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2为什么现在电影没有3D
2022电影都是2D
1,不是所有内容都适3D.2,3D放映终端还是少。3,真3D成本太高。
3d电影大部分都是动漫片
B. 为什么电影院里很多大片都是3D的呢
3D电影在国内大范围上映实际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近在咫尺的细微生物、呼啸而过的珍奇异兽、过山车般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100元的高昂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让该片在有限的80块3D银幕放映27周,票房达6700万元,平均每块银幕票房80万元。以票房3.2亿元的《赤壁》(上)为例,它在3600块银幕放映合每块银幕票房8万多元。比较两部影片,3D电影平均银幕票房数是普通影片的10倍。一系列引进的3D大片掀起了3D热潮,国内众多院线纷纷扩建、更新放映设备,力推3D电影。2008年中国的3D银幕数量还只有86块,一部《地心历险记》6700万的票房极大的刺激了各院线老板的胃口,纷纷上马升级3D银幕和设备,到暑期《冰河世纪3》上映之时,中国的3D银幕数量已经迅速发展到350块。《阿凡达》上映之时,中国的3D银幕数量将突破600块,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3D电影市场。
C. 3D 电影为何会遭到部分观众的抵制
我以前认为3D电影是潮流,所以越来越多的3D电影,虽然3D制作与电影效果的差异大部分都严重影响了观看体验,困倦,眼神疲惫。 直到我出国才了解,所有原创的3D电影都是2D版的影院,都是3D和2D排错开的,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外观,不会有所谓的3D特别版。 抵制3D不是抵制3D电影,而是抵制我们被剥夺的选择。
很明显,长时间看不到,长时间看到电子屏幕的高亮度,对人眼所造成的伤害更大。 无数病人因长期观察电子屏幕引起的近视眼病已证明,医生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所以有一天,3D可以裸露,不会让我变成6只眼睛,也不会让我的鼻子超负荷。 不会引起3D头晕,恶心和头晕视力障碍,不会诱发眼底病变的高度近视。 然后我每天都看3D。
D. 2010年出的3D电影(除了训龙记以外)还有什么3D电影!是3D电影!不是其他的~没多少钱了~大伙帮帮忙!
《驯龙记》海报
《爱丽丝梦游奇境》剧照
近日,网上都在热议“《阿凡达》将紧急停映”一事。昨天记者获知,《阿凡达》2D版将于1月22日零点开始全部下档,只保留普通3D版、IMAX版,买了2D版预购票的观众可以退票或者加钱换3D版的票。有人猜测这次“紧急下档”是为了给《孔子》让道,但有关方面并不承认。对于《阿凡达》所受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乐观,“观众想看的主要还是3D版和IMAX版”。
据悉,大部分影城都将继续放映3D版《阿凡达》直至3月份,IMAX版更可能一直放映至3月底。但《阿凡达》之后,这股3D热潮是否就要退潮了?作为号称“3D元年”的2010年,还将会有哪些3D电影上映?
2月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2》
最快来临的3D电影是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的动画片《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2》。该片已经通过了中国电影局的审查,并定于2月16日大年初三与内地观众见面。该片是真人与3D动画相结合的影片,2006年底推出的第一部获得不俗反响,三年后又推出了第二部曲,故事承接上部讲述了亚瑟再次进入祖父祖母家后花园里的神秘迷你王国,重踏冒险之旅,对抗邪魔玛塔扎德的复仇阴谋。第二部比第一部制作更加精良,3D动画画面更加生动细腻而极富质感。
3月
《爱丽丝梦游奇境》(有IMAX3D版本)
蒂姆·波顿的新版《爱丽丝梦游奇境》讲述了19岁的爱丽丝参加一个庄园宴会,发现自己将会在众多傲慢自大的人面前被求婚,于是她跟随一只兔子逃到一个洞里,进入了仙境……演员除主角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还有众多大牌如约翰尼·德普、海伦娜·伯翰·卡特和安妮·海瑟薇捧场。该片运用全新的IMAX DMR技术进行制作,将CG动画与真人动作结合生成3D立体画面。
《驯龙记》(有IMAX3D版本)
这是梦工厂的第二部3D动画长片,讲述维京海盗首领之子为了达到父亲的期望,成为合格的海盗首领,接受海盗的考验:捉住并驯服一条强大的龙。不幸的是他捉住的是一条弱小的龙,甚至连牙齿都没有……导演克里斯·桑德斯曾执导过迪士尼的《星际宝贝》,《驯龙记》是他转投新东家的首部作品。
《哈勃望远镜》(有IMAX3D版本)
该片借助IMAX3D技术拍摄,生动地呈现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诞生。观众们将会近距离感受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完成任务,也可以亲身体验太空救援全过程……本片由IMAX和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共同制作,并得到了美国航天总署(NASA)的协助。
5月
《怪物史莱克4》
(有IMAX3D版本)
故事延续上集的结尾,在拯救公主、稳定了遥远王国、有了“小史莱克”后,史莱克成了一个居家好男人。但随着时间的飞逝,史莱克又开始向往那些真正怪物过的生活。史莱克被格林童话中的小精灵侏儒怪所欺骗,使自己陷入了另外一个版本的遥远王国,在那个相反的世界里,穿靴子的猫胖得像头猪、驴子成了拉车的苦力…… 作为系列的最后一部,《怪物史莱克》首次以3D面貌亮相。
7月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有IMAX3D版本)
这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部,华纳将之分为上、下两部上映。在《哈7》(上)中,哈利·波特因邓布利多之死备受打击,无心再学习魔法;而伏地魔的食死徒军团正在阴暗角落集中,马上要对霍格沃斯学院动手……据说《哈7》比该系列以往的电影更具现实感,就像是“一部魔法公路电影”。
12月
《电子世界争霸战2:遗产》
(有IMAX3D版本)
故事的主人公“萨姆”是第一部里男主角“凯文·弗林”的儿子,但也许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冒险冲动,主人公萨姆·弗林义无反顾地闯入了格斗游戏中。作为一部科幻经典,《电子世界争霸战》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电影的范围。而迪斯尼为这部续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预算成本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
【链接】
无3D版本IMAX电影
《盗梦空间》
《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电影讲述了一种新的生物信息技术被研发出来后,人类可以通过注射手段进入他人的心灵、思维或者梦境,来窃取重要的情报和信息,有点像《黑客帝国》和《少数派报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演主角,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出演他的爱妻,日本男星渡边谦出演反派齐藤。
《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执导、第一部使用IMAX技术的中国主流商业电影,也是IMAX公司首次在美国之外运用IMAX数字技术打造的一部国际巨作。故事围绕一个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7岁女孩展开,讲述了她在灾后经历的人生转折和内心变化。冯小刚表示,IMAX电影能提供最理想的视听效果。
E. 为什么近两年3D电影少了
的确,自从《阿凡达》带火3D市场之后,有一段时间,什么片子都会拍成3D的,不管什么类型的。武打的,动作的,枪战的,恐怖的。。。。。。。
然后,也带动了影院的硬件设施升级,现在哪怕是5、6线的县城电影院,都能放映3D电影了。
现在3D似乎没那么火了,这也是市场决定的,当然观众也已经审美疲劳了,对3D电影也没有那么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时间,很多电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类拷贝,由观众选择。
看3D电影要带眼镜,这个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观众也嫌麻烦了,特别本身就戴眼镜的观众。
从制作方来看,制作3D片的成本肯定会比一般的电影高。这是勿容质疑的。
从影院方来说,3D片的票价会比一般的片贵,然后又是3D眼镜,又要管理,本身观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会嫌弃。
既然,制作方,观众,影院都对3D电影有了隔阂,你说它还怎么火。
关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如有不满意的请见谅谢谢!
自从卡梅隆用《阿凡达》“重新发明”3D电影以来, 3D几乎成为了大片的标配 。
伴随着票价和影院设备的升级,现在要拍摄、上映、观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政治错误”的举动。在这种背景下,诺兰的《敦刻尔克》依旧坚持用2D上映,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一种艺术的自信。
在这背后的,是IMAX2D的《敦刻尔克》的不俗票房。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诺兰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来越多的导演,也正在渐渐抛弃3D——尤其是3D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的时候,他们对于3D的放弃,似乎显得正确而且大公无私。
十月份即将登陆大银幕的《银翼杀手2049》,虽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却依旧选择了IMAX2D格式。
《阿凡达》
有一组数据可以表明,为什么导演正在渐渐放弃3D。2016年,好莱坞一共制作了68部3D电影,数量创造了 历史 新高。但是去观看3D电影的观众人次,却同比减少了8%。两厢综合,3D电影市场的缩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不仅仅是过暗的银幕亮度,笨重的3D眼镜以及超过2D影片30%的票价。最为关键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提升观影质量。相反,在很多场景中,3D反而成为了累赘。拖影、模糊、抖动,种种观影过程中的bug,已经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3D,反而是更好的服务于观众。
其实早在2012年,英国媒体就提出了 “3D热潮锐减” 的观点。只不过彼时3D正如火如荼,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时间转到2017年,3D电影已经经过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这种级别导演的实践之后,似乎已经成为了商业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电影语汇的一种拓展。
3D究竟有没有参与叙事,并且成为表情达意的电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这个阶段,基本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在《变形金刚》、《雨果》还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没有成为电影的语汇。所以,IMAX公司决定削减3D电影的数量和比重,来重振公司的口碑和业绩,也是有理可寻的。
在未来,3D是不是会成为电影语汇的一种,并像声音和色彩一样,成为一部电影“所必须”的部分,这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在电影语汇得到拓展的时间节点上,很多诺兰无法比肩的导演和摄影师,都曾经“倒行逆施”地开了 历史 的倒车。有声电影出现的早期,伟大的卓别林和更伟大的爱森斯坦,都曾经极力地反对“声音”这个电影元素。
但当时间沉淀,录音质量不再是技术掣肘的时候,这两位大导演并没有固执己见地抛弃有声电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着名的《大独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独裁者》
技术上的问题,终究会被技术攻克;艺术上的事情,在艺术家手中,终究会变成艺术语言。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声音和色彩已经成为了电影的组成部分。假若在这个时代,拍摄一部黑白电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么一定是导演的艺术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术手段的限制。由此来反观3D这个技术性的命题,从3D rig到双镜头摄影机,甚至是卡梅隆宣称的,《阿凡达2》要是用“裸眼3D”技术——3D正在经历着自己的技术革新。
在未来,这个商业“元素”是不是会变成电影的“固定组成部分”还是一个未知数。
《阿凡达2》
如果说,3D技术的未来是乐观的话,那么“3D艺术”的未来,则没有那么光明了。要成为艺术手段,需要参与叙事,并且表情达意,并最终参与并影响影片的“表现力”。但是无论是从《变形金刚》还是从《皮娜》,甚至是戈达尔的《再见,语言》来看,3D并没有参与到影片的“艺术层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于没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广告语”。无论是商业片导演的“被3D”还是艺术片导演的“实验试水”, 3D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玩意” 。
这个“小玩意”可以撬动市场和资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让票价上涨。唯一不能的,就是让影片变的更加好看,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3D渐渐遇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言及此,美国媒体表示称,人们还是希望看到质量更高的平面图像,而不是立体图像。所以4K和8K方兴未艾,3D则遭遇了寒流。
美国媒体认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导演回归到2D电影的范畴之中,但3D并不会消失,毕竟还有卡梅隆这样执着于3D的导演。
可以畅想的是,在未来,假若3D不再是制片厂强加的“任务”,而是导演“有意为之”的诉求,那么3D成为电影语汇,并被写进电影教科书,或许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个可以看到的事件。谢谢不满意我的回答请原谅。您的批评就是我前进的动力与方向谢谢。!
疫情么,电影院很难看到了,在家么没3D眼镜了
F. 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不做3D了
现在的电影还有在做3D的。
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
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3d详解: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图形。在计算机里显示3d图形,就是说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不像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三维空间,有真实的距离空间。计算机里只是看起来很像真实世界,因此在计算机显示的3d图形,就是让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样。人眼有一个特性就是近大远小,就会形成立体感。
计算机屏幕是平面二维的,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到真如实物般的三维图像,是因为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时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而将二维的计算机屏幕感知为三维图像。
基于色彩学的有关知识,三维物体边缘的凸出部分一般显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由于受光线的遮挡而显暗色。这一认识被广泛应用于网页或其他应用中对按钮、3d线条的绘制。
比如要绘制的3d文字,即在原始位置显示高亮度颜色,而在左下或右上等位置用低亮度颜色勾勒出其轮廓,这样在视觉上便会产生3d文字的效果。具体实现时,可用完全一样的字体在不同的位置分别绘制两个不同颜色的2d文字,只要使两个文字的坐标合适,就完全可以在视觉上产生出不同效果的3d文字。
G. 电影3D时代何时会走到尽头
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现象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是《爱情的力量》,遗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经遗失了。早期的3D电影都是以展示立体效果为主,片中常以指向观众的枪、扔向观众的物体为噱头。
1936年利用双镜头摄影机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影片,但此技术具有不少限制。之后从RealD三维等技术发展、阿凡达等电影流行之后,立体影片才进一步被广泛推广。
有一名澳大利亚导演宣称,1936年纳粹德国时期已经成功拍摄两部三维电影。
1952年,讲述非洲探险的《非洲历险记》被认定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长片。该片的口号是"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尽管《生活》杂志在当时称该片"廉价、荒谬",但观众们仍然热情地挤进电影院去体验片中的"自然视角"。
3D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
1954年,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们,绝大多数都对3D电影低眼相看,认为那只不过是在玩魔术而已,根本不是艺术。然而,希区柯克不这么想,他在1954年拍摄了3D版的《电话谋杀案》,成为了当时3D片中为数不多的精品。
1954年03月05日 ,环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谭》,该片也是至今为止惟一一部有续集的3D电影。新版《黑湖妖谭》计划在2011年上映。
1962年,我国的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第一部3D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桑弧导演,陈强主演。
1982年,迪士尼拍摄了短片《魔法之旅》,虽然这部短片只有16分钟,但通过CGI与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当时令人惊讶的3D效果。
1982年,《13号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电影慢慢复苏。
1983年,3D版的《大白鲨第三集》轰动一时,放映首周就赚得1300万美元的票房。但因为电影本身水准低下,3D效果也无过人之处,很快就让观众失去了兴趣。
1985年,《魔晶战士》成为世界首部3D动画长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长片《极地特快》诞生。该片在2000块普通2D银幕上放映,3D IMAX银幕只有75块。然而就是这75块3D IMAX银幕,获得的票房占全片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强组合",让发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2005年,迪士尼的动画片《鸡仔总动员》采用了新型投影技术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电影时容易产生的眼睛疲劳。
2008年,《U2 3D演唱会》是第一部完全用3D摄影机拍摄的真人影片,这个音乐纪录片堪称先锋。
2009年,环球的动画片《鬼妈妈》是第一部采用停格动画形式的3D电影。2009年,《阿凡达》成为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科幻电影,由着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该影片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
大卫·斯莱德(David Slade)执导的《暮光之城3:月食》已于2010年6月30日上映。影片采用3D IMAX技术 。
《暮光之城3:月食》的故事继续围绕女主角与吸血鬼爱人以及狼人之间展开,在狼人角色淡出之后,她还将面临新的吸血鬼军团的挑衅。据悉,随着《暮光之城》的人气爆炸,系列电影的投资规模亦越来越大,特效水准也将大幅度提高。
3D电影在国内大范围上映实际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近在咫尺的细微生物、呼啸而过的珍奇异兽、过山车般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100元的高昂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让该片在有限的80块3D银幕放映27周,票房达6700万元,平均每块银幕票房80万元。以票房3.2亿元的《赤壁》(上)为例,它在3600块银幕放映合每块银幕票房8万多元。比较两部影片,3D电影平均银幕票房数是普通影片的10倍!"卖一部电影的票房就收回了放映设备的投入",堪称奇迹。
H. 在东方受热捧的3D电影,为何却在西方受到冷遇
因为近些年再也没有高质量的3D电影出现了,所以才会在西方市场受到冷遇。2009年,一部3D巨作《阿凡达》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了3D技术带给人们的震撼。从那以后,3D电影在中国的热潮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尽管3D电影的票价是普通2D电影的一倍,但人们还是蜂拥而至。
随着3D电影的增多,质量也开始有所下降。如今,3D电影很多,也就有了一些浑水摸鱼的作品。像《阿凡达》这样的高质量电影已经不多了,所以,西方消费者才会逐渐对3D电影失去了兴趣。目前来看,只有当外国大片在海外首映后进入中国,票房才会翻倍,真是神奇!
I. 3D电影越来越多,观众的观影体验越来越好,3D电影的原理是什么
3D电影的原理是利用两个镜头,像人的眼睛一样,对场景进行双重观察。通过两台放映机,图像显示两个视点,使两个略有不同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会重叠,有些模糊,要看到立体图像,就要采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边的图像,在右眼只看到右边的图像。首先,我们应该了解3D电影的原理和特点。
从原理上解释,红蓝立体电影一般是左眼看红,右眼看蓝,画面也是红蓝错位。用初中物理知识就可以解释,红色镜头只有红光可以通过,蓝色镜头只有蓝光可以通过;这样一来,左眼的镜头过滤掉画面中的蓝色部分,只看到红色部分,而右眼过滤掉红色部分,只看到蓝色部分,这样左右眼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形成立体印象。3D不能在普通电脑或电视上播放,因为电影院制作的图片是由两台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它利用了光线的 "振动方向 "原理。通过特殊的偏振式3D眼镜,不同的图像可以被我们的左眼和右眼接收,从而达到3D效果。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J. 《阿凡达》并非第一部3D电影 阿凡达引领了3D热潮
现在3D电影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各类科幻大片几乎都是3D电影,它能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带来更真实直接的观影感受,而很多人认为第一部3D电影是阿凡达。
阿凡达高票房的意义是什么?第一部3D电影是什么?
其实第一部3D电影不是《阿凡达》,因为《阿凡达》是很多人接触到的第一部3D电影,所以人们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实际上在《阿凡达》之前就已经有多部3D电影,最早要追溯到1922年。
根据《外滩画报》报道,关于3D电影的最早尝试,可追溯至19世纪末电影发明之初。当时,英国电影先驱者威廉·弗莱斯·格林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放映与观看3D电影的设备。直到1922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部胶片3D黑白电影《爱情的力量》在洛杉矶大使饭店公映,这也是3D电影的第一次商业化运用。但是遗憾的是,随着二战的爆发,3D电影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二战结束后,电视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机,为应对电视普及带来的冲击,好莱坞开始大量拍摄宽银幕史诗片,这也为3D电影赢得了短暂的黄金期。1952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3D电影《非洲历险记》上映,海报上的宣传语“狮子坐在你腿上,女郎躺在你怀里!”让影片票房大卖。哥伦比亚、华纳、迪士尼、环球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公司见状纷纷加入这股3D潮流。
进入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惊悚、恐怖和情色构成了3D电影的这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评和质疑,3D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泡沫期由此产生,3D技术的发展遇到瓶颈,一度被人短暂遗忘,
1996年。导演卡梅隆对3D电影进一步的探索,当年,他为《终结者2》制作了一部迷你版的3D续集。这部影片时长12分钟,耗资6000万美元,被用在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内播放。虽然当初拍摄时使用的是两台连在一起的笨重摄像机——整个装置就像一台450磅重的洗衣机,但他的团队依靠一套电缆系统,仍完成了若干革命性的动态镜头。
2000年,卡梅隆首次与好莱坞着名摄影师文斯·佩斯取得联系,随后两人开始研发新型3D摄影机,并在次年的3D纪录片《深渊幽灵》中得以应用。后来,卡梅隆还把该立体摄影系统用于摄制另一部IMAX版3D纪录片《深海异形》。但是,这项技术当时尚处于摇篮之中,并没有给观众和电影产业带来多大的改变。。
伴随数字摄影技术和IMAX放映系统的发展,3D 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卡梅隆在这一时期的立体纪录片拍摄实践,使他成为当仁不让的数字3D先行者与推动者。2004年,华纳公司推出动画大片《极地快车》,并同步发行IMAX 3D版,在全球80多家IMAX影院取得了6000多万美元票房。次年,迪士尼公司采用杜比2D转3D技术,推出动画《四眼天鸡》3D版,其票房比2D版高出近4倍。尝到甜头的好莱坞随后推出大量类似的伪3D电影,但其粗糙的画质也引来巨大争议。
而此时又是卡梅隆站了出来。《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标志着3D电影开始走上高投入、高产出的新道路。2009年也被业内称为新时期的“3D元年”,立体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使3D电影迈入了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期。2010年,借《阿凡达》成功的东风,好莱坞共发行了31部3D电影,这个数字相当于2005年至 2008年间发行的3D电影总量。
《阿凡达》引发了3D热潮,开创了3D时代。
内地第一部引进的3D电影是08年的《地心历险记》,当时在内地只有86块的3D屏幕拿下6800万的票房,已经是非常厉害!!!
09年的《飞屋环游记》也是3D电影,拿下9000多万票房,都可以看出当时内地市场对3D电影的认可接受度!
当然,阿凡达降临后加速了3D屏幕与电影的井喷,让更多人认识到3D电影。
但你不能因为你认识的第一部3D电影是阿凡达,就认定阿凡达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啊~
毫无疑问,Imax也是阿凡达带火的,可见阿凡达对于整个电影界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但内地在05年早早就引进过Imax 3D的电影了,叫《极地特快》。07年的《哈利波特5》也采用了Imax 2D+3D的形式在内地上映。这也是我人生观看到的第一部Imax电影,当时看完确实感觉很震撼,也让我早早就非常留意imax这种格式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