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谭卓个人资料年龄 年纪也不算是非常大
谭卓个人资料年龄,其实她的年纪也不算是非常大,今年快40岁了,她的事业上有一个大的爆发,饰演的很多角色都收获到观众的格外喜欢,一下子大火起来。谭卓是一个女演员,从2009年就开始演戏,但现在已经在娱乐圈发展了有十年了。第一次演戏就是娄烨执导的爱情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影片以港产片入围第62届戛纳电影节。还是喜欢她在我不是药神的角色,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谭卓在《我不是药神》中的角色,非常的好,谭卓为了能够演好这个就角色付出了很多,观众们也很支持。
但是谭卓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工作的李御热爱,不管外界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工作的热爱就是谭卓全部的热情,而且她非常喜欢揣摩剧本,不断地去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等等。也正是因为谭卓的这份在工作中的认真和专业,使得谭卓获得了很多好的成绩,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 影后提名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 新锐女演员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 传媒大奖影后 、威尼斯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周单元等等,谭卓在2018年就是一个大爆发的一年,电影、电视剧的成绩都非常好。
Ⅱ 1992年这一年并无特殊,为什么这一年被人称之为是“周星驰的年”
据了解 1992年之前的周星驰已经完成了从跑龙套到演员的逆袭,而且1990年由周星驰主演的电影《赌侠》更是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二名,而“双周一成”的名号是在1991年出现的,这一年周星驰凭借《整蛊专家》《逃学威龙》《赌侠2上海滩赌圣》三部影片打响自己的名气,周星驰这三个字也成为了票房的保证。
这也是人们对这一年称作是“周星驰年”的由来,而且这五部电影都是口碑和票房齐在。虽然《逃学威龙2》,没有进入票房排行榜第前十,但第十一的正是这部《逃学威龙2》,周星驰在1992年的爆发可谓是又惊爆许多人的眼球
Ⅲ 1994年,李连杰尝试转型,拍了一部经典,却成自己事业下滑的转折
90年代初,与徐克的相遇,《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黄飞鸿》等作品的诞生,让李连杰的电影之路走上了高峰。
1992年,电影之路稳步前进的李连杰,也选择了事业独立、创办了自己的“正东电影”。
随着“正东电影”的成立,在古装片银幕中活跃一时的李连杰,也开始尝试戏路转型。1994年,李连杰退出了古装片的大银幕,尝试转型现代动作题材。
而李连杰的老搭档元奎,也为其策划、拍摄了一部经典的作品,它就是《中南海保镖》。
无论是故事的设耐虚袭计,还是打斗场景的呈现,《中南海保镖》都具备着极高的水准。然而在1994年的港片市场上,《中南海保镖》只上映了16天便被下架,票房成绩也十分平淡。这部作品之后,李连杰的电影事业,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迹象。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1994年李连杰的银幕转型,以及《中南海保镖》的票房遇冷,给李连杰电影之路带来的冲击。
90年代初的李连杰,凭借俊朗的古装造型、飘逸的打斗表演,在古装电影作品中备受瞩目。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黄飞鸿》三部曲、《太极张三丰》、《方世玉》两部曲等作品,让李连杰在港片市场之上,积累了庞大的观众基础。
然而,在1994年的港片大银幕上,李连杰却突然选择了退出古装作品的拍摄,尝试向现代动作题材转型。
李连杰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决定, 与1993年港片市场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
1993年,是古装题材港片作品大爆发的一年。
这一年,周星驰拍摄了《唐伯虎点秋香》、《济公》,张国荣出演了《花田喜事》、《东成西就》、《誉禅白发魔女》,梁朝伟也拍摄了《新仙鹤神针》、《新流星蝴蝶剑》,甄子丹也出演了《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苏乞儿》。
而梁家辉的《飞天猫与神经刀》、《水浒传之英雄本色》,徐克的《青蛇》、《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也都在这一年诞生。
1993年的港片导演们,似乎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古装片大银幕。无论是喜剧片,还是爱情片,亦或是动作片,都在竭尽所能地向“古装元素”靠拢。
1993年的李连杰,也接连出演了《方世玉》两部曲、《太极张三丰》、《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等多部古装题材的电影作品。
古装片的扎堆出现,造就了不少经典作品的诞生。然而,题材的泛滥,也造就了古装片市昌兄场的衰落。
1993年年末《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的票房受挫,让李连杰看到了古装片市场衰退的趋势。而此时的他,也决心退出古装片大银幕,转型现代动作题材。
毕竟,早年的李连杰,对于“ 电影市场衰退、打星快速过气 ”的时代变更,有着太过深刻的记忆。
80年代初,李连杰凭借《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快速在功夫片银幕中崛起。80年代中期,功夫片市场衰落,成龙、洪金宝纷纷转型动作警匪片市场,而李连杰这个“少林小子”,却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之下,跌入事业低谷。
80年代的事业受挫,让李连杰记忆犹新。面对古装片势微的市场环境,1994年的李连杰,也果断选择了银幕转型。
1994年,元奎为李连杰策划、拍摄了《中南海保镖》。这部作品也成为了李连杰银幕转型的开始。
《中南海保镖》无论是剧情设计,还是打斗场景,都处理的十分到位。然而,该片在1994年7月28日上映后,只在香港院线放映了16天,拿下了1110多万港币的票房成绩后,便被下架。
对于16天1110多万港币的票房数据,大家可能没有太过直观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
1993年,李连杰、元奎合作的《方世玉》上映30天,拿下了3060多万港币的票房。这一年的《方世玉2》上映21天,也拿下了2300多万港币的成绩。
而1994年的这部《中南海保镖》,上映16天票房勉强过千万。作为李连杰转型“现代动作题材”的首部电影,《中南海保镖》的这个成绩着实不算乐观。
“ 《中南海保镖》为何会在票房市场之上遇冷?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周润发、成龙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警匪动作港片市场之上,成龙扒飞机、跳大楼的桥段,周润发飞身横枪、炸药爆破的场景,一次次冲击着观众们的视觉神经。
在周润发、成龙的影响之下,这种包含了大场景的动作电影,成为了票房市场之上的主流。
而在这部《中南海保镖》里,元奎并没有对大场面的特技动作场景进行展现,而是将小场景打斗,作为了影片镜头的重点。
在《中南海保镖》里,元奎的小场景动作设计、李连杰的打斗表演,虽然获得了不少影迷的好评,但缺乏惊险的“连环爆破”、刺激的“天台跳跃”,这也让《中南海保镖》在票房市场之上表现疲软。
虽然凭借《中南海保镖》转型“现代动作片”市场,但离开了古装银幕的李连杰, 也出现了明显的事业下滑 。
在古装片大银幕之上,李连杰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拿下了3400多万的票房。而《黄飞鸿》三部曲,也分别拿下了2900多万、3000多万、2700多万的成绩。“正东电影”出品的《方世玉》两部曲,也分别拿下了3000多万、2300多万的成绩。
然而,《中南海保镖》之后,李连杰的现代动作片,便再也没有突破过两千万的大关。
1994年7月的《中南海保镖》,上映16天获得1110多万的票房。而这一年12月的《精武英雄》,上映15天也只拿下1400多万的成绩。
1995年,李连杰出演了《给爸爸的信》、《鼠胆威龙》两部作品,票房分别为1500多万和1100多万。1996年的《黑侠》、《冒险王》,在香港的票房也都只有1300多万。
1997年,李连杰再度回归古装片银幕,出演了《黄飞鸿之西域雄狮》,该片让李连杰突破了两千万的票房魔咒,拿下3000多万的成绩。
然而,1998年的李连杰又回到了现代动作片银幕,出演了《杀手之王》,这部作品在香港也只获得了1000多万的成绩。
《中南海保镖》之后,李连杰转型现代动作片银幕,但事业比之以前,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可能正是因为在港片票房市场上的下滑表现,90年代末的李连杰,才选择了接拍《致命武器4》,通过该片走向好莱坞,开拓自己的北美市场。
Ⅳ 您认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年是什么,那一年您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2014年
爱尔兰人
一部传奇电影,仅由演员和导演担任。一部深入而周到的电影史诗,历时3个半小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制作精良。(7.9 IMDb,96%烂番茄,个人前20名)
灯塔
疯狂,激烈,令人作呕,令人恐惧的灯塔是一部幽闭恐怖的杰作,完全脱离了轨道,非常前卫。罗伯特·艾格斯(Robert Eggers)创造了2019年最杰出的电影之一。(90%烂番茄,7.6 IMDb)
Ⅳ 春季档观众满意度获83.1分创新高,期间各电影的票房如何
今年的春节档真可谓是大爆发,观众满意度获83.1分创新高,总票房超78亿元,7部新片组成的主力军持续刷新春节档票房纪录。在“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牛年电影春节档受到了超高的关注度。2月14日大年初三当日票房逼近15亿元,大年初四单日票房达11.8亿,从初一到初五中国电影市场历史上首次连续5天单日票房破10亿,而此前的最高纪录为2019年春节档的58.59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上就是有关今年春节档电影的介绍了,五一档也上映了众多电影,不知反响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Ⅵ 为什么说1994年是影史上无法超越的一年
1994年,是电影史上一个"大年",那一年佳片如云,经典林立,《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红》《白》《燃情岁月》《夜访吸血鬼》《变相怪杰》《真实的谎言》《疯狂店员》《阳光灿烂的日子》《重庆森林》……当这些名字被提起时,我们不仅要对它们投以崇敬的目光,更要对它们诞生的年份给予仰望。1994年,为何偏偏是1994年,成为了这些好片爆发的一年。原因恐怕永远无法被总结出来,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回顾1994年,并不是为了追究原因,而是出自一份纯粹的怀念。这番回望,让我们充满力量,珍贵的记忆也将预示着未来的希望。
Ⅶ 据调查,2021年度票房突破250亿,电影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在2021年的年度票房已经达到250亿了,这个数字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超越了此前的最高纪录,很多人都开始对电影行业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例如为什么今年的电影行业发展的这么好?以及未来的电影行业会如何发展呢,其实我个人认为今年的电影行业发展的这么好,主要是因为去年的疫情导致的。而电影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必然是更好的,因为现如今电视已经逐步退出了大众的家庭,而电影必将成为未来最主流的影视化方式。
最后要说的是,尽管未来的电影行业会发展得更好,但是这并不代表观众都是傻子,会支持所有电影,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懂得先看口碑后看作品了,所以电影工作者们如果不赶紧提高自己的水平,很可能会被观众抛弃的。
Ⅷ 你们知道19年将上映的电影有哪些吗
,张家辉除了刚刚在春节档上映的《廉政风云》之外,还有6部影片在等待着上映,它们分别是《濠江奇侠》、《催眠·裁决》、《十二金刚》、《使徒行者2:碟影...
Ⅸ 中国电影1949-1966这17年是怎样发展的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段时期文艺史家一般称为“17年时期”。根据记载这个时期新中国一共拍了507部电影,从题材看,这一时期比较着名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反映1949年建国以前社会生活的影片;一类是反映新中国建立以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斗争和生活的影片。◆反映旧时代、旧社会生活的影片 主要有,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历史片:《林则徐》和《甲午风云》等;反映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争片:《红色娘子军》、《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东进序曲》、《回民支队》、《永不消逝的电波》、《红日》、《红旗谱》、《苦菜花》、《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冰山上的来客》、《柳堡的故事》、《董存瑞》、《刘胡兰》、《小兵张嘎》和《鸡毛信》等;反映旧中国旧社会人民生活的、根据名着改编的“改编片”:《祝福》、《林家铺子》、《家》、《早春二月》、《我这一辈子》、《白毛女》和《青春之歌》等;反映封建社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斗争的“戏曲片”:黄梅戏《天仙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野猪林》和《杨门女将》和昆曲《十五贯》等。◆反映新中国建立以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斗争和生活的影片 如,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战争片:《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等;反映建国初期我公安干警同潜伏的美蒋特务斗争的“反特片”:《秘密图纸》、《羊城暗哨》、《霓虹灯下的哨兵》和《铁道卫士》等;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农村片”:《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老兵新传》和《刘巧儿》等;反映少数民族边疆风情的“风情片”:《阿诗玛》、《刘三姐》和《五朵金花》等;反映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面貌新风尚的歌颂片:《今天我休息》、《大李、小李和老李》和《满意不满意》等。◆“17年电影”的不足和贡献 以上这些电影让我们觉得这17年电影离我们既遥远又不遥远,说遥远,这些电影离我们毕竟有40多年了,说不遥远,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尤其是有些岁数的人都是看着这些电影长大的,这些电影当中有一些优美的插曲至今我们还能唱出来,像《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艳阳天》、《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甘岭》中的《一条大河波浪宽》、《英雄儿女》中的《风云滚滚唱英雄》、《铁道游击队》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就能让人想起很多逝去的青春岁月,倍感亲切,甚至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是在看这些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的。然而作为中国百年电影史的一部分,我们今天在总体上评价这个时期的电影时要一分为二,“17年电影”有长处也有不足。 先来看它总体上的三个缺陷:首先,17年时期的电影基本上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创作的。第一,这17年时期的中国基本上和西方国家断绝了关系,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第二,和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也断绝了关系,或者说基本摒弃了中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所创造的灿烂的古典文化,像唐诗元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当时都被打成封建主义的东西,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电影文艺工作者也是不能看的。像《林则徐》那样的电影可以说是漏网之鱼,因为里面含有反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内容,与当时的主流话语一致,所以才能侥幸出来。而且,即使当时“漏出”了这些影片,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电影的导演和演员也都受到了冲击。第三,这17年与中国现代传统也断绝了关系。中国现代历史上有两大传统,一是由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农民革命文化传统,还有一个传统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所建构的“五四”文化传统。而整个17年电影反映的都是工人、农民的斗争,反映的是农民革命文化传统,关于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仅有的两部《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前者一出来就受到了批判,后者还是和“五四”文化思想背道而驰的。所以,17年时期的电影基本上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创作的。 其次,以一种绝对的集体主义排斥个人的自我。我们说,集体主义是好的,但将它强调到极端的地步,不允许你有任何个人的私心杂念,也不允许你有个人的正常合理要求,这就可怕了。表现在文艺作品上,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不许描写爱情,不许谈情说爱。即便可以,也是革命加爱情,爱情要和革命、集体主义挂上钩才能露面。那时的诗歌是这么写的,“要我嫁给你吗?你的胸前还缺少一枚奖章”,你是劳模,是英雄我才嫁给你!还有一首,“小伙子,不要在我的窗前弹唱,我的心已飞向远方,我的心上人正手握钢枪,保卫着祖国的边防”,也就是革命加爱情。17年中有一部写爱情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其中描绘的就是一个革命战士爱上了一位农村姑娘,但是为了革命放弃了爱情,整个电影表达的就是“先国后家”,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候,“我”是不能谈恋爱的。还有一部电影《刘巧儿》,里面有个唱段:巧儿今天去赶集,碰上了一个他,他又能写又能算,他的名字叫赵振华……关键是最后一句话——他还是个劳模啊!17年时间社会将集体主义摆在最高位,用绝对的集体主义排斥了个人的自我,所以这个时期许多歌颂型的电影都有先人后己、先国后家的要求,像《李双双》和《今天我休息》等。 再次,流露了一种肤浅的乐观主义。这个时期的电影都拍得比较乐观,整个影片的基调是明亮的,充满了欢声笑语,因为新中国成立了,旧社会过去了,人民翻身解放了,精神舒展了,这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影片里所传达的乐观主义隐含着一种历史观,好像使我们在看完这些电影后有一个错觉——新中国成立了,从此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好像解放战争的炮火已经把旧世界彻底埋葬了,从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就是一条平坦的、充满鲜花美酒的康庄大道,这就否认了历史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布满坎坷和曲折。所以乐观主义是好的,但这种乐观主义背后所隐藏的历史观是值得我们警戒的。 再看“17年电影”的贡献:以上所说的缺陷只是我们站在今天的社会、今天的境况,以比较高的要求来看待过去的东西。其实,“17年电影”的成就是巨大的!当时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将世界其他地方的电影冲击得稀里哗啦,但我们中国的电影却能一花独秀!在一种近似保护的环境下,中国的电影人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另外,它贡献了一大批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或为了保卫新中国而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群像。今天,我们可以说出一连串的“17年时期”的英雄形象,像林则徐、邓世昌、洪常青、江姐、杨子荣、董存瑞、刘胡兰、小兵张嘎、王成等等。这些人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中国自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也就是说,新中国的成立是来之不易的,是相当一批先烈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性命换来的!今天的江山含着先烈的牺牲,所以无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未来是多么辉煌,共和国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17年电影全面、深刻地展现了这些先烈和前辈,将他们的精神和品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了下来!这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中国电影要和西方电影抗衡,首先要依托传统的资源,再晚就不行了,美国都已经拍了《花木兰》,已经拿着我们的传统资源赚钱了。其次就是要依托我国近现代历史所提供的若干资源,譬如中国现代史上那些先烈们传奇性的经历,他们的那种舍身成仁的高尚精神,就完全属于中国电影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资源,是我们同西方电影竞争的重要的文化资本。图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309/12156817.html
Ⅹ 2022年最强电影是什么
2022电影大姿伏爆发,一起来看看强档片单有哪些!
1、《蝙蝠侠》
全新蝙蝠侠归来,众所期待的罗伯特·帕丁森版本几经波折终于等到!
时空背景设定在布鲁斯·韦恩(罗伯特·帕丁森饰)成为蝙蝠侠的第二年,他一面抚平心中因双亲过世留下的创伤,一面深入高谭市的阴暗面,打击犯罪。此版《蝙蝠侠》首部便迎战多位反派角色谜天大圣、企鹅人。另外,他的身边还有一位亦邪亦正的角色猫女,究竟,他与猫女是否会联手打击犯罪,还是会成为耐败敌人对战呢?
2、《西拉诺》
继《傲慢与偏见》、《赎罪》后,金奖名导乔·赖特全新力作!《西拉诺》改编自法国最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重新想象了一个令人心碎的三角恋情的永恒故事。 透过优美的音乐、浪漫的剧情以及视觉的美感,让观众沉浸在宛如交响曲般的丰富情感中。
故事讲述文武双全的西拉诺(彼特·丁拉基饰),在唇枪舌剑中,总能以出色的口才胜出,也能在一场决斗中,以精湛的剑术战胜对手。但是,他却对于自己的长相身材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配获得他的一位好友,美丽动人、耀眼夺目的罗珊(海莉·贝内特饰)的青睐,更尚未对她表达爱意,而罗珊却已经一见钟情,爱上了克里斯汀(小凯文·哈里森饰)。
3、《贝尔法斯特》
颁奖季大热门电影《贝尔法斯特》一举入围奥斯卡七项提名!集结豪华实力派演员阵容,包括金球奖得主凯特瑞娜·巴尔夫 、奥斯卡得主朱迪·丹奇,还有《五十度灰》詹米·多南以及塞伦·希德。詹米·多南与凯特瑞娜·巴尔夫饰演一对热情洋溢的劳动阶级夫妻,突然发现他们的家园在一夕之间陷入一片迹亩携混乱,塞伦·希德与朱迪·丹奇则饰演这个家中老爱拌嘴的爷爷和奶奶。
故事题材来自导演肯尼思·布拉纳的亲身经历,一个九岁大的小男孩,必须在突然发生改变的世界中,勇敢地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长大成人的道路。他生活的街区原本安稳平静,住户也都互助互爱,然而一夕之间,他所理解的生活却永远改变,但是电影带给人们的喜悦、欢笑、音乐以及主角成长经历的魅力仍然保持不变。
4、《迷失之城》
2022年最强喜剧《迷失之城》,由桑德拉·布洛克、查宁·塔图姆携手搞笑,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再度挑战反派角色。其中,桑德拉·布洛克还特别找来认识20年却从未合作过的不老男神布拉德·皮特友情客串。
故事讲述一位孤僻且才华洋溢的作家洛蕾塔·塞琪(桑德拉·布洛克饰),以创作故事发生在异国险境的畅销爱情冒险小说为生,她笔下的男主人翁是根据一名高颜值的封面男模艾伦 (查宁·塔图姆饰)来塑造。洛蕾塔与艾伦一起宣传全新小说时,被一名个性古怪的亿万富豪(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饰)绑架,他希望她能带他找到她全新小说中那座失落谜城里的大宝藏。艾伦为了想证明他不只是在小说中是个英雄,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就决定展开一场救援行动,企图拯救洛蕾塔。于是这对欢喜冤家就踏上一场惊险刺激趣味横生的丛林大冒险,他们不但必须携手合作,活着逃出处处危机的致命丛林,而且还要趁古老宝藏永远遗失之前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