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每分钟120击》,被称为本届戛纳最虐的电影
今年共有七部长片和六部短片将角逐2017年酷儿棕榈奖,目前口碑爆棚的《每分钟120击》,在此竞赛单元处于领先地位。
与同样讲述艾滋抗争的美国电影《平常心》不同,《每分钟120击》并没有平铺直叙地表达政治诉求,而是通过群像清晰地展现出90年代法国艾滋以及性少数群体的真实境况。
《每分钟120击》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艾滋风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年轻人不满制药公司垄断科研成果,他们组建了激进组织Act Up,轰轰烈烈的走上街头对抗社会冷漠。两个年轻同志一起投身抗艾事业,最终却因为理念冲突而分道扬镳。
在这部影片中,男主角Sean是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即便身患不治之症,但Sean却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担忧,他忙于在社群中出谋划策,积极冲向抗争活动的第一线,面对恐同人群他更是敢于大胆亲吻同伴回应对方的挑衅,并因此收获了一段爱情。
然而,爱情并不能阻止艾滋病魔的侵袭,死亡就像幽灵一样等待随时降临。但是,虽然斗士Sean走了,他所追寻的目标还在,他的灵魂还在追寻。
罗宾·坎皮略
本片由法国着名编剧罗宾·坎皮略执导,他的编剧作品《课室风云》获得了第6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他执导的处女作《东方男孩》(Eastern Boys)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大奖。
在戛纳电影节的新闻发布会上,导演罗宾·坎皮略就创作动机、对巴黎激进组织Act Up的理解以及电影所反映的关于艾滋病真实痛苦的刻画等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巴黎Act Up组织对你意味着什么?
坎皮略:我1992年4月加入该组织,也就是艾滋病爆发的10来年后。作为一名男同性恋者,整个80年代我都是在恐惧中度过的。
在90年代早期,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该组织创立者之一Didier Lestrade的采访,他谈到了一个已经建成的“艾滋病社区”,在那里住着饱受艾滋病折磨的人,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抗击艾滋病的医护人员。在当时整个社会都缺乏关注的情况下,这些医护人员得到的支持是最少的。他的采访打破了长达十多年的沉默,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加入巴黎Act Up。
我第一次参加该组织的会议,就被它散发出来的活力所震撼,考虑到当时我们处在艾滋病最肆掠的时期,人们这样自由地谈论艾滋病是相当难得的。在80年代感染上艾滋病而身陷绝望的男同性恋者们,公开集中地成为了抗击艾滋病的主要斗士。
他们积极影响着身边的人,向大众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教他们艾滋病医学表述上的技术特点以及争取集体权利斗争中的政治阐述。
但是,归根到底,Act Up是由一个个拥有坚强个性的个体组成,换成别的环境,他们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能聚合在一起。抗击艾滋病运动的力量很有可能来自这群试着求同存异、达成共同诉求的人之间碰撞出来的巨大火花。
我虽然在组织中只是个普通成员,但我相当活跃。我加入了医疗委员会,参加了许多次的行动,这其中的一些行动给这部电影带了灵感。在那个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在高中谈论安全套以及问毒品使用者交换针头都是不合乎标准的。那时,恐同才是标准。确实,我们忘记了从那时到现在社会是怎么演化的。关于事物以前是什么样的,人们似乎趋向于选择集体失忆。
电影中多次出现的会议场景
你是怎么定义这部电影的,是重构还是自传呢?
坎皮略:这部电影当然是虚构的,就算我试图在电影中重建当时发生的许多次大讨论以及开展的行动,我都是很自如地把它们嵌入在叙事里面,而不是生硬突兀地如实反映它们本来的面目。
我非常希望年轻人能直面这个故事,同时,与年轻的演员合作也让我完全避免了去模仿真实人物的冲动,尽管我认为把当时讨论的强度以及人物声音的音乐性带入电影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我找到了那个平衡,人物的个性就突破了模仿的限制,从而自然而然不加拘束地散发出来。
那么,对公开会议的展现,让你将政治叙述转化成一部电影的主题?
坎皮略:对公开会议的展现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方面之一,同时也超越了会议本身。Act Up组织的中心策略是在对抗中去具体展现艾滋病这个疾病,也就是被艾滋病摧残的满目疮痍的躯体。
在针对医药公司Melton-Pharm的行动中,Sean对医药公司的总监说,“这就是艾滋病人的样子,要是你们从没看过拖着疾病的躯体的话,你眼前的就是。”艾滋病人总是被忽视,人们似乎看不见,但通过有血有肉的体现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主题。在这部电影里,体现既是一种政治态度,也是一种电影选择。
电影主创人员亮相本届戛纳电影节
电影的最后执行了安乐死,你认为Sean是死于艾滋病吗?
坎皮略:电影对Sean的艾滋病发展阶段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一般来说,Sean的情况应该是随着电影的进程而不断恶化的。但是,我认为重要的是去展现他在隧道里的一切: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当与外面的世界相连时,这就达到了脆弱的极点。
对Sean来说,问题就是承受这一切,等待生命结束。在艾滋病爆发的时期有许多秘密进行的安乐死,也许现在人们才开口说罢了。
“每分钟跳动”意味着音乐节拍或是心脏跳动,就从电影的名字来讲,你似乎更多在强调音乐的作用?
坎皮略:老实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浩室音乐,也并不是每次行动结束后所有人都去夜场寻欢作乐。但这种音乐吸引能让我及时地触及一个具体的瞬间。
我不禁会想,这音乐,不管是欢快的还是不祥的,都可以作为这段时期的背景音乐。因此,在我看来,这音乐更能让人联想到艾滋病爆发时初期的日子。
今天来说,拍这样一部电影有紧迫性吗?
坎皮略:在这个特别的时刻,选择拍这部电影而不是其他的片子,在我看来,显然是有原因的,因为我需要这样做。我想要讲述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还没有人讲过这个故事,比起怀旧,它需要被更广泛地传播。
我不认为电影能对政治造成直接的影响,也不是诉诸于一些现在已经不起作用的解药。在我看来,这与怀旧无关,因为不可能想象我们会忘记那些年的暴力。
B.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艾滋病的电影
就知道两个
◎中文 名 生命补给
◎片 名 Life Support
◎年 代 2007
◎IMDB评分 7.5/10 (190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808348/
◎片 长 90 Mins
◎导 演 尼尔森·乔治 Nelson George
◎主 演 Queen Latifah ... Ana
http://lib.verycd.com/2007/07/29/0000158246.html
◎简 介
电影由一名生活在布鲁克林区与艾滋病作抗争的女性Ana Willis的真实故事改编。Ana的生活中充满了毒品与艾滋病,她在艾滋病社区中承担起了,救助和宣传艾滋病知识的工作 www.FilmBlack.com。Ana的丈夫Slick(Wendell Pierce饰演), 就曾与艾滋病人共同吸毒。在Ana的外祖母Lucille(Anna Deavere Smith饰演)因忍受不了这种折磨,远走弗吉尼亚洲。有一天一名艾滋病感染者Amare (Evan Ross饰演)突然消失了,Ana也踏上了寻找他的路中。
中 文 名:费城(中)/费城(台)/费城故事(港)
外 文 名:Philadelphia
出品年代:1993
导 演:乔纳森.德梅
主要演员: 汤姆 汉克斯 (Tom Hanks) ...... Andrew Beckett
丹泽尔 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 Joe Miller
http://lib.verycd.com/2003/11/09/0000000607.html
内容简介
安德鲁和乔是费城的两名年轻律师,他们工作努力,都有美好的前途。但是,安德鲁不敢告诉老板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染上了爱滋病。就在他刚获提升不久,却因老板发现了秘密而以他丢失文件为由把他解雇了,安德鲁找到乔希望他接受这个案子。乔本来拒绝受理,但在妻子露易丝的责骂和安德鲁的请求下答应了。
安德鲁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开庭审理时,众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门外,要求给同性恋者合法权益,不准歧视艾滋病人。但被告却坚持不承认是因此原因解雇安德鲁的。安德鲁衰弱的身体已无法承受剧烈的抗艾滋病药物的静脉注射,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坚强地挺过了激烈的法庭答辩。
到了审判的日子,陪审团终于宣判原告安德鲁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应负责赔偿损失。安德鲁终于获胜了。乔奔赴医院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安德鲁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鲁却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
汤 姆. 汉 克 斯 在 片 中 出 色 表 演 而 获 得 了 1993 年 第 66 届 奥 斯 卡 最 佳 男 主 角 奖。
C. 请问:有汤姆汉克斯参加演出的关于艾滋题材的电影有哪些急!
汤姆汉克斯到2009年为止只演过一部关于艾滋病题材的电影《费城》,也叫《费城故事》(Philadelphia)
故事情节是这样:
汉克斯扮演的安德鲁和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乔是费城的两名年轻律师,他们工作努力,都有美好的前途。但是,安德鲁不敢告诉老板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并且染上了爱滋病。就在他刚获提升不久,却因老板发现了秘密而以他丢失文件为由把他解雇了,安德鲁找到乔希望他接受这个案子。乔本来拒绝受理,但在妻子露易丝的责骂和安德鲁的请求下答应了。
安德鲁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开庭审理时,众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门外,要求给同性恋者合法权益,不准歧视艾滋病人。但被告却坚持不承认是因此原因解雇安德鲁的。安德鲁衰弱的身体已无法承受剧烈的抗艾滋病药物的静脉注射,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他仍坚强地挺过了激烈的法庭答辩。
到了审判的日子,陪审团终于宣判原告安德鲁受到不公正解雇,被告应负责赔偿损失。安德鲁终于获胜了。乔奔赴医院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安德鲁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鲁却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
影片的化妆非常高超,使我们清楚地见证了艾滋病对主角的摧残。汉克斯为演好这一角色,大幅度减轻体重,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逼真。汤姆汉克斯凭本片的出色表演为他赢得了他演艺生涯的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D. 求电影名字。一部有关艾滋病的电影,美国的,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在两岁时手术输血感染的。很早的.
1影片信息
原名:《The cure》
台译:《真情世界》
真情世界
港译:《鳄鱼,波鞋,走天涯》
对白语言:英语,日语
2演职员表
主演:John Carroll Lynch
布拉德·兰弗洛 Brad Renfro --- 饰 Erik (艾瑞)
约瑟夫·梅泽罗 Joseph Mazzello --- 饰 Dexter (德斯特)
布鲁斯·戴维森 Bruce Davison ---- 饰 Dr Stevens
安娜贝拉·莎拉Annabella Sciorra---- 饰 Linda
3影片类型编辑
剧情
4影片片长编辑
97 min
5上映日期编辑
1995年4月21日 美国
6剧情梗概
德
斯特与艾瑞同住在一个温馨祥和的小镇,并且是紧临隔壁的邻居,他们同为单亲母亲带大的男孩,两个同为十一岁。但小镇镇民恐惧,形成一堵高墙,把十一岁的德
斯特和母亲孤立起来,德斯特是因输血,不幸感染艾滋病。每天德斯特在后院与和士兵玩具为伍,望着天空,向往能自由自在的上学、玩耍。艾瑞一向被看做不合群
的孩子。有一天,隔着竹篱笆与德斯特对话,打成一片。两个寂寞孤独的孩子,在彼此的真情友谊中,不顾世俗对艾滋病的恐惧,找到彼此感情的避风港。逐渐的,
艾瑞决定要帮德斯特把病治好,他异想天开的遍揉百草煮汤做药,一遍遍的试验着,甚至带着德斯特离家出走,访谈名医,一路上,德斯特与艾瑞经历了他们一生中
最难忘的夏日之旅,但他们会找到奇迹吗?
7评价
真情世界剧照
在
一份由专业影评人评选出的美国九十年代十部最感人的影片名单上,一部拍摄成本仅有十万美元的小制作电影——《The
Cure》赫然在列。我曾花五块钱在天津一个濒临倒闭的音像商店里淘得此片的VCD,碟封上已蒙了很多灰尘。当时若不是其港译的片名《鳄鱼,波鞋,走天
涯》太过特殊,我也很可能错过。记得在家看此片,当荧光屏只剩下滚动的字幕,背景只剩下舒缓优美哀伤的音乐,我的眼泪还在止不住的流…
…后来,在资料上得知此片在香港公映时,报纸上的宣传词曾提醒观看此片的女观众多带纸巾。
——没有美轮美奂的布景服饰,没有造价高昂的道具,没有尖端电影科技的支撑,甚至没有一个大牌影星的助阵,导演的拍摄手法也极其朴素,电影的主角只是两个孩子——十一岁的德斯特,和与德斯特同样大小的邻居小孩艾瑞。但因为有出色的剧本和主题,再加两个小童星极尽自然、天真无邪的表演,“低成本”高产出,仍然造就了美国文艺片中难得的精品佳作。
当然不能不称赞本片导演彼得·霍顿朴素流畅的叙述和诗化的电影语言。影片讲述了两个单亲孩子德斯特和艾瑞之间无比挚真和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德斯特是一个因输血染上艾滋病的小患者,艾瑞不仅性格孤僻,
还是个淘气的“问题少年”。两人偶然相遇成为了要好的朋友。为了给德斯特寻找药方(The
Cure),艾瑞异想天开的采摘各种野草熬药给德斯特吃,却弄巧成拙,差点将德斯特毒死。尔后又私自带着德斯特乘橡皮小艇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寻找药
方,历经艰辛他们终于到达了下游的新奥尔良,而
接待他们的却是再次的失败。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夏日之旅,艾瑞为在德斯特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当他们遇到坏人的时候德斯特勇敢的抢过艾瑞手里的刀割破手腕吓走了坏蛋,他
们的感动开始升华了,原来有毒的血还有奇妙的用途。最后他们还是回到了家回到了医院 在德斯特最后的日子里,艾瑞每天都陪在他身边并带去无穷的欢乐
孩子只是天真调皮的 他们总是屏住呼吸捉弄医生 一次又一次 当再次捉弄医生的时候, 德斯特安静的躺在那里, 再也没有醒来。
艾瑞肯定没有想过德斯特会离开他。 他是多希望德斯特像往常一样蹦起来吓医生一跳, 但却什么也没有发生 他疑惑了, 最
真情世界剧照
最不愿意出现的事情发生了 和自己一样年纪一起玩了一个夏天的伙伴 就这么睡在那儿再也不起来了 再也不能一起玩了 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
影片最煽情的一幕出现在结尾:死去的小德斯特静静躺在木棺里。当艾瑞一个人走出房间,德斯特的妈妈惊愕的发现默默离
去的艾瑞居然只穿着一只球鞋,另一只球鞋在小德斯特的怀里,而德斯特穿的一只崭新的皮鞋不见了。德斯特妈妈可能永远不会想到,那是两个孩子共同保守的一个
秘密:在密西西比河岸边的深夜,德斯特又冷又怕:“睡着的时候我真怕一个人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什么也看不见,怕再也醒不过来了。”艾瑞就脱下一只自己的球鞋塞到德斯特怀里:“抱着它就不用怕了,你想要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怎么还会抱着艾瑞的臭鞋呢!”
艾瑞将一只像小小船一样的皮鞋轻轻放进了缓缓流淌的密西西比河……
看过这部影片,不免为这个悲情故事唏嘘感伤,也为两个孩子的命运和真挚情感动容落泪。然而深究,对于这部电影,我的看法是:《The Cure》不仅是一部文
艺电影杰作,其严肃性更值得肯定。在这部电影中,自始至终的主角是两个可爱、天真而又令人扼腕惋惜的少年,但另一个时隐时现的“演员”——密西西比河,
事实上一直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背景,更是中心。对美国人来说,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国家思想之父”,任何有关于这条美国第一大河的文学作品(包
括剧本),一定体现着思想的痕迹。有理由认为《The Cure》的剧本作者深受了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影响。如果
打开马克·吐温脍炙人口的《哈克流浪记》和《汤姆历险记》,我们会发现一条共同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甚至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描述——“他只好出逃,他乘
上独木舟,顺着河漂流,并在路上见到了吉姆——一个出逃的黑奴。两个出逃的孩子一起在密西西比河畔四处流浪,一面躲避着追踪,一面还要和那些骗子和凶残的
歹徒——他们拆穿骗子“国王”欺骗三姐妹家产的骗局,结果被坏蛋穷追不舍——作斗争。”
倘若对美国地理稍加了解,就会发现密西西比河——它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整个水系流经美国本土48州中的31个州,加拿大的两个州。全流域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美国境内,占美国全部领土的2/5左右。在世界各大河流域面积中,居世界第三位,比中国的长江的流域还大一倍。“密西西比”是印第安人的称呼,意为“大河”或“众水之父”。它另一个着名的称谓就是“老人河”。
显然,《The
Cure》的剧本作者是有意选择了密西西比河作为影片的背景,因为它是美国精神的所在。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在九十年代困扰美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中就包括艾
滋病、单亲家庭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严重缺失等几大问题。这与美国精神中的独立、自由、冒险理想进一步的确立不无关系。而这部电影,正是牢牢抓住了这些问
题。虽然同样的题材其他影片也时常反映,但《The
Cure》,“药方”的指向不仅是医治艾滋病的办法,更是迫切需要美国精神再次回归的良心发现和大声疾呼——
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应该苏醒了!
E. 艾滋病的电影
关于艾滋病,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更有必要积极预防。艾滋病相关的电影:
1.费城故事(8.6)——艾滋病歧视案
年份:1993
因为艾滋病歧视,寻求法律途径讨公道。
上个世纪90年代,社会对同性恋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歧视非常巨大。片中男主虽然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律师,却因为同性恋与身患艾滋病的原因,被无端老板解雇了。
他不得不寻找律师为自己讨回公道,但由于社会对这类人群的偏见,没有律师敢接这样的案子......
可以说,影片很好地诠释了当时美国社会对同性恋以及艾滋病人的歧视,而这种歧视在今天的许多地方也依然存在。
2.地久天长(8.0)——催泪母子情
年份:2001
地区:香港
真实事件,香港作家子鹜的抗病人生。
一个男孩,自小患有先天性血友病,更大的不幸发生是,他的血液还遭到了艾滋病毒感染。
病魔面前,所有人都是脆弱的,但这个男孩和母亲,却让人看到生命另一种坚强。母亲把自己变成儿子的私人医生,儿子身患重病却努力进入了大学。生命最后依旧还在抗争......
生老病死,人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但以什么态度面对,以何种姿态赴死,或许才是生命的意义吧。
这是一个与艾滋病魔顽强抗争的励志催泪故事。
3.最爱(7.3)——“艾滋病村”
年份:2011
影片启发于上世纪中国的艾滋病村事件。
聚焦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一个偏远落后村庄,村民们通过卖血赚钱却不慎感染艾滋病。
这是新闻里真实报道过的,但影片使更多人关注到艾滋病村这一事件。而这背后更大的意义是,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病人有了更多理解以及宽容的态度。
F. 求一部欧美电影名字,一个短发女孩染了艾滋,最后在一个派对上又被上了
半熟少年Kids
Telly是纽约一名无所事事的下层青年,他和他的朋友以猎取处女为乐,以为这样就是安全性行为。Jenny是他曾经的战利品之一,她发现自己艾滋病测试结果呈阳性,而唯一与她发生关系的人就是Telly,于是她找遍了纽约要告诉他这个消息。与此同时,Telly已经锁定年轻漂亮的Darcy为他下一个目标。等Jenny终于找到Telly的时候,无辜的受害者又多了一个。
这是我看过最绝望的电影了,我记得有一句影评写的很贴切“还没开始的人生,竟然已经走向了毁灭!”
G. 求大家知道的所有关于艾滋病的影视作品
《早霜》电视电影,艾美奖最佳编剧
《离别秋波》(Parting Glances)导演本人是艾滋病患者,1986年首演,1990年病逝
《长期伴侣》(Long Time Companions)
《乐队继续演奏》(And the Band Played On)
《费城》(Philadelphia)汤姆汉克斯获得奥斯卡影帝的作品,丹泽尔华盛顿给他配戏
《兼职男孩》(Boys on the Side)
《昨天》(Yesterday)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艾尔.帕西诺、梅里尔.斯特里主演,金球奖
《时时刻刻》(The Hours
《黄昏时》(In the Gloaming)
H. 艾滋病题材电影
美国的《费城故事》
外文名: People Like Us
出品时间: 1993年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乔纳森·戴米
编剧: 罗恩·内斯万尼尔
制片人: 乔纳森·戴米
类型: 剧情
主演: 汤姆·汉克斯,丹泽尔·华盛顿,
片长: 125分钟
上映时间: 1993年12月23日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法国的《野兽之夜》
年轻的让是个滥交的男同性恋者。直到他遇上劳拉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双性恋。当他发现自己患上艾滋病后,他开始要面对艰难的抉择:是放弃原先的同性恋人萨米呢,或是接受劳拉的爱呢,还是将这个可怕的消息告诉他们,然后放弃对生命的眷恋……
《青春的忏悔》
北京一位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因为性传播感染了艾滋病毒,2002年正月初二死于北京地坛医院,初四进行了尸体解剖。孩子临死时抓住母亲的手,拼命的打自己的头说:“妈,我错了!你打我吧!” 母亲反过来抓住儿子的手打自己:“儿子,是妈妈错了!妈妈应该早一点告诉你,要保护好自己!是妈妈错了!你打妈妈吧!”这位大学生的父母——一对50岁刚刚出头、老实巴交的工人,含辛茹苦地培养他上了大学……因为艾滋病,他们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儿子……整个影片美丽,凄惨,让人心痛,惋惜男女主角的结局。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各界再加强艾滋病的防治。
《最爱》
外文名: Life Is A Miracle/love for life
制片地区: 中国
导演: 顾长卫
编剧: 言老施,杨薇薇,顾长卫
制片人: 顾长卫,陈小东
类型: 剧情,爱情,奇幻
主演: 章子怡,郭富城,陶泽如,濮存昕,蒋雯丽,孙海英,
片长: 101分钟(大陆)150分钟(完整)
上映时间: 2011年5月10日
地区: 中国大陆
原名: 魔术外传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一个封闭的小村庄里,人血走私生意泛滥,这是个无尽收入来源的生意,但同时因为卖血组织者节约成本给大家共用针头造成了大量的绝症“热病”(HIV)传播,这里组织卖血的人被人称做“血头”,他们一直赚着生命与黑暗交易得来的钱。
望采纳。
I. 大家好,我现在急需关于“艾滋病”的电影!希望网友们能帮上我。谢谢你们!
天使在美国 Angels in America (2003)8.4
美国天使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 本·申克曼 贾斯汀·柯克 ...
该剧集讲述了一个被上帝遗忘了的天堂的故事。 1985年,里根总统一家所居住的白宫笼罩着艾滋病的死亡阴影。曼哈顿的普莱尔·沃尔顿对自己苦恋了四年的卢讲述了自己的病情。病痛和孤单折磨着普莱尔,卢无能为力,同时感到十分内疚。
费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8.5
费城
导演:乔纳森·戴米 主演:汤姆·汉克斯 丹泽尔·华盛顿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
影片讲的是一名律师因为艾滋病被事务所解雇、为讨回公道诉诸法律的故事。《费城故事》促进了好莱坞对同性恋的现实主义观察。
爱滋初体验 Tender Heart (1999)
导演:雷瑞麟 主演:罗家英 蓝洁瑛 彭丹 ...
周盼行年近四十,结婚多年,早感夫妻生活厌闷,故经常拈花惹草,一次一夜情不幸患上爱滋,旁人的冷眼和歧视,使周陷入极度的绝望和痛苦中……区若华是周盼行的学弟,他万万想不到一次放纵,竟换来世纪绝症,满腔的不忿促使他以牙还牙,以滥交来泻愤……两个爱...
目击者 Témoins, Les (2007)8.0
导演:安德列·泰西内 主演:约翰·利伯欧 塞米·鲍亚吉拉 康丝坦斯·朵莉 ...
法国导演安德列·泰西内沉寂三年之后复出影坛,将目光放回艾滋病刚开始出现和流行的80年代,打造出这部感人心弦的佳作。
共同的线索 Common Threads: Stories from the Quilt (1989)
导演:罗伯·爱泼斯坦 主演:Sara Lewinstein David Mandell Suzi Mandell ...
“爱滋病纪念拼布”活动源起于1987年6月,一群人为了纪念因爱滋去世的亲友,在旧金山街头铺上一张又一张12呎见方的拼布,每张拼布串起八位逝者的故事,除了悼念也借此呼吁世人对爱滋防治的重视。 奥林匹克选手汤姆与女同性恋友人生下女儿后,发现自...
没有爱的一年 Año sin amor, Un (2005)7.5 同志电影
日以做爱
导演:Anhai Bernieri 主演:胡安·米奴金 Mimí Ardú Carlos Echevarría ...
帕布洛是一个年轻的诗人,但没有任何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诗。为了生活,他只能仰赖家人资助。为了寻找爱情,帕布洛经常出入施虐淫和受虐淫的圈子,他透过单刀直入、赤条条的性爱,得以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施虐淫皮鞭的切肤之痛,变成了他医治心灵创伤的灵丹。一...
夜幕降临前 Before Night Falls (2000)8.4 人物传记片,此人最后死于爱滋
当黑夜降临 | 黎明不会来
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 主演:哈维尔·巴登 奥利维·马丁内兹 约翰尼·德普 ...
该片再现了着名古巴作家雷纳多·阿里纳斯(Reinaldo Arenas)从童年到逝世曲折坎坷的短暂人生历程。阿里纳斯1943年出生于极其贫困的古巴乡村,早年曾参加反卡斯特罗的运动。20岁那年在哈瓦那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这也是他在自己国家出版的...
这些片子的主角都是得爱滋的。
J. 急求几部与艾滋病有关的电影
十大艾滋电影 25年前,艾滋病首次被发现,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扩散。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走过了从误解到倡导非歧视的过程,而艾滋病也在众多影片中得到了反映,以下就是列举十部产生一定影响的影片:
1985:《早霜》(An Early Frost)
这是美国第一部有关艾滋病的电视电影,艾顿.奎恩(AidanQuinn)在影片中扮演一名事业有成的年轻律师,他回家告诉父母说,自己是名同性恋,并得了艾滋病。该影片在当晚排在全美收视率第一位,后来获得了艾美奖最佳编剧奖。
1986:《离别秋波》(Parting Glances)
这是第一部受到公映的有关艾滋病的影片,斯蒂芬.布谢米(Steven Buscemi)扮演一名感染艾滋病病的青年。这也是导演比尔.谢尔伍德的唯一作品,他于1990年死于艾滋病。
1990:《长期伴侣》(Long Time Companions)
影片描述了多对同性伴侣从艾滋病浮现到爆发的1989年的经历,很多影评者认为,这是有关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的最具体表现的影片。
1993:《乐队继续演奏》(And the Band Played On)
这部电视电影描述了医学工作者在里根执政时期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经历,一些着名艺人如理查.基尔和菲尔.科林斯等都在影片中客串同性恋人物。
1993:《费城》(Philadelphia)
汤姆.汉克斯在影片中扮演一名同性恋律师,因患艾滋病而遭到公司解雇,他聘请了怀有恐同情绪的律师(丹泽.华盛顿扮演)来为自己打官司。这是一部艺术和票房上获得双丰收的作品,汉克斯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影片票房也高达八千万美元。
1995:《兼职男孩》(Boys on the Side)
这是少数的仅有几部包含女艾滋病患者人物的影片,而乌比.郭伯格(whoopi Goldberg)扮演一名女同性恋侦探。
1997:《黄昏时》(In the Gloaming)
由《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多福.里弗导演。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一位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回到疏远已久的家中。垂危的生命拉近了两代人的亲情。
2002:《时时刻刻》(The Hours)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艾滋病已经不是惊奇话题,艾滋病也自然地成为一些影片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这部有关生之窒息的影片中,艾德.哈里斯扮演一名艾滋病患者,他面对淡无意义的生命,不愿让自己成为别人良心的责任,最后选择了坠楼身亡。哈里斯以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3:《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
根据同性恋剧作家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的普利策获奖剧作改编,云集了艾尔.帕西诺、梅里尔.斯特里普和艾玛.汤普森等大腕明星,深刻反映了同性恋、艾滋病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根时代的政治现实。此影片获得了金球奖和电视艾美奖。
2004:《昨天》(Yesterday)
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讲述了一位艾滋病妇女坚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因为她想看到女儿上学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