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俄罗斯电影的特点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罗斯电影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2-01-18 05:47:59

❶ 好看的俄罗斯电影有哪些

1、《守护者:世纪战元》《守护者:世纪战元》是一部俄罗斯科幻动作片,影片十分精彩。本片讲述一直从事兵器研究的邪恶的克拉托夫教授,欲用生物兵器达成自己的野心,在俄罗斯境内的各大城市制造了一系列大规模爆炸恐怖袭击。为了消灭邪恶势力,拯救面临生物兵器毁灭的国家,俄罗斯国防部派出了冷战时期创建的名为“爱国者”的超级英雄团队来拯救俄罗斯,是好看的俄罗斯电影排行榜榜首。2、《黑海夺金》《黑海夺金》是一部惊悚冒险片,剧情跌撞起伏,十分吸引人。电影由裘德·洛主演,讲述了一个潜艇的船长带着自己的队伍奔赴海底,寻找沉没的宝藏的故事。在幽闭的潜艇内部,船长和他的船员都由于压力导致“精神恍惚”。最终寻宝之旅变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存游戏,是好看的俄罗斯电影排行榜推荐之一。
3、《夺命地铁》《夺命地铁》是一部灾难片,这部电影全片没有一个血腥镜头,但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思。讲述在拥有近八十年地铁运营历史的莫斯科市,一段地铁隧道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引发了莫斯科河水倒灌,整个城市陷入毁城危机的故事。

❷ 俄罗斯电影的特点

官方的你自己查资料。

❸ 俄罗斯科幻片电影的特点 美国科幻片电影的特点

俄罗斯的多以与黑帮交涉为主。美国的多以“独行侠”的主角人物为主,一般是写未来、动作、谍战等为主的科幻片,这都是从我看的总结的,仅供参考。

❹ 美国,日本,俄罗斯的电影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由于有个好莱坞,所以动作片和科幻片目前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比拟——谁叫人家舍得花钱啊……

俄罗斯现在好像也热衷与拍动作片和科幻片,前一段时间的《无畏上将高尔察克》还有最近的一部科幻片拍得都不错,只是看管英语科幻片突然换俄语的看起来有点不大习惯。

日本片嘛……可能恐怖片还可以,其他片子都不咋滴,尤其是动作片跟科幻片,动作片制作上仅仅只是比韩国的好——韩国的动作片是我看过的最恶心加郁闷的……科幻片嘛——不知咋滴,我看过的日本科幻片感觉上都跟奥特曼差不多,剧情幼稚,演员演技糟糕,打斗场面根本就是奥特曼,永远都是一开始被人狂殴,然后最后就爆发一下子干掉敌人……

个人觉得,还是美国片比较好看,当然这是与日本和俄罗斯比较的。如果是全世界的话,那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片子也很好看。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大制作电影的话,估计美国的应该是最牛的了,例如战争片,动辄就扔好几亿的美元进去拍,不够再补——试想一下,用钱砸出来的战争片能不好看吗?

❺ 为什么俄罗斯电影,电视剧不发达

不重视,俄罗斯属于战斗民族,崇尚军事,少了很多儿女情长吧。

❻ 为什么俄罗斯的电影业不发达是因为文化也不是很发达么

谁说俄罗斯电影不发达的。俄罗斯电影90年代之后由于思想解禁,异军突起。
1991年的《蒙古精神》,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在外蒙古拍摄的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名作。手中是法二版。这次课上给学生放了投影,大银幕体验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感觉真爽啊。

1994年,《烈日灼身》(《毒太阳》),同为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导演的揭露斯大林时期政治迫害的反思电影,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此外,尼基塔·米哈依尔科夫在后苏联时期拍摄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及最新作品《十二怒汉》都有不错的DVD版本。

基拉·穆拉托娃是苏联极有个性和有争议的女导演,后苏联时期她的作品《迷恋》(1994)和《契诃夫的主题》(2002),这俩个电影都来自俄罗斯五区版的穆拉托娃套装。不知道这个套装还有她的其它啥电影。

1996年,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母与子》,这位被誉为是“改革与公开化时期”的塔可夫斯基的作者电影大师,迄今已拍摄了故事片17部,纪录片20余部。

值得庆幸的是,索科洛夫的代表作大部分在国内都能找到DVD。《母与子》,我手头有两个版本,一区版本和英二“人造眼”版本。《父与子》我也有两个版本,另一个是台三发行的。“人造眼”出版的这个套装,还包括《父与子》。“人造眼”的索科洛夫套装,除了画质远好于一区版本外,胜在花絮丰富,尤其是收入了两个纪录片《卑微的人生》和《士兵之歌》,对于理解索科洛夫的创作很有裨益。此外,我收集的索科洛夫作品还有:“生死三部曲”开篇之作《第二层地狱》(1990)、《太阳》、一个镜头构成的《俄罗斯方舟》(2002)、来自西班牙二区的《金牛座》(《遗忘列宁》)及2007年索科洛夫的最新作品《亚历珊卓》。

至于索科洛夫的纪录片,一区FACETS发行的索科洛夫纪录片套装算是较全的,我手头有《大地的挽歌》(1977-1988)、《塔可夫斯基挽歌》(1988)《精神之歌》和《旅程挽歌》(2001),以及最近英皇出的也是一区FACETS发行的《对话索尔仁尼琴》(1998)等。

1997年,谢尔盖·鲍德罗夫的《高加索俘虏》,一区米高梅发行的版本。这是第一部以车臣战争为背景的故事片。故事类似大岛渚的《饲育》或姜文的《鬼子来了》,说不清是谁受谁的启发了。导演谢尔盖·鲍德罗夫属于移居国外的俄罗斯导演群体,他有鞑旦血统,生于西伯利亚,用外资拍摄迎合西方观众的电影。最新的电影就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蒙古王》,大陆演员孙红雷扮演重要角色。市面上有若干DVD版本。

下面该说新一代导演了。

首先应提到的是多产的阿里克塞·巴拉巴诺夫。1997年,他导演的由俄罗斯最重要的民营电影公司CTB出品的匪帮片《兄弟》(《兄弟怜》)在俄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意见对立使得这部电影不仅成为电影领域的一个事件,也成为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个事件。影片描写的是彼得堡黑社会与雇佣杀手之间的事件。由于影片票房的大卖,《兄弟》2000年又拍摄了续集。评论界对影片的塑造的主人公达尼拉的形象展开了激烈争论。2002年,他导演的《畸形人与正常人》(《畸零与色情》),在戛纳电影节上的展映引起普遍关注。2005年,巴拉巴诺夫又拍摄了动作大片《死人的骗局》,由大导演尼基塔·米哈伊尔科夫主演。此外,巴拉巴诺夫还拍摄了以车臣战争为背景的战争片《战争》(《反恐战争》)获得了俄罗斯塔夫尔电影节头奖金玫瑰奖。这部电影我手头有英二的版本,还是那天意外地在大B那特价淘来的。

战争题材,尤其是卫国战争是苏联电影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战争片历来是苏联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曾引发几次浪潮。随着前苏联社会的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电影在表现政治、表现社会、表现战争等方面开始出现新的不同的视点。个别电影创作者对以前未曾触及的阿富汗战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车臣战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视点对战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苏联解体后,后苏联的战争片也涌现出许多重要作品。包括反映阿富汗、车臣战争,当然,二战的卫国战争依旧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如尼古拉·列别杰夫的《星星敢死队》和罗戈日金的《战场上的布谷鸟》。这两部电影,我手头均有DVD。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导演新秀是安德烈·萨金采夫。2002年,他的一部《回归》一举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这是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夺得金狮奖三十多年之后,再次获此殊荣。这个电影我手头有两个版本:三区安乐版本和法二TFI版。另外,萨金采夫的新作《将爱放逐》(2007)的DVD也由法二TFI发行,手头已有。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出身于电影世家的年轻导演,如冈查洛夫斯基、帮达尔丘克、米哈伊尔科夫、丘赫莱依、托多洛夫斯基、杨科夫斯基的儿子们,都一跃成为俄罗斯电影创作的中坚。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格利高里·丘赫莱依的儿子巴维尔,他导演的成名作是《窃贼》(1997),关于父亲的缺失与少年的成长。这个电影我手头有两个版本:台三元宝利的和德二的。此外,我还收集到了巴维尔·丘赫莱依的另一部电影《薇拉的司机》(2004)。

与格利高里·丘赫莱依同一时代的同学兼新浪潮伙伴谢尔盖·帮达尔丘克,如今,他们的儿子也站在同一电影前沿。名叫菲多尔的小帮达尔丘克,不比父亲逊色,拍摄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片《第九纵队》,票房评论俱佳。

彼得·托多洛夫斯基(《战地浪漫曲》、《国际女郎》)的儿子瓦莱里,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可惜的是,他的最重要的电影《爱情》(1991)、《聋人之国》(1997)均无缘得见。不过,他的另一部电影《情人》(2002)手头有,是由主演过《乡愁》的奥列格·扬子科夫斯基主演。

除此之外,手头有DVD的还有其它一些重要作品,列举如下:

安德烈·克拉夫库克的《寻找幸福的起点》(2006)。该导演今年的大片《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也发行DVD了。坊间有多种版本流行。

《西服》(2003),Bakhtyar Khudojnazarov 柏提古·杜纳佐洛夫作品,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和评审团特别奖。《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2003),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斯佐的爱》(2004),哈萨克斯坦导演古卡·欧玛洛瓦戛纳参赛作品。《死亡骑士》(2005),俄罗斯一部暗杀题材的动作大片。

《玛莎》,谢尔盖·特卡乔夫作品。俄罗斯五区发行的DVD。更新的作品还有2007年阿里克塞·彼马诺夫的电影《敖德萨的三天》。大B那花一块五淘来的。

最后要提到的自然是“俄罗斯的吕克·贝松”提莫·贝克曼贝托夫,他导演的《守夜人》是俄罗斯电影历史上首部纯本土投资、完全好莱坞式运作、最终创造出商业奇迹的大片。《守夜人》让全世界影迷见识到俄罗斯新电影“文艺复兴”的威力。这部电影及续集《守日人》均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两部电影及导演的第一部好莱坞制作《通缉令》(2008),市面都有多种版本,前者还发行了蓝光盘。

❼ 俄罗斯电影的介绍

俄罗斯电影必须先说前苏联电影。前苏联电影起步很早,几乎和电影本身发展历史一样。前苏联电影导演爱森斯坦作品《战舰波将金号》至今都是电影学科的教学片。 前苏联电影强调主旋律、宣扬正能量,但又能在正能量中深挖人性内核。不过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电影开始逐渐消失在观众的视线里。俄罗斯影展又让我们欣赏到一些优秀的俄罗斯影片。俄罗斯电影发展到现在,依然继承了前苏联电影的传统。

❽ 俄罗斯电影主要特点是什么 急需哦 要长点点的 作业啊

简述俄罗斯类型电影的探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然而,在没有做好预测的情况下,盖达尔和丘拜斯等人的“休克疗法”及私有化,不仅没有创造出市场经济,恰恰相反,私有化打消了提高效率的任何希望。人们期待的潘朵拉盒盖打开了,然而释放出来的却是恶性的通货膨胀。从1991年到1998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了49.4%,可以说是丧失了半壁江山。而1998年8月再度爆发的金融危机则使俄经济几乎跌到崩溃的边缘。
在全国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中,俄罗斯生产滑坡,物价飞涨,国民生活水平下降,整个社会混乱无序,这给经济市场化的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到目前为止,真正自然的、正常的市场经济在俄罗斯依然只是一个诱人的“期待”。而在这种期待中,俄罗斯的电影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几乎全线崩溃。不过,热爱艺术的俄罗斯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电影,在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在好莱坞高科技和纯娱乐性紧紧吸引着人们眼球的压力中,俄罗斯电影的探索之路一直在缓慢地铺延着

1、“类好莱坞”电影:舶来品,找不到落脚点
俄罗斯取消对进口影片的限额规定后,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外国影片,尤其是美国影片蜂拥而至。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快餐”,美国电影及时有效地占领了俄罗斯的电影市场。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俄本土电影的创作者们带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对好莱坞电影进行借鉴或仿造。这其中,许多影片粗制滥造,少有艺术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凝聚着创作者的思想和个性,既能吸引观众,也不失艺术水准。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表现主题。俄罗斯电影创作者在“移植”好莱坞爱情片的模式时,虽然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能吸引观众眼球点击率的纯娱乐性场面描述,但有些影片仍不失艺术品位,印带着俄罗斯人特有的高雅。《雨痕》(维·纳哈勃采夫-姆拉德希依导演1991)是一个现代版的希腊神话。影片让年轻的女音乐工作者和归国的中年音乐家在未解的谜团中相识、相爱,直到谜团解开。影片继承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流露出一种人受不可知命运摆布的痛苦。1998年,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的《爱情三重唱》放弃了对时代的思考,把表现的触角伸向了当时时髦的三角恋爱上。作者虽然调用了俄罗斯式的悬念、讽刺、幽默、抒情等各种手法,但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却远远不及作者以前的《战地浪漫曲》,以致“不知为什么,观众对影片没有反应”。[1]影片《12月的音乐》(德霍维奇内依导演1996)同样出于商业考虑,描写了一个出国侨居的男子回国后同一对母女陷入三角感情的纠缠之中的故事。影片最后的悲剧结局似乎从一个侧面透露出了俄罗斯人当前的阴郁情绪,但陈俗的爱情模式却把本来就心情不好的观众给赶走了。
黑社会势力是好莱坞电影常用的表现素材。在俄罗斯,影片审查制度解构后,一大批表现俄社会动荡的黑社会片开始兴起。1992年,导演甫·普洛特金拍摄的影片《为了活下来》,讲述了一个退伍军人在担任登山营主任期间同黑社会势力斗争的故事。影片既借鉴了好莱坞影片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也继承了俄罗斯电影细致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优良传统。虽然情节简单,但影片表达手法多样化,既有纪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运用,也有儿童电影的特征,发行情况比较好。1997年,阿列克赛·巴利班诺夫的《兄弟》同样以复员军人同黑社会的斗争为背景。影片主人公达尼拉为了救哥哥同黑社会势力展开生死之战,最后达尼拉干掉了黑社会分子,拿了他们的钱,分给他认为需要的人,然后便坐车离开了彼得堡。影片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达尼拉由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伙子变为冷酷的杀手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
帮匪题材同表现黑社会势力的影片紧紧结合在一起,但在俄罗斯,这一类效仿好莱坞模式的电影更多地把批判的触角伸向了现实社会。1991年,瓦·契柯夫的《俄罗斯轮盘赌》把美国电影《邦尼和克莱德》的情节模式借鉴过来,真实准确地表现了俄现实社会动荡、混乱的情状。影片中许多格斗、枪战的场面惊心动魄,极近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风格。难怪有些俄罗斯影评人称它为“当代俄罗斯的邦尼和克莱德”。1998年,瓦·托多罗夫斯基的《聋人之国》通过两个女孩的前途命运再次触及到了俄罗斯当时的社会现实。影片故事情节简单,但情节设置上运用了现代电影的诸多元素:爱情、友谊、金钱等等。叙事方式上,黑社会、毒品、脱衣舞等调料的加入,则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尽管影片存在一定程度逃避现实的嫌疑,但却典型地代表了俄罗斯“第二浪潮”电影创作者的风格和趋向。2000年,新成立不久的“炼金术电影公司”推出豪华电影《黑幕》。该片在普通的侦探、帮匪情节中加入了陨石坠落、日蚀等宇宙的天灾的自然现象,以适应美国大片培养起来的新的消费群体,不过影片在艺术上没有突破。
1998年,阿斯特拉罕导演了影片《死亡合同》,该片可以划归到恐怖片的范畴中去。创作者想以一个移植人体器官的秘密场所的杀人行径来制造恐怖气氛,但影片因为过于暴露的商业目的和迎合倾向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1999年,瓦西里·皮楚拉导演的最新影片《缀满钻石的天空》比较受欢迎,但整体上处理的略显粗陋平庸。2000年,亚历山大·泽利多维奇对昆延·塔伦蒂诺的效仿之作《莫斯科》做得比较好,但同真正的美国商业片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总体看来,俄罗斯的“类好莱坞”电影在样式上“面面俱到”,而且有一部分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但在吸引观众方面,却不尽人意。除了还没有掌握样式电影的特点和规律之外,或许根本问题在于,好莱坞模式化的电影在俄罗斯的传统中根本找不到落脚点。所以,好莱坞模式要确立自己在俄罗斯的牢固地位,还需要真正的时间。

2、喜剧片:本土品,让人笑不起来
据调查,目前在俄罗斯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最受欢迎的是喜剧片,这或许契合了俄罗斯人生性善良和狂放的特点,也或许是因为沉重的现实生活使人们对喜剧样式有所钟爱。但是,现今的俄罗斯喜剧电影中却少有纯粹的喜剧片,导演们每当涉足喜剧时,总会流露出一种阴暗的底色或是含泪的笑。
1991年,艾利达尔·梁赞诺夫自编自导的《天堂》以隐喻的手法表现了一群被时代遗忘的艺术家和不幸的老人们的艰难生活。影片最后,在外星人的帮助下,这群人乘坐一辆奇特的火车飞上了天。影片获得1992年最佳故事片“尼卡”奖。但导演失去了他一贯的幽默感,影片中丑陋荒诞的环境和精神似不正常的人让观众产生厌恶感。1996年,梁赞诺夫的《你好,傻瓜》登上了当年排行榜的首位,但是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笑料却给人一种没有生活根基的感觉。看来,有才华的梁赞诺夫面对凋敝的生活,也全然没有了笑的欲望。
1995年,亚历山大·罗果日金的《民族狩猎的特别之处》很是吸引观众,电影票房以及录相带发行的收入都达到了与西方大片不相上下的水平。影片把俄罗斯的传统爱好:喝酒与狩猎融为一体,通过狩猎过程中的各种奇遇制造出大量笑料。然而,洋溢着轻松欢笑声的《特别之处》同样不是纯粹的喜剧,影片透着尖锐的讽刺意味对民族生活中的“酒文化”进行戏谑。1998年,罗果日金的《民族垂钓的特别之处》则把意犹未尽的伊沃尔金将军一干人带上了更加热闹的垂钓之旅。影片大胆杜撰了一些离奇的情节,让伏特加酒的味道蔓延到了军事演习中的军舰上和非法侵入邻国水域的潜艇中,搞笑目的十分明显,影片向纯喜剧的方向进了一大步。
1994年,俄罗斯第二浪潮的中坚人物谢尔盖·里夫涅夫推出影片《镰刀与锤子》。该片讲述了通过改变性别将一个普通人变成时代需要的典型人的荒诞故事。影片是对斯大林时期文化与政治的滑稽调侃,充满了尖刻与机智,但却极端阴郁。1993年,富有幽默感和喜剧才华的尤里·马明用《通向巴黎的窗口》表现了俄罗斯人在出国大潮中的心态。作者以谨慎的态度探索了一种能够表现俄罗斯人对国外生活复杂心态的艺术结构:通过在墙上开个窗户,让梦想去巴黎的人开开眼界,再回到现实中的俄罗斯来。该片获得当年“震荡”电影节导演奖。不过,牵强附会的情境和并不可笑的打闹却使影片质量大大受损。1995年至1996年奥塔尔·约谢利阿尼推出系列片《匪徒列传》。其中《匪徒列传,第七章》是一部结构很好、充满愤怒和嘲讽的电影。影片叙述自中世纪以来到苏维埃政权时代直到今日这个枪械泛滥、黑帮横行的污浊社会中人类的愚蠢和暴力。影片中有不少令人发笑的东西,但这种笑是板着面孔咬牙切齿的笑。
此外,一些本来很好的喜剧或情节剧由于过分沉溺于闹剧手法而遭到损害。比如巴德尔·隆金叙述一个矿工小镇里好人与坏人“斗争”的《婚礼》(2000),弗拉基米尔·缅绍夫描写1983年莫斯科的《众神的妒忌》(2000)以及弗拉基米尔·福金讲述一座房子里住过几代人的《富人之家》等等。
在当前的俄罗斯,喜剧电影的创作还没有真正步入到纯喜剧样式的轨道上来,许多影片无论是揭露过去苏联时期的风习或是讥讽当前的社会现实,创作者不是要我们发笑,而是使我们感到一种刺痛。而且当前俄国人对荒诞美学的热衷太过痴迷,以致使本土的喜剧越来越趋向概念化。可能是现实太沉重了,电影工作者高兴不起来,广大的人民也同样不能纯粹地“喜剧”一回。目前,俄罗斯喜剧样式的电影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3、“新俄罗斯人”电影:新生儿,长大还需时间
“新俄罗斯人”电影是在俄罗斯新贵现象产生之后应运而生的。所谓“新贵”,就是那些在苏联解体后利用种种渠道迅速发家、过上优裕奢华生活的商人,他们多居住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新俄罗斯人”影片以他们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他们生活的场景及其经历折射出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状况。
1995年,阿勃德拉什托夫和明达泽导演的《一个乘客的剧本》,比较类似于“新贵电影”。该片虚构了两个社会形象:法官和被审判者。年轻人在苏解体前被牵连入狱,苏解体后,他出狱并跻身于新贵之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火车上看到了曾经审判过他的法官(现在成为列车员)。于是他便开始了有计划的报复行动 然而最后,死去的却是年轻人。影片主要表现了一种报复心理。虽然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银熊奖,但在国内却反映平平,可能是作者的虚构太过于一厢情愿,人们根本不愿意相信。
1996年,阿斯特拉罕的《一切都会好的》给人们编织了一个似乎更不大可能的童话:一个发了财的俄罗斯新贵回到故乡要建设一座娱乐中心;他的儿子获诺贝尔奖并回国,还爱上了一个将要结婚的姑娘;而其他的几对年老、年轻的恋人也最终走到了一起。影片是应时之作,因为过分地迎合“新贵”老板的心思,过分地美化他们的形象,而使影片的艺术质量大打折扣。虽然影片比较好看,但却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1998年,影片《莫斯科》没有迎合“新贵”心理,而是毫不留情地把批判的锋芒对准了他们。在影片中,“可爱的”新贵们无聊空虚的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2002年,影片《有一次在俄罗斯》可以划归到“新贵”影片中去。该片意在描写俄罗斯经济寡头别列佐夫斯基。
美国神话找到了西部片这一类型来表现自己200年的历史,银幕上出现了诚实的行政长官与狂暴的匪徒斗法。而俄罗斯的电影创作者们在探索中也试图打造自己的类型品牌——俄罗斯新贵电影。美国的西部神话通过善与恶的冲突,迸发出了民族文明和社会规范的火花,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成为美国电影的标识。而俄罗斯新贵影片却全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他们在打造本土品牌的时候,不自觉地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把“新贵”们美化得一塌糊涂;要么把他们丑化得面目全非。这些影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今俄罗斯社会的现实情状,但却由于缺乏客观的描写、冷静的思索以及足够的耐心,整体质量不高,“生长”还需呵护。

4、等待“后苏联”类型电影神话
在俄罗斯,除了30年代的喜剧电影以及60年代盖达尔的影片之外,基本上没有类型电影的传统。因此,“以那种魅力四射的坏蛋为主人公的类型电影及恐怖电影在我们的电影中没有根基。近年来有人企图尝试这些类型,但多以失败告终。”[2]俄罗斯老导演彼·托多罗夫斯基似乎不太赞成民族电影走类型化的路子。然而年轻一代的导演们却有不同的看法。Н·列别捷夫(1991年推出处女作《蛇泉》)说,“在今天的情势下,类型电影的制作应该从零开始”。[3]对此,教师А·米塔似乎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最近几年俄罗斯观众变化很大。十年前只有专家才能看到的影片现在每天都在电视上放映。 从接受信息的水平看,我们的观众已接近欧洲观众。 年轻人喜欢美国电影,他们偏爱不具俄罗斯特色的枪战片、恐怖片。兴趣爱好的改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因此,“俄罗斯电影必须先达到世界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掌握严格区分电影的类型原则,然后才能考虑其特殊道路。”[4]
目前,俄罗斯电影“国家定货”的时代已经消亡,“苏联电影”以及它的“贡献”也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新的局面是一份四分五裂的遗产和复杂无序的生存环境。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态状中,俄罗斯电影能否走上类型电影的发展道路,能否重新演绎前苏联电影的神话,我们不做预测,只有等待。

❾ 什么是俄罗斯风格

俄罗斯风格设计多以简练的色彩和冷静的基调为主,在强调理性冷静的同时又加入少许的出奇的创意加以配置,用《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来形容它的风格最适宜不过。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俄罗斯风格设计以浅米黄色系作基调,地面与大块量体分割采用深胡桃色与深色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选用深色麂皮沙发与胡桃木系家具突显质感,装饰品搭配自然系的后现代自然家饰来衬托空间的人文雅致气氛,整体空间感觉冷静、淡雅。
由于身处北国,木材资源丰富,俄罗斯人对木材是情有独钟的,连餐厅都不例外,桦木的地板,实木的餐厅桌椅,一切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亲近温和。整体感觉简练之余还有一丝温馨,虽说看起来和中式的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感觉这就是俄罗斯风情。
俄国从基辅罗斯开始已拥有众多的城市。基辅、诺夫哥罗德、普斯柯夫、契尔尼戈夫、波洛茨克、斯摩棱斯克、弗拉基米尔等,都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它们在10—11世纪时已达相当规模。当时,基辅有8个市场,很多教堂;诺夫哥罗德有用木头铺的街道和木制自来水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与拜占庭交往的增多,俄罗斯建筑、主要是大型建筑,用石头建的越来越多。基辅罗斯奥丽加女公为自己建了一座两层楼的庞大石头宫殿,内外饰有大理石、彩色石板和绘画,至今废墟犹存。弗拉基米尔城近郊建于12世纪的一座官邸(安德烈·博戈柳夫斯基公爵所有),内部也有白石和大理石的建筑。

❿ 苏联各时期电影特点

1896年,法国L.卢米埃尔的电影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地开始放映,同时俄国的电影爱好者(如.沙申、.费捷茨基等)也做了拍摄电影的尝试。
沙皇俄国的电影生产从20世纪初开始。1908年,.德朗科夫拍摄了俄国第一部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又名《斯捷潘?拉辛》)。1908~1916年,俄国共拍摄了1376部长短故事片,其中有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有表现俄国历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当时电影生产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影片生产技术条件也很差,这些都限制了电影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普洛塔占诺'" class=link>..普洛塔占诺夫的《黑桃皇后》(1916,根据普希金作品改编)、《安德列?科如霍夫》(1917)、..加尔金的《贵族之家》(1915,根据屠格涅夫作品改编)等。
人民电影事业的诞生 十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莫斯科,后来还有乌克兰,都很快成立了电影委员会。1919年 8月27日,颁布了列宁签署的法令,决定将照相、电影生产及发行移交人民教育委员会领导。这一天标志着苏联电影的诞生。此后,列宁对电影工作做了一系列指示。他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根据列宁指示的精神,拍摄了大量的新闻片和纪录片,这些影片反映了国内生活中的重要事件。1918~1920年间,还拍摄了一些古典文学改编的影片,如《谢尔盖神父》(1918,原着.托尔斯泰,导演普洛塔占诺夫)、《偷东西的喜鹊》(1920,原着..赫尔岑,导演.萨宁)等。高尔基的《母亲》也在此期间第一次被搬上银幕(1920,导演.拉朱姆内依)。根据形势的需要,十月革命后拍摄了一批表现国内迫切政治问题的故事片,它们被称为“宣传鼓动片”。1921年,国立第一电影学校全体师生在加尔金领导下拍摄了《镰刀与斧头》,这是苏联第一部大型革命题材故事片。影片表现十月革命期间贫富农之间的斗争1923年,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另一部着名的革命题材故事片《红小鬼》(导演..比列斯基阿尼)。影片表现了布琼尼第一骑兵军和马赫诺匪帮的斗争。
这一期间,苏联电影工作者的艺术探索比较活跃导演..库里肖夫'" class=link>..库里肖夫领导国立电影实验工作室,除了在蒙太奇手法上进行实验外,还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理论这种理论把演员比做操作中的机器,把导演比做设计工程师。库里肖夫根据这一理论拍摄了《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的不平凡的冒险》(1924)和《死光》(1925)等影片另外两名青年导演..柯静采夫'" class=link>..柯静采夫和..塔拉乌'" class=link>..塔拉乌别尔格创办了“奇异演员养成所”。他们力图把类似杂耍的夸张的表演方式带到银幕上来,拍摄了《十月姑娘的奇遇》(1924)和《米施卡反对尤登尼奇》(1925)等影片。这些探索包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有些影片在主题上也有价值,但由于对形式技巧的过分迷恋而影响了作品的完整与深度。1924年,俄共(布)十三大关于电影的决议指出,必须加强党对电影的领导。从这一年起,健全了领导机构,取消了私营发行公司,出版了《电影报》、《苏联银幕》、《苏联电影》等杂志,成立了“革命电影协会”。1925年又成立了由捷尔任斯基领导的“苏联电影之友”协会。1924~1925年,苏联拍摄了142部影片,其中故事片70部。在这中间,最重要的收获是,出现了《战舰波将金号》(1925,导演..爱森斯'" class=link>..爱森斯坦)和《母亲》(1926,导演..普多夫金'" class=link>..普多夫金),这两部影片成为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一期间, 乌克兰导演. .杜甫仁科'" class=link>. .杜甫仁科拍摄的影片《兹文尼郭拉》(1928)、《兵工厂》(1929)、《土地》(1930)也取得了重要成就。杜甫仁科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表现革命主题的电影手段。他的诗意手法产生了鲜明的表现力,充满了革命的激情。
20年代后半期,苏联还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电影作品,如爱森斯坦导演的《罢工》(1925)、《十月》(1927)、《旧与新》(1929),普多夫金导演的《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成吉思汗后代》(1929),普洛塔占诺夫导演的《他的号召》(1925)、《董?介果和别拉嘉》(1928)。此外还有《新巴比仑》(1929,导演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帝国的废墟(1929,导演 ..'" class=link>..艾尔姆列尔)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革命的主题。它们标志着电影艺术开始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
20年代的苏联纪录电影也出现了新的面貌,涌现了一批反映革命现实的纪录片和新闻片。许多影片反映了列宁的活动。以新闻杂志片《电影真理报》为中心,出现了电影眼睛派团体,其领导人是.维尔托夫'" class=link>.维尔托夫。他的影片《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只歌》等,对于苏联纪录电影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与电影事业发展的同时,苏联电影理论探索也很活跃。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不仅对于苏联电影,而且对于世界电影的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年代是苏联无声电影最辉煌的时期,为此后苏联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迅速发展阶段 30年代,苏联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声电影的出现使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苏联文艺的创作方法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革命的电影艺术的发展,使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出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夏伯阳》(1934,导演瓦西里耶夫兄弟),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30年代苏联电影的突出特点是革命斗争和建设的题材在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生路》(1931,导演.艾克)《金山》(1931,导演..尤特凯维奇'" class=link>..尤特凯维奇)、《献礼》(旧译《迎展计划》,1932,导演艾尔姆列尔和尤特凯维奇)、《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1936,导演..吉'" class=link>..吉甘、《波罗的海代表》(1937,导演..扎尔赫依'" class=link>..扎尔赫依和.'" class=link>..赫依费茨'" class=link>.赫依费茨)、《马克辛三部曲》(1935~1939,导演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伟大的公民》(1938~1939,导演艾尔姆列尔)、《政府委员》(1939,导演扎尔赫依和赫依费茨)、《肖尔斯》(1939,导演.杜甫仁科)以及..格拉西莫夫'" class=link>..格拉西莫夫导演的《七勇士》(1935)、《共青城》(1937)、《教师》(1939)等影片反映了苏维埃人——新生活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表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反映了革命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这一期间还拍摄了一批优秀的历史题材影片如《彼得大帝》(1937~1939,导演.彼得罗夫、《苏沃洛夫大元帅》(1940,导演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8,导演爱森斯坦);喜剧片如《富裕未婚妻》(1938,导演..培利耶夫'" class=link>..培利耶夫)、《拖拉机手》(1939,导演培利耶夫)、《快乐的人们》(1934,导演..亚力'" class=link>..亚力山大洛夫)《伏尔加——伏尔加》(1938,导演.亚历山大洛夫);根据高尔基原着改编(1939)、..顿斯阔'" class=link>..顿斯阔依导演的影片《童年》(1937)、《在人间》(1938)、《我的大学》(1939)等。
30~40年代初,苏联生产故事片近400部,动画片100多部,苏联电影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指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40年代的苏联电影生产由于卫国战争而受到影响。1941~1945年间,苏联的主要电影生产企业迁往后方,减少了产量。在对敌斗争热情的鼓舞下,苏联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批反法西斯斗争题材的影片:如《区委书记》(1942,导演培利耶夫)、《玛申卡》(1942,导演..'" class=link>..莱兹曼)、《她在保卫祖国》(1943,导演艾尔姆列尔)、《虹》(1944,导演顿斯阔依)、《卓娅》(1945,导演.阿伦什坦)、《伟大的转折》(1945,导演艾尔姆列尔)等。同时还拍摄了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题材影片,如《库图佐夫》(1944,导演彼得洛夫)、《伊凡雷帝》(上集,1945,导演爱森斯坦)等。
这一期间苏联电影的创作力量主要放在拍摄反映卫国战争的新闻纪录片上1941~1945年间共拍摄了489期新闻杂志片、67部短片、347部大型纪录片其中如《战争的一天》(1942)、《斯大林格勒》(1943)、《为我们苏维埃乌克兰而战》(1943)、《解放法兰西》(1944)、《柏林》(1945)、《歼灭日寇》(1945)、《人民的审判》(1945)等对于鼓舞人民的斗志,激发抗敌的热情,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卫国战争结束后,反法西斯斗争仍然是电影创作的重要主题导演格拉西莫夫于1948年根据A.法捷耶夫的同名原着拍摄了影片青年近卫军,表现了苏联青年的反法西斯斗争。同一题材的影片还有《侦察员的功勋》(1947,导演.巴尔涅特)、《真正的人》(1948,导演.斯托尔堡)等。这一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其他题材的优秀作品,如《米丘林》(1948,导演杜甫仁科)、《乡村女教师》(1947,导演顿斯阔依)、《俄罗斯问题》(1947,导演 ..罗姆'" class=link>..罗姆)、《西伯利亚交响曲》(1948,导演培利耶夫)等。
从战争结束以后直至50年代前期,苏联电影创作处于低潮状态。由于战争的影响、政治上的个人迷信和创作理论上流行无冲突论,影片产量减少,1940年苏联故事片年产量54部,1951年则不到5部;青年创作力量得不到成长的机会;与国外的文化交流陷于半停顿状态;在创作中,出现了一些过分颂扬领袖人物的影片;一些表现当代生活的影片则回避生活矛盾,粉饰现实。公式化、概念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显着特点。
繁荣时期 1956年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之后,到1962年,故事片产量达到 104部。同时,大批青年创作人员陆续涌现。各加盟共和国的电影事业也得到发展。在创作中,最明显的变化是题材样式的扩大。50年代中期和后期出现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如《狂欢之夜》(1956,导演..梁赞诺夫'" class=link>..梁赞诺夫)、《保尔?柯察金》(1957,导演.'" class=link>..阿洛夫'" class=link>.阿洛夫和..纳乌莫夫'" class=link>..纳乌莫夫)、《序幕》(1956,导演.吉甘)、《第四十一》(1956,导演..丘赫莱依'" class=link>..丘赫莱依)《共产党员》(1957,导演莱兹曼)、《列宁的故事》(1957,导演尤特凯维奇)、《鲁勉采夫案件》(1956,导演赫依费茨)、《不称心的女婿》(1956,导演.施维泽尔)、滨河街的春天(1956,导演.米隆涅尔和..胡齐'" class=link>..胡齐耶夫)高空(1957,导演扎尔赫依)《海之歌》(1958,导演.桑采娃)此外,还拍摄了多部成功的现代和古典文学巨着改编的影片,如《静静的顿河》(1957~1958,导演格拉西莫夫)、苦难的历程(1957~1959,导演..罗沙里'" class=link>..罗沙里)、《奥赛罗》(1955,导演尤特凯维奇)、《堂吉诃德》(1957,导演柯静采夫)等。
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前期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战争题材作品如..邦达尔丘克'" class=link>..邦达尔丘克导演的一个人的遭遇(1959)和丘赫莱依导演的《士兵之歌》(1959)。丘赫莱依导演的另一部战争题材影片《晴朗的天空》(1961),除了表现前方战士和后方人民作出的贡献外,还通过对个人迷信的批判提出了“信任人”的主题。这些显示了苏联战争题材电影创作的深入发展。另一些影片,如雁南飞(1958,导演..卡拉托佐夫'" class=link>..卡拉托佐夫)临风而立(1962,导演..罗斯托茨基'" class=link>..罗斯托茨基)、我住的房子(1957,导演..'" class=link>..库里让诺夫)、《伊凡的童年》(1959,导演..塔尔'" class=link>..塔尔可夫斯基)等,在人物心理刻画和表现环境的真实性方面也显示了特色。
从50年代中期开始,除“非英雄化”倾向外,“非情节化”,“生活流”,“意识流”等倾向在一些影片中也有所反映。
60年代以后,在前一阶段探索的基础上,苏联影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一时期的重要影片有:战争题材作品《士兵的父亲》(1965,导演..赤赫依捷'" class=link>..赤赫依捷)和《生者与死者》(1964,导演.斯托尔堡);农业题材作品《主席》(1965,导演.萨尔蒂科夫);表现列宁的影片《蓝色笔记本》(1963,导演库里让诺夫)和《列宁在波兰》(1966,导演尤特凯维奇);表现战后农村阶级斗争的影片《谁也不想死》(1965,导演.热拉凯维丘斯)。格拉西莫夫拍摄了道德题材三部曲:《人与兽》(1962)、《记者》(1965)、《湖畔》(1970);导演罗姆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1966);导演邦达尔丘克拍摄了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战争与和平》(1965~1969);柯静采夫改编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1964)和《李尔王》(1971);塔尔可夫斯基拍摄了历史传记片《安德列?鲁布廖夫》(1966)。60年代,苏联电影理论仍较活跃,罗姆、尤特凯维奇等导演提出“思考电影”的概念,与此同时,在20和30年代曾展开过的诗电影和散文电影的争论,这时又进一步展开。
四大题材 1972年,苏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电影事业的措施”的决议,要求电影创作应体现时代精神,现代题材应在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塑造当代主人公形像应成为苏联电影创作的主要课题。70年代苏联电影出现了4大题材创作热潮:政治题材、军事爱国主义题材、生产题材和道德题材。
政治题材作品一般称为政治电影,它以表现当代国际政治事件为主。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反映了苏联政府的对外政策的观点。如这是一个甜蜜的字眼——自由(1972,导演.热拉凯维丘斯)《礼节性的访问》(1973,导演莱兹曼)、《信任》(1976,导演.特列古勃维奇)、《野蛮人》(1978,导演热拉凯维丘斯)、《生活是美好的》(1979,导演丘赫莱依)等。在军事爱国主义题材方面,主要出现了 3类作品:①史诗性影片,这些作品力图全面反映卫国战争,如..奥泽罗夫'" class=link>..奥泽罗夫导演的5集影片《解放》(1969~1972)和4集影片自由士兵(1974~1977)、导演.叶尔肖夫拍摄的4集影片围困(1973~1978)等,这类影片气魄宏伟,出场人物众多,力图真实再现战争的全貌。②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结合的作品。这类影片在军事爱国主义题材创作中占多数。它们表现的往往是局部战役,重点是刻画战争中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个人的遭遇表现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如《这里黎明静悄悄……》(1972,导演罗斯托茨基)、《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导演邦达尔丘克)、《升华》(1977,导演.舍皮钦柯)等。③歌颂军功的作品。这类作品主题比较单一,如《崇高的称号》(1973,导演.卡列洛夫)等。在生产题材方面,一些影片通过工农业生产中的矛盾冲突,力图表现科技革命时代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影片《奖金》(1975,导演.米凯良)、《反馈》(1977,导演.特列古勃维奇)、《适得其所的人》(1973,导演.萨哈罗夫)、4集影片《面包的味道》(1979,导演萨哈罗夫)等。在道德题材方面,苏联电影工作者取得的进展最大,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苏联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反映了个人、家庭、集体之间的冲突,刻画了在今天现实环境中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这些作品中,有些从塑造正面主人公着手,反映苏联社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80,导演.敏绍夫)、《个人问题访问记》(1979,导演.戈戈别里捷)、《恋人曲》(1974,导演..米哈尔科夫-康查洛夫斯基'" class=link>..米哈尔科夫-康查洛夫斯基)。有些影片从揭露反面现象着手,表现各种落后、腐朽的势力如何阻碍着社会的前进,如《辩护词》(1976,导演..阿布得拉'" class=link>..阿布得拉什托夫)、《白轮船》(1975,导演.沙姆希耶夫)、《审讯》(1979,P.奥若果夫);有些影片通过个人遭遇,提出每个人所面临的人生道路问题,追求个人理想问题,如《奇怪的女人》(1976,导演莱兹曼)、《红莓》(1974,导演..舒克申'" class=link>..舒克申);有一些影片通过平淡无奇的生活现象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从而提出人的生活态度问题,如《白比姆黑耳朵》(1979,导演罗斯托茨基)、《个人生活》(1980,导演莱兹曼)等。以上各类影片虽然取得的成就不完全一致,但它们都反映了作者积极干预生活的热情。这些作品使电影创作更接近于今天的现实,因而受到观众的欢迎。
70年代以来苏联电影工作者还创作出一些其他题材和样式的作品,如史诗片《西伯利亚颂》(1978,导演米哈尔科夫-康查洛夫斯基)、喜剧片《办公室的故事》(1977,导演梁赞诺夫)和《秋天马拉松》(1979,导演..达涅里亚'" class=link>..达涅里亚)、儿童片《童年过后的一百天》(1975,导演C.索洛维约夫)和《无权转交的钥匙》(1976,导演.阿萨诺娃)、科幻片《索良利斯》(1973,导演.'" class=link>..塔尔可夫斯基'" class=link>.塔尔可夫斯基)和《潜行者》( 1979,导演.塔尔可夫斯基)、古典文学改编作品《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1976,导演..米哈尔科夫'" class=link>..米哈尔科夫)和《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1979,导演米哈尔科夫)以及表现革命前格鲁吉亚人民生活的诗电影《愿望树》(1978,导演.阿布拉捷)。
70年代以来苏联纪录电影也有不少成绩。如20集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1965~1978,总导演..'" class=link>..卡尔曼) 反映了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全貌。《矿工们》、《秋明王国》、《路旁的家》等片反映了国内的建设。此外,还有一些为苏联对外政策服务的纪录片。在科普片、美术片方面,苏联电影工作者也都做出了一定成绩。
当代电影状况 80年代以来,苏联电影积极向主题的深化,新题材的开拓以及样式多样化方面发展。从1981~1985年,苏联共拍摄了750部故事片。在战争题材方面,除了继续创作史诗性作品如莫斯科保卫战(1985,导演奥泽洛夫)、《胜利》(1985,导演.马特维耶夫)以外,电影艺术家主要致力于表现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精神力量的源泉,如《源泉》(1982,导演.西连科);研究法西斯产生的根源,如《自己去看》(1985,导演.'" class=link>..克利莫夫'" class=link>.克利莫夫);从今天的角度思考战争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如《岸》(1983,导演阿洛夫和纳乌莫夫)。有的作品通过对苏联军人形像的塑造力图把人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如《小亚历山大》(1982,导演.弗金)。在道德题材方面,电影创作把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在复杂的生活矛盾中,人的处世态度以及因此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如《愿望的年代》(1983,导演莱兹曼)、《没有证人》(1983,导演米哈尔科夫)、《后记》(1983,导演胡齐耶夫)。有些作品在展示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关心人、尊重人的思想时努力深化人道主义的主题,如《生活、眼泪和爱情》(1984,导演..古宾科'" class=link>..古宾科)、《稻草人》(1984,导演P.贝可夫)、《冬天的樱桃》(1985,导演.马斯连尼柯夫)。在生产题材方面,电影创作更多地注意改革的主题,注意表现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第二梯队开始行动》(1984,导演.雅桑)、《从工资到工资》(1985,导演A.玛纳萨罗娃)。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1981年拍摄的《列宁在巴黎》(导演尤特凯维奇)通过新颖的艺术手法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列宁思想的价值。1982年拍摄的《红钟》(导演邦达尔丘克)1985年拍摄的《雾中的岸》(导演.卡拉西克)都再现了20世纪革命历史的发展。80年代苏联还拍摄了一些优秀的传记片,如《列夫?托尔斯泰》(1984,导演.格拉西莫夫)、文学改编作品如《瓦萨》(1983,导演..潘菲洛夫'" class=link>..潘菲洛夫)、《残酷的罗曼史》(1984,导演梁赞诺夫)、惊险片《密探》(1981,导演.弗金)及《为胡狼准备的陷井》(1985,导演.马赫穆多夫)、讽刺喜剧片《青山,或不可思议的故事》(1984,导演.申盖拉雅)及《骗术》(1984,导演.特列古勃维奇)。
80年代苏联电影创作的特点之一是致力于题材和样式的融合不少影片打破了传统的分类界限,使影片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1984年制作的《战地浪漫曲》(导演.托多罗夫斯基),既从道德探索的角度探讨战争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又通过战争事件展示人物之间的复杂的心理变化。《德黑兰1943年》(1983,导演阿洛夫和纳乌莫夫)把政治样式和惊险样式结合起来,突出国际政治斗争的内在紧张性。喜剧片《两个人的车站》(1984,导演梁赞诺夫)中糅合着悲剧的因素。《机组人员》(1981,导演.米塔)把情节??作了尝试。《宇宙检阅》(1985,导演.阿布德拉什托夫和.敏达杰)通过半童话半寓言的样式对人生价值进行哲理性思考。
当代电影事业 苏联电影的领导机关是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成立于1963年,各加盟共和国均有自己的国家电影委员会。全苏共有39个电影制片厂,其中直属中央的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高尔基中央儿童与少年电影制片厂、苏联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各加盟共和国均有电影制片厂。全苏能拍摄故事片的共有19个厂。年产故事片近270部(其中约有120部为电视台定制片),纪录片、科技片及教学片近2000部。
苏联电影家协会成立于1965年(筹委会成立于1957年),各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外)均有自己的协会。
培养干部的最高学府为全苏国立电影学院(成立于1919年,初为电影学校,几经演变,自1934年起用此名)与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成立于1919年,初为照相与照相技术高级学校,1930年起用此名),前者培养艺术创作人员,后者培养技术人员。基辅戏剧学院自1968年起设有电影系,此外,国家电影委员会还和影协联合主办一个电影编导二年制高级培训班(自1964年起),专门培训各加盟共和国和制片厂选送来的进修人员。研究机构有全苏电影艺术研究所(1973年成立)、全苏电影与照相科技研究所(1929年成立)、全苏艺术理论研究所(1944年成立,属文化部建制,所内设有电影研究部门)。新闻电影的正负片由中央国家电影与照相资料档案馆保存,其余片种正负片均由苏联国家电影资料馆保存。负责影片进出口业务的是苏联影片输出输入公司。主要电影刊物有《电影艺术》(1931年创办,月刊)、《苏联银幕》(1925年创办,双周刊),以上两刊均由国家电影委员会与影协合办;《电影放映员》(1937年创办、月刊)、《苏联电影》及《电影与电视技术》等。
苏联举办的电影节有:全苏电影节,始于1958年,初不定期,后为二年一次,自1964年起每年举行,为国产片电影节;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始于1968年,每二年一次,由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与全苏影协和乌兹别克共和国电影委员会与影协联合主办,是亚非拉国际电影展览,属非竞赛性,群众团体可向不同影片授奖;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始于1935年,自1959年起每二年举办一次,是国际上大型竞赛性电影节,由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和影协主办。
苏联国内设有电影评奖制度,最高荣誉是列宁奖金。1959年以来,先后获得过列宁奖金的电影工作者有杜甫仁科等26人。此外,还有苏联国家奖金、俄罗斯国家奖金、列宁主义共青团奖金电影部分等。
[编辑本段]
经典电影
战争与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秋天的马拉松,机组乘务员,一个人的遭遇,士兵的父亲,第四十一,士兵之歌,晴朗的一天,普通一兵,青年近卫军,狂欢之夜,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命运的作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被遗忘的长笛曲,骠骑兵之歌,残酷的罗曼史,合法婚姻,战地浪漫曲,滨河街的春天,我的童年,女政委,愿望的时代,理想的丈夫,白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果这是爱情,别特罗与瓦谢金历险记,丑八怪,给初生者以和平,受伤的小鸟,白比姆黑耳朵,小提琴与压路机,海滨假日,童年过后一百天,哥哥的问题在于,吉祥符,伊凡的童年,一年中的九天,未寄出的信,雁南飞,战争第四年,莫斯科在广播,热雪,他们为祖国而战,静静的顿河,解放,莫斯科保卫战,德黑兰43年,岸,智擒眼镜蛇,钦差大臣,脖子上的安娜,带小狗的女人,安娜·卡列尼娜,列宁在1918,带枪的人,临风而立,白俄罗斯车站,幼儿园 ,红帆,个人问题采访记,记者,湖畔,体育彩票,驯虎女郎,运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