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罗斯史诗大片《大蒙古国》好看吗
金帐汗国第二代大汗兼俄罗斯沙皇萨尔塔克汗(右),与他的结拜兄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左)。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拒绝接受罗马教皇的自杀性的、与蒙古人血战到底的命令,而选择依附于蒙古人,这通常被认为是俄罗斯脱离欧洲,投向亚洲的转折点。1246年,金帐汗封他为基辅大公。俄罗斯与蒙古的结合,使俄罗斯从此对欧洲立于不 败之地。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史上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结果涅夫斯基名列首位。
着名军事历史家休·科尔:“1914年喀尔巴阡山战役中,俄国所采取的战术便是以当年蒙古军战术为范本的。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到,当年蒙古人对我们今天的军事还有着深远影响,利德尔·哈特曾以蒙古军队为例,说服人们将骑兵作战方法运用于坦克。苏联红军秉承蒙古人的战术之精髓,以高速机动为主要战法,以大面积平原为主要战场。蒙古骑士日行80公里,在驿站制度下则可日行500公里。蒙古人作战时的推进速度同样快得惊人,攻占北俄罗斯用了2个月零5天,平均每天推行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用了2个月零10天,平均每天55到60公里;攻占匈牙利和波兰用时三个月,每天58到62公里。相比之下,二战时期行军速度最快的苏联红军在基本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从波兰的维瓦斯河直扑德国的奥得河,20天里只推进了500公里,平均每天只有25到30公里,而此战役被视为现代战争中推进速度最快的战役。蒙古凭借高超的战术谋略、发达的谍报系统、严密的作战计划、先进的军事科技以及高速的机动性等优势,在不到70年的时间里征服了世界,结束了旧世界的秩 序,开启新的时代。蒙古从未一次派出超过10万人的大规模军团,却在25年的时间里征服了比罗马帝国400年征战还要广阔的土地。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 《十九颗星对美国四位名将之研究》中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蒙古人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 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与蒙古帝国相比,历史上伟大如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拿破仑法国与希特勒德国全都黯然失色。蒙古帝国鼎盛时期东起太平洋,西抵多瑙河,北入北极圈,南到南海,总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3,为人类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成吉思汗,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播种者”,全世界每200个男性中就有1人携带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
② 俄罗斯拍的电影《蒙古王》里 金朝 被乘坐 通古斯王国,为什么
通古斯地区(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从来也没有形成过一个以“通古斯”命名的国家,所以不存在通古斯王国。
“通古斯”这个词出现于近代,其含义现存在不同的解释,有“蓄猪之民”和“东方的人”之说。现国内外将其作为对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些民族的统称。通古斯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都是原女真人)等。
“通古斯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人口大约在一千万左右,其中的主干为现在的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满族(约九百多万)。通古斯人的祖先在数万年以前居住在贝加尔湖南部的地区,他们在那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最初的所有的发展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原始通古斯人的一部分离开了原地来到了东部地区(即黑龙江上中游和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后发展成为女真和满族。留在当地的原始通古斯人继续发展,后来被操突厥语族的外来人所融和。
通古斯人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就曾几度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数千年前的肃慎(相当于中国周王朝时期)、挹娄(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勿吉(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靺鞨、渤海(相当于中国的隋唐时期)、女真(从中国北宋至十六世纪)以至最后的满族都是通古斯人在历史上的称谓。
通古斯人先后建立的三个国家 1.渤海国2.金国3.大清国
③ 以前有部片子《俄罗斯姑娘在哈尔滨》,谁知道女主角是谁演的
演员介绍:
王璐瑶(原名王路遥),1970年1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一个艺术之家,父亲王戈情是国家一级作家,母亲路瑰迎是俄罗斯族的国家一级歌唱家。王璐瑶9岁从艺,11岁考入国防科工委文工团,后调入广州军区歌舞团,1988年毕业于广东省舞蹈学校,后又调至哈尔滨话剧团。1991年以台湾四十集连续剧《雪山飞狐》主演苗若兰而成名,引起轰动,被台湾传媒誉为“清纯玉女偶像”,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至1998年6月,已经主演电视剧33部、电影8部,其中,《凤阳人士》、《乱世三美人》、《死刑与婚礼》、《中方雇员》、《帝国军妓》《漂亮女人日记》、《心网》等中国内地引起好评并有多部获奖。《周璇》、《俄罗斯姑娘在哈尔滨》等海外播映,反映强烈。在唱歌方面也取得不小成就,已经出版了个人歌唱盒带六集,MTV多部,1998年、1999年春节晚会均被邀请参加演唱。作为“民间文化使者”,王璐瑶除了访问泰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外,两次出访美国,1996年,《王璐瑶影视艺术形象展》在美国纽约举办,受到好评。1997年访问好莱坞,被誉为“1997年最受洛杉矶欢迎的外国影星之一”;两次出访加拿大。受到加拿大政府以及中国驻加机构的高规格欢迎,是中国戏剧影视研究院最年轻的院士。近几年她的新作品《大唐歌飞》、《厨子当官》等也颇受好评。还在武侠剧《天龙八部》、《碧血剑》当中扮演了角色。
④ 这两年俄罗斯拍的电影,关于穿越到二战的.还有关于勋章之类的.片名叫什么
叫做古墓迷途!
古墓迷途: 在曾发生过残酷战斗的列宁格勒州有一个地下寻宝者团伙。这伙厚脸皮的年轻人把挖掘出的二战期间战利品、纪念品勋章、文件和德国武器等,高价卖给外国人。谢尔盖,外号伯尔曼,曾经是历史系大学生,精通德语。他们在一次挖掘中发现了大量二战遗物非常兴奋。在庆祝时偶然发现,当时战士遗留的证件名称和他们四个的名称相貌极其一样。误以为是饮酒副作用的他们跳进湖中为了清醒一下,却使得他们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二战战场。神奇领四个21世纪的男孩不知所踪。
⑤ 看看俄罗斯世界的电影五百字
俄国1908年始有电影,第一批艺术片出现于1916年,1919年列宁签署电影国有化法令,这是苏联电影事业的开端。
国内战争年代占据苏联银幕中心的是新闻纪录片,主要反映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工农群众的业绩。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电影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拍摄反映革命历史和苏联现实的新影片。1925年,谢.米.爱森斯坦(1898~1948)导演了无声影片《战舰波将金》,歌颂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电影历史上首次采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被称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优秀影片有根据高尔基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母亲》、《土地》等。 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的转折点,苏联的一批作家开始创作电影剧本,作曲家开始为电影谱曲,戏剧演员转而从影。20年代电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辑、节奏和群众场面上,30年代则转向剧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运用语言、音乐、歌唱、音响等表现手法。苏联第一批有声影片中较好的有《迎展计划》和首次搬上银幕的古典戏剧名着《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根据富尔曼诺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夏伯阳》,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继该影片后出现了一系列较好的革命历史影片,有《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肖尔斯》、《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宁的形象连续出现在银幕上,这是苏联电影艺术的一项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和《带枪的人》等。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苏联电影在主题、体裁和风格方面趋于多样化。有描写历史活动家的大型史诗影片《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当代生活的《政治委员》、《灿烂的生活》等。此外,还拍摄了一些动画片、喜剧片、纪录片和科普片。 卫国战争年代用以鼓舞战斗士气的电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间共拍摄了489部新闻纪录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着名的艺术片有《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虹》、《卓娅》等。战争年代还创造了文献纪录电影形式,纪录下了从德国法西斯入侵到他们彻底失败的许多重大事件。这类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战后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卫军》、《易北河会师》、《乡村女教师》、《西伯利亚交响曲》等,反映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回顾重要的历史事件,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传记片在战后的苏联电影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尔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战前苏联已有彩色片,战后进一步提高了色彩技术,并在完善立体声、环幕电影和全景电影技术方面取得进展,1955年苏联拍摄了第一批宽银幕影片,立体影片。
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拍摄了不少以卫国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的思想艺术倾向几经变化。50年代着重表现下级官兵的战壕生活;战争中人们的悲剧性命运和表现战时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导演的《士兵之歌》,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自导自演的《一个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导演的《雁南飞》等。60年代以后逐渐转向表现苏联官兵的英雄行为,并把激烈的战斗和前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影片着力表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关键时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这也是70年代战争题材的影片的鲜明特性之一。这方面着名的影片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血》等。70年代战争片的另一特征是展现战争全景,对反法西斯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的概述。奥泽罗夫导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诗片,它从苏、德两军统帅写到普通战士、从苏军开始反攻写到德军全军覆灭,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性故事片。类似的影片还有《围困》(原着恰科夫斯基、导演叶尔绍夫)。80年代初问世的战争片,如《胜利》、《岸》(原着邦达列夫,导演阿洛夫、纳乌莫夫)具有更加强烈的政治色彩。他们把过去的战争同当代苏联的对外政策联系起来,涉及到诸如战争与和平、东西方缓和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另外,根据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导演邦达尔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现当代生活的影片题材广阔、形式多样,道德题材影片有《湖畔》、《热爱人》、《红莓》、《稻草人》、《怀恋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红莓》展现了一个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做人却遭黑社会杀害的经历,在苏联评论界引起了长时间的讨论。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编自导的影片《有这样一个青年》获全苏电影节嘉奖和第16届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克金狮奖”。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曾获奥斯卡金像奖。生产题材的影片有《最热的一个月》、《奖金》等。
苏联的电影工作者注重将国内外的文学名着搬上银幕。苏联银幕上的文学名着优秀影片有科静采夫导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凯维奇导演的《奥赛罗》、罗沙里导演的《苦难的历程》、谢.阿.格拉西莫夫导演的《静静的顿河》、扎希尔导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亚.培利耶夫导演的《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库利让诺夫导演的《罪与罚》等。
戈尔巴乔夫时期放宽了文化限制,电影界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⑴出现反对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摄制、坚吉兹.阿布拉泽导演的影片《忏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电视纪录片《再揭露》。⑵重新审查过去发行的影片。苏联影协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近20年来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导演的《垂死挣扎》等影片。在赫鲁晓夫时期曾轰动一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映。1971年摄制的影片《途中考验》(根据尤.格尔曼的小说《“祝贺新年”行动》改编,阿.格尔曼导演),1986年开禁。同时,苏联政府以个别情节“严重失实”为由,把《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其他9部电影列为禁片,不得在影院、电视台播映。⑶放宽进口电影的标准,过去被严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苏联导演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乡愁》和《牺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开禁了许多影片外,随着国家对电影监控的取消,出产影片数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绘社会的阴暗面并充斥着暴力与色情。这类影片有《克莱采奏鸣曲》(1987,施维策尔导演),《小维拉》(1988, B.B.皮丘尔导演),《仆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导演),《衰弱综合症》(1989,穆拉托娃导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维约夫导演)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产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维奇内导演),《太阳灼人》(1994,米哈尔科夫导演),《高加索的俘虏》(1996,C.博德罗夫导演)。
苏联有电影从业人员30万人,电影制片厂39个,其中拍摄故事片的制片厂19个。苏联设有国家电影委员会,负责领导电影事业。1965年成立的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是电影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联合组织。苏联从1958年起以举办全苏电影节的形式展映所有制片厂的影片。 苏联电影从《战舰波将金》开始登上国际影坛,30年代以后经常参加戛纳、卡洛维伐利、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苏联电影在134个国家上映,在世界影坛上享有盛誉。从1959年开始隔年举行一次莫斯科电影节,放映来自五六十个国家的几百部影片。80年代,苏联每年摄制故事片约150部,电视片约100多部,科普片约1000多部,动画片约130部。
俄罗斯的电影产业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高尔基儿童与青年中心电影制片厂”、“联盟木偶电影制片厂”、“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在圣彼得堡的有“列宁电影制片厂”、“文献和科普电影制片厂”、在叶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电影制片厂。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电影业陷入了困境。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10多年间,俄罗斯电影业发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摄430部电影,而1996年产量仅为26部。近年来影片产量有所回升。进口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占据着俄罗斯的市场。以1995年为例,俄罗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国电影就占了111部。
近几年来,俄罗斯大力加强对国产电影的扶植,通过了《电影法》,为发展“民族电影”铺平了道路。从政府组织机构上也进行了调整:撤销了主管电影的电影委员会,电影归文化部管理;政府设专项电影基金;制片厂设备得到更新;电影院逐步改建,采用最新的放映设备;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改为一年一次,并且由政府拨款资助。俄罗斯电影正在逐渐走出困境。
近两年最新拍摄的《战争》、《小狗与流浪儿》、《他妻子的日记》、《布谷鸟》、《情人》、《致艾丽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发展水准,反映俄罗斯现代社会和民俗风情。
《西伯利亚理发师》以1885~1905年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婉美丽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罗斯各界观众的喜爱。该片导演尼.米哈尔科夫拍摄的《太阳灼人》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谢尔盖.索洛维约夫(1944~)1968年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过后一百天》(1973年,获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救生员》(1979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温柔年华》(2001年)以苏联解体前后15年的生活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种种际遇。
近年来,俄罗斯私营电影公司发展迅速,私人资本投资于电影业,完全进行商业化运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罗曼诺夫王朝》(1997年,潘菲罗夫导演)、《小偷》(1997年,巴维尔.朱赫莱导演)、《聋者之国》(1998年,瓦.塔达洛夫斯基导演)、《伏罗希洛夫的枪手》(1999年,斯.加沃罗辛导演)、《宝马》(2003年,彼.布斯洛夫导演)等。
动作片的数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达尼拉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圣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职业杀手,故事在俄美两国展开,以当代为背景。这是俄罗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动作片模式拍摄的电影。
阿.罗果什金从1995年到2000年这五年中,连续拍了三部以俄罗斯民俗为背景的喜剧片──《民族狩猎的特点》(1995年)、《民族捕鱼的特点》(1998年)、《冬日民族狩猎的特征》(2000年)。
2003年,俄罗斯年轻导演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的导演处女作《回归》夺得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回归》描写的是一对兄弟如何面对1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突然归来的故事。这部影片的获奖对俄罗斯电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40年来俄罗斯电影首次获此殊荣。此前,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伊万的童年》和尼.米哈尔科夫的《库伦》分别于1962年和1991年赢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
近年来,战争题材的影片不仅把镜头对准50年前的那场大战,譬如阿.罗果什金的《布谷鸟》(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语言不通,最后却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罗果什金导演)、《战争》(2002年,阿.巴兰巴诺夫导演)以最近的车臣战争为背景,直接反映了内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幸。
历史题材的《小牛犊》(2001年,亚.索库洛夫导演)描述列宁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对列宁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故事片《寡头》(2002年,巴.鲁金导演)反映俄罗斯近20年暴富起来的人及其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总体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情况的改善,俄罗斯电影的数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电影业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⑥ 跨过鸭绿江里的装外国士兵的那么多演员都是在哪找的
以前演电影外国人,大部分是新疆少数民族演员演,还有黑龙江省靠俄罗斯有好多俄罗斯村庄全都是俄罗斯后代,其他都是部队战士演,演时把钢盔压低些就行。
现在在中国外国人有的事,有些以经成名演员了,跨过鸭绿江那些主要外国人可能是聘用的外国演员,那些黑的白的群众外国人,中国现在一点都不缺,大部队可能还是部队战士来演。这些外籍演员有的是来自于北京外籍学院,有的是外国人在北京有一个群,从群里面招来的。
要什么形象都有什么形象,要男的女的年轻的年龄大的都有,他们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他们的酬金是一天是800块钱,十个小时,超时另外加钱,还有外籍群众演员,如果让说一句台词的,那就另外算钱了,直接就是两千起步。
外国演员几乎和国内演员数量相等而且级别也几乎对等,不管是国家级高层领导人,还是军队指挥官甚至战斗人员都几乎对等,而且还有那么多美式装备特别是那个时代的美式吉普车到处冲撞,这些都是哪来的?剧组真是废了心机了
⑦ 俄罗斯电影沙漠 什么时候上映
俄罗斯电影《沙漠》已于2019年02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
反映的就是俄罗斯武力介入叙利亚内战之后,在中东及国内部分地区所进行的反恐行动。这部电影共分为1、2、3、4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约50分钟,总长度比一般的电影要长很多。
故事的结局:
安全局一直奇怪马苏德控制了导弹发射指挥所后,俄罗斯所有的导弹都没有异常,直到审讯戴莫夫才真相大白,原来马苏德从中国购买了一种改进型翼导弹和移动发射车装载在一艘散装船的集装箱里,低空飞行,无法拦截。
散装船已经运抵波罗的海,利用指挥所的控制系统来远程遥控发射,这个时候导弹应该已经发射了,目标是体育馆里参加活动的国家高层领导,只剩十五分钟的撤离时间。指挥所里的博弈已经进入倒计时,克里拉和特种部队击毙马苏德,最后一秒引爆了导弹自毁装置,制止了一次恐怖袭击。
事后得知马苏德付给德国的手术费用单据都是伪造的,而俄罗斯最高层决定所有治疗费均由国家承担。
⑧ 还有没有人记得一部名叫《傲雷-一兰》的电影
记得这部电影,只是目前的国际形势不宜在此多做文章。目前的国际形势需要中俄团结抗美,维护世界和平。我们中国最大的敌人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而不是俄罗斯。切记毛主席的一句话:“不要四面出击”!
八十年代初期上映的电影,反映东北黑龙江地区普通村民老百姓,反抗沙俄军队入侵远东地区的故事,战斗激烈,有弓箭、长矛大刀、火枪火炮等交战场面,骑马打仗的镜头也比较多。其中参演的有着名老影星仲星火。
小时候影响最深的一部电影,看了之后对沙皇俄国就没有好感了!
八几年的电影,男主角是寇振海女主角是张玉红,他们都是哈尔滨市人。电影的内容是英勇的达斡尔族各部落,抗击沙俄侵略我们中国的在外兴安岭一带。
怎么不记得!是达斡尔族反抗沙俄侵略的!上下集,你在优酷网找一下,前几年我在优酷上看过,但是上下集分开找的。清晰度也可以……
只记得名字,好像是跟抵抗俄国老毛子的故事。
记得。叶楠编剧,汤晓丹导演,在当时属于顶级水平的编导,影片是上下集。
这部电影反映沙皇俄国侵略黑龙江或乌苏里江流域的故事,这个题材可以说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中是绝无仅有独此一部。因为中苏(俄)关系非常微妙,五十年代中苏友好,九十年代以后中俄友好,只有六七八十年代这30年时间,中苏处在对立状态,其中1969年珍宝岛事件开始,有十几年的剑拔弩张,连我们上学都要去挖防空洞。
中国影视作品受外交大环境影响很深。以反特题材为例,文革前的反特片,特务多数是美国支持的国民党特务,如《秘密图纸》《羊城暗哨》《跟踪追击》,地点多在广东,而到了七十年代,画风一下子变成苏联派的特务,如《黑三角》《东港谍影》《熊迹》等,地点多从东北潜入,而警察破案的手段,都没有变化。大家众所周知,电视剧《抗美援朝》一直未公映,传出来的原因是因为发生了九一一事件,不要给美国人伤口撒盐。
从这个意义看,今天电视台重播《傲蕾一兰》的可能性不大。
记得名字,内容一点没印象
记得女主角挺帅气 叫张玉红还是?
傲蕾一兰史诗级大片,讲述了东北人民抗击沙皇的故事,并最终取得胜利回到祖国,背景是1979年前苏联请黑泽明拍了一部严重歪曲事实的一部电影,做为反击我国拍了傲蕾一兰这部时长三个小时的电影,
⑨ 有一部中国人在俄罗斯拍的战争电影叫(红樱桃)俄文名称叫什么
英文名:red cherry
俄文名:Красная вишня
导演:叶大鹰 Daying Ye(影片字幕为“叶缨”)
编剧:江奇涛 Qitao Jiang
芦苇 Wei Lu
叶大鹰 Daying Ye .....(as Ye Ying)
演员:郭柯宇 Ke-Yu Guo .....ChuChu楚楚
徐啸力 Xiaoling Xu .....Luo Xiaoman罗小蛮
Vladmill Nizmiroff
制作人:叶大鹰 Daying Ye .....procer
摄影:张黎 Li Zhang
影片在当年宣传的时候就曾提到“朱德女儿朱敏,俄语名赤英(红色英雄之意),17岁进入前苏联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为影片中‘楚楚’的原型”。编导人员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曾和朱敏沟通过,并解释剧本的主要内容是真实的,也会有艺术加工的地方,比如纳粹标记的文身为虚构部分,朱敏表示同意。
俄罗斯人怎么看待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当时看的时候感觉挺震撼的
⑩ 俄罗斯战争片排行电影前十名都有哪些
前十不知道,给你推荐一下排名前五的吉布吧:
1.《星星》
一部经典的二战电影,时长90多分,略短,一支带着任务的侦查小队,深入德军后方,印象很深的大地大地,我是星星,听到请回答。
战争片总是毁灭美的东西给你看,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人在片尾出现,微笑着,另电影的感情戏安排的真突兀,简直莫名其妙。电影里的风景是真的很美。俄罗斯的音乐很多时候都给人一种崇高感。
本片中很多镜头都意味深长,颤抖的士兵与猛烈的战火、小屋中的鸽子、烈火和锁链。我总会诅咒战争,因为它吞噬太多年轻的生命,那些鲜活的,最具热情、最纯粹的。
2.《潘菲洛夫28勇士》
这一电影片段是有历史原型可循的,它源于在苏联时代家喻户晓的“潘菲洛夫28勇士”的英雄事迹。该片以卫国战争时期着名的英模群体“潘菲洛夫28勇士”为题材。
导演对于这场战役的描述表现出较高的完成度,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也达到了高度写实的还原度,摄影和场面调度都表现亮眼,配乐也很好的渲染了气氛,难以想象一部靠众筹才拍摄出来的低成本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完虐某些空有大场面而毫无灵魂的大片。
3.《巴尔干边界》
这部电影的真实背景是,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停战,南联盟被迫妥协,同意从科索沃地区撤出南联盟正规军。
当时正驻扎在波黑的俄军维和部队利用科索沃地区的短暂的权力真空,迅速出击,派出一个加强营长途奔袭五百多公里,最终在英军抵达前三小时占领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保证了俄军大部队进入科索沃的后续可能,并阻止了北约方面单独占领科索沃的企图。
4.《T—34坦克》
这是一个纯虚构的故事,它创作的目的很简单,纪念一代名车T34,以及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
而我更多的是在电影里看到俄罗斯人特有的精神面貌。这是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光辉传统,俄罗斯导演们拍起二战片来可谓得心应手,大量的题材,史诗的故事,英雄人物,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5.《拯救列宁格勒》
故事讲的是二战中德军围困了列宁格勒,企图将那里的二百万军民困死。为了生存,人们逐步从列宁格勒小规模撤出。影片叙述了首批用驳船752号从拉多加湖撤出了1500名军民。
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这次的撤出却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如影片的片尾所说:“驳船752号遇难沉没,1200多人丧生。获救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