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泰国、印度和中国电影 哪个在世界市场影响力最大
世界电影综合影响力级别
顶级:美国
一级:中国(含港澳台),法国,日本,印度,英国。
二级: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韩国。
三级: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阿根廷,伊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四级:其他国家和地区。
被归为二级的国家,其电影产业的整体实力并不见得比一级的差,也不是自己制作的电影没有自己的风格,只是没有自己在某一领域可以拔得头筹过分出众的原因,虽然也许各方面并不差,但是其风头容易被一级的国家所掩盖,所以他们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强!但依靠自己成熟的电影工业,仍会在区域内有较强的影响力,所以把这些国家称为区域内的强者!例如韩国电影,虽然在亚洲,尤其是东亚会较有名气,但是在欧美及其他地区并不算出众!
被归为三级的国家,本国的电影产业并不算发达,但也小有规模,他们在区域内也有一定得影响力,但他们没有特别出众的地方,总之不可以称为全面,这类国家的电影市场比较脆弱,如果不加以措施,任由外国电影大举进军,对其本国电影的发展是不利的,但仍较有潜力,只要措施合理,也会绽放光彩!
综合来说还是中国影响力大些,但是经典电影太少。
② 野妈妈属于中国西部电影吗
野妈妈是中国西部电影。
注意:
《野妈妈》是由姚守岗导演,迟蓬、米迪奇、徐为平等主演的故事片,于1985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根据刘绍棠小说《芳草满天涯》改编,讲述了1970年代,农村少女罗碧桃忍辱负重把父亲入狱的儿童沉香抚养长大的故事。
西部电影集团或称“西影”、“西影集团”即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前身为西安电影制片厂, 1956年04月筹建,1958年08月成立。西部电影集团是中国六大电影集团之一,是国家电影产业布局的四大集团之一。
坐落于古都西安曲江新区巍峨的大雁塔角下西影路上。中国以生产故事片为主的电影企业。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西影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
总共获得国内外奖项300多项,出口影片80多部,占中国大陆出口国的所有电影总量的1/4多。代表影片《霸王别姬》《老井》《红高粱》《图雅的婚事》《美丽的大脚》《我的一九一九》《大话西游》系列等等。
③ 印度电影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是真的吗
从近两年全球影视业的数据看,目前印度电影的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且在北美和英国的影响力高居进口片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进口片的份额从早些年的一年1部增长到一年4~5部,对于有进口片限额的中国市场来讲,这是很大的突破。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尽管印度电影产业存在“量大质低”的问题,且在基建和很多产业方面也比中国落后,但其在文化产品输出方面还是要比中国强不少。中国因政策管制等因素导致文化产品与经济实力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目前,中国与印度相比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资本丰厚。
④ 当今电影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是美国还是中国香港,法国,意大利
美国!
⑤ 2019年电影票房是那部第一
根据猫眼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9年5月2日全年度票房(含服务费)总计243.20亿元。
其中票房前十名为:流浪地球(46.5亿元)、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34亿元)、疯狂外星人(22亿元)、飞驰人生(17亿元)、大黄蜂(11亿元)、惊奇队长(10亿元)、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9.5亿元)、阿丽塔:战斗天使(8.9亿元)、反贪风暴4(7.8亿元)、熊出没:原始时代(7亿元)。按照猫眼的综合票价计算,票房前十的影片平均票价为39.3,相较去年的平均票价较高。
综合来看,票房前十名的新电影中国产电影占六部,进口影片四部,动画片一部。票房第一还是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占据票房首位,漫威诚意之作复联4占据第二,但因其上映时间较短就取得超高的票房,可以预期未来或有超过“太空战狼”的机会。虽然和春节档凑热闹,但漫威以其强大的IP力量,在春节档外以《惊奇队长》和《复仇者联盟4》两部影片完美逆袭。但毕竟《复仇者联盟4》和《速度与激情7》均有其不可复制的因素,不能作为考量未来票房走向的稳定因素。
从票房的时间段来看,4月份上映的新电影中计入票房前十的只有两部,其余八部均为2019年度第一季度上映的新片。从档期和类型的角度来分析,春节档的合家欢影片,始终是近几年来第一季度电影票房增长的主要发力点。
尤其是熊出没毫无意外地挤进票房前十的行列,是典型的春节档合家欢影片,孩子携全家去电影院为动画片贡献票房力量,是熊出没之类的影片获得票房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没有新的社交模式或者在现有春节过节模式没有改变之前,这种票房现象还会持续很多年。
⑥ 为什么《西游记》在全国累计播放量位居第一,它的亮点在哪里
我觉得播放量第一的亮点就是老少咸宜,适合的群体是最广的。
第一是因为作为古装神话剧,就是来自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早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内容就是斩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简单,从小孩到老人都喜欢看。
第二是因为西游记中的剧情和人物很吸引人,一边羡慕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一边取笑猪八戒的好吃懒做,一边又感叹,沙僧:大师兄~师傅又被妖怪抓走了~~
第三就是因为演技问题了,为什么百看不厌,我觉得是因为当时的演员都是老演员,而且当时演的时候举手投足都掺杂了一些戏曲的元素在里面,当然就看不够。
当然我们成年人可能看的少了,因为小时候就开始看,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是比较腻了,但是我以前每次放暑假去我外公家的时候,他家的电视机上经常就放着西游记,说明老人家和孩子看的最多,而他们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最充裕,能不播放量第一么…
以上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个人认为《西游记》在全国累计播放量第一的原因有这几点:
1、《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深入民心。
2、《西游记》讲的是降妖除魔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大多都是中国民间传说里的人物,这本身就带有神秘性,可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很受观众喜爱。
3、如今的 科技 很发达,电视、电脑,移动互联终端都可以观看视频和影视剧,但在80年代,影视剧还比较少,大众观看影视剧大多数是通过彩电。一大家子人围着彩电看电视,这确实成了美好的记忆,而《西游记》的重复播出,也是那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西游记》这部剧的亮点在这几个方面:
1、 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当时的拍摄设备和技术都十分有限,但《西游记》制作团队追求视觉效果的精神十分可贵。
2、 剧组工作人员的工作精神。不管是演员还是剧组工作人员,他们在全国各地取景拍摄,冒着严寒,冒着酷暑,不怕困难,日夜兼程的拍摄《西游记》,这种不忘初心的工作态度就是这部剧的最大亮点。
3、 演员自身素质硬。《西游记》的演员,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面对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他们的演技和专业素养都十分高超。
4、 六小龄童的出演。六小龄童的家族世代都在扮演猴王,而且六小龄童在扮演孙悟空这个角色时,可是下足了功夫。他整天就在猴群里观察模仿,所以他扮演的孙悟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首先1986年的《西游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是十分深刻的,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子,重复的看来看去,从不厌倦。在哪个阶段的确算是一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又是四大名着,国人皆知,不分老幼,妇孺都喜欢。
那个年代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堪称国剧经典,在后来的三十年间,《西游记》在各大电视台重复播放,我们这一代人看是一种回忆,孩子们看是真实的喜欢,喜欢孙悟空这个角色,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给人以斗志昂扬,正义感,顽强不屈的精神享受。《西游记》是百看不厌。
86版《西游记》没有虚镜,全部是实景,
因为演员有限,所以一个演员饰演好多个角
组很苦,有些演员是没有报酬的,演员表演
是极其出色的,剧情符合原着,表现手法极
具艺术美感,在拍摄中,六小龄童很多次遇
险,杨洁导演由此也是差点就跌入悬崖,他
们全部是用实景在拍,有的时候就连'白龙
马'也曾好几次遇险。
演员们也是尽心尽力的演出自己的角色,六小龄童为了能更加出色的演出孙悟空,曾经多次一个人一坐一下午的看猴子的形态,动作,那个时候没有现在那么好的特效,但是在那个年代,能弄成那样的特效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一个善于用视觉和听觉打造艺术的大师走了,但她给我们留下了一部经典。虽然在拍摄的过程中,杨洁没有听说过工匠精神,但她的《西游记》却是影视界中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观众,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细节。这就是86版《西游记》给当今影视界做出的最好诠释。
极致的景色
《西游记》选景所走的路并不比唐僧取经走的路少。
真山真水加上舞美设计,使每一个镜头都都具有画面的美感。
《西游记》片尾曲中头一个镜头虽然只有几秒,但却是在九寨沟拍的。当时的九寨沟山高路险,可不像今天一样交通方便,走进去就已不容易,更别说带着设备和道具了。
片尾曲的几个过景,虽然只是一个短短的镜头,但是取景地点分别是苏州天平山石板小道、云南洱海、云南大理、四川九寨沟。
这种为了一个过场镜头都要如此认真选景的精神,会不会让如今那些乐于用电脑技术“抠景”的导演自觉得缺少一份对观众的真诚?
电视剧中,小雷音寺外景是安徽九华山庙宇,内景是在浙江建德灵栖洞;大雷音寺外景地点在泰国曼谷大王宫,内景则是在云南电影制片厂摄影棚搭建的。几分钟的场景切换,竟然远隔千里。
西游记的取景走遍了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湖北、台湾之外的26个省,几乎把大半个中国所有的景点走了一遍。正是这样的付出,使观众在观看中从不感到背景雷同单调,欣赏到了不同地域的景色。
演员的选择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后来人无法超越的境界。通过对比,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
对比86版、张纪中版和浙江台版《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形象,
哪一个唐僧看起来显得平和善良?
再看看八戒和沙僧,张纪中版(中)太过温柔,而浙江版(右)则太写实,怎么看都像妖怪。
看看女儿国国王,谁像女国王?谁像女侠?谁像公主?
最明显的就是如来了,哪一个更有佛家雍容大度的气质?
86版的人物造型是最贴近观众期望值的,也最符合中国古代文化,可见导演、化妆师及演员在角色的设定上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在演员的选择及其造型方面,不难看出86版《西游记》在尊重原着的同时,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西游》中神魔的形象浪漫而具有人性的色彩。
即便是配角,86版也大多是表演艺术家,很多群众演员一看就是科班出身,无论是丫鬟,还是家丁,一举手一投足都演得富有韵味。
当白骨精摇身一变成了村姑,请注意她手上的细节,小拇指和无名指自然翘起,呈古代女子的兰花指状,如今的某些女演员哪有这样的修养和功力?
所以,我们在看86版《西游》时,能真正感受到这才是中国古代的神话,而不是现在的魔幻神剧。对古代文化理解的缺失,正是今天影视工作者的最大遗憾。
关于《西游记》片头曲,当时央视领导要求杨洁导演从大局考虑,四大名着要有中国风格,要用琵琶、古筝、二胡、三弦,但是为了尽述《西游记》的神话韵味,她顶住压力,坚持中西合璧,电声和弦乐结合,所以创作出了大气磅礴、激昂动感、空灵魔幻的《云宫迅音》。
西洋电声配上“咚咚,咚咚咚咚”的鼓点,让人一听就心潮澎湃,观众的心就如东海一样激荡起来,感受西游那魔幻的宽广世界。
主旋律出现,民族音乐的背景是打击乐和各种音效堆砌而成的音场,华丽而波澜壮阔,体现出这部名着的宏大。
当女声独唱响起,有飘渺空灵之感,再配上电吉他和弦高扬的曲调,听起来优美华丽,表现了蟠桃盛会欢快而富有仙气。
当交响乐队出现,旋律开始变化,配合画面尽显仙界的华美、高贵。
当女高声第二次响起,更显大气恢弘,再现佛法的宏伟庄严,此时画面出现唐僧骑马而行。天地人合而为一,壮美的画面和雄浑的音乐,尽显玄奘只身求法事业的壮丽。
当乐曲接近尾声,欢快的鼓点响起,显得独特、俏皮而神秘,配上八戒被“调戏”的画面,顿让人觉得生动有趣。
然后,悠然深长的音乐戛然而止,出现了云海茫茫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当一首曲子能把电视剧的整体风格都呈现出来时,真不禁让人感叹这要经过多少次的创新尝试,而这种行为源于内心对名着的热爱,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地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在女儿国,国王对师傅唐僧一见倾心,百般缠绵。面对温柔貌美的国王,一向心坚意绝的唐御弟也免不了出现了动摇和恍惚。
此时音乐响起——
唯美的曲调道尽了有缘无分的悲情与无奈,悠扬感人,再配上国王那哀怨苦楚的神情,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此曲也因此成为经典,传唱数十载。
虽然此情节与原着不太符,但为《西游》平添了一份色彩,令人难以忘怀……
86版《西游记》有一句台词流传至今: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这句台词在原着中的原句是:“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
编剧把“孙行者”被改成了“猴子”。虽是一词之差,但更符合红孩儿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口吻。如果吴承恩能活到现在,也不得不感叹编剧的高明了。
悟空在如来掌心那一段,吴承恩是这样写的:
在电视剧中,编剧加了一些台词。悟空说道:“这五根柱子一定是撑天的天柱,这一定是天边了吧,不好,要是这柱子不结实,如果捅断了,天下来砸了我的头可不得了,我要赶紧走。我得要留下一个记号,省着那胖老头赖账。”
对比一下,哪个版本的孙悟空更显得顽皮可爱?哪一段读起来更让人觉得津津有味?编剧的文字功力可见一斑。
等到孙悟空回来后与如来对话,原着中是这样写的: “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而编剧加了一个“老儿”,此话变成了“你教玉帝老儿把天宫让给我吧”。
真的不得不赞叹一个“老儿”加得好,一下就把悟空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为什么可以深入人心,正是编剧在原版之上,加进了对悟空的内心刻画,使得这一形象栩栩如生,贴近观众的心理。
结束语
也许当时特效技术不如现在完美,略显瑕疵,但是除技术以外,86版《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正是导演和剧组人员的严谨态度,一丝不苟地打磨,所以能呈现出高 科技 也无法超越的艺术特色。
当今 社会 心浮气躁,影视业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影视剧的灵魂——品质。缺乏“工匠精神”,无论用什么技术包装,花再多重金请来“小鲜肉”吸睛,最后的作品也只能是产品,而不能说是艺术。毫无营养的“快餐”,最多只能昙花一现,但永远成为不了经典。
杨洁虽然离开了,但她在当今文艺界留下四个字: “工匠精神” 。
《西游记》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最经典版本的《西游记》至今有一些电视台还在播放着,其经典程度,至今没有任何一部西游记能够超越!而这么多年以来《西游记》的播放量,早就超过了百亿,他的第一是当之无愧啊!
⑦ 美国为何成为世界头号的电影输出国
好莱坞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国电影的全球化不仅创造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创造美国式的"世界趣味"。 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世界各民族利益相互联系的紧密,20世纪以来,以军事占领和政治颠覆为手段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政策逐渐被历史所遗弃,一种新的世界图景开始出现:当世界各国纷纷走上现代化道路之后,资本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便成为可能,随着跨国资本、跨国企业和信息工业、媒介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体化世界体系逐渐相成,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依赖其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进入不发达国家开辟更具活力的市场,获得更廉价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创造一种消费意识形态--这就是所谓的后殖民主义状态。 显然,建立在"自由市场、公平竞争"基础上的世界体系,由于各国国家的政治、经济基础本来的不平等而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不公平的全球格局。正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分析,当今的世界格局主要由三类国家和地区组成:1、"核心国家"(core states):美国同盟国欧盟和日本,在全球经济中拥有某种"不分地区的权力";2、"边缘地区"(peripheral areas):具有依附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基本属于"毫无权力的地区";3、"半边缘地区"(semi-peripheral areas):介乎于核心国家和边缘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角逐之间。核心国家的优势是建立在对半边缘和边缘地区的剥削上的,而半边缘地区则在被核心国家剥削的同时也剥削着边缘地区,边缘地区则寻找机会超越半边缘地区而靠近核心。就在这种"不分地区的权力"与"毫无权力的地区"的不均衡关系网络里,世界体系成为在核心国家的支配下各国各地区为本身地位而斗争的领域 。而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和最主要的核心国家,其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所占有的优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美国经济在新经济支持下强劲增长,其军事力量在前苏联解体以后也举世无双,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甚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不同程度受到美国控制。正是这样一种地位,促成了美国的国家政策和自我定位,美国政界和学术界不少人提出美国追求世界"单极化"是历史必然。被小布什委任为安全顾问之一的华盛顿大学教授威廉·沃尔福思在2000年大选时发表题为《单极世界的稳定性》文章,明确认为"美国在目前国际体系中的支配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单极世界可以避免两极世界或多极世界为争夺领导地位而发生的无休止的争夺"等等。从小布什与戈尔的三场电视辩论和竞选纲领看,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代表人物对追求世界"单极化"的策略虽然不同但立场并无分别,双方都认为美国"超强的综合国力"、长期奉行的"国际道义"和"现实的国家利益"三大因素决定了美国在新世纪"领导世界"的地位。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当文化成为一种产业以后,其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相互重叠,文化产品的全球输出不仅能够扩展经济市场,获得大量的经济利润,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媒介承载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文化来销售商品,通过商品来宣传文化,文化即商品,商品即文化,文化商品在获得现实利益的同时也在创造广告意义,那些影像、声音、文字、图画、造型都共同开发着美国政治经济的广大市场。正是因为文化产品具有这样一种特殊意义,美国一直努力达成文化产业的全球化,特别是被看作最有国际传播效果的电影的全球化。 早在30年代,美国政府就意识到,电影和其他大众文化都不仅具有产业意义,而且对于宣传美国政治、文化和扩大经济影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输出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意识、社团意识、宗教意识以及文化意识、甚至语言,淡化甚至重写这些地区的传统和文化,从而创造新的民族文化记忆,促使其与美国的信念和价值融合。所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便通过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向全世界推销电影和推销电视节目、录音唱片以及其他大众文化产品。在罗斯福执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则成为推销美国形象、美国民主,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 。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来自: 免费论文网 www.paper800.com 由于媒介经济和媒介科技是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的产物,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已经经历了百年以上的发展过程,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媒介发展的基础远远不能于欧美国家相比。特别是80年代以后,少数跨国化、集团化、集中化的"音影恐龙"诞生,这些媒介集团以在国际政治上具有主导力的国家机器为前导与后盾,更加促成了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东西方之间、南北之间、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平衡的信息流越来越明显。以台湾为例,美国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占领了70%以上的影院收入,5大音乐集团占据了60%以上的音乐唱片销售,跨国集团所属的各类电视频道在约450万有线电视用户中普及率高达95%,而跨国广告集团则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承揽了60%以上的广告业务。 显然,在美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战略中,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如今全球100大音影企业集团85%都位于第一世界,特别是美国,其营业总额高达1100亿美元; 1998年美国的第一大出口行业既不是飞机制造,也不是农业,而是影视和音像出版业,出口总收入达600亿美元;美国视听产业(影视和音像)在国民经济中的排位已由1985年的第11位跃居到第6位;在录像市场上,美国1997年仅录像租赁收入就达96亿美元;《财富》杂志推出的全球最大500家企业排行榜中,美国娱乐业巨头就占了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