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剧电影 雾霾天气里好多变异的虫子 是个悲剧 电影名叫什么
迷雾吗?《迷雾》(The Mist),是2007年的一部美国恐怖片,改编自史蒂芬•金1980年同名中篇小说。电影由弗兰克•达拉邦特编导, 汤玛斯•杰恩,纳桑•盖博,玛西亚•盖•哈登、萝莉•荷登等主演。剧情主要环绕在小镇镇民,因一场暴风雨导致断电,而后被未知的迷雾所笼罩困于超级市场。他们除了面对异常的迷雾笼盖全镇的恐惧,还得在隐藏于雾中的异次元怪物里求生存,加上宗教狂热因子逐渐在这群生存者之中蔓延。
㈡ 一个小镇突然来了像雾霾的东西是什么电影
估计是《迷雾》,讲的的是米国科学家在小镇打开一个时空隧道,然后一群外星生物伴随着迷雾出现
㈢ 穹顶之下 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视剧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以一个纪录片横空出世的,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四处寻找真相的英雄,走访了北大、中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尝试从科学的角度揭开雾霾之谜。这个立意是积极的,主题是严肃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编导本应该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求真态度来制作这个片子,然而十分遗憾,我发现这个片子的一些重要关节点是虚构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前后矛盾的地方。下面略举数端,供那些一亿多人看过此片子者参考。
① 柴静认识到雾霾问题到底是什么时间?
在片子的开头是个简短的宣传,里边柴静深情地讲道:“我是通过我女儿的眼睛才看见了雾霾。因为我就在华北天空下生活,这十年来我怎么没有觉察到雾霾的存在?”在影片中柴静多次用了一个小女孩站在窗台的前的背影,可是柴静的女儿是2013年10月出生的,能站在窗台看外边的景致起码得一岁以后,这意味着柴静只有到了2014年10月以后才注意到了北京雾霾的存在。然而光她这个片子就已经制作了一年啦,也就是说,在柴静没有意识到雾霾存在之前就开始制作这部反雾霾的片子啦!
在纪录片的开始,柴静用了2013年1月北京空气污染记录来说明雾霾的严重性,并说那一个月她走访了陕西、河南等地,获知媒体上报道全国6亿人笼罩在雾霾之下。柴静的原话为:“我曾经是一个记者,报道了很多地方的污染。但是一直到雾霾笼罩了差不多六亿人,我才第一次认真考虑说,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柴静还说,这次外出归来时知道自己怀孕了。
前头说女儿长大后才认识到雾霾存在,接着又说怀孕女儿时已经开始考虑雾霾问题。此外,华北和北京的雾霾问题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柴静又是多年报道污染的记者,竟在2014年底之前竟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浑然不觉。这不太搞了!柴静这是在搞纪录片,还是在写小说?即使写小说,也不能出现这样的前后矛盾呀?
② 美国护士如何敢确诊柴静女儿的病因?
柴静的片子很煽情,这是她精心打造的,其中多次用到一个道具,它就是护士在柴静女儿做手术时送给她的一只小熊。柴静说她怀孕时,女儿被诊断为患有良性肿瘤,刚一出生就被抱走做手术。柴静说:“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这只小熊在开头和片尾都出现过,结尾则是手画的图案,而且小熊的嘴都是用口罩遮盖着,表明抗议雾霾和防备空气污染。
然而,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女儿,美国护士怎敢擅自断定柴静女儿的肿瘤是空气污染所致?按照美国的医疗制度,护士是无权诊断病因的。护士送这只小熊的用意似乎就是为了柴静日后拍这部纪录片用的,而且这只小熊一开始就加入抗议北京雾霾污染的绿色队伍。柴静在片尾又用手画的这只小熊,嘴上带着口罩,号召人们关爱孩子,制止污染。
此外,柴静说女儿做完手术被送回来时还处于昏迷状态,是她一声声呼唤女儿的名字,才把女儿叫醒。此处很感人,然而暴露出医疗常识问题。美国的医院也太不专业了,怎么会把尚处于昏迷状态的初生婴儿就送回来了呢?
我总觉得,柴静似乎是在编故事,而不是在拍科教片。
③ 柴静在美国如何能闻到北京雾霾的味道?
柴静的纪录片子里有这么一段话:“她吃她喝都让你来负责。(2013年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它就是我十年前在山西生活时看到的天空。”这里柴静讲的是自己2013年底在北京经受雾霾的感受。
可是,柴静是在2013年10月底在美国生女,2014年2月20号左右才返回北京。也就是说,北京2013年底那场雾霾期间,柴静人是在美国的。她有必要虚构自己的感受吗?
④柴静所描写的生女过程太蒙太奇。
在纪录片,柴静重彩浓墨自己的生女过程,以自己女儿是雾霾受害者引入,感动了无数的人。然而她所描写的过程是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请看纪录片的三段柴静的解说词:
一、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的。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二、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我见到她的时候,她还在昏迷。我就拿着麻醉针眼儿的小手放在我脸上,叫她的名字,直到她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
三、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儿,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得更多。
任何一个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听了柴静上面这些话,都会认为柴静是在北京某家医院生的女儿,而且是抱着初生的婴儿走着回家的。柴静没有交待生女的时间和地点,一定会给人这样的感受。然而,事实上,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孩子,而且在那里休养了3个月左右才回北京的。
总之,我觉得柴静更像是在演戏拍故事片,里边穿插着不少虚构的成分或者说假信息。特别是,编导虚构故事也不够细心,不该出现内容上的前后矛盾。《穹顶之下》不是一部严肃的科普片,更像是一部以雾霾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是可以虚构、幻想、穿越,然而科教片则必须求真,必须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方法来制作。
㈣ 关于那个雾霾的103分钟的电影谁有
其他网站柴静视频《穹顶之下》停播时,有人怀疑该视频被禁。
但新浪视频还可以播放,传闻因为新浪视频购买了该视频版权,
问题是同样可以播放的凤凰视频也购买了版权么?
网络搜索引擎还可以搜“穹顶之下”,也能搜到这两个网站的视频链接,但都已经404了。
新浪微博更厉害,出行别忘 京@@2东 美国进口普卫欣
已经禁止显示相关搜索结果
㈤ 求26期暴走大事件那个雾霾的电影啊阿看起来好好看在线等啊不管you
这个是美国电影《迷雾》
㈥ 求一个电影:讲了一个主持人(女)在舞台上给台下的观众运用各种数据,给大家讲解雾霾的危害!
穹顶之下
柴静,女,出生于山西临汾,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记者、主持人。
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拍摄费用差不多一百万,有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费用。钱是柴静自己用稿费负担的。
㈦ 想找一部2010之前关于空气中传播病毒的电影。(最近的雾霾让我想起它,可又忘了是那部,希望大家帮助)
战栗城市 Right at Your Door (2006)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83128/
㈧ 有关雾霾的电影或者纪录片
多数人已经看过这部纪录片了。不必赘述。只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些内容及一些关键问题。
1 环境与健康的问题。这是开篇就讲的问题。癌症发病率增加,污染贡献度是很高的,官方态度不甚明朗。但医院只能说不明原因。这个问题必将困扰中国数十年,社会成本和司法成本都会很高。
2 产业结构问题。里面有很经典的一句话:世界钢铁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落后、污染产能仍然占不小比例。还有一句经典,一位官员说,河北钢铁已经是大而不倒了。
3 能源结构问题。柴静的逻辑性很强,从煤在能源占比讲起。但单纯煤多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煤脏。单纯煤脏也不一定会产生问题,关键是都不洗。于是问题就来了。
4 环保执法问题。暗访时有企业主说:环保部门?你有义务,没有权利。全国人大的在纪录片说了一句话,环保执法牙齿不够硬,所以我们“都不敢张嘴,怕别人看到嘴里没有牙齿”。
5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问题。柴静直言信息公开是良药。直接推介了IPE的污染地图APP(据称片子播出之后,服务器已经超负荷)。另外也给12369热线电话做了个广告。
整个纪录片叙事逻辑和结构都很清楚,很多问题都说得深入脊髓,100分钟将雾霾问题分析如此透彻已经很牛很牛了。片子在数十分钟的质疑之后还不忘在最后十分钟给人留了点温暖。柴静打个12369就解决了门口饭馆的油烟问题,肉饼老板还笑脸相迎;在尘土飞扬的工地找包工头,包工头立马把土堆盖住。窃以为多少有点小概率的嫌疑。不过,留一点阳光,才好扫清雾霾吧。
出行做好防护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过滤性好,可有效防止雾霾吸入!
㈨ 有一部电影,是外国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有很多雾霾,雾霾里有怪物,大家躲在超市里,为了让怪物离开,都明
电影《迷雾》,望采纳
㈩ 一部电影欧美那边的 是一个城市科幻片,有一股雾霾烟雾,然后那群人躲进超市里面,烟雾里面有怪物视乎
迷雾 The Mist (2007)
主演: 托马斯·简 / 马西娅·盖伊·哈登 / 劳瑞·侯登 / 安德鲁·布劳尔 / 托比·琼斯
剧情简介 · · · · · ·
一座风景秀美的小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瞬间淹没。雾中传来阵阵惨叫,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戴维和他的儿子与众多镇上的人被困在小镇超市里,等待雾的消散。浓雾并没有如期望的散开,而走进浓雾的人一去不返。浓雾逐渐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恐惧、惊慌、挣扎、悲伤、绝望……人们的精神濒临崩溃。如何才能活着走出迷雾?面对超市里几近癫狂的人们和超市外吞噬一切、不可知的迷雾,戴维紧紧搂着儿子,开始了艰难的求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