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俄罗斯电影卡洛亚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罗斯电影卡洛亚

发布时间: 2023-07-11 01:09:29

① 电影达人乱入,求一部电影的片名!

《俄罗斯方舟》Russian Ark
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urov
主演:亚历山大·查本Alexander Chaban
大卫·乔比尼David Giorgobiani
塞奇·德瑞登Sergei Dreiden
国别:俄罗斯/德国/法国

剧情简介:

一位当代电影人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1700年前圣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宫殿里,同时周围的人都无法看到他。和他有同样经历的是一位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这一奇遇使两人开始了一场历史的漫游,目睹了俄罗斯千年来的风云变幻。

他漫步在宏伟壮丽的宫殿里,见证了彼得大帝用鞭子狂怒地抽打他的将军,凯瑟琳女皇的个人生活,以及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还有1913年最后一场辉煌盛大的皇家舞会。

在他们的时间旅行逐渐展开之时,两人之间也不断就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问题发生争执:侯爵秉持西方对俄罗斯爱恨交织的传统感情,而现代电影人却反思和质疑着他的国家的过去和现在。

关于导演: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是当代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继承人。虽然这样的比较多少抹煞了一些索科洛夫的个性,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对长镜头的偏好,演员的自然表演,以及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和精神领域的共同关注。

索科洛夫1951年生于西伯利亚的乡村,毕业于高尔基大学历史系。19岁时就开始担任助理电视导演。直到1975年,他一直为高尔基电视台执导电视节目。后来他前往莫斯科进入国立电影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初露峥嵘,引起了塔可夫斯基的注意。在大师的推荐下,他进入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工作。但大部分他的早期作品在制片厂内部遭到了消极评价。改革前,几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这使他一度转向纪录片创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进入了国际观众的视野。先是他于1978年完成的故事片处女作《孤独人类之声》在卢卡诺影展上获奖,此后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续的关注。

索科洛夫的影片在前苏联曾引起极端对立的意见,有人认为他的新电影语言是现代作者电影的又一个高峰,有人则指责他矫揉做作而又生硬地重复西方先锋派的电影道路。但他在欧美国家是评论界的宠儿。80年代末,电影制作环境相对宽松以来,他表现得十分活跃。

1989年,他将《包法利夫人》创造性地改编成《拯救与保护》,其作品的典型主题和特征都出现在这部影片中:宗教思想,灵与肉的剧烈斗争,对死亡的迷恋,以及细致的心理物理学。同年推出的《日蚀的日子》则以对人类苦痛尖锐凄凉的刻画令人心惊。两部影片都具有极端诗意的影像和对人类境遇苦难一面的执着探索。

精神上的压抑与苦闷在他接下来的三部曲《第二次循环》、《石头》、《沉寂岁月》中更为明显。而1996年的《母亲与儿子》(Mother And Son)则成为他迄今最受好评的影片。通过滤光镜和广角镜的使用,索科洛夫把他在影像上的唯美追求发挥到了极致。这部几乎没有情节的电影以对一位行将就木的母亲和其子在她的弥留日子里生活的描绘,成为导演对生死以及精神问题的象征性冥思。三年后,索科洛夫延续对人大限来临之前状态的表现,这就是他的“死亡三部曲”,均以一位着名的政治人物为主角。《莫洛赫》的主角是希特勒,他以自己个性化的观念将其塑造为“莎士比亚样式的现代历史人物”,视线直抵与政权机器相对立的人性深处,该片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去年他参加戛纳的《金牛座》则以列宁为主角,将焦点从政治历史背景移向人物内心世界空虚的黑洞。

死亡是索科洛夫最感兴趣的题材,他迷恋于对人的弥留状态和对死亡仪式不厌其烦的描写,通过细腻表现死亡的肉体展示与之相联系的精神或道德的痛苦,在失去生命的躯体上,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孤独、宿命与伤痛,言语在其面前都显得多余。备受磨难的肉体在他的眼中是真理意义的载体。以死亡为背景,索科洛夫的探索始于肉体,终于精神。

索科洛夫往往以物理的手法展现影像,一个很小的场面可以被无限的放大、拖长、细节化。典型的索科洛夫式的视觉魔术是从静止或移动速度极其缓慢的超长镜头,以及精细的光影设计下凝练出来的诗意和梦幻般氛围。

关于影片制作:

这部影片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实验。影片连续不断地在圣彼得堡的一座着名宫殿里一次性拍摄90分钟,从而使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完全重合。整部影片由一个镜头完成,索科洛夫反复强调了他的这部作品中将没有一次切换,算是把他偏爱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另外这是第一部直接拍摄在硬盘上的故事片,并使用高清晰度数码摄影机。这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摄制场地包括35个宫殿房间,850多名演员参加演出。影片横跨四个世纪,扫视了俄罗斯历史的动荡风云。对于导演来说完成拍摄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冒险。影片不采用同期录音,每一个场景细节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后期制作将对色彩、光线等画面效果作出调整,而不进行剪辑。索科洛夫和他的摄制组从4月开始准备,12月23日进行实地拍摄。

影片将尽可能准确地重现发生在这座宫殿里的历史事件,尤其是通过现代先进的媒体技术。观众将跟随着摄影机进入到古老的宫殿中,遇到彼得大帝,陶醉在欢快的舞会中;将参加尼古拉斯一世迎接外国使者的招待会;和着名艺术家在他的作品前聊天。历史,政治,视觉艺术,音乐,舞蹈,将完美地融合到影片中。索科洛夫称影片是多种艺术形式的混合体:剧情片,纪录片,音乐剧。宫殿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

② 介绍前苏联在哈萨克斯坦核爆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电影《波拉特》与真实的哈萨克斯坦
1990年代,哈萨克斯坦电影和前苏联许多国家的民族电影一样,首先是在认清自己独立的新形势,其次是弥补失去的一切,并且——最主要的——重塑民族历史。结果 是,我们以对待前帝国的态度同俄罗斯在某种程度上划清了界限,电影似乎在自我封闭中寻找民族认同。正是在这种浪潮中,最近十到十五年间创作出了哈萨克斯坦最优秀的艺术影片:谢里克·阿普雷莫夫的《阿克苏阿特》( 1998)和《猎人》( 2004 ),达米尔·马纳巴耶夫的《苏尔热克——死亡天使》( 1991 ),阿尔达克·阿米尔库洛夫的《奥特拉尔的覆灭》( 1991 ),达列让·奥米拉巴耶夫的《心电图》( 1995)和《杀手》( 1998 ),阿米尔·卡拉库洛夫的《温和的撞钟人》( 1995)和《日拉玛》( 2000 ),博拉特·沙里普的《扎曼奈》(1998),鲁斯捷姆·阿布德拉舍夫的《复活岛》( 2004 )。以上影片及其他一些影片参加了大量国际电影节,证明了哈萨克斯坦电影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艺术水平。但是随着新千年的来临,情况很明显,已经到了从这种虽然声名在外、但终究固步自封的艺术电影圈子里走出来的时候了。 此外同样重要的一点是,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形象已经树立和稳固。国家从总体上开始重新自我定位:一个有着坚定目标的国家——“进入五十个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打开国门,以新的方式展现自我成为一种渴望。

雄心勃勃的突破尝试——《游牧人》
创作影片《游牧人》的构思正是由此而来,这是一部历史巨片,希望通过伟大 的历史向世界讲述哈萨克斯坦是什么样子。构思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关怀下得以实现,影片获得了37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从一开始影片就没有打算用哈萨克斯坦人担任创作者。为什么?因为在1990年代也曾有过几次借助国内力量拍摄大制作历史片的尝试。阿尔达克·阿米尔库洛夫的《阿拜》、卡诺·卡瑟姆别科夫的《江布尔的青年时代》(1995)、波拉特·卡雷姆别托夫的《塞尔达尔》(2003)等相继拍摄完成,但所有这些影片都没有达到大总结的高度,作者们继续在“自由——不自由”的概念框架内反思。好莱坞的规模以及克制反思——这是影片所需要的。由此才产生了邀请美国人的想法。米洛什·福尔曼获邀成为制片人,经他推荐,伊凡·帕瑟担任导演。项目从1990年代末就开始进入讨论,直到2005年才完成。

③ 卡开头的欧美电影五个字

卡拉马佐夫,卡诺亚罪犯,卡托兰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