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视作品简介及详细资料
定义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统称为影视作品。它是指摄制在一定物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影视作品不是电影剧本或脚本,而是指拍摄完成的影片。
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咐基,标志无声电影正式诞生。
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电影艺术的发展(5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大变革(从无声到有声)
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1927年,《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歌女红牡丹》
第二次大变革(从黑白道彩色)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 *** 《浮华世界》;中国第一部彩 *** 是1948年舞台艺术片《生死恨》
第三次大变革(立体电影的出现)
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1981年《欢欢笑笑》
第四次大变革(进去电子计算机时代)
代表作品有《阿甘正传》、《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铁达尼号》、《玩具总动员》
第五次大变革(进入数位技术时代)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开启3D电影元年,电影已经进入数字电影年代
影视艺术作为综合艺术
影视画面如同绘画、雕塑、摄影一样,以造型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手段,又通过造型性给人艺术感染力。
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比较
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相比,两者在艺术表现形态上非常接近,都是时空融合、视听融合、逼真与虚拟融合。电影与电视的合流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电视机、监视器来观看电影。同样叙述故事的电视剧艺术和电视电影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明显。
电影与电视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电影银幕与电视萤幕不同,影院观影方式与培判家庭收视行为不同,电影在故事的容量、接受的方便性、消费的经济性等等方面存在局限,但配简改是电影也有自己独特的媒介优势,以及与电视不同的叙事特点。
基本流程
构思阶段
核心人物:制片与编剧
目标:完成整个作品的构想,并确保可行性
制片(procer):负责制定整个拍摄计画,做好财务和组织工作
编剧(screenwriter):完成剧本
准备阶段
在商业制片中,这个阶段又被称为"前期制作"(preproction)。
核心人物:导演与制片。导演是完成影片的画面和声音的总负责人。
目标:组织整个拍摄剧组。挑选演员、勘景;按前期计画确立拍摄进程;布景、道具、服装、造型等的准备工作;以及预视化的过程,如"故事版"、"动画版"等。
拍摄阶段
在工业化的方式下,拍摄阶段一般会将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的组别来进行合作。有导演组、摄影组、录音组、美术组、制片组。
组合阶段
剪辑和合成。
㈡ 影视作品名词解释
影视作品[yǐn shì zuò pǐn]:是一种通过摄影机拍摄记录在胶片上,通过播放器放映出来一种已完成艺术作品的统称。影视作品也是一种艺术作品,它由摄影艺术以及声音结合,融合了视觉与听觉艺术。
定义:
电影作品和以类岁陵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统称为影视作品。它是指摄制在一定物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影视作品不是电影剧本或脚本,而是指拍摄完成的影片。
电影艺术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标志无声电影正式诞生。
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㈢ 综合艺术的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戏剧艺术作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
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手拍备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戏剧除了具有综合艺术共同的审美特征外,还有自身独具的特征。在戏剧的所有特征中,戏剧性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必须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来展开激烈的冲突和交锋,使戏剧情节得以进展,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在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曲折起伏的情节中,在舞台上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中外古今的优秀戏剧作品,无不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在综合艺术中,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多次进行现场表演,而电影和电视则是一次性演出,用胶片或录相带将这种表演固定下来。因此,剧场性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另一个特点。这种剧场性对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常把剧本、演员和观众称作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其中最本质的要素自然是演员。因此,戏剧的中心应当是演员的表演艺术。戏剧表演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观众欣赏的过程。戏剧演员在进行二度创造时,首先要深刻挖掘剧本的内涵,掌握角色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情感体验与艺术分析,克服自我与角色之间的距离,然后才能通过艺术化的表情、语言和形体动作,在舞台上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员扮演的角色,应当是真实感人的舞台形象,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既要形似,更要神似,传达出角色独特的性格气质和内心世界。正因为戏剧艺术对表演有着很高的要求,因而戏剧理论家们都十分重视对戏剧表演艺术的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分别被称之为“体毕毁验派表演艺术”和“表现派表演艺术”两大类型。戏剧在演出时,剧场中演员与观众的感情可以直接交流,观众一方贺罩面欣赏舞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情绪情感的反应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表演,这种当堂反馈的现象构成了戏剧艺术的重要特点。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它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仅举中国戏曲在形式美上“以一求多”与西方戏剧“以多见一”之间的比较和区别,便可看出其中端倪。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巨大影响,中国戏曲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征是以“一”为起点,如戏曲的角色行当上是“一行多用”(生、旦、净、丑),表演动作上是“一式多用” (唱、念、做、打),戏曲声腔与音乐上是“一曲多用” (基本曲牌),舞台布景上是“一景多用(如一桌两椅),服饰脸谱上是“一服多用”等等。此外,在表演艺术上,还有“一人千面” (一套程式、万千性格)、“一曲百情”、“一步千态”、“一笑百媚”等,充分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戏曲“以一求多”的美学追求。
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中国戏曲的起源是很早的,在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是经过汉唐直到宋金即12世纪的末期才算形成。中国戏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乐舞、俳优、百戏。唐代更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歌舞戏和参军戏,“戏”和“曲”进一步融汇,表演形式也更为多样。宋、金时期,戏曲艺术真正趋于成熟,宋杂剧和金院本都能演出完整的故事,剧中角色也较前增多,初步形成了我国戏曲表演分行当的体系。元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品,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中,尤以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着名,堪称世界戏剧艺术的不朽作品。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特别是传奇作品大量涌现,包括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划时代的浪漫主义杰作,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古典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长期农业社会的产物,中国戏曲深受儒家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又深刻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美学追求。
中国戏曲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尤其是表现在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方面。当然,这些特征并非中国戏曲所独有,许多东方戏剧也具有这些特点。
戏曲艺术高度的综合性、程式化和虚拟性,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
1895年 12 月 28 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在此之后,电影这年轻的艺术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电影诞生于10年之后,即 1905 年,当时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由着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 (1913) 。
从总体上讲,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和电视作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完全可以这样说,影视艺术是迄今为止唯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姊妹艺术。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电影始终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在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的变革,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一般认为,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 1927 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不管怎样,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使得音乐、音响和语言都成为电影重要的艺术元素。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 1931 年的《歌女红牡丹》。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最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片,早期电影曾经采用人工上色的办法,即在黑白电影的胶片上涂颜色,如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 (1925 年),就是经过人工上色,使银幕上起义后的战舰升起一面红旗,显然这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这一发展趋势目前正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包括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等高科技手段,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段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如在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居然与肯尼迪总统促膝谈心;《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一座座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侏罗纪公园》里奔跑的恐龙和始祖鸟;《泰坦尼克号》里巨大的轮船沉入水中等等。尤其是《玩具总动员》这部三维动画片,完全是由电子计算机制作的1,500个镜头组成。可以说,电子计算机高科技给影视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现在仅仅是初露端倪。
尤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直接影响到电影美学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声音引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使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得以实现“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美学追求,这些事实都是被世界电影界所公认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电影美学带来了崭新的课题。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飞速进展,电影在21世纪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电影艺术又是综合艺术的结晶。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
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
其三,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电影艺术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纪实艺术与表演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有机地综合到一起。特别是电影艺术综合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综合性,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将编、导、演、摄、美、录、音、道、服、化等多个职能部门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制片人的宏观策划下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第一,电影和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戏剧既是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一些电影作品的编、导、演或者来自舞台,或者两栖于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例如好莱坞的着名影星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费雯·丽、英格丽·褒曼等均是从舞台走向银幕;中国从老一代演员赵丹、白杨到新一代演员巩莉、章子怡等也是如此。
第二,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对于故事片、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来讲,影视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对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出现过诗电影、戏剧电影、散文电影和小说电影。
第三,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造型艺术善于处理光线、影调、色彩、线条和形体,为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观念的更新,突出表现在对造型性的重视与探索上,如《黄土地》画面上大半黄土、小半蓝天的构图、《红高粱》片尾无边无际的红彤彤的高粱,都显示出电影艺术造型性的巨大生命力。
第四,影视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甚至认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就是照相性。当然,我们必须强调指出,以上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进入影视之后,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被影视艺术所同化和吸收,使得电影和电视艺术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艺术。
影视艺术特性,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因此,影视艺术语言主要就是画面、声音和蒙太奇。
影视“画面”主要是通过摄影 ( 像) 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对于影视画面来讲,景别 ( 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焦距 (包括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变焦镜头等)、镜头运动 (包括推、拉、摇、移、跟、降、升等几种基本形式和运动镜头等)、角度 (包括平视镜头、俯视镜头、仰视镜头等) ,以及光线、色彩和画面构图等,共同组成了画面造型。
对于影视“声音”来讲,人声 ( 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音乐、音响这三大类型,共同组成了声音造型,并且与画面相互配合,极大地增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其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其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
其三,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蒙太奇不仅体现在后期剪辑,而且也体现在前期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乃至各个创作部门合作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影视艺术兼具艺术性与娱乐性、商品性与文化性。与此同时,影视艺术作为时代的多棱镜与社会的万花筒,又总是展现出一幅幅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斑斓图景,使得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优秀的影视作品既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使得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际性;此外,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从而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格和独特的艺术创新,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与电影、广播相比,是更为年轻的传播工具,然而它的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却是此前其他传播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发展迅速的电视,诞生至今仅有 60 多年历史。1936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人们普遍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此后,法国于 1938 年,美国与前苏联于 1939 年相继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世界电视事业的真正发展,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视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开始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同年6月15日又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国电视艺术也从此诞生。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电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迅猛发展。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多重功能。一般认为,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社教功能和服务功能,但主要是前两种功能。目前,电视艺术已经遍及我国城乡,成为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电视艺术所拥有的观众数量,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遥遥领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电视艺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节目,其中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 ( 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 等等。与此同时,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于诸多艺术类型的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时装表演等等。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
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单本剧,是电视剧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它具有独立的故事或情节,基本上一次播完(或分上中下三集),情节紧凑,人物不多,时间大致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
连续剧,是电视剧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故事情节常常较为曲折复杂,剧中人物往往数量较多,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是连贯的,每集演播全剧中的一段故事,并在结尾处留有悬念,吸引观众连续收看,如《四世同堂》(28集)、《红楼梦》(36 集)等。
系列剧,是一种类似于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它有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但故事情节并不连贯,每集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故事,观众可以连续收看,也可以任意选看其中的几集,如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编辑部的故事》等。
电视小品,是电视剧中的轻骑兵,播映时间短,人物、情节都比较单纯,常常撷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人物的一个特征,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的某个侧面。
从审美特征上看,电视与电影作为姊妹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综合艺术,又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都采用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艺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不少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因此,人们常常将影视并提。电视又有自己独具的特征:
首先,电视的技术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特性,由于电视和电影分别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原理,加上电视荧屏较小的特点,因而,电视画面的面积较小,清晰度较差难以表现众多的人物和较大的场面,在镜头运用方式上多用中、近景和特写,少用远景和全景,场景转换不宜太快,以便让电视观众弄清人物和剧情。
其次,电视的介入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观赏特点,由于电视观众一般都是在家里观看,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收看并当场评论,因此电视剧应当照顾到观众对剧情内容的兴趣,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吸引观众,在情节、场景、表演诸方面根据观众的审美心理作特殊的艺术处理,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和介入的机会,尽量使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移情和共鸣,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再次,电视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生活化的特点,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可以现场直播;电视剧制作周期短,成本较低,又拥有轻便灵巧的技术设备,室内戏较多等特点,因而能够深入生活,及时将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电视剧在剧情内容、演员表演、服装道具、环境布置等方面,都要求更加亲切、自然和生活化,直接和逼真地反映生活。
总之,由于电视的传播特性、技术特性和艺术特性,以及电视观众独特的收视环境、收视条件和收视行为,尤其是电视艺术仅仅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得电视艺术从创作、传播到接受都有许多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值得人们去认真加以研究。
㈣ 简述世界电影史上的五大变革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电影叙事形式经历了鲍特的《火车大劫案》,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美国默片“喜剧片”叙事以及卓别林的喜剧观念的发展,他们对于电影早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印象派电影由路易德吕克和他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开创,以谢尔曼杜拉克、阿佩尔冈斯、让爱普斯坦等为代表人物,拍摄的代表作品主要为《流浪女》、《西班牙的节日》、《车轮》、《忠实的心》。
从1919~1924年,大约五年的时间里,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为标志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诞生。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样受到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德国艺术家们对于社会现实愤然不满,并采用表现主义变形、夸张和奇特的艺术语言,作为他们内心恐惧、焦虑的外部精神的流露。
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类型电影为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和音乐片。类型电影的制作和类型电影观念首袭的发展,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形式和叙事语言;
但是这种“一切为情节服务”的方式,显然夸大了现实空间,是电影成为某种仪式,在观众的心目中造成一个具有真实表象的幻觉世界。
(4)电影艺术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扩展阅读:
世界电影百年本身绝芹乎就是人类以精致、美丽、真诚的视觉语言进行心灵对话的历史。仔细梳理一下百年电影史,无论从电影本体、美学本体还是人的本体切入,我们都会发现这种无处不在的对话精神。
这样的每一部影片、每一个流派几乎都构成了一种连接现实与梦幻、物质与精神、过去和未来的人文现象。
尽管新好莱坞电影和新德国电影的这些变化在今天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几位重要的现象。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并悉“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则真正意义。
㈤ 电影的五次变革是哪五次
1.第一次变革,1872年,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
2、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
3.1888年普林斯的一种有16个镜头的设备在美国被授予双专利,它是由一个电影摄影机和一个投影器组合而成的。
4、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了“囚车”的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5、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5)电影艺术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
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
㈥ 世界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着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作为机械师,梅里爱制造了一整套机关、机器和舞台道具;作为画家,他制造了无数个布景和服装;作为魔术师,梅里爱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新的特技;作为作家,他不断创造出新的剧本;作为演员,他是他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作为导演,他懂得怎样设计和调动一个小剧团。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梅里爱天才的特征,在于有系统地将绝大多数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场景的化分等等,应用电影上来。”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直到今天还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影中。
梅里爱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机械装置,同样,由于无声电影的需要,梅里爱也特为演员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演技。这种演技虽和哑剧的演技有所不同,但着重夸张,突出手势,因为它非常注意动作,而对面部表情极不重视。影片《灰姑娘》是梅里爱戏剧电影的代表作,这部取材于欧洲着名童话故事的影片,巧妙地运用了诸种特技手法,把南瓜变成车子;把老鼠变成了马车夫,对于特技摄影的开创性运用,是梅里爱对于电影的又一个贡献。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着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影片描述了一群身着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到月球上去旅行的奇幻故事。他们来到一座奇怪的机器制造厂,一些漂亮的女海员搬来一个大炮弹状的飞行器,当天文学家坐进去后,他们被反射到了月球。天文学家们从飞行器里出来,欣赏了月球火山口附近平原的奇妙风光;他们还受到了由美女扮演的星神们的欢迎。天黑以后,他们从梦中被冻醒,就钻进了一个大洞窟里,在里面看到了月亮神、巨型蘑菇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几经危险周折,他们又乘炮弹飞行器飞回地球,经过海底奇异的旅行,在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礼中结束。梅里爱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使电影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影像视听艺术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火车大劫案》第一次使用多场景来构成电影(严格说来它还不算真正的电影,因为那时候没有镜头变化)。鲍特的影片里有了特写,电影史上很有名的镜头就是让手枪对着观众,在影片里已经初步尝试,但是,对这种镜头的美学功能,它的作用还根本没有任何有意识的认识,所以这只是一种自发的开始走向电影艺术的一个阶段。
在无声电影阶段,对电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坦。
1908年,大卫格里菲斯加入了爱迪生公司,一开始时当演员,后来当导演。从1908年到1912年间,他共导演了大约四百部影片。在《孤独的别墅》中,他创造了“平行蒙太奇”,标志着电影已完全摆脱了舞台剧的束缚,电影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这时期美国出现的布赖顿学派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布赖顿学派的代表威廉保罗在《彼卡德里马戏团的摩托车表演》中成功运用了移动摄影。威廉逊还在《中国教会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逐和救援的戏剧式场面,以划分两头的交切手法造成剧情的渐次紧张,给其后的惊险片特别是美国的 “西部片”开了先河。布赖顿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GA史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的景象》中,同一场景交替使用了最初的真正的蒙太奇形式,特写和远景相结合手法的交替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开拓与应用作出了贡献。此外,布赖顿学派的柯林斯和哈桥梁尔分别拍摄了《矿工的生活》与《煤矿爆炸惨案》、《囚犯的越狱》等真正描写现实生活的影片。这一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城的法国万森市,被誉为“世界电影首都”,拥有“百代”“高蒙”两大电影制片公司。1903至 1909年也因而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的“百代时期”。
1908年,世界上第二座影城——好莱坞也在拍摄《基度山伯爵》时初具雏形。其时,只不过是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共同搭建的一个小小的摄影棚,直到1913年才形成规模。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梅里爱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后,于1913年退出影坛,最后惨死在街头。一代巨匠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就这样靠别了世界。梅里爱的衰落和好莱坞的兴起,标志着电影已告别了它的幼年时期,而进入了成熟期阶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他充分运用了他发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语言,影片集中体现了当时欧美电影艺术探索的成果。这部影片在广阔宏伟的历史场景中,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的跳跃自如的特性,同时体现了蒙太奇多线对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接而成,不同景别的转换使用,灵活多变的摄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大胆创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写等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和谐、变换,各得其所。如大远景,他用来表现两军对峙交火的战争场面;特写,他用来表现人物的细部动作。在拍摄三K党信马飞驰的场面时,格里菲斯将摄影机安装在卡车上,追逐奔马进行跟拍,取得了紧张、逼真、生动别致的画面效果。一年后的《党同伐异》也是标志格里菲斯毕生成就的影片,冲破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限制,创造了开拓银幕时间、空间的“多元律”。影片将不同时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丰富并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语言。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间的节奏,溢彩流光的画面,移动摄影的美感,宏伟开阔的大胆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电影成为艺术已有公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电影到此时才有了真正的艺术作品。美国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卓别林,也是无声电影时期杰出的电影艺术家。1914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钟的爱情》。接着,《阵雨之间》又问世,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流浪的夏尔洛的形象。1917年的《安乐街》里,夏尔洛形象显示了逼人的光辉。《夏尔洛从军记》一片标志着卓别林表演艺术的成熟。1919年,他自己集资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20年代,他拍摄了一批以《淘金记》为代表的着名影片。卓别林一生有80部喜剧电影作品,其中《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代表作具有永久魅力。卓别林电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苏联的着名电影大师谢盖爱森斯坦是无声电影时期为蒙太奇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192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罢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杂耍蒙太奇,把沙俄军警屠杀工人镜头和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现,造成了怵目惊心的隐喻。1905年,他导演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史诗式的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成功地在影片里表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该片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评选中获奖。影片中着名的敖德萨阶梯的场面、段落,已成为影响几代电影艺术家的经典性范例。1927年,他还导演了《十月》。 爱森斯坦的贡献在于对蒙太奇理论地阐述和艺术实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爱森斯坦的艺术特点在于将格里菲斯创造的平行蒙太奇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善于运用特写表现事物的内涵;利用镜头的交切形成蒙太奇节奏,揭示人物的内在情绪;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的隐喻功能 ,形成“诗电影”的传统。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蒙太奇不仅是画面组合,同时也扩展至声画的对位或对立,因而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手段。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有声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走向艺术真正发达的时期。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电影摄影又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了。同时,蒙太奇理论和手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一片时,就曾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彩色电影的问世,标志着电影从诞生发展达到了完善成熟的发展时期,从此电影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电影在"解冻文学"的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继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飞》以后,苏联电影便出现了再度大发展的局面。西欧的电影大国,如英、法、德、意,构成当时四足并立的另一极。战争留下的阴影和经济困难的制约,西方电影进入特殊的时期,在困难和对手挑战下,不仅没有委缩,反而刺激了西欧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东方,主要是日本、中国、印度的电影出现了长足的新发展,并先后进入了世界大国之列。日本电影在东方起步较早,二战期间日本电影步入歧途,而战后不久便获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后,日本电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电影在三十年代开始也有了较好的狭窄的发展。进入本时期后,印度电影因受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电影的影响,逐渐从追求豪华的音乐歌舞片而转向现实。1953年,拉基卡普尔导演的《流浪者》和比麦尔洛埃的《两亩地》等影片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面貌。在1955年,印度影片产量达285部,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现在,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多达700部左右,成为世界电影产量第一大国。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心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电影》杂志反法西斯影评家巴巴罗桑蒂斯和柴蒂尼等。出身于新闻记者和作家的年青导演是他们的响应者,主要包括:德西卡、罗西里尼、维斯康蒂、利萨尼、莫切里尼等。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现实主义的、大众的和民族的意大利电影。他们的口号是:“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他们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尽可能使场景和细节具有照相性的逼真诚,基本上利用外景和实景拍摄;不大注重讲究文法,不强调蒙太奇剪辑;主张启用非职业演员,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即兴对话。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罗马11时》、《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警察与小偷》、《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米兰的奇迹》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是取材大都是意大利的真实生活的纪实性写照。新现实主义电影在五十年代中期衰落,但对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是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的。
(六)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世界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始于法国,自1959年新浪潮兴起,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业电影垄断制片的道路。新浪潮的口号就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价钱拍豪华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等等。这股浪潮蔓延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浪潮。“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个留下较多实绩,在世界电影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以反传统为旗帜,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是对戏剧化电影更大的一次冲击。这次电影运动以夏布罗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杰》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为开端。其电影艺术特征是:影片呈现全新风格、意识流和闪回镜头为一些创作人员常运用的表现手段,情节松散,众多生活事件无逻辑地以无技巧手法编辑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活动,缺乏结构上的完整性。
新浪潮后期影片,现实主义完全被抛弃,影片陷入到狂乱、神秘和颓废的泥坑。其非理性、非情节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导致不久就衰落了,但由于声势浩大,且敢于突破创新,所以,在电影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确立和强化了导演的中心地位,又进一步发掘了电影的特性,丰富了电影的语汇,推动了这一时期电影的全球性的大发展,真正形成了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样式的丰富化和电影思潮与流派的多样个性化。
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电影事业出现较大的发展。就连拉丁美洲、远东、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电影都有了可观的发展,而过去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世界电影史已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段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智利、古巴、玻利维亚等国电影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发展到充斥着整个中南亚电影市场,并影响着整个大陆的局面。所以,本时期世界电影已由过去的四足分立并进变成了全球性大发展。
世界电影发展中有两个名词必须要谈,一是好莱坞,一是奥斯卡。
上文谈到1913年好莱坞电影城初具规模,实际上当1908年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来到这儿拍摄《基度山伯爵》时,这里还只是美国西海岸洛杉矶郊外的一个小村,这个小村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之所以被称为好莱坞,意即常青的橡树林。
自1913年建立以来,这里聚集着派拉蒙、米高梅、福斯、环球、华纳等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导演和演员去那里拍片和表演,成为美国繁华的电影城市。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出品的主要基地,据有人统计,生产的影片可以分为75种类型,其中我们较熟悉的有侦破片、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惊险片、科幻片、抒情片,这些制片公司在电影方面大量投资,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取得了世界电影的霸主地位。
好莱坞摄制的影片完全是以票房价值收入为指导原则,制片人关心的是如何多赚钱,要求“把光打在有钱的地方”,“把镜头对准观众崇拜的面孔”。因此,好莱坞的影片一般都能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这些影片十分讲究戏剧性,编织各种人在各种生活中的各种遭遇,结构紧凑、曲折,人物性格复杂、独特,情节常有误会、巧合;富有传奇、浪漫色彩,具有极大的刺激性和观赏性,能够满足要求娱乐的感官体验和心理需求。
第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史根据大仲马的原着改编的无声影片《基督山伯爵》,那是1908年在好莱坞的荒野上搭建的一个简陋的棚子里拍成的。有些人把1913年影城好莱坞的奠基年,这年由派拉蒙公司在好莱坞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摄影棚,并有当时美国东部大导演西帛.地迷尔来此拍摄《通婚着》一片,摄影棚也由此再次扩建,所以人们将这作为好莱坞的诞辰载入史册。
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其间推出了不少传世佳作,如《乱世佳人》、《蝴蝶梦》、《魂断蓝桥》以及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杰作《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这些影片不仅被奉为好莱坞的经典之作,而且也为世界电影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世界观众并由此熟悉了那些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明星:卓别林、鲍嘉、盖博、泰勒、劳伦斯、琼.芳登、英格丽.褒曼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畸形发展,好莱坞也受过种种危机,通货膨胀,制片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及电视业的竞争,观众审美观的改变,一度使好莱坞走向低谷。有的公司因此亏损,有些公司干脆搞多种经营,变摄影棚为旅游、展览区。直到70年代,制片商们采用了欧洲的制片人制度,才使好莱坞走出低谷。同时,制片商还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创造了立体声、宽银幕等电影形式;有的厂家与电视化敌为友,使好莱坞也跻身于电视界,并由此使影视事业走向繁荣。
至于奥斯卡,众所周知,每年的三四月间,太平洋之滨的美国名称洛杉矶音乐中心影星荟萃,他们在这里参加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这一年一度的颁奖盛典,不仅是美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影坛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
在美国,最为着名的电影艺术奖由两种,一是外国记者颁发的金球奖,另一种是奥斯卡金像奖。比较而言,金像奖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为它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一旦独占鳌头,便马上身价百倍,因此,此项大奖的竞争颇为激烈。
为什么金像奖命名为“奥斯卡”呢?这还得从金像的设计说起:金像的造型本由米高梅公司的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木斯构思而成,后由青年雕塑家乔治.斯坦利于1928年完成塑像的制作。这尊金像的主体是一个男人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手中紧握战士的长剑,身长34.5厘米,重3.45公斤,由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因塑像呈金色,故称之为金像奖。得名奥斯卡是在1931年,颁发金像奖之时,说来也纯属偶然:当年颁奖前夕,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一起评论金像,当时的艺术与科学院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仔细地端详了金像后,情不自禁地叫到:“呀!他看上去真象我的叔叔奥斯卡。”于是,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便称金像为奥斯卡,这个名称也从此闻名全球了。
奥斯卡金像奖诞生至今已有73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乃至世界电影事业的飞跃发展。奥斯卡金像奖原定为两年评选一次,自1934年起,扩大到每年一次。最初规模不太大,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且评选消息只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直到1953年,评奖的全过程才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介向全国实况转播,同时还增设了一项外国影片金像奖,至此,奥斯卡奖评选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如今,有了卫星作为传送媒介,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更是家喻户晓。1989年3月30日,在好莱坞举行盛况空前的第61届奥斯卡奖揭晓盛典,主持人当场宣布:世界上有91个国家的十亿观众,包括第一次收看实况转播的前苏联观众通过卫星收看这次颁奖仪式。
总之,从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电影在技术上是相当完善了,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是已经成熟了。我国的电影理论家邵牧君在《西方电影史概论》一书中提出,电影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可以从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是形成期(1895年——1927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历史。
二是发展期(1927年——1945年)。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人们对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色彩方面,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三是成熟期(1945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在技术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术发展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影响。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