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 苏联战争片
美国拍摄的……那个主旋律,那个高大全——什么都可以是,就是别说他们客观。
你说的那部电影《红樱桃》,叶大鹰的片子。我小学时学校也组织看来着,那姑娘裸了以后我们班主任说“就这还获奖片子呐?学校也不知道挑个好的!”……
㈡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分厂的译制目录
1949年
《普通一兵》(《一个普通的战士》) 《俄国问题》(《俄罗斯问题》) 《伟大的转折》
1950年
《愤怒的火焰》《诗人莱尼斯》《成吉斯汗后代》《胜利而归》《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克柏林》 《诗人纳沃依》《侦察员的功勋》《外科医生彼洛果夫》《蔚蓝色的道路》《他们有祖国》《小海军》《拳斗大王》《红领巾》《真正的人》 《区委书记》(《游击英雄》)《小船长》《列宁在十月》《阴谋》《幸福生活》(《库班哥萨克》) 《大败拿破伦》(《库图佐夫将军》) 《天才发明家》《丹娘》(《卓娅》) 《玛丽黛传》 《世外老人》(《堡垒生活》) 《第三次打击》《俄罗斯航空之父》《宣誓》《瓦良格巡洋舰》《秘密使节》
1951年《义犬救主》(《朱巴司》) 《保卫察里津》 《海军上将纳希莫夫》(海军大将) 《光荣之途》 《一年级女生》(《幸福童年》) 《十三人》(《沙漠苦战记》、《十三勇士》) 《带枪的人》 《在人间》 《波罗的海代表》 《海鹰号遇难记》《虎将》(《革命将领》) 《马克辛青年时代》 《夏伯阳》 《美丽的华喜丽沙》 《苏沃洛夫元帅》 《山地大战》 《奇异的种子》(《宝盒仙笛》) 《萨根的春天》 《她在保卫祖国》 《锄奸记》(《军事秘密》) 《我的大学》《革命摇篮维堡区》(《革命战线》)《政府委员》《斯维尔德洛夫》(《优秀的党员》) 《拖拉机手》《为了生命》《我的童年》《在和平的日子里》《每日的粮食》《明朗的夏天》《金星英雄》《顿巴斯矿工》《被开垦的处女地》1952年《少年游击队》 《群神会》 《冷酷的心》 《光明照耀到克奥尔地村》 《光明之路》 《民族英雄尤拉也夫》 《乡村医生》 《难忘的1919年》 《重返前线》 《大音乐会》 《伊万雷帝》 《战斗的乡村》 《地下殖民地》 《安娜·萨宝》 《魔鬼的峡谷》 《华沙首次演出》 《火》 《最后阶段》 《幸福之途》 《快乐的竞赛》 《为了美好的生活》 《自然之子》(《野姑娘巴拉》) 《水堤》 《新战士站起来》 《两个世界》(《西部地区》) 1953年
《被开垦的处女地》 《在压迫下》 《父子劳模》 《警钟》 《战斗的洗礼》 《革命的一八四八年》 《革命英雄传》(《革命英雄》) 《最高的奖赏》 《教师》 《飞行的开端》 《最初的日子》 《走向生活》 《易北河两岸》(《易北河会师》) 《胜利在明天》《理想实现了》《保卫家乡》《萨待阔》《一对青年夫妇》《作曲家格林卡》《体育之光》《黑孩子》《革命医生》
1954年《骄傲的公主》《尼门河上的黎明》《箱根风云录》《男女并肩前进》《不,我们要活下去!》《侦察兵》 《一个女矿工》 《山中防哨》 《对空射击组》 《运动场上的新手》 《人民歌手江布尔》 《秘密档案》 《海军上将乌沙科夫》(上下集) 《没落之家》 《同志的荣誉》 《银灰色的粉沫》 《伟大的战士》(《斯坎德培》) 《别林斯基》《在我们的村子里》《人之歌》《忠实的朋友》《培养勇敢精神》《脖子上的安娜》《游击队员之子》1955年《河上灯火》《中学毕业证书》《不能忘记这件事》《短剑》《我们好像见过面》《大家庭》《勇土号开往马尔托》《蜻蜓姑娘》《忠诚的考验》《深山虎影》《驯虎女郎》《世界摔跋冠军》《两个顽皮的小朋友》《私生子》《胜利之兵》(上下集)《街头五少年》《战斗的青年一代》《台尔曼传》(上集) 《战胜黑夜》《游击队的姑娘》《危险的恋爱》《血的秘密》《姊妹俩》《钢城俩父子》《太阳出来了》《没有太阳的街》《流浪音》(上下集) 《暴风雨》1956年《旅行者》《球队远征记》《动荡的青年时代》《天才的罗蒙诺京夫》 《罗马·ll点钟》 《正是为了爱》 《王朝末日》 《史前探险记》 《走上斗争的道路》(上下集)《还我自由》《围城春晓》《春回大地》《这里有泉水》《战火中的妇女》《新婚夫妻》《二十四只眼睛》《台尔曼传》(下集) 《绿色山谷》《橄榄树下无和平》《没有说完的故事》《银翼上的红星》《水银湖上的魔影》《不称心的女婿》《走向新岸》《大街上发生的事情》《光荣的特征》《伊伦娜,回家去!》《禁止的游戏》《春寒》《教育的诗篇》《车祸》《雪地追踪》《美丽的一天》《三个孩子和小狗》《当机立断》《荒地之春》《他俩》《魔鬼集团》《长夜的秘密》《儿子》
1957年《鲁缅柴夫案件》《追击者》《白狗》《306号案件》《少年鼓手的命运》《雪地激战》《狼》《苦难的情侣》《安东的爱情》《缩影》《她的爱》《暗无天日》《影子》 《白菜主任》 《绿色信号》《青年先锋》《美好的日子》《一年五十二个星期》《渔民恨》《玛格丹娜的遭遇》《原来就是你》 《革命的前奏》 《保尔·柯察金》《失踪的人》《希望号战舰》《让我来办》 《再也不能那样活下去》 《血的河流》 《天职》 《四海之内皆兄弟》 《时代的火光》 《柏林情侣》 《三百年前》 《友与爱》 《华沙美人渔》 《小木克》 《裂痕》 《海底擒谍》《怒火》 《姊妹》 《祖国的女儿》 《良心》 《两个胜利》 《人间地狱》 《一仆二主》 《战斗的童年》 《浮草日记》
1958年《小皮鞋匠》 《伪金币》 《骑车人之死》 《他们热爱生活》 《传奇英雄》 《历史的教训》 《切尔卡斯》 《大与小》 《倔强的瓦洛尼娜》 《劳动与爱情》 《汗尼巴尔先生》 《两个母亲》 《如何是好》 《祖国在召唤》 《蟹工船》 《蜜月》 《失业的自由》 《雪山血泪》 《天堂里的笑声》 《静静的顿河》(第一部) 《乌里扬诺夫一家》 《那不是白费》 《女人的一生》 《百万英镑》 《和平的土地》 《深海友情》 《共产党员》 《静静的顿河》(第二部) 《为祖国而战》 《渔郎川》 《躲藏的激流》 《暴风雨所诞生的》 《山谷中的战斗》 《静静的顿河》(第三部) 《焰火里程》 《好兵帅克》(上集) 《波罗的海的光荣》 《爱情的神话》 《偷渡的苦工》 《列宁的故事》 《七月风云》 《生与死》 1959年《忠诚》 《黑熊与公主》 《大搜捕》 《三海旅行记》(上下集) 《在伯爵的废墟上》 《草原烈火》 《一个妇女》 《分开怎么活下去》 《她的道路》 《寡妇》 《安得烈依卡》 《海杜特的誓言》 《志愿音》 《在十月的日子里》 《上尉的女儿》(宽)《不眠的年代》 《田野上的雷雨》 《人生》(上下集) 《道路只有一条》 《波罗尼亚快车》 《兰箭》 《星火》 《青年时代》 《毁灭》 《水兵之歌》 《特别任务》 《天空在召唤》 《暴行的答复》 《审判延期》 《雪崩》 《如此一个夜晚》 《生命在你手中》 《法吉玛》 《风》 《好兵帅克》(下集) 《阿维森纳》 《非常事件》(上下集) 1960年《欧叶尼·葛兰台》 《为了杨卡什巴尔生命》 《木木》 《排演在继续》 《柯楚别依》 《宝剑和玫瑰花》 《寂静的傍晚》 《矿区的案件》 《来自地球上的人》 《亲爱的人》 《在边境几步的地方》 《三颗星》 《屋顶》 《小莲娜寻父记》 《哈桑的故事》 《农村的妇女》 《九点正》 《要爱未来》 《苏曼瓦王》 《团结之歌》 《金刚山姑娘》 《雪山救战友》 《密码》 《火热的心》 《在荒凉的河岸上》 《春香传》 《多瑙河之波》 《谢辽沙》 《游侠纳斯列金》 《伊万娜》 《白血》 《瀑布》 《上尉的女儿》(普)1961年《拉弹弓的人》 《活着的英雄》 《给我一匹马》 《人民的使者》 《德聂伯河,您好》 《世纪同龄人》 《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二集) 《十字军》 《斗争的序曲》 《菲利和玛利的故事》 《人血不是水》(上集) 《复活》(上集) 《一个妇女会员的故事》 《继承人》 《收割》 《山鹰》 《人们到处生活》 《前面是急转弯》 《海蒂》 《他活着》 《不速之客》 《无名氏画象》 《丽姬娅在战斗》 《图们江》(上集)《祖国的黎明》 《又是一个早晨》 1962年《房客》 《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三集) 《中线炮火》 《纪念品》 《海鸥号船员》 《渴望》 《越过深渊》 《世纪之初》 《青春的故事》 《盲人音乐家》 《初次考验》(上下集) 《两种生活》(上下集) 《苗纳尔德一家》 《马门教授》 《这支枪留给你》 《军乐》 《野小鬼》 《熊哥哥熊弟弟》 《铁匠的旗》 《前夜》 《港城春梦》 《士兵经历》 《复活》(下集) 《人血不是水》(下集) 《分界线上的乡村》 1963年 《两栖的人》 《光明天使》 《新春》 《神马的故事》 《他回到了故乡》 《1929年的鲁宾城》(上下集) 《时代凯歌》 《工厂是我的大学》 《女教师》 《彼得和七数乘法》 《小儿子大街》 《寂静的线索》 《地狱中的一场球赛》 《绞刑架下的报告》 《白烟》 《在敦化密林中》 1964年
《不要忘记敌人》 《红色花朵》 《俄罗斯奇迹》(上下集) 《库图佐夫》 《百日红》 《1211高地保卫者》 《民族英雄》(上下集) 《金童》 《恢复原名》 《新的一代》
1965年《纺织女工》 《年轻的战士》 《浮村》 《共青团员之歌》 《为胜利干杯》 《小荣开始演奏了》 《游击队的布谷鸟》 《我的无限希望》 《大地的儿子》(一集) 1966年《大地的儿子》(二、三集) 《一个战士的故事》 1970年《森林之火》 《琛姑娘的松林》 《达吉亚人》 《血海》(上下集) 《看不见的战线》 1971年《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 《战斗在继续》 《在铁道线上》 《前方在召唤》 《鲜花盛开的村庄》 《摘苹果的时候》 1972年《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 《记者》(上下集) 《劳动家庭》(上下集) 《战争与和平》(四集) 《卖花姑娘》(宽) 《回故乡之路》 1973年《空中舞台》 《卖花姑娘》(普) 《秃鲁江畔之花》 《轧钢工人》(宽) 《原形毕露》 《气球上的旅行》 《永生的战士》 《轧钢工人》(普) 《一个护士的故事》 1974年《火》 《延丰湖》1975年《送信人》 《为了新的一代》《特罗塔》《纽约奇谈》《巴布什卡历险记》《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三妯娌》《洁白的道路》1976年《斯特凡大公》(上下集)《哥白尼》《火车司机的儿子》《石油赞歌》《多瑙河三角洲》《初春》《矿山的主人》《贝尼自己走》《在灿烂的阳光下》《高山之鹰》《最后冬天》《斩断魔爪》1977年《农民英雄》《难忘的人》《一个水兵的故事》《67天》1978年《音乐家奇普里昂》(上下集)《侦察英雄》《高压线》 《夜袭机场》《黎明前到达》《第26个画面的占领》《摩登时代》1979年《苏捷斯卡》《舞台生涯》《南方铁路之战》《田园诗》《走向生活的道路》《一个国王在纽约》《人证》《寻子遇仙记》《悠闲阶级》《绅士流浪汉》《我的老师》《延期宣判》《金刚山姑娘》《柳生家族的阴谋》《疯狂的贵族》《蝴蝶梦》《欢乐的一天》
1980年《愤怒的人》《摩羯星一号》《春香传》(上下集)《永恒的爱情》(上下集)《咖啡馆》《梦幻世界》《雨夜奇案》1981年《穿黑袍的新娘》《亲骨肉》(上下集)《妈妈的生日》《吉卜赛少年》 《阿西门的街》 1982年《横冲直撞》 《临时工》 《生活之路》 《婚事风波》 《婆媳之间》 《泥之河》 《两个孤女》 《独立与死亡》 《神秘的黄玫瑰》 《特殊的战争》 1983年《典子》 《翠彩》 《四年三班的旗帜》 《只有爱情是不够的》 《飞蛾》 《失踪的女人》 《爱情的故事》 《沸流江的新传说》 《不能受勋的英雄》 《诱拐报导》 《我和我的爸爸》 《杀人狂》 《金牌》 1984年《朱砂情》 《击鼓少年》 《随军记者的手记》 《最后的情感》 《十字小溪》 《闪光的时刻》 《哈里之战》 《浪花之恋》 《警告》 《没有回来的密使》 《决不后退》 《导盲犬——哈斯蒂》 1985年《勇士的心愿》 《我的好朋友》 《弗兰西丝》 《生死决斗》 《谋杀没有证据》 《海盗女王》 《部长轿车的风波》 《复杂的感情》 《吹口哨的寅次郎》 《失踪者之迷》 1986年《战地浪漫曲》 《狮心》 《妻子》 《你好,出租车》 《w的悲剧》 《转校生》 《两个人的车站》(上下集) 《波托马克河上悲剧》 《火红的山脊》 《穿警服的匪帮》 《泪洒佛罗伦萨》 1987年《酒神的秘密》 《罗马的假日》 《沙漠情》 《光洲的召唤》 《夏姆士的反击》 《决斗场上的遗嘱》 《紧急出路》 《被绞死的人》 《电影天地》 《一片花》 《劫后良缘》 《怀恋的冬夜》 《父母双全的孤女》 《稻草人》 《黑林城堡》 1988年《冰雪消融》 《英雄的苦恼》 《可爱的小村庄》 《相见时难》 《一个警官的控诉》 《铁石心肠》 《神笛少侠洪吉童》 《星期天的爸爸》 《快枪手》 《少女的征途》 《海盗喋血记》 《智擒群魔》 《阁楼案件》 1989年《血洗乐园》 《少年船长斗匪记》 《孤女艳史》 《银河相会》 《难兄难弟》 《寻母奇遇》 《推上断头台》 《伞中情》 《美酒的恶运》 《一夜富翁》 《缉毒警官》 《无罪的罪行》 《幕府风云》 《天空之城—一拉普他》1990年《莉莉·玛莲》 《影迷情艳》 《疯狂决斗》 《无事生非》 《蛇谷的诅咒》 《维也纳之恋——寅次郎的故事》 《电视风云》 《匪巢探密》 《体育彩票》 《魔窟寻谍》 1991年《他们的一天》 《铁腕小子》 《约瑟芬的梦》 《傻妹闯七关》 《复仇的牙》 《阴谋的代价》 《007之迷》 《蒙面神鹰》 《新任司法长官》 1992年《武士道之剑》 《落水姻缘》 《我嫁给一个影子》 《月夜》 《邻居托托罗》 《虽然岁月流逝》 《爱的十字架》 《尼基塔》 《神秘女枪手》 《父子怨情》 《千里追杀》 1993年《无悔的爱》 《神鹰女杀手》 《地狱婚纱》 《警界匪案》 《午夜狂奔》 《复仇天使》 《铁臂金刚》 《罪恶档案》 《特赦48小时》 1994年《拙妻不可欺》 《缉毒双雄》 《假日少女情》 《兽中之王》 《狼的影子》 《漂亮的公主》 《两个警察》 《继父》 《拳坛雄风》 1995年《法外有法》 《险恶人生》 《美丽的夜晚》 《无声的恐惧》 《真情隔不断》 《神探飞机头》 《纽约之恋》 《狂魔杰里》 《靓女恋情》 《真正的危险》
1996年
《黑天使》 《九龙之首》《罪恶的克星》 《黑月亮升起来》 《超级鼻子历险记》 《猎艳狂魔》 《强权女人》 《狙击手》 《未来水世界》 《阴谋》 《冤魂孽债》 《复仇的女巨人》
1997年
《变相怪杰》 《颤音》《异形复活》 《两个幽灵》 《人鸭历险记》 《神探霹雳火》 《特警急先锋》 《爱随心愿》《蝙蝠侠与罗宾》《神秘大亨》
1998年
《越洋追踪》 《替身》《结婚的故事》 《小坏蛋大好人》
1999年
《游客的劫难》 《孤城末路》《我爱上了朋友的姐姐》 《与盗共眠》 夺宝奇缘》 《小鬼闹非洲》 《重装悍将》 《狭路相逢》 《天定姻缘》 《疑云空降》 《冷酷无情》
2000年
《长不大》 《魔鬼刺客》《风暴》 《星际之门》 《雪山黑马》 《囚车驶向圣地》 《月老儿》 《暗夜缉凶》 《扫雷计划》 《大雪崩》
2001年
《爱情万岁》 《静静的摇篮》《当树枝折断时》 《反托拉斯行动》 《本性可移》 《隐秘日程》 《宇宙追缉令》
2002年
《正义守望者》 《武士》《特工神童》 《二者必居其一》 《疑云迷雾》 《谍影重重》
2003年
《亚马逊迷案》 《憨仔鬼精灵》《超胆侠》 《虎女龙驹》 《章鱼东河惊魂》 《冷酷收获》 《总统浪漫史》 《加勒比海盗》
2004年
《保护行动》 《拳霸》《儿女一箩筐》 《地铁》 《王子与我》 《夺命蜂巢》 《谍影重重2》 《冰雪勇士》《网住爱情》
2005年
《凤凰劫》 《神奇四侠》《玩命快递》 《马达加斯加》 《鲨鱼故事》
2006年
《防火墙》 《雏菊》《来电惊魂》 《绅士大盗》 《赛场大反攻》 《空战英豪》
2007年
《人生遥控器》 《风暴突击者》《生死格斗》 《出租车4》 《谍影重重3》 《日本沉没》《舞出我人生》
2008年
《食神争霸》 《27套礼服》 《龙之战》《极速漂移》 《水啸雾都》 《深湖巨兽》 《信》 《仙境之桥》 《伯纳德行动》 《护宝娇娃》 《马达加斯加2》
2009年
《舞出我人生2》 《玩命快递3》 《特工008》 《星际迷航》《真爱之吻》 《爱犬的奇迹》《我的机器人女友》《地铁惊魂》《火线特工》《决战豪门》《特工的特别任务》《变相黑侠》《天地逃生》
2010年
《孤胆拯救》《驯龙高手》《高度怀疑》《感染列岛》《黑色闪电》《悍将双雄》《天降美食》《我的名字叫可汗》
2011年
《丛林有情狼》《整编特工》《天际浩劫》《危情三日》《永无止境》《蓝精灵》《狂暴飞车》《源代码》《一夜迷情》《黑暗终结者》《忍者》《驱魔者》《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红鹰侠》
2012年
《王者之剑》《人狼大战》《马达加斯加3》《雅典娜》《幻影追兇》《老雷斯的故事》《谍影重重4》《守护者联盟》《铁线虫入侵》《侠探杰克》
2013年
《星爸克》《遗落战境》《星际迷航:暗黑无界》《赤警威龙》《追踪长尾豹马修》《蓝精灵2》《精灵旅社》《惊天魔盗团》《森林战士》《神偷奶爸2》《训龙骑士》《别惹我》
2014年
《盟军夺宝队》《火山对对碰》《守护天使》《哥斯拉》《冬荫功2:拳霸天下》《明日边缘》《无处可逃》《驯龙高手2》 《分歧者:异类觉醒》 《暴力街区(2014)》 《深海挑战》(纪录片) 《斑马传奇》《移动迷宫》 《忍者神龟:变种时代》《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末日浩劫》 《安妮:纽约奇缘》 《第七子:降魔之战》 《魔法总动员》
2015年
《帕丁顿熊》《屠魔战士》《谍影特工》《超能查派》《冰雪女王》《再次出发》《末日崩塌》《分歧者2:绝地反击》《小黄人大眼萌》《像素大战》《精灵旅社2》
㈢ 区委书记的电影
名称 区委书记
片名: Секретарь райкома
更多外文片名:
Sekretar raykoma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District Committee.....(literal English title)
The District Secretary.....(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literal title)
The Partizans.....(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informal literal title)
We Will Come Back.....(USA)
导演: 伊万·佩耶夫 Ivan Pyryev
编剧: Iosif Prut
主演:
Vasili Vanin ....District Secretary Stepan Gavrilovich Kochet
玛琳娜·拉德尼娜 Marina Ladynina ....Natasha
Viktor Kulakov ....Lt. Herman Albrecht, alias Lt. Orlov
Mikhail Astangov ....Nazi Col. Makenau
Boris Poslavsky ....Semyen Abramovich Rotman
Mikhail Kuznetsov ....Sasha Rusov
Mikhail Zharov ....Gavril Fedorovich Rusov
制作人 Proced by:
I. Chernyak
Fridrikh Ermler
Leonid Trauberg
影片类型: 剧情 / 战争
国家/地区: 苏联
对白语言: 俄语
色彩: 黑白
混音 单声道
级别:Finland:K-16/ Sweden:15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
Central Art Film Studio
Combined Studio
发行公司:Artkino Pictures Inc. [美国] (1943) (USA) (subtitled)
剧情
希特勒突然对苏联发动袭击,并已迫近苏联某市,这使得苏军毫无准备,节节败退。区委书记柯契特在办公室里—边销毁文件,—边下达命令炸毁铁路,烧毁仓库,炸掉电力站。人们虽然痛心,但仍完成了任务。柯契特领着大家转入地下打游击。德寇师长马凯纳乌上校占领了该市,法西斯匪徒大肆烧杀虏掠。神出鬼没的游击队与之展开了斗争。一个化名鄂尔洛夫的奸细混入了游击队。天真烂漫的女报务员娜塔莎爱上了他。由于他的告密,柯契化装进城...
幕后花絮
本片是在卫国战争时期拍摄的表现这场战争的优秀影片之—,带有那一时代战争题材的很多特点:描写正在浴血奋战的苏维埃人的坚强的斗志、必胜的信念、英勇功勋和爱国主义精神。它是战争时期电影艺术的重大贡献。
㈣ 苏联游击队电影或电视剧
美国电影:《光荣岁月》、《反抗军》。
苏联电影:
《大草原上的游击队》
《她在保卫祖国》
《丹娘》
《愤怒的火焰》
《途中考验》
《唯一的途径》
《前线后面的前线》
《军士的乡村之旅》
《科韦利附近的树林》
《青年近卫军》
《时钟停在午夜》
《区委书记》
《他们曾是演员》
《点燃心中的火焰》
《勇敢的人们》
等等……
PS:以上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电影,均是讲述有关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游击队的故事。
㈤ 苏德战争的电影
很多的,不过苏联的不少片子可能很枯燥,不知道楼主是否喜欢。下面推荐一些。
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电影,苏联《解放》,讲述库尔斯克战役、44年突击、柏林战役。
此外还有《自由战士》、《围困》。这里面的朱可夫的扮演者,亲自拜访过朱可夫,那时候朱可夫已经很凄凉了。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他们为祖国而战》、《狙击手》
1990《坦克KV-2》
1989《希特勒奏鸣曲》《谷街》《我们的铁甲列车》《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日出之前》
1988《名字》
1987《周日在地狱》《后来发生了战争》
1986《空降兵》《活下来》《灾难的标志》《狂放的风》
1985《火药》《反击》《合法婚姻》《莫斯科保卫战》《炎628》
1984《岸》《无权陷落》《智劫战俘营》《小分队》《离“天堂”两步远》
1983《幼儿园》《鱼雷出击》《天堂之门》《再生》《匪巢探密》《坦克战车》《关键任务》
1982《如果敌人不投降》
1981《德黑兰1943》《敌后的前线》《我叫霍尔季查》《夜空“女魔”》《他们曾是演员》
1980《深入敌后的“奔驰”》《兵团舒布尼科夫》《一切为了自己》
1979《五个夜晚》《你还记得吗?》《海上惊雷》《伟大的卫国战争》《军士的乡村之旅》
1978《泥潭》《特殊使命小分队》《天鹅绒季节》
1977《前线后面的前线》《自由战士》《命运》
1976《二十日无战事》《士兵在前进》《上升》《令人震惊的一个月》《方尖碑》
1975《他们为祖国而战》《俄罗斯冠军》《活到黎明》《长期的战争》
1974《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围困》《没有侧翼的前线》
1973《大地,留局待领》《英雄少年》
197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雪》《潜艇午夜出击》《战斗胜利后》
1971《途中考验》《利耶帕亚市》
1970《第二个月亮》《白俄罗斯车站》
1969《解放》《042在哪里》《白色爆炸》《三重考验》
1968《剑与盾》《解放》《小安妮》《侦察》《最佳疲劳》《在遥远的西线》《在基辅方向》《一个机会》
1967《旋风上校》《爱和战争的故事》《“土星”的末日》《俯冲轰炸机》《艰难的螺母》《奥得河的春天》《隧道》《伟大的精神》《薇拉医生》
1966《翼》《如履薄冰》《蛙人大作战》《两年多的深渊》《野蜜蜂》《普通的法西斯》
1965《进攻与撤退》《如今怎么称呼您?》
1964《生者与死者》《士兵的父亲》《鬼战车T-34》《在你的门口》
1963《三天后不朽》
1962《伊万的童年》《临风而立》《人与兽》《最后一场比赛》
1961《给初生者以和平》《烽火连天》《艰难时刻》
1960《波罗的海的天空》《波罗的海的天空2》《远离祖国》《他来自诺曼底》《五天五夜》
1959《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渴》《寻找父亲的女孩》《五月的星空》
1958《志愿者》
1957《历史的教训》
1956《不朽的卫队》《四个士兵》
1955《未完成的故事》
1953《山中防哨》
1951《秘密使节》
1950《斯大林格勒战役2》《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勇敢的人们》
1949《攻克柏林1、2》《易北河两岸》《愤怒的火焰》《星星》《真正的人》
1948《青年近卫军》《第三次打击》
1947《侦察员的功勋》《纽伦堡审判》
1946《在南斯拉夫的山区》《儿子》《团的儿子》
1945《伟大的转折》《一个黑色的夜晚》《日日夜夜》《入侵》《不可征服》《217注册证》《海阔天空》《西格豪德》《这里是斯巴顿》
1944《虹》《卓娅》《战后傍晚六点钟》《山地大战》《莫斯科天空的雄鹰》《海军陆战队营》
1943《她在保卫祖国》《不能征服的人》《两个军人》《寻找》《以祖国的名义》《大草原上的游击队》
1942《区委书记》《玛申卡》《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迷一样的伊恩》《这是敌人》《海鹰》《安托沙·雷布金》
1941《来自列宁格勒的女孩》《胜利属于我们》《英雄海》
1940《海鹰号遇难记》
1939《沃尔特集中营》《第五飞行中队》《战斗飞行员》
㈥ 看看俄罗斯世界的电影五百字
俄国1908年始有电影,第一批艺术片出现于1916年,1919年列宁签署电影国有化法令,这是苏联电影事业的开端。
国内战争年代占据苏联银幕中心的是新闻纪录片,主要反映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工农群众的业绩。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电影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拍摄反映革命历史和苏联现实的新影片。1925年,谢.米.爱森斯坦(1898~1948)导演了无声影片《战舰波将金》,歌颂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电影历史上首次采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被称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优秀影片有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母亲》、《土地》等。 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的转折点,苏联的一批作家开始创作电影剧本,作曲家开始为电影谱曲,戏剧演员转而从影。20年代电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辑、节奏和群众场面上,30年代则转向剧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运用语言、音乐、歌唱、音响等表现手法。苏联第一批有声影片中较好的有《迎展计划》和首次搬上银幕的古典戏剧名着《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根据富尔曼诺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夏伯阳》,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继该影片后出现了一系列较好的革命历史影片,有《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肖尔斯》、《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宁的形象连续出现在银幕上,这是苏联电影艺术的一项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和《带枪的人》等。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苏联电影在主题、体裁和风格方面趋于多样化。有描写历史活动家的大型史诗影片《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当代生活的《政治委员》、《灿烂的生活》等。此外,还拍摄了一些动画片、喜剧片、纪录片和科普片。 卫国战争年代用以鼓舞战斗士气的电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间共拍摄了489部新闻纪录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着名的艺术片有《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虹》、《卓娅》等。战争年代还创造了文献纪录电影形式,纪录下了从德国法西斯入侵到他们彻底失败的许多重大事件。这类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战后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卫军》、《易北河会师》、《乡村女教师》、《西伯利亚交响曲》等,反映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回顾重要的历史事件,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传记片在战后的苏联电影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尔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战前苏联已有彩色片,战后进一步提高了色彩技术,并在完善立体声、环幕电影和全景电影技术方面取得进展,1955年苏联拍摄了第一批宽银幕影片,立体影片。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拍摄了不少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的思想艺术倾向几经变化。50年代着重表现下级官兵的战壕生活;战争中人们的悲剧性命运和表现战时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导演的《士兵之歌》,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自导自演的《一个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导演的《雁南飞》等。60年代以后逐渐转向表现苏联官兵的英雄行为,并把激烈的战斗和前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影片着力表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关键时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这也是70年代战争题材的影片的鲜明特性之一。这方面着名的影片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血》等。70年代战争片的另一特征是展现战争全景,对反法西斯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的概述。奥泽罗夫导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诗片,它从苏、德两军统帅写到普通战士、从苏军开始反攻写到德军全军覆灭,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性故事片。类似的影片还有《围困》(原着恰科夫斯基、导演叶尔绍夫)。80年代初问世的战争片,如《胜利》、《岸》(原着邦达列夫,导演阿洛夫、纳乌莫夫)具有更加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把过去的战争同当代苏联的对外政策联系起来,涉及到诸如战争与和平、东西方缓和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另外,根据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导演邦达尔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现当代生活的影片题材广阔、形式多样,道德题材影片有《湖畔》、《热爱人》、《红莓》、《稻草人》、《怀恋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红莓》展现了一个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做人却遭黑社会杀害的经历,在苏联评论界引起了长时间的讨论。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编自导的影片《有这样一个青年》获全苏电影节嘉奖和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克金狮奖”。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曾获奥斯卡金像奖。生产题材的影片有《最热的一个月》、《奖金》等。
苏联的电影工作者注重将国内外的文学名着搬上银幕。苏联银幕上的文学名着优秀影片有科静采夫导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凯维奇导演的《奥赛罗》、罗沙里导演的《苦难的历程》、谢.阿.格拉西莫夫导演的《静静的顿河》、扎希尔导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亚.培利耶夫导演的《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库利让诺夫导演的《罪与罚》等。
戈尔巴乔夫时期放宽了文化限制,电影界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⑴出现反对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摄制、坚吉兹.阿布拉泽导演的影片《忏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电视纪录片《再揭露》。⑵重新审查过去发行的影片。苏联影协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近20年来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导演的《垂死挣扎》等影片。在赫鲁晓夫时期曾轰动一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映。1971年摄制的影片《途中考验》(根据尤.格尔曼的小说《“祝贺新年”行动》改编,阿.格尔曼导演),1986年开禁。同时,苏联政府以个别情节“严重失实”为由,把《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其他9部电影列为禁片,不得在影院、电视台播映。⑶放宽进口电影的标准,过去被严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苏联导演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乡愁》和《牺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开禁了许多影片外,随着国家对电影监控的取消,出产影片数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绘社会的阴暗面并充斥着暴力与色情。这类影片有《克莱采奏鸣曲》(1987,施维策尔导演),《小维拉》(1988, B.B.皮丘尔导演),《仆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导演),《衰弱综合症》(1989,穆拉托娃导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维约夫导演)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产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维奇内导演),《太阳灼人》(1994,米哈尔科夫导演),《高加索的俘虏》(1996,C.博德罗夫导演)。
苏联有电影从业人员30万人,电影制片厂39个,其中拍摄故事片的制片厂19个。苏联设有国家电影委员会,负责领导电影事业。1965年成立的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是电影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联合组织。苏联从1958年起以举办全苏电影节的形式展映所有制片厂的影片。 苏联电影从《战舰波将金》开始登上国际影坛,30年代以后经常参加戛纳、卡洛维伐利、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苏联电影在134个国家上映,在世界影坛上享有盛誉。从1959年开始隔年举行一次莫斯科电影节,放映来自五六十个国家的几百部影片。80年代,苏联每年摄制故事片约150部,电视片约100多部,科普片约1000多部,动画片约130部。
俄罗斯的电影产业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高尔基儿童与青年中心电影制片厂”、“联盟木偶电影制片厂”、“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在圣彼得堡的有“列宁电影制片厂”、“文献和科普电影制片厂”、在叶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电影制片厂。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电影业陷入了困境。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10多年间,俄罗斯电影业发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摄430部电影,而1996年产量仅为26部。近年来影片产量有所回升。进口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占据着俄罗斯的市场。以1995年为例,俄罗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国电影就占了111部。
近几年来,俄罗斯大力加强对国产电影的扶植,通过了《电影法》,为发展“民族电影”铺平了道路。从政府组织机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撤销了主管电影的电影委员会,电影归文化部管理;政府设专项电影基金;制片厂设备得到更新;电影院逐步改建,采用最新的放映设备;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改为一年一次,并且由政府拨款资助。俄罗斯电影正在逐渐走出困境。
近两年最新拍摄的《战争》、《小狗与流浪儿》、《他妻子的日记》、《布谷鸟》、《情人》、《致艾丽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发展水准,反映俄罗斯现代社会和民俗风情。
《西伯利亚理发师》以1885~1905年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婉美丽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罗斯各界观众的喜爱。该片导演尼.米哈尔科夫拍摄的《太阳灼人》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谢尔盖.索洛维约夫(1944~)1968年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过后一百天》(1973年,获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救生员》(1979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温柔年华》(2001年)以苏联解体前后15年的生活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种种际遇。
近年来,俄罗斯私营电影公司发展迅速,私人资本投资于电影业,完全进行商业化运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罗曼诺夫王朝》(1997年,潘菲罗夫导演)、《小偷》(1997年,巴维尔.朱赫莱导演)、《聋者之国》(1998年,瓦.塔达洛夫斯基导演)、《伏罗希洛夫的枪手》(1999年,斯.加沃罗辛导演)、《宝马》(2003年,彼.布斯洛夫导演)等。
动作片的数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达尼拉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圣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职业杀手,故事在俄美两国展开,以当代为背景。这是俄罗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动作片模式拍摄的电影。
阿.罗果什金从1995年到2000年这五年中,连续拍了三部以俄罗斯民俗为背景的喜剧片──《民族狩猎的特点》(1995年)、《民族捕鱼的特点》(1998年)、《冬日民族狩猎的特征》(2000年)。
2003年,俄罗斯年轻导演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的导演处女作《回归》夺得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回归》描写的是一对兄弟如何面对1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突然归来的故事。这部影片的获奖对俄罗斯电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40年来俄罗斯电影首次获此殊荣。此前,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伊万的童年》和尼.米哈尔科夫的《库伦》分别于1962年和1991年赢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
近年来,战争题材的影片不仅把镜头对准50年前的那场大战,譬如阿.罗果什金的《布谷鸟》(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语言不通,最后却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罗果什金导演)、《战争》(2002年,阿.巴兰巴诺夫导演)以最近的车臣战争为背景,直接反映了内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幸。
历史题材的《小牛犊》(2001年,亚.索库洛夫导演)描述列宁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对列宁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故事片《寡头》(2002年,巴.鲁金导演)反映俄罗斯近20年暴富起来的人及其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总体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情况的改善,俄罗斯电影的数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电影业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㈦ 介绍几个关于二战时列宁格勒的 电影
原 名:Stalingrad
译 名:斯大林格勒战役
导 演:Joseph Vilsmaier
编 剧:Jürgen Büscher
Christoph Fromm
演 员:Dominique Horwitz .... Obergefreiter Fritz Reiser
托马斯·克兰特曼恩 Thomas Kretschmann .... Lt. Hans von Witzland
Jochen Nickel .... Unteroffizier Manfred Rohleder
Sebastian Rudolph .... GeGe Müller
Dana Vávrová .... Irina
Martin Benrath .... Gen. Hentz
Sylvester Groth .... Otto
Karel Hermánek .... Capt. Hermann Musk
Heinz Emigholz .... Edgar Emigholz
Ferdinand Schuster .... Double Edgar
Oliver Broumis .... HGM
Dieter Okras .... Capt. Haller
Zdenek Vencl .... W?lk
Mark Kuhn .... Sgt. P***er
Thorsten Bolloff .... Feldmann
类 型:剧情/战争
片 长:137 分钟
上 映:1993年
前苏联经典战争影片。
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进行了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莫斯科战役以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军无力再对苏联发动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进攻南线,企图占领苏联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1942年夏,德军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进攻。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从西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阿勃加涅罗沃西部地区突破了苏军防御,29日,进至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9月13日,市区争夺战全面展开,德第6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团向市区中部和南部进攻。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继续向北部工厂区突击。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国重兵。反攻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调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开了三个方面军,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还有顿河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1942年11月,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和市内进行的防御战中英勇抵抗,成功阻止了法西斯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的进攻。11月中旬,苏军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转入全线反攻,并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合围了22个敌军师(33万人)。12月苏联红军在粉碎了德军突围的企图后全歼该部。1月31日到2月2日,德军第6集团军残部(91000人)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联红军的巨大胜利而宣告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巨大的政治、战略和国际意义,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对发展欧洲敌战区各国的抵抗运动具有重大影响。
《哈特战争》中德军指挥官菲瑟尔有一句话:我的儿子已经死在俄罗斯前线,那真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
空前惨烈的二次大战中,苏德战场最为血腥。整个二战中,苏德战场战死的人数最多。
相信任何一个德国人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心灵上都会受到震憾,战争不是游戏,战争会给国家人民带来无穷的苦难。
图片地址:http://bbs.winzheng.com/attachments/month_0612/y7m088HWuPHA1Q==_RivPP5l0BBSS.jpg
《莫斯科保卫战》导演:尤·奥泽洛夫
导演: 尤·奥泽洛夫
编导:尤·奥泽洛夫
编导: 尤·奥泽洛夫
主演:米哈依尔·乌里杨诺夫 尼古拉·奥里亚
莫斯科保卫战 剧情:
11月7日,红场上举行了的阅兵式。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再加上莫斯科民兵和市民的英勇参战,德军一直被阻止在莫斯科城外,在那硝烟弥漫的日日夜夜,莫斯科人民度过了许多浸满血泪和艰辛的难忘岁月。他们组建了民兵和游击队,担任各种战勤任务,配合或参加战斗,开展游击战争。首都人民在恶劣的天气和敌机空袭下,修筑了几百公里的防坦克壕,设置了许多障碍物。在莫斯科近郊的森林内设置了1000多公里的树干鹿岩。
战争期间,莫斯科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职业,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和死,男女老幼,只有一个念头:“杀法西斯!”为什么莫斯科能屹立不动呢?因为有英勇的苏联士兵,有的全身挂满了手榴弹滚到敌人的坦克下。还有妇女们、孩子们的支援。终于,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朱可夫的领导下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成功地进行了反击,粉碎了德军攻占莫斯科的企图。
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公里至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为扩大成果,苏联9个方面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使德军遭受了二战以来的第一次惨重的失败。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莫斯科人民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该片是80年代的鸿篇巨制,在冷战末期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真实、恢宏的战争场面在现代战争片中无出其右者。《莫斯科保卫战》长达300余分钟,分《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拍摄过程历时两年,约有五千名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余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与其中。本作从德至苏、从高层决策至基层部署、从后方帷幄至正面战场,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战欧洲战场的着名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讲述了德国法西斯不败的神话是如何被粉碎的。
有人说,好莱坞电影和欧洲电影以及苏联电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好莱坞电影的镜头剪接刺激,是用眼睛观赏的;而欧洲和苏联电影相对缓慢,是用来感受的。《莫斯科保卫战》虽然是一部场面宏大的战争影片,但是仍然可以让人感受到很多视觉效果之外的东西。比如该片最经典的台词:苏联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莫斯科!短短的一句台词,我们就可以从中感受到苏联战士无比的民族自豪感,和以死抗战的决心。从这句话中也不难理解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为什么会在此遭受了二战以来的第一次惨败
战争史上最可歌可泣的台词也来自该片——苏军连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领28名战士同几十辆德军坦克进行了4小时的艰苦战斗,在牺牲前高呼:“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图片: 莫斯科保卫战.
http://bbs.winzheng.com/attachments/month_0612/xKrLubGsaPOwA==_6FmMXxzzUlh6.jpg
http://bbs.winzheng.com/attachments/month_0612/xKrLubGsaPOwA==_i9kbfKKKWmxD.jpg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A zori zdes tikhiye (1972)
导 演:
Stanislav Rostotsky
主 演:
Boris Tokarev Viktor Avdyushko Aleksei Chernov Irina Dolganova Yelena Drapeko Vladimir Ivashov Igor Kostolevsky Yekaterina Markova
上 映:
1973年12月06日
地 区:
前苏联
对 白:
俄语
剧情简介: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
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
故事情节是: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冉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是:战争本来不该是姑娘们的事,姑娘们应该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可诅咒的法西斯逼着一些柔嫩的姑娘在战争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
影片采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导演用一组虚幻的彩色画面来表现女机枪手们曾经有过或可能会有的爱情和幸福,又用另一组严峻的黑白画面来表现女战士们现实的战斗生活。两组画面交替出现,使观众认识到:如果没有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这些姑娘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残酷的德寇使她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影片谴责战争与人类文明、个人幸福绝不相容。影片中,回忆与现实这两组画面的汇合,既表现了女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歌颂了她们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
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娅的奥·奥斯特洛乌莫娃已是着名演员。
㈧ 最近想看俄罗斯的历史片,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呢,什么原因让你推荐了此剧
苏联的历史十分悠久,下面我就写几部自己看过的好看的俄罗斯的历史片。
一、《维京:王者之战》
电影拍摄于2012年,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
大致剧情为: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荡着欢声笑语,就在一片歌舞升平之际,几架飞机飞过投下了炸弹,将一切摧毁殆尽,霎时间,河畔边成为了鲜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国人的入侵让位于华沙和莫斯科之间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动荡和战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八千名苏维埃红军战士们拿起了武 器,与亲人告别,走上了战场。 草草建立的军队中人员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顽强抵抗贼寇的入侵。粮食短缺,武器简陋,装备寒酸,在及其恶劣的条件之下,苏维埃青年们和装备精良的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险象环生的激烈战斗,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
很不错的两部电影,一部在近代,一部历史较远
推荐大家看
㈨ 苏联经典二战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莫斯科保卫战
㈩ 苏联各时代的电视电影最好详细点
纵观苏联电影史,表现二战题材的电影创作经历了几个高潮。战争期间拍摄的《区委书记》《虹》《她为祖国而战》等准确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主要情绪: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坚持战斗到底的决心,表达了苏联人民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具有的崇高的斗志和敢于牺牲自己战胜敌人的勇气。战后年代拍摄的这类电影基本上遵循了这个原则,情节内容是表现战争中真正的人和事件。
50—60年代之交拍摄的战争题材影片《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形成了苏联电影创作的新浪潮。这些影片通过对战争时期单个人的命运的关注,对人的道德问题的研究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对全人类的危害。这一时期走上银幕的,从精神和哲学方面进行研究的“没有战争的战争”片在后来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70年代的战争题材影片,既有表现战争进程的诗史片,如《解放》,也有表现局部战争的影片,如《他们为祖国而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这些影片中表现的主人公既普通又平凡,但在表明自己的坚定性、可靠性和信仰方面却显示出了惊人的毅力和不平凡性。
2000年之后俄罗斯拍摄的表现二战题材的影片,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思考,强调的是反战思想,如《布谷鸟》等。也有继承苏联战争片优秀传统,表现苏军战士奋勇抗敌,英勇牺牲的影片《星》。而为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拍摄的新的影视作品更有新的视点,不仅触及到以前没有或者不能触及的领域,还表现了战争中发生的巨大悲剧事件,如《护卫舰PQ-17》《受军纪处罚的人》等。去年拍摄的影片《自己人》通过三个被德军俘获又逃跑的红军展示在他们逃亡时的行为表现,揭示了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新浪潮电影表现的普通人物
50—60年代之交,前苏联的电影创作形成了一个新浪潮。原因之一是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文艺政策的松动和创作空间的相对自由。在这个背景下,一批描写战争题材的影片无论在人物的设置上,还是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都具有相当的创新。这些作品中,普通人开始成为银幕上的主人公,影片通过他们在战争中的命运,通过他们的苦难遭遇和顽强斗志,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心理感受再现了战争的全过程,再现了苏联人所经历的苦难。而对人物形象,对战争处境和生活环境的真实描写又使电影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了广大观众。它们不仅在苏联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被列入了世界电影史册。
构成这一浪潮的影片有我国观众熟悉的《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等。
影片《雁南飞》(1959,导演卡拉托佐夫)描写了一个在战争中心里受到创伤,跌倒又重新站了起来的普通女孩子维罗尼卡的命运。并非出类拔萃的维罗尼卡出现在银幕上,与此前影片中的英雄人物相比,是创作上的一个突破。维罗尼卡具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幼稚而易受骗,爱幻想又不切实际,视野不够宽,精神境界不够高。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她经受不住生活的严峻打击,在困难面前丧失立场,被男友的兄弟马尔克诱惑,背叛了自己深爱的鲍利斯。当她得知马尔克的虚伪自私后,又离开他,几乎走上绝望的道路。最后她还是找回了自己,重新回到人民中间。
影片通过维罗尼卡从充满爱情的幸福,到她在困难面前失足,再到她恢复生的勇气,重新回到人民中间的整个心路历程,概括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经受的各种磨难和考验。他们在敌人的打击下没有倒下,而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影片的新颖之处不仅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还有造型处理和表现手法的刻意创新,以及含有诗意的叙事描写。影片以情节剧形式结构,通过散文式的描写,再现了富含诗意的气氛。而诗意的体现,不仅仅通过隐喻、象征、比喻等手法,它贯穿在影片的整体结构之中。而作者所开创的新的表现手法,摄影师用手提摄影机,以“情绪摄影”理念拍摄的“送行”一场戏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断。在此作者从不同的视点:维罗尼卡的视点、鲍利斯的视点和观众的视点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焦急而紧张的心态及维罗尼卡未看到鲍利斯后的沮丧等复杂的心绪,深深吸引着观众,使其融入其中,如同亲身经历一样。而鲍利斯中弹倒下时白桦林的旋转镜头和他牺牲前对婚礼的憧憬也成为电影史上的精彩片断。影片以主人公命运的概括性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性揭示了战争反自然、反人性的主题。
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的小说拍摄的《一个人的遭遇》则表现了一个在战争中经历了战斗、被俘、逃跑,最终看到胜利的苏联普通士兵的命运。影片通过主人公行为动作突出表现了俄罗斯民族,尤其是俄罗斯的士兵的顽强性格和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的豪迈精神。这也是卫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而《士兵之歌》则通过一个普通士兵回家探望母亲途中的所遇和所为表现了俄罗斯士兵的美好心灵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人,俄罗斯才经受住了战争的艰难考验。
全景电影再现的战争进程
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全苏联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它经历了从退却、逃亡、坚守、反攻到最后胜利的整个过程。前苏联电影《解放》在再现战争的进程方面情节内容丰富,表现场面广阔,成为表现二战题材的规模最大的史诗片。与它相类似的还有表现列宁格勒围困的《围困》和表现保卫莫斯科的《莫斯科保卫战》。
《解放》描写从1943年夏到1945年5月的整个战争进程。整部影片由5个影片构成。《弧形火力》描写库尔斯克战役;《突破》表现强渡德聂伯河,解放基辅;《主攻方向》再现1944年夏苏军在白俄罗斯的进攻,希特勒中央战线的全面崩溃;最后的两部影片是对攻克柏林的再现。
影片在情节内容的建构上没有局限在前线活动的范围之内,而是涉及到了欧洲国家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如片中既有对谋杀希特勒的描写,也有对推翻墨索里尼的再现。作者运用广阔的历史素材,将历史事件同惨烈的战斗场面结合在一起,使观众看到了这场战争广阔的历史全景。
在人物的安排上,在再现这一历史事件时,作者力求不抱任何成见,不予简化战争的形象。作者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虚构的剧中人物相结合,使历史的真实和人物性格的真实达到了统一融合。片中既有军事领导,又有同敌人进行厮杀战斗的普通士兵。最重要的是,作者在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了每个主人公,即普通士兵和高级指挥员的独立作用。正是这些忘我牺牲、满腔热忱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影片中,无论是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战线和军队的指挥官,还是普通的士兵均意识到自己在推翻法西斯战争中的职责,而且真正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影片的最大成功之一是演员乌里扬诺夫塑造了伟大战略家朱可夫元帅的形象。形不似而神似的乌里扬诺夫出色再现了朱可夫善于在极端绝望、极端危险的状况下总能找到出路,从而通向胜利的战略思想。
影片艺术地将历史文献和诗史般的叙事,将对日常生活的速写和对宏伟的战斗场面的描写综合在一起,涉及事件多,表现地域广。片中既有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部,盟军司令部的大本营,也有苏军将帅的指挥点。地域上既有战争年代的莫斯科,也有伦敦、柏林,还有华沙。影片中表现的重要的战斗或战役既有普洛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大战,强渡德聂伯河,还有坦克穿过白俄罗斯的沼泽地和攻克柏林的战斗。这一切表现的既准确,又有规模,真正体现了抗击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影片在再现战斗场面上达到了高度的真实。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坦克进攻的艰难、强渡德聂伯河的可怕,以及为夺取立足点而进行的肉搏战的真实。影片中的几个场景:朱可夫元帅亲临前线视察研究坦克穿过沼泽地的场面,强渡德聂伯河时的惨烈场面,以及苏军攻入柏林后在被水淹的地铁里抢救妇女儿童,牺牲自己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影片的这些成就是导演的宏伟构思,也是摄影师才华的体现。作者运用现代电影的一切可能使银幕再现的事件真实可信。片中坦克集中进攻时的急速前进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而13号坦克更为快速的进攻动作开始是在并行前进的摄影车上拍摄的,而在终点高潮时刻的最为激烈紧张的战斗则是透过坦克的望孔,从坦克手的视点拍摄的,从而使观众感到战斗的真实,如同亲自加入了斗争一样。
《解放》在许多国家上映,评论指出,这不仅是一部表现二战全景的诗史影片,还为表现前苏联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提供了广阔的画面。
局部战争塑造的士兵群像
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由大的战役构成,还是由无数小的战斗汇集而成的。在表现局部战斗方面,苏联电影有很好的传统,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雪》《他们为祖国而战》等。这些影片大都根据文学作品改编,其中通过小型的,甚至是不被人注意的战斗再现了前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伟大牺牲精神,也塑造了一批批普通士兵的群像。
邦达尔丘克根据着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是这类影片的优秀之作。影片通过一支后撤军队的战斗生活表现了前苏联人民建立的伟大而永久的功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心地宽阔、英勇奋战的前苏联士兵群像。
影片开始,作者便把观众带入沉重的气氛之中。炎热的酷暑,在晒得发紫的草原上,一支装束不太整齐的队伍在行进,他们就是战争初期,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步兵38团的后撤人员。作者在此以独特而富有立体感的造型语言表达了军队撤退时的沉重心态。银幕上是一双双士兵的粗糙的皮靴,没有任何音乐,只有士兵撤退的沉重的脚步声。随后发生的战斗,炮弹落下炸开的弹坑和炸起的飞土等,都因造型语言而格外突出。
战壕在影片中是重要的造型成分。对士兵们来说,战地就是自己的战壕,是自己进行射击的区域。在广阔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作掩护的平原上,战壕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影片中对战壕的详细描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战斗开始前,战士们用小铁锹不停地在石子地上挖战壕。他们把石子拣出来扔掉,任由汗珠滴在衣服上。在等待战斗打响之前,在射出第一颗子弹之前,他们在挖好的战壕里将弹盘和水壶靠在壕壁上,倒换着双脚,尽量使自己呆得稳固一点,以迎战敌人的打击。
战斗场面也表现得极为壮观而惨烈。银幕上是充满热浪和焦糊味的空气,是被炸弹炸裂,被太阳晒焦的土地,是重型坦克发出的炮弹飞驰而过时的咝咝声。在这个土地和士兵融在一起的空间里,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同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他们用生命保护着每一寸土地,用鲜血保护着身后的祖国。在死亡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可怕战斗中,他们保持了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生命力,在常人难以接受的紧张搏斗的喘息空间,不乏开开玩笑,以笨拙的幽默缓和紧张气氛。他们谈女人,谈生活。尤其是舒克申扮演的列兵洛巴欣一角,其每一个姿势,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为动作以及心理状态是那么自然而可信,从而成为影片中最丰满的个性人物。即使他说话过多,有时会令人厌烦,也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牺牲。影片通过这些士兵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苏联人民建立功绩的根本原因。
影片充满了悲剧成分。尤其是吉洪诺夫扮演的被严重震聋的斯特列里佐夫,他愤怒而绝望地叫喊,试图爬出战壕,加入冲锋队的行列的镜头更显悲烈,引起人们的极度同情。作者以极富感染力的手法再现了一批普通士兵的群像。正是这些士兵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表现局部战争的优秀影片还有着名导演罗斯托茨基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小说改编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如果说《他们为祖国而战》表现的是战争的主体,真正的士兵的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的却是本该与战争无缘的姑娘们的悲剧命运。影片讲述驻守在某小车站上的5位女高射机枪手在准尉瓦斯科夫领导下同16个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魔鬼的冲突和斗争。
高射机枪的班长丽达夜里回家看望儿子归来的路上,发现森林里有3个德国鬼子。于是瓦斯科夫带着包括丽达在内的5个女战士去消灭敌人。结果敌人不是3个,而是10多个。于是便派丽扎回驻地搬兵。不料丽扎陷入沼泽。剩余5人便同敌人展开周旋。战斗中,4个女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被敌人杀害,剩下瓦斯科夫一人,他冲进敌人的巢穴,将他们一举俘获。
影片通过主人公在这个小小的局部战争中的行为表现,仔细分析了她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进而揭示了她们各人的性格特点。这几个姑娘性格、气质、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各不相同。加丽亚年龄最小,将军的女儿冉尼亚开朗漂亮,班长丽达认真谨慎,明斯克来的大学生索尼亚不爱说话,而丽扎不久前还只是个农村姑娘。保卫祖国,抗击敌人的决心使她们走到了一起。
她们以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怀着各自不同的理想、欢乐甚至是悲伤在这里与可怕的敌人相遇,并表现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同敌人的决死斗争中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作者在此通过她们的悲剧命运表现了被推向战争的一代人的集体命运,通过她们的形象构成了一代人的群像,从而表现了她们身上所蕴藏的建立功绩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力量。
影片采用黑白和彩色相间的叙述方式。银幕上黑白镜头所叙述的姑娘们与侵略者的斗争再现了战争的残酷,敌人的凶狠。从而揭示出影片的主题:战争与人类和平相违背,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战争使这些本不该参加战斗的女性失去了生命,战争剥夺了她们繁衍人类的伟大使命。
用高调拍摄的彩色画面是对她们战前生活的回忆,也有她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影片通过这些画面展示了普通人渴求的幸福生活。然而她们未及享受幸福生活,却被战争推向深渊。作者通过几个姑娘的悲剧命运对战争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它新颖的结构、独特的视角、优美的画面成为战争片中的优秀之作。
纵观以上几部影片,可以看出前苏联二战题材影片的几个特点:
1.情节素材丰富,时空结构宽泛。从最高统帅的办公室到士兵的战壕,从前线的士兵到敌后的侦察员,从游击队员到车床旁的妇女儿童,从大的战役到小的战斗等等,都是电影表现的情节内容,也都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
2.样式体裁丰富,表现场面广阔。表现战争的影片不仅有诗史片、纪录片,政论艺术片;还有侦探片、心理分析片,等等。《解放》具有全景战争的特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含有相当的抒情成分。
3.适应观众需求,手法不断创新。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二战的电影,内容和手法也在变化。二战题材影片更多表现人性、反对战争。手法则更加丰富。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以前无法做成的场面得以做成,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达到。
战争题材电影以其复杂多变的情节、重重建构的悬念,还有惨烈的爆炸场面以及残酷的厮杀搏斗越来越吸引观众,而新拍的影片也更加注重影片的观赏性。前苏联以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影片的丰富和深刻,体现了他们对于那场战争的反思,对于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