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俄罗斯的电影业不发达是因为文化也不是很发达么
谁说俄罗斯电影不发达的。俄罗斯电影90年代之后由于思想解禁,异军突起。
1991年的《蒙古精神》,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在外蒙古拍摄的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名作。手中是法二版。这次课上给学生放了投影,大银幕体验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感觉真爽啊。
1994年,《烈日灼身》(《毒太阳》),同为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导演的揭露斯大林时期政治迫害的反思电影,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此外,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在后苏联时期拍摄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及最新作品《十二怒汉》都有不错的DVD版本。
基拉·穆拉托娃是苏联极有个性和有争议的女导演,后苏联时期她的作品《迷恋》(1994)和《契诃夫的主题》(2002),这俩个电影都来自俄罗斯五区版的穆拉托娃套装。不知道这个套装还有她的其它啥电影。
1996年,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母与子》,这位被誉为是“改革与公开化时期”的塔可夫斯基的作者电影大师,迄今已拍摄了故事片17部,纪录片20余部。
值得庆幸的是,索科洛夫的代表作大部分在国内都能找到DVD。《母与子》,我手头有两个版本,一区版本和英二“人造眼”版本。《父与子》我也有两个版本,另一个是台三发行的。“人造眼”出版的这个套装,还包括《父与子》。“人造眼”的索科洛夫套装,除了画质远好于一区版本外,胜在花絮丰富,尤其是收入了两个纪录片《卑微的人生》和《士兵之歌》,对于理解索科洛夫的创作很有裨益。此外,我收集的索科洛夫作品还有:“生死三部曲”开篇之作《第二层地狱》(1990)、《太阳》、一个镜头构成的《俄罗斯方舟》(2002)、来自西班牙二区的《金牛座》(《遗忘列宁》)及2007年索科洛夫的最新作品《亚历珊卓》。
至于索科洛夫的纪录片,一区FACETS发行的索科洛夫纪录片套装算是较全的,我手头有《大地的挽歌》(1977-1988)、《塔可夫斯基挽歌》(1988)《精神之歌》和《旅程挽歌》(2001),以及最近英皇出的也是一区FACETS发行的《对话索尔仁尼琴》(1998)等。
1997年,谢尔盖·鲍德罗夫的《高加索俘虏》,一区米高梅发行的版本。这是第一部以车臣战争为背景的故事片。故事类似大岛渚的《饲育》或姜文的《鬼子来了》,说不清是谁受谁的启发了。导演谢尔盖·鲍德罗夫属于移居国外的俄罗斯导演群体,他有鞑旦血统,生于西伯利亚,用外资拍摄迎合西方观众的电影。最新的电影就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蒙古王》,大陆演员孙红雷扮演重要角色。市面上有若干DVD版本。
下面该说新一代导演了。
首先应提到的是多产的阿里克塞·巴拉巴诺夫。1997年,他导演的由俄罗斯最重要的民营电影公司CTB出品的匪帮片《兄弟》(《兄弟怜》)在俄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意见对立使得这部电影不仅成为电影领域的一个事件,也成为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个事件。影片描写的是彼得堡黑社会与雇佣杀手之间的事件。由于影片票房的大卖,《兄弟》2000年又拍摄了续集。评论界对影片的塑造的主人公达尼拉的形象展开了激烈争论。2002年,他导演的《畸形人与正常人》(《畸零与色情》),在戛纳电影节上的展映引起普遍关注。2005年,巴拉巴诺夫又拍摄了动作大片《死人的骗局》,由大导演尼基塔·米哈伊尔科夫主演。此外,巴拉巴诺夫还拍摄了以车臣战争为背景的战争片《战争》(《反恐战争》)获得了俄罗斯塔夫尔电影节头奖金玫瑰奖。这部电影我手头有英二的版本,还是那天意外地在大B那特价淘来的。
战争题材,尤其是卫国战争是苏联电影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战争片历来是苏联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曾引发几次浪潮。随着前苏联社会的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电影在表现政治、表现社会、表现战争等方面开始出现新的不同的视点。个别电影创作者对以前未曾触及的阿富汗战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车臣战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视点对战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苏联解体后,后苏联的战争片也涌现出许多重要作品。包括反映阿富汗、车臣战争,当然,二战的卫国战争依旧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如尼古拉·列别杰夫的《星星敢死队》和罗戈日金的《战场上的布谷鸟》。这两部电影,我手头均有DVD。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导演新秀是安德烈·萨金采夫。2002年,他的一部《回归》一举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这是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夺得金狮奖三十多年之后,再次获此殊荣。这个电影我手头有两个版本:三区安乐版本和法二TFI版。另外,萨金采夫的新作《将爱放逐》(2007)的DVD也由法二TFI发行,手头已有。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出身于电影世家的年轻导演,如冈查洛夫斯基、帮达尔丘克、米哈伊尔科夫、丘赫莱依、托多洛夫斯基、杨科夫斯基的儿子们,都一跃成为俄罗斯电影创作的中坚。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格利高里·丘赫莱依的儿子巴维尔,他导演的成名作是《窃贼》(1997),关于父亲的缺失与少年的成长。这个电影我手头有两个版本:台三元宝利的和德二的。此外,我还收集到了巴维尔·丘赫莱依的另一部电影《薇拉的司机》(2004)。
与格利高里·丘赫莱依同一时代的同学兼新浪潮伙伴谢尔盖·帮达尔丘克,如今,他们的儿子也站在同一电影前沿。名叫菲多尔的小帮达尔丘克,不比父亲逊色,拍摄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片《第九纵队》,票房评论俱佳。
彼得·托多洛夫斯基(《战地浪漫曲》、《国际女郎》)的儿子瓦莱里,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可惜的是,他的最重要的电影《爱情》(1991)、《聋人之国》(1997)均无缘得见。不过,他的另一部电影《情人》(2002)手头有,是由主演过《乡愁》的奥列格·扬子科夫斯基主演。
除此之外,手头有DVD的还有其它一些重要作品,列举如下:
安德烈·克拉夫库克的《寻找幸福的起点》(2006)。该导演今年的大片《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也发行DVD了。坊间有多种版本流行。
《西服》(2003),Bakhtyar Khudojnazarov 柏提古·杜纳佐洛夫作品,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和评审团特别奖。《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2003),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斯佐的爱》(2004),哈萨克斯坦导演古卡·欧玛洛瓦戛纳参赛作品。《死亡骑士》(2005),俄罗斯一部暗杀题材的动作大片。
《玛莎》,谢尔盖·特卡乔夫作品。俄罗斯五区发行的DVD。更新的作品还有2007年阿里克塞·彼马诺夫的电影《敖德萨的三天》。大B那花一块五淘来的。
最后要提到的自然是“俄罗斯的吕克·贝松”提莫·贝克曼贝托夫,他导演的《守夜人》是俄罗斯电影历史上首部纯本土投资、完全好莱坞式运作、最终创造出商业奇迹的大片。《守夜人》让全世界影迷见识到俄罗斯新电影“文艺复兴”的威力。这部电影及续集《守日人》均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两部电影及导演的第一部好莱坞制作《通缉令》(2008),市面都有多种版本,前者还发行了蓝光盘。
B. 来自俄罗斯视角,美丽的体育竞技,《绝杀慕尼黑》如何让人刻骨铭心
这部电影涉及到奥运史上最有争议的一次胜利,这是一部来自俄罗斯视角的体育传奇电影。很多人都知道,所有励志电影的核心都是一个传奇人物带领一帮不被看好的失败者战胜偏见和自我的冒险旅程,而这部面对争议和偏见的体育电影做到了。尤其是最后3秒的高速升格慢镜头,十分精彩,确实非常戏剧化,但也完完全全是在规则当中,这就是竞技体育的美丽之处,一切看起来或已注定,一切也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对他们来说真是一场刻骨铭心又一言难尽的比赛。
很多人看简介就知道结尾,但仍没想到如此一波三折,激动人心,到最后不止是拼技术和心理素质更是为报答教练救命/知遇之恩,“为祖国而战”非但不矫情反而那么自然动人,总体来说是一部很燃的影片,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都有很好的诠释。最后的慕尼黑之战,有几个慢镜头,也狠狠抓住了观影者紧张的情绪,就像是在影院观看了一场充满荷尔,蒙的现场精彩赛事,让人刻骨铭心。
C. 国内很少能看到俄罗斯的影视作品,俄罗斯的文化输出为何如此之少
其实,中国近几年引进的俄罗斯影片并不在少数,甚至民间组织和政府部门也在这方面你做了不少的工作。只是俄罗斯的作品在中国的反响并不理想,俄罗斯《冰雪女王3:火与冰》豆瓣评分才4.7,票房仅为7400万元,《斯大林格勒》,票房不到7200万。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作品的题才和文化的差异,首先俄罗斯电影没有美国大片气势恢宏的气势,也不像印度片那样接地气、能够引人共鸣。其中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差异,俄罗斯电影大部分都是关于国家历史战争,因为历史和文化背景都有较大的距离,难以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
但是俄罗斯也在这方进行了改变,如今的俄罗斯喜剧电影,基于苏联的基础,拥有大量的传统俄罗斯风情,本土风格十分突出。同时,在故事创意上俄罗斯电影一直关注本土风俗、苏联时代的集体主义精神、运动竞技等大国文化仍能在电影中寻觅踪迹,但比起早期喜剧片来说,俄罗斯电影也在向轻松愉快的喜剧风格逐渐转变,少见阴暗沉重的社会批判内容,风趣幽默的情节开始越来越多。这一点在典型的体育电影《花滑女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D. 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商品描述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曾是国家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电影,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同样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在经历了分解组合、重新结构之后,今天的俄罗斯电影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并朝着电影、电视、录像一体化的新的市场模式平稳发展。
然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俄罗斯电影经历了重重危机,创作思想混乱,生产水平下降,原有的发行放映体系遭到破坏。在国外电影的猛烈冲击下,国产电影失去了竞争能力,观众流失、市场被占,俄罗斯电影处在发展维艰的地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上至国家电影领导,下至电影界人士都在关心讨论的主要话题,也是电影工作者面对的最为迫切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苏联电影曾是世界电影艺术中独树一帜、自成学派的电影流派。它曾以鲜明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受观众欢迎的观赏性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否定过去的传统,全面倒向西方。在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的电影创作过程中,由于技术及经济财力的不足,不但不见成效,反而降低了影片质量。为提高电影的艺术水平和观赏力,电影工作者开始向传统回归,讲究叙事语言和影像造型。这些特点已经体现在青年导演的影片之中。
为了方便读者,书后附有“1991年至2003年俄罗斯的主要电影片目”。 书评
本书是一本研究俄罗斯电影转轨过程中得失成败的专着,其所谈论的诸多内容与我国当前影视界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颇值得注意。
该书对俄罗斯电影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在近十多年中经历的危机;二是电影创作经历的题材、样式、风格等的变化。作者通过对影视作品创作倾向、题材风格、影像造型的研究,探索转型期俄罗斯电影的创作规律。
前苏联电影是世界电影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电影流派,它曾经以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观赏性赢得观众的喜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否定传统,走上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的创作道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俄罗斯电影经历了重重危机,影片失去了竞争力,观众流失,市场被国外影片占领,俄罗斯电影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本书对如何提高本国电影竞争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做出探讨,以期尽快“使更多的观众回到影院”。 李芝芳,女,1950年生,艺术学博士。陕西省蓝田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1986年由国家公派到前苏联格拉西莫夫国立电影学院读研究生。1991年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回国。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工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前苏联、当代俄罗斯电影研究。着有《俄罗斯电影透视》一书,并参加了《电影大网络》、《世界电影鉴赏辞典》、《苏联影人录》的编写工作,合作编译的书有《战争题材苏联电影评论汇编》。翻译发表的俄罗斯电影剧本有《胜利日的故事》及《柔情年华》,并就当代俄罗斯电影发表了若干论文及翻译了大量理论文章。 前言
第一章俄罗斯电影经历的危机
第一节前苏联电影改革的失败
第二节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的转型
第三节俄罗斯电影的困惑
第二章电影走出危机的模式
第一节国家对电影的支持
第二节俄罗斯的独立、民营电影
第三节电影走向复兴的尝试
第三章文化思潮与电影创作趋向
第一节“反思电影”:对前苏联社会的否定
第二节社会电影:对现实社会的揭示
第三节战争电影:对战争的不同阐释
第四章意识表达与电影语言风格
第一节作者电影——个人意识的表达
第二节情节剧电影的叙事结构
第三节改编电影的风格探索
第四节喜剧电影的语言迷失
第五章动作建构与银幕人性展示
第一节黑手党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
第二节俄罗斯新贵的银幕形象
第三节动作电影中匪徒形象的变化
第六章艺术探索与电影多元化结构
第一节导演结构与创作多元化的体现
第二节米哈尔科夫:帝国风格的电影语言
第三节索库洛夫: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第四节罗戈日金:刺激到幽默的语言变化
附录一:俄罗斯重要影片目录
附录二:参考书目
E. 全球十大电影市场
全球十大电影市场:
NO1: 北美
NO2:日本
NO3:英国{大不列颠+爱尔兰+马尔他}
NO4: 法国
NO5: 韩国
NO6: 德国
NO7: 意大利
NO8: 西班牙
NO9: 俄罗斯
NO10:中国内地
F. 俄罗斯娱乐业和电影业为什么不发达
娱乐业需要大量的人口基数是中产阶级,比如莫斯科,彼得堡,诺夫哥罗德,喀山,假如中产阶级的人数太少,票买不了多少,成本都划不来。电影业目前是私人的公司占市场的70%,因为互联网的原因,对电影的冲击力很大。老百姓已经习惯于在网上看电影,电影公司没有票房,赚钱就很难,中小城市早就把电影院改成商场了。
G. 流浪地球2俄罗斯票房
《流浪地球2》俄罗斯票房将创历史新高。
制片人龚格尔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研讨会上透露,《流浪地球2》将于3月6日在俄罗斯正式上映。目前俄罗斯的电影市场临近寒冬,《流浪地球2》的出现,很有可能在挽救俄罗斯电影市场的同时,完成一次“俄罗斯票房神话”。这对“中国科幻电影行业”的输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流浪地球1》还是《流浪地球2》,我们都能够看到俄罗斯人的身影。而且,俄罗斯人的形象在电影中也是非常正面的。现在国际上的电影作品,几乎很少有导演会把俄罗斯人拍成正面形象。而俄罗斯人给国际上的精神面貌,也因此不太高大。所以,《流浪地球》中对于俄罗斯人如此正面的讲述,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流浪地球2》剧情介绍
《流浪地球2》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郭帆(北京)影业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郭帆执导,刘慈欣监制,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领衔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的科幻灾难电影,于2023年1月22日在中国大陆及北美地区同步上映,2月9日在中国港澳地区上映。
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以提出计划将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危在旦夕,万座行星发动机正在建造中,人类文明的延续将面临巨大挑战的故事。
H. 如何评价电影《绝杀慕尼黑》
《绝杀慕尼黑》是一部体育电影,还原了1972年9月10号,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馆,美国篮球队和前苏联队相遇,可以说实力相当的美国篮球队和前苏联队,打的扣人心弦。其结果是苏联队最终战胜。
感谢您的阅读。
I. 为什么国内不引进俄罗斯电影
1) 俄 罗 斯电影题材单一
就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我们国 家从俄 罗 斯引进的题材多为战 争片以及体育精神为主。
就比如《最后一球》、《斯 大 林 格 勒》以及上映不久的《绝 杀 慕 尼 黑》,诸如此类都是在战 争和体育的范围圈内。
但是就目前已经在内地上映过的片子来看,这种单一类型的作品的数据很不理想,票房极为黯 淡,即便是十分看好的《绝 杀 慕 尼 黑》也只是九千万上下而已,相对于其他国家引进影片动辄几亿的票房实在是不 堪一 击。
2) 电影行业的低迷,不能与时俱进
不可否认的是,自苏 联解 体之后,俄 罗 斯的盛 世王 国之梦就已经"破 碎",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影视行业不断的衰 落。
要说俄 罗 斯电影行业最为鼎 盛的时期莫过于前苏 联时期了,那时候国 家正处于战 争时期,当然以战 争片为主,可是现在早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战 乱纷 飞的年代。
即便是希望大家伙儿忆苦思甜,但也不能一揽子全部都是"苦瓜菜",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在影视作品上也应该是这样。
3) 中俄文化差异
曾经我们落后挨打的时候我们需要取别国之精华,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需要从别人的方方面面中获得经验,以便能更好地推动我们的发展。看俄 罗 斯的影片也是一种学习方法,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的影视文化发展。
但是现在的中 华 民 族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瘦弱身躯,现在的我们也早已林立于世 界 民 族之林,而俄 罗 斯却近乎"止步不前"。
这样的差距让民 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显现的更为明显,一味追求战 争片的市场无法满足我们多元化的需求,和我们自身的文化背景有较为明显的鸿 沟,观众们无法融入俄 罗 斯的影片,就无法产生共鸣。
4) 营销方式不到位
战 斗 民 族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干实事、不宣传"。
有些俄 罗 斯的影片还是非常不错的,就不如说《战 斗 民 族养成记》,获得了9.1的高分,可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要知道这是在完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就已经或者这样的不菲战绩,不少网 友表示:"那是大哥不营销,营销一下绝对火!"...
5) 市场竞 争异常激烈
我们国内的文化市场一贯原则就是百花齐放,我国是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国 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国内的市场前景非常之广阔,影视市场也不例外。
很多国家都想文化输出到我们,电影市场的竞争非常的激烈。美 国、日 本、韩 国的影片我国每年都会引进无数,这也就说明了电影市场的竞争有多么的激 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