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克里米亚半岛,历史上属于俄罗斯,难怪俄罗斯不惜代价也要夺回来
14年,克里米亚通过公投,重新回到俄罗斯的统治下。从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赠送给乌克兰,到14年,时间走过了60个光景。克里米亚归宿不定,颠沛流离,既是因为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也是因为它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生流离的克里米亚
在乌克兰濒临黑海的南部,伸出一根细细的管道,连接着一个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半岛上有着一个弥足珍贵的深水不冻港,塞瓦斯托波尔,任何一个不冻港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于是,黑海上的这个半岛,就成了控制黑海的绝对枢纽,谁能掌握它,谁就能帆升掌握黑海,将兵锋指向地中海甚至太平洋,或者指向俄罗斯。 众多的国家曾成为它的主人,蒙古的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沙俄,苏联,乌克兰,以及如今的俄罗斯。
在近代的大部分时间,克里米亚都处在俄罗斯的控制下,从 历史 上来看,它确实归属于俄罗斯。可谁才能掌控一个地区并不看它在 历史 上的归属,这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借口,但真正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的实力,实力越强,话语权便越大。
蒙古不必多说,元朝曾经打下大半个欧洲,骑兵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奥斯曼帝国作为横跨欧亚的王朝,硬生生将欧亚的商路通道斩断,也成了开发 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要原因。
沙俄与苏联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苏联推翻沙俄后,很快成长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二战后又与美国分庭抗体,主导了冷战世界。至于乌克兰是唯一的例外,它能得到克里米亚是因为苏联的馈赠。
1954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300周年的纪念日,曾任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书记的 赫鲁晓夫 签署中央主席团决议态唯老,将克里米亚作为永恒友谊的象征赠送个克里米亚,当然我们都知道, 友谊是没有永恒的,只有利益永恒。
时间来到14年,亲俄政府亚努科维奇被推翻,波罗申科上任,乌克兰彻底倒向美国,之后便是俄罗斯、乌克兰、美国三方的战局,最终俄罗斯夺回克里米亚,但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设置联邦管区,下设两个共和国,即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着俄罗斯实质上掌控了该地区。
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地位
俄罗斯夺回克里米亚也并非轻而易举,尽管他争分夺秒的赶在美国前控制了此地,但紧接着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制裁,尤其是经济制裁,对本就不富裕的俄罗斯而言更是雪上加霜。那么为什么俄罗斯还要不计代价的夺回这个半岛?
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就对不冻港趋之若鹜,为此而发动的战争更是不计其数。尽管俄罗斯东面临海,但西面却是深处亚欧大陆内部,出海港口几乎没有,黑海变成了前出地中海的必经之地。
而另一个意思就是, 一旦失去对黑海的控制权,那么俄罗斯的西部就将被彻底堵死在黑海中 ,美国的山伍导弹、舰队也将布置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成为一把随时可能将其置之死地的利刃,这是俄罗斯星夜兼程夺回克里米亚的核心原因,事关国家安全。
另一方面,尽管金融、互联网等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第二产业正在加大努力进行产业升级,追寻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领域,摆脱掉血肉工厂的不幸处境。
可是俄罗斯在这方面却是慢了好几拍,尽管俄罗斯的程序员们相当有实力,可是俄罗斯却没有一家可以与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并称的企业,而且俄罗斯的制造业升级几乎陷入停滞。
于是俄罗斯的财政来源的中的很大一部分变成了资源出售,尤其是石油。 俄罗斯有着储量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不逊色于中东地区。其中天然气资源可以向中国出售,通过陆路运输,成本低而且便捷。
而石油资源则主要是 高加索石油 ,最好的出路便是从黑海出地中海再输送向全世界,于是问题的关键又来到了克里米亚地区,谁掌握了克里米亚,谁就掌握黑海。
美国控制黑海,那么俄罗斯就彻底被堵死在欧亚内陆,俄罗斯掌控黑海,才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战略空间,搏一条复兴之路。 除此之外,克里米亚地区曾是俄罗斯祖辈们浴血奋战才占领下来的土地,被赫鲁晓夫为了个人 情感 而拱手相送实在难以接受。
俄罗斯在土地归属上犯下过很多错误,比如着名的 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 ,被沙俄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这是让人心痛到彻夜难眠的教训,而克里米亚重蹈覆辙,想必俄罗斯人梦寐以求要将其重归国土。
在克里米亚被送给乌克兰之后,俄罗斯还要每年支付几千万美元的租金来租借 塞瓦斯托波尔港 ,这个本就归属于俄罗斯的地方。 如果说 情感 上的需求只是引发了出增领土的不满,那么实际的利益损失就成了真正的导火索。
克里米亚半岛事关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也影响着经济命脉,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这也是俄罗斯不计代价将其夺回来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招数
当今时代,大国争端亲自下场的次数与可能性正在越来越小,美国曾经主导的越南战争与阿富汗战争,让美国损失惨重而且没能得到预想中的回报。
世界也从美国的教训中得到经验,与其亲自下场冒着被咬一身伤的危险,不如扶持代理人,进行一场代理人战争,赢了自然利益归我,输了也只不过是一场战略格局上的劣势,真正的成本都被搭理人承担了,何乐而不为呢?
两伊战争 如此,克里米亚冲突也是如此。 乌克兰颜色革命 后,亲俄政府下台,亲美政府上台,并且马上要彻底投入到美国的怀抱。
这背后不是美国在操纵都见鬼了,而就在乌克兰大选还没完成时,乌克兰的东部州便宣布独立,内战一触即发。这些东部州背后的支持者肯定是俄罗斯。
双方各自挑选好代理人,宛如下棋一般,美俄为棋手,乌克兰为棋盘,政府军与叛军为棋子,赌注便是黑海的控制权,一场你来我往的争斗之后,波罗申科请求停战,投子认负,俄罗斯取得了克里米亚冲突的胜利。
而美国在此次斗争中除了颜面受损,但也没有其他实质性伤害,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制裁绝不会因为一场或者几场局部失利而停止。 这场冲突里真正的输家就只有乌克兰了,本就贫穷落后的国家,更是风雨飘摇了。
当征服一个新的领土后,总是要面对民族融合的问题。古代盛极一时的罗马,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大难题就是怎么让新征服的地区接受罗马的统治而不没完没了的造反。
然而俄罗斯与克里米亚就没这个问题,克里米亚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是俄罗斯人,说俄语的人更是占到了八成以上,而且先是通过全民公投后独立,再加入到俄罗斯疆域内,其融合问题肯定相当微小。
毕竟 车臣 这般的硬骨头,现在也臣服在俄罗斯的统治下,尽管可能只是名义上,但也足以说明俄罗斯对统治一个棘手地区的经验。
当然,这对乌克兰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夺回克里米亚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只能期待俄罗斯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摔落崩塌,如同当年的苏联,而他们能够在这一事件里把握住机会,重新控制克里米亚。
这里的任何一环都难比登天。失去克里米亚的乌克兰,不再成为钳制俄罗斯的先锋,失去这一身份的乌克兰恐怕也不会再得到西方国家的鼎力援助,自生自灭还是重新倒向俄罗斯,也许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这就是弱国的悲哀,选择往往不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而是在错误和更大的错误之间。
克里米亚岛的今天
俄罗斯花费巨大代价夺回克里米亚岛,可不是为了“我没有,你也不能有的”想法。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建设上投入了不少资金。
10年,克里米亚还没回到俄罗斯的时候,俄罗斯便向其投资了2.98亿美元,而乌克兰在23年的时间里一共才投入了1.6亿美元,不及俄罗斯一年。而克里米亚回到俄罗斯后,俄罗斯政府更不会吝啬。
同时,俄罗斯还大型基建,在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萨基附近新建发电站以及数百公里的新电路,18年修建了新的机场,名叫 克里米亚波浪 。6年里,俄罗斯帮助克里米亚修复了1250公里的道路,兴建教育。
13年,克里米亚的GDP只有俄罗斯的四分之一,工资低2.6倍,而19年,克里米亚的GDP已经增长到45亿美元。 俄罗斯不计代价的夺回克里米亚半岛,也许对克里米亚反而是件好事。
⑵ 谁有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资料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克里米亚半岛地区图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编辑本段背景历史
俄国在19世纪前半期,封建农奴制度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了工业革命;农奴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日益高涨;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洛留波夫等为代表 俄皇尼古拉一世
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兴起,这一切便为促使俄国农奴制度瓦解的国内因素。 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28—1829年对土耳其战争中,占领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岛屿及高加索的大片上地。1848年革命晚间,沙俄军队帮助奥军摧毁了匈牙利的独立,同时镇压了多瑙河流域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巩固胜利,俄国又与土耳其签订了《巴尔太·立曼条约》,规定俄军在两公国“秩序恢复以后”撤兵。 土耳其皇帝素丹也是伊斯兰教的教主,君主独裁与教会专断合为一体的政教 国家机构,对内进行残酷统治,财政混乱,国库空虚,国债增加。皇室为了满足挥霍享受的需要,把商港、铁路、矿产、资源等出卖给列强各国,从而换取它们的财政支持,因而列强各国政府尽力支持素丹政府,同时也都企图独占土耳其,这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磨擦。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50─60年代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对土耳其的商品输出1850年比1840年增长一倍半以上,即从144万增至376万英镑。由于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使英国失去了大块殖民地,因此印度的地位就十分突出了,联接本土与印度的地中海通道必须保持。英国不可能使沙俄在瓜分土耳其过程中得到比它更多的好处,只要俄国占领海峡就会为俄国独占土耳其创造条件,这就会从根本上威胁英国的利益。 法国在1848年革命后,工业革命进展较快,大规模的纺织厂与冶金企业相继出现。从1852—1870年期间,法国蒸汽机的数量从6000部增到27000部。由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土耳其市场决不轻易放弃,何况法国是土耳其的传统盟国。为争夺在土耳其的利益,拿破仑一世就曾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兵戎相见。
编辑本段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 克里米亚战争的想象复原图
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国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国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国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国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编辑本段过程
战争爆发后英法按兵不动,土军单独在巴尔干、黑海、高加索与俄交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海战
战,在巴尔干,土军凭借兵力优势击败俄军,1854年6月俄军在普奥压力下撤出侵占的摩尔多瓦瓦拉几亚两公国。在高加索,土军1853年于10月27日对圣尼古拉发动进攻,11月土军受挫,12月俄军击败土军。在黑海方向,两国爆发了海战,1853年11月俄黑海舰队在锡诺普海战中全歼土耳其分舰队,俄国获得黑海制海权。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俄对英法宣战,6月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瓦尔纳登陆,海军将俄舰队封锁在塞瓦斯托波尔。7月俄军在高加索击溃土军主力。9月,英、法、土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20日,联军突破俄军防线,逼近塞瓦斯托波尔,俄军尽一切可能迅速加强了防线,10月17日联军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10月25日,俄军袭击了联军后方,11月5日,俄军对联军发动反攻被击败,第二年6月18日联军强攻塞城,被击退。8月16日,俄军再次发动大规模反击被击退,联军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炮击,9月8日,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此战进行了11个月,双方损失惨重。 1855年双方在高加索卡斯进行激战,6月俄军包围卡斯,9月攻城受挫,围困致11月土军投降。1856年3月俄法签定《巴黎和约》,黑海中立化,俄国失去了在黑海拥有舰队的权力,俄国对黑海扩张的长期努力前功尽弃。
编辑本段克里米亚战争与水雷战
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曾将这种触发锚雷应用于港湾防御战中。西方最早出现水雷是在 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此后,各型水雷不断地被研制和改进,并广泛使用。
编辑本段结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终止。 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萨丁尼亚不断增强。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编辑本段对俄国的影响
1.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的专制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了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 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从1815年组建“神圣同盟”开始,就充当了欧洲的霸主,对各国的革命运动进行干涉,充当欧洲的宪兵。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使俄国失去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能性,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欧洲霸主的地位丧失。 3.俄国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正如马克思所说,俄国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要向英法复仇,当英法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时候,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割占了大片领土,攫取了很多特权。
编辑本段对诺贝尔事业的影响
对诺贝尔事业的影响 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已经回到了圣彼得堡,同他两位哥哥一起在父亲的企业里工作。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他父亲的企业这时又扩大了,并且改名为“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 当时俄国的军队急需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大批国家订货使这家工厂生意兴隆。尽管在那个很多方面落后的国家,招收技术工人和原料供应方面都有困难,伊曼纽尔·诺贝尔仍然设法生产了大量军用材料,有些是他自己设计的,利用他自己制造的机床,并从瑞典招来了一些工头从事生产。这个国家第一条铁路使用的铁器制品,他自己构造的快速火枪,以及装配俄国第一批推进器兵舰所用的大炮和蒸汽机械等,都是由这家企业制造的。几艘于19世纪50年代建造的兵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仍然服役这一事实,明显地表明这家工厂产品质量是高超的。伊曼纽尔·诺贝尔于1853年曾被授与帝国金质奖章,表彰他在俄国工业中的“勤奋和技艺”,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一种罕见的荣誉。 在工厂中,儿子们有广阔天地进行实践训练,他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水雷是伊曼纽尔·诺贝尔进入俄国时所持的一张王牌。它很早就是一项军事机密,是这个国家一项被遗忘了的财产;在战争期间,它也突然引起了人们直接的兴趣,并且被证明是成功的。在他儿子罗伯特的帮助下,这位发明家在芬兰的港口以及圣彼得堡的战略要地喀琅施塔得城堡冰冻的入口布了雷。这一措施曾帮助防御了由海军上将内皮尔所指挥的英法舰队的进攻,它有很大的重要性,并且由于这位海军上将在给海军部的报告中曾说过“芬兰湾充满了炸弹”这句话,从而被载入史册。
编辑本段发现子弹碎片
克里米亚战争的古战场位于乌克兰境内,由于这里经常能发现各种战争遗存物,所以引得许多乌克兰人前往这里淘金寻宝。 2009年2月,乌克兰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也来这里,试图找到一些古战场的遗存物以出售给军事博物馆,换取一定的费用。在被沙土覆盖的克里米亚古战场,这位男子找到多颗150多年前战争留下的子弹碎片,但其中的一颗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将这枚子弹送交军事博物馆后,专家鉴定这颗奇特的子弹碎片其实是两颗子弹在空中直接相撞后形成的,这一罕见景象发生的几率不到十亿分之一。 经过乌克兰军事博物馆的鉴定专家仔细地对比检验,他们发现这两颗子弹分别属于当时的沙俄军队和法国军队。在当时的战争中,交战双方使用的子弹均为尖头圆锥形子弹,这种形状设计的子弹在空气中高速飞行时可以受到更小的阻力。这位鉴定专家还表示,这颗新发现的古代战争的子弹碎片,对于研究当时俄法两军的军事技术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至少可以证明当时的子弹设计水平比人们此前想象的要高很多。
编辑本段意义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关于战地记者
战地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钟的攻击行动中,就造成了约900名英国骑兵的丧生(之后有学者专家指出,当时英军骑兵的死伤并不若外界所想象的多,事实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后安然抵返家园,九百多名的伤亡人数全是英国报纸渲染夸大后的数字)。当晚《泰晤士报》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术来记载战争实况。
野战医院条件改善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多万人死亡,其中法军的损失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当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时,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没。 按照军方的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研究这次风暴。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发信,收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之后,他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图上。将不同时间的图联系起来分析,他发现这次风暴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在到达黑海的1~2天,已经先影响了西班牙和法国。 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使英法舰队避免这次风暴的袭击。1855年3月,他向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观测网,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到一地,分析绘制天气图。
⑶ 克里米亚为何选择并入俄罗斯7年过去了,克里米亚得到了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对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进行明确的行政区划,即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独立的国家,而克里米亚是俄罗斯联邦的成员。
早在1783年,克里米亚就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后来,赫鲁晓夫在他的政府期间以“庆祝俄乌联盟300周年”的名义将克里米亚作为礼物赠送给乌克兰,为克里米亚归属问题埋下了巨大隐患。
国家内部行政区域的调整是可以理解的,但赫鲁晓夫不可能预见到37年后苏联的解体会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争端陷入僵局。毕竟,克里米亚的主要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战场。
这个扒段连接良好的岛屿不仅是通往欧洲和中东的航线,也是俄罗斯通往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港口。无论如何,克里米亚陷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最终的结果很明显:俄罗斯利用其铁腕外交重新获得了对克里米亚的行政权力。
对于超过50%是俄罗斯人的克里米亚来说,吞并更像是归乡。
独立后,乌克兰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国内经济困难。当然,俄罗斯不会在分裂势力猖獗的克里米亚投入太多资金。其结果是,原本相对富裕的克里米亚不仅遭受了越来越多的苦难,而且还面临着当前动荡的风险。
作为一个海港,克里米亚一直以旅游业而闻名,旅游业带来的收入一直是这个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
然而,在属于乌克兰期间,由于局势不稳定、经济恶化等因素,前往克里米亚的游客数量大幅下降。
自然,克里米亚希望俄罗斯能引领自己的经济复苏。克里米亚的回归对俄罗斯人民来说确实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大批俄罗斯人涌入克里米亚观光,也使克里米亚整体经济在短时间内反弹。
这里有一个悖论。克里米亚坚持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部分原因是乌克兰经济不景气,但俄罗斯的经济也陷入了严重困境。
那么,人口和领土都不算太小的克里米亚,为什么没有像裂罩其他欧洲小国那样独立呢?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和地理位置的克里米亚并非没有独立的条件,那么它为什么还想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呢?
首先,让我们从“历史上的克里米亚”开始。
一个民族的现在是它的过去的展示。克里米亚的许多俄罗斯族人实际上并不是当地居民。
300多年前,沙皇俄国强行吞并克里米亚后,民族同化遭到镇压,导致克里米亚鞭笞者受到严重迫害。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里米亚自愿向德国投降,希望借助德国力量摆脱沙皇俄国。然而,德国纳粹早已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二战结束后,苏联甚至在克里米亚进行了一种“叛逃”的报复性屠杀。
灾难消失后,克里米亚的景观上开始点缀着俄罗斯人的痕迹。
克里米亚民族也已经从一个轻佻的民族变成了俄罗斯人。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克里米亚的居民实际上是俄罗斯人。
因此,在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并入乌克兰之后,分裂分子从未退却,而对于被并入乌克兰的俄罗斯人来说,尽早返回祖国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这就是为什么克里米亚不寻求独立,而是要求融入俄罗斯——这是其祖国的召唤。
其次,克里米亚之所肆此闹以不能选择独立,是因为它弱小,只能站在大国一边生存。
克里米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但这实际上是港区最大的危险。克里米亚的军队一直依赖于俄罗斯的武器,而它的人口太少,无法与欧洲的人口竞争,这让它很容易遭到抢劫,而不是自卫。
所以,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中,克里米亚只能选择“站队”的方式,以避免战火的燃烧。
俄罗斯当局很难知道西方的经济困境何时会结束,也很难知道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是会进一步恶化还是会好转。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形势下,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应该积极寻求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克里米亚当局还将发展目标确定为对外出口贸易、对内吸引外资、重点发展新型旅游业、加快发展轻工业和科技产业。
在引进双管齐下的发展模式后,克里米亚经济在过去10年也实现了飞跃。全国经济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5倍,苏联解体和乌俄混合战争带来的半个世纪的经济停滞和人口减少有了明显改善。
克里米亚融入俄罗斯在七年前就受到了人民的青睐,从现在开始的七年内,甚至从更长远来看,这无疑将是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选择。
一方面,克里米亚现在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得到了大国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克里米亚来说,如何摆脱西方的束缚,人民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⑷ 跪求电影女狙击手的百度云资源,谢谢
《狙击手》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bevs5HlzHHCQUu_Mm3g_IQ 提取码:vh4n
是一个电影系列,共八部,由汤姆·贝伦杰、乍得·科林斯领衔主演。讲述了狙击手托马斯·贝克特和儿子布兰登·贝克特的故事。
⑸ 有关克里米亚战争的电影
战场上的布谷鸟 战场上的布谷鸟/春天的杜鹃( Кукушка/Cuckoo)是在2002年由Александр Рогожкин/Aleksandr Rogozhkin执导。 主演的演员有:
Анни Кристина Юусо/Anni-Christina Juuso
Вилле Хаапасало/Ville Haapasalo
Виктор Бычков/Viktor Bychkov
电影简介
一个苏联士兵,一个芬兰士兵(芬兰在二战时被迫成为德军盟国),一个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鸡同鸭讲的构成了一部电影,影片相当有个性,摄影构图色调明暗十分讲究,该年捧回俄罗斯国内及欧洲的众多奖项。
这部片子与克里米亚战争有关。
⑹ 《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克里米亚战争》([英] 奥兰多·费吉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iHWTlOJ02oZ-Nz-Be2RX0w
提取码:zqty
书名:克里米亚战争
作者:[英] 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吕品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0
页数:740
内容简介: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争端入侵今属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两公国。随后,摇摇欲坠而勉力维持其欧洲势力的奥斯曼帝国、担心俄国扩张的英国,以及想要重塑辉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陆续对俄宣战。持续18个月的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并彻底改写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
费吉斯大量引用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文献资料,全面展现了民族主义情绪、帝国势力博弈和宗教冲突是如何影响各国介入战争的。从国王与大臣、报道战争的记者与作家,到战场上的军官与士兵、围城内的妇孺,费吉斯不仅从多个视角还原了战争的全景,也为今天理解19、20世纪的“东方问题”,黑海地区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世界裂痕提供了新的入口。
费吉斯在型败伦敦、巴黎、伊斯坦布尔、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尘封档案中仔细求索,揭露了政治家们的图谋,同时展示了战争造成的可怕人员伤亡……这本书追溯了许多现代冲突的根源。
——加里·巴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
扎实的研究……内容丰富而吸引人……基于大量资料,从政府档案到新闻报道、到回忆录、到几乎不识字的士兵的家信,费吉斯出色地平衡了政治、军事和社会历史……关于战争本身的篇章如冒险小说一般激动人心……《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战争的集锦,一部学术的庆典。
——《波士顿环球报》
[费吉斯]在描述高层政客对普通人的影响方面展露了极其出色的天赋,清楚地呈现了引发战争的反常外交手段……这本书清晰易懂、文笔流畅、情节生动。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为什么这场被忽视的冲突和为此殉难的人值得我们长久铭记。
——《独立报》
这部着作重要而让人印象深刻……俄罗斯的资料提供了鲜活的补充,在这方面费吉斯是一位大师。……《克里米亚战争》令人敬佩地描述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国际形势和宗教背景的重要意义。
——《纽约图书评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奥兰多·费吉斯(Orlando Figes),英国人,生于1959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现任英唤租碧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俄国生活的方和举方面面,不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政治经济,他都烂熟于心,无人能出其右。他的一系列解读沙俄及苏联历史的着作如《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当今英语世界俄罗斯研究的一流大家。作品曾获沃尔夫森奖、NCR图书奖,并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达夫·库珀奖等,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
译者简介
吕品,香港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在英国学术、新闻及商业机构工作多年,曾担任英国《卫报》中文版主编及英文评论版编辑。目前在英国从事卫生经济学领域的循证医疗传播工作。
朱珠,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翻译学博士,现任英国爱丁堡大学亚洲学系中文教学主任,研究领域涉及翻译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等。从事英语作品汉译工作多年,广泛涉及文学、影视及学术专着的翻译。
⑺ 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俄罗斯黑海舰队,陈旧不堪、雄风不在
塞瓦斯托波尔,这个名字可能人们还不太熟悉,但是说起克里米亚可能无人不知,因为目前的俄乌争端其中就有关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 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至尊的城市”,但这与该城的 历史 并无关联,有可能是在叶卡捷琳娜时代产生的名字。不过,这里依然保存着古希腊的城市遗址。
自2014年之后, 克里米亚成为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2013年,我在乌克兰旅行期间曾经到访过克里米亚;那时,它还属于乌克兰。
塞瓦斯托波尔是克里米亚的一个港口城市,它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西南端,面积约770平方公里,人口近38万,其中70%居民为俄罗斯族。作为着名的军港和要塞,塞瓦斯托波尔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它于1783年被并入俄罗斯版图之后,发生的最着名的两次战争分别为1854-1855年俄与土、英、法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和1941-1942年苏军与纳粹德军之间的围城和保城耐茄脊的战争。很不幸的是,这两次战争俄方均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克里米亚重新成为苏联的领土。1946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命令,将原“克里米亚苏维埃 社会 主义自治共和国”撤销建制,降格为克里米亚州。1954年,苏联将克里米亚州划归当时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也因此埋下了此后俄乌间领土纠纷的祸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地方政府之间就半岛归属问题不断产生纠纷,克里米亚要求独立或重返俄罗斯的呼声不断,最终导致2014年俄罗斯出兵将克里米亚收回。
塞瓦斯托波尔的最大看点就是俄罗斯的黑昌渗海舰队。我们乘坐游艇在海港转了一圈,也算是“检阅”了一把这个世界闻名的“黑海舰队”。
俄罗斯共有四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其中北方舰队最强大,波罗的海舰队最弱,黑海舰队排名第三位。我们看到的这些军舰老实说都是一些陈糠烂谷子的老掉牙东西,曾经无比强大的苏联海军让人看着有些失望。
看到了自由自在的海鸟,说明这里的生态还算不错。
海港里也时不时有游船自由自在地漂荡,让我感慨其实战争与和平是可以转换和把控的。
岸边的堤坝上涂画着俄乌两国国旗及各自的海军军旗,曾经情同手足的同族兄弟如今已经变为不共纳嫌戴天的敌人,真是世事难料。
上岸后,我们又顺便参观了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的海军博物馆,馆内的很多展览内容及展品都与黑海舰队有关。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1672-1725年),俄罗斯 历史 上最伟大的君王,世称彼得大帝,是俄国海军的缔造者。
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乌沙科夫(1745-1817年),沙俄海军上将,曾任早期的黑海舰队司令,是俄罗斯帝国第一位世界意义上的名将。有一部着名的苏联电影《海军上将乌沙科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皮罗戈夫(1810-1881年),世界上第一个将乙醚麻醉用于外科手术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门诊设到战场上的人,并第一个在战地医学史上引入了“女护士”这个名词,他于1854年参加了在塞瓦斯托波尔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巧合的是,世界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小姐(1820-1910)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只不过她是在战争的另一方(英法联军一方)。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1953年),政治家、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苏联时期执政最长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杀他在二战时期的重要 历史 作用。
表现参战双方的油画(主要指苏军和德军)有多幅,画面中并没有过分贬低敌对方的成分,说明了主办者的客观态度。
展室中的实物展品不多,但是少而精,起到了很好的辅展作用。
海军博物馆门前广场上竖立着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全身塑像,是她于1783年下令建立了黑海舰队。可以说,彼得大帝缔造了俄国海军,而叶卡捷琳娜大帝缔造了俄国海军的黑海舰队。
还是那句话:衷心希望俄乌两国能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争端,让和平的曙光早日降临。
阅读推荐:乌克兰基辅:罗斯众城之母,东正教之心,第聂伯河畔的璀璨明珠
阅读推荐: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访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
⑻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导致很多国家群殴俄罗斯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沙皇俄国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比赛,根据各种史料记载,沙皇俄国输掉克里米亚战争主要是因为陆海军实力弱于英法,而且没有实行义务兵制,导致军队人数较少。而这么多国家之所以会选择围殴俄罗斯,就是因为俄罗斯企图控制巴尔干半岛,这严重威胁了欧洲国家的利益。
结束语
虽然俄国输掉了克里米亚战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俄罗斯现在已经实际控制了克里米亚。而当初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胜沙皇俄国的英法等国,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威胁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