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邓小平,1928》观后感
1922-1926年间,中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造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
1927年
苏联电影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上海拍摄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该片纪录了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古装片热在中国影坛出现。本年度出现的影片有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美人计》、上海影戏公司拍摄的《盘丝洞》、民新公司拍摄的《西厢记》等。此外,武侠片也初现端倪,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王氏四侠》和友联公司的《儿女英雄》引人关注。
1928年
明星公司拍摄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影片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上映后创下了国产影片最高卖座纪录。其后,明星公司接连拍摄了18集。同时,其他公司受此影响,也纷纷拍摄武侠片,掀起了武侠片的热潮。在1928-1931年生产的近400部影片中,武侠神怪片占250部左右。
9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规划》,通令于翌年实施。
1929年
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安装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放映机,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引起轰动。半年后上海所有的高级电影院均安装了有声电影放映设备。
国民政府在沪设立戏曲电影审查会。由上海市政府公安、社会、教育三局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此后,凡国产影片在沪上映,事前均须经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和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审查。
武侠片热继续高涨。本年度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干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流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
国民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另由内政部和教育部拟订《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和《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颁布施行。
以“大中华百合”为首的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联华”主张的“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运动,与电影商业化潮流的热浪相悖而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公司存在的8年间,共摄制影片近100部,终形成了与“明星”、“天一”三足鼎力的格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华威贸易公司制造成功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放映机,取名“四达通”。
1931年
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该片由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摄制,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方法。
5月,友联影片公司摄制的有声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该片与《歌女红牡丹》系同时投拍。
6月,“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影片公司联合拍摄的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青》上映。该片是租用日本的有声电影设备在日本拍摄,后在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中受到观众的抵制。
九一八事变后,明星影片公司组成明星救国团,联华影片公司组成联华国人抗日救国团,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10月,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歌场春色》上映,这是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影片。
1932年
1月28日日军炮击上海,一二八战争爆发。设在虹口、闸北和江湾地区的电影公司及16家影院皆毁于炮火,上海的30余家中小电影公司均被迫停业。
3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翌年3月更名为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由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指导。
5月,《电声日报》创刊。该报创刊后随即举办“电影皇帝”评选,评选结果,“联华”主要演员金焰当选为“电影皇帝”。1934年1月,该报改名《电声周刊》,发行数量不断增加,成为3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之一。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各电影公司纷纷摄制抗日题材影片,主要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战地历险记》、新闻纪录片《抗日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日》(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战》、动画片《民族痛史》;联华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国难》、新闻纪录片《暴日祸沪记》、《淞沪抗日将士追悼会》、动画片《血钱》;天一影片公司的有声新闻片《上海浩劫记》;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军光荣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沪血》;慧冲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战史》;锡藩影片公司的《中国铁军血战史》;亚细亚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敌血战史》等。这批影片在内地和南洋上映后,受到舆论的称赞。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电影公司发出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通告”,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剧联”的影评小组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影评组织,它通过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欢迎影评工作者自由参加。影评小组先后在不少报刊上开辟了电影副刊作为影评阵地。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设立卡通科,“万氏兄弟”进入卡通科工作。
2月9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会议选出黄子布(夏衍)、陈瑜(田汉)、洪深、郑正秋、聂耳、蔡楚生、史东山、孙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为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夏衍、聂耳、沈西苓分别担任文学部、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工作。
2月,意大利在米兰市举行国际电影赛会,邀请中国选送影片参赛。经过电影检查会初选及复选,决定选送6部影片参赛,计有:“联华”的无声片《都会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个摩登女性》、《北平大观》,以及“明星”的有声片《自由之花》。这是中国最早参加的国际电影活动。
同月,《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揭晓,胡蝶以21334票当选为“电影皇后”。3月28日上海电影界假座大沪舞厅,举行“庆贺胡蝶女士当选电影皇后,航空救国游艺茶舞会。”大会向胡蝶颁发了“电影皇后证书”,并发行《电影皇后纪念册》。
同月,《电声日报》经过3个月筹备的“明星名片大选举”揭晓,当选“中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胡蝶,第二名为阮玲玉,第三名为金焰;当选“外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珍妮•盖诺,第二名为葛莱泰•嘉宝,第三名为麦•唐纳。
3月,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成立,组长夏衍,组员钱杏邨(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举行第一届全国国产影片评选大会,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获默片一等奖,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自由之花》获有声片一等奖。
5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的制片机构“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在南京成立。
9月,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以替代原直属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电影检查委员会”。
11月12日,在艺华公司摄制《烈焰》、《中国海的怒潮》等以反帝抗日和阶级斗争为内容的影片之际,国民党特务组织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国电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冲入艺华公司,进行打砸和破坏,此即中国电影史上的“艺华被捣毁事件”。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狂流》、《春蚕》上映。前者为第一部左翼电影;后者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是中国新文艺作品第一次搬上银幕。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三个摩登女性》上映,该片是左翼电影运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影片之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国民党特务机构以“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的名义向各报馆散发《铲除电影赤化宣言》,恫吓各制片公司:“以后绝对不得再摄制宣传赤化、危害国家、描写阶级斗争、挑拨民族恶感的影片,对于社会病态黑暗面的描写,亦应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会的旨趣。”《宣言》还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汉、夏衍、茅盾、沈西苓、楼适夷、许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担任导演者也应迅速辞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姊妹花》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连映60天,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蝴蝶在片中一人饰演姐妹两个性格不同的角色。该片在营业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实业部派遣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为电影考察专员,赴日、美、英、法、德、意等国考察电影业。
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共同组成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主持第二届国产影片比赛。评委会从10部参赛片中评选出《人生》为无声片第一名,《姊妹花》为有声片第一名。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84天,超过了《姊妹花》的卖座纪录。
迫于反动势力的压力,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钱杏邨和郑伯奇三人的“编剧顾问”职务。夏衍转移到电通影片公司。
12月,电通影片公司的创业作品《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创作的有声影片。
1935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大路》及《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后者为着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2月21日~3月2日,苏联举行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中国派遣由周剑云、陶伯逊、余清、黄谦、胡蝶、颜鹤鸣、孙桂籍(翻译)共7人组成的代表团携片参展。参展影片为: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兰》、《春蚕》、《重婚》,联华公司的《大路》、《渔光曲》,艺华公司的《女人》,电通公司的《桃李劫》)。
中国影片《渔光曲》(导演蔡楚生)在莫斯学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这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影片。
3月8日,着名演员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以及小报记者的诽谤,于三八妇女节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服毒自杀。同月14日,举行出殡送葬仪式,沿途送葬者达30万人之多。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风云儿女》上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于1949年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被确定为国歌。
7月16日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着名编导郑正秋因病逝世,终年47岁。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以“郑正秋尽瘁影业,功在社会教育,特请中央准请褒奖和抚恤遗族”。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该片由万氏兄弟绘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1936年
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孙瑜、费穆、李萍倩、孙师毅等人发起的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坚持领土主权完整”、“收复失地”、“保护爱国运动及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和摄制电影自由”,同时提出四项主张:“全国电影界联合组织救国的统一战线,参加民族解放运动;二、撤废现行的电影检查制度;三、用自己组织的力量,检查一切反大众化要求的影片的制作,并制裁一切直接间接有害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动员整个电影界的力量,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电影界救国会的成立及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国防电影”(抗日)运动的新阶段。
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告国人书》说:“前闻共产党密议,欲利用文化团体及知识分子,在救国的口号掩护之下,作卷土重来之计。果然不久,上海即有电影救国会之出现,不久又有文化救国会之产生”,又说各救国会的宣言,“不曰反对中央,即曰颠覆政府”。翌日,欧阳予倩代表电影界救国会向报界发表声明,对《告国人书》中的不实之词提出了辨正。
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携同夫人宝莲•高黛及宝莲的母亲亚尔泰•高黛访问上海。着名电影演员胡蝶在国际饭店设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卓别林还会见了电影导演史东山和演员韩兰根、刘继群等人。
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根据“三分娱乐七分教育之原则”,评选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各片名次如下:1.《凯歌》(艺华影业公司),2.《天伦》(联华影业公司),3.《母亲》(天一影片公司),4.《小天使》(联华影业公司),5.《长恨歌》(新华影业公司),6.《翡翠马》(明星影片公司),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评委会还对当选影片的创作人员进行奖励,受奖者共65人。
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软性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上映,受到左翼和进步的电影评论工作者的尖锐抨击。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狼山喋血记》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故事,暗示人们团结起来,抵抗野兽的入侵。
1937年
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抗日题材影片《壮志凌云》上映。
1月,电影演员陈波儿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察哈尔抗日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走私》等。
同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联华交响曲》上映。影片由8个小故事组成,“联华”大部分编导和演员都参加了这部“集锦片”的拍摄,
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压岁钱》上映。
2月,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上映,创当时票房最高纪录。
4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十字街头》上映。
6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马路天使》上映。
由国民党中宣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评出1936年出品的“优胜片”6部,各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影片公司),2.《壮志凌云》(新华影业公司),3.《女权》(明星影片公司),4.《新婚大血案》(艺华影业公司),5.《母爱》(民新影业公司),6.《狼山喋血记》(联华影业公司)。
7月,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在上海成立。欧阳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东山、许幸之、司徒慧敏、应云卫、白杨、柯灵、金山等39人当选为常务委员,并在该协会上成立了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电影界救亡委员会)。两个协会一致号召电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服务。
七七事变后,上海各剧团、各电影公司的主要演员近百人参加了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该剧每天演出日夜两场,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战争爆发才告停止。
8月,日本在被其占领的长春建立了“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满映”至1939年全部建成,为其时亚洲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其主要管理和创作人员均为日本人,以后又吸收了一些中国职员。满映是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机构,开始时主要拍摄宣传日本侵略政策的电影。从1937至1945年,满映共拍摄了200余部为侵华战争进行宣传的故事片及大量纪录片。
9月,上海电影工作者陈白尘、沈浮、孟君谋、白杨、吴茵、周曼华、龚稼农、等34人组成上海影人剧团,先后赴成都、重庆演出救亡话剧,经费由夏云瑚筹集。
10月17日,上海电影界救亡协会成立。
11月,日军占领上海。在其它外国租界里继续生产的中国电影被称为“孤岛电影”。孤岛电影至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区而结束。在此期间,“孤岛”地区共成立了20多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250余部影片,形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之后又一次商业电影的热潮。
中央电影制片场摄制了科教片《农人之春》。该片于翌年在布鲁塞尔科教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科教片奖。
1938年
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满映在北平成立分支机构“新民映画协会”,控制华北电影发行,并拍摄了为日军侵华战争进行宣传的短纪录片。
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武汉汉口建立(简称“中制”)。该制片厂的前身为1935年建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所属的“汉口摄影场”,重组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后改归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许多抗日救亡演出队中的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调入该厂。该厂的建立是基于抗战需要进行的军事机构调整,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电影制片机构,并附设中国万岁剧团、中制合唱团及10个放映队。
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抗日题材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上映。这是第一批集中出现的抗日题材的故事片。
9月,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在延安成立(习称“延安电影团”)。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电影制作和放映机构。
同月,中国电影制片厂因武汉濒于沦陷,迁往重庆,并进一步吸收了大量进步电影工作者作为创作力量。
中央电影摄影场迁往重庆,并成为抗战期间大后方规模仅次于“中制”的电影制作机构。
蔡楚生等导演在香港拍摄了《血溅宝山城》、《正气歌》等粤语抗日题材影片。
1939年
上海华成影片公司出品《木兰从军》,连映85天。这是“孤岛”电影借古喻今,鼓舞人民抗日精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大晚报》刊登14位影评人联合署名文章,推荐《木兰从军》。
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中央电影摄影场摄制了《孤城喋血》、《中华儿女》等抗战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厂继续拍摄了《保家乡》、《好丈夫》等抗日电影。
日伪在南京成立中华电影公司。该公司由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南京汪伪集团共同投资,主要为垄断华中、华南敌占区的影片发行,并摄制为日寇侵略政策服务的新闻纪录片。
日伪以“新民映画协会”为基础,在北平建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任务仍为垄断华北地区的电影发行,并摄制侵华宣传影片。
上海新华、华新、华成三家电影制片公司合并改组为中国联合影业公司(简称“国联”),由张善琨担任总经理,其后摄制了一批重要作品。
1940年
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等8部抗日题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
上海“孤岛”电影中出现的《梁红玉》、《苏武牧羊》、《岳飞尽忠报国》、《西施》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
上海民华影片公司在“孤岛”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同时并编辑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汪伪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并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
1941年
表现忍辱负重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巨片《西施》上映。该片由此前成立的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
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家》(上、下集)上映。该片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张善琨、卜万苍、王次龙、徐欣夫、方沛霖、杨小仲、岳枫、李萍倩、吴永刚和陈翼青10名导演联合执导,公司中的着名影星陈云裳、顾兰君,陈燕燕、袁美云、梅熹、刘琼、王引等全部参加了演出。
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问世。该片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万氏兄弟主持制作。
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孤岛”电影结束。
1942年
4月,在日军和汪伪政府的操纵下,新华、华成等12家中国电影公司实行合并,成立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由此前成立的“中华电影公司”投资。公司董事长为汪伪政府宣传部长林柏生,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经理张善琨。“中联”至1943年结束,共摄制影片50余部,大多为爱情伦理片。
八路军延安电影团拍摄了《南泥湾》等纪录片。
《小老虎》、《故乡烽火》、《民族的吼声》等一批粤语抗日题材影片在香港问世。此后,随着香港沦陷,香港影坛也陷于沉寂。
❷ 卜万苍简介及详细资料
个人简介
安徽天长人。扬州第五师范肄业。1921年入中国影戏制造公司,从美国籍摄影师哥尔金学习摄影,并拍摄短片《饭桶》。1924年后任大中华、明星影片公司摄影师,拍摄默片《人心》 、《新人的家庭》等。1926年任民新 影片公司剧务主任兼导演。执导的第 一部影片为《玉洁冰清》。1931年任 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因执导《恋爱与义务》而知名。后相继导演《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在艺华影业公司导演《黄金时代》、《凯歌》 等影片,均获好评。上海沦为"孤岛 "后在新华、华成等影片公司导演古装影片《木兰从军》、《西施》等。 1942年入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执导《万世流芳》、《博爱》等影片。1948年任香港永华影业公司 导演,执导影片《国魂》。1950年创 办泰山影片公司。他在香港各影片公 司导演的较有影响的影片尚有《长巷》、《一夜风流》、《苦儿流浪记》 等。60年代为台湾制片厂导演的《吴凤》,为台湾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梁红玉》为台湾第一部彩色京剧戏曲片。1964年在台湾导演《赵五娘》后退出影坛。
详细履历
卜万苍(1903~1974),天长县渝兴乡(现天长市金集镇)井亭村卜家营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生,在扬州长大,由江苏第五师范肄业。父亲死后,与母亲回到渝兴。
民国10 年(1921 年)母去世后依大哥生活,后变卖田产到上海谋生。先在电影行学徒,后从中国电影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摄影师、美国侨民哥尔金学习摄影,并一同拍摄滑稽短片《饭桶》。民国13 年1 月,加入中华影片公司担任摄影师,为公司摄制了第一部影片《人心》;后又转入盼星影片公司,制成《新人的家庭》。
民国15 年,黎民伟等创办的民新影片公司由广州迁往上海,卜万苍应邀为其导演了《玉洁冰清》,这是他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影片的成功,使主角张织云一举获得了"电影皇后"的桂冠,他自己也结束了摄影师的生涯。不久,卜万苍应张石川力请,受聘为明星公司导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未婚妻》、《良心复活》、《挂名的夫妻》、《湖边春梦》、《美人关》等6 部影片。为拍好《挂名的夫妻》,卜万苍力主公开招考女主角,并独具慧眼大胆启用新人阮玲玉,使其后来成为光照影坛10 余年的天才演员。
民国17 年后,卜万苍先后为新人、汉伦、慧冲等小公司拍摄了《小侦探》、《矮亲家》、《两矮争风》、《父子英雄》、《歌女恨》等数部影片。他还与欧阳予倩共同创办星光影片公司,于次年拍成《同心劫》。
民国19 年8 月,联华影片制片有限公司正式组成,提出"提倡艺术、宣传文化、启发民众挽救影业"的制片口号。卜万苍加入其中,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一剪梅》、《人道》等影片。这些影片虽然不乏进步因素,受到观众的欢迎,但由于中国早期电影风气所染,大都带有明显的"欧化"倾向,特别是民国21 年上映的《人道》,一度受到左翼电影评论工作者的批评。
民国21 年"一二·八"事变后,中国电影界神侠武打、卖弄大腿的面貌为之大变。在中国 *** 和左翼电影工作者热情帮助和引导下,卜万苍走上宣传进步革命运动的行列。特别是田汉,自卜万苍帮助他成功地完成了第一部影片《湖边春梦》后,两人成为艺术创作上的挚友,他对卜万苍的影响很大。民国22 年2 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卜万苍被选为执行委员。这期间,思想和创作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与田汉合作,相继推出《续故都春梦》、《三个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等进步作品。其中《三个摩登的女性》被认为是左翼电影运动者首批优秀影片之一,与《狂流》等一起被誉为"具有伟大未来的萌芽,是对民众投掷了几颗强烈的炸弹。"《母性之光》则因其进步倾向,一度在广州等地被禁映。同年11 月,所谓"上海电影界铲共同志会"捣毁艺华公司,"警告"上海各影院不准放映田汉、沈瑞先、卜万苍等导演、编剧、主演的电影,"否则必以暴力手段对付。"卜万苍没有怯退,坚持为艺华公司拍摄了《黄金时代》、《凯歌》以及《新人道》等进步影片,鼓舞了民众团结抗战的志气。民国25 年1 月,他还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电影界救国会。
民国26 年"八·一三"的炮火,烧遍了上海租界以外地区,租界成为"孤岛",政治环境更为险恶。卜万苍坚持进步,在张善昆的新华(华新、华成)影片公司导演了《乞丐千金》、《貂蝉》、《情天雪泪》、《木兰从军》、《西施》、《碧玉簪》、《苏武牧羊》、《秦良玉》、《潇湘夜雨》、《宁武关》、《相思寨》、《野蔷》、《家》等10 余部影片,其中多数为历史题材,借古喻今,表现了爱国主义的热情。尤其是《木兰从军》,观众盛赞它"透过历史,给现阶段的中国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告诉我们怎样去奋斗,怎样去争取胜利"。该片连映数十日而爆满不衰,引起极大轰动。
民国30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也被日军占领,"孤岛"沦陷。卜万苍随公司先后加入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摄制了《重见光盼》、《博爱》、《渔家女》及《红楼梦》等,并在成都、重庆等地导演了不少舞台剧。
民国37 年,卜万苍移居香港。作为首席导演,以近两年的时间、百余万巨资,为永华电影公司拍摄了《国魂》,接着又制成了《大凉山恩仇记》。
1951 年,卜万苍创办泰山影片公司,先后拍制了《女人与老虎》、《淑女图》、《妇人心》、《七姊妹》等片,并发展和培养了石慧、葛兰、李嫱、钟情等一大批着名影星。1953年后,他还导演了《碧血黄花》、《长巷》、《苦儿流浪记》等。1963 年卜万苍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赵五娘》,时已年届6 旬。他从影40 余年,前后拍片50 余部。
息影后,卜万苍转为电视台导演。1966 年,香港丽的电视台创办首次电视音乐艺术训练班,卜万苍作为导演和指导老师,发现并亲自培养了后来成为着名歌星的奚秀兰,使其成为风靡一时的"民歌皇后"。
1974 年,卜万苍因病在香港逝世。
执导作品
1926:玉洁冰清、未婚妻、良心的复活
1927:挂名的夫妻、湖边春梦
1928:美人关、小侦探
1929:矮亲家、女伶复仇记、同心劫
1930:父子英雄
1931:歌女恨、一剪梅、恋爱与义务
1932:人道、三个摩登女性、续故都春梦
1933:母性之光
1934:黄金时代
1935:凯歌
1937:新人道
1939:木兰从军
1940:西施、秦良玉、潇湘夜雨
1941:宁武关、野蔷薇、苏武牧羊
1942:家(与徐欣夫、杨小仲等合作 )、 相思债、标准夫人、重见光明、万世流芳(与马徐维邦、朱石麟、杨小仲合作)、博爱(与张善琨、杨小仲、马徐维邦等合作)
1943:两代女性
1945:万户更新 (与杨小仲、方沛霖等合作)、大地回春
1948:国魂
1949:大凉山恩仇记
1950:春满人间(上下集)
1951:淑女图、女人与老虎、少女经、时代女儿
1952:化身艳影、恋春曲、毁灭、金龟梦
1953:希望在明朝、满园春色(与张善琨合作)碧血黄花(与张善琨、马徐维邦等合作)
1956:长巷
1957:夜来香、三姊妹
1958:一夜风流、豆腐西施、擦鞋童、苦儿流浪记
1960:喜相逢、红男绿女、偷情记
1961:第二吻
1962:同床异梦、吴凤
1963:梁红玉
1964:赵五娘
故事片
1931:桃花泣血记
1938:乞丐千金、貂蝉、情天血泪
1940:碧玉簪
1942:牡丹花下
1943:渔家女
1944:红楼梦
1945:还乡记 大地之花
1952:妇人心 最成功的女人
1955:渔歌
1956:唐伯虎与秋香(与李英合作导演)
1959:待嫁春心
1962:母女重逢
其他信息
卜万苍与田汉、聂耳
每个中国人可能都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是田汉、聂耳,但此歌是两人合作中的巅峰之作。他们第一次联手写歌始于1933年卜万苍导演的电影《母性之光》。 1927年,卜万苍帮助默默无闻的田汉推出第一部电影《湖边春梦》后,两人又成功地合作了《三个摩登女性》。1932年底,两人开始筹划合作编导第三部影片《母性之光》,这时的聂耳还是"明月歌剧社"一名普通的小提琴练习生,住在七八个人一间的狭小宿舍里,一首歌曲作品也没有公开发表过。 c 聂耳是云南人,过去一直在老家读书、参加革命音乐活动,后来为了逃避敌人的搜捕,才潜离昆明,转到上海。初到申城,他举目无亲,托人帮忙在"申庄"采购站找了一份稽查员工作。 经典老电影、经典老歌、老照片、老图书集怀旧经典与一体是故园怀旧论坛的独有特色! 但不久,"申庄"在昆明的总部因为偷税被查封,上海分店遂告关门,聂耳便失业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这时,他无意中从《申报》上看到一则"联华"公司"明月歌剧社"的招生启事,说一旦录取,每月能挣10元津贴,还管吃住。这对当时处于困境中的聂耳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他自幼爱好音乐,并学会了演奏多种民族乐器,于是便去报了名,想试试运气。 但在正式考试那天,他因为紧张,水平发挥得很一般,不过,主考官、有"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之称的黎锦晖还是看出了他潜在的音乐素质,便把他录取了,并安排他跟"明月"的首席小提琴手和一位外籍音乐老师学习。这是聂耳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因为他就是在"联华"公司的"明月"认识卜万苍的。 当时卜万苍已成为上海滩演艺界的知名人物,他和蔡楚生、金焰、王人美、周璇、阮玲玉等人经常出入"明月",19岁的聂耳第一次得以近观这些名人,并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风光"。起初只为谋生而来的他悄悄地在心里树起了一个新的目标。他更加勤奋地练琴,使自己的琴技在短时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还自修了和声学、作曲法等。 1933年春天,聂耳与卜万苍相识,卜万苍对他在音乐上的才华很欣赏。当时,卜正在筹拍电影《母性之光》,想在片中安排四首插曲,便有意请"东方百代"公司音乐部主任任光和田汉合作写三首,请聂耳和田汉合作写一首。任光留过洋,专门学过作曲,大家自然很赞同,但聂耳只是一个拉琴的,从来没发表过一首歌,请他为影片作曲太没底了,所以,便遭到了一些人的异议。但卜万苍最后还是决定让他试一试。 r 很快,他将田汉写的歌词交到了聂耳手中,聂耳拿到歌词后非常激动,下决心要把它写好。为了避免集体宿舍里的干扰,他跑到太湖之滨的鼋头渚旁边,租了"陈家花园"的一幢小阁楼,开始专心创作。 写好《开矿歌》后,聂耳便回到上海,怀着忐忑之心把曲子送给了卜万苍。卜万苍听后十分满意,夸他写得"节奏铿锵,音调有新特色",后来又邀请他担任场记,并客串一个矿工角色,把脸上、身上涂得黑黑的,在片中领唱《开矿歌》,从而为聂耳留下了第一个银幕形象。 8月,电影《母性之光》拍摄完毕,上映后,片中插曲很快在上海滩传唱开来,"聂耳"的名字第一次开始被人们所关注。
❸ 左翼电影运动的主要内容
1931年9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正式通过,并在10月23日出版的《文学导报》第1卷第6、7期合刊号上公布。它标志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始。
1932年5月,以夏衍为组长,由钱杏村、王尘无、司徒慧敏、石凌鹤等人参加的党的电影小组成立。1933年左翼电影创作达到高潮,相继摄制《狂流》、《铁板红泪录》、《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三个摩登女性》、《民族生存》、《大路》、《新女性》等一批优秀影片。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加紧对左翼电影运动的迫害。左翼电影作者另组建电通影片公司。两年中摄制了《同仇》、《女儿经》、《船家女》、《渔光曲》、《桃李劫》、《自由神》等20余部优秀影片。其中《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1936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电影由左翼电影运动进入国防电影的新阶段。
《铁板红泪录》导演:洪深
主演:王莹
《船家女》 编导:沈西苓
主演:徐来
《女儿经》编剧:夏衍等
主演:胡蝶
《渔光曲》剧照 《女性的呐喊》编导:沈西苓
主演:王莹
《女性的呐喊》编导:沈西苓
主演:王莹
❹ 中国电影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有哪些代表作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中国人尝试拍摄了电影,主持人是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由该馆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拍摄了由中国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1937~1945)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
新中国电影事业(194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❺ 中国建国以后拍摄的所有电影的汇总列表
1、《白毛女》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该片根据陈其谦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某部前卫营克服重重险阻,最终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