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条》是什么样的电影
看的《信条》凌晨场,再次感慨诺兰导演的脑洞之大。本文将用图解的形式来解析《信条》中的四个问题:
①歌剧院混战一共有几组势力参与?
②高速飙车夺取钚241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时间钳形战略夺取钚241?
④加州鹰山之战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先简单科普电影里的几个设定:
1. 本片依旧是诺兰导演最为擅长的操控时空的戏码,从《盗梦空间》的嵌套,到《星际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条》的逆转,时空的玩法,斧凿的花样越来越新奇,设定也愈发的具有深度。尤其是这次的正向时间线和逆向时间线两者重叠,多线结合在一条线中叙事,真的可以说让观众大开眼界。
2. 本片的逆转时间,是来自于熵增熵减的设定,可以理解为熵减的(逆向)物体它的时间线是和我们正常正向世界的时间线相反的,熵减的子弹是从墙壁上往枪里射回,爆炸是从爆炸后的废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筑,人身处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体,车是逆行,语言是倒过来发出的。
3. 除了逆转时间,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转时间的同时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父亲没有了也就没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够去杀死祖父呢。
这一个悖论其实也预示着反派安德烈对于人类存亡的看法其实是有偏执的,导演还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发展的宿命,不可强求。
4. 因为逆转时空的存在,那么战争除了在场面让奇幻得让人震撼和惊艳,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时间钳形战略,普通的钳形战略是兵分两路击败敌方,而在本片中,则是分为正向逆向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情报共享和战略打击,也就是一个正向的队伍从白天走向黑夜,另一个逆向的队伍从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队伍将黑夜的结果不断告诉正向的部队,正向部队则将白天正发生的事情告诉逆向,从而达到情报共享和一定的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再来和大家解析一下四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乌克兰歌剧院混战的势力划分
在歌剧院混战中,一共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中情局特工,面包车里的乌克兰人司机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处歌剧院包厢中的美国外交官,他们之间是用暗号交头的,这股势力参与混战的目的:营救已经被乌克兰军方发现身份的外交官同伙,以及拿回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二股势力是恐怖分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歌剧院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他们的背后应该就是俄罗斯寡头安德烈,因为之后男主角在餐桌上仅仅提到歌剧两个字,就让安德烈回心转意,说明安德烈参与其中,这股势力的目的也很简单:抢夺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三股势力是乌克兰官方势力,包括军方和特警,乌克兰军方实际上已经在包厢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乌克兰特警前往歌剧院的目的:一个是对抗恐怖分子,另一个则是趁机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况下,设置炸药炸毁乌克兰歌剧院毁灭现场。
理清楚这三股势力划分,即可知道歌剧院混战的整个过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剧院,乌克兰军方前往对抗,并要趁乱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队伪装特警进入包厢,除掉了乌克兰军人,营救出外交官并取得金属盒子钚241。
在撤退过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决定回去取走炸药拯救歌剧院无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带着金属盒子离开歌剧院。
带着金属盒子的特工最后肯定是被乌克兰官方给拦住了,金属盒子在混战中被乌克兰官方所获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乌克兰军方特警发现了伪装,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弹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剧院,回到车里却发现司机乌克兰人反水,将他们带到偏僻地方进行拷问,最后男主角服药自尽,后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过考验,正式邀请他加入组织“信条”。
最后提一句,通过发射逆向子弹的特警队友背包的挂饰可以推测,这个时候救走男主角的应该是逆向的尼尔。
最后,还是准备二刷《信条》的,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和细节太丰富了,不光是主创斧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们多去挖掘。
❷ 为什么说因为电影《信条》,诺兰应该获得一个诺贝尔奖
诺兰电影《信条》,注定将成为一部争议巨大的电影。
有些人说,这是“神作”,也有人说,让人看不懂的电影就是垃圾。
本文不去判断电影的好与坏,也不分析什么音效和画面。
用片中科学家劳拉的话说就是:不要去判断和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五、基础物理
现在的好莱坞,包括国内电影市场,普遍出现的一个创作趋势是“低智化”。
什么速激、复联,几乎都是剧情浅薄、场面好看的代名词。国内的很多电影,也喜欢走纯搞笑或者纯煽情的路子,普遍性的问题是,剧情逻辑性差甚至存在很多剧情硬伤。
大量的电影创作资金流向是哪儿?特效、音效、画面、道具和明星片酬,真正拥有好剧本的电影越来越少。
是电影从业人员没脑子没智商吗?不是,这是他们迎合市场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观众热衷于几个认知:“看电影就是图一乐”“看电影就是看画面”“看电影就是打发时间”等等,所以为了迎合观众不愿意思考、追求感官刺激的需求,电影公司就制造出了大量低智垃圾电影,而且票房普遍不错。
难道诺兰看不懂这个市场趋势吗?难道他拍不出像什么“流浪火星”这样的伪科幻电影吗?非要拍出“物理学硕士”级别的硬科幻电影找骂,还赚不到多少票房,图什么?
笔者在十几年前参加一次教育界论坛时,曾听到一位物理学老专家的哀叹:国内对于基础物理研究的投入太少了,大家都去搞来钱快的项目,最重要的基础物理因为费钱、费时间、费精力反而没几个人愿意沉下心来搞。
《信条》这部电影,选择的科学概念不是什么时髦的星际大战、二向箔,也不是简单的时间旅行、超时空爱恋,而是晦涩难懂的基础物理学概念,这就让人肃然起敬。
当然,《信条》也只是利用了一些基础物理学概念,因为它毕竟只是一部电影,但如果它能带动一些观众产生对基础物理的关注,并能引起社会对基础物理研究的重视,其功莫大焉。
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关注的领域是基础物理,如果诺兰能用自己的作品引发更多人去关注去学习去研究基础物理,那么他对基础物理也算有相当大的贡献,为什么不可以获得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呢。
最后,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你说“生活太累了,看电影就图一乐”,看起来似乎没错。但笔者认为,如果你什么都“图一乐”,会不会陷入“太累了,图一乐”—“继续累,继续图一乐”—“更累,更需要图一乐”的恶性循环呢。
观众品位提高了,电影市场自然就会出现品位更高的电影,品位高的电影会培养出更高品位的观众……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
❸ 电影信条剧情详解 电影信条剧情简介
1、《信条》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动作惊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齐、迈克尔·凯恩、肯尼思·布拉纳联袂主演。该片于2020年9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该片讲述了一名特工,在经过组织严密训练之后,被派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最终在搭档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并拯救了世界。
3、剧情简介
一群蒙面匪徒闯入乌克兰一个歌剧院劫持人质,真实目标是要抢夺一个装有神秘物质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抢夺手提箱,但任务离奇失败,主角为保护秘密“被假死”。主角在假死被救后,被赋予新的更大的任务,通过女科学家的帮助,主角从射出的子弹倒着回到枪膛的实验中了解到“逆转时间”的概念,并被告知整个世界可能因为逆时间技术消失。主角从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条”组织,成为无名氏,他的任务是保护全世界不要被逆时间毁灭。为了阻止萨特企图毁灭人类的行为,以无名氏、尼尔和凯特为首的队伍们来到萨特的基地,利用逆时间完成了任务,毁掉了萨特手中的时间炸弹,最终阻止了人类世界在逆时间中灭亡。
❹ 如何评价《信条》这部电影该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
《信条》这部电影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信条》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主角被要求从一个被恐怖分子占领的歌剧院中,救出美国的重要人员。然而,在主角被人用枪指着的时候,有一个人拯救了他。之后,主角加入了拯救世界的信条活动,了解了很多东西,如逆向的子弹和未来的物品等等,为了查清此事,主角找到了军火商,随后打听到可以查到未来物品的俄罗斯军火巨鳄,之后在和俄罗斯巨鳄的交锋中,主角经历了一系列奇特的事情。
电影中引用的概念和执行依旧是非常惊艳的,同时音效和视觉上的观感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引人入胜,美中不足的是,这部电影的前一段的叙事和节奏,第三幕的分线剪辑和结局的处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任务的塑造也是差了一点火候,剧本也不够精致,缺少打磨,所以完成度并不是很充足,但这并不影响观看。
❺ 电影《信条》五个影射,英超切尔西老板在列,哪九个国家躺枪
俄罗斯阿尔法小组和特警向剧场大厅引入秘密化学气体麻醉里面的人,然后开始强攻,最终击毙39名恐怖分子,解救人质,但在解救过程中有129名人质死亡。值得一提的是,首先,俄罗斯阿尔法小组释放的秘密化学气体不是电影中的催眠气体,而是一种未知的深度麻醉气体。另外,人质不是因为吸入气体而死亡,而是被麻醉后被滑舌呛死。
❻ 刺客信条编年史:俄罗斯 第二章 从保险箱内盗窃珠宝 怎么完成
你开地图能看见有两处保险箱(白色感叹号)。卡住敌人视角,用绞索牵住保险箱把手,然后收绞索,保险箱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