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电影日出第一集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日出第一集

发布时间: 2023-05-15 03:06:17

① 日出(曹禺创作戏剧)详细资料大全

《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

《日出》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某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初燃棚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在黑暗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种种活动,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该剧空前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强烈的爱憎和迫切期待东方红日的心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 :日出
  • 创作年代 :1935年
  • 文学体裁 :戏剧
  • 作者 :曹禺
  • 首版时间 :1936年10月
  • 字数 :166000
内容简介,创作背景,人物介绍,作品鉴赏,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作品影响,作品评价,演出情况,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 *** 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演出

创作背景

曹禺在写完《雷雨》之后,感到它有些“太象戏”了,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了左翼文坛更多的影响,于是创作了思想意识更加明确、手法也较为自然的《日出》。 《日出》是曹禺的第二部剧作,写于1935年,作者当时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据曹禺女儿万方回忆,曹禺当年为了能在作品中真实描写翠喜的境遇,甚至扮作唱数来宝的艺人混入妓院体验生活。

人物介绍

陈白露 陈白露二十出头,她从书香家庭走出,本来是要寻找自由的生活,却跌入了金钱的陷阱,不能自拔。她成了年轻、美丽、高傲、任性的交际花,由于贪图享受,成为金钱的奴隶,过着堕落的寄生生活。但她的内心也有痛苦,她厌倦了上层社会的生活,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因为追求舒适的和有 *** 性的生活,而不得不周旋于上层社会。但她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对青春的珍惜,她的良心正义感尚未泯灭,她同情被压迫者、被损害者,热心地保护救助皮亏则过小东西,因而和淳朴正直的方达生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感情关系。这样,她就成了一个既清醒又糊涂、既热情又冷漠的人物。一方面,她有同一般交际花一样的东西,如追求舒适、享受,追求有 *** 性生活而与大丰银行经理潘月婷等人厮混,另一方面,她又有一般交际花没有的思想、气质。她善良、正义,鄙视群丑而与下层社会保持良好的联系。两方面交相作用的结果,她的脸上便常常带出了嘲讽的笑,是嘲讽上层社会也是嘲讽自己。但她在玩世不恭地对待丑恶现实的同时,自己的内心却是孤独、空虚和悲苦的,充满矛盾的。方达生唤起了她对生活的某些憧憬,但她没有勇气投奔光明,而“游戏人间”的生活态度更不可能使她这样一个矛盾着的交际花维持长久。果然,日出之前,她就服安眠药自杀了,因为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破产了。巨额的债款无法偿还,而她的矛盾生活与思想心理,更使她的生命难以维持。总之,正如她自己所说:“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实际上,她是日出之前被黑暗势力吞噬的一个悲剧性的人物。陈白露的肉体属于“有余”的世界,而她的心灵则倾向“不足”的一方。她的自杀不只是因为潘月亭的破产,更是因为她对社会和自己的绝望。一颗向善向美的纯洁灵魂陷入了黑暗的深渊后痛苦挣扎而不能自拔,最终在希望与绝望的心灵分裂中与这丑恶的世界诀别。 潘月亭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会耍权术、善投机,心狠毒。从他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当时都市经济恐慌的面貌: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地皮跌价,公债投机盛行。他为了挽救自己的厄运,在与李石清针锋相对的搏斗中,他笼络了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对方,但一旦投机得手,他又狠心地剪除心患;他裁员、克扣工钱等,也都显示出他丑恶的灵魂和挽救厄运的挣扎。他的破产厄运是挽救不了的,公债投机失败,他被更大的黑暗势力(如未出场的金八们)吞噬。在潘月亭为陈白露安排的客厅里,还聚集着上层社会的许多人物,他们多是大丰银行的存户,空虚愚蠢、故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顾八奶奶,嫖赌逍遥、挥金如土的面首胡四,满嘴洋文、满肚金钱女人的洋博士张乔治,他们和潘月亭、李石清等人构成了上层社会的“有余者”,显示着当时光怪陆离的都市上层生活的荒淫与糜烂。 金八 《日出》里金八是社会恶势力的代表,无时无地不使人感到他在操纵着那个金融社会的一切,但作者有意不让他出场。这无影无踪的金八,却张开命运之网,使很多人不能摆脱他的控制。这个人物始终隐藏在幕后而不露“庐山真面目”,多少有些神秘色彩,是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典型形象。他性格残忍冷酷,手腕毒辣,流氓成性。这种人物不但是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社会支柱,也反映出四大家族金融垄断的某些侧影。在剧本结构上,如果删除了金八这个人物,全剧的很多场面就难以衔接,全剧的动作就会变得支离破碎,结构的统一性就不复存在,因此,金八是《日出》动作体系的中心。这个没有出场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反面典型,是恐怖的黑暗势力的缔造者。 方达生 方达生是一个正直、善良但又与现实社会隔绝、缺乏社会经验的知识分子。他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要感化早年的女友陈白露,又要救小东西出火坑,处处碰壁,仍不甘心,还要立志“做点事,跟金八拼一拼”。他是全剧唯一有亮色的人物,但他仅仅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书生”,他是《日出》作者肯定的正面人物,但不是理想人物。作者向往的是那幕后唱着“日出东来,满天的火红”的夯歌的劳动者,他们“象征伟大的未来,蓬蓬勃勃的生命”。方达生最后迎着上升的太阳,向着工人歌声响起的方向走去,有一种暗示作用,给人以希望和鼓舞。方达生热情正直、诚实善良,充满同情心,是一个正面人物。 顾八奶奶 顾八奶奶的着墨不多,却很有舞台“光彩”。她用钱维系着和胡四的“爱情”纽带,她的解释是:“爱情是你甘心情愿地拿出钱来叫他花,他怎么胡花你也不必心痛——那就是爱情!” 李石清 卑琐而野心勃勃的李石清狠心丢下生病的儿子,又典当大衣让妻子赔阔佬打牌;他偷看潘月亭的房地产押契,要挟他当了三天半的襄理,一转脸便凶狠无情地对付向他讨情的黄省三。 小东西 年仅13岁、孤苦无告的的“小东西”。她不堪金八的蹂躏和流氓黑三的毒打,结环自尽。 翠喜 受尽侮辱与损害的中年 *** 翠喜仍挣扎着多做生意,养家餬口,她身为 *** ,心地善良,给了“小东西”不少安慰和照顾。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艺术特色

结构 《日出》采用了“辐射式结构”以代替《雷雨》的“封闭式结构”。《日出》也有中心人物即陈白露,但整个戏的情节并不集中在陈白露等一二人物身上,而是分散在许多人物的日常生活和事变之中。但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仍不失为贯串全剧的一条情节线索。陈白露的情节有其本身的内容,陈白露在旅馆的生活,她和方达生的关系,她过去和诗人的爱情,她的自尽等。而作为一条“线索”,又串起了“人生的零碎。”有了陈白露和潘月亭的关系,就“辐射”出金八、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情节。有了陈白露和“鬼”们打交道,就“辐射”出顾八奶奶、胡四、张乔治的生活横断面。有了陈白露救小东西,就“辐射”出写宝和下处的第三幕。原则是“花开几朵,各表一枝”,而由于陈白露这条线索的贯串,又使之具有戏剧结构的完整性。剧作家安排方达生来找陈白露后来离开旅馆作为全剧的引子,除了揭开陈白露竹均时代生活帷幕的一角外,又使整体感有所加强。 《日出》结构的又一特色是“略前详后”:陈白露在戏的一出场,已是交际花身份住在豪华的酒店里。“她穿着极薄的晚礼服……一种嘲讽的笑总挂在嘴角。神色不时地露出倦怠和厌恶。”总之,读者初次见到陈白露在内,她已处在堕落日久,逐步走向最后毁灭的阶段。整出戏(第一、二、四幕)都在写她不甘心堕落但又无力自拔。但是堕落以前的陈白露呢?《日出》交代得异常简略。我们只知道她原来叫竹均,“出身,书香门第……教育,爱华女校的高材生,父亲死了,家里更穷了,做过电影明星,当过红 *** ……一个人闯出来,自从离开了家乡,不用亲戚朋友一点帮忙”除了这段跳跃式的身世概括以外,陈白露在第四幕里还告诉方达生她以前有过一次因平淡而失败的婚姻。丈夫是个诗人,后来似乎追求革命去了。但这种《伤逝》式的婚姻悲剧还是不能解释陈白露最初的堕落。她当初是怎么“离开了家乡”“一个人闯出来”,怎样从竹均变成白露的过程细节,《日出》是完全淡写了,这样“略前详后”的效果有三:一是读者(观众)不知道女主人公当初失足时是否曾有、以及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二是读者(观众)只看见女主人公今日堕落之苦且依然纯真,天良未泯,可以假设她身处污泥当是被无辜;三是既然女主人公只是受害者,那么谁应对这美女自杀的悲剧负责呢?显然是从主观与客观上找原因。《日出》的强大生命力,不仅在于它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还在于它与内容高度和谐统一的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 人物形象 剧本中心人物是围绕主要人物陈白露展览出来的,作者安排陈白露作为“穿线人物”,通过她带出来一个个人物来。剧本主要是通过陈白露寄居的豪华大旅馆,和小东西陷身的下等妓院为活动场景,将四方杂处的各色人等引进舞台,以展示各自性格,揭示社会风貌。选择这样的地点来展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画面,也说明了作家艺术构思的巧妙。剧本中的人物除陈白露和方达生外,可分成两类:一方面联系着黑势力的代表金八、大丰银行的经理潘月亭、银行经理秘书李石清、富孀顾八奶奶、博士生张乔治、“面首”胡四以及旅馆侍役王福升等这些“有余者”;一方面联系着刚到城市不久的小东西、大丰银行书记黄省三、老 *** 翠喜以及卖报的哑巴等这些社会的“不足者”。这样便把“有余”与“不足”两个世界的景象都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里外两面。上层社会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下层人民的食不果腹、卖身卖命的悲惨生活。 嘲讽 《日出》在严肃的悲剧基调中,有机地掺进了近乎滑稽的喜剧的嘲讽,在强烈的对照中,更加重了社会悲剧的色彩。全剧一方面通过陈白露与周围人事的碰撞、围绕去留问题,把一个走入历史末路的“新女性”内心深处的裂痕层层剥露出来;另一方面,又用潘月亭的公债投资活动、顾八奶奶和胡四肉麻的恋爱、小东西的不幸遭遇、翠喜的卖笑生涯、黄省三的惨剧等多条行动线索,交织成一幅五光十色的畸形都市生活画面。在戏剧场面频繁的转换中,作品不但善于以喜剧性的穿插来突显人物悲剧的命运,而且也常常以悲剧人物的出现来加强对反面人物喜剧性的讽刺和批判。如第二幕中,在被开除了公职的黄省三求告不成,反被潘经理打倒在地,气息奄奄地被人拖下台去之后,作品有意安排洋奴博士张乔治上场,摇头摆尾地以他的猎狗吃不到干净牛肉的“痛苦”为例,来感叹“在中国活着不容易”。鲜明的对照,不仅有力地控诉了“人不如狗”的黄省三的悲剧,还辛辣地讽刺了张乔治之类的 *** 之处,揭露了他们的享乐生活正是建筑在黄省三等被损害、被压迫者的悲剧之上的剥削本质。从全剧说,剧作家在陈白露豪华的客厅里尽情讽刺鞭笞了上层剥削者的丑态之后,突然将戏转入“宝和下处”肮脏阴暗的一角,展露人间地狱的种种惨状,正如同在阔人们群魔乱舞寻欢作乐的喧嚣声中,突然 *** 了小东西和黄省三凄厉的哭诉和颤抖的哀告,都是剧作家根据艺术的辩证法,在悲剧与喜剧的巧妙交织中,凸现出对黑暗社会悲愤控诉的独特的艺术构思。

作品影响

该剧未经上演便引起文艺界普遍的重视,剧本发表不到一个月,《大公报》文艺副刊就特辟专栏连续发表文章,对这部作品的成就和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37年5月,《日出》获《大公报》文艺奖。 1938年,《日出》由华新影片公司拍成电影。

作品评价

文学家巴金:“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好的收获”。 英国学者、燕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哈罗德·谢迪克:“《日出》在我所见到的现代中国戏剧中是最有力的一部。它可以毫无羞愧地与易卜生和高尔斯华绥的社会剧的杰作并肩而立。”

演出情况

1937年2月,《日出》由上海戏剧工作者在卡尔登大戏院上演。欧阳子倩导演,凤子扮演陈白露。同年3月,《日出》由中国留东京剧人协会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公演,特邀凤子扮演陈白露;同年4月,《日出》由国立剧校在南京中正堂演出,曹禺亲自导演。 1943年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演出《日出》,由余上沅、焦菊隐、马彦祥等人组成导演团。 1956年11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日出》,导演欧阳山尊、柏森,主演演员有杨薇、周正、方绾德、于是之等。 1958年6月,《日出》在匈牙利裴多菲剧院上演。 1959年,《日出》在上海演出,由白杨扮演陈白露。 1981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排《日出》,导演刁光覃,主要演员有严敏求、修宗迪、李廷栋、杨立新等;同年12月,《日出》由日本东京民艺剧团上演,内山鹑翻译并导演。 1998年9月,新加坡艺联剧团演出《日出》,任鸣赴新加坡为该团导演了此剧。 2000年8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度复排此剧,导演任鸣,主演郑天玮、冯远征、顾威、吴刚、夏立言、梁丹妮、王斑等。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生于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曹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戏剧教育家。“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下半部分为“禺”。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等。

② 日出电影导演是谁

《日出》为美国威廉福斯影片公司出品的黑白默片,导演是F.W.茂瑙。该片描述了一名年轻农夫爱上了城市女人,在她的迷惑下决定将妻子淹死,然后把农场卖掉,搬到城里跟她双宿双飞的故事

③ 《日出》的全部人物的简介和故事概要

一、人物的简介

1、陈白露

与诗人有过一段浪漫的婚姻,婚姻关系的破裂,使她在无奈中走向风尘,成为红极一时的歌星、舞女,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陈白露从闺阁走向交际圈,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沉沦。

2、潘月亭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会耍权术、善投机,心狠毒。从他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当时都市经济恐慌的面貌: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地皮跌价,公债投机盛行。

他为了挽救自己的厄运,在与李石清针锋相对的搏斗中,他笼络了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对方,但一旦投机得手,他又狠心地剪除心患;他裁员、克扣工钱等,也都显示出他丑恶的灵魂和挽救厄运的挣扎。

3、金八

《日出》里金八是社会恶势力的代表,无时无地不使人感到他在操纵着那个金缓李融社会的一切,但作吵哪悉者有意不让他出场。这无影无踪的金八,却张开命运之网,使很多人不能摆脱他的控制。

这个人物始终隐藏在幕后而不露“庐山真面目”,多少有些神秘色彩,是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典型形象。

二、故事概要

四幕话剧《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1936年发表于《文学月刊》1卷1-4期。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

但对社会和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升乎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

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3)电影日出第一集扩展阅读

《日出》是继《雷雨》之后问世的一部四幕部,它在题材和形式上与《雷雨》都有很大的不同,体现着剧作家努力超越已有成就的探索精神和卓越才华。

曹禺认为《雷雨》“太像戏”了,在技巧上“用得过分”,因此,他决定舍弃在《雷雨》中所用的结构,而在《日出》中采用了“横断面的描写”,一改过去高度压缩紧凑的结构模式,通过“片断的方法”展现不同人物各自生活面貌,使观众对当时的社会人生产生整体的印象。

《日出》以旅馆里一间华丽的休息室为背景,通过交际花陈白露耳闻目睹了当时大都市的种种丑恶现象,将社会各个阶层众多的人物、事件整合成一个特殊的典型,反映出那个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中血淋淋的世态惨象。

其中既有官僚买办资本家对劳动群众的压榨欺凌,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奢靡腐化和尔虞我诈,同时还充满了一群小人物为求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场面。

④ 日出中翠喜的孩子是谁的

日出中翠喜的孩子是她的丈夫连成的,翠喜是个可怜人儿,她的丈夫闷伏连成是个瘸子,生了个儿子是瞎子。她不蚂瞎携得不靠出卖肉体养活全家,却因此遭受全家的白眼。
《日出》这部电影,改编自曹禺先生的话剧剧本。电影中由王馥荔扮演的翠喜。“翠喜”是一个三流妓院中的下等风尘女子,她也曾是好神睁人家的女儿,但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卖身。

⑤ 求电影《日出》影评,一千字左右。

这首夫妻之歌不属于何方,又属于任何一处,你在哪一个地方都可听得到。无论日出日落,混乱的城市或乡村的广阔天空下,生命大都相似,有时苦涩,有时甜蜜。”开场字幕道出了茂瑙的主题思想,这不是一个精彩迂变的故事,它更像一首歌,唱人间朴素的生命,命运交织的欲望与多厄的爱情。正如侯孝贤讲的,真正的电影大师,是能拍出既简单又深刻的电影,真是数不出几个人。

我看电影一直都以泪点作为评价好电影的其中一个标准,因为这说明电影是一门爱的感官艺术,你看见,你感觉如同你生活里爱的体验被影像浓缩。当然决定泪点高低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要看你的人格部分真善美的平衡。演员就算要用眼泪撒谎,也需要调动内心的情感。然而这部杰作放到四分之一的时候就已经让我掉眼泪,因为Janet Gaynor演得太好了,她长得就已经十分另人心生疼爱。

尽管我习惯性的特别注意影片的镜头运动和场面调度,但很快就不知不觉进入主角的世界。不过在开场到12分钟的时候,有一个长镜头足以让后来的雷诺阿,布列松,塔可夫斯基,沟口健二,侯孝贤等场面调度大师暂且化作浮云。当时男人听到口哨声出去和小三到河边会面。全景镜头跟着男人的背影走在一片雾气弥漫的草地(那里将是他迷失方向的地方),头顶高挂圆月,镜头跟拍并慢慢推进男人的背影,男人走过小桥转右,镜头右移也跟至右侧面,男人再往左走,镜头移到背影之后穿过树丛跟拍男人左侧面,男人翻过一道栅栏,镜头已经移到了男人的正面,男人走向了镜头,镜头停止移动,摇过90度角变成男人的视角,然后穿过树丛停止在一个全景镜头:情人在河边化妆等候,月亮又重新完美的出现在天上,稍后男人从镜头左侧进入,最终回到全知视角!在电影本性的真实感面前,蒙太奇也暂时凉快一边去(交叉剪辑用得很多)。这个让我心生崇敬的镜运还只是开始。表现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这些就不说了,这些手法的运用成就了日出的艺术性,什么是电影?电影就是实现幻想。

在城市的戏里面涉及电车,街道,餐厅,教堂,理发店,照相馆,游乐园,舞厅,餐馆。从教堂出来之后男人和女人再次回到结婚初始的蜜月状态,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刘别谦式的温情喜剧,尤其是照相馆的没头的雕塑,和那只奋力奔跑最终醉酒的小猪。如同我们笑过可怜的小查理之后对他愈加喜爱,这时候正是编剧最能伤你的时候,希区柯克有句名言说,坏人越坏,电影越卖座。于是剧情地点循环回到电车,再循回到船上,暴风雨充当了要杀死我们感同身受的主角的坏人,到了关键时候,有一样被大家遗忘的物件会出现改变一点局面,这里是之前置于船里计划杀妻后准备自救的一捆芦苇。这是很多电影都会使用的物件伏笔,比如本年度最爱的电影金色梦乡那个ipod classic,他要是用nano就死定了。

日出有很多强烈的视觉对比和物体隐喻,比如月亮和太阳,男人去见情人是在一个月满之夜,月满将缺,预示男人将会失去妻子,日出的太阳又预示他们重聚一起的圆满。

仅用视觉语言讲故事的默片(已经出现了声音),更接近于我对电影的纯粹幻想,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一定也会跟着卓别林为捍卫默片而反对有声电影的出现。很不幸的是下个月Cine Dore狂放一个月伍迪艾伦的片子,假如哪天默片电影光复了,他应该是第一个被封杀的吧。

茂瑙没有在片子里用男女主人公的名字,表明了他的意图,即我们从电影里所感受到的可以是任何人的爱情。这场厄运还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希望就能换来完美的日出。

⑥ .曹禺的《日出》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他的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这些都是剧作成熟的标志。他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日出》简介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日出》没有传奇性的故事。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夜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显露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作者利用陈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宝和下处"有限的空间,召来了三教九流,全声色地表现了魑魅魍魉盘据的旧世界,揭示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因而使《日出》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容。在艺术上,作者"试探一次新路",他舍弃了《雷雨》中"太象戏"的结构和"用的过份"的"技巧",采取了与表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横断面的描写"。用"片断的方法",用"色点点成光彩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的技法,写出"社会的真实感",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开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画,仍是《日出》最成功之点。对于陈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写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内心的激烈冲突和他们被窒息被毒化的心灵历程。而对胡四、顾八奶奶、张乔治、福生等形象的刻画,则是着眼于他们性格的主要特点,用夸张、重复、强调的手法,使它更突出,更鲜明,如:胡四的"贱"、顾八的"俗"、张乔治的"洋奴相"。翠喜的刻画体现了作者主观的感情与客体描写高度有机的融合。他写出了一个老妓女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人生哲学和感情表达的方式,没有人为美化她,但却写出了与粗俗的外表形成对比的"一颗金子的心",使这个悲剧形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1937年2月,《日出》由复旦大学学生和毕业同学组织的业余演剧团体戏剧工作社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首次演出,导演欧阳予倩。凤子扮演陈白露。同年3月,中华留东同学话剧协会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公演《日出》,凤子应邀赴日饰演陈白露。接着曹禺自任导演,由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生在南京中正堂演出了《日出》,叶子主演陈白露。

曹禺
(1910~1996)

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曹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曹禺的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1922年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成为骨干。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6年8月始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戏剧。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随戏校迁至四川。1946年返回上海,后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1月回国,应聘于上海实验戏剧学校。1949年初,曹禺接受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安排,由上海经香港抵达北平(今北京)。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与筹备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文代会召开,曹禺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50年、1952年先后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文化大革命中,曹禺遭到迫害,被迫搁笔。1988年11月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执行主席。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杰出作品。曹禺的作品,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多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曹禺的作品除《雷雨》(1933年)、《日出》(1935年)外,还有《原野》(1937年)、《蜕变》(1939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1947年,电影剧本)、《明朗的天》(1952年)、《胆剑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W.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⑦ 想知道一部电影的名字,,,好像是XX巴黎( 100分高分

《日落之前》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S5hHe9uz7Zig0eTOqPovAA

提取码: a116

《爱在日落黄昏时》是由华纳兄弟公司制作的一部爱情片,配并该片由理乍得·林克莱特执导培拍迹,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领衔主演,于2004年7月2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是《爱在黎明破晓时》的续集,主要讲述了九年之后已经成为畅销书作家的杰西与在法国某环境保护贺伍组织工作的塞琳娜在巴黎再次相遇并度过短暂而美好的时光的故事。

⑧ 电影日出 陈露 扮演者

《日出》演员表 :

侯天来
饰 李石清

徐帆
饰 陈白露

尹昭德
饰 胡四

李志奇
饰 张乔治

斯琴高娃
饰 顾八奶奶

⑨ 电影版的《日出》,演陈白露的是谁啊

最近的电视剧版《日出》,陈白露是徐帆饰演的。
1987电影版的陈白露是方舒饰演的。
历届演过陈白露的演员很多,除了方舒和徐帆之外,包括解放前的杨薇、夏梦等等,没有一个是曹禺先生满意的。
但是2008年总政话剧团推出的话剧版《日出》,陈白露的饰演者“话剧演员”“影视演员”——陈数,受到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好评,去年一年的全国巡演所到之处反应都很强烈,曹禺先生的女儿更是说:陈数抓住了陈白露的精髓,称为“史上最美的陈白露”。话剧的舞台、视觉、视听效果堪称是一场盛宴。
今年最后几场的巡演是4月25、26号温州之行两场,北京5月6-10号的五场。2008年全国巡演,已经演了一年,今年北京的最后五场是闭幕演出,推荐!!!

⑩ 日出的影片评价

评析此片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影片的制作背景。这是Murnau从欧洲渡海来到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第一部有声片(其实是半默片)。其主题便是诱惑与冲突:默片对于当时艺术水准尚嫌低劣的有声片的抗拒,商业化的好莱坞对于Murnau这位电影艺术家的诱惑,城市与乡村,日与夜的对抗,贞洁VS放荡。
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分别以the Man, the Woman名之(以下简称丈夫,妻子),谕其普遍性(也可理解为亚当夏娃),而作为堕落与诱惑象征的城市放荡女郎/蛇则以the Womanofthe City名之。这两个Woman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服装、发式等各方面。城市完全是人造的场景,乡村则是实景拍摄。影片从一开始便建立起冲突的主题,第一个镜头中的火车站先是用绘画,再用活动模型来表现。第二个镜头一列火车沿对角线向右上方驶去,与另一列火车交错而过,形成X形,这种对角线构图也多见于其后河心预谋杀妻的场景。
两个Woman的服装,发式均相对立。妻子的衣帽都是浅色的(纯洁),城市女郎的衣帽都是黑色的(邪恶)。城市女郎是蕾丝胸衣,丝袜, 高跟鞋(画面中被她遮住了), 镜不离手,烟不离口, 处处点出诱惑;而妻子则是鲜花(innocence),围裙(质朴)。发式也具有特定的意义,观者可以比较以下两人的发型。另外影片后来有一个理发的情节(喻丈夫悔过自新),当理发师想要为妻子理发时,妻子却逃走了(不愿改变发式)。
视听手法上,此片很好地总结了默片的成就,又积极发展了声音的表现力。
先说说所谓默片的成就,首先表现在对于二十年代欧洲先锋电影各流派手法的继承上。
1、法国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手法。影片前半段中相当常见。用叠画,虚影等等手法表现主观感受,思维等等。左:这里用了一个相当长的溶(long dissolve)来剪辑。叠画的河水动荡,涟漪暗示人心的动荡,其后河心那场戏亦是如此。右:幻化的人物虚影,也是典型的Impressionism手法。
2、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手法。Murnau从前是表现主义运动的一员主将(但他的问题其实比较复杂)。影片的灯光,构图,字卡的运用等都体现出表现主义的特征。
此片还涉及的两个重要手法,也与德国表现主义有关。一个是移动摄影。20年代中期推轨镜头(tracking shot)的风行,其后的Last Laugh(Murnau本人的作品), Variety(也是UFA出品)更使得移动摄影的风尚达到顶峰。另一点是运用虚假透视与模型。表现主义前期对于布景的强调对此应有影响,Murnau自己的前作Last Laugh, Faust中都有这些手法的运用。
3、苏联蒙太奇学派(Montage School)手法。影片倒不见得有多少典型的苏联学派的剪辑,但一些镜头无疑体现出蒙太奇思维,比如第二个镜头那个半分屏半叠画的X形,很典型地体现了Eisenstein所说的conflict btw/within shot。
以上着重强调了几个流派对电影语言各方面的影响。综合起来,就是流畅的视觉叙事(visual storytelling),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剪接、场面调度)来叙事,这或许可以说是默片美学最重要的部分。比如下面这个镜内蒙太奇的手法。
城市女郎从自己的住处来到男主人公家里,整个过程用一个运动镜头完成,可以分成四段。第一段有前后两个表演区,后景是女郎从住处走出,前景是一对村民在说话,联系前一镜头:女郎梳妆打扮(见第一张截图),这个镜头容易给人他们在议论那个女郎的感觉(默片的好处就在于你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一切都由你自己想象)。然后第二段,女郎走在路上,后面一个男人牵着一匹马走上来。第三段,女郎路过一户人家,探头窥侧。最后第四段,女郎来到男主人公家,吹口哨向男人示意。整个过程由一个镜头完成,每一部分还都可分成两个表演区,通过她的口哨,她对陌生人的窥测(这可以跟她intrude男主人公家庭联系起来)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女郎这个人物的性格。(那匹马的意义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不认为这是个多余的事件,看官有知道的还望指点一二)。
随着Murnau来到好莱坞,也将德国学派的各种技巧(特别是移动摄影与虚假透视)带入美国。一些美国导演(比如Ford,Hawks)也曾一度深受Sunrise的影响。
影片所有的对白都用插卡字幕(intertitle)而不用声音,所以我把它叫半默片。不用对话的好处是保留了默片视觉叙事的美学;同时,因为这种对声音的选择性/限制性使用,片中所有的diegetic sound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看时要分外留心。
大致可以把影片中的diegetic sound分成两种:
一种表现城市的喧嚣,包括疯狂演奏的铜管乐声,街道车流声(特别有一个情节是丈夫与妻子走在马路中央,堵塞了交通,这时四面八方的vehicle都向他们涌来,车马齐鸣,带有明显的威胁意味),娱乐场所的喧嚣声等等。
另一种则是教堂钟声,这种钟声很有象征意味。片中第一次响起是清晨报晓,点出日出-人性之歌的主题。其后响起是在丈夫行将动手将妻子推入河中时,带有谴责、警醒的意味,终于唤起了丈夫的良知。第三次是夫妇在城里时,妻子尚在哭泣时,钟声因一对新人的婚礼而响起,似乎是某种召唤,两人步入教堂,聆听牧师的教诲:God is giving you, in the holy bonds of matrimony, a trust... She is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Guide her and love her. keep and protect her, from all harm. 丈夫听到这些时已是泪眼婆娑,哭着将头埋进妻子怀里,嘴里哆嗦着'Forgive me! 妻子原谅了他,两人相依在墙边,钟声再次响起,夫妇俩步出教堂,宛如一对新人,钟声此时又成为了祝福声。在影片中,这种声音始终与人性相连,并与城市的喧嚣声构成一对矛盾。
影片有许多精彩段落,开初丈夫会见妖妇那,丈夫所走的那条乡间小路雾气弥漫,象征他的犹豫,思想斗争。此处的声效尤佳,一顿一顿的,像沉重的脚步,象征丈夫一步步踏入深渊,陷入人性的迷雾。其后丈夫找到妖妇,两人拥抱,Murnau很巧妙的一个平行剪接,接妻子抱着孩子痛苦。相似的影像,却是一悲一喜。再后妖妇一句Come to the City! 两人躺在草地上,想象城市的场景:刺眼的霓虹灯,疯狂的铜管乐队吹奏/舞蹈的split-screen, 眩目的摇摄,声音亦眩,Murnau将两种音乐叠合(sound mixing),形成sound deep-focus(Robert Altman挺喜欢这玩意)。此外,这段中的摄影机运动也是unmotivated camera movement的重要例子,而在技术实现上也颇富巧思,为时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