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大尾鲈鳗1电影完整版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大尾鲈鳗1电影完整版

发布时间: 2023-03-29 14:59:58

① 杨佑宁女朋友,38岁杨佑宁升级当爸

过期的糖是砒霜,最后只有CP粉受伤...

没错,我说的就是杨祐宁和郭采洁!

一对"甜的隐隐约约,be的黏黏糊糊”的小情侣。

得从两个人的相遇说起▽

郭采洁是2007年以歌手身份出道的,资源一直不错。

眼看唱片市场冷淡,公司又安排她拍摄电视剧。

之后不到3年时间,就主演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一页台北》,

而出道10年的前辈杨祐宁在戏里只是一个小角色。

他俩在剧中确实没什么对手戏,

本来以为蛮不熟的,

但没想到一年后杨祐宁又出演了郭采洁《不过问》的MV。

两个人一起骑摩托、牵手、早安吻,

是那种非常青涩的年少爱恋。

当然,听歌名就知道结局是be,

所以剧情远没有拍摄花絮甜。

然而,这种程度的甜和后面比还不算什么。

一年后,郭采洁和杨祐宁又合作了《向前向爱走》,

光是看花絮部分就能嗑到不少糖。

比如排练时都要一直抱着不撒手;

郭采洁趴在杨祐宁肩膀上笑,祐祐还要伸手搂紧她;

亲密戏份也完全不会害羞;

玩信任游戏,郭采洁嘴上说“敢摔自己就死定了”,

但还是很放松的把自己交给杨祐宁。

还有一场是两个人临时加吻戏,

导演佯装生气说”不是不亲吗”。

杨祐宁就解释说两个人之前商量了可以亲,

而且“情感来了”吗~

就像自然而然发生的吻戏一样,

杨祐宁和郭采洁的感情也是水到渠成。

两个人前后一起合作了3次,

对彼此的了解是一点点深入的,

刚好符合郭采洁说的“要扎扎实实的相处”。

《向前》结束后,12年底他俩传出了绯闻,

但对外的说法始终是“是朋友啊”。

直到13年一起主演《大尾鲈鳗》,

在过年那天用一种很隐晦的方式公开。

“大尾鲈鳗摇摆摇摆,小姐流氓相爱相爱”

公开确实蛮爽快,恩爱却秀的很模糊,

比如在郭采洁的微博里,杨祐宁永远是猫脸贴纸。

三个人合影,说郑元畅是前男友(剧里的),

左边那位不明说,但大家都懂。

后来杨祐宁也学会了这种方式,

猫脸贴纸下面是他的姑娘。

有专属的贴纸,也有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他立马回一个“好”。

杨祐宁发动画人物的照片,配文是

“他们两个最好的朋友,和我们一样”。

而他以前说过: 女朋友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大眼怪也是郭采洁最喜欢的动画人物↓

嗯?

合着你俩是部连续剧,

落了一集,观众还容易看不懂糖呢呗?

唯一一次正大光明的互动,

是郭采洁为杨祐宁演的《太平轮》打call,

后来记者问女友是不是包场支持他,

杨祐宁一脸幸福的说“她应该没有包场吧,只是去的比较早,拍了一张照片”。

行吧,你们甜蜜你们随意,

反正不过是一起看演唱会↓

手牵手旅游↓

采访时提到对方就害羞地笑而已,

已经吃过太多口味狗粮的我,

怎么会被这种简单的幸福伤害到!

那时候在媒体和网友眼中,他俩就是金童玉女,

毕竟郭采洁性格和外表都符合杨祐宁的理想型。

而她喜欢的浪漫、幽默、声音浑厚的特质,

杨祐宁全都具备。

所以即使父母不催,

媒体倒是经常问什么时候结婚。

郭采洁目标一直很清晰:

想在30岁之前办婚礼,而且要立马生小孩儿。

这话说过很多遍,甚至还开玩笑似的问媒体,

“那你们可以外接那个婚礼的影片吗?”

倒也不是恨嫁,只是单亲家庭的郭采洁很渴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她12岁那年,妈妈生弟弟时因为难产去世,

郭爸爸只能一个人照顾姐弟仨。

她以前晒过全家福,

上面写“父亲节=母亲节、爸爸是妈妈”。

妈妈离世的时候,郭采洁已经是个懂事的小姑娘了,

从小就会帮忙照顾弟弟。

为了给家里省钱,她努力考上了台湾最便宜的公立高中,

还曾兼职模特贴补家用。

出道后赚的第一份薪水,她拿来给弟弟买了架钢琴,

就像她自己说的,因为家庭经历的关系,

她性格里有着非常强大的母性,

会贴心照顾人的同时也非常强势,

不管是对于家人、朋友又或者是爱人。

所以她说自己的糖果外表下其实是钢筋铁骨,

有了这些才让她成为家人的“保护罩”。

可是这样的生活也让她觉得负担很重,

会想要找一个人去依靠。

看得出她是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的。

还曾说过也不排除自己主动求婚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郭采洁一直非常坦荡,

反倒是杨祐宁比较含糊一点。

只说婚姻并不是规划出来的,

它可能更像一个突然降临的意外。

媒体问那如果郭采洁先求婚了怎么办?

他也只是说自己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但也没给出明确的答案。

所以后来两个人分手更像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毕竟当时郭采洁因为《小时代》而人气暴涨,

通告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忙,

两个人一年可能待在一起不到3个月。

工作繁忙,难免在感情上有所疏忽懈怠,

长时间的聚少离多也会让他们之间产生误会。

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两人在婚姻观上的不匹配吧。

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设想和规划,

一个更喜欢随遇而安享受当下。

不过至少,他们为了这段感情真的努力过。

从15年这条微博就能看出来↓

两个人说给彼此很多祝福也确实是真的。

郭采洁发微博说“曾经骄傲”,

杨祐宁就告诉她“现在还是!”

一起合作的新电影也丝毫没有避嫌的互动。

有八卦消息说郭采洁是劈腿古天乐才跟他分手的,杨祐宁帮忙辟谣。

还告诉媒体他和郭采洁经常互传简讯,对彼此的近况很了解。

虽然说分手后未必就成陌生人,

但这两位也太peace了吧?!

而且后来又一起合作了《大尾鲈鳗》第二部,

发布会上手牵手上台,

无可避免的被问到复合的问题,

两个人都语焉不详的。

把郭采洁当女儿的猪哥亮也有意重新撮合他俩,

比如让他们当众牵手,

在郭采洁说“好不容易同台”所以笑得开心时,

猪哥亮直接讲“好不容易同台?是好不容易同床了吧!”

下台后,杨祐宁又晒出一张合影,

是熟悉的小姐和流氓的称呼。

怎么看都像是有复合的迹象,

但真的只是看起来而已…

那场发布会上,主持人黄子佼让他们俩互送祝福,

杨祐宁说的是永浴爱河,郭采洁祝他早生贵子

没想到一语成谶。

就在昨天,杨祐宁一条微博给粉丝造成3连击:

有女朋友了,已经升级成未婚妻了,俩人有孩子了?!

天!这就是杨祐宁口中的那个“意外”吧!

杨祐宁的未婚妻叫Melinda,

是香港时尚/美妆博主。

本人是比较健康style的女生。

以前和歌手周兴哲传过绯闻,

16年又被拍到和杨祐宁一起吃火锅。

两个人似乎交往蛮久了,

17年参加《花少3》时,杨祐宁被套出来说自己有女友,

应该指的就是Melinda。

去年3月又被拍到杨祐宁带着妈妈、女友吃寿司,

之后一同返回住处,疑似已经同居。

那恋爱近4年时间,

如今有了小孩也没什么意外的,

只是把步骤调换一下吗~

杨祐宁公开之后,大家的态度都是祝福居多,

惋惜他和郭采洁这对的也不是没有,

毕竟是真的爱过、甜过。

现在杨祐宁真的“早生贵子”了,

也祝福郭采洁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吧~

................................................................................................

Emnnnn这句话还是没忍住:

杨祐宁和郭采洁就是我的“台北意难平”!

最后一句

唯一能和这张图对打的,恐怕就是…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豆瓣鹅组,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橘子君联系)

② 猪哥亮大肠癌病逝!70 岁传奇人物睡梦中离开人世“戏如人生”

台湾的演艺圈被丢下一颗巨大的震撼弹!综艺天王猪哥亮因为癌症末期、肝衰竭,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 70 岁。猪哥亮在 3 月底就已经传出病重,患大肠癌,由于工作的关系延误了医疗黄金期,造成这样的遗憾结局。

▼猪哥亮在病逝之前曾坦承自己放不下儿女,忍痛电烧6 个肿瘤,愿意为了活命乖乖听医生的话。

▼跟猪哥亮有多年恩怨的女儿谢金燕,也因为担心父亲,在爸爸重病时,前往医院探望,一直守在病房,紧紧握着对方的手陪伴。

▼猪哥亮经历了一阵子的负债,后来在2009 年于演艺圈正式复出,拍了多部国片,成为新的“票房保证王”。

▼猪哥亮在综艺节目跟电影上面的表现出色,他永远会是台湾演艺圈的传奇人物。

老扒帮大家整理出猪哥亮复出的这几年,由他主演过的贺岁电影

《大尾鲈鳗》

猪哥亮所接下的第一部贺岁作品,由郭采洁、杨右宁合演,剧情恶搞无厘头不说,演员们每一句对话都充满浓浓的“猪式风格”。写实的生活日常却让人异常感动。

《大稻埕》

由于《大尾鲈鳗》创下 4.3 亿高票房的好成绩,隔年猪哥亮再接下《大稻埕》,这次他和隋棠、宥胜、简蔓书搭档,从现代演到 1920 年代。能将历史以如此搞笑的方式呈现,还能获得大家的好评,也只有猪哥亮能做到了。

《大囍临门》

相信许多有着传统家庭、嫁出去的女儿们看完《大囍临门》都心有戚戚焉。《大囍临门》在 2015 年上映,虽然猪哥亮所演出的电影风格几乎一致,但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有着不同的课题,也让许多人在看完电影后,心中充满反思。

《大尾鲈鳗2》

虽然《大尾鲈鳗2》被不少网友骂:“为拍而拍的续集”,票房和第一部差了快3亿,郭采洁更从原先的火爆小辣椒转变成落魄小女人,也许很多人认为现阶段贺岁片质感已逐渐走下坡,但猪哥亮独特的笑点、恶搞风格依旧带给观众们欢乐。

《大钓哥》

猪哥亮的遗作,《大钓哥》也成为猪哥亮复出以来,第一部票房失利的作品。猪哥亮这几年的作品皆围绕在家庭,不少角色皆是努力弥补关系失和、或是为了家人奔波的年迈父亲

看完上面 5 部猪哥亮主演的贺岁作品,他独特的台湾国语、腔调,时不时跳出的惊人语录,将会永远深植大家心中,即便日后再也看不到猪哥亮在萤幕面前炒热场子、逗笑观众们,但相信全台湾人民会为他永远保留“秀场天王”的名号。

③ 粤语中大尾鲈鳗什么意思

大流氓不一定是黑社会老大,
然而黑社会老大一定是大流氓,

台语中的"大尾",就是鱼的量词,指的是体型硕大,
驴鳗和流氓在台语中的发音相同,
所以大尾鲈鳗在台语中指的是大流氓的意思,
但不一定是老大.......
不过2013这部电影"大尾鲈鳗"里,指的就是黑社会老大....

④ 求闽南语的电影 有知道的请介绍下 谢谢

推荐几部我自己看过的,感觉很棒的。
杨德昌导演的《一
一》
叶天伦导演的《大稻埕》
邱黎宽
黄朝亮的《大尾鲈鳗》
《蜢胛》以及动画电影《魔法阿嬷》
还有我没看过的,早期的《无言的山丘》《儿子的大玩偶》《悲情城市》《多桑》《戏梦人生》《眼泪》《爱的面包魂》还有很多。。。

⑤ 跪求陈博正演的所有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陈博正演的所有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粽邪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1ixw
剧名:大尾鲈鳗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l7wt
剧名:寒单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ybxq
剧名:大宅男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3p5r
剧名: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7tf4
剧名:神厨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提取码:pis6

⑥ 大尾鲈鳗高清完整版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JH2RoKdyoa79qKS5iUwVdA

提取码: avvn
分享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App,操作更 方便哦
作品相关介绍:该片叙述80年代在台湾乡下担任摄影师的朱大德,独自抚养女儿朱小芹(郭采洁饰),后来到大城市发展,意外成为黑社会老大,但又阴错阳差和算命师老贺互换身份,导致老贺遭到枪杀的故事。

⑦ 《大尾鲈鳗》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大尾鲈鳗》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TGYxePajmsqGtP8h4Xp6cA

?pwd=j7dr 提取码: j7dr
《大尾鲈鳗》
导演: 邱瓈宽、黄朝亮
编剧: 简士耕、邱瓈宽、林明谦、李元璞、陈承祥、王也明
主演: 猪哥亮、郭采洁、杨祐宁、苗可丽、康晋荣、素珠、林美秀、王彩桦、陈博正、陈慕义、戎祥、马念先、应蔚民、赵舜、黄立成、邱逸峰、汤尼陈
类型: 剧情、喜剧、动作、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闽南语
上映日期: 2013-02-01(中国台湾)
片长: 98分钟
又名: 大尾流氓、David Loman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台湾,朱大德(猪哥亮 饰)本是一介平凡的摄影师,和女儿朱小芹(郭采洁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平静生活,之后,父女两人来到了大城市寻求发展,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结果,在误打误撞之下,朱大德竟然成为了黑社会老大,他和朱小芹之间的关系亦因此而产生了裂痕。
某日,朱大德遇见了名为老贺(猪哥亮 饰)的算命先生,两人的样貌竟然惊人的相似,而老贺却也因此被人误认为是朱大德而丢了性命。老贺死后,留下了儿子贺翔(杨祐宁 饰)孤苦伶仃,于是,朱大德找到了贺翔,两人组成了“DL特工队”,和同父亲冰释前嫌的朱小芹一起,决心为老贺报仇。


⑧ 求闽南语的电影 有知道的请介绍下 谢谢

海角七号,蜢胛,小孩不坏都是最近热门闽南语电影
另外楼主可以查查维基网络,下面是我摘引的

以歌曲为主的电影
1956年《雨夜花》、1962年《雨夜花》(下集)、1964年《妈妈请你保重》、1962年《台北之夜》、1965年《文夏风云儿》、1967年《流浪天使》、1967年《流浪剑王子》、1968年《一见你就笑》、1972年《走马灯》、1964年《怀念播音员》、《旧情绵绵》、《望春风》、1963年《素兰小姐要出嫁》、1963年《草螟鸡公》1964年《桃花泣血记》、1967年《三声无奈》、1969年《烧肉粽》、1969年 《雨夜花》 (重拍)、1964年《可爱的人》、1965年《心爱彼个人》、1965年《悲恋公路》、1968年《一只鸟仔》、1969年《妈妈你在何方》、1964年 《悲情城市》(林福地导演,金玫主演) 现实社会电影
1959年《阿三哥出马》、1956年《运河殉情记》、1960年《丈夫的密秘》(又名:《错恋》)、1964年《五月十三伤心夜》、1965年《六个嫌疑犯》、1958年《鬼湖》、1958年《古恨城》、1959年《男之罪》 、1959年《男之罪(续集)》 、1961年《浦岛游龙宫》、1962年《台北之夜》、1962年《女王蜂》、1963年《流浪卖花姑娘》 、1963年《天边海角》、1963年《台北之星》、1963年《妻在何处》 、1964年《情天玉女恨》 、1964年《矮仔财娶妻》1964年《欢喜过新年]]》 、1964年《请君保重》、1965年《只爱你一人》 、1965年《心心相印》、1965年《吹牛大王》、1965年《灵肉之道》、1965年《英雄难过美人关》 、1966年《喋血夜总会》1962年《阿丁大闹歌舞团》、1962年《台湾夜生活》、1963 年《小财神爷》 、1963 年《金色夜叉》、1964年《天生自然》 1964年《真珠塔》、1964年《港都苦命女》、1964年《再会港都》、1965年《地狱新娘》、1969年《处女宝鉴》、1969年《暗光鸟》、1967年《走路新娘》 、1964年《少女的祈祷》 歌仔戏电影
1955年《薛平贵与王宝钏》、1956年《薛平贵与王宝钏(续集)》、1956年《薛平贵与王宝钏(第三集)》、1956年《范蠡与西施》 、1957年《苏文达薄情报]]》、1957年《青山碧血》《碧玉簪》、1981年《陈三五娘》 布袋戏电影
2000年导演蔡孟育执导拍摄兼担纲全剧掌镜摄影师之布袋戏电影作品圣石传说

⑨ 大尾鲈鳗的演职员表

猪哥亮【朱大德(大尾)】
阴错阳差成为最‘大尾’的流氓比想象中还累人,不但大事要‘乔’,厝边头尾的芝麻蒜皮小事也要想妙计摆平;不过大尾遇到叛逆女儿小芹就完全没辄。大尾听信九娘妈的指示,和长相跟他几乎一模一样的老贺暂时交换身分,没想到老贺竟帮他挡了一命。大尾决定加入“DL赌烂特攻队”帮老贺报仇,也因此挽回了父女之间的感情。
猪哥亮【老贺】
开风水馆的老贺,基本上就是衰版的大尾不仅浑身散发出一股衰气,风水馆的生意更是惨跌到谷底;看样子要指望没出息的儿子小贺和开卡拉OK的三个大小老婆更是不如归去。老贺将计就计的跟大尾交换身分后,没想到却白白送了一条命。
郭采洁【朱小芹】
大尾最宝贝的独生女儿在修车厂当黑手的她,叛逆的个性里藏着一颗柔软的心,不懂最喜欢的爸爸怎么会去做流氓,于是跟大尾日渐疏离。被小贺英雄救美的小芹,加入了“DL赌烂特攻队”,在一群人合力打击犯罪的过程中,渐渐的拉近了父女之间的距离,也接受了小贺对她的感情。
杨祐宁【贺祥(小贺)】
老贺的儿子,新世代宅男代表在便利商店打零工的他,对于继承爸爸的风水馆不感兴趣,成天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在幻想的世界里他是打倒邪恶力量的正义使者,连美少女小芹都义无反顾地为他倾倒。一场英雄救美的意外,让小贺失去了痛觉,但也虏获了小芹的芳心。为了替父亲报仇,小贺和大尾、小芹三人组成除暴安良的“DL赌烂特攻队”,完成了小贺行侠仗义的梦想,也虏获了小芹的芳心。
素珠【大姨】、林美秀【二姨】、王彩桦【三姨】
三朵花
江湖人称三朵花,合开了一间‘三朵花卡拉ok’,年轻时靠三姊妹外型明艳动人、身材火辣,店里每天门庭若市、热闹滚滚,年华老去三人只能窝在店里开黄腔斗嘴鼓,无心经营的店,靠偶而稀落的老恩客回来捧场,三人看似惨澹,但外界却不知道她们其实身怀绝技,另有长才…
苗可丽【娜娜】
曼妙熟女
风姿绰约、身材姣好的熟女,可说是奇大仔与大尾两代黑道大哥的最爱。当大尾还只是个小咖摄影师时,最常帮娜娜拍照,在大尾当上黑道霸子后,便成他背后重要的支柱,也是他与小芹沟通的桥梁。
康康【小奇大】
40岁,奇大仔之子
在奇大仔死后自美国回台,在一场火并中杀死大尾,拿回黑道霸子的地位与地盘,后来才发现其实大尾还活着,并以老贺的身分组成“DL特攻队”,小奇大因而展开进一步的复仇计划。 猪肉西(陈博正饰)曾经担任总统贴身带刀侍卫,引退后开班教授武术,副业是在市场卖猪肉。
乩童(陈慕义饰)负责供奉九娘妈的乩童。
流氓(戎祥饰)戎祥饰演画面未剪入正式上映版,但电影公司考虑将画面上传至其官方Facebook粉丝专页让影迷怀念。
玛利亚(玛利亚饰)小奇大的贴身小弟。
蟾蜍(马念先饰)小贺打工的便利店店长,曾经要求小贺代传情书,却收到脏话。
警察(应蔚民饰)曾向DL特攻队要签名,但却罚DL特攻队因破坏景观惨罚3000元
里长(赵舜饰)因大尾曾标过排水沟的工程,所以要大尾去清水沟。
阿福伯(叶复台饰)三朵花卡拉ok的常客。
郑奇爽(林照雄饰)小奇大的爸爸,前黑帮老大,死前指定大尾接任老大。
医生(黄立成饰)替大尾诊断病情的医生。
杀手(邱逸峰饰)小奇大手下。因老贺去参加舞会,但老贺与他打招呼后杀了他。
医院主任(汤尼陈饰)送错健康报告给大尾。
流 氓(米浆饰)大尾的小弟,英文能力不错,最后被小奇大给杀了。
流 氓(陈光前饰)大尾的小弟,最后被小奇大给杀了。
小流氓(杨升达饰)小奇大小弟,总在模仿张学友。
幼年的朱小芹(谢欣谕饰)小时候的朱小芹。
新闻旁白(张雅琴饰)报道扮演大尾的老贺死了,电影剧情

⑩ 台湾电影详细资料大全

台湾电影乃指台湾地区人民在台湾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国语发音之电影片。因台湾社会自由且富有创作力,因此能给予电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过因为种种因素,2006年台湾电影票房于台湾市占率仅1.62%,呈现衰退的现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台湾电影
  • 拼音 :tai wan dian ying
  • 特色 :强调导演风格、注重台湾历史
  • 崇尚 :以电影做为宣传工作
  • 其它外文名 :대만영화
电影评论,台湾电影,历史发展,日据时期, *** 的影响,战后时期,解严时期,严后至今,衰退崩盘,低谷期,复兴热潮,困境突破,导演,理论专着,

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的特色,在于强调导演风格、注重台湾历史,并崇尚以电影做为宣传工作。这种特色让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导演,于国际影坛备受好评。但另一方面,因为此类型艺术电影娱乐性较差,于台湾并不叫座,反而依赖岛外票房来维持。

历史发展

日据时期

日据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台湾少数民族等题材。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 电影《莎勇之钟》剧照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

*** 的影响

台湾自日治时期后期至解严前,电影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官营制片厂所主导。当时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台湾电影公司、中央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 1962年, *** 为促进本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由新闻局举办金马奖,颁发电影奖项鼓励优良国语影片及优秀电影工作者,也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来主办,直到1991年,新闻局宣布决定将金马奖由官方全部转交给民间团体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自1970年代以来,金马奖一直是华语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会之一。官方的主导色彩在1980年代以后逐渐消退,但随着西方好莱坞影片的开放及风行,台湾的电影产业逐渐萎缩低迷。 近年来,由 *** 出资及主导的“电影辅导金”成为一个鼓励台湾电影产业及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电影辅导金由行政院新闻局主管,其补助金额以“片”为单位,分为五百万元及八百万元两组。投入金额最少达十五部影片的一亿两千万元以上,其中,各项申请均有一定规范,例如五百万组目的乃鼓励第一次执导剧情长片新人导演。事实上,今台湾电影辅导金的设施,重点落实培育电影人才、促进影片制作能达一定品质和增加影片数量与素质,最后达到产业量能皆达的目标。 电影辅导金于2012年分为一般组、新人组及纪录片组,一般组最高可获二千万元(上限)之辅导金;新人组及纪录片组最高可获一千万元(上限)之辅导金;此外,电视电影可另外申请高画质补助,金额上限为三百万元。虽此电影辅导金带来许多批评,但若以“创作来活络台湾电影产业的角度”来看,仍多受肯定,事实上,许多人认为辅导金实为台湾文化的辅导架构。 过去《电影法》中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在中华民国国内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本国语言发音之电影片为国产电影;而中华民国国民在国外制作、主演,并以本国语言发音之电影片为本国电影。现在的标准则改由行政院新闻局依照拍摄与制作地点、导演与主要演员,以及资金来源在一部电影中所占比例来认定。

战后时期

台湾闽南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闽南语电影,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闽南语电影《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闽南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闽南语电影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引来一窝风的闽南语歌仔戏跟拍风。 电影《早安台北》海报 20世纪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 20世纪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廷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着为蓝图者占了8部。 20世纪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着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着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新电影成为主流。 台湾导演:陈国富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分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 *** 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着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80年代起,台湾当局新设立了电影发展基金会、电影图书馆,其功能乃为保存电影资产及推广电影欣赏。同一时间,促成设定了金穗奖。以鼓励动画、纪录片、实验电影和剧情短片制作为讲目的的奖项,也让台湾电影借由剧情片、纪录片、动画、与实验电影提拔出相当多的制作人才。 第30届金穗奖主视觉图

解严时期

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随着社会经济泡沫及言论自由的达成,让导演为主导的台湾电影,将电影触角伸向过去禁忌题材,并回顾与探讨台湾近现代社会、历史与个人记忆。这阶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党万岁》、《牿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湾的莫过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员经历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及台湾光复初期的历程,具体而微地反映台湾人的历史经验,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荣获金狮奖,使侯孝贤成为国际瞩目的知名导演。之后几年,台湾电影于世界各地大小影展获得不少得奖纪录,这使得主管电影业务的“新闻局”自1990年开始,透过电影辅导金来支持艺术电影的制作。 在票房方面获得数亿台币的空前成功、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叫好又叫座的结果让台湾观众开始重新关注台湾自制电影。随着《海角七号》热卖,片商与观众均对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多部电影亦搭上顺风车取得不错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号》同时也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二名。 进入21世纪,台湾电影人在选角、摄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岛外,改编自台湾女演员刘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说《 Happy Birthday 》,刘若英本人并担任主角。

严后至今

衰退崩盘

台湾电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当时所有电影市场的配额,是在GATT中讨论,市场一直处在不利的位置,1996年起,每年产出量一直维持在15至20部,票房市占率盘旋在全台总票房1~2%间,这悲惨的景况到2003年达到谷底,这年仅推出15部台湾影片,总票房约NT1,500万元,不到总票房的1%,这样的票房相当于《铁达尼号》的40%,台湾影片当年愁云惨雾,台湾电影可谓是 *** 放弃的产业。

低谷期

2000年后,台湾的电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龙》、2002年的《双瞳》、2005年的《刺青》等;但整体上,台湾的电影市场仍由好莱坞电影主宰,持续处于弱势。 不过在另一方面,台湾电影也有新的发展。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有人认为,该做法是效法Sony进军好莱坞模式,在拥有极强大硬体整合力量之后积极转进电影业,并谋取好莱坞600亿美元电影产业的代工数位商机。其中初试啼声的作品(同时也是唯一的一部)即为电影《白银帝国》。由于有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5000万美元的的大量投资,《白银帝国》成为大陆与台湾两地少见的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在开拍之时。而后郭台铭的精纬电影公司虽解散,但其长子郭守正的山水国际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仍继续经营。

复兴热潮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台湾居于优势地位的美商影视企业受到影响,使得台湾电影有了喘息的机遇。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电影《海角七号》以大规模国际化商业路线(包括延揽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并在内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计算通膨),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叫好又叫座的结果让台湾观众开始重新关注台湾自制电影[19]。 随着《海角七号》热卖,片商与观众均对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加上好莱坞片厂筹措资金不易市场低迷因素减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电影亦赶上这波替补美国电影遗留下来的台湾市场争夺,因而取得较以往为佳的票房成绩,如《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等;而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更被视为台湾电影票房的指标,2012年《阵头》、《爱》、《犀利 *** 最终回:幸福男·不难》、《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 ,2013年《大尾鲈鳗》 都是台湾破亿影片;口碑与票房都颇受肯定。和以往国片低迷期时艺术电影挂帅的状况不同,以一般大众为市场目标的商业电影重新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以戏院上映为主的商业纪录片也开始取得一定的发展(如《翻滚吧!男孩》等);而好票房衍伸出商机,让片商有资本继续制作吸引观众的电影,也让台湾电影市场逐渐迈向资金提供、影片内容、观众票房三者均赢的正向循环。台湾电影历经廿年不景气后,蓄积的能量终在2008年爆发开来,形成一股“国片热潮”。 2008年台湾电影总产量(指制作及完成者)为36部,总票房约6亿1,085万元,市占率12.09%,较2007年之7.38%成长约0.6倍;2009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48部,较2008年之36部成长约33%,总票房约1亿2,499万元,市占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50部,总票房约4亿5,117万元,市占率7.31%,较2009年成长约2倍,以产量而言台湾电影已逐渐复苏之趋势。

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湾产量与发行量较多的如学甫、龙族、丽城、中影、上上、倍伦、新船、金壂、学者、龙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种因素萎缩产量,其制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维系电影产业的上述几家公司,产业重心也移往如有线电视的影视产业。在产业无法支持下,惟剩台湾当局于文化维持的压力下,勉为其难出资维持。1998年,台湾电影生产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间,仅达11部,至2006年,台湾电影于台湾市占率则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轮票房为例子,台湾电影的票房收入仅有163万元,占全部台北电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国好莱坞所占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远。因为台湾电影产量极低,票房惨澹,实已不足以支撑电影工业。因此有媒体业者认为“再多的影展奖项都无法遮掩台湾电影全面崩盘的事实。”不过在另一方面,台湾电影也有新的发展。例如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即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并以电子业代工为概念,于2008年退休后拍100部以上的电影或电视剧。也有人认为,该做法是效法Sony进军好莱坞相同,在拥有极强大硬体整合力量之后,积极转进电影业,并谋取好莱坞600亿美金电影产业的代工数位商机。其中,初试啼声即为以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主导的《白银帝国》。 电影《白银帝国》海报 《白银帝国》为台商郭台铭首度大幅投资的电影作品,于2007年上映。改编至《白银谷》,描写山西晋商的该部电影也是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的首部导制作品,根据焦雄屏说法,她拍摄该影片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扭转近代中国对商人的偏颇感想。 《白银帝国》亦是少见的由海峡两岸合拍得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光是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就对该片投资5000万美金。另外,该电影的主要演员为香港电影演员郭富城及内地电影演员张铁林。而正因白银帝国的顺利开拍,有人认为郭台铭的加入,不但能于资本上挹注台湾电影,更能为台湾电影带来新想法与新视野。

导演

今台湾电影是以一群默默努力的电影工作者所支撑,也成为台湾电影的骄傲。这些工作者,除了侯孝贤与杨德昌已在国际影坛建立作者导演的地位外,台湾出身的李安、马来西亚来台的侨生蔡明亮也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台湾导演。李安的《推手》让所谓后新浪潮电影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后的《喜宴》也获得台湾本地与国际的票房上成功。事实上,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的李安,今与侯孝贤仍成为台湾电影代名词之一。 台湾导演:李安 除了李安、侯孝贤外,蔡明亮则一反新导演普遍探索怀旧或历史记忆的题材,并将触角深入都会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咤》观察都会青少年虚无而没出路的生命、得奖作品《爱情万岁》探触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伤口、另外,几年后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 *** 描写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对的,蔡明亮电影虽给人一种现代寓言的感觉,但也因为十分灰涩难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新导演,如陈国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陈玉勋、林正盛、张作骥,以及独立制作的黄明川、赖声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现。台湾电影的历史进程,自台湾日治时期后期至台湾解严前,便一直为官营制片厂所主导的情形下发展。事实上,该阶段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直至今,台湾当局出资及主导的台湾电影辅导金仍是一个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台湾电影 今台湾有一批年轻纪录片导演。来自台湾社会各阶层的他们,其影片题材也五花八门。题材从探索严肃社会或政治议题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为拍摄对象皆有。其纪录片主轴,也从探索社会到探索个人的生活与问题。因为配合得当,整体成绩已渐受国际瞩目,并有不少的国际重要纪录片影展获奖纪录。另外也有如无米乐的叫好叫座影片。 台湾导演:侯孝贤

理论专着

陈飞宝编,1988,台湾电影史话。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台湾电影导演协会,2000,台湾电影导演艺术。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 陈儒修,1993,台湾新电影的历史文化经验,罗颇诚译。台北:万象图书。 Chen, Ru-shou Robert. 1993. Dispersion, 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 A Cultural-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Film Experience in Taiwan in the 198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川濑健一,2002,台湾电影飨宴:百年导览,李常传译。台北:南天书局。 电影资料馆口述电影小组,1994,台语片时代(一)。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本国电影史”研究小组编,1996,历史的脚踪:台影五十年。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口述电影史研究计画,1994,电影岁月纵横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黄仁,1994,悲情台语片。台北:万象书局。 黄仁,1994,电影与政治宣传:政策电影研究。台北:万象书局。 黄仁、王唯编着,2004,台湾电影百年史话。台北:中华影评人协会。 黄秀如,1991,台语片的兴衰起落。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论文。 焦雄屏编着,1990,台湾新电影。台北:时报文化。 焦雄屏,1991,台港电影中的作者与类型。台北:远流。 焦雄屏,1993,改变历史的五年:国联电影研究。台北:万象图书。 焦雄屏编着,2002,台湾电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麦田出版。 李天铎,1997,台湾电影、社会与历史。台北:亚太书局出版社。 李泳泉,1998,台湾电影阅览。台北:玉山社。 林赞庭编着,2003,台湾电影摄影技术发展概述 1945-1970。台北:文建会。 刘现成, 1994。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硕士论文。 卢非易,1998,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台北:远流。 吕诉上,1961,台湾电影戏剧史。台北:银华出版部。 欧淑敏,2004,日治时期台湾电影的政教功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在职进修硕士班硕士论文。 Rodriguez, Hector. 1995. The Cinema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三泽真美惠,1999,殖民地下的“新天堂乐园”:日据时期台湾电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卫。 Wu, I-fen. 2002. Taiwanese New Wave Cinema: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Essex. 叶龙彦,1995,光复初期台湾电影史。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叶龙彦,1997,台北西门町电影史 1896-199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电影资料馆。 叶龙彦,1998,日治时期台湾电影史。台北:玉山社。 叶龙彦,2003,八十年代台湾电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 Yeh, Yueh-yu. 1996. A National Score: Popular Music and Taiwanese Cinem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张昌彦、李道明主编,2000,纪录台湾:台湾纪录片研究书目与文献选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电影资料馆。 “中华民国”电影年国际推广组策划,1993,台湾电影精选,区桂芝执行编辑。台北:万象图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