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东家为什么要逃荒
逃荒是因为这里活不下去了,早走,去一个能养活人的地方。本来家里有粮食的,坚持一段时间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却会饥民给抢了个空,自己的儿子也死了。人到了岁数,活的就是一个希望,像老东家一样,存粮是一样,儿子和儿媳还有未出世的孙子是希望,远走他乡也是希望。当粮食被抢了,这一个希望破灭了,儿子死了,另一个希望也磨灭了。剩下的还有自己未出世的孙儿,可没有了粮食,怎么才能保证孙儿能够平安出生,健康长大?没办法,全家人只能奔着最后一个希望前进,那就是跟着难民逃荒,也许逃到地方了,孙儿就能出生,就能长大了!
‘贰’ 《一九四二》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从1942到2012,7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到这些在2012年走入电影院的年轻人,多半说不出194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延津”的发音在唇齿间还显生涩,李培基、蒋鼎文、白修德的名字似曾耳闻,但毫无附着,“大灾荒”或“大饥荒”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约等于“三年自然灾害”,冯小刚到底要讲什么,是每个人走进影院前都会问的问题。但70年又短到就像发生在昨天,短到就像奶奶手上戴着出嫁时的金戒指,你依然可以触摸,它依然散发出古旧的黄色。短到,编剧刘震云以命拙笔写下的这个故事,不过就来自母亲的亲身经历,就像姥姥告诉我胡同顶头那户人家的故事一样,它是那么近,却又那么不可思议。
看完影片的人都会觉得这个片子的主角是张国立父子,着墨做多,故事最完整。张国立饰演的地主,是一个待人宽善的东家,会用自家的白面换下犯法的长工,会用一碗小米安慰被迫卖儿的乡亲,会在等待死亡的末路上扶起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她重新走下去。当小女儿为了换回五升粮食把自己“成功”卖到妓院时,父亲的脸上竟挤出了一丝笑容,而几天前当女儿将自己喜爱的小猫贡献出来时,父亲还曾为此留下过泪水。哭泣与微笑,猫与人,你会发现饥饿这种无从抗拒的恐怖,轻易间摧毁了一切约定俗成、乡约民规、伦理道德、礼义廉耻。张默饰演的拴柱是好样的,如果说饥饿摧毁了上述所说的全部的话,在栓柱身上起码还有一些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比如爱。他为了找回丢失的孩子,忘记了随身携带的最要命的粮食,跳下西去的火车,几乎是主动放弃了求生的希望只为找回花枝托付他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当日本兵抢夺了他留给孩子的玩具时,他孱弱的身体里爆发出男人,或者说人,生命最后的倔强和力量,将日本人手中的馒头打落在地,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叁’ 有神马好的电影推荐,最近闹饥荒!
【最费脑力的10部电影】
1、《盗梦空间》
2、《记忆裂痕》
3、《生死停留》
4、《死亡幻觉》
5、《禁闭岛》
6、《穆赫兰道》
7、《蝴蝶效应》
8、《玩命记忆》
9、《决胜21点》
10、《记忆碎片》
【10部经典天才电影】
1、《美丽心灵》
2、《雨人》
3、《波拉克》
4、《暗物质》
5、《天才瑞普利》
6、《非常嫌疑犯》
7、《心灵捕手》
8、《莫扎特传》
9、《证据》
10、《海上钢琴师》
【人生必看的8部电影】
1、执着——《阿甘正传》
2、人生——《美国往事》
3、爱情——《罗马假日》
4、勇气——《勇敢的心》
5、责任——《辛德勒的名单》
6、信念——《肖申克的救赎》
7、童心——《E.T》
8、痛苦——《现代启示录》
【美国好看的校园电影盘点14部】
1、《牛仔裤的夏天1》、《牛仔裤的夏天2》
2、《贱女孩1》《贱女孩2》
3、《美国派》
4、《歌舞青春》
5、《朱诺》
6、《邻家女孩》
7、《回到17岁》
8、《暮光之城1》《暮光之城2》《暮光之城3》《暮光之城4》
9、《足球尤物》
10、《平民天后》
11、《灰姑娘的玻璃手机》
12、《辣妈辣妹》
13、《公主日记》
14、《发胶》
【魔幻电影】
1、《指环王》系列;
2、《哈利波特》系列;
3、《纳尼亚传奇》系列;
4、《加勒比海盗》系列;
5、《夺宝奇兵》系列;
6、《范海辛》;
7、《狼族盟约》;
8、《爱丽斯梦游仙境》;
9、《暮光之城》系列
【10佳剧情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
2、《教父1》、《教父2》
3、《美国往事》
4、《天堂电影院》
5、《无主之城》
6、《阿甘正传》
7、《勇敢的心》
8、《楚门的世界》
9、《音乐之声》
10、《辛德勒的名单》
‘肆’ 闹饥荒的电视剧有哪些
闹饥荒的电视剧有:1942、辛亥革命、唐山大地震、南京南京等。
《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和重庆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人主演的灾难;历史;剧情;战争电影。
剧情简介: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伍’ 美国大兵拯救难民的电影有哪些
《太阳之泪》(Tears ofthe Sun)(美国2003年安东尼·福奎阿执导电影)
剧情简介
尼日尔爾利亚内战失控,军阀武装屠杀平民,在非洲,这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但由于有一名支援当地医疗工作的美国籍志愿医生莱娜-康德里克留在那里,于是美军派出精锐的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秘密潜入这片非洲丛林中营救莱娜医生,这支小分队顺利地找到了莱娜,但莱娜坚持除非把她照看下的70位难民一起带出边境,否则她誓死也不会离开这里。特种部队士兵在接受训练的那一天起就得学会以任务为重的处事原则,而现在则可能要带上一批与任务无关甚至会彷碍他们顺利完成任务的人,这些训练精良的特种兵在军人的天职和道德之间作出选择.....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美国2001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电影)
美国政府决定派兵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协助提供大饥荒下的援助物资,以及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按原定计划,这只是由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部队及部分海豹突击队员共约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斗。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击落,第一架坠落飞机的驾驶员死亡,机工长重伤;另一架的驾驶员落入敌人之手.....
‘陆’ 电影1942剧情介绍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趴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
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6)关于大饥荒的电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的苦难。1993年,冯小刚经王朔推荐看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后,就萌发了将其拍成电影的愿望。此后刘震云一直不断的修改《一九四二》的剧本,甚至推翻重写。
刘震云表示就创作来讲,剧本中的这些人物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自己对他们产生了感情。在创作的时候,刘震云把剧本落实到人物身上。他表示《一九四二》的主题是人,是千千万万最广大的人民,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柒’ 冯小刚呕心沥血却无人问津的电影《一九四二》,只因现实更加惨痛
1942 年发生了许多大事。中苏美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郭沫若创作 历史 剧《屈原》,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出生,中国女作家萧红在香港病逝,时年31岁。
也是同一年,身处抗战前线的河南发生举世震惊的大饥荒,上千万人流离失所,近300万人被饿死。
这一件极其悲惨的重大 历史 事件至今在中国的史书上鲜有记载,今人对其真相知之甚微。
最后知名作家刘震云为重温这段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 历史 ,走访灾难的幸存者,最终写了一本名为《温故一九四二》的调查体小说,他也由此成为这场灾难的唯一记述者。
导演冯小刚看了后深有感触: “二战时,希特勒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国河南旱灾饿死300万人,却很少人知道,不要说外国人,中国人也不知道。刘震云为此写了一本书,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
后来冯小刚根据刘震云的原着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成了一部叙述 历史 性质的电影,叫做 《一九四二》 ,并重金邀请李雪健、张国立、陈道明等加盟出演。
温馨提示: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搜索可以免费观看此电影,请提前备好纸巾。
影片讲述了老东家在河南大闹旱灾之时到陕西躲灾,可未到目的地就以沦落为难民后,他亲眼见证儿子,儿媳,老伴,相继惨死,而政府的腐朽统治及日本人的入侵更是让这场灾难雪上加霜,最后只剩东家一人,在回河南的路上领养了同样遭遇失去家人的小女孩的故事。
电影反映生活,可生活有时会比电影更残酷。这些是搬上了荧幕的故事,那些 “易子而食”“卖儿弃女”“野狗吃尸体”“千里无人,饿俘山野” 的景象,又岂是短短两个小时就能描述得出来呢?
其实从1941年秋季开始,河南开始出现旱情,很多地方已经有绝收现象,农民们开始刮树皮,挖树根当作食物,到了1942年秋季,持续了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树皮、树根已经基本被挖光,灾民们开始大量死亡。照片上是当时陷入饥饿荒的河南灾民,所有人都蓬头垢面,等待着政府的救济。
当时的政府虽然采取了救灾行动,但既没有计划,也不尽力,各地都在互相观望,推卸责任,隐瞒灾情。
战乱加上饥荒,有一些妇女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父母以及孩子活命,主动把自己卖给人贩子,换取一些粮食或者一点微薄的钱财。
1943年春,河南地区仍然干旱,很多灾民为了活命,选择全家一起外逃,灾情最严重的村子基本都是十室九空,成千上万人涌向了陕西,逃荒路上饿死的、从火车上失足掉下来摔死的、轧死的人数无法统计。 目前公认这场灾难中死亡人数是300万,但真实的具体数字已经永远成为了迷。
在电影里,为呈现出一个真实时代,以张国立为代表的这支逃难者主创演员不仅在开拍的半年前就开始练习河南方言。还在拍摄期间集体减肥,真正体验长期饥饿的感觉。张国立说, 真正到了那种饥饿浑身无力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物的台词很多都是多余的。
时隔78年,当年大饥荒的亲历者,大多已经辞世,即使活着的,至少也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河南《巩县县志》中关于此事,只有短短一句 “民国三十一年,大旱,几近绝收,加之日军侵略酿成大灾,农民多以树皮、雁屎、观音土充饥。”
当我们觉得电影氛围太过沉重的时候,要知道这些血淋淋的画面在过去 历史 的某一个时刻真真切切的发生着。
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影片中大部分篇幅在拍摄逃难的过程,逃荒路上,一面是天灾,一面是战乱,四处是被炸断的残肢断臂,哀嚎遍野,民不聊生。
而这一过程,导演多用暗色调来表现,象征着底层人民暗无天地的生活, 且画面绝大部分面积为干旱的土地,极小部分面积为天空,这一画面给人压抑的感觉,暗示着政府的压迫式统治。
同时导演多次运用特写镜头来体现难民的惨状,如特写一群野狗啃噬逃难路上去世难民的尸体,给人极大的心灵冲击。同时又多次使用远景镜头来表现难民数量之多,又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
影片中灾民逃荒的破衣烂衫、食不果腹和政府官员的丰衣足食、安稳无忧有着很鲜明的对比。
一开始片中提到 “蒋委员长因为河南饥荒特地减少了两个菜,以表对救灾的支持。” 这句话暗示了后面人民的背离的结局。在拍摄这一内容时,导演又巧妙的 采用以黄色为主的暖色调,来突出统治者安逸的生活。
一、地主范殿元(张国立饰)
范殿元原本是河南的一个地主,儿女双全,家境殷实。因为饥民“吃大户”,他的儿子在饥民和村民的混战中被打死。为保家人平安,在饥荒来临的时候,老东家赶着马车,带着他的妻子,拉着粮食加入了逃荒的队伍当中。
在逃荒途中,他的儿媳生下孙子后不久就体力不支,饿死了。电影中有很揪心的一幕是,在儿媳饿死后,她的婆婆就赶紧抱着刚出生没几天的孙子扒开她的衣服,说趁着身体还热喝几口奶,但是她死去的儿媳早已没有奶水。
后来他的妻子也饿死了,他的女儿被卖到了妓院,换了5升小米。
在逃荒途中为躲避敌机轰炸,范殿元抱着孙子趴在地上久久不敢起来,后来小孙子被他活活闷死了。
紧接着他的长工被日本人一刀穿喉,死了。
他的马车,粮食,银元在途中被地方的警察强行“征用”,其实就是抢走了。
逃荒本是为了让一家人活下来,可是范殿元到了陕西后就只剩下他自己,本是财主的他成了和佃户一样的逃荒者, 可见在灾祸面前所有的逃荒者都是平等的。
一无所有的范殿元不想逃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路上有人告诉他说: “现在回去就是个死” ,他很默然地说,“ 我就是想死得离家近些。”
范殿元那种绝望的心境,那种颠沛流离的疲惫精神使得他的希望如同肉体一般已变得危在旦夕。
然而他在转过山坡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同样失去的亲人哭泣的小女孩,小姑娘对范殿元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
范殿元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他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横尸遍野,大雪飘摇。
二、范殿元的女儿-星星(王子文饰)
星星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怀里总抱着一只黑猫,宁愿自己少吃几口饭也要带着它,在躲过敌人飞机轰炸过后,她还无所畏惧地要跑出去找猫。
然而在她嫂子生下孩子后,她却说让家人杀掉了猫。随着一声刺耳的猫惨叫,猫被宰了炖汤,范殿元坐在闺女身边,哭着说:星星,爹对不起你啊!然而星星没有任何表情地看着被扒掉的猫皮,最后还说了一句: 我也要喝猫汤 ,那时候的她也已经饿到发慌。
当妓院假冒被服厂来买女孩的时候,星星提议父亲把自己卖了,范殿元不肯。星星劝说她爹: 我实在受不了了,连柴禾都没得吃了,你让我逃个活命吧!还能换五升小米。 她还特意向那个人强调自己识字读过书,以此来作为“优势”,最终她被买走了,她在服侍别人的时候,因为吃得太撑了导致蹲不下。
星星的结局是必然的,人在灾难面前已经没有底线了,一个小人物的历程却反映了当时环境下众多人的遭遇,实为可悲。
三、佃户瞎鹿(冯远征饰)
佃户瞎鹿是影片中最窝囊可悲的角色,为了几斗小米他可以不管自己的老婆被人戏弄,他也可以卖女儿来换几斗米给自己的母亲治病。
尽管已经活的如此无下限,但他还是没有在这场灾祸中活下来,最后偷驴不成,一头栽进了烧着开水的锅里,留下了两个孩子和他的老婆。
冯远征所扮演的瞎鹿才是影片中真正的灾民,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只要能活下来 。
冯小刚在《一九四二》里他没有自己的态度,一切让观众来定夺, “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
不需要渲染,不需要加工修饰,就用白描的手法把最真实的场面还原给观众,里面从小人物入手,大量的细节描写,看似黑色幽默,其实是深深的悲哀。
据说当时冯小刚找到刘震云说想要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连刘震云自己都觉得震惊: 他认为没有人要看这么一个悲惨的故事。
本片酝酿于1993年,启动于2011年10月,最后冯小刚在最冷的五个月中完成了拍摄。因为是逃难题材的原因,整个剧组群演最多的时候高达六百多人,最少的时候也有三四百人,其中涉及转场厢车两百多辆,完全的拉链式拍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团队,他们在细节上所作出的努力却十分令人动容。
比如在重庆的拍摄部分主要是国民党和宗教人士的活动场景,这条街道是由摄制组设计,重庆市政府出资修建的。修建完成后,摄制组去现场后简直被惊呆了,这些建筑都是按照永久性建筑来修建的,店铺里所卖的东西也都是实物。
后来这条街也成为了重庆的着名景点:民国街。
摄影组印象最深刻的是难民扒火车的那场戏,为了有一个好的拍摄效果,拍摄组从山西转移到东北终于找到了一个1942年美国产的火车头,而且还能开。
可是光有火车头没有车厢也不行,于是制片部门又根据当时的难民 历史 照片制作了逃难时的那种拉货用的平板车。
拍摄时是在东北零下20多度的情况下,当地群众还好心提醒剧组,不要用手摸铁,不然真的撕不下来。可是为了呈现真实的效果,不能人人都戴手套啊,于是戴手套的去摸铁,没戴手套的就去摸木头。
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里、又在火车行驶过程中、火车顶上还坐了几百个群众演员的拍摄情况。摄影指导吕乐说,这辈子可能只碰到一次,可以当作他的收山之作了。
关于火车的六分钟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最后呈现的效果来说是值得的。
以喜剧见长的冯小刚此生最想拍的一部电影,就是这部极其沉重的灾难片——《一九四二》。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冯小刚的情怀之作,他试图借一场70年前的人间灾难来反思国人的人性与救赎 。
然而电影上映以后,票房却票房一败涂地,与同期上映的《泰囧》票房相差近4倍,最后冯小刚拼了命的拍商业片还债。
一部电影是否成功固然不能用票房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但,票房却能反映大众对于电影所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情怀的接纳度和认同感。
很多网友看了预告片就炮轰冯小刚, 指责他“发国难财”,引发国人的共鸣,赚国人眼泪。 果然也应了刘震云当年那个担忧:没人要看这么一个悲惨的故事吧,而且在如今这个幸福的年代,人们早已习惯回避苦难。
张国立回忆,因为《一九四二》票房惨败,冯小刚甚至掉了眼泪。当他问冯小刚是不是因为启用了他才导致票房惨败,冯小刚的回答很令人感动, 都不是这样的原因,但反而正因为票房的落败,观众对苦难的敬而远之,他更觉得自己应当拍摄这么一部电影。
冯小刚打造 《 一九四二 》 的这份情怀,纵然无法和 历史 媲美,但它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是一段回忆,也是一代人的苦难回忆,看过的人都说好,却不敢再看第二遍。
在影片最后旁白念起:“十五年后,这个小姑娘成了我娘,当我记事起,就没见她流过一滴泪,也不吃肉……”
“也不吃肉” 这四个字可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灾难的沉思。
都说乱世造英雄,更多的靠的还是生灵涂炭。
冯小刚的深刻在于没有把《一九四二》拍成了天灾,而是把观众的视角引入了人祸。虽然大饥荒是天灾,可其中亦有相当大的人祸因素。
《一九四二》非当下的灾难,却时时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重演,人性总是在争夺,却不能给每个人鞭策。
中华民族是一个遭受过苦难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华大地上演过无数的悲剧,有的之于国,有的之于家。
如今那个流民贼寇,是非颠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我们眼前的是新时代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但是我们不应该遗忘灾难,应该直面灾难,正视灾难,反思灾难,才能免于灾难。
‘捌’ 电影《1942》为何要伪造冈村宁次和日军在河南救灾,事实是1942年日本人根本没在河南救灾,美化侵化日军
冯小刚在电影《1942》中有个片段,是冈村宁次和当时的日军,在河南放粮救人的。而这部电影大量美化了日军,还伪造了一个不存在的历史。加上电影是在全国放映的,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电影伪造历史的目的,充其量就是为了赚钱。冯小刚说到底就是个商人,他的人品在娱乐圈是众所周知的,能做出这种事也不足为奇。
3、日军根本没有放粮国民政府的不作为,到了冯小刚电影里,直接变成了日军救人。实际上在当时,日军并没有救人的作为,这些在很多报道中都有清楚的记载。冯小刚要是真想拍历史,调查还是很轻松的,而他把伪历史加入到其中,可想而知他人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