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鱼海棠》在国外获好评,你怎么看
《大鱼海棠》在国外的好评并非偶然。说实在话,大鱼作为一个国漫,客观评价的话,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相比较之下的成功作品。
我表哥在国外留学,前几天发了一个朋友圈。他说他在美国电影院看了大鱼海棠,哭了。想想此前我看这个电影时是去年的七月十四日,算是首映吧,相距半年多才刚刚在国外上映。惊讶于时间跨度巨大的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我哥会哭?我想不仅仅是感性的问题。
国人们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多数集中于一个词——“情怀”。何为情怀?所谓的等了十二年,究竟有几个人真的等了十二年?不说十二年,究竟多少人是跟风而评论?也许真的有期待吧。比如我,十二年前我才刚刚上学,什么网络什么国漫我都一无所知。但是在我2014年偶然看到一个介绍时,我就对其念念不忘了。虽然让我等了两个双十一外加大半年,但是最终效果真的没有那么不堪。当然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小失望,对于剧情都颇有微词,可是完全可以算作国漫的优秀作品了。
我的表哥对动漫并不是很感兴趣(在我印象中),和多数国人一样,心里对于国漫的评价多数停留在“小孩子家家”之类的方向。毕竟有色眼镜带久了就难以摘下来。但是外国人不一样,一个个此前毫不知情却偶然发现这部电影的国人们也不一样,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 他们是最客观也是最“纯洁”的观众。
没有偏见没有水军,在异国他乡看到了一部满满中国风的国漫电影,对于游子而言究竟有多么宝贵?
另外,中外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中外众多艺术作品中内涵与外在的差异。对于这个将《逍遥游》中晦涩论述里的奇怪论据——鲲,为主题的电影,外国人会不会有一种新鲜感?神秘的东方文学与 历史 传说,对于西方人而言当然十分有吸引力。
有人说这个动漫的画风与宫崎骏老爷子很像。只能说各有千秋,实际上,画风这种东西根本没有什么因为相似所以抄袭的规定。那么说的话,这个世界上要有多少漫画家会死在官司上啊。唯美的画风和描绘鬼怪的百态并非日本人的专利,“先入为主”的思想应当清理一下了。这部动漫最值得称道的即是画风,它中国人记起了乡愁,让外国人向往了中华。况且3D动画在欧美烂大街,外国人对于亚洲风格的2D起了兴趣自然大有可能。细节处理也非常棒,单说这方面的话,在国漫里真的是非常非常优秀了。
最最值得诟病的,也是最容易挨喷的,当属剧情了。一个小姑娘为了报恩却差点毁了整个族人,最后备胎开挂把她送往了人间,万年备胎,湫,虽然没死,但是成了灵婆,连备胎都不是了。
这种剧情!很容易!被人骂的啊!!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少数人牺牲多数人真的是个应当口诛笔伐的事情啊!
但是老外不一定去品味内涵啊。众多美国大片,特技炫酷,场面宏大,让人看了热血沸腾,青春的烈火像朝阳一样喷薄欲出!
回过头来看看剧情,打——回忆——打——回忆——现实——好人药丸——打打打打——完了完了——开挂——坏人死了
要说这剧情,不都一样屎吗,可是多数人就是喜欢这种场面啊——看电影就是为了放松,为什么还有搞得那么内涵却一点也不爽?
综上,我认为大鱼在国外的好评原因:1:有在外华人的祖国情节,而没有所谓的“十二年情怀”。2:水军势力小,而且其中的中国特色对于外国人吸引力很强。3:画风很好,对于普通人的审美观点很契合。4:剧情的短处已经被覆盖了,因为这部片子的中国风真的很爽。
首先,我超级喜欢这个电影,从第一次被它感动到一遍又一遍的看它,我已经看了不下20遍了,它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优秀的电影,很多细节都能很好的体现它。只是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
在椿被渔网困住时,鲲用刀给她割渔网,其实他也不小心割到了椿,到后来椿回到海底世界从水里出来时,她是捂着受伤的手臂的。到后来画面跳转到整个围楼时,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一个小小的身影从房顶下去,椿立刻海底世界时湫站在房顶等她,足足等了七天,直到椿回来了他才从屋顶下来。
再说湫吧,不知道有没有人这样觉得,其实湫就是神,在夏天飞雪的时候,他问椿:
椿说不相信。
椿说:
另外,这个电影里对湫身份的最直接的一段是湫醉酒那段:
也能说明湫的身份。
还有就是三手摆渡者的区别对待,对椿,他仅仅只是对椿招了招手,而对于湫,他则是脱了帽子对他行礼。
至于故事情节,很多人都觉得女主是个绿茶婊,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试问你在害死一个救你的人之后,有谁能够理智的逃避自己良心的谴责。但女主得知能够复活鲲时,她的选择确实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选择。因为当时灵婆和她说会有报应,可是又没说清是什么报应,所以她就认为报应仅仅是针对她一个人的,如果她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连累所有人,她也许就不会再去复活鲲了。
剧中的灵婆,在我看来她是一切的始作俑者,实际上她帮助椿就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个接班人,她从椿身上也没有拿走一半的寿命,而是整个灵魂,椿的灵魂是一朵海棠花,而她拿走了一整朵,然后仅仅只是掰了一片花瓣唤醒了鲲,只是一朵花瓣并不会发生什么,可是她却和湫说椿的命已经和鲲连在一起,如果要把鲲送走就要把椿也一起送走。然后爱着椿的湫就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灵魂给了灵婆换走椿的灵魂,并且再也不能见到椿,其实事情原本并不会这么绝,而是灵婆一手造成的,而椿和湫都是她计划的牺牲者。
其实之前也有预兆,灵婆和椿说人死后所有灵魂都在她那里,而鼠婆却和椿说好人死后变成鱼归灵婆管,坏人死后变成老鼠归她管,这和灵婆所说的不符。
至于鲲,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做为人时的本命,但其实电影里面也有写,灵婆翻那个本子第二次时上面写着:李胤杰卒因溺水寿终十七。
希望大家能带着我整理出来的这些再把这部电影再看一遍,也许还会有很多惊喜,毕竟这是12年的沉淀,在我看来,它是我们文化的一种体现,无论是建筑还是情节人物都很中国风。
在国外能获好评,在中国就不行,只是所谓的十年情怀,好歹算是个资深漫迷,就动漫中外的评价标准不说差异大,但应该达不到一边倒。虽说国内的水军占了很大比重。 以下个人看法 勿喷
大鱼放映前我真是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没什么所谓的情怀,不要说我寡闻,我对动漫有关的都有接触,国内外经典辣眼幼龄的都有涉猎 ﹏
说大鱼 个人是不喜欢的,首说女主配音,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反正有几段我听着挺尴尬的,虽然超过国内很多同类,但与一些国外电影的中配有差距的,既然打情怀,不要光搞画面嘛。
大鱼,从看到现在也只记个大概了,人物名,这方面不错但感觉没啥用,只是逼格感觉高了点,从另一方面讲,三个主角色的名字倒是成功让人记住了。
剧情 是我爱情观的问题吗,还受评论的影响,椿喜欢鲲?(神话里的女孩真好,救一下以身相许)我咋一点都没感觉,在我看难道不是还救命恩的,湫对椿是喜欢吧,楼上好像有个说全剧湫没对椿说过,你们不要乱加上湫喜欢椿的设定T_T我好迷茫,是我看的动漫太多,已经与你们脱节了吗。还有湫被蛇咬,爷爷的死(没死?)我归类到椿和鲲身上应该没啥毛病吧,说没死人的是不是眼瞎,最后因为爱情(报恩)对抗一村人,这女孩纸的爱情观真可怕。
总之是部槽点满满的动画了,做的也是蛮成功的,对我这种见过各种设定的少有接受不了的动漫,椿鲲在一起的设定。额我是不追剧的,这种男二牺牲成全的不是挺大众的 _
顺应国内潮流( 3 )
我是仅仅等了8年《大鱼》的人
我不敢大举着自己是元老粉丝的旗帜来说这是一部对不起12年等待的动画。 我只想说,我看得很爽,音乐美,画面美,配音美,至于剧情我想竖着中指问那些说这是个绿茶婊的故事的人致敬! 你到底看懂了吗?如果没看懂也没关系,请不要装作自己很懂的样子从什么中国的人文道德来评价它!
影评人过度贬低自家动画
《大鱼》当年口碑两级分化,确依旧拿了不少奖,它的优点是不可否认的。那些自以为头脑清醒的影评人,故意地过度打击这部国产,表面上是要传达“希望中国动画认识到路漫漫其修远兮,还要继续努力。”却就是不肯承认《大鱼》做得出彩的地方。添油加醋得说什么对不起12年情怀,我想问你是等了12年的人吗?还说剧情毁三观,女主绿茶婊,我又想问你看懂了吗?
《大鱼》剧情你看懂了吗?
许多人可能习惯了充满激情,励志,向上的动画片,而大鱼却是在平静的挖掘人性。影片的剧情上运用了许多留白艺术,所以总让大多数人看完后只能体会到前面我说的泪点吧,也只能感觉这是一场“三角恋”悲剧……但这恰恰是编剧想要的效果,要想一遍就看懂的必定是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所以这部大鱼是部可以伴随我们的成长而有不同解读的!有以下两个合理推理你看懂了吗:
1.整个故事其实是灵婆的一场自我救赎!——他是整个故事的操控者。
2.湫是天神,堕落到椿的世界的神。
美图来一波
虽然《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口碑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但是这并不影响它远播国外,让久久没什么表现的国漫重新焕发出光彩,重新让世界看到国漫的努力和进步。
1.画面精美,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倾向。
2.东方特有的鬼怪元素令画面从满灵动和神秘之感。浓浓的中国风元素满足了外国观众了解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的欲望。
3.在外华人的祖国情结,对中国风的元素有天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毕竟外国人很少接触到中国动漫,处于一种新鲜的状态,而且基本上没有带有什么精神负担,所以就是很自然地看了场电影而已。
对比国内情况,我们应该可以发现两者给出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的原因。
国内观众在电影上映之前就因为被媒体大肆宣扬的“十二年的等待”弄得太有精神负担了,或者说,很多国内观众是怀着过多的期待走进影院的,有种老板验货的感觉,自然就不太能够全身心地观看了。加之国内水军力量太强了,而很多普通观众又容易人云亦云,所以就导致了不少评论跟着所谓的“白等十二年”的舆论走了。
其实,抛开所谓的“十二年的等待”不说,因为其实很多的普通观众根本就没有在等,这个说法只是水军的一个为了夺取眼球,山洞观众情绪的一个说辞而已。《大鱼海棠》确实是近年来国漫的一次发奋之作了。首先耗时长就让我们看到了这支制作团队的耐心。另外,制作精良,画面精美,配乐应景等等,这些都是许多浮躁的国漫制作团队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大鱼海棠》是国漫走向世界的成功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勇敢地迈出下一步,而不是畏畏缩缩,作茧自缚。
实话说,大鱼海棠我没有看,至今我在电影院看过的动画也只有一部《你的名字》。人们对中国动漫的不认可已经根生,这也确实是因为中国动漫一直低水平造成的。一部动画如果用心去做,用爱去做,被认可也是理所当然。如果只是想着怎么能有票房,怎么能有口碑就算火这一时又能怎样?
当然这些话不是在说《大鱼海棠》,毕竟我没看也没资格评论。我只是想说中国动漫现在不论好坏都会被有色眼镜去看,只有做的更加用心,并且坚持下去才能够使国人改观。
至于外国人对大鱼海棠的评价可能更加客观吧,毕竟他们对国产动漫情况也不了解。
没有给出题目的答案很抱歉。
我不知道《大鱼海棠》是否在国外受到追捧,但我想就大鱼《大鱼海棠》的故事和人物说一说。
1、大鱼海棠在讲故事上面讲的不够出色,这毋庸置疑,一部分原因在于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仿佛已经把故事的整体框架讲完了,说实话,我在看周深的《大鱼》mv和陈奕迅的《在这个世界相遇》的mv时有的前段甚至让我险些哭出来,然而看完整个电影,我发现泪点好像几乎在mv里说过了,可能因为我看这两个mv看得有几遍,再看电影就没那么容易泪奔。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编剧和电影时长的问题,因为《大鱼海棠》想要构建了一个世界框架,所以你发现见面有很多传说人物甚至人类祖先,比如嫘祖、句芒等,其中打酱油的角色比较多,性格不够鲜明。在我看来如果《大鱼海棠》这些打了酱油的角色如果不是用的传说人物,我不会要求这么高,性格不鲜明也没关系,然而用了传说的人物就另当别论,何况《大鱼海棠》是要构建一个世界框图,因此《大鱼海棠》罗列了很多传说人物,却没有给相应的灵魂。相反灵婆和鼠婆子到充实一些,但这毕竟是我平常没听过的传说人物。而且必须要知道每个人物都是为整个故事服务了,你不能想要展示中国元素而忽略对人物的把握,造成生搬罗列的现象。
所以电影不好请找编剧和预告的剪辑人员。
2、女主是你们口中说的白莲花么?我认为不是,你们认为白莲花一部分是由于季冠霖(配音芈月,芈月被称了白莲花),声音所带来的印象是起了一些影响的,一部分是你们忘了青春期的女孩的心里,你们忘了年轻时候的样子。不提繁重的学业,有大部分女生未成年时不都幻想,哪怕背叛全世界,也要奋不顾身爱一个人,就算与整个世界为敌,那又何妨,可能年纪大一点的当初年轻时没有这种心情,然而新世纪的孩子不都曾想过么?何况古代也有不顾一切私奔的。青春期的孩子有多叛逆你们记得么?何况保护自己的救命恩人有错么?
还有白莲花会真的牺牲自己么?不会吧。但《大鱼海棠》的女主因为给族人带来了灾难,真的牺牲了自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能活过来。她给族人带来灾难你以为她愿意么?如果你们父母在你们年轻时告诉你们做什么事情会受到惩罚,你们会怎么做?你们会相信虚无缥缈的惩罚么?还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当然听话的孩子例外,然而为什么要做大人眼中的好孩子?)
3、一部分人说抄袭《千与千寻》,我只能说,人物确实借鉴的中国《山海经》和古代传说。然而我觉得鼠婆子和灵婆性情挺像《千与千寻》里面的汤婆婆和什么婆婆的,至少看到鼠婆子和灵婆我会想到汤婆婆。
终语:就这些了,《大鱼海棠》只要在故事上再完善相信是个好动画电影。
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国产动漫,不过豆瓣评分6.5,刚刚及格,个人觉得有些低了。
《大鱼海棠》讲述了居住在“神之围楼”里的女孩“椿”,十六岁生日那天变作一条海豚到人间巡礼,被大海中的一张网困住,一个人类男孩因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为了报恩,她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帮助男孩的灵魂,让他成长为比鲸更大的鱼并回归大海的故事。历经种种困难,男孩死后终于获得重生,但这一过程却不断地违背“神”的世界规律而引发种种灾难的故事。
电影里有很多细节细细想来都是有关窍的,我也是看过两遍电影后又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深度解析才略知一二的。“不得与人类世界接触”,是椿世界里的天规, 当椿、鲲一起玩耍的时候,仔细看他们周围的场景,四季发生了极速的更迭,说明冬夏已经乱了套。湫去找灵婆,试图改变命运,又再一次违背了天规,为后来的海水倒灌埋下伏笔。电影里椿三人被双头蛇袭击,是违背天规的一次警告;鼠婆、灵婆的出现以及帮助都有他们的目的,她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有蕴含的深意。海水倒灌,是违背天规的惩罚,也是一切重新开始的意思,是洗去腐朽思想的意思。还有很多的细节值得推敲,慢慢看就会发现他门的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极致中国风色调,满屏的中国红和蓝色,却不俗不土,反而呈现的很饱满、很柔和,真的太美了!还有这部电影的配乐,是 吉田洁的配乐,和画面很融和没有很突兀,周深的《大鱼》,陈奕迅的《在这个世界相遇》,和影片完美融合 。
所以没有看过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下,看过的朋友们可以去再推敲一下他的很多细节。
对于这个事情,拾部君只能说,这事中国文化的胜利,由此,大鱼海棠内里存有的一些不合三观的普适性剧情就不再显得特别重要,极目绚烂的中国文化才是这部创作于海外流行的关键性重点。
下面是拾部君近期撰写的关于这件事的完整回顾,以及一些心得感悟,希望能够给你带来有所帮助。
作为2016年国产动漫的年度票房冠军,国产电影动漫 历史 上曾经的总票房排行第二的神作(于最近被熊出没超越了),《大鱼海棠》自上映那一刻开始,就没少成为观众们茶余饭后交谈的话语对象,
有得人认为它就是国产动漫复兴崛起的代表创作,也有得人会认为它的三观不正,是会给 社会 带来不良的风化教育的,应该予以《喜洋洋》那般的封杀禁播。
可不管怎样,这部动画也凭借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创造了影片 历史 上的一个奇迹,且在近日扬帆起航到了海外,而且,这次出征的地域可是最求最为庞大的电影市场,所有影视创作人都梦寐以求的国都---美利坚合众国。
让人欣喜的是,《大鱼海棠》这部动画在此次的远航之旅上不但没有给我们落脸,还用富有独特韵味的创作风格俘获了一大批外海的影迷和专业影评人,大大的提升了国产动漫于国际舞台上方的地位。
看看下方海外权威影评网站的评分,均一是大比例认可这部创作的,部分专业影评媒体就更是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什么“如果你给它机会,它会让你屏住呼吸”,什么“糅结了《千与千寻》的敏感,《降世神通:科拉传奇》的奢华”,什么“就像古老的灵魂拥有了新的眼睛来看待死亡”等等,
较比起中国观众褒贬不一的态度,从上方的信息我们无一不能看到海外观众对这部创作的认可赞叹。
事实上,中国市场能够产出如《大鱼海棠》此般质量的创作是尤其根本原因,一来是国产动漫市场经历过接近20年的低幼发展,伴随着先前的那一批喜爱动漫的狂热者们的长大,他们对动漫就会提出更加之多的要求,比如内在的意义,比如创作形式上的创新等等。其二,加之海外动漫市场至臻白热化的竞争也使得国产动漫从业者不得不加足自己的马力,去创作出更有内涵,更高品质的内容出来,否则在国门逐渐大开的时代趋势之下,国产动漫行业就只能萎缩甚至消亡。
国产动漫市场其实是存在着数量十分庞大的优秀创作者的,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先前的国漫市场乏力受到误解和压制的原因,使得这一大群人才都只能投身在代加工行业,亦或者将动漫创作作为自己的业余兴趣罢了。而如今,尤其是国产动漫市场近几年来的现象级发展速度,也是足够让我们欣慰,由此也促就了这样一方百花齐放的盛景。
于微博上创作自己四格小漫画的小姐姐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动漫平台的掌门人了,30岁前仍然只是在做 社会 最底层工作的米二大爷,也在35岁左右成名于动漫圈之中。B站上方许许多多曾经寂寥无名的UP主,也都凭借自己对动漫创作的独特理解,凭借一部又一部风趣幽默的视频或图文创作成就了不世英明。
这是国产动漫最好的时代,也是动漫行业从业者最好的时代,也希望那些对国产动漫存有偏见的朋友能够暂时放下成见,给予正在蓬勃发展的国产动漫一点儿的宽容,耐心静候国产动漫大时代的到来。
如果觉得拾部君的回复对你们有帮助,麻烦给我点个 “赞” 吧!
大鱼海棠获得好评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毕竟撇开剧情来说,大鱼海棠的背景塑造,音乐制作,以及一直为人所诟病的角色配音以及作画,都可以说是近年来国产2D动画电影的一个新突破。事实上从题主给出的国外网友回答截图来看,对于电影的夸赞也多半集中于这一方面。
不过《大鱼》其剧情上的硬伤导致了它无法再更进一步,成为口碑和质量双丰收的作品。不过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话结果会有所不同——为什么偏偏是大鱼海棠受到了好评呢?之前国产动画电影也出过了不少的佳作啊?
主要是因为西方人对于中国——以及其所输出的文化作品——都有一种很刻板或者传统的印象,这有可能是遍布西方各国的“唐人街”所造成的影响之一。事实上无论是以前的《中华小当家》还是《反叛的鲁鲁修》等近年来涉及中国传统元素的作品,一提到中国无一不想到唐装,宫殿,红灯笼,有些还会有满清时期遗留下来的辫子等等元素。即使涉及到现代 科技 ,也必须是大红大黄等等传统的颜色符号。
而《大鱼海棠》便是将这类元素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例子。大量运用中国传统的元素以及美术手法,主角名字运用的典故以及一系列神话传说或者类拟神话传说的借鉴,使得国外觉得这并不像日本动画或者美国动画,他们感觉中国动画人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风格。
不过国外对于《大鱼》的这番盛赞其实对于中国动画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因为现在中国动画缺乏的是创意,缺少好的故事剧本,以神话传说或者经典名着作为基底的素材终究会用完,而如果未来中国动画人依然固步自封,那国产动画前景便也不容乐观了。
㈡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
章子怡MS出现比较多
然后我记得成龙在80天环游地球里扮路路通..虽然是英国的
美国华裔电影(包括华人创作、编导和演出等)的兴起与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掀起的浪潮密切相关。早在五十年代,黎锦扬荣获Commonwealth Club奖的小说《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就先后被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和电影公演,但《花鼓歌》却将美籍华人遭受的种族歧视、华端口社区存在的男女比例极为不均衡的状况、移民两代人的冲突等问题,用喜剧的气氛予以消解,唐人街被渲染成古怪奇特、异国情调式的场所,华人似乎是怯懦软弱、没有理性的异类,中国的风俗习惯、食品与药物被故意描写成与美国大相径庭的"东方奇观",这反而强化了美国大众对中国人的定型化偏见。
然而1961年出版的路易斯?朱(Louis Chu)的小说《吃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 以同情的笔触,从普遍洗衣工及餐馆服务人员的角度展示了唐人街的日常生活与问题,它没有忽视社区的虚弱,但也没有掠过那里所存在的内在勇气,从而较为现实地展现了唐人街男性社会存在的性压抑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吃一碗茶》没有像《花鼓歌》那样风行一时,也没有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因为真切描写了华人在狭小的唐人街社会的情感与境遇,没有屈从于异国情调式的、或怪诞邪恶的、或认同于美国社会的媚俗写法。在六十年代,《吃一碗茶》因其真实性而被大众遗忘,现在却被批评家们重新忆起,着名华裔导演王颖还将其拍成同名电影于1989年公映,颇受好评。
更受关注的美国华裔电影包括根据谭恩美(Amy Tan)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喜福会》(Joy Luck Club),它透过两代华人母女在美国的命运遭际,探讨了美国社会极为普遍的母女冲突与和解的问题。根据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荣获Tony奖的同名戏剧改编的电影《蝴蝶君》(M. Butterfly)探讨了西方(男子)/东方(女子)之间存在的二元对立与文化误识,并局部颠倒了普契尼《蝴蝶夫人》(日本女子向美国军官殉情)的东方主义叙事。《蝴蝶君》取材于真实的故事,一位法国外交官痴迷于中国京剧旦角演员,而此演员不仅是男性,而且是新中国政府的特工人员,最后白人外交官自杀身亡,借此,黄哲伦戮穿了东方/西方认知模式里的西方文化霸权与殖民谎言。此外,华裔影星陈冲和尊龙等人也在美国影坛迅速掘起并站稳脚跟,而另一类重要的类型片-中国武侠电影,经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的发扬光大,已经影响了美国影坛正面塑造具有阳刚之气的东方英雄形象。
㈢ 外国人对中国存有偏见和刻板印象的例子
楼主所说的歪果仁儿,这里默认为指欧美西方世界的人们吧,因为日本、韩国人,或者我们的其他东南亚的邻居们,对中国人的刻板偏见可能会与西方人不同。
首先!
他们对中国人几乎没有概念!只对亚洲人有概念 而且他们看到的所有亚洲人,他们都称之为CHINESE,中国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在特指我们,而是在指所有长着亚洲脸的人。
并不怪他们,纯靠长相,不看行为举止,穿着言语的话,我们自己也是分不清对方是来自亚洲哪个国家的,
但欧美大部分人不只外观,甚至连亚洲的不同国家及代表国家的各种文化标签都无法分辨,
举个栗子,经常有白人朋友在一个party里兴奋的朝我走过来,说:你是中国人?我X!我超爱寿司的,我也超爱漫画!你们那个PSY简直牛逼到爆炸!
还有人会和我讲:你是中国人? 我X! that's cool! 我姐嫁给了一个中国人,
我说啊 真的吗? 他:是的! 就在那边,我带你去见他
走过去后发现画风是这样的:
经过攀谈以后, 对方是如假包换的菲律宾人,不是有中国亲戚的那种。
我就问那个白人兄弟,尼玛这也算是中国人? 他却理直气壮: they are all chinese to us
我就:
其实和大部分外国人讲亚洲文化及人种差异完全是对牛弹琴,就好像一个东欧人和你讲塞尔维亚人和波黑人的区别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分不清楚也有情可原,
何况我们中国还有56个民族,那么多少数民族的长相也都不同,更不用说什么南北东西差异了
我有一个水族朋友,长得和东南亚人一模一样,连自己都经常开玩笑调侃,你让一个外国人猜他是哪里人,基本上没戏
比如让我猜一个blond (金发)他有可能是德国人,北欧人,美国人,也有可能是西班牙人,西班牙我们都觉得以黑发为主,但是事实上,西班牙也有很多金发的人,因为欧洲从历史上就是一个大融合,在法国就有很多的波兰人后裔,他们的后代如果还是和浅发色的人在一起,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很有可能依然是金发,但他们已经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了。
书归正传,
既然他们分不清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国家,那么这些歪果仁对亚洲脸的刻板偏见是什么呢?
(以下外国人的偏见可能会伤及自尊,玻璃心者别走心,喷子、杠精,请在此时离场)
狗肉专家
西方白左都是玻璃心,听到吃狗肉这种消息就瞬间高潮,马上刨根问底,其实亚洲很多国家都吃狗肉,韩国朝鲜都吃狗肉,但是因为我说的以上原因,Chinese是欧美对亚洲人的总称,所以这个锅,是我们来背的,而且玉林狗肉节这个东西,在国外的社交网站上曝光度极高,所以这个锅也就算是实锤了。
大家请看 如果在google中输入 Yulin 这个拼音,全部都是狗肉节的场景,所以他们这样评论中国人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不发表个人观点,仅陈述,因为无论我站在支持还是反对面,都会被喷)
㈣ 电影《长津湖》引外国网友热议,他们是如何评论这部电影的
要说今年十一国庆档最火爆的电影作品,非吴京、胡军、李晨、朱亚文等主演的电影《长津湖》莫属。 影片自从公映以来,打破诸多记录。不但在国内掀起了收视狂潮,获得一致好评,在国外引起的震动也丝毫不逊色。
最后,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抗美援朝战争的一百多年之间,中华民族在多次对外的战争中几无胜例,长津湖之战不但打碎了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傲慢和偏见,而且重塑了中华民族面对外国势力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外国网友纷纷感叹,自从长津湖之战胜利之后,中华民族才是真正意义之上的站起来了。
总而言之,外国网友一致认为,电影《长津湖》无论从题材选取,还是电影制作等多个方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㈤ 西方媒体为什么会对中国存在偏见
有些事没偏见的,但是为了点击率所以歪曲。
有些则是带有偏见的,至于为什么会有,他们还很少了解其他国家。
其实我们也没有全面的了解西方国家。
我觉得,做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让西方更好的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让我们的同胞同时也了解更多西方的文化,只要我们的态度是端正的,行为是正确的,那么任何艰难,险阻都难倒不了中国人民!
㈥ 关于微电影论文范文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它是一种篇幅短小(一般在30秒到5分钟之间)的微型电影作品,一般来讲投资规模在几千元人民币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制作周期也很短,一般花费一周或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论文 范文 一: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此篇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现状以及研究 方法 。
第二章营销性微电影概述
首先对营销性微电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与植入式 广告 、传统网络营销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辨析;营销性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章通过营销性微电影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在详细分析营销性微电影传播要素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虽然,在具体的案例之中营销性微电影可能以媒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具体形式传播,但良好传播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本章还对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的传播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析,以SWOT态势分析为模型,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为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可行性建议。
微电影广告初探
由“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下正孕育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广告趋势:微电影广告。近两年微电影广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激发不少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探讨的热情也让笔者看到了研究的空间与价值。本文以传播学为主要学理背景,综合广告学、营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微电影广告进行探究。重点在于分析归纳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方法,突出挖掘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要点,再配以受众态度调查验证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实效性,最终为探讨如何强化受众态度提出若干可行建议。笔者结合了影视广告、文学写作与影视剧作的构成要素,创新地整理出微电影广告的九个创意发想点,包括:主题的提炼、价值观的唤起、题材的选择、矛盾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和音乐的烘托。再根据这些发想点的性质归纳出微电影广告的三大创意要素:品牌理念生活化、品牌呈现 故事 化、产品使用情境化。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功能在于制造内容上的差异与吸引受众关注,创意目的则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构筑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上对品牌和产品的情感认可和理念趋同,提高广告的艺术审美价值,制造品牌和产品在受众脑中的深刻印象。以益达《酸甜苦辣》广告为典型个案,笔者通过一个百人问卷调查和对广告视频的观察调查来了解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微电影广告创意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创意对影响受众形成对广告正向积极的态度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受众对品牌产品的原有态度。但是受众态度中的行为意愿成分相对认知和情感表现得较弱,这说明受众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强化态度的对策做出几点思考,从广告创意、营销手段、媒介投放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中国新兴微电影广告研究
中国数码科技和网络通讯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产业的革新和网络用户群体的壮大,网络 文化 逐渐成为新型的文化形式。近年来,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异军突起,并着重打造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成为广告产业中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当前,国内网络文化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微博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也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方向,许多新兴的、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广告方式被赋予了“微”的定义。网络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并成为网络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广告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微电影广告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1年。其优势在于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易于被大众接受。因此,微电影广告一出现,便在网络群体中迅速传播,具有极强的宣传性。不可否认的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形成与微博、微电影的出现直接相关。此概念以其直观性与简洁性被大众接受,成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微时代的概念名词。
微电影广告的形成,就其产生的根源而言,是传统短片广告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它的兴盛与微博传播平台的建立、大众碎片化时间的增加与广告 市场营销 的需求三方面密切相关。当前,微电影广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传播的热潮,各种微电影广告作品层出不穷,中国的微电影广告也在这股热潮中迎头而上,既要面临发展的机遇,也要面对发展的挑战。同时,我国广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促使微电影广告制作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他形式的网络广告也随着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大量涌现,他们不仅增加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力度,也丰富了网络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成为微电影广告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细致研究国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形态,探索中国微电影广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微电影广告的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其概念进行学术的梳理,并在概念的基础上对微电影广告及其相关产业进行论述,最后通过深入分析两年多来微电影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国网络微电影广告的未来发展,以期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借鉴。
微电影论文范文二:微电影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摘要:微电影与广告之间的跨界合作,将是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限制,将广告带入了一个全新境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队伍,微电影广告将会越来越完善。微电影广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留住受众,其进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微电影的传播也要坚持整合营销策略,从拍摄之前,剧本尚未定稿之前开始发动网民进行关注,并在拍摄中、拍摄完成后进行连贯性宣传。微电影广告不再只是广告主的独角戏,将会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件。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 碎片化时间; 草根; 整合营销传播
前言
经历过一段较为漫长、混乱的过程,微电影才慢慢发展起来,微电影的发展和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网络视频和网络电影是微电影发展的前身,微电影是对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的延伸、突破。而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微电影,是一种新颖的商业广告。微电影广告是对于传统广告与电影植入广告的一次突破,在网络视频与网络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新。由于微电影广告属于新事物,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微电影广告虽然属于新事物,但是一诞生就受到广告主与消费者的亲睐。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纷纷进行微电影广告营销,比如凯迪拉克、Jeep、巨人网络、三星、佳能、桔子水晶酒店等,并迅速得到网络受众的极大欢迎。点击率、转发率均超出想象,涉及行业之广、受欢迎程度之大,无不让人看到微电影广告强大的生命力。
一、微电影广告诞生与发展的原因
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有我国关于广告的新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也有网络时代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消费者因素。由于,消费者之前被动接受广告信息,产生了审美疲劳,并对传统商业广告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广告主一直在寻找一个新颖的广告形式,使得广告信息能够被消费者所认知、接受。微电影广告正是迎合了广告主的需求。
(一)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影响
我国关于广告的法律法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对我国广告行业在创作与播出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第十五条: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于11:00-13:00时间段、电视台于19:00-21:00时间段,商业广告的播出时间不可超出18分钟等。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传统形式的电视广告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二)碎片化时间的影响
所谓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例如购物、搭车、上下班等,所花费的“等待”时间(购物付款时需要排队、搭车的时候需要等车、上下班的时候需要等电梯等等)。碎片化时间下的人们的完整时间经常会被偶然或者必然的“等待”时间所分割,如何打发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关注的问题。微电影广告正是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一个良好选择。人们可以在“等待”时间中,拿出手机登录视频网站进行观看,也能够在微博当中进行转发、分享、观看。微电影广告时长较短、富有故事性等特征,符合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三)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技术 的进步和庞大的网民数量是微电影广告诞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有5.13亿之多。(如图1所示)。同时,由于Wi-Fi的网络、3G以及4G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持数码设备在线观看视频成为现实,随着手持数码多媒体设备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时代下享受数量、质量都可观的影音娱乐。网络时代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微电影广告的发展:(1)掌中视频播放设备的普及。掌中视频播放设备主要有:手机、PSP和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普及,使得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不受地点困扰观看自己喜爱的视频,符合碎片化时代下,消费者打发碎片化时间的要求;(2)网络速度的提升。视频(特别是在线视频)需要较高的宽带支持,才能够实现流畅的播放目的,因此,网络速度是微电影广告播发的制约因素之一。但是随着3G移动网络的普及,4G无线传输技术的迎头赶上,网络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解决了用户观看微电影广告由于网络速度因素导致的卡顿与画面粗糙等难题;(3)视频网站与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快速发展,较为出名的有:优酷网、激动网和薯仔网等;应用商城有:QQ视频、PPS、迅雷看看和奇艺视频等。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使得微电影广告的传播阵地进一步扩大化,能够在更广泛受众中进行传播。
(四)着名导演、明星和草根的大力推动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不能够忽视中国影视圈的着名导演、明星等群体的推动,比如着名导演姜文、罗立言等,明星莫文蔚、吴彦祖、周迅等。同时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推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极大关注、热情参与、大量转载才使得微电影广告更具有传播价值,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的阵营。
二、微电影广告的特点
微电影广告正是具有跌宕起伏的叙事、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淡化广告、突出电影以及注重深度,不以长度取胜等特点,才让更多受众接纳,让更多的广告主参与其中。
(一)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
在微电影中,为了网络观众的迅速接受,大部分选择了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普传统的叙事结构中嵌套进去了几个重要事件的镶嵌式结构,而且,开端与结局被无限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即一种以大篇幅展现事件高潮的叙事方式。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导演预设广大观众是熟知影片中所展现的语境的,比如《一触即发》的剧情就类似好莱坞的警匪片,动作部分和追逐戏——高潮,几乎占了影片内容的全部,打斗跳伞,追逐爆破,执行任务的男主角与神秘黑衣人展开一场殊死较量,在助手与座驾的协助下,男主角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是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无限放大,而淡化次要情节,以达到在情绪上与观众的快速共鸣。这是传统电视广告所缺失的元素。
(二)淡化产品,突出品牌
品牌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微电影广告注重的是广告信息在消费受众中的“软传播”,若注重产品便显得过于生硬,同传统广告并无差别,所以微电影广告应当具有“淡化产品,突出品牌”的表现特点。
令企业的品牌内涵通过微电影广告传播去感动消费者,直至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再是之前传统广告对自我产品进行标榜,从而让人觉得生硬、无法接受。这也是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主要差别之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通常侧重宣传产品信息,这是由于这两类广告属于硬广,强制受众进行观看,而微电影广告更多的是受众主动关注、欣赏的,具有传播持续性。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才更具有宣传价值。例如尊尼获加在微电影广告《路语》中,拒绝在微电影广告中植入其产品,只是向消费者呈现少量的文案(如:“尊尼获加呈献”和“keep walking”等。)倘若只表面地看微电影剧情,是无法让人联想到苏格兰威士忌的,但是它所呈现的主题——永远向前却打动了无数的消费者。尊尼获加于其微电影广告《路语》当中,把其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很好地释放出来、传达给受众,代表着其目标消费群体——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内涵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这是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的成功之处。
(三)淡化广告,突出电影
由于微电影刮起的潮流风,微电影所衍生的微文化正在渐渐地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经被广告味十足的传统广告轰炸多年,因此,微电影广告必须另辟蹊径,淡化广告味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分量,更多地用电影情节去感染受众,令受众不对其产生反感之情。同时,由于受众一般在碎片时间中观看微电影广告,这也要求微电影广告必须突出电影元素,特别是要求情节具备紧凑性、合理性和吸引性。例如,路虎的连载式动漫微电影广告《极光之城》。总共有八集,平均每周播出一集。该部微电影广告使用漫画和实景相互融合的风格,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悬念,下一集再解除悬念。这一系列微电影广告,情节紧凑、悬疑、引人关注,场景紧张、刺激。整个系列广告片看不出一丝广告的痕迹,俨然就是一部动作悬疑大片,获得受众的极大关注。
(四)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不以长度取胜
在中国文学界有个说法:长文好作,短诗难赋。微电影广告也是如此,特别是随着3G手机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微电影广告通常是在其移动状态下,短时间内才会被观看。这就要求微电影制造商应当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时间太长的微电影广告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微电影广告必须富有创意、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例如较为出名的微电影广告: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时长94秒,《66号公路》时长90秒;佳能的《leave me》时长180秒;桔子水晶酒店12星座微电影广告时长均在76秒-143秒之间,最短的为系列二《闷骚天蝎男爆笑开房记》,时长76秒,最长为系列八《最刻板魔蝎男开房记》,时长143秒等等。由此可见,微电影广告追求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个品牌故事讲给消费者听,整体显得短小精悍,并不拖泥带水。
三、微电影广告的优势与劣势
(一)微电影广告的优势
1.低成本,短周期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受到极大追捧,一方面是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还有更重要的是其成本比较低,而且制作周期比较短。例如桔子酒店集团在2010年底,模仿当时热播的电影《让子弹飞》,推出诠释桔子酒店品牌的微电影广告《让火车叫》,成本花了3万多,用时不到一周。后期也只是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私人微博上首发,并得到网友的热捧与转发。一周内播放量达到40万,转发量超过了1万,获得极大的效果。速度之快,价格之低是任何广告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尝到甜头的桔子酒店集团,在2011年初决定加大微电影广告的投入。至5月底,“桔子水晶星座微电影系列”全部拍摄完毕,并以每周一部的速度于各大微薄、门户网站与视频网站上播放,总花费只有100多万。这比植入式广告、电视广告和视频广告的投入都低。
2.制作精良,目标明确
由于微电影广告播放时间短,投入较少的物力与人力,所以,导演与制作团队便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给受众最美好的一面。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具有受众目标明确的原因,主要是其为广告主量身定做。不管是诠释品牌,还是对微电影广告的内容的剧本进行编写、制作,以及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方案等环节,都要求按照广告主的需求进行定制。微电影广告讲究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足以吸引受众,并让他们进行二次传播的同时,也要求能在故事里面能够自然地体现出广告主品牌的理念与价值等。由于微电影广告目标明确,因此一经播出,便能够将广告主所想传播的内容、理念等元素传递给目标受众。
3.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与互动性
由于科技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传统大众媒体对消费者的捆绑性越来越弱。随着互联网普遍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末,我国网民数量有5.13亿之多。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除了具有广泛性外,也体现出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微电影广告当中,受众在了解广告所诠释的品牌理念的同时,还能够第一时间根据自己观后的体会与广告主进行互动,在这过程当中,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品牌理念,继而接受品牌的价值,成为品牌的粉丝。
4.微电影广告传播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整体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电影广告相对于传统的电影与广告来说是一种新颖的生成、传播的模式,从制作至播放、从传播主体至传播方式、传播 渠道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节点都是对传统电影和广告传播的颠覆,继而改变受众对于电影和广告认识的思维定式。
(1)传播具有灵活性
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的电视广告同为视听广告,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比电视广告还要丰富。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是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以电影作为传播形式,其传播更为灵活。随着web3.0时代的带来,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其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等优势。网络视听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使用群体的上升,正逐渐成为主流,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为代表的“微视听”更是得到受众的极大欢迎。例如佳能的微电影广告《看球记》于正式发布前三天中,就有1000多万的点击率。这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所无法媲美的,传统广告由于只在电视、楼宇视频广告和车载视频广告上进行传播,消费者并无法对其进行主动搜索,而且传统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长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为15秒、30秒、45秒、60秒等),微电影广告则显得比较自由,受众喜欢看到哪任凭自己选择。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受到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广告商等的亲睐,是由于其披上了微电影的外衣,更加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于多种网络广告形式当中,网络视频广告和与微电影广告共同点较多,但是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内容多是为了产品短期的促销或者新品上市之前的宣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架,而被受众所忘记,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内容并不直接地体现、推销产品,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传播企业的品牌。而决定微电影广告能从众多网络广告形式当中脱颖而出,是其能很好地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一起,是具有版权的小电影。这也决定其传播时间更为灵活,且传播影响力更为持久。
(2)传播具有多样性
微电影广告的主要特征便是其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电视和网络等传播渠道外,还能够在3G手机、移动电视以及楼宇电视广告以及PSP等传播渠道上进行传播。受众除了可以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介上观看微电影广告,还能够用手机访问WAP网站、手机客户端上观看;受众在外出的时候能够通过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广告以及自身携带的PSP等观看微电影广告;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还能够在传统电视和网络等传统媒介上进行播放。微电影广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是传统广告所无法比拟的。
(3)传播具有整体性
草根群体的参与和推动,是微电影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电影的拍摄技术门槛较低和低成本等原因,因此普通人也能够参与,草根群体若是感兴趣,便可进行自导自演,草根一族拍摄并上传到网络上的微电影,一部分会受到网上冲浪者的追捧与转载,广告商正是看中了微电影被高度关注和疯狂转发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
微电影由于草根群体的主动介入,使得微电影广告不单是一部广告片,它是属于一种全新的营销方法。微电影广告在传播过程当中,以内容营销为主导、借助事件营销和利用病毒营销方式进行传播,整个传播过程显得更有整体性。例如佳能的《看球记》,正是利用佳能公司、电影导演姜文作为前期宣传的噱头,在微电影广告的拍摄过程当中,在网络各大新闻网站、论坛上发布其拍摄新闻、拍摄花絮,投入大量的广告软文,并邀请电视节目栏目、电影频道对其进行 报告 ,后期还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等等,将整个拍摄过程变成一些列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正是在这种轰炸性的宣传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吸引受众进行关注与观看。即使后来,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的时候,在片头上发现“此影片全部由佳能拍摄器材拍摄完成”具有明显性的广告字眼,而且微电影广告的片尾还是佳能的广告语、十多秒的广告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本是一则广告。但是,受众并没有对其产生反感,仍然将其当做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微电影来欣赏。
这说明,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更多以欣赏微电影的态度进行观看的,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宣传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接受。但是电视广告与网络视频广告,广告痕迹很明显,属于硬广告,受众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当新闻事件得到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传播的内容引起受众的共鸣,加上网络媒体具有相连性,网友便会进行自动转发,使得微电影广告得到继续传播的机会,在网友的圈子上得到进一步扩散,起到病毒营销的良好效果。
(二)微电影广告的劣势
1.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受到地区网络普及率的限制
2.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对老少群体不佳
参考文献:
[1]董晔. 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J].中国广告.2010,10:108-109. [2]向北. 微电影:迎合时代的宠儿[J]. 市场调查 ,2011(08):42.
[3]盖雄雄. 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J]. 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8:45.
[4]王长武. 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8):24.
[5]莫康孙. 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09: 41-42.
[6]蔡娜、stan等.100+1 百年电影的新生.微电影[J].移动信息,2011(08):38-57.
[7]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129.
[8]李振营 李慧欣.影视专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12.
[9]默琪.卡萨帝携手薯仔网玩转微电影营销[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09):77-78.
[10]仁科贞文,田中洋,丸冈吉人.广告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32,232-238.
[11]高晖. 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 镇江高专学报,2006,10: 90-92.
[12]高韬,徐立平. 尊尼获加:微电影中的品牌心灵[J].新思维,2011,06:35-36.
[13]向北.微电影营销袭来[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07:65.
微电影论文相关 文章 :
1. 解读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及媒介责任论文
2.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的成因及发展研究论文
3. 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论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电视电影论文
6. 图书馆“微”服务研究论文
㈦ 有人看过<<苹果>>这部电影么那里的故事情节有什么好看的啊
该片道德体系混乱。
关于在柏林电影节落败的佟大为、范冰冰演的《苹果》在柏林电影节上空手而归是必然的。观众很不喜欢《苹果》的剧情———它讲述了一对民工夫妻,女的被老板强奸了,男的因此向老板索要2万元;就在双方为钱争执不下的时候,女的怀孕了,男的更因此加码:孩子加强奸,总共12万元。“作为艺术表达,这样的故事可以宽容。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容许这部电影对时代有侮辱性描写,《苹果》中失实的描述,就连德国方面的评审专家也看不下去!”
德国评审不解地说:“我到过北京,觉得中国人并不是像电影中描写的那样啊!”
《苹果》就是想利用少数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拿奖,可他们没想到,连西方人都了解中国并没有电影中表现的那样不堪!”被删了5次的《苹果》,最终放映时竟以拷贝放映不出来为由,放映了未删节版。即便如此也未能讨到喝彩。据悉,电影局将对此予以追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