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纽约时报》评选出21世纪的25部最佳电影
2017年时, 《纽约时报》曾评选出了21世纪(截止当时)25部最佳电影 。
那次评选是集合了制片人、演员,还有脸书的影迷得出的最终结果。
众所周知,《纽约时报》是报纸中的报纸,在纸媒时代,它是读者心目中的神,是传媒人眼中的北斗星。
长期以来, 《纽约时报》的影评是北美电影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
我看过一些时报风格的影评,老实说,并不是大众可以轻易接受的。
时报的影评有两大特点:
一、 以电影为引子,拿电影说事。
以《华尔街之狼》的一篇影评为例,影评人恨不得把整个华尔街的资本运作规则,金融掮客厚黑投机的故事都展示给读者,这部分的权重远大于影片本身的内容。
二、 绝不剧透 。
这样的文章和《纽约时报》的读者群有关,时报的读者多 中产阶级、政府公务员、高级知识 分子。
这些人,是 社会 的精英,他们喜欢 深度报道 ,知识格局越大越能和他们产生碰撞,从而获得更深的阅读快感。
所以这次的25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我们来看看这次评选的前三名:
No.3 是常年排在经典励志电影前10位的 《百万美元宝贝》 。
No.2 的是日本电影大师 宫崎骏 的 《千与千寻》 。
这两部电影大家都很熟了,由于他们通俗,故事性强,观众基础很厚。
排名第一 的电影则是美国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拍摄于2007年的影片——
血色将至
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编剧: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 厄普顿·辛克莱
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 保罗·达诺 / 凯文·J·奥康纳 / 巴里·德尔·舍曼 / 狄龙·弗雷泽尔
上映日期: 2007-12-26(美国)
《血色将至》 有21世纪的 《公民凯恩》之称( 《公民凯恩》在太多的20世纪电影榜单中评为影史第一 ) 。
美国着名电影媒体 《indieWIRE》 (北美着名电影媒体)曾把它列入“2007年度十大佳片”之首。
豆瓣评分 8.1 。
曾获得 第80届奥斯卡 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双料大奖。
很多人认为当年它没有获得奥斯卡的最佳电影完全是因为它的题材:
反美国精神!反宗教!!!
它义无反顾地挑战美国主流价值的底线,将美国梦砸个稀碎,这样的破坏力使它错过了奥斯卡。
这样一个怪胎凭什么能成为 21世纪最佳 ,请听我细细道来。
故事的 男主 丹尼尔•普莱恩惟尤(简称丹)是一个满脸胡渣、浑身泥土的粗犷男人。
他在德州荒漠的井下寻 找银矿 。
运气很好,在荒无一人的大漠油井中他 摔断了腿 。
目睹同伴被 砸死 在井下。
养子在事故中变成 聋哑儿 。
擎天火海中,他第一个冲到前面。
你以为他的脸上一定是 大写的忧伤 。
错!!!
看这画面,他的眼神简直是一首 赞美诗 。
就像米开朗基罗在欣赏 缪斯 !
所以。
他看到的喷发中的黑色物质是20世纪最昂贵的液体: 石油 !
发财喽!!!
这是喷发中的黑色金子!
男主第一次开口说话出现在 14分33秒 ,之前他的所有“台词”都是在矿井下的挣扎 喘息 。
有了钱,他才有了开口说话的权利 。
这时,他已初具 油矿主 的派头。
(导演用大特写来突显演员的表情,并暗示他此时的身份和地位)
他向人介绍:
每天,那口油井的出油量是2000桶,每周可以带来5000美金的收入。
随后,他介绍了站在身后的 儿子兼合伙人H.W (也就是那个被砸死同伴的儿子),这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小面孔。
他的油矿看来有非常 人性化的“运营模式” ,他说每一位员工都由他直接管理,他认识每一位员工。
演讲效果很好,当天晚上就有个年轻小伙跑来向他卖情报。
在小伙子的故乡——遥远的小波士顿,那里的石油已经多到冒出地表,并且地价便宜。
标准石油公司已经在那里买地了。
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
来到小镇的父子二人 以打鸟的名义到处找石油 。
石油果然多到 渗出地表 。
他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 游说 。(大致内容和14分33秒并无二致)
他买下了这里所有能买下的地,一代 石油大亨 就这么诞生了。
看得人血脉贲张,多好的 励志故事啊 。
先别急,转折来了。
最初买地时,他告诉当地百姓是为了和儿子有一片猎鸟的天堂。
以此获得便宜的地价。
他自称家庭观念很重,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儿子。
但是,当儿子在一场意外中致聋哑后,他无情的抛下了他。
他收养儿子的原因,是为了“ 买地时,有张俏脸蛋,诓人容易些 ”。
他“把每一个工人当家人”,但是当工人死在井下时。
他根本叫不出工人的名字 !
他得意地告诉传教士他的“ 抽水效应 ”!
他利用隔壁的地,将那片没买来的地下面的油抽干了!
而这片地的主人居然几十年毫不知情!
这个伪君子前后所做的一切在电影中都有鲜明对照,看后让人 倒吸口冷气 。
许多观众出现了 男主恐惧症 ,你完全无法判断他什么时候开始了下一个阴谋。
阴险狡诈的人也有 对手 ——这个面如天使却更为虚伪的 传教士 。
从丹来到波士顿小镇,两个人的斗争从没停止过。
丹看上了传教士的地,想低价买入,装作不知道地里有石油。
传教士一眼看穿了他的把戏,把地价 从3700美元抬到10000美元 。
理由是“ 为了教堂 ”。
从此,两个人开始了一段相互利用,相互恨到牙痒的日子。
开矿仪式前,传教士想要在众人面前秀下自己,他和丹商量:
是的,我会走上来,然后你就说......
他是这片大山的爱子,照料着主的子民
可是,在丹介绍了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当地的小女孩之后,他根本没 鸟传教士 。
并且速度抢了传教士的台词:
阿门
传教士的脸上当然是大写的 尴尬 。
之后,两个人的过招演变得 又狠又绝 ,令人喷血。
当有村民以 去教会赎罪来交换土地 时。
丹毫不犹豫的就去讨了传教士 一顿暴揍 。
这是一报还一报。
(传教士曾抱怨男主没有信主,所以有人死亡在情理之中,男主把传教士一顿暴揍)
被虐完后,丹顾不上自怜,马上 面带笑容 。
因为他知道,他要 修管线的地 到手了。
电影曾多次铺垫,他是如何憎恶 教会 ,可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毫不犹豫的选择接受基督成为他的救世主。
他在一向憎恨的大教堂里忏悔道:
我把自己的亲儿子丢在一边!主啊,请赐给我圣血。驱走我体内的恶魔。
当然,这次 折 的面,他最终还是 讨 了回来。
当传教士遭遇经济危机,上门来求助时,他让传教士说出那句:
我是一个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产物 。
他竟然还要传教士“ 用令人信服的语气说出来,用你布道的口气说 !”
连续重复八遍 , 传教士 彻底崩溃!
这简直是对宗教的一次诅咒。
传教士一分钱都没有得到,反而 死在了男主的保龄球下 。
其实,丹和传教士同是一类人。
一个是 魔鬼 ,一个是 戴着面具的魔鬼 。
(这组两人脸被石油和泥土覆盖的镜头暗示着两个人都是说谎者)
他恨传教士,更恨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在敌人的身上看到的正是另一个自己。
传教士和油矿主都是美国人的代表,前者代表宗教,后者是新一代“宗教”代表 ——金钱 。
(男主最后说出,他才是上帝的使者,意为金钱是新时代的宗教)
当电影中传教士承认宗教是迷信的产物时,相信很多观众有终于有人敢说真话的快感!
我非常尊敬宗教,但反感那些以宗教之名的恶行。
油矿主代表的是新一代的宗教狂热分子——金钱信徒。
(跪在十字架前面,只是获得资本的手段)
但是,获得金钱并不能掩饰他心灵的空虚,当有一个自称是他同父异母弟弟的男人到来时,他立刻向这个男人张开双臂。
这是整个故事中,这个老狐狸唯一 不谨慎 的地方。
强烈的孤独感使他对“兄弟”产生了依赖,他立刻将自己内心的挫败、懊恼、无望和盘托出。
然而很快,他发现这个慕名而来的“亲人”其实只是个贪图钱财的 冒牌货 。
他怒不可遏,开枪打碎了他的脑壳并把尸体埋葬在森林深处,那坑里除了泥土,还有渗出地面的石油。
整部戏中, 他没有爱心、得不到亲情、更没有爱情 。
唯一和 异性 的接触是和教堂中的老妇和孩子。
他是一个纯粹的 孤独者 ,冷漠的不像人类。
除了上帝和魔鬼外,他是唯一一个不需要朋友的生物。
这部片的片名来源于 《出埃及记》 的第7章第19行:
埃及到处都是血色将至的景象,即使是木制或石头容器也不例外 。
所以,《纽约时报》评价这部电影描述的并非 美国梦 ,而是 美国梦魇 。
观众将随着影片进入烈火熊熊的地狱,每个人都将在其中得到沸腾和诅咒。
影片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人史诗,它是 美国 西部开发史乃至建国史的缩影。
更是凝聚着每一个个人、实体和国家迅速崛起又迅速瓦解的 饱尝代价的灵魂蜕变史 的缩影。
石油被采光了,传教士都变成了利益熏心之徒。
人的精神世界正在遭受着与自然生态相似的危机。
影片长达158分钟,但毫不拖沓,叙事干脆、利落。
很难相信拍摄《血色将至》时,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只有37岁。
(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右)与艾米·亚当斯在《大师》的拍摄间隙 )
他崇拜库布里克,拍摄本片时,他坦言自己就像是被一只巨大的“ 库布里克之手 ”攫住了灵魂。
那些能令人全身的 骨头都跟着咔咔作响的配乐 和最后的高潮场面以及落幕方式,令这部电影几度笼罩着不祥的“库布里克气氛”。
影片的开头,男主在井下独自采矿,音乐让人毛骨悚然。
让人印象深刻的戏有两场。
第一场是 ,男主带着捡回来的死去同伴的儿子坐火车,孩子摸着他的脸。
这时,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成就,也就是下一段场景中为了说服百姓卖地的说词。
这一段中很明显 声画是不对位 的,明明是下一个场景中的声音却放到了这一场景中来。
导演利用声画不对位来说明, 孩子俊俏的脸,是他诓人的道具 。
而画面的 叠化过度 也说明了 他的成功离不开这个孩子的到来 。
第二场戏是 ,男主的儿子和农场主的女儿在玩耍。
画幅 逐渐由16:9变成了4:3。
男孩、女孩先后跳了下去。
紧接着一个 上升 镜头,长大后的他们在教堂中举行 婚礼 ,女孩用手语跟男孩交流。
人物的 下降运动 和镜头的 上升运动 连接起来十分流畅。
男孩和女孩是这部电影中唯一没有被玷污的人。
所以,他们从放着油桶的平台上跳了下去,结婚,远走高飞。
男孩的 笑容 成为这里 唯一灿烂 之存在。
丹奋斗一生,他曾梦想着挣够钱,然后离群索居的愿望实现了。
这是最黑暗的地方 ,巨大的庄园,安放他孤独的残生。
这里处处都是阴影,闪烁的灯光就像 地狱的鬼火 。
即使是白天,男主的脸也几乎成为 剪影 。
他不是魔鬼的代言人,他就是 魔鬼 。
他的个人奋斗史就是魔鬼洗劫史,人类近代工业文明的进程就是无数个丹尼尔推进并主导的。
他们牺牲所有能牺牲的人来获得成功,挣到足够钱后只为了能够远离所有他讨厌的人。
这是魔鬼最恐怖的宣言。
他们在这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左右了多少人的命运,多少人的梦想,摧毁了多少这个世界最美好不可再生的事物。
(男主和他的豪宅像地狱一样黑暗)
男主的扮演者 丹尔·戴-刘易斯 曾三获奥斯卡。
这部电影甚至让他在奥斯卡还没开始前就毫无疑问的预定了他的第二个最佳男主。
奥斯卡颁奖前,有媒体说, 如果丹尼尔·戴-刘易斯没有赢得奥斯卡影帝,那我们要改写对于‘演技’的定义,他与任何伟大表演都不同——他更伟大 !
电影中,那种 沉默中的爆发、爆发中的沉默 都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叫神附体!
(演技帝面目狰狞到青筋暴露)
影片各方面都十分精致,处处都是石油。
随着黑色石油的流动,人性的恶魔也汩汩而出 !
创造有时意味着毁灭!现代文明有着最肮脏的 历史 。
《血色将至》人类 历史 上无法忘记的黑暗史。
电影迄今十年,故事中讲述的工业发展史仍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纽约时报》将奥斯卡没有给的殊荣百倍还给了《血色将至》,这是对由一个清教徒族群创造的国家的价值观的颠覆。
电影的力量如此。
⑵ 国外合伙开酒吧的电影叫什么
《酒吧》。这部电影里面每个人都变成社会的浓缩影子,有IT白领,社会人员,警察,老板,伙计,少不了有些性感美女,最奇怪的是,导演还安排了个乞丐,这里面包揽了社会的上中下层。
⑶ 求一部国外喜剧电影的名字!
《真的不骗你》 La Vérité si je mens (1997)
地区: 法国
情简介 · · · · · ·
埃迪和好朋友依文、多夫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他们的服装质量上乘,销量也很好,很不容易才能进入大型连锁店,却掉进了该店采购部经理设下的圈套,弄的血本无归,只得宣布破产。
赛尔整日没有正经工作,靠送货维持生计。一天他开着表哥帕德利克的车遇到了一位漂亮姑娘苏珊娜,为了赢得苏珊娜芳心,他慌称车是自己的,并且自己还拥有成功的事业。很快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苏珊娜的父亲对自己的这位乘龙快婿非常满意,并希望婚后赛尔可以替他接管自己的生意。为了圆谎,赛尔不得不帮助威利洗黑钱,却因无力偿还,被威利到处追债。
埃迪发现连锁店盗用他的服装品牌,但法院却判连锁店无罪。埃迪找到帕德利克,合演一出戏,在国外租下廉价地皮,制造了工厂外壳。帕德利克则借机认识了连锁店的采购部经理,并获得了他的信任,然后将经理带至工厂,在赛尔激将法的配合下,连锁店一下订购了大批服装。但当服装运至连锁店时,才发现经理疏忽了订单上标注的服装型号,最终运到店里的是一批只有玩具娃娃才能穿的上的袖珍服装。
埃迪和朋友们得到了巨额订货款,他们的工厂起死回生。赛尔则顺利地娶到了苏珊娜,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⑷ 电影《印度合伙人》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如何评价
《印度合伙人》目前豆瓣评分7.6分,IMDb评分目前8.1分,一度达到过8.6分,超越《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等印度片。可以说是部高口碑的影片。
《印度合伙人》是现实主义题材,根据人物传记《TheLegendOfLakshmiPrasad》改编,故事主要讲述了印度的传统思想把女性月经列为不祥之物,很多女性在生理期没有卫生观念,而进口卫生巾价格高昂,为此一个草根企业家经历被嘲笑、被误解的重重困难,最终发明出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机,为印度农村的经期卫生观念带来变革。全片情节紧凑,细节扎实,所以最后的煽情也不觉得恶俗。
《印度合伙人》今年1月就在印度上映了,英文片名叫“Padman”,其实最初中文译名叫《护垫侠》,非常切题,但可能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度,尤其是别把男观众吓到了。当然,改成这名也可能是沾沾《中国合伙人》珠玉在前的光。12月18日国产片《中国合伙人2》也要上映了,今年播出的还有部朱亚文主演的国产剧《合伙人》,看来“合伙人”也要成IP热词了。
⑸ 到底还有没有和《印度合伙人》一样带给我们强烈感触的电影吗
电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套路电影,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电影启迪我们的东西确是极好的。毕竟这是以真实人物的事例改编而成的。而且当时在印度上映时还在发起了“姨妈巾活动”,阿米尔·汗也加入其中支持电影。
《印度合伙人》一部上映没多久的印度电影,用一片小小的卫生巾暴露了印度社会问题。影片讲述了一个为爱创业的故事,又是印度一部为女性发声的电影,影片也有励志的教育意义。真的是一部挺不错的类型片,起起落落都合情合理,感情戏虽然白学但是毫不拖泥带水,但是还是说一件看电影时遇到的很讽刺的事。虽然还是印度俗套的励志电影,但女性在印度社会家庭较低的情况下,能为女权发声,拍出尊重重视女性的电影真是可贵。影片是借印度社会的小处,让我们看到印度女性的难处。
其实不光是他的大无畏精神敢和落后腐朽的思想对抗,敢想敢做的精神,而是他为印度这个国家甚至世界上一些国家做出的贡献。
最后他受邀去纽约的联合国大楼做演讲,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并不能完全凭借着男人的强大,而女性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代表这个国家真正的强大。”这才是本片的现实意义。
⑹ 询问一电影名,是一部洞穴怪物的电影,只记得里面有中国人开了个店,有个矿洞有个有钱人要重新开矿。
黑暗侵袭 The Descent (一共有3部)
导演: 尼尔·马歇尔
编剧: 尼尔·马歇尔
主演: 肖娜·麦克唐纳德 / 娜塔莉·杰克逊·门多萨 /Alex Reid / 萨斯基亚·马尔德 / 玛安娜·本灵 / Nora-Jane Noone / 奥列佛·米尔本
类型: 剧情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5-07-08(英国)
片长: 99 分钟 / 100分钟(未分级版)
又名: 魔洞 / 暗袭 / 魔窟
⑺ 印度电影护垫侠/印度合伙人的网盘资源!
《印度合伙人》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作品简介:
《印度合伙人》是R·巴尔基执导的喜剧片,由阿克谢·库玛尔主演,于2018年1月26日在印度上映。
⑻ 电影合伙人有三部!各叫什么
不是三部,而是三集电视剧。。。
TNT夏季新剧The Company是根据同名畅销历史小说改编的。为您讲述冷战时期的间谍故事,美国CIA特工和苏联的KGB间谍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冷战开始于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焦点事件是猪湾事件与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91年前苏联的解体。The Company时间跨度40年,场景跨度也很大。从大雨滂沱的柏林街道,到阳光明媚的古巴海滩,从布达佩斯的秘密颠覆活动,到莫斯科与华盛顿的高级别会晤,两个当年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这个大棋盘上步步为营,小心对垒。双方都试图打破平局,占得先机。然而,他们却都不是最后的赢家,相反,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据剧透显示,The Company的每一集故事都有变化。第一集是间谍戏,描述的是冷战早期CIA和KGB之间的猫鼠游戏。第二集是动作戏,主要聚焦的是两个大事件: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随后的猪湾事件。第三集是惊险戏,CIA拼命地要找出数十年来一直秘密破坏CIA行动并屡屡得手的KGB关键间谍。
⑼ 《合伙人》全阵容杀青照曝光,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合伙人》是一部青春励志的创业电影,在近期全阵容杀青照片被曝光,也顺利杀青,这部剧中有很多实力派的青年演员,通过完美的演绎,讲述了一群在都市中打拼的年轻人,面对挫折坚持不懈,一直不妥协,面对种种困难之后,也依旧不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通过主角们的故事能够看出一定的经济情况,因为我们很多人都会面临失业,但是不同的人在面临失业时会有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想法,但是当我们在创业时,也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相信自己总能战胜困难,因为我们就是敢爱敢创的人。就像《合伙人》中的主角一样,我们要青春励志,要有所拼劲,要积极向上。
⑽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Padman)
电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套路电影,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电影启迪我们的东西确是极好的。毕竟这是以真实人物的事例改编而成的。而且当时在印度上映时还在发起了“姨妈巾活动”,阿米尔·汗也加入其中支持电影。
介绍一下本片扮演拉克希米的演员阿克谢·库玛尔。他是是印度宝莱坞着名的动作片演员,在为成为演员之前在香港学习过武术,这也让他成为宝莱坞红得发紫的动作片英雄,不光动作片,他还被称为宝莱坞喜剧之王,也拍过各种浪漫爱情片。他的电影风格和成龙类似。出演的电影也超过120部,并且有自己的电影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为拉克希米颁奖的嘉宾是阿米达普·巴强,这位演员我也在前不久上映的《老爸102岁》的影评中介绍过,感兴趣的影迷可以看看。
这次担任电影制片人的印度草根企业家阿鲁纳恰拉姆就是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原型,他的真实经历被拍成了这部电影。他14岁就辍学,却被称为印度的“姨妈巾之父”。电影的时间发生在1998年,而且当时印度女性使用卫生巾的使用率才12%。当然现在阿鲁纳恰拉姆早已不是电影中那个备受指责和辱骂的“变态”,而是成为了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一位成功的慈善企业家。
这部印度电影再一次将箭头指向了印度社会的女权问题,影片上映之后也改变了印度人的一些看法。而且电影不属于假大空的范畴,而是着手解决了社会中最实际的问题。
影片主人公拉克希米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深爱的妻子在“特殊时期”经历的事情,妻子不光要在阳台度过那段日子,甚至使用的布料非常不卫生。他向医生打听得到的答复却是印度社会普遍的问题,有很多女孩子都会因为这种卫生问题生病甚至死去。这也让他在思想上收到了打击,面临了非常大的考验。
阻拦他的最大问题,技术支持只是作为一方面,而大问题就是最难改变人们落后腐朽的观念。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很多印度电影中看到过,就是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
落后腐朽的思想充斥着印度社会每一个角落,他们认为月经是羞耻的事情,是不洁的事物,而护垫更是男性不可触及的东西所有人都在避开这个问题,甚至拿着卫生巾都会感到羞耻。而且女性宁愿花51卢布向神灵祈求健康,却不愿意用55卢布来获得真正的健康。
而他千辛万苦做的东西,却得不到支持。所有的亲人都不愿意,就连卫校的学生都觉得不靠谱,他只能自己上阵试验。这也导致了姐姐哭着回家谴责他,妻子离他而去,两个妹妹被送走,就连老母亲也羞愧地不认自己的儿子。他被全村的人谴责,只能背井离乡,一边打工一边研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一切能够获得帮助的途径,做出了那些大公司非常昂贵的制造机器。这个自制的机器仅需9万卢布,而做出的每一片护垫价格只有2卢布。这个价钱和市场上卖到55卢布一包的“免费”牌护垫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是哪怕他的机器获得大奖,村里人的看法还是如此的羞耻和厌恶。他原本不想申请专利,因为他知道,他历经千辛万苦做出的机器,是为了印度女性服务的,是想让人们能够用得起,而卖给大公司,护垫的价格不会变化。但是他发现自己错了,他改变不了人们的观念。
于是他和他的第一个使用者踏上了一条没有人敢尝试的道路——开放了专利,提供给无业的妇女一个就业机会。
他教妇女们使用机器,雇佣她们在自己的工厂打工,鼓励她们自己开厂生产,实现经济独立,这样既能使得护垫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还能为女性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能够把他称之为英雄的原因。其实不光是他的大无畏精神敢和落后腐朽的思想对抗,敢想敢做的精神,而是他为印度这个国家甚至世界上一些国家做出的贡献。
最后他受邀去纽约的联合国大楼做演讲,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并不能完全凭借着男人的强大,而女性真正强大起来,才能代表这个国家真正的强大。”这才是本片的现实意义。
当然,很多观众认为他不应该再回去找妻子了,虽然我也觉得不应该,但是他的初心不就是为了自己深爱的妻子吗?所以结局还是比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