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欧美电影是否在大陆上映是由谁管的
当然由国家广电总局管,只有通过审批拿到批文的电影才可以在国内院线上映。
㈡ 关于辩论:中国应该全面开放对外国电影的进口(我是正方)
这些都是有关资料。。。好好应用可以有很好的帮助...
你可以讲说现今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唯有中国选矿择开放对外国电影的进口方能达到真正的全球化。。。要与时代,与社会一起进步。。。中国才能更繁荣起来。。。因此我方说中国应该全面开放对外国电影的进口。。。。
这些都是有关资料。。。好好应用可以有很好的帮助
http://www.twgocn.net/viewthread.php?tid=53255
2010年01月22日,2D版《阿凡达》在内地全面下线。对此,《孔子》导演胡玫说:“如果《阿凡达》真是因为《孔子》下线,作为一个中国导演我感到非常温暖,为国家保护国产电影的措施感到温暖。”中国电影对民族产业保护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更多的是中国电影体制的国有企业强势地位所带来的。事实上,这样靠强势垄断给予的病态“温室”,其实给不了中国电影温暖。
中国特色的电影保护
上周开始对《阿凡达》做出的停止放映决定,是中国长期以来限制外国影片的一个缩影:每年进口20部分账大片,在重要档期里(例如新年和国庆),影院中难寻外国电影踪迹。阿凡达继续在中国总计约800块屏幕的3D和IMAX影院放映,但在大多数影院都将下线,这些影院都将假日档期留给了国产片——《孔子》。
国内电影市场,国企一家独大
1994年是“中国分账大片元年”,电影局批准中影公司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每年进口10部大片在国内上映,来“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就中影对国外影片的独家进口权问题,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影独家拥有进口外国影片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体现国家利益的,这方面不会有松动的余地。”于是1994年,也是中影的重要一年。
伴随着独家进口权,中影对国内市场拥有了绝对的控制力:“进口片为中影投资影片档期让路的可能”和“对下游院线的巨大影响力”。中影可以通过决定进口片的整体档期,来避开或影响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也可以通过对进口片源的把控来影响下游院线的选择。
用行政手段为“国企”国产片保驾护航
2010年01月 22日,2D版《阿凡达》在内地全面下线,事实上,《阿凡达》2D版的原定下线日期应该是2月11日,而不是1月22日。由于《阿凡达》2D版下档的日期正好与《孔子》的上映期重合,一位圈内知情人士透露,《阿凡达》2D版下档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给《孔子》让道。
据报道,中影集团作为电影《孔子》的利益相关方,其对《阿凡达》下绊,最大的动机或许并不是保护国产影片,也不是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而是“商业利益”四个大字。业内人士分析,中影集团做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给“向全球输出中国文化”的电影《孔子》让路。即使让影院继续卖2D的票,票房也要比国产电影强,只是一直卖下去,国产影片必然受到影响。可以预料,因为各家影院的3D厅数量有限,所以将《阿凡达》撤离2D厅,无疑会给《孔子》让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民营国产片也饱受排挤
在胡玫和《孔子》感觉温暖的时候,部分国产片却感受不到这种政策保护带来的温暖。2009年11月底,进口大片《2012》国内票房突破4亿,而和《2012》同档期的国产电影纷纷成为炮灰。《我的唐朝兄弟》票房220万,制作成本1000万。《火星没事》票房660万,制作成本1000万。《熊猫大侠》票房2000万,按照800万的制作成本,勉强持平。《恐怖出租车》1300万元,而《大有前途》则票房则不足100万元。
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三枪”的制片人张伟平在2009年12月18日炮轰中影--“这是多少年存在的事实,如果得罪了中影,在档期上的安排就会让你难受。如果得罪了中影一些人,他们会在这个档期里放两部进口大片跟你火拼。《三枪》这次选择和华夏合作,所以在档期遭到《2012》、《第九区》两部进口大片的围追堵截。我们民营公司没有特权,在没有任何保护下,能把电影做到今天,可谓举步维艰。”中影对此回应档期是原先安排的,和集团没有关系。但张伟平对电影市场垄断的炮轰,则在很大程度上提出了大家的疑惑。
越保护,中国电影越虚弱
国内电影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体制中解放出来。于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体制内的电影,丧失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实主义、人本主义,没有了五六十年代的真诚、激情,忽略了八十年代的反思和探索……另外,从产业角度看,中国电影市场缺乏科学的市场需求分析和评价体系,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在美国,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3,此外的收入则为电视等版权和后电影产品的收益,这就是海外电影投入产出的所谓“三三制”。而在我国,影片收入的大部分要靠票房,一旦票房不佳,投资无法回笼,缺乏造血功能的中国电影就只能惨对冷清。
于是,在“一家独大”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怪象。一方面,电影市场一年的总票房达到60亿元,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大国”。另一方,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和艺术水准却每况愈下,“国产片”的口碑越来越差,离“电影强国”的目标也越来越远。
印度,开放的政策带来了电影繁荣
印度是较为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市场:除了本土电影市场发展良好,对于好莱坞式的大片也持开放态度。1992年时政府终止了国家电影发展局对进口影片的垄断使得好莱坞电影可以直接进入印度市场。这样的政策并没有导致印度本土电影的一蹶不振,以宝莱坞为代表的印度电影业仍然发展迅速。
扶持:银行对本土电影业提供低息贷款
印度鼓励国家银行以及有信誉的私人银行正式投资拍摄影片。任何电影公司:无论国营或私营,都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来拍摄影片。贷款的利息有所不同,但公司一定要保证在影片公映半年之后,归还全部或一半以上的贷款。由于是风险贷款,所以一定要投交保险。
印度政府制定这些保护民族电影业的政策并不是一纸公文,而是化为行动的纲领与现实。首先,印度国营的工业发展银行会分批提出对印度电影业的低息贷款,而且在第一年减收借方公司或厂家的国税。于是,印度电影公司或厂家可以直接获得国家的支持,而不必冒险向黑社会势力借贷。其次,印度国家税务部门限制财务来路不明的地下公司和黑社会势力投资电影。
开放:外国公司投资电影持股可达100%
为了保证印度民族电影的复苏与发展,在印度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国家电影发展联合公司负责印度电影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发展。
2000年这个机构在德里建立了金融总部,2001年在戛纳正式建立办事处和经理部,公开挂牌向国际市场销售印度电影。 2000年在同美国好莱坞多次谈判之后,印度政府决定成立外资投资管理顾问委员会,监督管理国外的投资。同时颁布法规批准外国公司可以直接投资于印度电影业。2001年还补充规定:外资投资可以高达100%,并且可以包括投资、生产、发行、公开放映等。
实例:巴基斯坦影片在印度热映
2008年度备受期待的巴基斯坦故事片《巴基斯坦的拉姆什特》 (Ramchand Pakistani) 8月1日当天在印巴两地影院上映,成为继今年4月份上映“Khuda Kay Liye”之后第二部进入印度电影市场的巴基斯坦影片。从1965年印巴冲突至今,两国政治上的敌对情绪为双边文化交流设置了不少障碍。巴基斯坦国内曾一度颁布禁令,封杀印度电影在巴基斯坦影院及各主流媒体放映。相比之下,印度仍然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放映巴基斯坦影片。在原则开放和合理扶持下,印度电影产业每年有16%增幅,宝莱坞每年生产近1,000部影片,预计2010年将突破1430万卢比。同时,宝莱坞影片以丰富的内容、精良的制作在巴基斯坦拥有大量影迷,巴基斯坦全国有约20000家音像店,出售宝莱坞热门影片的VCD、DVD。
不久前,美国已就中国只允许国营公司引进国外影片一事向WTO申诉,WTO要求中国取消对美国电影进口的限制,这个判决将在2010年12月生效。到时候,中影集团将失去国内市场的垄断权力。届时,中国电影业将失去体制庇护,一个充满未知与多元的电影发行市场的战国时代将要来临。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最终将被推到大风大浪面前。
㈢ 那些电影有国家电影电视管理局的片头
国内上映的电逗瞎影都会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的片头。
电影内容的审查;摄制和公映许可证都是这单位管的。
呵呵铅指档。此答案来自淘宝的爱米粒小屋槐乱。
㈣ 为什么电影院放映的一些电影没有龙标呢比如一些国外引进的电影,谢谢。
原因:
龙标是广电总局过审的标志,按说国内上映的过审的电影都会有龙标。
但有时在视频网站或者自己下载的电影看不到龙标,是因为视频资源可能来自美版。
龙标:
龙标,电影的“准生证”。影片从最初的立项到上映,在审查的环节上一般要经历3个关卡,拿“龙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启用了新版“龙标”(公映许可证),龙标片头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已经正式变更为“国家电影局”。
㈤ 为什么中国的电影开头都是广电总局那欧美的是fox为什么
中国电影都是广电审批的,那就相当于吃哗陆的上面的食品合格证,没顷芦简有不准播放。雀裤欧美的fox是因为那个是福克斯拍的电影也不止有fox还有环球啊迪斯尼什么的
㈥ 外国电影的中文名字是谁起的
以前有,但现在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给外国电影译名了。以前,都是国家电影审计局中的英文翻译人员给取的名,因此一般情况下,内地以国家机构取的国外译名为标准,比如,《终结者》就是官方的译名,而《未来战士》这个名字则是港台的译名,实际上都是同一部电影。还有如《真实的谎言》,港台翻译为“魔鬼大帝”(很庸俗),但国人一般都只熟悉前面一个名字,而不知道后一个名字。
但现在,由于网络的存在,很多热心人士率先给一些国外热门电影取了个中文译名,而这些中文译名反过来影响到了官方机构,结果很多原本是网络上的草根取的中文译名,反而成了官方的名字,比如,《盗梦空间》就是这么来的,它的英文原意是“奠基”,本来华纳中国公司也打算用“奠基”来做为中文译名的,但后来由于《盗梦空间》这名字已经在民间形成了认知度,结果反而是这个翻译并不准确的中文译名成了官方译名。但有时候,民间的力量还是敌不过官方的力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凡达》,很多人都知道,原本《阿凡达》的中文译名叫“化身”或“天神下凡”,结果临到上映时,取了这么一个古里古怪的名字,还有《创:战纪》,原本网络上的中文译名叫“电子世界争霸战2”或“特隆 :进化”,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也被改变了。
㈦ 加拿大电影局的创作宗旨是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简称NFB)是加拿大官方组织,创建于1939年,由国家电影局长同九位信托局官员组成的委员会管理电影发展事宜。NFB有一喊闭套极为完善的制作管理体系。英语系统总部设在蒙特利尔,下设动画片部、纪录片与剧情片部、女性电影部和伍罩多媒体互动节目四个部门。截腔渗闹止到1996年,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已经获得了3000多个国际奖项和10座奥斯卡奖。
㈧ 历时10个月,电影局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新龙标时代正式开启!
最近,国家电影局启用了新版“龙标”(公映许可证),龙标片头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已经正式变更为“国家电影局”。
而且新版“龙标”对图案效果进行了升级,不仅视觉效果更佳醒目,而且红底金色的龙形图案从“平面效果”变为“浮雕效果”,还增加了鎏金沙飞扬的视觉效果
新旧龙标对比:时长变短、效果升级,片头改为“国家电影局”……
▲新版“龙标”
▲旧版“龙标”
经过对比发现,除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改为了“国家电影局”,新旧龙标还有以下区别:
1、 新版“龙标”图案伴随有鎏金沙动画效果,而旧版没有;
2、新版“龙标”底色为暗红,为旧版龙标为大红(刚开始以为是电脑偏色,但多台电脑对比多个龙标后发现并不是);
3、新版“龙标”图案为浮雕立体效果,而旧版龙标则偏平面,只是带了些
光影效果。
根据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条规定,摄制电影的法人、其他组织应当将取得的电影公映许可证标识置于电影的片头处。
在2018年3月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电影局牌子。
调整后,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电影行政事务,指导监管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工作,组织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电影活动,承担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交流等。
2018年4月16日,国家电影局正式揭牌,国家电影局局长一职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兼任。
历时10个月,电影局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新龙标时代正式开启!
去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4月16日国家电影局正式挂牌,但省级广电机构改革的步伐和方式却各有不同,直到12月份,各省地方电影局才完成交接,陆续挂牌,历时长达10个月。
目前,电影局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之前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裁撤,分拆成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归属不同的部门领导,并驾齐驱,而“国家电影局”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
从2018年12月12日开始,新版“龙标”电影就已经陆续上映,《照相师》为第一部获得新版“龙标”的电影,公映许可证为“电审故字[2018]第891号”。
而最近上映的引进电影《大黄蜂》公映许可证为“电审特(进)字[2019]第001号”。
接下来送审的影片,将全部为新版“龙标”,这预示着新版龙标时代已经来临。
解读龙标:龙标上的“电审故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大多数的龙标上都显示“电审故字”,但“电审故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公映许可证(龙标)根据不同电影类型给予不同的批文。“电审”就是指国家电影局审查,“故字”就是指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包括国产故事片和中外合拍片。
除了“电审故字”之外,还有“电审数字”、“电审特(进)字”等,比如最近热映的《大黄蜂》就是“电审特(进)字”。
“电审故字”,指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包括国产故事片和中外合拍片。
“电审纪字”,是指审查通过的纪录片电影;
“电审进字”,是指审查通过的外国引进片,包含所引进的2D分账片及批片;
“电审(特)进字”,指特殊引进片,比如3D立体大片;
“电审动字”,指审查通过的国产动画电影;
“电审故(复)字”,指审查通过的一些修复过再重新上映的老片。
国务院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之后,国家电影局也正式不如正规,或将下放电影摄制审批、特殊题材电影剧本审批、电影公映审批、电影放映审批和举办涉外电影节(展)审批。
但是,选送到国外电影节、电影展的影片必须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举办涉外电影节(展),或者擅自提供未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电影参加电影节(展)的,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活动。”
此前娄烨、田壮壮等均曾因违规送展而被禁止拍片五年,此后这项规定将更加严格,各大国际电影节也将更加重视中国参展影片是否通过了国内审查。
㈨ 外国电影的引进单位是那些流程是怎样
中国国家电影局
他们现实审定
然后是 删减电影里那些 不该给人看的东西
比如《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里摄魂怪的脸那一段,为了不吓到小孩子
㈩ 电影的中文译名都是谁给翻译的
英文电影的中文译名,兼有雅与俗的味道。纯粹谈翻译,大家不免想起严复先生“信、达、雅”的标准。可是翻译电影名往往只有四五个字的空间,不免顾此失彼,纵有一身本领也会施展不开。于是严复先生自己也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只不过有时候即使有旬月的时间寻章摘句,也还是有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把丑话说在前面,先举两个流传甚广但其实很不准确的电影译名。
首先是着名警匪系列片《虎胆龙威》。主演布鲁斯。威利斯是着名的动作英雄,据说美国人民最爱听他那略带南方口音的美国国骂(就是F开头的那个)。这个系列影片的英文原名是“Die hard”,译名与之相去甚远。Die和 hard合成一个单词就是顽固分子的意思,想想威利斯演的那个警察,无论是哭是笑都那么吝啬面部肌肉的运动,确实是一副 “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样子。而die hard作词组用又可解释成难以断气,倒是符合动作片英雄永远不死的金科玉律。所以《虎胆龙威》虽然是深入人心的译名,但其实是完全抛开原文多义性的另起炉灶,从翻译的角度来说自然是不合格的。
再举一例,也是热门电影,1999年奥斯卡大赢家“American Beauty”。光看名字,大概粗通英文的人都会同意将之翻作如今为人熟知的《美国美人》,人们也会臆测这部电影一定是在讲某个美女的故事。可看过片子之后,不禁又要怀疑当初的判断,这部电影似乎并非是围绕某个美女展开的。再查查字典american beauty原来有个单独的词条,即美国产四季开花的红蔷薇,回想一下,这种花也多次出现在男主角的性幻想之中。可是翻成《美国蔷薇》就无可挑剔了吗?恐怕不是,我们更愿意相信在这部描写中产阶级家庭迷惘、破碎与堕落的影片中, beauty应该泛指美好的事物,American Beauty实际上就是那些美国人珍视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美国梦。
拙劣的译名都一样,我们不再说它,而优秀的则各有各的优秀。抛开“信、达、雅”,我倒是愿意用《诗经》里的“赋、比、兴”给好的译名归归类。
一曰赋,朱子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这里指的是直译,贵在忠实,贵在直白。比如“Dances with Wolves”就是《与狼共舞》,“Sleepless in Seattle”就是《西雅图夜未眠》,虽然简单,但原文的意思没有损失,行文也注意到了汉语的节奏感。港台的译名通常不满足于“直言其事”,“The Piano”大陆翻成《钢琴课》固然不好,但港台翻成《钢琴别恋》是不是又太俗了呢。后来又出了个“The Pianist”,该叫《钢琴家》了吧,他们还是要弄出什么《钢琴战曲》和《战地琴人》来,当真是“欲加之意,何患无辞”。其实通常文艺片都是采用“赋”的译法,过多的发挥会破坏原着的精神。
不过一些商业大片的译者常常会嫌直译不够有噱头。就如“Mission Impossible”,中文直译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有点啰唆,损失了原文的直接和酷劲。香港翻作《职业特工队》马马虎虎,算是回避了矛盾。最后是大陆电影工作者一鸣惊人,一改一贯呆板的形象,上映时定名为《碟中谍》。既用了汉语的谐音,又紧扣影片间谍偷窃磁盘的内容,读起来还很酷,当真是一时之选。不过人算不如天算,“Mission Impossible”全球票房飘红,汤姆。克鲁斯与吴宇森联手来了个“Mission Impossible 2”,间谍还是那个间谍,盘片换成了生物武器,再叫《碟中谍》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吧。可事实如何呢?影片还是以《碟中谍2》的名字在大陆上映�票房仍旧看好。名字说到底只是个符号而已,片子好看,又有谁在乎你叫什么名字呢。
二曰比,朱子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此处想说的是把英文名翻作中文的成语或者俗语,注重从彼文字到此文字的映射,谓之“比”。翻到妙处,调动汉语中的文化积淀,在原名基础上又有发挥,常常能更上一层楼。老片子的翻译里有不少这方面的好例子,比较突出的就有《出水芙蓉》,原文是“Bathing Beauty”。原名不过是压了个头韵,译名一方面紧扣原文的字面意义,较之原名,又更显清新脱俗,意境尽现。再如前两年的大片《将计就计》,其实原文只是一个单词“Entrapment”,意思是诱骗或者说使人落入陷阱,因此也有翻作《偷天陷阱》的。而看过片子的人都知道,片中一老一少的诱骗决不是单方面的,陷阱也是一层套着一层。用“将计就计”才能充分表现男女主角之间的欲擒故纵,尔虞我诈。从这点说译名传递的内容已多过原文。说到“比”中之极品,我以为还有汤姆。
克鲁斯那部“Top Gun”的译名《壮志凌云》,这是一部把飞行员变成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年轻人最向往职业的电影。Top gun是美语的俚语,意思是专业技能登峰造极的人,也正是影片中克鲁斯们要做最好飞行员的雄心,此谓“壮志”。而作为战斗机驾驶员,他们用的武器正是最高的枪(Top Gun),凌驾于云层之上,此谓“凌云”。用中文的四字成语表达出原文双关的意味,可谓用心良苦,丝丝入扣。当然这种“比”的译法,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妙手偶得多过搜肠刮肚。若是翻译时对成语生搬硬套,反而成了董桥所说的“没有快感的强奸了”。
三曰兴,朱子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兴的译法采用迂回的方式,译名看似与原文相差很远,实际是借某种暗喻为全片起兴。而《诗经》中最典型、也最有名的起兴莫过于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了,借关雎来引起淑女,用一物来引起情思。上世纪40年代有部老电影名叫《巫山云》,化用的自然是元稹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而实际英文原名则是“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也就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
茨威格的名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一段被遗忘的感情。所谓“巫山云”,乃是指陌生女人来信的内容,指那本该刻骨铭心的旧情。这一起兴或许能算是差强人意,而下面的例子倒是让不少人拍案叫绝了。库布里克的“Lolita”被译作《一树梨花压海棠》,用诗句为这部备受争议的情色经典起兴。译名的出处据说是一首苏轼送给某对老夫少妻的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者,老也;海棠则娇艳欲滴。以梨花和海棠暗指白发与红颜,而“压”字连接两者,则境界全出,更是点了全片乱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