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春电影制片厂80年代拍摄了哪些经典电影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最让我们怀念的,当属80年代的电影了。我整理了长影80年代的经典影片给大家分享: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长春电影制片厂80年代拍摄上百部故事片,记忆深刻的有:
《大渡河》
《大渡河》是由林农与王亚彪执导的一部战争片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电影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在大渡河与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的战争,国民党和军阀对中国工农红军武装围追、堵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牡丹》
影片讲述了旧 社会 马戏明星红牡丹及其师史妹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的故事。
《情天恨海》故事讲述了在70年代台湾曾耿面对古人遗孤的愧悔莫及,幡然醒悟的曾耿,意识到自己愧对故人,愧对祖国,他毅然送走了魏芝圃和凤阳、孝贞,然后自杀。而魏芝圃、凤阳、孝贞逃离虎穴,他们眺望大陆,渴望着祖国统一之日早日到来。
《黄英姑》故事讲述了年仅十七岁的黄英姑从地主家逃出,在与一位老人学了一身武艺后依然加入了红军,在与敌人与叛徒的角力中突出重围,在斗争中成长为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长影当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也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很多优秀影片,比较着名的有:《平原游击㕥》、《董存瑞》、《五朵金花》、《英雄儿女》、《兵临城下》、《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长影电影制作的黄金期,这一时期拍摄了不少优秀影片(不好意思,因为没有图片资料,我只能用文字来列举了)。长影八十年代拍摄的比较经典的故事片有:
《残雪》、《绿色钱包》、《人到中年》、《飞来的仙鹤》、《不该发生的故事》、《谭嗣同》、《黄山来的姑娘》、巜五女拜寿》(戏曲片)、《花园街五号》、《白雾街凶杀案》、《直奉大战》、《开国大典》。
其中,《残雪》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绿色钱包》获81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人到中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不该发生的故事》获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谭嗣同》、《花园街五号》、《黄山来的姑娘》获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开国大典》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以上回答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长影80年代质量差的电影就不提了,我看过的质量较好的有
《佩剑将军》《最后八个人》《明天回答你》《黄山来的姑娘》《黄英姑》《直奉大战》
从80年代起,电影出现重新洗牌,以谢晋导演的影片为标志,上影的电影宝刀不老,西影、峨影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八一厂则开始专注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心的重大 历史 题材创作。相比之下,长影开始走下坡路,有特色的影片不多,原来与上译厂平分秋色的译制片也完败。当然,也创作出一批上乘的影片,如《红牡丹》《人到中年》《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特别是1989年为纪念建国40周年出品的《开国大典》,可以说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
最经典莫过于《开国大典》了!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 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 六个第一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长春电影制片厂最早是日本侵占东北成立的电影厂,后来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接收,正式命名为 东北电影制片厂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1955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 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
建国后到文革前17年期间,是长春电影厂最辉煌的时期 ,那个时代的电影主要是 讴歌新中国,展现革命战争 ,所以军事题材电影特别多,现在大量经典老片都诞生于这个阶段。
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 《白毛女》、《红孩子》、《英雄儿女》、《上甘岭》、《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等都是长影厂出品。
反映民族团结和时代风貌的电影 :《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来客》、《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80年代长影厂拍摄的电影以《开国大典》最为着名 ,这部电影是建国40周年献礼片,1989年上映曾经创造过国产片票房纪录。
90年代,电影市场化改革开启,国有电影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于是逐渐和香港等公司以及新兴的民营电影公司合作,以拍摄合拍片为主。
2000年以后,国有电影厂逐渐走向没落,长春电影制片厂也逐渐远离观众的视线了,时至今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我喜欢长影厂的电影有北斗小字辈
保密局的枪声、人到中年、开国大典、滚滚红尘。
㈡ 什么是电影通票啊
电影通票一、电影通票介绍 “电影通票”是指广东移动客户可以通过 web、wap、12580 以及短信的方式购买各影院的电影通票,并可通过移动提供的支付平台,使用“手机话费账户”支付通票票款,然后凭二维码通票在相应影院观影的便民服务,但不包括贵宾厅和明星见面会、首映式、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等特殊场次。 二、电影通票购买方式 (1)拨打12580,向12580客服说明您需购买影院通票的数量、金额、二维码下发的形式,客服代表告知用户相关注意事项后,下发二次确认的短信给用户,用户根据短信进行操作即可 (2)用户登陆爱影进行订购 (3)用手机登陆无线城市进行订购 三、电影通票其它介绍 (一)使用客户 目前只支持广东移动话费支付的付款方式(即用户使用自己手机上的话费)。 注:佛山、梅州支持移动全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江门、惠州目前仅支持全球通品牌,其他地市暂未开通。 (二)业务资费 1 .通票价格根据不同影院而定; 2 .业务不加收其他信息服务费; 3 .上述短信费按各品牌资费标准收取; 4 .手机上网按照 GPRS 资费标准收取; 5 .拨打 12580 订票按 12580 资费标准收取。
㈢ 电影票电影卡有什么区别
1、电影票是进入电影院看电影的凭证。是进入影院观看电影的凭证,一般来说需要购买。可以在网上或者电影院前台购买。而电影卡是以刷卡的方式获取电影票。
2、电影卡看电影价格会低,适合长期在一家影院看电影的人。相当于影院的VIP卡。
3、办理电影卡成为会员,会员生日,赠送生日会员免费观影票一张。
4、电影票可以退改,电影卡办理后不可以退。
(3)谁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电影通票电影通卡扩展阅读
电影卡注意事项:
1.要注意电影卡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2.看电影之前,查看扣点。
3.持本卡到支持影院售票处刷卡,可兑换电影票。
4.请注意保护磁条,如磁条失效,请及时联系换卡。
5.见面会、首映式、情人节、平安夜、圣诞节包场、满场、超长片、限价片等特殊场次及VIP厅IMAX厅,以影院公告为准。
参考资料
电影票-网络
电影卡-网络
㈣ 中国第一个发明电影的人是谁
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和杜俊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新民电影制作公司。创始人是中国人。
张石川、郑正秋和杜俊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新民电影制作公司,开创了中国人以公司的名义拍摄电影的历史。1913年,亚细亚公司出资、发行,新民公司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
㈤ 中国第一个电影奖百花奖已经创立60周年,这个电影奖是如何被创立的
百花奖创建于1962年,又被大家称为“观众奖”,这个奖最重要的目的是代表了观众对于一部电影的看法以及整体评价,所以这个奖项的获奖方式也是通过观众投票进行产生的,拥有极强的互动性。
三、其实,百花奖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创立时间。第二个阶段可以从1980年说起,因为这一年中断了评选。第三个阶段是从1981年至2004年之间,因为在这个期间金鸡奖和百花奖同时进行颁奖并且减少了许多的奖项。第四个阶段是从2006年开始,这一年的变化比较大,并且在评选规则上面变得更加详细。所以说百花奖是最贴近普通老百姓的一个奖项,含金量也比较高。
㈥ 中国第一个独立电影制片人是谁第一部独立电影是哪部
1.刘大印,原名叫刘印平,1947年生于山东滕州市羊庄镇
2.张元1993年拍摄的《北京杂种》是中国第一部独立制作的影片
㈦ 中国近代电影发展历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人类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理想进入了崭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伴随着世界电影的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取得了辉煌成就,铸就了历史丰碑,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
民俗电影时期
这一阶段从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以及《霸王别姬》、《活着》为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大奖。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
独立电影时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艰难的历史背景下,第6代中国电影人从边缘文化姿态、下层民众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发制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头发乱了》等。
跨国电影时期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电影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使得电影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仅去年一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达19亿,超过了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以古典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为表现手法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通过电影这一巨大的广告载体,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为海外所知悉。
(7)谁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电影通票电影通卡扩展阅读: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
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