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中国电影传到国外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国电影传到国外

发布时间: 2022-12-23 19:05:10

Ⅰ 如何看待中国本土电影通过翻译传到国外

证明了中国电影影响力之大,而且说明了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

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好了呢?

(一)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影视产业的发展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颁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重点发展具有创意的文化作品和影视制作、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对产业政策体系进行完善,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促进其产生跨越式的发展。


(三)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影视产业提供了多样的文化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于我国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我国悠久历史的沉淀的特点,我国影视产业从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以及加入创新思想,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将文化创意和科技更好地糅合在影视产业中,使其在传承原先优秀元素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如今机遇与挑战布满了新世纪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对影视业的文化特性进行重新探讨并且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给出新的定义,重新定位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Ⅱ 中国电影在国外的是什么状态引进

年代,随着中美建交和中美文化交流,中国也步入了对好莱坞的引进之路,两次"美国电影周"以及众多的中美合拍片,让国内的观众重新看到了美国影片,好莱坞也借机开展了一系列访华活动,美国电影界的精英们期望先从电影院的建立着手,再到实行影片的分成

Ⅲ 通过电影向国外输出中国文化,还需走多远的路

道路很漫长,毕竟很坎坷。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即便是现在的科技和网络的不断进步,世界愈加紧密,但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政治,地域,甚至不实的宣传。西方世界始终对东方文明保有谨慎的态度,有的地区甚至是抵触不接受。而对于我们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来说,古代的一些事物通过电影来展示时,国人有的都不明白,更别提及国外了,这也是我们近代历史的一些因素导致的,使得我们更适于接受西方的先进文明,却对本国历史的曾经的事物的陈旧无法接受的一个现象之一。其实这也是相对的,西方毕竟要比东方发展的早,文明进步的脚步也要比东方的快,我们也是偏向于新鲜事物的吸引,对西方从前的历史也是兴趣斐然。而电影中想体验中国的文化,也是应证了这一现象,古老不代表创新,所以想输出中国的文化,任重而道远!

Ⅳ 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

差不多在与郑正秋、张石川拍摄《难夫难妻》的同时,香港的黎民伟与从上海经香港回美国的布拉斯基合作,摄制了短故事片《庄子
% N) C% _& x" ^; D' K \试妻》。这部影片取材于戏曲《蝴蝶梦》中搧坟的一段。由黎北海饰演庄周,黎民伟饰演庄子妻,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使女——这里插一句,当时社会由于封建意识严重,戏曲、文明戏中女角都是男人扮演,影戏也是如此。所以严珊珊扮演的虽不是重要角色,却是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员。《庄子试妻》1913年由华美影片公司出品,黑白片,长度为2本,摄影是罗永祥。该片的故事讲述庄周死了,他妻子耐不得寂寞,在丈夫尸骨未寒之时便有了新欢。为了使新人高兴,庄周妻带着新情人到庄周的坟墓上骚扰。不料庄周并没有死,他是为了考验妻子是否忠贞而诈死。新情人正是庄周假扮。作为嘲笑夫妻之间虚情假意缺少真诚的讽刺喜剧,主题也颇为积极。影片拍成后,据说“观者万人空巷”。后来布拉斯基还把这部片子带回美国放映。中国影片出国,大概也是从这部影片开始的。 6 G0 Q' Z C( X) ~9 Q

4 V% n& i% _6 h; v 黎民伟,原籍广东新会县,1893年生于日本,长在香港。据说他9岁时就喜欢拍照片,长大后兴趣更浓。黎民伟很爱国,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受七十二烈士革命精神的激发,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组织“清平乐”会社,编演宣扬革命的文明新剧。1913年他又组织“人我镜剧社”。这时黎民伟结识了曾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片公司的布拉斯基。两人经过协商决定合作拍片,由布拉斯基出资和提供必要的设备,利用“人我镜剧社”的演员和布景,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发行,《庄子试妻》是他们合作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唯一一部影片。 . E: `- @, v9 }
& U; _9 v' t' I. y% O4 D
拍完《庄子试妻》后,由于缺乏资金和设备。黎民伟中断了制片。直到1922年在他两位兄长黎海山和黎北海的帮助下,集资10万元,创办了香港民新制造影画片公司(后改名民新影片公司),才又开始拍片。。黎民伟拍片有个特点,除了兴趣爱好之外,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而不是赚钱。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第二次革命,他来到广州,提出“电影救国”的口号,准备随军拍摄纪录片。这在当时是个创举,孙中山先生很赞赏他,下了一道命令 其所到之处都要给以方便。从1923年至1925年,黎民伟摄制了《孙大总统东校场阅兵》、《欢迎鲍罗廷与加伦》、《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大元帅誓师北伐》、《廖仲恺先生为广东兵工厂青年工人学校开幕》、《孙大元帅出巡广东东北江记》、《孙中山先生》等多部纪录片。这些影片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宣传革命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非常可惜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黎民伟由香港向内地转移,把底片全部交船托运,半路上船遭日本飞机轰炸,沉到海底了。 $ E3 d$ p6 k" e; z! F5 L" J

4 a; t8 A, y; k2 S 有人称黎民伟是我国“纪录片之父”,是很有道理的。

Ⅳ 中国电影怎样进入美国市场

如何将自己的影片推向美国?我国以拍摄《红番区》、《过江龙》等动作片而大名鼎鼎的动作片导演唐季礼认为:要使中国的电影被美国观众、被挑剔的好莱坞接受,首先要突破语言的限制,要完全采用英文的对白,因为实际情况是没有一个美国观众愿意对着字幕看情节的发展。其次,电影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要与好莱坞的电影有不同的吸引力,但是强烈的文化差异,也有可能使观赏电影的人产生误解,所以要剔除会引起误解的因素。再就是,宣传的角度以及资金投入也是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成功的基础。

http://ent.sina.com.cn/m/c/2002-06-13/87282.html

Ⅵ 中国从哪年开始引进国外影片

是1995年,第一部引进美国大片《亡命天涯》

Ⅶ 国内电影可以拿到国外,通过国外的审片制度播出吗

国内电影可以拿到国外通过国外的审片制度播出。

国内电影可以在国外审片上映播出。我们国家很多电影也会将国外发行权卖给不同的国家,在我国有影响的片子在国外很多都会上映。和我国引进国外大片是一样的道理。比如之前的魔童哪咤就是一例出海的电影。

简介:

电影,也被称为运动画面或动态画面,即“映画”,是作品视觉艺术形式,通过使用移动图像来表达沟通思想,故事,认知,情感,价值观,或各类大气模拟体验。这些图像通常伴随着声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的缩写,通常用于指代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膜的运动图像被用创建拍摄具有实际场景运动画面相机,通过拍摄使用传统的图纸或微缩模型动画技术,借助于CGI和计算机动画,或通过一些或所有这些技术的组合,和其他视觉效果。

Ⅷ 中国电影的起源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入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觉游戏。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觉娱乐游戏之中。

近现代电影最早出现在1895年,电影发明一年以后,传入上海。据说是卢米埃尔兄弟的一名摄影师兼放映员,在徐园的游艺会上放映了电影短剧;接着来到上海的放映人是美国的利卡尔顿,1897年他带来爱迪生公司的电影在茶馆和游乐场所放映。直到1949年,中国放映的大多片子为外国电影,放映场所先是在茶馆后是在影戏院。外国影片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90%,居于主导地位。
1905年,任景丰在他的北京的照相馆里拍摄了中国第一本电影《定军山》,内容是着名演员谭鑫培所表演的京剧《定军山》,其实是本京剧影片。
郑正秋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难夫难妻》,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不过它是由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中国的制片厂、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
同年,黎民伟与布拉斯基拍摄了香港的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布拉斯基后来又把这部片子带到美国,因此它成为最早在国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Ⅸ 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

综述: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

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华语电影再次闪耀,而中国电影怎样进一步走向世界也在电影节期间成为中外电影人讨论的热点话题。
得奖?以我为主
国际电影节奖项一直被视作衡量一国电影水平的重要标准。某些类型的中国电影更容易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
中国导演王小帅的新作《闯入者》是角逐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唯一华语影片。他说,外国人通常喜欢在中国电影中看到“景象奇观”和一些“边缘化的景象”。
针对这种“潜规则”,一些中国电影人认为,中国电影要让世界买账,需要更多地考虑外国观众的心理。
不过,在威尼斯电影节首届中国电影论坛上,王小帅直言,他不会去揣摩国外观众怎么想,而是坚持自己的态度和方式,立足于中国人自己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他的电影中也没有“景象奇观”,而是关注人的基本情感。因为人的情感超越文化差异,是全世界共通的。
王小帅的想法与意大利电影人乔治·戈塞蒂不谋而合。他认为,中国电影要想赢得世界,必须坚持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戈塞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电影最吸引欧洲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独特性。在他看来,中国电影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强烈的情感表达。中国电影人如果试着去做和欧洲相同的东西,那就一定会失败。所以,他说:“中国电影,请不要改变你的传统。”
合拍?找好伙伴
中外合拍电影被不少人看做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捷径。威尼斯电影节期间,不少中欧制片人表达了合作意愿,认为专业的合作有助双方克服各自的劣势,互通有无。
意大利制片人孔奇塔·艾罗尔迪在由“新华国际”主办的威尼斯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上说,意大利对合拍电影有各种优惠政策,对这些,中国制片人不一定了解得非常清楚。
本届电影节闭幕华语影片《黄金时代》制片人覃宏说,外国导演刚进入中国时常常摸不准中国电影圈的“潜规则”,这恰恰说明找到好合作伙伴的重要性。覃宏说,中国现在有很多具备契约精神的合作方。
市场?需要桥梁
尽管中国电影人为走向世界做出各种努力,但一个事实是,中国电影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仍面临不少困难,所占市场份额不大。
覃宏说,汉语毕竟没有英语使用范围广,而在商业电影方面,中国电影业在特技技术、导演理念和视觉特效等方面还不够先进。
而意大利电影人戈塞蒂认为,中国不缺好的电影,但不少好电影被欧洲市场忽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需要“桥梁”。在他看来,这座桥梁就是专业的合作方和更好的推广策略。
他说,意大利曾经设立世界上第一个推广本国电影的联合机构,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打开了本国电影通向世界的大门。中国也需要制定相应策略,向世界推销中国电影。

Ⅹ 中国有没有特别好的电影影响到国外的

香港电影影响力很大,大陆少数导演如张艺谋、姜文、冯小刚、陈凯歌、娄烨、王小帅等等在国际影响力较大。
中国内地电影国际获奖部分名单

1989年:

《红高粱》(张艺谋)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990年:
《本命年》(谢飞)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杰出个人成就奖)

1992年:
《秋菊打官司》(张艺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女演员奖

1993年:
《霸王别姬》(陈凯歌)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香魂女》(谢飞)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94年:
《活着》(张艺谋)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
《邮差》(何建军)1995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

1996年:
《儿子》(张元)1996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

1999年:
《过年回家》(张元)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0年:
《鬼子来了》(姜文)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苏州河》(娄烨)2000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

2001年:
《十七岁的单车》(王小帅)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003年:
《盲井》(张扬)
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奖

2005年:
《孔雀》(顾长卫)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006年:
《图雅的婚事》(王全安)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三峡好人》(贾樟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赖小子》(韩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

2009年:
《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62界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2012年:
《鸡蛋和石头》(黄骥)黄骥导演处女作《鸡蛋和石头》2012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金虎奖
2014年:
中国电影《白日焰火》(刁亦男)摘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最佳影片“金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