晚六点钟》(1944)和《库班河的哥萨克人》(1950)等。

所有入选影片中年代最近的一部是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于1974年拍摄的《恋人曲》。他在评论“俄罗斯电影秘史”这一单元时说:“作为全球电影历史的一部分,苏维埃时期的电影是不可磨灭的,对这个时期的影片进行回顾会让世界意识到这一点。它将会显示:尽管处在最严格的审查制度之下,苏维埃的电影仍然是真正的艺术。”

影片名单:

《手风琴》(1934) by Igor Savchenko和Evgenij Sneider

《快乐的家伙们》(1934)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马戏团》(1936)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富有的新娘》(1938) by Ivan Pyr’ev

《伏尔加河-伏尔加河》(1938) by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拖拉机驾驶员》(1939) by Ivan Pyr’ev

《音乐故事》(1940) by Aleksandr Ivanovskij和Gerbert Rappaport

《SVETLYJ PUT'》(1940) by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养猪人和牧羊人》(1941) by Ivan Pyr’ev

《战后傍晚六点钟》(1944) by Ivan Pyr’ev

《春天》(1947) by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库班河的哥萨克人》(1950) by Ivan Pyr’ev

《Scedroe leto》(1950) by 鲍里斯·巴尔涅特

《狂欢夜》(1956) by El'dar Rjazanov

《我们善良的医生》(1956) by ?aken Ajmanov

《莫斯科上空的歌》(1956) by Gerbert Rappaport

《拯救溺水者》(1969) by Pavel Ars?nov

《恋人曲》(1974) by 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

格里高力·阿莱克桑德夫1903年1月23日生于俄罗斯的叶卡特琳堡。9岁的时候他就成了叶卡特琳堡歌剧院的送报员,他还在那里当过助理化妆师、电工、油漆工和助理导演等。他在叶卡特琳堡的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并于1917年毕业。1917-1920年的苏俄内战期间,他是红军第三队“东部前线”剧院的场道经理。内战结束后,他从叶卡特琳堡工人剧院的导演课程结业,并被任命为叶卡特琳堡地方政府的艺术检查官。他的工作主要是监管剧院,并选出与新意识形态一致的电影。

阿莱克桑德在1921年遇到了爱森斯坦。1921-1924年间他们合作制作了几部话剧,并于1924年联合创作了他们早期的电影《罢工》(1924)和《波坦金战舰》(1925)的剧本。1927年,他们编剧并执导了宣传俄罗斯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1929-1933年期间,阿莱克桑德夫和爱森斯坦都被派往好莱坞学习和工作。回到苏联后,阿莱克桑德夫受斯大林的命令拍摄一部美化其形象的电影《International》(1932)。据说斯大林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1933年,斯大林命令阿莱克桑德为苏联人民拍摄一部喜剧,《Veselye Rebyata》于1934年制作完成。强硬路线的苏联评论界最初抨击该片缺少对革命的宣传,影片被禁映了。几经周折,马克希姆·高尔基让斯大林看到了这部片子,斯大林对其非常喜爱,下令解禁。《Veselye Rebyata》在俄罗斯取得了票房上的大成功,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该片的演员Leonid Utyosov和Lyubov Orlova也因此一举成名。阿莱克桑德的喜剧深深影响了好几代苏联影迷.

㈦ 鞑靼人抢走女人,后来成了皇后是什么电影

《最通俗易懂的乌克兰史(9):哥萨克的崛起》。
罗克塞拉娜,她是一名来自乌克兰的女奴,华丽转身成为帝国最具权势的皇后。罗克塞拉娜原来是奴隶,鞑靼军队袭击东欧的一个小地方,掳得一批人口,其中包括一名女童,这名女童就是罗克塞拉娜,这女孩可能先是被鞑靼人卖到了克里米亚半岛的卡法(当时奴隶贸易的中转站),后来转卖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辗转进入苏莱曼的后宫。
哥萨克人其实是一个有多种标签的人群。他们曾经是在基辅南方草原上活动的小股渔民和猎人。后来成为一个严密的军事组织。

㈧ 问一部电影的名字

片名:东归英雄传

导演: 塞夫

主演: 哈斯高娃 巴雅尔图 巴桑

剧情介绍:

渥巴锡汗,蒙古族,1742年出生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从小在其父兴学改革思想的影响下,受到很好的正规教育,直到大学毕业。他从小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故乡中国。1761年继承土尔扈特部汗位,不堪忍受俄国沙皇政府日益加重的民族压迫,为求民族生存,于1771年1月率领全民族人民起义抗俄,历尽千难万险,于1771年7月才回到祖国怀抱,起义时的17万人众,最后只剩下7万余人,谱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

回归祖国后,清朝廷给予了很好地救济和安置。1775年1月,渥巴锡不幸死于天花,临去世前给西蒙古人民留下遗言:“安分度日,勤奋耕田,繁育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祷。”

公元1771年1月5日,是土尔扈特历史上最光辉的纪念日。这天,渥巴锡向全体牧民历数沙俄残暴统治的滔天罪行,号召大家:只有奋起抗俄返回祖国才是唯一出路。顿时,伏尔加河辽阔的草原上发出了气壮山河的呼声:“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做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渥巴锡率领三万二千帐十七万人组成的浩荡大军,消灭了数千沙俄官兵,烧掉了帐篷、带不走的东西和渥巴锡汗的木制宫殿,拔营起寨,惊天动地踏上了艰难险阻的万里归途。成千上万的妇孺和老人乘着马车,骆驼和雪撬,在跃马横刀的勇士们护卫下,离开了白雪皑皑的伏尔加河草原,一队接一队地迤逦前进。俄国女皇闻讯后惊恐万状,大发雷霆,立即派兵数万进行追击和阻截。沙俄政府对未能走脱的伏尔加河左岸土尔扈特人,采取了更加严密的防范措施,至使这部分蒙古族牧民未能跟随渥巴锡返回故乡。

踏上征途的土尔扈特人,在前有哥萨克拦截,后有俄军尾追的紧急形势下,渥巴锡把起义大军组织得井井有条,一支精锐部队作为开路先锋,接着是妇女、老弱、车辆牲畜等辎重队伍,再次是渥巴锡率领的二万骑兵殿后。他们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到达乌拉尔河,把尾追之敌远远地抛在后面。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乌拉尔河上的俄国据点,使大队人马安全地从冰上过河,顺利地踏上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在长征途中,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的率领下,英勇克敌,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在他们踏上哈萨克草原不久,一支外翼队伍遭到了哥萨克的突然袭击。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战斗,由于土尔扈特部以分散的队形赶着大批的牲畜前进,在受到袭击时还没来得及集中力量,便展开了白刃搏斗,致使九千名战士壮烈牺牲。
新疆各族人民和清朝政府对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表示热烈欢迎。将其安顿在今天的博尔塔拉和巴音郭楞地区。这段历史也被《东归英雄传》搬上了银幕。电影以东归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东归行动前期策伯克多尔济、巴木巴尔、达什敦克多等人与沙俄军周旋战斗,保护东归线路图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最后沙俄犬牙得到了线路图,但那是张假图,真正的东归路线图被刺在了主人公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