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星际穿越是没有3D的吗为什么
没有3D的,因为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他是一个坚守传统电影阵线的导演,不仅忠于胶片,力挺影院,而且只拍2D电影,拒绝3D技术。
《星际穿越》是2014年美英联合制作的科幻电影。该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领衔主演。
该片在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之上进行改编,主要讲述了一组宇航员通过穿越虫洞来为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冒险故事。
该片于2014年11月5日在美国公映,11月7日在英国公映,11月12日在中国大陆公映。并于2020年8月2日在中国大陆重映。
影片评价
《星际穿越》可以说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比在他在《记忆碎片》中创作的编年史更为重要,比《盗梦空间》中扭曲的情节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将《蝙蝠侠:侠影之谜》中的蝙蝠侠重新想象成21世纪最独特的超级英雄系列更令人望而生畏。
该片既是一部大成本的科幻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爱与牺牲的简单故事。它包含了急躁、惊险、希望和心碎。该片的创作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值得在最大的屏幕上和使用最好的音响系统来观看。
② 现在没有3d电影了吗
有的,现在也有3D电影,还有3D电影院,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去问问看
③ 3d电影,是真实拍摄的吗
3d电影之所以看起来如此的真实,就是因为拍摄3d电影的时候是用了两部摄像机一起拍摄的。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就和我们人眼的效果是非常接近的,所以我们才在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电影的情节和画面如此的真实,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就像在自己眼前看到一样。所以说3d电影的原理其实也非常的简单,就是利用了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所造成的立体感来代替人眼的感官。所以就造成了我们在看3d电影的时候会身临其境。
并且在放映3d电影的时候也非常的有讲究,两台放映机需源脊要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放置时,两个画面的点完全同步地投射在同一个屏幕内,这个时候我们人眼所看到的画面是两个重叠起来的,吸引非常的不清晰,还没有我们的2d电影看上去真实,但是别忘了,我们进3d影院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发给我们一副3d电影,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戴上3d电影,就可以感受到3d电影的神奇之处了。
3d眼镜所带来的改观就是将两种光线同时聚在一雹键渗起,然后让我们人眼看的影像更加清晰,3d眼镜会把俩部放映机放映出来的影像组合到一起,还原出电影中真正拍摄的效果。这样我们才能够感受到3d电影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3d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是高度的沉浸式视觉体验给人们的视觉享受,这是2d电影远远不能够替代的。因为2d电影只是一个平面所放射出来的画面,它没有3d电影那种真实的感觉,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所以外国的科幻大片一般都是亮团采用3d的方式放映出来。这样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炫酷的特效和爆炸的场景。如果用2d影像来展现那些场景,那会显得非常的平淡无奇在搞清楚3D立体原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真3D”: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景像是一种具有层次、深度的立体影像。一般我们所谓3D游戏或电影,
实际上并非真正的3D;因为屏幕先天即是2D,并且拍摄电影也是使用单镜头的摄影机,所以
就算用3D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输出到显示屏也是平面的,我们称呼这种3D为“平面3D”。
让我们先做个简单的实验,首先伸出您的一根手指头,并凝视这根手指,然后闭上右眼、张开左眼;
再来张开右眼、闭上左眼,仔细观察左、右眼所见是否有些不同?
这个不同即为“视差(parallax)”。立体3D的技术即是要将这个“视差”持续在屏幕上表现出来。
因此为使观赏者得以观看真正立体,每个眼睛所看到景物必须与另一眼稍有不同。事实上,这种不同
让我们的眼睛具有判断事物的纵深感,也就是真正3D空间的Z轴,再来做一个实验,我们先闭上一只
眼睛,拿起两支铅笔,试图将这两支铅笔笔头对接,我们会发现这样做比较困难,因为单眼无法判断
纵深感,我们无法确定两支笔的前后距离,此时如果你睁开双眼会发现这样做非常容易,因为两眼的
不同位置观看事物可以判断出纵深感,这样Z轴的感觉就能体现出来了。
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基本上知道了真正3D是怎样形成的,说的简单一些,就是我们的肉眼的左右
眼睛看到的物体因为存在位置不同而不同,所以,我们要体验真正3D图像就必须模拟出这个环境,
就是要让我们的眼镜左右眼看到的内容不同。
如何来实现这样的视觉环境呢,目前的方法有:
1、到电影院看3D立体电影。
他的原理是,在影片的制作过程是使用特殊的双镜头(多镜头)摄影机进行影片的拍摄,
每个镜头分别记录了我们肉眼的左眼和右眼的图像,然后在播放电影时也使用特殊的双投
影机,同时将左右图像投影在银幕上,这样我们看到的图像是一组两幅影像叠在一起的叠
影影像,当然这样是不够的,此时还要戴上特殊的“偏光镜”,他的作用是将银幕上重叠
的两组影像通过偏光镜的偏光原理让两只眼睛分别得到一组影像,这样就达到了左右眼个
看到一组不同的影像,我们就可以体验真正的3D影像了,目前一些大的电影院和科技馆都
提供这类的电影(IMAX)体验,大家可以购票去电影院感受一下。
2、使用3D立体液晶眼镜。
3D液晶眼镜通常被用在计算机上,可以通过这种眼镜玩真正3D游戏和看3D电影,原理是通
过软件将原来的3D游戏分成2组不同角度的影像,通过3D液晶眼镜看到不同的画面,液晶眼镜
用一根电线连接到计算机(也有无线产品),由计算机通过软件来控制液晶眼镜镜片的开合,配合
通过特殊处理的画面得到每个眼睛的不同画面,比如首先左眼液晶眼镜打开,右眼的镜片闭合
(其实就是变暗),此时画面上显示左眼看到的画面,然后右眼的镜片打开,左眼的镜片闭合,同
时画面显示有眼看到的内容,这样左右镜片不断的交替开合,当然实际上这个过程是非常快速的,
我们肉眼不能感觉到液晶眼镜的开合,却使我们的左右眼睛看到不同的画面,这样就可以看到立体
效果了。
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在家里看3D立体电影或游戏的好办法,但它也有缺点,首先液晶眼镜
是通过交替关闭左右镜片的方法,这样必然产生画面的闪烁,不稳定,另外对显示器的要求很高,
因为交替左右眼分开看的画面要求在同一时间显示的一幅画面变成2副,这样屏幕的刷新率比平时
要高出一倍,也就是说,如果平时我们使用80Hz的屏幕刷新率,在使用液晶立体眼镜时就要显示
器达到160Hz的刷新率,显然这样的要求对显示器来说过于苛刻,就算最低要求的50Hz也要屏幕
达到100Hz的频率,看起来刚刚够,但这样的闪烁将非常严重,不能很舒服的观看同时非常损伤眼
睛。
另一个问题是,液晶眼镜的局限性很大,他只能通过计算机控制镜片和显示器的配合才能达到
效果,但如果你的计算机是液晶屏幕(LCD)的话你只能放弃他了,另外也需要特殊的电影片源,并
且液晶眼镜是不能在影碟机(VCD或DVD)上使用,也不能在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和投影机上使用,
因为他需要配合特殊的显示频率,这也是阻碍3D立体液晶眼镜进入家庭的很大障碍。
④ 现在网上都有哪些新的3D电影啊
电影啊,很多啊,你网上一搜很多啊,我现在知道是一些3D电影,像《龙门飞甲》《驱魔者3D》《丁丁历险记3D》《极速先锋3D》《深海之战3D》这些都是最新的,有时间您可以去看看,不过《龙门飞甲》还得等等,因为还没有上映,不过看这些3D电影都需要用3D显示器看,不能用普通显示器,那样就不能看到3D效果了,不知道您还记得《阿凡达》吗,那种3D效果够震撼吧,用3D显示器就能看到那么震撼的效果,我就经常在家用不闪式3D显示器看,效果就是不一样,所有的场景都跟真的一样,我似乎就是电影的主角似的,嘿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啊!
⑤ 2022为什么现在电影没有3D
2022电影都是2D
1,不是所有内容都适3D.2,3D放映终端还是少。3,真3D成本太高。
3d电影大部分都是动漫片
⑥ 阿凡达真正的3D片
是的。
电影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风景,导演展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星球,各种不同形态的植物发着光,声势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还有色彩艳丽的飞龙等动物,无论是3D效果还是故事都非常棒。
詹姆斯·卡梅隆证明了他的确是世界之王,作为视觉特效技术大军、生物设计大军、动作捕捉大军、替身演员大军、舞蹈演员大军、演员大军、音乐和音响大军的总统帅,他用让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带进了21世纪,这就是《阿凡达》。
幕后花絮
1、虽然影片里面根本没有说明过故事发生的年份是哪一年,但根据主角杰克·萨利所录制的视频日志里,左下角的时间所显示,故事发生于2154年的5月-8月。
2、在英国,为了防止《阿凡达》在上映之前泄密,电影胶片的运送途中被分为两个部分,代号是Redbird。1-5卷先运到英国,等1-5卷胶片到了英国之后,才开始运送剩下的6-10卷。
3、纳威人的语言比较靠近澳大利亚口音,所以来自澳大利亚的萨姆·沃辛顿能够更容易的学会这门没啥人用的原创语言。
4、纳威人的身体主色调是蓝色,这是因为一个传说的印度宗教里,神的颜色都是以蓝色为主,而且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本人很喜欢蓝色。
⑦ 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不做3D了
现在的电影还有在做3D的。
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
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3d详解: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图形。在计算机里显示3d图形,就是说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不像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三维空间,有真实的距离空间。计算机里只是看起来很像真实世界,因此在计算机显示的3d图形,就是让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样。人眼有一个特性就是近大远小,就会形成立体感。
计算机屏幕是平面二维的,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到真如实物般的三维图像,是因为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时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而将二维的计算机屏幕感知为三维图像。
基于色彩学的有关知识,三维物体边缘的凸出部分一般显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由于受光线的遮挡而显暗色。这一认识被广泛应用于网页或其他应用中对按钮、3d线条的绘制。
比如要绘制的3d文字,即在原始位置显示高亮度颜色,而在左下或右上等位置用低亮度颜色勾勒出其轮廓,这样在视觉上便会产生3d文字的效果。具体实现时,可用完全一样的字体在不同的位置分别绘制两个不同颜色的2d文字,只要使两个文字的坐标合适,就完全可以在视觉上产生出不同效果的3d文字。
⑧ 2022年春节有3D电影吗
2022年春节有3D电影。
2022年春节档的动画电影也官宣了—樱桃小丸子将首次以3D形象登陆大银幕。由升格传媒出品,薛晓路执导、日本原着团队樱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监修的3D动画电影《樱桃小丸子:奇幻笔记》宣布将于2022年大年初一登陆全国院线。
2022年春节有3D电影《樱桃小丸子:奇幻笔记》相关内容
此次,导演薛晓路和日本原着团队合力打造的动画电影《樱桃小丸子:奇幻笔记》,带着那个熟悉的小女孩,开启新的旅程。
电影将以3D形式呈现经典IP樱桃小丸子的银幕形象。最新发布的海报整体以温暖明亮的色调搭配镜花水月般的奇幻梦境,淡紫色的夜色里一轮圆月倒映水中,风乍起、樱花落,仿佛预告着这一段冒险之旅即将启程。
只见小黄帽随风飘落,小丸子踏水追逐,然而倒影中则别有洞天,帽子正完好地戴在小丸子头上。海报里天马行空的奇妙幻境以及独特的东方韵味,也让记忆中的小丸子焕发新鲜活力,令人愈加好奇后续故事走向。
⑨ 为什么现在电影院没有3d电影
3D电影答案是有的,不过现在是没有出这种3D电影票房,所以你要等一段时间
⑩ 为什么近两年3D电影少了
的确,自从《阿凡达》带火3D市场之后,有一段时间,什么片子都会拍成3D的,不管什么类型的。武打的,动作的,枪战的,恐怖的。。。。。。。
然后,也带动了影院的硬件设施升级,现在哪怕是5、6线的县城电影院,都能放映3D电影了。
现在3D似乎没那么火了,这也是市场决定的,当然观众也已经审美疲劳了,对3D电影也没有那么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时间,很多电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类拷贝,由观众选择。
看3D电影要带眼镜,这个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观众也嫌麻烦了,特别本身就戴眼镜的观众。
从制作方来看,制作3D片的成本肯定会比一般的电影高。这是勿容质疑的。
从影院方来说,3D片的票价会比一般的片贵,然后又是3D眼镜,又要管理,本身观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会嫌弃。
既然,制作方,观众,影院都对3D电影有了隔阂,你说它还怎么火。
关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如有不满意的请见谅谢谢!
自从卡梅隆用《阿凡达》“重新发明”3D电影以来, 3D几乎成为了大片的标配 。
伴随着票价和影院设备的升级,现在要拍摄、上映、观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政治错误”的举动。在这种背景下,诺兰的《敦刻尔克》依旧坚持用2D上映,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一种艺术的自信。
在这背后的,是IMAX2D的《敦刻尔克》的不俗票房。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诺兰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来越多的导演,也正在渐渐抛弃3D——尤其是3D并不能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的时候,他们对于3D的放弃,似乎显得正确而且大公无私。
十月份即将登陆大银幕的《银翼杀手2049》,虽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却依旧选择了IMAX2D格式。
《阿凡达》
有一组数据可以表明,为什么导演正在渐渐放弃3D。2016年,好莱坞一共制作了68部3D电影,数量创造了 历史 新高。但是去观看3D电影的观众人次,却同比减少了8%。两厢综合,3D电影市场的缩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不仅仅是过暗的银幕亮度,笨重的3D眼镜以及超过2D影片30%的票价。最为关键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提升观影质量。相反,在很多场景中,3D反而成为了累赘。拖影、模糊、抖动,种种观影过程中的bug,已经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3D,反而是更好的服务于观众。
其实早在2012年,英国媒体就提出了 “3D热潮锐减” 的观点。只不过彼时3D正如火如荼,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时间转到2017年,3D电影已经经过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这种级别导演的实践之后,似乎已经成为了商业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电影语汇的一种拓展。
3D究竟有没有参与叙事,并且成为表情达意的电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这个阶段,基本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在《变形金刚》、《雨果》还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没有成为电影的语汇。所以,IMAX公司决定削减3D电影的数量和比重,来重振公司的口碑和业绩,也是有理可寻的。
在未来,3D是不是会成为电影语汇的一种,并像声音和色彩一样,成为一部电影“所必须”的部分,这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在电影语汇得到拓展的时间节点上,很多诺兰无法比肩的导演和摄影师,都曾经“倒行逆施”地开了 历史 的倒车。有声电影出现的早期,伟大的卓别林和更伟大的爱森斯坦,都曾经极力地反对“声音”这个电影元素。
但当时间沉淀,录音质量不再是技术掣肘的时候,这两位大导演并没有固执己见地抛弃有声电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着名的《大独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独裁者》
技术上的问题,终究会被技术攻克;艺术上的事情,在艺术家手中,终究会变成艺术语言。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声音和色彩已经成为了电影的组成部分。假若在这个时代,拍摄一部黑白电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么一定是导演的艺术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术手段的限制。由此来反观3D这个技术性的命题,从3D rig到双镜头摄影机,甚至是卡梅隆宣称的,《阿凡达2》要是用“裸眼3D”技术——3D正在经历着自己的技术革新。
在未来,这个商业“元素”是不是会变成电影的“固定组成部分”还是一个未知数。
《阿凡达2》
如果说,3D技术的未来是乐观的话,那么“3D艺术”的未来,则没有那么光明了。要成为艺术手段,需要参与叙事,并且表情达意,并最终参与并影响影片的“表现力”。但是无论是从《变形金刚》还是从《皮娜》,甚至是戈达尔的《再见,语言》来看,3D并没有参与到影片的“艺术层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于没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广告语”。无论是商业片导演的“被3D”还是艺术片导演的“实验试水”, 3D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玩意” 。
这个“小玩意”可以撬动市场和资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让票价上涨。唯一不能的,就是让影片变的更加好看,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3D渐渐遇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言及此,美国媒体表示称,人们还是希望看到质量更高的平面图像,而不是立体图像。所以4K和8K方兴未艾,3D则遭遇了寒流。
美国媒体认为,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导演回归到2D电影的范畴之中,但3D并不会消失,毕竟还有卡梅隆这样执着于3D的导演。
可以畅想的是,在未来,假若3D不再是制片厂强加的“任务”,而是导演“有意为之”的诉求,那么3D成为电影语汇,并被写进电影教科书,或许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个可以看到的事件。谢谢不满意我的回答请原谅。您的批评就是我前进的动力与方向谢谢。!
疫情么,电影院很难看到了,在家么没3D眼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