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现在中国影院的电影普遍都是3D的
其实很简单,因为所有电影的参与者都想赚更多的钱。
同样的电影,3D的电影票价一般要比2D的贵3~5元,在同样的场次下,更高的票价就意味着更多的票房,也就意味着从制片方、发行方、到院线、影院的整个电影产业上中下游都能赚到更多的钱。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里,3D电影场次也已经超过2D,人次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3d制作
与此同时,对片方来说,转制3D的成本却又非常低廉。因为现阶段在国内上映的电影中,多数的3D版均为2D转制的,一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业内人士向壹娱观察透露,尽管《泰坦尼克号》在转制的过程中花了1800万美元,但大多数片方并不愿意如此下功夫,如今国内转制一部电影,500万人民币的预算已经算不低的了。因而现如今对于绝大部分片方来说,只需花上不多的钱,就能在市场上获得数倍于此的受益。
⑵ 电视上有3D选项的是不是按了3D播放所有电影都可以放3D的
不是的。首先得有3D眼镜。其次播放的电影是3D片源。也就是电影也是3D手法拍摄的。要是普通的电影用电视转3D功能转过来的,效果很差。
⑶ 现在的电影院都是3D效果吗
一般都分2D、3D、IMAX效果。2D不用戴眼镜,平面效果;3D要带特殊眼镜,立体效果;IMAX是指巨幕观赏效果,比较过瘾。也就是说你可以到电影院分别选择2D、3D、IMAX2D、IMAX3D。当然票价也是递增的。
⑷ 为什么电影院里很多大片都是3D的呢
3D电影在国内大范围上映实际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近在咫尺的细微生物、呼啸而过的珍奇异兽、过山车般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100元的高昂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让该片在有限的80块3D银幕放映27周,票房达6700万元,平均每块银幕票房80万元。以票房3.2亿元的《赤壁》(上)为例,它在3600块银幕放映合每块银幕票房8万多元。比较两部影片,3D电影平均银幕票房数是普通影片的10倍。一系列引进的3D大片掀起了3D热潮,国内众多院线纷纷扩建、更新放映设备,力推3D电影。2008年中国的3D银幕数量还只有86块,一部《地心历险记》6700万的票房极大的刺激了各院线老板的胃口,纷纷上马升级3D银幕和设备,到暑期《冰河世纪3》上映之时,中国的3D银幕数量已经迅速发展到350块。《阿凡达》上映之时,中国的3D银幕数量将突破600块,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3D电影市场。
⑸ 用3d眼镜看电影~所有电影都是3d的吗还是只是3d电影才有3d画面
肯定只有3D电影才有啊,或者IMAX,电影院才有这个效果,一般什么手机 ,电脑,3D电视之类的都是只有个噱头而已,没效果
⑹ 为什么现在的电影几乎都是3D的
技术在进步,很多电影是前期拍的2D,后期通过制作转3D,就是所谓的伪3D,制作成本相对低廉,而观众又不去纠结这个,票价还能卖高点,何乐而不为呢?
⑺ 所有电影在3D电视上播放都可以看到3D效果吗
3D电影左右格式在3D电视上才可以播放出3D效果,普通的电影2D转3D没有立体效果,只有深景化,就如拿了个镜子反看一样,所以普通的电影转3D没有任何意义
⑻ 3D电影有什么效果
3D电影能呈现出“立体效果”
2D和3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2D仅仅只能看一个平面,而3D则能感受到一个空间的存在。而动画人物近在眼前是一种叫“IMAX 3D”的技术(巨幕电影),要比3D更加的科技感,在3D基础上加上IMAX,这样IMAX 3D里面的立体人物就对焦清晰,立体感很强。出现的画面更加的真实。
3D立体电影的制作中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
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
(8)所有电影都有3d效果吗扩展阅读:
3D电影不适宜人群
1、独眼、双眼矫正视力相差3行以上、斜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术恢复期的患者。
2、高血压、心脏病、眩晕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郁或狂躁者。3D电影的画面内容多为飞行、旋转、快速切换、穿越起伏的运动场景,对于有恐高、晕车症状的观众易产生精神紧张和心理不适,此外3D电影音乐和画面比较刺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血压升高、头晕、胸闷等不适。
3、高度近视眼患者、远视眼患者、老年人、有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浅前房、窄房角”的观众都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观看3D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