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名字叫:《妈妈再爱我一次》相信很多的70 80后都有深刻的印象。
当时刚上小学,几个生产队在一块开大会,好像是在商量谁谁谁能进敬老院的问题,年代久远了记忆有点模糊了,大会开的差不多了,给开会人员发放的电影票,我也搞到一张,就跟着大人们进了电影院,第一次进去,里面的座位称不上座位,都是水泥长条,跟原来的老电线杆差不多。
然后就看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还记得里面有一段少儿不宜的片段,虽然露的不多,但是也让当时的人们面红耳赤。这部影片以倒叙方式,描写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的故事。
这是一部催泪大戏,看得我哭的稀里哗啦的,片中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也一直传唱到现在。后来学校组织和其他途径,又看了好几遍。还记得小时候电影院里面的奶油瓜子的味道,现在再也吃不到那种瓜子的味道了。
我看的最早的一部电影应该是《地道战》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在小学附近的一个单位里面的电影放映厅里面。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课程。
从小家里的要求就比较严格,很早别的小朋友都有有线电视看了,我还守着地方台。而且一定是做完功课之后才能看。
所以“电影”这个词对于我来说是很久远的词汇。也就是大概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就是《地道战》
几乎没什么影响,觉得很幽默,也没看出之后看电影的那种思维模式。
仅仅是觉得 搞笑 。
大概三年前,我回到故乡,还去了小时候看电影的那个厂子。早已破败如茅草。像极了工业风的废墟。
自然是另一番感慨。
后来再大一些,能去电影院的时候,看的电影大概就是《1942》,也可能看过别的。但是真正让我意识到电影、电影院的价值的就是《温故1942》。个人呢还是喜欢悲剧性的东西,喜剧固然不错,但是悲剧可以洗涤灵魂,我现在依然这样看。
电影自然是悲壮的,但是不合时宜的笑声永远存在。
不是不知道苦难、饥饿、也不是不知道感同身受。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就像一出悲喜剧。
不管怎样深刻的、深邃的,终究抵不过人们的一个谈资。
触动灵魂的不是触动本身,而是这样的一种感受。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应该是李晨、颜丹晨主演的《花季·雨季》。
在深圳的一所高中里,一群高中生经历了他们花季雨季的青春生活,有纯洁的友谊,有懵懵懂懂的小情愫,有相互关心爱护的师生情谊,各种各样性格的年轻人经历着成长的烦恼,谱写了一幅动人的青春赞歌。
我来说说我的故事。我记得当时读小学,由学校统一组织观看这部电影。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没有安装有线电视,仅仅可以看几个电视台,节目内容也索然寡味。所以我很期待的课外活动就是看电影,每学期组织一两次。当时看电影的那个电影院现在早已拆除,然而却成为了我最美好的回忆。上午发布这个消息以后,我很开心,中午赶紧回家,问妈妈要钱买了一根火腿肠,我能在看电影的时候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火腿肠。火腿肠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零食,由于价钱比较贵,妈妈舍不得经常给我买,只有在比较特殊的时候才会买给我吃,比如看电影、春游等。其实对于电影的具体情节,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记得有李晨出演。小学时候的我,还没有到青春期,应该无法完全理解电影人物的青春焦虑。
《花季·雨季》承载着我对童年的回忆,承载着我简单的快乐。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特指在电影院或电影屏幕上看的。
应该是小学生时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记得台湾腔的普通话,哭泣的小男孩,妈妈被虐待的镜头,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
电影院伯伯因为是爸爸的朋友,可以无限次放我和小伙伴去电影院。
记得电影放映室是在影院大厅里搭建一个木头制成的吊脚楼。
放映室的灯光从吊脚楼上射出去,我每每会调皮地伸出小手,故意在光影里挥舞,大大的屏幕上便出现了我的手掌。
在一阵痛骂声中,收回小手,得意地俯视下面观影的观众,一览众山小,得意又忘形,小小的特权足以让我虚荣到飞起!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叫《聊斋志异》,应该是这个名字,但内容绝对是鬼片。
记得小时候(真不记得是几岁了,好像那时我还没上幼儿园,我是七岁上的幼儿园,八岁上的一年级)那会村里面只有极个别人家有电视,我们家只有一台老式收音机。我们看电影的唯一渠道是等待放映队来村里小广场(暂且叫小广场吧)放映,就是那种老式的放映机。然后拉一块正方形放映布,就是那种四边有一圈黑边,中间白的那种。
天快黑了,照顾小伙伴赶紧回家搬个小板凳去占个好位置,去晚了就只能在又远又靠边的位置看了。现在电影院的最边上座椅对当时来说已经算是中间位置了。但是放映电影不是只吸小孩子,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想想都壮观。我当时最喜欢的不是能看电影,而是人很多能凑热闹,关键还有摆摊卖瓜子花生零食的小货郎。现在,已经再也找不到那种手里拿着小小的拨浪鼓,边推小车吆喝的小贩了。
那时候我还小,一般都会跟我妈一起去看。位置还不错,电影开始放映,不一会就听见惊呼声、尖叫声,我完全不知道咋回事。直到我看见荧幕上出现黑白无常,嘴上挂了个长长的血红的舌头,在黑漆漆夜里,悠哉的走在一大片坟地里。在那一刻,我害怕了,脑中忽然想起很多家里老人讲的鬼故事。我现在想想都有点发怵,当时我真的害怕了,又不敢喊,只能求助我妈。我就装作想要睡觉的样子,拉扯着我妈的胳膊。我妈看见我想睡觉的样子,把我抱在了怀里。就这样装困的我也许真被吓到了,在我妈怀里真的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
自打看了这个电影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经过有坟地(一片啊,不是一两个)的小路,我心中的阴影挥之不去,都是唱着歌,一路小跑的离开。
现在的我还是那样,感觉特别怂。只是有一大片坟地的路已经很多年没有走过了,也不想去走,更不愿去走。
“再哭再哭?你就不怕鬼抓了去?”
以前在农村
很多长辈们吓唬小孩都这样说
也因为这个
我的口味竟然开始变得诡异
特别好奇 鬼 长什么样
有一次去外婆家
和表妹睡在同一房间
无聊
当时那个年代还在用DVD看片
有线的电视都没几个台的
我到处翻了翻盘片
看到有一张碟
《开心鬼撞鬼》
邪乎
盘片名对我仿佛有一种特别的魔力
我满怀期待地播放了这个片子
盘片转完了
嗯
很开心呀
这分明就是一部喜剧
我期待中的 鬼 没有出现
这也是我印象中看的第一部电影
虽然我无法确定,这就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影片,但从我模糊的记忆里,却清淅印证,这是一部年限久远且给我回味多多的人生记忆。
听说邻村有电影,我和弟弟大白天便缠着母亲,吵闹着要求带我们去。
到了晚上,我和弟弟顾不得吃饭,各自拿着一个小板登,催促着母亲。和我们同去的还有本村的一位妇人,她和母亲是极好的搭挡。
夜,漆黑一团,只有星儿眨巴着它那亮晶晶、神兮兮的小眼晴,诡秘地窥视着人们。
我们来到了现场,正值开演,电影的名字是《铁道卫士》,我们被电影的剧情所深深吸引…………
当演到特务马小飞欲引爆车上的“定时炸弹”时,弟弟突然犯困,吵闹着非要回家,我也有了几分的睡意,于是便跟着弟弟一块起哄,母亲好言劝着我们,这样连哄再骗,总算看完了这部电影……
夜,更黑了,阵阵清风吹过,感觉到丝丝凉意。星儿怕冷地躲进了云层里,时而调皮地划出,丢一个媚眼,似乎在挑逗着我们……
记得时间大约是七十年代前后!
我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泰国的《初恋这件小事》,彼时家中刚刚买了电脑,可以点播来着。。。哈哈!
直到现在,我还会时不时的把这电影翻出来看,也许是承载了我对爱情的期许吧。
女主小水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成绩一般,长相一般,还带着牙套。
学长阿亮是学校风云人物,长得帅, 体育 好,受女孩喜欢。
小水为了引起学长的注意,做了很多努力,在学长看不到的角落。。
她和伙伴们对着书上的内容,一条一条做着让自己变得更好更美丽的事情,努力学习,变美。
最后她成功了,但是毕业之际,学长却和自己的同学在一起了。看到这里,我是遗憾的。后来学长参加了足球队,临走时,他偷偷留给小水一本相册,原来学长一直都喜欢她,从不美的时候,小水在他眼里也是可爱努力的。
电影最后,小水,阿亮在阔别几年后还是再度重逢,当小水用颤抖的声音文学长:“你结婚了吗”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泪奔,喜欢一个人十多年吗,是怎样的的坚持啊。两个主角都没有令我们失望。
话到此处,女主角近来来得作品都很不错啊。。。比心
第一部电影是三毛从军记,很小的时候看的了,那时候电视是个稀罕物,村里没几家有电视,但还好的是有时候会有人下乡放电影,就是有一个放映布,正方形的白色布,四边系上绳子,然后对面放一个放映机,当时看到放映机的时候觉得很神奇,插上电,就开始转动,荧幕上还有画面和声音,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智慧。
记得当时只要村里有放电影的,小伙伴们恨不得奔走相告,挨家挨户的通知。我们几个玩的好的小伙伴会早早的搬着凳子,坐在荧幕前等着电影开始,有时候甚至都不吃晚饭,就在那里等着,也感觉不到饿。农村的夏天是很多滋多味的,月亮特别亮,周围特别黑,根本没有路灯,蚊子特别多,但是电影的魅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不单单是小孩儿,叔叔阿姨甚至是爷爷奶奶都会早早的坐在荧幕前,大家唠着家常,吃着东西,不论是吃瓜子等零食,还是吃着晚饭等主食,都是那么的开心。大家耐心的等待着电影的开始,在月光的映照下,村落显得格外的静谧,其实有时候想想,那时候条件很苦,但是真的很开心,很快乐,因为生活很简单,简单就会很快乐。
记得第一次看的电影是三毛从军记,不论是里面和战友之间的有趣的事,还是最后戏耍鬼子的剧目,感觉都是历历在目,一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回顾呢。由于当时的放映条件,放的是黑白影片,再加上后来在村里放的都是黑白影片,比如地道战之类的,所以我的启蒙电影都是黑白影片,也就导致了我现在还是特别喜欢黑白影片。其实说实话,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三毛从军记是彩色片呢,之前一直以为是黑白片。
很感谢三毛从军记,让我喜欢上电影,慢慢的热爱电影,并且从电影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很怀念那时候的简单快乐的生活。
第一部电影是在小学的时候,学校发了电影券,要求跟家长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上小学的时候应该是2005年左右吧,平常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陪我出去玩耍,那次的电影好像也是软磨硬泡才让爸爸陪我去的, 当时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就只记得画质不怎么样就像平常大家上课发光的幻灯片一样,电影院的设施也就像七八十年代一样是木头的椅子, 具体电影情节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有个小女孩和妈妈相依为命,是个苦情片。但是一直有个疑问就是电影中的慢镜头是怎么拍摄的, 自己还尝试了好多次怎么也做不到如此慢的动作,一直到高中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童年虽然没有太多的“权利”但是现在想起来当时的“痛苦”,现在都是宝贝!
2. 你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哇哦,第一次电影,那是20年前的事了。说实话,我也不记得第一部电影是什么了,但在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电影是《犬王》
这部电影是在我们学校放映的,那时候刚上小学,学校会组织看电影,以班级为代表,真怀念当年的时光。扯远了,我们说到电影《犬王》上来。
《犬王》是一部以军犬为主角的抗日题材影片,叙述的是我军利用军犬攻击敌人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西刘村二林家里养了一条狼犬叫海龙,它生了两条幼犬叫大龙和小龙。日本扫荡队头目八木泽化装来偷海龙不成,就安放了炸弹,结果海龙英勇就义。为给海龙报仇,二林带着幼犬到抗日军军犬突击队,经过训练,大龙和小龙成为神勇的军犬。
因为这部电影,后面还专门让奶奶养了一条狗,那条狗虽然早已不在,但依然是我心中的童年伙伴。
而长大了之后,才知道当年海龙被炸死的场景是真实拍摄,成为了自己的一个心结。
《后天》 它是我真正意义上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读初中的时候,刚好快放暑假了,学校里组织我们去看的。当时的我真的很激动,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第一次看电影,那个心情好复杂的说。好了,说说这电影。这是一部有关灾难的影片,是有关人类未来的思考。因为人类的短视,使得我们更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全人类的命运,则无人问津,或者即使有个别人想到了,却也无法左右全人类盲目的趋势。这一点,在影片的开头由科学家杰克与副总统的那段短暂而激烈的争论展现出来,杰克说:“自然环境是脆弱的。”副总统回答道:“可是不要忘了,我们的经济也同样脆弱”。根据杰克的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最终将导致一个匪夷所思却又合乎推理的结果:下一个冰河纪的来临。
在《后天》中,导演用极端的手段来引起人们的重视。让大自然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人类破坏的环境平衡恢复到另一个平衡点。在七到十天的时间内,通过飓风、海啸、冰雹等等极端而恐惧的办法,将整个北半球的温度降到南极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正在飘扬的美国国旗,一瞬间被冻结,在空中飞翔的直升机,因为输油管突然冻住而突然坠落,走出屋外,刹那间就会成为冰人……如果这不是电影,我该怎么办?我的心,似乎也在那一刻凝结成冰。灾难到来时,高贵的人以高贵的方式死去;善良的人以善良的方式死去;勇敢的儿子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人;坚毅的父亲逆流而上,最终父子团聚;当然,还有同僚之间的友谊,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总之,充满一切可以让你感动与共鸣的商业因素。不能说美国大片不好,但是,总是过于程式化,商品 社会 ,深究下去,未免失去趣味。总体说来,是部相当不错的片子,很对我的胃口。值得推荐一下。
第一次看的电影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小时候记得那时候有一块布,好多人在大街上看的,李连杰的第一部作品《少林寺》!
看了之后有三点感受,第一点,是学功夫的向往,那时候拍的电影完全没有特效的渲染,一招一式都是实打实的,拳拳到肉的打斗让观众看到了演员们的诚意还有真实。不象现在的打斗场景,加上了很多的特效……
第二点,记忆犹新的当属僧人吃肉喝酒的场景,此时此刻想起还是令人神往,当时生活贫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肉!
第三点,加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让少林寺有了明确的政治立场,扶唐抗隋。如此,与未来明君李世民站在同一阵营的少林弟子就有了极高的 社会 道德地位,给他们公开杀戳隋朝官兵的行为合理化,觉远的报仇之举也变得不再是狭隘的私人恩怨。
3. 周星驰刚出道的第一步电影或电视剧是哪个(他演出的第一次)
在1982年的春天周星驰开始了自己的跑龙套经历 周星驰最早的一个跑龙套应该是在70集连续剧《天龙八部》里,该剧于1982年3月22日起在电视里播出,由梁家仁、汤镇业,陈玉莲、黄日华等担正,有一个画面可以看到,周星驰演站在萧峰(梁家仁饰演)身边的一个契丹小兵。 拍第一部电影是在1988年的《霹雳先锋》 1988年有一晚没有戏拍,周星驰去Disco舞厅里玩,正巧碰到李修贤,李修贤当时是电影圈的大导演,就礼貌地去打招呼,李修贤觉得这个人面熟但一时不知道是谁。过了不久李修贤突然记起这个年轻人就是在《生命之旅》与万梓良演对手戏的演员,就回过来再问周星驰叫什么名字。 周星驰道出姓名后,李修贤问他有没有兴趣试一下拍电影,因为他当时正要开一部新戏,还缺一个年轻角色。周星驰听到有人赏识他,叫他拍电影,当然说有兴趣。李修贤问他要多少酬金,周星驰回答说,“有你李导演找我拍电影,我不用钱都要去啦。”于是就试镜,一试就OK。这部戏就是《霹雳先锋》。
4. 英国电影的早期电影
对英国早期电影最有影响的是布赖顿的几位摄影师。其中有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这几位电影先驱,后来被人称为布赖顿学派。他们最早采用了两次曝光、移动摄影、迭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柯林斯拍过30部影片,其中只有一部《中断的旋律》保存下来。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镜》(1900)中采用特大特写镜头,银幕上出现了放大的走动的表、笼中的金丝雀、人的眼睛;他的第一部作品《夜晚》,表现警察提着灯巡夜,沿路照亮了乞丐、醉汉、行窃的小偷,他用摄影机代替人的眼睛,把它变成了活的东西,这种新的手法,可以说是现代蒙太奇的开端。威廉森则在新闻片中自由地交替变换事件地点并采用外景等,他的《士兵的归来》和《战前和战后的后备兵》两部影片,描绘了真实生活片断,在银幕上首次提出社会问题。
当时的电影艺术家和技术革新家还有C.赫普沃思。1897年,他撰写的《活动摄影术──或电影摄影入门》,是世界上最早电影论着之一。他曾改进冲洗影片器具、印片机和胶片打孔机。1898年他拍摄了《铁路切断中的快车》;接着拍摄的《艾丽斯漫游奇境记》(1903),长800英尺,分16场景,场景间交融衔接;另一部《浪子救人》(1905)利用摄影机述说故事,结构复杂,采取了分镜头剧本的串联、剪辑、摇拍、低角度摄影等技巧;1907年,他还设计过录音系统。同一时期摄制故事片的还有F.S.莫特肖。他的 《抢劫邮车》、《白昼行劫》(两部影片均摄于1903年)奠定了惊险片在英国的地位。
早期英国电影除纪录像片和故事片外,还出现了风景片,如G.潘廷格的《罗伯特·斯科特漫游南极》(1913),颇受欢迎。1914年,英国电影工作者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G.皮尔逊导演的《血字的研究》是根据小说《福尔摩斯探案》中的故事拍摄的第一部侦探片;他的另一部影片《厄尔塔斯──死里逃生的人》(1916),则仿照法国影片《芳托马斯》样式,是第一套动作惊险连续片集。
20年代,赫普沃思因拍摄了《阿尔夫的纽扣》(1920)和其它几部成功作品而名振一时。皮尔逊制作了《一切都不在乎》(1920)、《爆竹》(1921)、《爱情生活和笑声》(1923)以及《起床号声》(1924)。英国无声影片时代最受欢迎的明星B.鲍尔芾就是他培育出来的。另一部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是H.肖的《基普斯》(1921),但是,最为杰出而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品要推G.卡茨的《女人对女人》(1923),它的成功,是制片人M.巴尔康、导演V.萨维尔、剧作家卡茨和他的助手希区柯克,A.以及当时为大家喜爱的好莱坞女明星B.康普逊合作的结果。希区柯克在20年代后期在盖恩斯巴勒影片公司因执导《快乐的花园》(1925)和《房客》(1926)两片而成名。这家公司的成功产品还有卡茨的《老鼠》(1925)、A.布鲁内尔的《英国老家》(1927)和《永恒的仙女》(1928)。与此同时,也崛起了另外几位新人:导演兼制片人H.威尔科克斯继成名作《朱金洲》(1923)之后导演了影片《十夜谈》(1924)、《唯一道路》(1925)、《涅尔`格温》(1926)和《黎明》(1928);L.戴·科多瓦导演了《她》(1925);M.埃尔维导演了《阿尔芒蒂埃尔来的小姐》(1926)与《海军将帅的副官》(1926)。
随着电影制片事业的发展,英国的电影放映场所逐步脱离游艺场而建起可容几百观众的影戏院,当时还雇用钢琴师和小乐队在放映电影时进行伴奏。不久,一批大影院开办起来,但是自1909年起,美、法两国影片占领英国市场,本国影片只占全国上映总数的15%,因此,英国既不能从国内电影市场收回大量资金,又没有充足财力投入制作优质影片、同外国影片争夺国内外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生产更受影响。从1916年起,英国加征娱乐税,对影院营业更为不利,电影事业进一步遭到危机。大战结束后,美国影片源源而来,使英国影片只占在本国上映影片的5%,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数,因此一些着名制片人如赫普沃思也不得不于1924年关闭制片厂。为保护民族电影,政府当局于1927年正式通过了电影法案,规定限额分配比率,要求1935年须达到总数的20%,使英国影片在全国影院的上映比率逐年提高。此时,新的制片厂如戈蒙特公司、英国国际影片公司和英狮公司先后成立。到20年代末,英国又摄制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影片,如希区柯克的《决斗场》(1928)、阿斯奎斯,A.的《流星》(1928)和《地下》(1928)、E.A.杜邦的《皮卡迪利大街》(1929)。因为定额分配影院上映率,需要大量影片填补空档,刺激英国电影出现了一番兴旺景象。但是好影片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为了供应市场紧缺的需要,出厂的产品仍然是大批质量差、省工省时的平庸影片。
1929年,有声影片问世。英国面临的问题同其它各国大致相同,如录音方法简陋,设备笨重,影片内容从头到尾,不是喋喋不休的对白,就是接二连三的歌曲。希区柯克导演的《讹诈》,拍了一半而改为有声影片,他在运用声音效果方面,匠心独运,这部被公认的英国第一部有声片,对其他导演很有启发。此后拍摄出了一批较成功的有声片,包括:希区柯克的《谋杀》(1930),阿斯奎斯的《逃出达特穆尔》(1930)、《正告英格兰》(1931)和《跳舞吧,美丽的女郎》(1931),萨维尔的《W──计划》(1931)和《办公室的少女》(1932),W.福特的《罗马快车》(1932),威尔科克斯的《神奇之夜》(1932)等。
30年代,英国电影出现了短期的繁荣景象,每年影片生产量为150部到200部,故事片的复兴同出身于匈牙利的制片家柯达,A.大有关系,他于1933年定居英国,创办伦敦电影制片厂以后,摄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宫艳史》,1933)为最。他用新的观点处理历史题材,提出社会出路问题,迎合观众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该片在国外享受的盛誉,远远超过英国其它影片。更为重要的是柯达孜孜不倦、勤奋进取的精神,促使所有电影业的工作人员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他为英国影片开拓了向国外输出的广阔前景,又给电影事业灌输了乐观与奋发的风气。他的公司还在世界各国收罗人才,礼聘他们来英国工作,推进了英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如德国导演P.津纳执导的《凯瑟琳女皇》(1934)、美国明星范朋克,D.主演的《唐璜》(1934)、法国导演克莱尔,R.拍摄的《鬼魂西行》(1935)、美国导演兼美工设计家W.C.孟席斯所拍的《未来世界》(1936),都是引人瞩目的影片。这家公司制作的影片如Z.柯达导演的《河上刺儿头》(1935)、《伏象神童》(1937)以及柯达本人拍的《伦勃朗传》(即《画圣情痴》,1936)等,都是成功之作。
这时期英国的其它制片人和导演纷纷紧步柯达后尘,由M.巴尔康监制、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万事通》(1934)、《三十九级台阶》(即《国防大秘密》,1935)和《破坏》(即《薄命花》,1937)都极为成功。此外,萨维尔的《好伙伴》(1933)、《长青树》(1934)和《铁公爵》(1935),威尔科克斯的《涅尔·格温》(1934)、《老德鲁里的假腿》(1935)和《维多利亚女皇》(1937),L.门德兹的《犹太人苏斯》(1934),T.本特利的《老古玩店》(1935),R.史蒂文森的《都铎·罗斯》(1936),B.维尔特尔的《罗得岛》(1936),均获较高评价。到1937年,英国故事影片产量达到了200多部。但好景不长,大多数制片人不讲求质量,拍摄的影片没有票房价值,加之多数资金来自借贷,年终结算,很少获利。到1938年,生产骤然下降,英国议会为挽救这个局面,在这年又通过新电影法案,规定提高英国影片在国内上映的分配定额,从1938年的12.5%,逐年增高至1947年的25%;抵制滥拍成本低、质量差的影片;允许外国资金向英国电影事业投资。根据这个条款,美国米高梅公司和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都投放了它们的资金,在英国开办了几家联合制片厂拍片,如米高梅公司投资的《一个美国佬在牛津》(即《留英外史》,1938)、《城堡》(即《卫城记》,1938)和《再见,奇普斯先生》(即《万世师表》,1939)等。这些影片全都由好莱坞导演执导、好莱坞明星主演,英国方面只提供场地、摄影器械、技术人员和个别演员。英国电影导演这期间也拍出了几部成功的影片,如阿斯奎斯的《卖花女》(1938)、希区柯克的《失踪的女人》(即《琼花劫》,1938)、里德,C.的《银行休假日》(1938)和《群星普照》(1939)、Z.柯达的《四羽毛》(1939)等。
这几年,英国电影事业也实行了明星制度,相继登上明星宝座的是:霍华德,L.、劳顿,C.、G.菲尔兹、唐纳,R.、M.奥勃朗、M.洛克伍德、费雯丽、哈里森,R.、奥立弗,L.等。
1929年格里尔逊在英帝国交易局电影部资助下,导演了一部纪录片《飘网渔船》,反映北海捕捞鲱鱼渔民的生活,富有诗情画意,使他成为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始人。他主张电影艺术的目的在于社会教育,并认为苏联电影是表现电影社会功能的实际事例。他从工商企业得到经济上的资助,并吸收有志于现实主义影片的艺术工作者参与这个运动。格里尔逊纪录电影学派的人员中有P.罗塔、B.赖特、E.恩斯特、A.埃尔顿、H.沃特、D.泰勒、S.莱格、A.卡瓦尔康蒂等,他们的作品反映英国社会出现的尖锐问题,如失业、劳动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等,在艺术处理上也有新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业无法正常生产,大部分电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产从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观众反而有增无已,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线上升。第二次大战期间,英国邮政总局的电影机构被新闻部合并,成为皇家电影机构,给了纪录像片工作者施展才干的良机,他们拍出了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如卡瓦尔康蒂的《最初的日子》(1939)、H.詹宁斯和H.瓦特的《伦敦必胜》(1940)、瓦特的《今晚的目标》(1941)、J.福尔莫斯的《海岸司令部》(1942)、詹宁斯的《火已点燃》(1942),R.博尔廷的《沙漠大捷》、P.杰克逊的《西方进军》(1944),还有英、美合拍,由里德,C.和美国人G.卡宁合导的《真正的光荣》(1945)。这些纪录片在战时所起的作用很大。另外还有些故事片也有很大纪实或宣传的性质,如P.赫斯特和布鲁内尔 3人合导的《雄狮添翼》(1939)、鲍威尔,M.的《第49°纬线》(即《侵略者》,1941)、N.科沃德和利恩,D.合导的《我们所在的队伍》(即《海神》,1942)、迪金森的《近亲》(1942)等。其它有关大战题材的故事片还有里德的《铁血忠魂》(1944)、鲍威尔的《壮士春梦》(1943)等。与此同时,也拍有不少其它题材的影片。较突出的有柯达的《巴格达窃贼》(1940)、迪克森的《煤气灯》(1940)和《首相》(1941)、B.迪安的《二十一天》(1940)、帕斯卡尔的《巴巴拉少校》(1941)、里德的《基普斯》(1941)、L.阿利斯的《穿灰衣服的人》(1943)、奥立弗,L.的《亨利五世》(1944)、吉列特的《臭名昭着的绅士》(1945)和《深夜》(即《新聊斋志异》,1945),还有豪华历史剧《恺撒和克列奥帕特拉》(又译为《璇宫艳后》,1945)、N.科沃德和利恩,D.合作的《相见恨晚》(1945)等。
J.A.兰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崛起的英国电影事业家。早在30年代,他开始从事宗教电影的摄制工作。1935年,创办英国全国电影公司,摄制了第一部商业性电影,同年他与C.M.伍尔夫合办电影发行总公司。1941年兰克已掌握有英国 3大电影放映网中的两大放映网。大战结束时,他的总公司扩展成了势力雄厚的联合企业,拥有英国的制片、发行和放映事业的大部分实权。他雄心勃勃,计划建立巨资故事片厂,包括儿童片、动画片部门,摄制新闻纪录连集片,开办电影学校,专门培养有希望的童星。他想用巨资大片打进美国市场,把英国电影事业从多年困境之中拯救出来,1947年,他去美国谈判推销他的影片。不料英国政府却在这时颁布法令,要征收国外进口影片75%的税收,美国各家制片公司坚决抵制,好莱坞影片全部停止输往英国,使各地影院减少了大量片源。兰克想在美国打开市场的计划也成为泡影,英国电影界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英国政府于是敦促兰克和其它制片人增产影片以填补空缺。但是英国电影业经济拮据,影片能收回成本的也为数不多。1948年,英国政府祇得撤销外国影片的进口税,美国影片又立刻大量涌进,英国影片在本土银幕上仍无容身之地。英国政府再度规定:美国影片从英国所得利润必须将其中的一定数额向英国电影事业投资,这种办法又让美国电影势力进一步深入英国电影事业。此时期,兰克影片公司和别的制片厂比较优秀的作品有:利恩根据狄更斯小说拍摄的《锦绣前程》(即《孤星血泪》,1948)和《雾都孤儿》(1948),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的《上天阶梯》(即《太虚幻境》,1946)、《黑水仙花》(又译为《思凡》,1947)和《红菱艳》(1948),奥立弗自导、自演的《王子复仇记》(1948),里德导演的《虎胆忠魂》(1947)、《倒下的偶像》(1948)和《第三个人》(1949),还有迪金森的《黑桃皇后》(1949)等。
为了维持和保护本国电影事业,英国政府祇得仍旧采用上映定额分配办法,规定从1950年起,分配英国影片上映的定额要增加到30%,可惜当时娱乐捐税仍保持战时标准,电影事业所得实惠甚微。英国政府乃于1949年成立国家电影筹资公司,通过该公司将钱借给电影事业;接着1950年又创立英国电影生产基金会,专门支配从电影票上征收的捐税,作为补助电影生产。不过,这时候电视越来越受群众欢迎,电影院的上座率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从5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由巴尔康主持的“伊灵喜剧影片”。伊灵是制片厂名,位于伦敦西郊。伊灵喜剧表现实际生活,敢于打破常规,描绘反对官僚主义的人物的各种遭遇,以新眼光观察生活,温和地批判贵族阶层和人情风俗的繁文缛节。最成功的作品当推哈默的《善人与贵族》(1949),麦肯德里克的《清洁的小岛》(1949)、《白衣男子》(1952)和《专门勾引女人的人》(1955)。其它值得提到的有C.克莱顿的《大叫大嚷》(1947)、《拉旺德山暴乱》(1951),H.科尼利厄斯的《史姆利科的护照》(1949)、《日内瓦的妇人》(1953)以及M.江普的《天堂的笑声》(1950)等。
英国政府限定了美国影片所得利润的高额百分比要投资在英国事业以后,美国公司开始恢复营业,与英国合作拍片。这一阶段英美合拍的较佳作品有J.尼格列斯科的《流浪儿》(1950)、R.沃尔什的《霍恩布洛上尉》(1951)、休斯登,J.的《非洲皇后号》(1952)和《莫比·迪克》(1956),而最杰出的作品则是利恩的《桂河大桥》(1957)。这是一部当时上座率最高的战争片。
美国的部分电影工作者由于遭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纷纷离开好莱坞。导演J.洛西到伦敦定居后,接踵而来的又有卓别林,C.、R.莱斯特、库布里克、吕美特等。这些人为英国电影艺术作出了贡献。
英国电影事业多年以来得不到振兴,1959年,一伙年轻人以林赛·安德森、托尼·理乍得森、卡雷尔·赖兹为首发表宣言并摄制了一系列影片,倡导自由电影运动,这次运动和反对文学与戏剧中传统价值观有联系,也与“愤怒的年轻人”运动的政治和精神抗议相结合。它的基本内容是要求用积极态度来表现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反对资产阶级的唯美主义。他们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和道德价值观,如J.克莱顿的《屋顶阁楼间》(即《金屋泪》,1958),理乍得森的《愤怒的回顾》(1959)、《蜜味》(1961)和《长跑家的孤寂》(1963),赖兹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森的《这种运动生活》(1963)。此外重要的影片还有施莱辛格,J.的《恋爱有术》(1962)和《骗子比利》(1963)等。到60年代中,自由电影的调子有所变化,把反抗仅作为个人对待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方法而不再具有社会性含义。这种倾向在理乍得森的影片《汤姆·琼斯》(1963)中表现得最为鲜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由电影比较重要的作品是安德森的影片《假如》(1968)和《哦,幸运儿》(1973)。在这两部影片里导演在表现当代社会冲突时把敏锐的观察和独创的概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60年代英国利用美国的资金拍了不少影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J.李·汤普逊的《纳瓦隆的大炮》(1961)、利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T.扬的《乌有博士》(1962)、P.格伦维尔的《绳环》(1964)。其它英国名片有G.格林的《愤怒的沉默》(1960)、卡迪夫,J.的《儿子和情人》(1960)、克莱顿的《无罪的人》(1961)、B.福布斯的《一个雨天下午的集会》(1964)和《L形的房间》(1962)、施莱辛格的《亲爱的》(1965)和《远离狂乱的人群》(1967)、L.吉尔伯特的《阿尔菲》(1966)等。
英国国会在70年代又通过一个新电影法案,把本国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额提高到30%。增加了电影筹资公司的预算,因为美国投向英国电影事业的资金数额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了。随着电视越来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断降低,尽管提高票价,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历史最低点,同年,英国订立一条税法,规定外侨影片制作者在全世界范围收入的75%要交纳所得税,从而阻塞了国外投资。这一年,英国故事片生产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70年代上半期英国的重要影片(其中有些是美国导演的作品)有利恩的《瑞安的女儿》(1970)、C.迈尔斯的《处女与吉普赛人》(1970)、R.波兰斯基的《麦克佩斯》(1971)、J.洛西的《送信人》(1971)、阿顿波罗,R.的《青年时代的丘吉尔》(1972)、 M.弗兰克的《阶级烙印》(1973)、库布里克的《巴莱·林登》(1975)、拉塞尔的《汤米》(1975)、库珀的《太上皇》(1975)等。
70年代后期,英国制片业在美国资本牵制下,松木和爱尔斯垂两大制片厂虽也自己投资拍片,主要还是出租场地去同美国合作。美国着名连集卖座片《超人》、《星球大战》等是在这两个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拍的,还有一部分英国电影创作人员去外国拍片。
进入80年代,英国电影事业有所好转,1981年的《火的战车》和1982年的《甘地》两片连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教育丽塔》(1983)、《当地英雄》(1983)、《印度之行》(1984)等片也获得好评,1986年,艾非里的《一间可以看见风景的房间》和乔菲的《使命》更获得广泛的国际声誉。
这期间英国影片市场仍然被美国电影所垄断,在全部票房收入中,英国影片仅占10%左右,许多影片在国内的收入仅能收回投资的10~40%。
英国的大电影制片厂有“松木”、“爱尔斯垂”、“金波顿”和“图克南”。主要电影教育机构有伦敦电影学校、民族电影学校,皇家艺术学院、伦敦电视电影学院。主要电影研究机构为英国电影学院(BFI)(建于1933年)。伦敦国际电影节是世界着名电影节,每4年举办一次,为非竞赛性的。主要电影出版物有《画面与音响》(1932年创刊)和《银幕》(1959年创刊)。
5. 年轻人该看的优秀电影,有哪些值得推荐的
年轻人该看的优秀电影,我推荐《肖申克的救赎》,《等幸福来敲门》,《华尔街》。
年轻人面对社会或者职场都会感到迷惘,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读书或者看电影能够让我们走出迷惘,看到不同的世界,当我们认知格局变大,自己也会从迷惘中走出来。
三、《华尔街》这是一部讲述关于钱的故事
年轻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作为年轻人,钱是永远都都离不开的话题,钱对每个人的意义不用多少。《华尔街》讲述的是关于金钱,关于资本,关于经济变化以及财富产生和转移的故事。作为年轻人如果能够认真思考关于钱的本质,这对你的整个人生发展都有好处。
6.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
《歌女红牡丹》
1931年3月,由明星公司拍摄的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于上海公映,立时轰动海内外。到了下半年,两部技术上更为成熟的采用片上发音方法的有声片,华光影片公司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的《歌场春色》也呱呱坠地。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中国电影人就完成了有声片的试摄工作,尽管之后有声电影与无声电影竞争的硝烟还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这毕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这部拍摄于1930年的影片,描写的是一京剧名伶红牡丹,嫁了一个吃喝嫖赌、肆意挥霍的恶丈夫。但她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终因染病而倒嗓,名声一落千丈,收入骤减。丈夫遂变本加厉施以虐待,甚至将亲生女儿卖人娼门,以还赌债。红牡丹丈夫卖女后,受良心谴责,最后误失杀人被捕人狱。当女儿由一直追求着红牡丹的富商赎还后,软弱的红牡丹又一次原谅了丈夫。
在影片摄制过程中,作为全片灵魂的胡蝶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失败了,重来, 再失败,再重来。经过6个月的紧张工作, 影片终于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全国轰动,南洋片商纷来,高价购买该片在当地的放映权。
7. 怎么评价赵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致青春》
赵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致青春》,其实还是非常好看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把大学生活呈现的出来了,给人一种青春的淡淡的忧伤的感觉,是非常不错的一部校园青春剧。《致青春》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不错的校园青春影视,但是呈现出来的基调太过于悲伤了。
一、《致青春》讲述的就是大学生之间的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致青春》这部电影大家看过的人都知道,讲述的是情侣间在大学的时候轰轰烈烈的爱情。我们都知道大学的爱情是非常的热烈的,在学业并不繁忙的时候,在大学谈恋爱是再适合不过的啦,但是大学的爱情其实也是非常复杂的,看了这部电影后你会感触万分的。
综上,我们发现赵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致青春》,其实还是蛮好看的,只不过整个基调太悲伤了。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8. 刘德华出道后第一部影片叫什么
刘德华出道后第一部影片叫《彩云曲》。
香港电影《彩云曲》由新艺城影业公司于1982年出品。该片由吴小云执导,徐杰、庄静而、黄造时、吴少刚.刘德华.曾志伟等主演。该片是刚刚走进演艺圈的刘德华出演的第一部电影。
主要剧情是:安琪和方天慧原为学生时代的好友,天慧的男友家明爱上了安琪,安琪出于道义不曾接受,但后来与家明发生了关系,事后极为内疚和自责。天慧感觉到了男友对她并不真爱,全身投入训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等她出席完毕业晚会,发现安琪死在游泳池中……
该片于1982年获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电影配乐奖。
(8)年轻人的第一部电影扩展阅读:
刘德华主要电影作品
1、1986年,主演科幻冒险片《魔翡翠》,在片中饰演冒险专家猎鹰一号,首度出演科幻题材的电影。
2、1988年,主演王家卫执导的黑帮片《旺角卡门》,在片中饰演江湖混混华仔,并凭借该片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3、1996年,主演黑帮题材的电影《新上海滩》,在片中饰演对冯程程痴情一片的丁力。
4、2002年,刘德华开始拓宽戏路,在与梁朝伟共同主演的警匪片《无间道》中饰混饰演个性复杂的反派人物刘建明;刘德华凭借该片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以及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
5、7月16日,刘德华与金城武、章子怡共同主演的武侠片《十面埋伏》在中国内地上映,他在片中饰演飞刀门在官府的卧底刘捕头。
6、2017年4月28日,主演的警匪动作片《拆弹专家》在中国内地上映,他在片中饰演一名卧底拆弹专家,并担任影片的制作人。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刘德华
网络-彩云曲
9. 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895年以前
11世纪
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将一束光透过小孔可以使一个外部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
16世纪
雷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概略地描绘出"黑箱"的概念。"黑箱"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它是一个类似镜头式的暗箱,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其对面的墙上形成颠倒的影像。
16世纪中叶一17世纪
1、钱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意大利)通过"黑箱"放映了一组不长的风光图画。
2、阿塔内休斯·基歇尔(德国)发明了他的"魔灯"。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
1824年
彼得·马克·罗热(英国)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动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
1826年
约翰·艾尔顿·帕里斯博士发明了"幻影转盘",即在一圆盘上一面画有鸟笼,一面画一只鸟,旋转时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19世纪30年代
1、 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均为法国)发展了照相制版工艺,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英国)在纸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
1、约瑟夫·普拉图(比利时)制造出了"诡盘"。这是一只画有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许多齿孔。操作者面对镜子,把眼睛对准任何一个齿孔,转动圆盘,可在镜中看到活动的影像。
2、西蒙·里特·冯·施坦普夫(德国)发明了"圆筒动画镜",这是一种与"诡盘"相类似的玩具。
1834年
威廉姆·乔治·霍纳(英国)发明了"活动连环画转筒"。它在一只圆筒状的内环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纸片,通过圆筒的旋转使人看到连续活动的影像。
1839年
达盖尔(法国)在巴黎展示了银板照像。
1849年
朗根海姆兄弟在费城试验成功了玻璃板照像。
1877年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发明了留声机录音机。 埃德沃德·穆布里奇(英国)成功地用一组镜头拍下了一匹奔马的分解动作。
1882年
艾蒂安·朱尔斯·马利(法国)发明了"摄影枪"。
1884年
乔治·伊斯曼(美国)把柯达胶卷投放市场。
1888年
伊斯曼为其在一种赛潞瑶片基上使用的胶片乳剂申请了专利。
1889年
爱迪生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
1891年
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它放映出的影像只能通过一个小孔来窥视。
1893年
世界上第一个电影制片厂,爱迪生的"黑玛丽"制片厂在新奥尔良的新泽西建成。
电影的开始(1895--1913)
1895年
1、奥古斯特和路易斯·卢米埃尔(法国)发明了手提式电影放映机。
2、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他们的第一部影片《工人离开卢米埃尔工厂大门》。
3、伍德维尔·莱瑟姆(美国)发明了电影放映机上的胶片控制装置,解决了影片胶片在运行时发生画面跳动的现象。
4、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开放映了电影。
1896年
1 罗伯特·威廉姆,保罗(英国)在英国为电影放映机(Biosoope)取得专利。
2 “叙事电影之父”乔治·梅里爱(法国)开始摄制“幻术”(特技)电影。在其后来的电影生涯中,他不断对这一想象的王国进行探索。
3、 4月23日,爱迪生(美国)的放映机(Vitascope)在纽约城中的科斯特和比亚尔音乐厅进行了第一次放映活动。
1900--1905年
布莱顿学校在英国建立。它由一群摄影师组成,他们的试验显示了镜头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传达出不确定的信息。
1900--1910年
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根据着名舞台剧改编的短故事片。
1902年
1、梅里爱的《登月旅行记》(法国)问世。该片使他获得了国际性名声。
2、埃德温· S·鲍特的《邮递员的罗曼史》(美国)表明对于电影叙述方式的基本因素逐渐增长的意识。
3、查尔斯·百代(法国)建立起自己的制片厂--百代电影公司。
1903年
1、鲍特的《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美国)显示了通过电影的剪辑创造出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可能性。
2、鲍特的《火车大劫案》(美国)展示出平行剪辑的效果和西部的魅力。
1905年
1、镍币影院在匹兹堡开张。这是美国第一家装备齐全的电影院。
2、第一本行业刊物《观看与影片目录》在美国出版。此时,标准的影片长度为一本。
3、塞西尔·赫普沃斯的《被流浪汉所拯救》(英国)使用了一种连续的银幕运动的方式作为保持故事连续的方法。
4、中国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该片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记录了京剧《定军山》的几个演出片断。
1906年
在美国,已经发展到近1000家镍币影院。
1907年
1、"艺术电影公司"在法国建立。该公司旨在生产具有文化价值的影片。
2、芝加哥建立了第一个城市电影审查委员会。
1908年
1、埃米尔·科尔在法国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动画片,与此同时,小斯图尔特·布莱克顿在美国开创了动画事业。
2、百代电影公司(法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帝国,它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影片是美国本土生产影片的两倍。
1909年
1、35毫米胶片成为国际影片的标准。
2、美国电影工业建立了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以对抗州和市政当局干涉电影的企图。
3、“电影技巧之父” D. W.格里菲斯拍出了《囤积小麦》(美国)。该片代表了早期拍摄"辩证电影"的努力。
4、温莎·麦凯拍了《恐龙格蒂耶》,这是美国第一部重要的动画片。
5、全美已有了 l万家镍币影院。
6、以第一位女演员弗洛伦斯·劳伦斯(《传记女郎》)在银幕上使用真实姓名为标志,明星制开始在美国出现。
1911年
1、森图尔影片公司在好莱坞建立了第一家制片厂。
2、宾西法尼亚建立了第一个州立评判委员会,以检查电影的道德质量。
3、第一个影迷杂志《电影故事杂志》在美国创刊。
4、格里菲斯的影片《战争》(美国)问世。这部纪录片式的故事影片显示了导演对电影这一媒介日渐成熟的把握。
1912年
1、卡尔·拉莫尔建立了环球影片公司(美国)。
2、阿道夫·朱克尔建立了名演员制片公司(美国)。
3、思里科·瓜佐尼拍摄了《你往何处去?》(意大利)。这部精心摄制的大场面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井奠定了意大利 电影在史诗性影片上的重要地位。
4、路易斯·梅尔坎顿拍摄了《伊丽莎白女王》(法国)。萨拉·贝纳尔出演了这部根据舞台剧拍摄的长50分钟的影片。
1913年
1、斯特兰·拉伊拍摄了《布拉哥的学生》(德国)。这部表现主义的幻想片成为神秘恐怖电影的雏形。
2、中国生产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电影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包办婚姻中所经历的 一系列繁文褥节。
成长时期之一(1914--1920)
1914
1、故事片开始成为电影工业的标准产品。
2、第一座大型影院“滨河剧院”在美国纽约开业。
3、W·W·霍金森建立了派拉蒙影片公司(美国)。
4、查尔斯·卓别林在启斯东的影片中出现。他在一年中拍摄了35部喜剧片,并创造了"小流浪汉"的形象。
5、着名系列片《保琳历险记》(法国)问世。蹈尔·怀特在片中担任女主角。
6、乔瓦尼,帕斯德隆纳拍摄了《卡比利亚》(意大利)。这部巨片中华美的服装引起了全世界的喝彩。
7、弗兰克·鲍威尔的《那儿有一个傻瓜》(美国)问世。西达·巴拉第一次扮演了“荡妇”的角色,从此,“妖妇”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语言中。
8、麦克·塞纳特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长度的喜剧片《蒂利耶被揭穿了的罗曼史》(美国)。
1915年
1、美国最高法院在互助影片公司与俄亥俄州的法律诉讼中判定:电影媒介不享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
2、美国“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改名为“全国电影审议委员会”。
3、威廉姆·福克斯建立了福克斯影片公司(美国)。
4、托马斯·英斯在美国开创了“制片厂制度”。
5、西席· B·第密尔拍摄了《欺骗》(美国)。这是一部精致的关于犯罪、性和牺牲的影片,并用高调摄影表现了心理 的潜流。
6、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美国),这部纪念碑式的、同时引起激烈争论的影片长达近3个小时,它使用了 许多以前影片所没有使用过的方法。
1916年
1、塞缪尔·戈德菲斯和艾德茄·塞尔温共同建立了戈德温影片公司(美国)。
2、格里菲斯拍摄了《党同伐异》(美国)。这部片长超过3小时的影片把四条故事的线索交织在一起,通过复杂的叙事呼 吁着世界的和平与友爱。
3、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拍摄了《死之吻》(瑞典)。他在戏剧性的素材中使用了现代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闪回来叙 述事情的经过。
1917年
1、在政府的支持下,德国建立了乌发(UFA)制片厂。
2、卓别林的《安逸街》和《移民》(均为美国)问世。在这两部影片中,小流浪汉已从最初的漫画式的形象发展为一个 有着悲喜剧效果的富于人性和社会批判色彩的角色。
1918年
1、格里菲斯拍摄了《世界之心》(英国)。影片在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位主人公的表现中,对德国待一种否定 态度,获得了成功的宣传效果,欧内斯特·刘别谦拍摄了《卡门》(德国)。这部由"欧洲豪华电影的大师"摄制的影 片以异国绚丽奢华的服装和对性关系的暗示引起了国际影坛的关注。
2、美国的第一部动画故事片,由麦凯执导的《路西塔尼亚的沉没》问世。
3、上海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后更名为"影片部"),中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电影事业。
1919年
1、苏联电影工业国有化。
2、由玛莉·壁克馥、查尔斯·卓别林、道格拉斯·范朋克和D. W.格里菲斯联合创办的联美公司成立。
3、成套供片法逐渐推广。
4、阿贝尔·冈斯于-“欧洲的格里菲斯”拍摄了长达3小时的大型巨片《战争与和平》。他在影片中把特技、隐喻性的并 形象和纪录片片断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5、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美国)成功地利用制片厂的环境创造出一种动人的气氛。
6、莫里兹·斯蒂勒拍摄了《阿尔纳先生的宝藏》(瑞典)。这部史诗般的影片真实地再现了16世纪瑞典的历史风貌。
7、埃里希·冯·施特罗海姆拍摄了《愚昧的丈夫》(美国)。影片精妙而又坦率地表现了富人之间的三角爱情关系,它 也标志着他导演生涯的开始。
8、罗伯特·维纳的《卡里加里博士》问世(德国)。这部恐怖的幻想片以一个疯医生的故事探索了表现主义的技巧。
1920年
1、乔·布罗姆特和亨利与杰克·科恩共同建立了 CBC影片销售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的前身)(美国)。
2、列夫·库里肖夫(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了他的工作室,并开始探索剪辑技巧。
3、卡尔·鲍泽斯和保尔·威格纳拍摄了《泥人哥连》(德国)。影片描写一个被注入了生命的泥人反对他的创造者的故 事,是有重要影响的表现主义影片。
4、西席·第密尔拍摄《为什么改变了你的妻子?》(美国),一部精致的关于两性冲突的影片。
成长时期之二(1921--1925)
1921年
1、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美国)问世。这是他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该片成为他在商业上最成功的影片。
2、雷克斯·英格拉姆拍摄了《启示录四骑士》(美国)。在这部反对战争的寓言中,鲁道夫·瓦伦蒂诺塑造了一个新型的浪漫偶像,这在当时为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3、斯特罗海姆拍摄了《愚蠢的窃贼》(美国)。影片以一种现实主义风格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名美国妇女卷入欧洲上流社会的腐败和堕落的故事。
4、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阎瑞生》、《红粉骷髅》和《海誓》问世。
1922年
1、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州已经或正在制定有关法规,以对电影进行管理。
2、美国电影工业组成了“美国电影制片和发行人组织”,并聘请威尔· H·海斯为主席,以改善好莱坞的形象。
3、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美国)问世。这部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非故事片捕捉了一个爱斯基摩人家庭的生活。
4、弗立茨·朗拍摄了《赌博者马布斯博士》(德国)。影片描绘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的图景。
5、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摄了《诺斯费拉杜》(德国)。影片在实景中拍摄。这部改编自布莱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的故事的影片虽然并不忠实于原着,但却第一次把吸血鬼的形象带给了电影观众。
6、中国第一家较有规模的影业公司“明星影业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标志着中国民族电影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7、吉加·维尔托夫拍摄了纪录片《电影真理报》(苏联)。影片通过剪辑把新拍摄的画面和影片资料结合在一起,分为23个标题,描绘出苏联人民生活的真实景象。
1923年
1、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正式注册。
2、卓别林完成了《巴黎一妇人》(美国)。影片通过一年轻妇女在被人供养的奢侈生活和真正的爱情之间的选择,显示出对于爱情题材出色的处理技巧。
3、雷内·克莱尔拍摄了《疯狂的雷伊》(法国)。这部短片充分利用了电影这一媒介特技的可能性。
4、詹姆斯·克鲁兹的《大篷车》(美国)问世。这部描绘美国西部边境开拓者生活的史诗性影片引起了众多的模仿者。 5、西席·第密尔拍摄了《十戒》(美国)。这部卖弄视觉技巧和特技的历史巨片为导演赢得了好莱坞“第一流人物”的名声。
6、弗立茨·朗拍摄了《尼伯龙根》(德国)。这部分成两集的风格铺张的影片强调了这个德国传奇中的宿命的色彩。
1924年
1、米特一高德温一梅耶三家电影公司联合组成了米高梅电影公司(美国)。
2、CBC影片销售公司变成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美国)。
3、雷内·克莱尔拍摄了《幕间休息》(法国)。影片运用特技和荒诞的动作对现实进行了嘲讽。
4、约翰·福特拍摄了《铁骑》(美国)。影片以激动人心的动作场面积令人怀恋的环境描绘在西部史诗片中独树一帜。 5、费尔南德·莱热的《机械的芭蕾》(法国)问世。这部先锋派短片把机械运动的物体与现实生活的片断并列在一起。 6、保罗·莱尼拍摄了《蜡像馆》(德国)。这部表现主义的幻想片把历史上三个罪恶人物的故事和一位诗人的梦魇联在一起。
7、弗利德里希·茂瑙拍摄了《最卑贱的人》(德国)。这是一部富于创造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的影片。它利用想象性画面的技巧展示了人物的主观心态。
8、斯特尔海姆拍摄了《贪婪》(美国)。影片通过对物欲横流世界直率的描绘为美国银幕带来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之风。
1925年
1、卓别林的《淘金者》(美国)问世。当片中的小流浪汉最终找到了爱情、幸福和财富而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时,导演所创造的那个悲喜剧的世界获得了实现。
2、E· A·杜邦拍摄了《杂耍场》(德国)。影片讲述了一个嫉妒和谋杀的故事。它以出色的镜头运动使主人公痛苦的内心世界得到戏剧化的表现。
3、谢尔盖·爱森斯坦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苏联)。导演所创造的“冲突蒙太奇”理论在这部表现1905年俄国革命的影片中得到了运用。该片对全世界的电影制作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罗伯特·朱利安拍摄了《歌剧院里的幻影》(美国)。朗·钱尼通过这部近10年来最成功的恐怖片爬上了明星宝座。 5、乔治。威廉·帕布斯特拍摄了《没有欢乐的街》(德国)。这部最没有浪漫色彩的"街道片"展现了战后经济混乱的环境里物质的匮乏和社会的绝望。
6、金·维多拍摄了《大阅兵》(美国)。这部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影片,描绘了一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年轻人的成熟。
有声时代之一 (1926-1929)
1926年
1、约翰·格里尔逊在对弗拉哈迪的《莫阿纳--一部黄金时代的罗曼史》(美国)的评论中创造了“纪录片”一词。
2、艾伦·克罗斯兰拍摄了《唐磺》(美国)。影片率先使用了维它风音响系统为影片配制了背景音乐。
3、巴斯特·基顿拍摄了《将军》(美国)。这位“伟大的冷面人”在影片中把插科打浑与对社会的讽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阿尔伯特·帕克拍摄了《黑海盗》(美国)。该片是第一部全部使用两色彩色染印法工艺的故事片。
5、弗谢沃洛德·普多夫金的《母亲》(苏联)问世。影片把个人命运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并突出表现了在政治背景中人物性格的发展。
1927年
1、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第一次推出了"学院奖"(奥斯卡奖)。
2、由影片发声的"有声电影"第一次在故事片长度的影片序幕中出现。
3、艾伦·克罗斯兰的《爵士歌王》(美国)问世。第一部带有音乐和部分对话场面的故事片和观众见面。它促使整个电影工业向有声电影冲击。
4、阿贝尔·冈斯拍摄了《拿破仑》(法国)。这部长度超过4小时的史诗片由于其技艺的精良而受到高度的赞誉--其中包括使用三块连接在一起的银幕同时展示四个场面。
5、弗立茨·朗拍摄了《大都会》(德国)。这部在对建筑的描绘上充满生气的表现主义影片考察了未来的技术社会。在那里,科学、工业和劳动者互相冲突的目标导致人类走向毁灭的边缘。
6、茂瑙拍摄了《日出》(德国)。导演运用运动的镜头给予这个三角爱情故事以一种抒情的表现。
7、普多夫金拍摄了《圣彼得堡的末日》(苏联)。影片表现了主人公在历史中的成长和加入革命的经历。
8、沃尔特·鲁特曼拍摄了《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曲》(德国)。它通过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的剪辑捕捉住了柏林的“本质”。
9、约瑟夫·冯·斯登堡拍摄了《底层世界》(美国)。它标志着强盗电影的开始。
10、威廉姆·威尔曼拍出了《翼》(美国)。这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壮观的空战场面的影片获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为其增添了光彩。
1928年
1、雷电华公司成立(美国)。
2、萨尔瓦多·达利和路易斯·布努艾尔拍摄了《一条叫安达鲁的狗》(法国)。这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最着名的影片。
3、瓦尔特·迪斯尼拍摄了《汽船威利号》(美国)。这是第一部配有同步音响的动画片。
4、卡尔·德莱叶完成了《圣女贞德的受难》(法国)。这部影片主要是用特写拍摄的。它的碎片式的形象的并列拼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5、布赖恩·富瓦拍摄了《纽约之光》(美国)。这是第一部全部有对白的故事片。
6、普多夫金拍摄了《亚洲风暴》(苏联)。影片描绘了在一场革命风暴中,一位蒙古牧民领导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
7、斯约斯特洛姆拍摄了《风》(美国)。影片描写了一位拓荒的妇女在新的环境中为生存而奋力挣扎,几乎被风拖人了疯狂之中。
1929年
1、电影放映的速度标准被规定为每秒24格。
2、随着向有声电影转变的完成,全美共生产了300多部有声片。
3、在格里尔逊的领导下,英国的电影工作者开始了一个拍摄与社会密切相关的纪录片运动的10年。这一运动获得了国际的名声,并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导演们。
4、哈里·博蒙特拍摄了《百老汇歌舞》(美国)。这部“百分之百的全歌、全舞、全对白”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并在好莱坞掀起了歌舞片热潮。
5、亚历山大·杜甫仁科拍摄了《兵工厂》(苏联)。影片以充满诗意的情调对乌克兰人民不可摧毁的革命精神进行了歌颂。
6、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拍摄了《讹诈》(英国)。这部英国的第一部有声片在创造银幕的悬念中,展示出对音响与画面的关系敏锐的认识。
7、约瑟夫·桑特利和罗伯特。弗洛里拍摄了《椰子》(美国)。这第一部马克斯兄弟的影片为银幕喜剧增添了一种新的荒诞色彩。
8、维尔托夫拍摄了《带着摄影机的人》(苏联)。这是一部生动的关于俄国城市生活的影片,它以对镜头和剪辑富于活力的运用表现出具有哲理的主题。
9、金·维多拍摄了《哈利路亚!》(美国)。第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有声片
10. 黄渤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哪部
黄渤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哪部?
答:2000年,黄渤出演管虎执导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这是他的第一部影视作品。
《上车,走吧》是由管虎执导的剧情片,高虎,黄渤,陈宁等领衔主演。
影片中围绕两个从山东农村到北京开小巴车的年轻人的生活展开叙述,讲述了一个曾经像是发生在我身上,或是曾发生在你身上,也可能是发生在过去亦可能是正在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