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东方影都国际电影节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东方影都国际电影节

发布时间: 2022-12-07 07:04:10

①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来自北京,这里正变成高水平"影视之都"

文化土壤蕴藉深厚,影视要素资源丰沃,影视人才高度集聚,影视创作精品不断……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心,上万家影视机构在北京用激情和梦想创造出《哪咤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战狼2》《红海行动》等佳作,为观众编织出一片片光影幻境,支撑起国内电影产业的半壁江山。当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时,北京也正朝着“影视之都”奔跑。

【创作】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来自北京

2019年8月,青岛东方影都,总投资30亿元的《封神三部曲》正在全封闭拍摄中。不同于多数国产片昼夜不停地赶工拍摄,这个剧组罕见地“忙而不乱”,像上班族一样准时收工。曾经以《鬼吹灯之寻龙诀》刷新华语片特效水准的导演乌尔善,这次想要创造另一个奇迹——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创作华语影史上首部奇幻史诗三部曲。

《封神三部曲》的幕后推手,则是被观众和行业称为“爆款制造机”的北京文化。这家名字中就有“北京”二字的北京企业,近两年一口气推出了《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无名之辈》等多部现象级影片,无论票房、口碑还是 社会 效益都可圈可点。

“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爆款,只是有一套选片标准。”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透露,这一标准分为三个层级:强刺激、强共鸣、强共情。“一个电影具有‘强刺激’的 娱乐 性是及格标准,但是光及格还赢不了,往上走就是寻求共鸣,影片要能够反映时代,让观众有休戚相关之感,光有代入感还不够,还要能打动他们的内心,这就是最高要求——共情。”

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影史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别是《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均为北京出品。《一代宗师》《北京遇上西雅图》《黄金时代》《亲爱的》《滚蛋吧,肿瘤君》《破风》《不成问题的问题》《八月》《冈仁波齐》《羞羞的铁拳》《红海行动》……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优质电影,均为“北京创作”。北京重点扶持的影片《战狼2》《湄公河行动》《百团大战》《智取威虎山》曾荣获第14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位列全国各省区市之首。正在热映中的《哪咤之魔童降世》,票房口碑双丰收,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2018年,北京地区生产影片410部,占全国电影产量50%,其中15部影片票房过亿。2019年春节档期间,北京电影票房达2.18亿元,8部新片中,《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小猪佩奇过大年》等均为北京出品,共贡献42.23亿元的票房,占新片总票房的72.4%。

【影院】

全国影迷最向往的“朝圣之地”

今年30岁的李晓北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北京城区的商业电影院很少,礼堂、文化宫、剧场里既放电影,又搞活动,还看演出,比如地质礼堂、西城文化宫等,好几百号人挤在一个厅里看电影,观影效果“就跟把露天电影搬到室内一样”。“从2005年、2006年开始,北京的商业电影院开始多起来了,看电影的人也多了。”2005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上映,她跟同学早上五六点就跑去首都时代影城排队买票,也只买到第一排,得躺着看。

现在,李晓北和爱人住在五环外的霍营,家门口就有两家影院:保利影城龙旗广场店和沃美影城华联商厦店。在西局上班的爱人,公司附近就有一家莱纳恒泰影城,每天中午休息时还能抽空看一部电影

在北京,观众不仅不愁没地儿看电影,还能找到满足不同观影需求的影院。追求高端享受的,有华谊兄弟电影汇这类轻奢影院;喜欢看怀旧影片的,来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每周有惠民专场;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则成为文艺青年“打卡”的必去场所;国内外大片在京举行的首映礼、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等组织的各种专题影展、北京国际电影节一年一度的“北京展映”……让北京成为全国影迷最向往的“朝圣之地”。

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共有影院238家,银幕1675块,座位数22.99万个,布局相对均衡,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全国年度票房最高的5家影院中,北京就占了4家。在北京,电影已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目前,农村公益电影已实现每村年均固定放映40场,年均播放各类题材影片550余部、17万余场次,年均观影达到820余万人次。

未来两到三年内,北京还将加快城区影院空白点和乡镇影院建设,争取市民在城六区内出行一公里就能看到电影院。根据规划,2020年,北京市影院将达到300家,银幕数量达到2200块左右,从目前的平均1.5万人共享一块银幕,发展为1万人一块。围绕农村电影放映提质增效的新一轮改革试点也正在筹备中。

【产业】

“京十条”等政策带来利好消息

阳光打在爬满绿藤的红砖墙上,透着些许慵懒气息。位于东四环外的铜牛电影产业园建筑密度不高,安静中透着文艺范儿,正是电影人创作的绝佳场所。这片占地30亩的文创空间,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出租率达到100%,涵盖电影策划、投资、制作等各个环节——电影产业链的每一环,像珠子一样穿了起来。像这样的影视产业园,北京还有很多。

刚刚在北京成立工作室的香港导演唐季礼,这样概括北京在电影产业上的优势:“北京既是全国文艺气氛最浓的城市,又汇集了最顶尖的创意人才,还集中了电影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尽管很多电影的拍摄地不在北京,但融资、策划、剧本、选角、后期制作、宣传发行都在北京。”

北京参与影视制作的机构目前已达上万家,从事电影制作的机构1500余家,在全国遥遥领先;中影、万达、光线、开心麻花这些中国电影的明星企业都在北京落户;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主要影视企业都在北京设有分支机构或创作经营实体。这样的体量和集中程度,不仅在国内,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这些影视企业是北京加快建设“影视之都”的主体力量。

在北京,电影公司既能感受最浓厚的电影文化氛围,也能接触到最丰富的行业资源。拍电影——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一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聚人才——国内最优秀的电影从业者、北京电影学院等顶尖艺术高校都在北京;找平台——每年四月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是区域乃至全球电影交流、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场所。

各项政策的扶持也为影视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利好消息。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基金等专门资金、专项基金扶持创作;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重点项目,《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均曾受惠;2019年推出的《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被业内称为“京十条”,从“文化+ 科技 ”、“投贷奖”联动、金融支持等10个方面推动影视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② 凭什么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电影之都”称号

长沙比青岛强,但青岛出的电影演员多

③ 青岛市凭海临风+万达茂+红树林+城市阳台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后,青岛将再次引起世界的聚焦第28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将于7月20日至8月26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盛大举行。将呈现十大亮点:亮点一 会期“史上最长”,场地“世界最大” 亮点二 凸显“上合主题”,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亮点三 200多个国际品牌 1300多款啤酒进驻亮点四 诸多“黑科技”闪亮开幕式亮点五 大型演出“凤凰火舞秀”每晚上演亮点六 郎朗领衔“凤凰之声国际音乐季” 亮点七 带老人孩子来看“国际大马戏” 亮点八 最美海鲜领衔,给你“舌尖上的中国” 亮点九 全程展现绚丽“灯光焰火秀” 亮点十 一万平米游乐区让大人孩子“疯个够”!在这里,有着亚洲第一滩,叫金沙滩沙!细出粉色泽如金,来青岛西海岸必到之地;在这里,拥有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一青岛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在这里,有着中国北方醉美环海公路,叫环岛路;在这里,有种信仰叫大珠山石门寺灵珠山菩提寺;在这里,有种浪漫叫“琴岛之眼”;在这里,有着青岛的“海上门户”叫鱼鸣嘴,风景迷人;在这里,有种国际范,叫青岛东方影都;在这里,有着集吃唱玩乐购于一体的商业广场;在这里,有着“海上花屏”“中国北方第一高岛”“中国第三高岛”,叫灵山岛;在这里,有座小岛秀美如画世外桃源般宁静远离城市的喧嚣的火山喷发小岛叫竹岔岛;在这里,有着国内首个海军主题的公园,叫海军公园。凡是入住民宿的客人享受九大便利:智能门锁,随时入住,自助入住,0等待;免费提供星级酒店洗漱用品,毛巾,浴巾,一次性拖鞋,浴帽,剃须刀等;床上用品一客一换;免费停车,出入便利;冰箱备有酒水饮料,有偿提供,省去奔波之苦;负一层配有娱乐室!台球麻将跑步机免费畅玩到底;有偿提供机场接送火车站接送服务;免费提供菜米油盐酱醋茶炒锅蒸锅等厨具,可自做海鲜大餐!免费赠送啤酒六瓶!客厅主卧侧卧拥有三台空调,北窝配有一台风扇;负一层娱乐室配有空调和除湿机;客厅配有70寸LED电视光纤宽带WLAN畅享!将享乐进行到底!凭海临风,把酒言欢,尽享滨海度假惬意时光。青岛国际啤酒节,家门口的国际盛会我在西海岸新区等你!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凭海临风+万达茂+红树林+城市阳台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④ 青光岛在哪

题主是否想询问“星光岛在哪”?青岛。根据查询网络地图资料所示,星光岛在青岛。青岛星光岛上汇集了住宅、商旅、文娱、海洋经济等多维度产业,是青岛东方影都大配套、大资源的聚集地、是未来青岛国际电影节的永久举办地。

⑤ 青岛东方影都十一营业吗

营业。
1、青岛东方影都融创乐园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四,周日10:00-21:30(最晚入园19:30),周五至周六10:00-22:00(最晚入园20:30)。
2、青岛东方影都是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综合项目,“屹立东方走向世界”的东方影都占地面积约376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540万平米,涵括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融创茂、融创乐园、大剧院、高端酒店群、融创游艇会、滨海酒吧街、知名医院、国际学校等业态。

⑥ 未来的东方影都真的能成为东方的好莱坞吗在星光岛买房子真的能升值吗

目前看来,东方影都的硬件配套绝对没问题的,东方影都是世界唯一具有影视外景、影视制作、电影发行、影视会展的全产业链项目。比如它规划建设的世界一流的大剧院和秀场将来是举办青岛海上电影节的永久举办地。国家现在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东方影都未来的影视产业发展将会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所以很多人都相信,东方影都就是未来东方的好莱坞。现在投资星光岛住宅的人都是看好它的升值潜力,依照明星们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星光岛住宅的价值一定非常之高。

⑦ 电影节,能扛起地方文化战略发展的大旗吗

十年前,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转移,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成为近十几年地方政府的最主要财政收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而言,随着我们搬进楼房,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新城的格局,一般都会配套一个辐射周边多个小区的综合性商业体。比如北京的朝阳大悦城,基本上成了周围上下2个地铁站沿线人们生活购物娱乐的中心场所。

商场大多地段非常核心,因此地价大多不菲,不知道细心的读者有没有思考过,这么大的商场,哪种业态的占地面积最大?一般情况下,占地面积最大的往往有2种:影院和书店。其中影院的面积可能会比书店还要大一些。

电商刚兴起的时候,商场业态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服装行业了,但随着O2O的发展,你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商场里的一切:服装、美食、美妆、超市生鲜。可是电影就不一样了,即便当下流媒体平台快速崛起,但一部热映的商业大片,依然是你去影院的绝佳理由。有了人流量,商场其他业态才有发展的机会。

同样,一家好的书店可能并没有太多人购买,但书店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为知识付费,为生活充电。引入一家高逼格书店,能让整个商场的气质都显得清新脱俗。

一家电影院,对一座商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当电影作为一个IP来运作的时候,影响力就更大了。我们都知道上海迪士尼乐园,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围绕着上海迪士尼乐园,当地政府规划了一片24.7平方公里的上海国际度假区,要知道整个澳门也才32.8平方公里。迪士尼电影IP对于当地文旅行业的推动作用,肉眼可见。

同样,电影拍摄基地,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浙江金华市的横店影视基地了。因为电影制作环节的巨大潜力,万达还曾经砸重金在青岛建了东方影都(后被融创接盘)。

聊了这么多,接下来慢慢把话题转回电影节上。要知道国内大多数电影节,都是广电系统主办、地方政府承办,作为承办方的地方政府。承担了电影节运营所需的大多数资金和场地,那么电影节对当地有哪些价值,以及,电影节比起其他会展活动、体育赛事,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美好吗?

对于地方政府,近十几年靠卖地获得财政收入的方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要逐步腾退。但接下来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在哪里?今年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拿出了几十万亿的基建计划,但与以往不同,这次新基建将会重点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

比起这些大盘子,文化产业的规模小到只是它们的九牛一毛。但丝毫不妨碍许多新一线城市,正在积极引进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当中头部资源,在打造品牌、宣传城市形象、提升软实力等方面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那么,办一场电影节,能实现这些目标吗?

电影节本身,对于城市品牌有价值吗?

很多城市都希望通过一些文旅活动,来打造城市名片。比如早些年北海举办环球小姐大赛,还有近几年许多城市举办的马拉松项目,都在通过文旅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电影节逐渐进入了地方机构的视野,第一眼看来,电影节持续时间久(一般一周左右)、国内外明星都来参加、影视行业从业者广泛参与,还有全国影迷来看影展。有人气、有声量,简直是打响文旅战略的不二之选。那么电影节真的有如此大的价值吗?

全国范围内的电影节,除了北京、上海这种大型且有一定举办年限的电影节有组委会,其他地方政府举办的电影节展,大多没有固定的组委会,每次举办都由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然后每个版块又交给相关的举办单位来负责落地执行。这种组织方式,在大型综合性电影节活动上,很容易在小的环节出现问题。但这都是其次,没有专业的组委会做专业的事情,电影节就很难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

我们都知道,电影明星、从业者如果没有产业落地,他们不过是来打个酱油就走,最后留下一些让外面的人不留任何印象的新闻报道。对城市提升影响力没有太多实际价值。明星们一年走那么多次红毯,参加那么多次电影节,你自己想想你能记得住的有吗?再说从业者,各种影视公司大佬剧集,看样子能把产业带到这些城市,可事实上呢?

就拿上影节来说吧,上影节作为中国甚至亚洲最好的A类电影节,每年的举办几乎整个东亚地区的电影从业者都会来这里。由于每年电影节恰逢小龙虾旺季,电影人们私下谈事情都少不了一桌小龙虾宴,因此很多人也把上影节称作“小龙虾电影节”。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上影节绝对是行业洽谈的最大盛会。可是电影节结束,电影人们该回北京还是回北京,整个产业依然聚集在北京。

如果说行业上层的聚集需要更深层次的产业布局,那么通过电影节影展、嘉年华活动,吸引民众广泛参与,带动消费的思路是否也是一条出路呢?在我看来,按照目前的办节思路,很难辐射到全民参与,哪怕是影迷参与的水平。

电影展映是电影节所有版块里,民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个环节。如果看每年电影节开票时候的抢票盛况,以及各种二手转票行为,还有各种高价票。2000一张的《昼颜》,内环一套房换《小偷家族》一张票,几千块换《黄金花》,你还以为全上海的观众都在参与,事实是这样吗?

我们看一下公开的资料,淘票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影节总售票数46万张,那这是否等于上影节的观影人数就有近50万人呢?显然不是这样。

我们都知道,电影节的目标观众是一个很小的群体,每年电影节的复购率极高,一个人买10张的情况非常普遍,更有一些资深影迷,一个人买上好几十张电影票。所以真实的电影节,我推测观众不会超过10万人,而且这些观众在7天时间,分散在全市数十家影院,时间和地点都很分散,很难实现聚集效应。同样在上海举办的China Joy,4天时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接待人次达到了34.27万人次(第十五届)。

对于Z世代消费者而言,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越是小众的越大众,越是大众的越小众。B站举办的春晚让传统流媒体平台的老板们脊背流汗,那是因为这些小众文化的消费群体足够有凝聚力,他们聚集在一起,能够把声量扩大到大众视野,也就是所谓的“出圈”。电影节的影展同样如此,但电影节受限于时间和地理因素,尽管有了一定的声量,想做到出圈,目前还是很难。

把小众的文化做到极致,就会拥有独特的名片

对于国内目前的电影节,我个人的感觉还是比较悲观的。因为大多数电影节的举办模式,都是直接照抄国际A类电影节的模式,在单元设置上不管有没有内容先把架子搭起来。而且很多板块比如开闭幕式晚会、论坛、大师班这种板块,全国电影节来来回回都是北京那几家公司做的承办,思路和嘉宾都没什么变化。参加完几次,给人的感觉就是同样的嘉宾同样的活动,在A城市举办完了接着去下一个城市举办。就像马戏团表演一样,跑了那么多城市,最后还是那几只动物,那几样表演。

我还记得当年美团网创始人把猫眼电影卖给光线传媒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如果想把猫眼做好,美团就必须深耕影视娱乐行业,这并不是他们所擅长是事情,可同样是文旅行业的美团旅游、酒店业务就保留了下来。所以从这个小事可以看出来。地方的初衷是想通过电影节来带动文旅消费,可办到最后发现,光是把电影节办好就已经要进入影视行业的深水区,更不要提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了。

其实在全球范围来看,想做一个小而美的电影节并不是不可能。法国小城安纳西,举办的昂西动画电影节,不仅具有超高的行业影响力,还未当地带来了实际可观的收益。美国的“西南偏南”(SXSW)集合了电影、音乐、科技、极客等一众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元素,成为了近几年电影人在年初参加的一项盛事。日本农业重地山形县,本来以农业和水果生产为主,但这里却孕育了整个亚洲最好的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所以,当文化产业发展的足够大的时候,电影节的机会点存在于这些细分的、垂直的电影节领域。而且这些电影节的举办成本不高,人员忠诚度很高。如果从现在积累,耐心做上5年,我相信这样的电影节,会给当地真正实打实的回报。

⑧ 黄渤新片《封神三部曲》停拍,为何被说是疑似没钱交房租

黄渤的新片封神三部曲被曝停拍,不是说没有钱交房租,而是没有钱交场地租金。封神三部曲在东方影都开拍,东方影都的租金上涨加上黄渤他们的新片投资了30亿。

除此之外,《封神三部曲》里面的演员都是老戏骨,还有新晋演员。《封神三部曲》里的演员是由李雪健,黄渤,袁泉,陈坤,夏雨他们主演。新晋演员都是由他们找的,这一批的新晋演员都不是流量明星。为了那这部作品更好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这一批新晋演员一直都在练习,北京京西文化都在严格的培训他们。培训费用也是昂贵的,已经培训了很长的时间。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京西文化,他们拍摄了《战狼2》还有几部优秀的作品之外,其他的作品票房并不高。本来现在都处于影视寒冬,其他的十多部作品票房不高都会影响整个北京京西文化的收入。因此北京京西文化在东方影都拍摄封神三部曲,就出现了资金困难没有钱缴纳东方影都场地费的窘境。

⑨ 山东青岛电视电影学院提前批是那段

是最前批次
青岛电影学院坐落于山东省青岛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全日制普通民办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2010年的北京电影学院独立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电影学院,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在举办方实际控制人海发集团的鼎力支持下,将与东方影都、中国广电_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藏马山影视基地等已有影视产业资源协同发展,致力于共同打造“以技术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的区域影视产业生态圈,为青岛市、山东省影视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化发展,建校初就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境外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截止到2022年,学校和美国、英国、新西兰、马来西亚、俄罗斯、中国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3+1”、“3+2”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青年教师博士班项目、大师工作坊、寒暑期夏令营、参加国际知名电影节等,积极构建学校高水平的国际教育教学平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