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届华人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记录
历届华人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记录:
一、主竞赛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6年(第59届):王家卫
2、评审团成员
1997年(第50届):巩俐
1998年(第51届):陈凯歌
2001年(第54届):杨德昌
2002年(第55届):杨紫琼
2003年(第56届):姜文
2004年(第57届):徐克
2005年(第58届):吴宇森
2006年(第59届):章子怡
2007年(第60届):张曼玉
2009年(第62届):舒淇
2011年(第64届):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届):李安
2014年(第67届):贾樟柯
2017年(第70届):范冰冰
2018年(第71届):张震
二、一种关注单元
评审团成员
2013年(第66届):章子怡
三、短片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5年(第58届):杨德昌
2007年(第60届):贾樟柯
2008年(第61届):侯孝贤
2、评审团成员
2009年(第62届):章子怡
四、电影基石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7年(第60届):贾樟柯
2008年(第61届):侯孝贤
2、评审团成员
2009年(第62届):章子怡
戛纳电影节的创办初期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1936年,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会。
1938年,德国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夺下最佳外国影片“墨索里尼杯”。
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选择戛纳作为举办地点是因为气候舒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电影节
⑵ 如何看待贾樟柯宣布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这件事
贾樟柯是国内非常着名的导演,他曾经执导的电影《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电影,在国际和国内的反响都很大,也获得了很多的奖项。这样一位有名的导演,一直在为了能够让平遥国际电影展顺利召开而忙前忙后。2020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顺利的结束了,在这次的影展上,贾樟柯也突然宣布了一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他宣布自己要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这个消息一出,大家都非常的震惊。贾樟柯作为电影界的资深导演,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之后,肯定会给这个电影展带来不小的影响。但是既然贾樟柯已经决定了,我们只有尊重他的想法。关于如何看待贾樟柯宣布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这件事?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平遥国际电影展还会顺利举办下去
平遥国际电影展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电影展了,即使贾樟柯退出了,这个电影展还是会好好地举办下去。
关于如何看待贾樟柯宣布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这件事?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⑶ 贾樟柯为什么退出平遥电影节
关于退出平遥影展的原因,贾樟柯给出的回应是:“影展是一代一代人往下办的,它不是一个人,这个机制也不应该是离开一个人就不能再办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早离开、早培养新的团队,让新的团队接手,让平遥影展摆脱贾樟柯的阴影,让它获得独立的生命力是非常急需的,所以我们选择在它强壮的时候离开。”
在中国所创办的各类大大小小的影展来看,没有一个影展如平遥影展一般刻着创始人如此鲜明的印记。他深度参与了平遥电影宫的改造设计。平遥电影宫最大的露天放映场地名为“站台”,这是贾樟柯的代表作之一。
相关如下
2020年10月18日晚上8点的新闻发布会上,知名导演、平遥国际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官宣,从第五届开始平遥影展将不再是目前这批人员来办,他将在这个时候退出,让电影展摆脱“贾樟柯的阴影”。
今日平遥县委宣传部独家回应《中国慈善家》说:“他(贾樟柯)自己自以为是地宣布(退出)了,和谁也没有沟通,省、市、县里都不知道。我们政府一贯的态度都是市场运作、公司主办,我们是支持人家办的。”
平遥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向《中国慈善家》表示,因为贾樟柯宣布退出特别突然,政府方面还没有对策,“这么大的事情,现在还定不下以后怎么办,也没有定谁来接管的问题。”
⑷ 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举行媒体见面会,此次电影展有何亮点
贾樟柯在电影界也算是一号人物,为了家乡的发展,一手打造了山西平遥国际电影节。现在第五届电影展就要开始,贾樟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透露了本届活动的亮点。大概总结下来有三点,一是向山西人民致敬;二是相关山西籍电影人对话;三是为影迷放映两大热门电影。除了这些内容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都值得一看,像是“人工智能无限电影”、电影展本身、相关学术探讨等。
3、热门电影放映
虽然参加电影展的人,大多数都是和电影相关的人士,不过也会有一些影迷。在电影放映环节,平遥电影展给大家准备的是《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这两部可以算是整个电影圈2021年的代表作,口碑和票房都排名靠前。边看电影边听影评人讨论,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
⑸ 贾樟柯|来自山西的“普通”电影人小贾
摘 要: 他对小人物的命运关怀,常常折射出对整个时代的思考。朴实无华的画面传递出电影背后深邃而清澈的精神世界。贾樟柯,从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到开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从年少时拼命地逃离故乡到如今重返故乡,他的电影,在拍着家乡—山西人面孔的同时,也在记录整个时代的变革,构筑着自己独特的电影世界。
山西人的故事——《江湖儿女》
2018年我的作品《江湖儿女》——故事从2001年的大同讲起,一对男女从山西一直到了三峡,从三峡去了新疆。当他们人到中年的时候,又回到了故乡。写完之后我吓了一跳,就像我这些年的经历一样:从山西出发,一点一点地往外走,人会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但同时又越来越坚硬,不知不觉我把自己的这样一个感受写到了这个剧本里面,于是就有了《江湖儿女》这部电影。
回顾贾樟柯的电影,几乎每一部电影里都有山西人的影子。贾樟柯开玩笑说:“因为山西人长的太漂亮了,所以我特别想拍山西人的面孔。”在山西生活了23年,山西既教给贾樟柯几乎所有的东西,也建立起了他自己全部的情感世界。
山西人——难忘的普通人
山西人成了贾樟柯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这与贾樟柯自身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贾樟柯拍的都是山西人中的普通人,有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也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这些山西人都是普通人,却都是令人难忘的人。
贾樟柯从小是奶妈带大的。奶妈靠在长途汽车站卖茶水,两分钱,三分钱一杯,以养活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奶妈的女儿在林场工作,每到周六,奶妈就会带着他坐在炕头上,一起等待姐姐回家。贾樟柯说:“我们就这样猜想一个亲人,一步一步,怎么样在这样一个大风的下午到家。那时候,人和人的距离不会被手机拉得这么近,但是会把思念拉得很近很紧。”
贾樟柯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才考上大学,他坚持没有放弃是因为他说:“像我奶妈那样,摆一个茶水摊可以养一个家,我不可以养我自己吗?我觉得没有什么生活,是我不可以过的,没有什么是我不可以去冒险,因为在我们这样的人的词典里没有失败。”
山西城——电影梦的起点
山西人是贾樟柯电影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山西城自然也是他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城市之一。对于贾樟柯而言,山西是家乡,也是成就他电影梦的起点。
在山西生活了23年的贾樟柯回忆在山西城生活的日子时说道:“小时候觉得县城非常的大,当你懂得骑自行车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小时候印象中那么大,一个县城其实就十分钟的路程,那慢慢的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想象。”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贾樟柯的电影艺术也来自于生活之中。初中的时候,贾樟柯所在的那个县城开始有了录像厅,播放的大多都是香港武打片。贾樟柯说:“在那个录像厅了,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黄土地》,看了差不多五分钟我就开始泪流满面。那个电影几乎没有对白,但电影里反映的一望无际的黄土地和里面穿的黑棉衣的黄土地上的人。这让我坚定了做电影的决心,因为电影里的场景就是我的生活。”
山西情——熟悉的亲人情
电影事业越做越红火的贾樟柯几乎没有时间再回到山西,更别说是与以前的同学、朋友们保持频繁的联系了。那时候,山西同学们的同学会与婚礼等,他几乎没有参加过。他自己用“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这句歌词来形容那时候的自己。
就这样,贾樟柯逐渐与山西的“人”断了联系,直到他的父亲去世,他才意识到,与山西的同学与朋友间的那种情谊,不仅是友情,更是一种亲情。
2006年,贾樟柯的父亲去世。寒冷的夜晚,贾樟柯要为自己的父亲守灵。晚上,陪他整夜整夜坐着的是他那些小时候的朋友,他们很自然,很从容,眼神与动作之中看不出一点畏惧与害怕。贾樟柯有一次说道:“他们是陪我面对生死的人,别人比不了。”也是那一次,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重新定位自己与家乡山西的关系。在思考了许久之后,他选择回去,回到山西,回到亲人间去……2015年,贾樟柯回到故乡山西,并在山西开始了他电影事业的又一个阶段。
结 语
对贾樟柯来说,故乡山西是电影梦开始的地方;是不管离开多久,亲情都在的地方;是走多远,走多快,都会回头看的地方……故乡既可以容纳我们的身体,还可以承载我们的精神与灵魂。在这个“快餐”时代,许多人都追求速度与数量,自以为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殊不知自己离“前方”可能越来越远。学会让自己“静”下来,回头看一看,看似走得很慢的你,也许是走得最快最稳的那个。
⑹ 贾樟柯被时代撞到那些
关于贾樟柯,曾经有人说“贾樟柯拍的乡土题材的电影都能够非常好的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是非常好的反映中国社会的素材。”
那么贾樟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成绩斐然,着作等身
贾樟柯,男,47岁,汾阳人,着名导演。国际作家和作曲家协会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平遥国际电影节发起、创立人。
曾经执导过多部电影,获得了多项国际电影节展奖项。
1998年,《站台》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6年《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15年,贾樟柯本人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终身成就“金马车奖”。
2.敢想敢做,矢志不渝
贾樟柯,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
如果已经对绘画有造诣,那好好画画不好吗?贾樟柯偏不。
机缘巧合之下他迷上了电影,于是立志要考电影学院。甚至失败了两次都不带放弃的。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圆了儿时的梦想。
如果导演的片子已经很多,好好做导演不好吗?贾樟柯偏不。
那时候他一有了片子就跑各种电影展。中国国内没有电影展啊,他只能一趟一趟往国外跑。
他想:要是中国能办个电影展多好啊。他这么想,也这么做了。于是在编剧,导演之后,贾樟柯又多了个中国平遥国际电影展助推人的头衔。
如果大家都沉迷好莱坞,那好好走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不好吗?贾樟柯偏不。他的镜头始终聚焦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将社会微缩在其中,将一系列社会现象融在仅仅两个小时的表达之中,塑造出一个个鲜明却又普通的小人物。
他始终将中国乡土现实主义风格贯彻到底。
3.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贾樟柯,来自山西,生长在山西,走出了山西,又回到了山西。
作为一名电影人,他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这片自己土生土长的大地。
他从家乡社会的点点滴滴中寻找灵感,他凭借家乡社会的乡土人情获得声名,他带着家乡社会的微缩景观走出山西,走入世界。
他怀着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将国际电影展办在平遥,为山西带来新的机遇。
4.扎根乡土,传递真情
贾樟柯说:“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在这样的理念下,他始终坚持将镜头对准那些在极速发展的社会中被落下、被撞倒,甚至是被抛弃的人群。
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人物太小了,小到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许无足轻重。
那样的人物太多了,在下一条街的街头,在我家的楼下,在你家的门前,比比皆是,转角可见。
以如此庞大社会的一角为目标,以如此忙碌的社会中静谧的一方土地为场地,以如此渺小又平凡的一群人为素材,贾樟柯其人,洞察力和敏知度可见一斑。
贾樟柯镜头下的人物性格鲜明,让人印象深刻。在看他的电影时,甚至让人感觉,这个角色就是你,那个角色就是我。
《江湖儿女》中,那一群意气风发的“社会青年”,那一派“唯我独尊”的地痞流氓作风,那一腔兄弟最大,儿女情长影响人走江湖的自矜和自大。
走在街上,那叼着烟,烫着头,蹦着迪的少男少女们,不正是那“江湖中人”吗?
《山河故人》中,在澳洲留学许久的男孩长大后回到家中。他不会中文,吃不惯中餐,走不惯乡间土路,住不惯茅草土屋,但他依旧保存着脖子上的那一串钥匙,二十年未曾变。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是一种来自家人的牵绊,更是一种来自家乡的呼唤。
看到这里的你,又有多久,没有回过家,没有看看家里的亲人了呢?在你眼中,他们是不是逐渐陌生,逐渐变的难以理解,你们之间是不是难以沟通了呢?相比于语言不通,文化鸿沟,我们与家人之间的那点嫌隙,是不是早已微不足道了呢?
5.总结
当一个个老实巴交却受遍苦楚与委屈的人拿起手中的刀,那种他们想要抗争却难以挽回的无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斌哥留下一句“走咧”就不知所踪,那样一些人对江湖是如此执着,又或者除了江湖,他们无处可去。
当那个男孩对着他的父亲说“你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那代际之间越来越难以跨越的障碍,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的刺。
这些都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难以被剔除,因为他们扎根在社会变迁的土壤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根发芽;它们常常被忽视,因为他们如此的普遍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
这些,是时代的遗产。
贾樟柯,一个用电影照进现实的人;一个生长于乡土社会,扎根在乡土社会的人;一个不忘初心,描绘着家乡,造福着家乡的人。
贾樟柯,一个敢于将光鲜外表下被忽略的镇痛之根源所在血淋淋地剖开的人;一个让我们不得不去直面由人类自身所带来的问题的人;也是一个阻止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悲剧的人。
⑺ 山西洪灾持续,贾樟柯吁排查抢救古建,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引言:山西洪灾持续,所以说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也引发了很多媒体人以及娱乐圈影视的关注。而且山西的洪灾也导致了很多古建筑损毁,在这个时候导演贾樟柯就呼吁排查去抢救古建筑,那么贾樟柯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
三、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
值得注意的是,贾樟柯本人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贾樟柯是山西吕梁人,而且他毕业于山西大学,所以说他对于自己的家乡的关注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这是山西遭遇洪灾的时候,所以希望通过贾樟柯的呼吁和努力,有更多的人对山西的古建筑进行抢救。
⑻ 贾樟柯:智慧受到某种限制,都是情困
撰文 | 翟文婷
前几天贾樟柯宣布团队退出平遥国际电影展,这个 旅游 县城距离他的故乡汾阳40公里。
同期还有一则消息是,山西电影学院将于2021年元旦挂牌,教学基地在平遥和汾阳,贾樟柯任院长。
他现在长居故乡汾阳,拍的电影里,主角都说汾阳话。作为一个山西人,不看字幕,有些方言我都听不懂。
8月份,我跟爸妈去汾阳贾家庄玩耍。中午饭点,我说带你们去一个导演开的餐厅,就是贾樟柯的“山河故人”。
大概是熟悉了故乡的味道,说实话那餐饭很一般。全程我都跟爸妈介绍这位导演的故乡情结。吃到最后,贾樟柯本尊居然进来,跟工作人员说了几句话转身出去。过一会,他戴着墨镜回来,顺着楼梯走上二楼。仿佛路人甲,没人跟拍尾随,食客也没认出他来。
如果没有贾樟柯,这片黄土地该多么无趣匮乏。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这点。
徐峥接受许知远采访,聊到未竟之事。他说,想跟娄烨合作,想知道对方是怎么工作的,没成,很遗憾。程耳拍《不浪漫》,徐峥又自荐,找我演啊。结果对方找了贾樟柯。
起初,徐峥不平,看过样片服气了,那个角色自己演不出来。“贾樟柯身上有种很独特的东西,不在这个规则体系和预料之中。”
在接受许知远的采访里,贾樟柯陈述了两个自身变化。
他说,越来越对形成共识不感兴趣。因为共识的形成是非常疲惫的过程,非常消耗创造力,共识应该是自己来达成自己的认识,在自己的认识里突飞猛进,如果停滞在共识的讨论中,那是某种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是艺术家的责任。
他还说,自己在创作上更独裁。因为他觉得人需要某种无情。佛教讲,无情慈悲,人的智慧某种时候受到局限,都是情困。当人在一种无情的状态,可能会更好地处理事情。
在公众人物试图塑造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人设,不断包裹真实自我的时候,他却还在这么认真地自我表达。
尤其在他的电影手记《贾想》里,没有烈性文字,语言平和舒缓。好像江湖里混出来的大哥,都有一颗柔软的心。
他还原早年在老家山西汾阳县城的片段,“风沙起来的时候偷偷点一支公主牌香烟靠在谁家的后墙上看风把电线吹得呼呼直响,远处兵营里又在转播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烟还没抽完就到了该回家的时候。”短短三句话,就把时代背景与个人迷茫用画面感的文字呈现。
2000年,贾樟柯的《站台》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不少奖。但国内外真正追捧的是另外三部华语电影。
他在巴黎排队买票看了杨德昌的《一一》,“这部杰作写出了生之压力,甚至让我感觉到了疲惫的喘息。面对银幕,面对刚刚消逝的影像,我们都看到了自己。”
在北京,《花样年华》的VCD放完,他恍然大悟,“原来王导演熟谙古代流行,一张一弛都露出国学底子。不能说是旗袍和偷情故事吸引了中年观众,但王家卫拍出了一种气息,这种气息使中年观众也接受流行。”
此后在伦敦见到李安,“《卧虎藏龙》全球的成功让他疲惫不堪。大家在一家挂满安迪·沃霍尔作品的酒吧聊天,我怀疑空调都会把他吹倒。他说,不要想观众爱看什么,要想他们没看过什么。我把这句话看作李安的生意经,并记在了心中。”
最后他总结,三人的电影正好代表了三种创作方向,杨德昌描绘生命经验,王家卫制造 时尚 流行,李安生产大众消费。
2006年,《三峡好人》跟《满城尽带黄金甲》撞片,在接受采访时,贾樟柯不断放炮,控诉商业大片挤占文艺片生存空间。除去这些论调,他对国内第五代导演的看法,是很独特的一个视角。
“他们几位始终是时代潮流的产物,他们没有更新为一种现代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当代文学作品中改编过来的。这也暗合了这样一种观察,就是说,他们通过文学的牵引,来形成他们的讲述,这种讲述背后,是时代潮流。他们几位导演所透露出来的独立思想力、独立判断力,都是有限的。”
“90年后,中国突然迎来一个思想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的创作开始迷失了。找到一个外在的主流价值来依托,这时候,有一个主流价值出现了,就是商业。商业变成英雄。”
贾樟柯更愿意把镜头对准普通人,表达穿过 社会 问题的个人存在危机。
看《西游记》,他说,里面没有反抗,只有挣扎;没有自由,只有法则。当不少电影从业者试图借资本成就梦想的时候,他又说,大哥总在别处,希望总在前方。
⑼ 2017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2017釜山国际电影节影帝影后是谁
昨天,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了,本次到场的明星有张东健、林允儿、宋家三胞胎、美国知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日本演员苍井优、中国导演贾樟柯、李霄峰、演员罗晋、谭卓等。他们都分别携带自己的电影作品参加这次电影节,不知道最终的获奖名单能否书写上他们的大名呢?
2017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2017釜山国际电影节影帝影后是谁
入围片单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中国)
《One Night on the Wharf》导演:Han Dong(中国台湾)
《The Last Verse》导演:曾英庭(中国台湾)
《Somewhere Beyond The Mist》导演:张经纬(中国)
《After My Death》:导演:Kim Uiseok(韩国)
《How to Breathe Underwater》导演:Ko Hyunseok(韩国)
《Last Child》导演:Shin Dongseok(韩国)
《Ajji》导演:Devanshish Makhija(印度)
《Ashwasshama》导演:Pushpendra Singh(印度)
《Blockage》导演:Mohsen Gharaei(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