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电影弘一大师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弘一大师

发布时间: 2023-04-03 06:18:45

❶ 一部讲述日本遗孤在中国长大当上和尚,后来访问日本母子团聚的电影

你好!
一轮明月
总导演:濮存昕再现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片名1992
《清凉寺的钟声》
2005
电影
《一轮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师)
《一轮明月》:路奇
编剧:濮存昕
主演:杨捷
武华
于洪洋
领衔主演:陈家林
导演
打字不易,采纳哦!

❷ 有关弘一法师的电影有哪些

余秋雨《庙宇》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芦耐敬、文学于陪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亩肆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❸ 薛之谦有哪些影视作品

偶像剧《水晶之恋》饰演"Jacky"男四号
时装剧《人命关天》饰演“马小能”单元主角
时装剧《第一百个新娘》饰演“李亮”男三号
时装剧《爱你不容易》饰演“罗大壮”男二号
《弘一大师》、《麻辣教师》、《如果爱》
上海本地剧《老娘舅》之《那小子真帅》饰演“韩柳”
青春励志电影《一只狗的大学时光》饰演“齐俊”男一号 《加油!网球王子》任若成

❹ 弘一法师简介 弘一法师的故事

说到弘一法师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厉害的,在近现代历史上经常性出现他的名字,他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还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弘一法师真的挺厉害的,最近有人想重新了解了解这个弘一法师到底有什么故事可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弘一法师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弘一法师的故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即便不知道李叔同是谁的人,碧念也多半听过他这阙从1915年传唱至今的《送别》歌。

作为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李叔同前半生学贯东西,潇洒无羁,堪称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之先驱;后半生,他勇猛精进,慈悲度世,修成佛门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是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被誉为“人天师范”。

弘一大师像

从凡间的李叔同到佛国的弘一法师,他在盛年决绝地作别妻儿,断绝尘缘,实现了尘世与净土、亲情与大爱间的跨越。这一极具戏剧性的转折,怎不令世人从当年愕然至今?

出家,对李叔同来讲或许是一种宿命。无论他经过了多少年的准备,对他的家人来说,这一刻何时到来都会突然。彼时,他需要给家人一个交代。

于是他给自己的日籍妻子诚子写了封作别信。正是这封信,不仅把一场变故带给了他的妻儿,也把多重得疑问,留给了俗世中的我们。

弘一法师晚年曾告诉自己的弟子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念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人间有牵系 “朝游不忍池”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望族桐达李家,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他的父亲系李鸿章同年进士,曾官至吏部主事。致仕后经营盐业,兴办银行,为津门富豪。

李叔同少年风流,曾爱上津门名伶杨翠喜。母亲为拴住他那颗不安分悔配困的心,在李叔同二哥文熙的主持下给他安排了婚姻。对方乃俞家五小姐,是天津卫的一个茶商之女。俞氏长李叔同两岁,两家门当户对,是旧时的好姻缘。

彼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主持维新变法,一向关心国事、憧憬未来又极厌旧制度的李叔同,积极鼓吹新说,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示支持。不料“戊戌政变”以失败告终,外界哄传李叔同是康、梁同党。为了避祸,他带母亲、妻子迁居上海,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交往。

鲜卖拍衣怒马的青年时代,伴随着一阙阙绮诗丽词,李叔同与上海名妓李苹香、谢秋云私情往来数年,他的妻子俞氏从未加以干涉。

李叔同的父亲在他5岁时故去,他的母亲比父亲小40多岁,当时不过是一个20多岁的女人,能在备遭歧视的家庭中把李叔同抚养大实属不易。李叔同因此事母至孝。母亲去世时,李叔同携妻子与两个幼子扶柩回津,并依“东西各国追悼会之例”,为母亲举行丧礼。

生母去世,对李叔同刺激很大,认为自己的“幸福时期已过去”,于是他将俞氏和两个儿子托付给天津老宅的二哥照顾后,远赴日本留学。

1899年,李叔同(左)20岁

摄于上海寓所,城南草堂

李叔同初到日本,对于明治维新以后的西化成果深感羡慕,对西洋艺术全面研攻。他在上野美术学校西画科师从黑田清辉等画家学习,同时又入音乐学校研究乐学与作曲,业余时间还研究戏剧。他与曾孝谷等人创办“春柳社”,提倡话剧,这是我国最早的研究话剧团体。该团体先后演出《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剧目,李叔同均任主角,一时声誉鹊起。

在日本学习美术期间,作为中国第一代美术留学生,李叔同接受的是西方写实主义教育体系。上野美术学校课程中有裸体写生内容,李叔同在学校对着男模特做人体写生不难,但女模特的问题始终没法解决。直至有一天,正在寓所练习绘画的李叔同,无意中注意到了给他送饭的房东女儿诚子。

每天给李叔同送菜递饭,这是诚子对他最初的照顾。不久,李叔同便直言邀请她当自己的模特,诚子从此成了他的专职女模特。由于相同的爱好,又彼此真诚相待,两人开始跨越画家和模特的界限。李叔同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不久,李叔同和诚子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她成了李叔同的第二位妻子。其间李叔同在自己的诗作《朝游不忍池》中写道:“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梢升曙曦。”可见这时候他的内心是安静愉悦的。

李叔同携日本妻子诚子一起回到中国,时在1911年。回国伊始,李叔同没将诚子带回俞氏所在的老家天津,而是安排她住在了上海,他自己则在天津北洋高等工业学校担任主任教员,将近一年后,才来到上海和诚子共同生活。其后,他在上海城东女学任音乐教员,在《太平洋报》任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1912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李叔同被迫离开上海,应聘至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教师。

此间每到节假日,李叔同都会从杭州赶回上海与诚子相聚,而他的教员薪水通常每月会被分成4份:一份给上海的妻子,一份给天津的妻儿,一份给日本的刘质平(李叔同的弟子,留学期间受李叔同资助),最后一份留给自己。

李叔同在上海票演京剧《黄天霸》

君本多情者 何故断舍离

1916年的一天,时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音乐图画的李叔同,与同事夏丏尊聊天。

夏丏尊说他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了有关断食的介绍,称断食可使人身心更新,产生巨大精神力量,释迦牟尼、耶稣、穆罕穆德都曾进行过断食体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叔同便找来那本杂志看。

第二年春节刚过,李叔同就到杭州大慈山下的虎跑定慧寺去作断食体验,前后历时21天。返校后,他开始素食。

这时期他接触了很多佛经,由此感到世间名利原是虚妄。1917年1月8日,李叔同在写给学生刘质平的信中说:“鄙人拟于数年之内入山为佛弟子,或在一二年亦未可知……现已陆续结束一切。”当年11月,李叔同再到虎跑定慧寺听法轮禅师说法,回来后写了书联,落款“婴居士”。此时他为自己改名为“李婴”,寓有婴儿般新生之意。不久,他将自己多年来视若珍宝的书籍、字画、折扇、金石等都分赠给了友人,连衣服也没留几件,显然是在做断舍离的准备。

1916年12月25日—1917年1月11日

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实行断食,前后18天

1918年春,李叔同于虎跑定慧寺客房习静一月间,恰逢他的好友、儒学大家马一浮带朋友彭逊之到虎跑定慧寺出家。李叔同目睹彭逊之剃度全过程,深受震撼,欲拜为彭逊之剃度的弘祥法师为师。弘祥法师认为自己资历尚浅,便请来自己的师父了悟法师,收李叔同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

同事姜丹书曾问李叔同:“你想出家?”李叔同答:“是的。”姜丹书又问:“为何?”李叔同再答:“无所为。”姜丹书三问:“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李叔同又答:“譬患虎疫死,将如何?”这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说,如若患暴病而死,即便内心难舍妻子儿女,又有什么办法?

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正式剃度出家。9月,他到灵隐寺受比丘戒。10月,他又赴嘉兴精严寺小住。年底应马一浮之邀到杭州海潮寺打七(指于7日中克期求证的修行),从此再无杂念。

至此,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为王伯老写的集句联

安顿尘缘后 “请叫我弘一”

李叔同入山归佛的消息,在他离开浙江一师的当天,就传遍了杭州。不几日,传遍了上海。没多久,又传遍大江南北,以及他曾经留学的日本与东南亚各地,成为民国以来,中国文化教育界哄动一时的新闻。但李叔同自己,却并没有把出家的事,预先告知家人。且不说远在天津,几年未见的发妻,就连住在上海,不时相聚的日籍夫人诚子,事先也是一无所知。

剃度几周后,得知消息的诚子,携了他们的幼子自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欲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这一年,是他们两人相识后的第11个年头。然而李叔同决心已定,连寺门都没让妻儿进入。诚子无奈离去前,对着关闭的寺门悲声责问:“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黄炎培曾发表一篇题为《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的文章。其中写道:“叔同出家首先在杭州的西湖,经过了几年,叔同的夫人到上海,要求城东女学杨白民夫人詹练一和我当时的夫人伴她去杭州找叔同,走了几个庙,找到了,要求叔同到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共餐。三人有问,叔同才答,终席,叔同从不自动发一言,也从不抬头睁眼向3人注视。饭罢,叔同即告辞归庙,雇一小舟,3人送到船边,叔同一人上船了。船开行了,叔同从不一回头。但见一浆一浆荡向湖心,直到连人带船一齐埋没湖云深处,什么都不见,叔同最后依然不一顾,叔同夫人大哭而归。”

然而在李叔同作出如此无情抉择的背后,一纸他在正式出家前,写给诚子的告别书,却让人们看到了他无情之外的有情一面。

弘一大师所绘十八罗汉

这份告别书写于他正式出家的前两周。信中他开门见山地写道,“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可见关于出家,李叔同对家人其实是心怀歉疚的,尤其对于跟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为他育有一子的日籍妻子诚子,他的歉疚尤甚。但他能做的,只是于出家前细心周到地预留了3个月的薪水,将其分为3份,其中一份连同自己剪下的一绺胡须,拜托老友杨白民转交给诚子,并嘱朋友将其母子二人送回日本。

于作别红尘之际,他在写给诚子的告别书中劝慰她说:“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并表示,“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

在讲述弘一法师故事的电影《一轮明月》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诚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诚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终是斩断了夫妻尘缘的李叔同,自此正式变身为弘一法师。其中对诚子母子的看似无情,也许却是面向世间众生一概平等的更大有情。

《李叔同歌曲集》丰子恺编

生平有憾事 “悲欣交集”

一代才子放弃世俗生活,突然遁入空门,在当时和现在都使人深感惋惜和不解。世人在津津乐道的同时,也对他的出家做了各种版本的猜测和分析: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对红尘琐事的不屑,对病痛的心力憔悴,对佛文化的心灵向往,最终让他抛弃常人的生活轨迹,追求更高级的人生境界和灵魂生活。但终未揭开这位艺术大师的出家谜团。

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对老师的出家表示理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为3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宗教徒做人很认真,对他们来说,物质欲、精神欲都不能满足他们,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以丰子恺的了解,李叔同就是这样的人。

李叔同出家之后成为弘一法师,毅然割断了他曾醉心研究过的话剧、油画、西洋音乐等诸种艺术,唯独对于书法研习不辍,老而弥笃。

其后20多年精诚庄严的自律苦修,弘一法师使传统断绝数百年的律宗得以复兴,佛门称弘一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林语堂曾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则表示:“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赵朴初更评价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法师晚年病重,他拒绝医疗探问,一心念佛,并告诉自己的弟子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念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弘一法师索来纸笔,写下“悲欣交集”4字绝笔交给妙莲。13日晚,弘一法师侧卧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陋室板床之上,右手支颐,左臂放在身侧,双腿并拢微直,和释迦牟尼涅槃时的睡姿相同。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阙他在俗世创作的《送别》,如今如果我们重新去理解,是否更能切近真髓?就当它既是作者于命运无力时送别知交的感怀之作,亦或是于暂时落幕的人生舞台上转身走开时,给自己的作别之语。

权当他是去后台更衣换妆,去去就来。

弘一法师 临终遗书 “悲欣交集”

❺ 有没有关于佛教的电影或电视剧

一、电视剧:
《观世音传奇》,陶慧敏主演。
《百年虚云》,李起厚主演。
二、电影:
《释迦牟尼佛传》,吕良伟主演。
《一轮明月》是讲弘一大师的故事,濮存昕主演。
《达摩祖师》,主演: 尔冬升 樊少皇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出家》,是一部佛教故事片。
《逆缘》,是讲一位女子在丈夫的重重阻碍下学佛的故事。

应该还有很多,先看看这些吧。

❻ 修行人必看的电影有哪些

1、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执导,金永敏、吴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韩国电影。影片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2003年9月19日于韩国上映。

❼ 《一轮明月》: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半世风流半世僧

在他39岁那一年,“李叔同”成为了“弘一法师”,而此时,他的结发妻子为他养育了一对儿女,他留学时娶的妻子,随他远渡重洋而来,已陪伴了12年。

他们各自站在小船上,日本妻子雪子不甘心地问:“叔同……”

话音未落,他即打断,“请叫我弘一。”

这是电影《一轮明月》中的画面,由此将弘一法师波澜壮阔的一生,分成上下两半场。

上半场,他是一年光零花钱就30万大洋的天津豪门贵公子,他师从蔡元培先生,留学日本,诗文、书画、篆刻、油画、音乐、戏剧,无一不通,精彩绝艳。他办过报纸,在浙江第一师范做信族谨过老师,都因为时局而受挫,报国热情一次次被熄灭。

下半场,他一心向佛,复兴了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为传佛法他开办佛学院,并且“念佛不忘救国”,用一颗悲悯之心渡世上苦难之人。

电影以4岁的小李叔同玩陀螺开始,以63岁的弘一法师看另一个娃娃玩陀螺结束,似乎在说,生命就是一场轮回。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主演濮存昕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那年获得最佳男主角奖的,是《新警察故事》中的成龙。

这部片子以白描的方式讲述了弘一法师的一生,情节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但是每一章节都用精彩的镜头语言、音乐、和恰当的表演,铺排得很紧凑,娓娓道来,贯穿人心。

弘一法师的一生太厚重,他的佛法修为我不懂,只能仰视。但是他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欣赏,并且这部平铺直叙的电影,也因艺术气息的加持而增色不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最为现代人熟知的音乐作品应该就是这首《送别》。

但其实,作为中国第一位用五线谱谱曲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非常多,有爱国歌曲、抒情歌曲、哲理歌曲。他在1905年就编辑出版了《国学唱歌集》,后被当时的滑基中小学取为教材。

在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音乐,是他在母亲葬礼上弹唱的一首《梦》。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72岁去世,这年他只有5岁,他是父亲的第四房小妾所生,上面还有三位“母亲”管着。

他虽出身富贵,但不自由,高墙大院里的日子并不好过。要读书考功名,要念经礼佛。

婚姻他说了不算,他爱津城名伶杨翠喜,但这种出身的女子怎么能进天津巨富之家的大门呢。他听从母命,娶了门当户对的盐商之女俞氏为妻。

他有一腔报国之心,支持戊戌变法,可是不久变法失败,六君子亡的亡,逃的逃,他被造谣是六君子同伙,被迫带着母亲妻儿逃往上海。

母亲在上海病逝,在弥留之际对他说:我知道你一直都不快活,我死后,你尽管做你喜欢的事便好。

他将母亲的灵柩从上海带回天津老家,不顾二哥和叔叔的反对,打破礼制,给母亲办了一场西式葬礼。

他和妻儿不披麻戴孝,来吊唁的宾客也不用跪拜大哭,只需着黑衣,恭恭敬敬地给母亲敬个礼即可。

他特地为母亲创作了一首歌,在葬礼上他没有流一滴眼泪,只是唱了无数遍: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泊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连一向和母亲不合的三娘都不禁潸然泪下,说:“三郎,等我葬礼的那天,你也给我弹一曲吧。”

李叔同的音乐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儿女情长,都是有感而发的大爱,对亲人、对故园、对祖国,成为弘一法师后,还有对佛法。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学习油穗尺画,他的日本妻子雪子(徐若瑄饰),就曾是他的裸体模特。

2011年底,中央美院在整理库房藏品时,发现一幅晚清时期的半裸女体油画像,十分惊讶,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裸体油画,经过鉴定发现是李叔同的手笔。

他还是第一位将人物裸体引入西画教学的老师,这在保守的民国可谓惊世骇俗。

在杭州师范任教期间,因为这个教学理念的冲突,李叔同受到官方打压,这也是促成他遁入空门的原因之一。

也许是为了应和弘一法师的美术修养,《一轮明月》的画面很有油画的质感。

电影中很多镜头是对称构图,用四周的静物形成天然的取景框,然后把主体放在中间,一束光打下来,突出明暗对比,即便是一个空镜头,也能很好的衬托剧情的情绪。

没有取景框的时候,就把人物放在黄金分割点上,用辽阔的背景,深沉的色调,体现人物的渺小、无力感。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后,他将过去种种才艺都一概摒弃,从此没画过画、没弹过琴,甚至也不再作诗。唯独对书法一道,他不曾丢弃。

弘一法师曾说:佛法不能当人情,但书法可以是。

他出家后,把书法视同佛法,既借此修身养性,但并不刻意研习“书法”,而以“写字”名之。有人求字也不轻易送之,而只送有缘之人。

弘一法师的书法是有禅意的,这种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的“弘一体”。

“李叔同书法”和“弘一体”是不一样的,前后判若两人,没有对佛法的修行,就没有“弘一体”。

电影开场有一副“悲欣交集”的字,是弘一法师的绝笔,与他平时书写的淡然之气也不相同。

这四个字写得更有力量,更加苍凉,即有他自身前往极乐世界、此生无憾的洒脱,又有见世人还在苦海挣扎,不忍国家积贫积弱的悲怆。

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审美,有人欣赏弘一体的禅意,也有人说他的字寡淡,了无生趣,像小孩的字。

我们已经无法用“书家”的标准去评判他,他的境界早已超越了书“家”。

电影中,李叔同和雪子最后于西湖相见,各乘一叶小舟,相对而望。

雪子想要最后挽留他,问;“弘一大师,请问什么是爱?”

他答道:“爱,就是慈悲”。

雪子潸然泪下,说,“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然而回应她的,只有西湖上缥缈的雾和岸边的柳。

如果李叔同没有出家,继续活跃在文化领域,不知道会有多少伟大的作品传世。

林语堂曾感叹,李叔同是他们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可是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一条用佛法济世的慈悲之路。

也许在他15岁诵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句话时,就已经注定了一生都将与众不同。

无论是“李叔同”还是“弘一法师”,他的这一生,活得肆意,活出了自己。

#齐帆齐2022年写作营 第38篇 2329字 总56258字#主题文

❽ 一轮明月的演职员表

电影《一轮明月》展现的是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一代大德高僧弘一大师传奇伟大的一生。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生前为弘一大师作诗曰:“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界高僧大德都把启运游拍摄这部电影视为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担任本片总顾问、中国佛协一诚会长、悄伏圣辉副会长、学诚副会长、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泉州大开元寺方丈道元法师都担任了这部电影的佛教总顾问。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及着名专家学者都认为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并开中国电影之先河。
众人精心打造“弘一大师”
《一轮明月》运作开始于2001年初,几年来,在运作和筹拍过程中,制作方历经艰辛,筹借到800万元投入拍摄和制作。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肯定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并担任了剧本创作及电影的总策划;总导演陈家林在阔别电影十年之后,全身心投入《一轮明月》,以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准确地把握了爱国爱民这一主线,使这部电影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导演路奇心怀虔诚和敬仰,一丝不苟;濮存昕,满怀激情,圆满成功地塑造了近代艺术大师悄销一代大德高僧李叔同——弘一大师的感人形象;作曲家张千一,深刻理解剧情和人物,创作的音乐摄人心魄;国家宗教局、中国佛协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❾ 讲述弘一法师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片名:一轮明正档此月
总导演:陈家林
导演:路奇
编剧:杨捷 武华 于洪洋
领衔主演:濮存昕
主演:徐若瑄
李建群
类型:剧情
片长:105分钟
出品:北京一轮明蠢悄月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举迅
泉州广播电视中心
奖项: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优秀男演员奖
上映日期:2005年8月

《一轮明月》是一部以二十世纪初的文化名人、佛学高僧李叔同的出家生涯为轨迹,衍射出一代高僧倡导佛学,精研戒律,孜孜复兴律学的伟大精神的爱国爱民情怀高尚的故事影片。弘一大师的一生是充满传奇与艺术至臻的一生,他以诗赋文章、金石书画、戏剧音乐的无所不精……

❿ 很久以前有一部濮存希主演的电影,讲的好像是李叔同的一生,这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一轮明月剧情介绍李叔同出生于天津豪门富户,因为是庶出,加上幼年失怙,于是过早地体验了人生的残缺。当年奥国公使送给父亲的一架钢琴,伴随他走过寂寞童年。李叔同初涉人生,探求中华文化底蕴,悲悯国家民族苦难,创作《祖国歌》,传颂大江南北。
李叔同在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诸方面造诣颇深,才华满身,一腔忧愤,常寄托于风情潇洒间,与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诗妓李苹香以艺事相往还。
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邃觅群科,钻研法学。与黄炎培组织沪学会,宣讲进步思想。不久,蔡元培遭到通缉,黄炎培逃亡日本。李叔同寻求济世之途的梦想化为泡影。
母亲去逝,李叔同运灵回津,反陈规陋习,采西式丧礼,自弹钢琴,唱悼歌,感人至深,轰动津门。李叔同了无牵挂,遂东渡日本。
李叔同在日本学习油画,从事音乐、戏剧创作。创刊《音乐杂志》,发起组织春柳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其间与日本姑娘雪子相恋结婚。
李叔同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正值辛亥茄皮帆革命成功,填《满江红》词,为共和欢呼,主编《太平洋报》副刊,尽情施展才华。旋即,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年代,报社停刊,李叔同移席杭州浙江一师,由西装革履的翩翩公子,变为恂恂儒雅的布衣君子。是以艺术狂狷,裁成众多。创作了以《送别》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歌曲,在美术课中引入西画系统,首开裸体写生先河。言教之余,益以身教,莘莘学子,翕然从风。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等一批优秀学生。其间与夏丏尊为友,马一浮为师,刻意于自身修养,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于虎跑寺断食十七天,身心灵化,飘然出世。李叔同告别好友、门生和妻子,遁入空门,法号弘一。
弘一从寂山师,闭关修律,数年写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从印光师仅七天,其“惜福”和“救世”的嘉言懿行,深刻影响了弘一以后的修行生涯。弘一律已至严,治学至勤,操行至苦,云游四方,恒跣足芒鞋,孑然一担。当他站在马一浮面前时,俨然是一颗充盈的般若种子;当他与夏丏尊重逢,不能不令其感动落泪;他与中外学者比肩而坐,僧俗殊途、尘净两致造成的矜持,使气氛寂寞凝注;门生丰子恺、刘质平奉上《护生画集》和《中文名歌五十首》,他以一颗深大的心谆谆教诲,指点迷津。
弘一应闽南佛学院邀请前来讲律,太虚院长正准备去欧洲讲学。太虚希望弘一和他一起创建更伟颤雹大的佛教事业,如同当年弘一把西方的音乐、美术、戏剧引入中国一样,把佛教引向世界。弘一认为两人虽然门派不同,却是殊途同归。太虚推迟行期,期待弘一对闽南佛学院的颓势有所改变。弘一偶得太虚旧作《三宝歌》,欣然为之谱曲。《三宝歌》在佛学院传唱开来,对学僧起到教化心灵的作用,太虚深为感动。两位大师的合作传为千古佳话。
弘一来青岛湛山寺讲律,受到僧俗两界热烈欢迎,报上还登了消息。专程从南方赶来听弘一讲律的青年学僧妙莲,见此情景,大失所望,当面指出弘一喜欢闻名利养、风光场面,不适合讲律。其实,弘一早已和湛山寺住持约法三章“不为人师、不开欢迎会、不登报扬名”,无奈亦然既成事实。弘一从善如流,不仅接受妙莲的批评,还和妙莲一起探讨佛教教育的未来。弘一在妙莲身上看到了佛教的希望。
“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弘一年近六旬,身患重病,依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讲“念佛不忘救国”,亲自谱写抗战歌曲。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伟大的爱国者、中国近握仿代艺术的先驱、南山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在悲欣交集中吉祥升西。
赵朴初题诗: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