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世界电影史中第一部有声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世界电影史中第一部有声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3-23 10:44:58

Ⅰ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是《爵士歌王》。导演是艾伦·克罗斯兰,主演是艾尔·乔森、梅·麦卡沃伊、华纳·欧兰德等。该电影于1927年10月6日在美国上映,它是电影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爵士歌王》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也是世界第一部歌舞片。该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20年代美国纽约犹太区的故事。于1927年10月6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导演是艾伦·克罗斯兰,主演是艾尔·乔森、梅·麦卡沃伊、华纳·欧兰德等人。

实际上,该影片只有几段对白,能成为第一部“有声电影”也是偶然。因为当时男主角唱完歌后,随口说了几句话,便成为了有声电影。

Ⅱ 为什么拓荒者往往能成为控制者

最先看到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商机并大胆介入的人,往往因先人一步而成为这一领域的控制者,犹太人在电影业的成功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整个文化领域的所有艺术形式中,电影是一门从诞生之日起就彻底资本化的艺术。电影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制作费用最高的艺术品之一,更是一种直接以赢利,至少是以收回投资为目的的艺术形式。而这样一种最资本化的艺术形式恰恰是由犹太商人一手培育扶持方得以成长和成熟的。

世界电影史在其发端之后的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是与美国电影史重合的,而美国电影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部美国犹太人电影史:

主宰美国电影业的5家最大制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包括其前身米特罗影片公司、高德温影片公司和梅耶影片公司)、派拉蒙影片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和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都为犹太人所拥有和控制;另外3家较有规模的影片公司,即环球影片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和联美影片公司,也都为犹太人所创建或拥有。

美国电影史上许多重要制片人或发行人,如阿道夫·朱克尔(派拉蒙)、塞谬尔、高德温(米高梅和联美)、卡尔·利姆勒(环球)、马库斯·洛伊(米高梅)、威廉·福克斯(20世纪福克斯)、哈里·科恩(哥伦比亚),还有华纳4兄弟,即哈里、阿尔伯特、山姆和杰克(华纳兄弟),所有这些主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巨头,都是犹太人。

在电影事业的发展方面,从电影业的初创,到探索联锁电影院的分布,从提高影片的质量到引进第一部有声片,从创立明星制到起用第一个场外导演,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全面改组电影制片公司和60年代巩固制片公司,犹太人在电影制作和为电影提供资金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

犹太人在电影世界中的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引起一些非犹太人的美国人的不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电影对大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将电影从魔鬼和500个非基督徒的犹太人手中解放出来”,成了某一压力集团的口号。

这种要求,撕开其道貌岸然的外套,内里同几千年中一再发生的情形极其相像:当电影业完成了资本化,已经成为一个安全而又有利可图的金矿之时,犹太人就应该被“请”出去了,因为现在这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地方特别需要犹太人了。

不管现在需要不需要犹太人,电影业在其初起之时,确实是需要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的。

用美国经济学家本·塞利格曼的话来说,电影业是在“手套商、药剂师、皮货商、布商和珠宝商”(皆为犹太人密集的商业行业)这些开“5分剧场”的人手中兴起的。也就是说,早期的电影如同看“西洋镜”,付5分钱,凑在小孔上看个几分钟。谁能保证从那动作笨拙、无声无色且只有几分钟长度的早期电影作品,会诞生出今日令人目眩的整个电影世界?谁能从当年“5分钱”票价开发出今日上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电影业是潜在的有利可图的行业,但谁能预知,为了让这种潜力成为现实,或者更为理想,成为“现钞”,又需要投入多少“现钞”?即使在电影业总体上已经成为安全之地的今日,耗资巨大的影片,因号召力不强而致亏损的,也不在少数,100部影片中,最终赚钱的,还不到四成。由此不难想见,当年犹太小商小贩们投身电影业的时候,是有着什么样的魄力和远见的!

阿道夫·朱克尔是一个匈牙利移民,抵达美国时,他所有的财产就是缝在外衣衬里内的40美元。最初,他以推销皮货为生。生意做大之后,他抽出20万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当时已开始实际拍摄电影的廉价游乐场,即所谓的“5分剧场”。就在这期间,他遇到了马库斯·洛伊。洛伊出身贫民,小时候做过童工,也是靠做皮货生意起家的。

朱克尔和洛伊两人合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买了西洋镜和廉价游乐场。由于意见不合,不久两人就各奔东西。有意思的是,由于对电影业资本化的相同认识,两人从相反方向开始,最终仍然走到了同一点上,虽然两人没有重新合伙。

散伙之后,朱克尔守着自己的廉价游乐场,继续搞制片,后来组建了“着名演员公司”,并最终接管了派拉蒙影片公司。朱克尔很早就认识到控制电影院的重要,因为有了电影院,才能保证拍出的影片有销路。于是他发行了1000万美元的股票,建立了自己的连锁电影院。1926年,他在纽约建造了极为豪华的派拉蒙电影院,将它奉献给美国。

洛伊的道路刚好同朱克尔方向相反。洛伊先是控制了一批连锁电影院,以后为了保证自己电影院有足够的影片可以吸引观众,他又转向了制片。在他的撮合下,3家犹太人的电影制片公司,米特罗影片公司、高德温影片公司和梅耶影片公司合并,建立了以三家公司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作为名称的米高梅影片公司。

朱克尔和洛伊这种将电影制片与放映电影的剧院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实质上也就是实现了电影的产供销一体化,使电影的制作直接以市场效益或票房价值为取向,电影业资本化所必须具备的构架已经形成。至于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商品化,尤其是其美学趣味上的商业化,也许应该更多地归之于华纳四兄弟。

哈里、阿尔伯特、山姆和杰克四兄弟,是一个原籍波兰的犹太补鞋匠的儿子。他们(主要是两个大的)原先做过各种小生意,并积累资金,开了一家自行车行。1904年,四兄弟搞到一架电影放映机,就此开始了电影生涯。

开始时,他们只有一架放映机,没有自己的剧院,连拷贝也只有一部,叫《火车大劫案》。他们四处巡回放映,因为当时还是无声片(默片)时代,放映时,就由他们的妹妹弹钢琴,由四兄弟中最小的杰克伴唱,那时,他才几岁。以后积累了一点资金,他们开始同别人交换影片,并进而成为影片发行商。

1912年,他们迁居加利福尼亚,创建了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华纳公司锐意创新,虽遭受一系列的失败,并多次损失惨重,但不改初衷。1927年,他们终于拍摄成功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在该影片中,他们巧妙地借剧中人物之口说了一句脍炙人口的俏皮话:“你们还不曾听见过什么声音”。

华纳兄弟常被人称为“电影界的蒙古人”,四兄弟性格各异,并不十分合得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始终追求票房价值,致力于向大多数人提供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东西。因此,他们有着明确的制片标准,这种市场定位,借用华纳公司所生产的一部较为着名的影片《封面女郎》剧中人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开始取悦上流社会的话,那你就完了。”

面向大众乃至迎合大众,是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甚至整个好莱坞拍摄影片时遵循的一条总体性标准。不管电影评论家们或电影史研究者持何种批评态度,斥之为“平庸”或者其他什么,但就电影自身的属性和电影业资本化的内在要求而言,耗资巨大的电影只有从人数最多的观众群体那里,才能收回投资并获得赢利。不管是把以华纳兄弟为代表的好莱坞犹太巨头的这种强调“大众口味”的做法,看做犹太人根深蒂固的平等观念的作用,还是犹太电影商的精明使然,真正说明问题的是电影业这个艺术领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自我照顾得最好的领域,电影能找到慷慨的观众,观众能有豪华的电影看,这是电影业资本化进展良好的实例。

所以,好莱坞的巨头们不仅在电影中提供让观众沉醉于其中的梦境,还建造起豪华程度同银幕上毫无二致的欣赏电影的场所。在“格劳曼中国剧院”和各大电影公司的电影院里,一片金碧辉煌,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四处都是琳琅满目的装饰,观众被奉为皇帝,而领座员和检票员则像贵族府第中的仆役一样衣冠楚楚彬彬有礼。

所以,在所有面向大众的电影门类中最面向大众的喜剧片部门,成了真正的犹太人天下:除了少数几个喜剧演员为非犹太人之外,其余的都是犹太人,如法尼·布赖斯、马科斯兄弟、杰克·本尼,以及莱尼·布鲁斯,而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则因为演技太好而一再被人误认为是犹太人!

随着电视的兴起,好莱坞以及整个电影世界多少有些衰落了,不过,同时也可以看到,在电视这个商业性更强的领域中,有着与电影业中同样多的犹太人。美国三大电视网曾经都是由犹太人掌门的:哥伦比亚广播网(CBS)的威廉·佩利,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伦纳德·戈登森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大卫·萨诺夫;英国的3家商业性电视网络:联合电视台、格拉纳达电视台和联合转播台,也分别为3个英国犹太人埃米尔·李特、刘·格雷德和悉尼·伯恩斯坦所掌握。而且即使在素以保守、老派着称的英国,伯恩斯坦的格拉纳达电视台也在制作出足以同ABC最好节目相媲美的电视节目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并成为“商业性电视台甚至能够从文化中赚钱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Ⅲ 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

《纽约之光》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同时也是第一部歌舞片。

《爵士歌王》的出现时间为1927年10月,而非1928年。1928年出现的是《纽约之光》,可以说是人类第一部真正的有声电影。

《爵士歌王》,开启一个新时代1927年十月的某天,纽约市百老汇剧院正在放映《爵士歌王》,突然,银幕上传出阿尔•乔尔森的歌声。

有声电影诞生

华纳公司的第一步,是买下一个电台,这么做也是好莱坞制片厂的第一次。萨姆在电台实验电子技术,并和内森·莱文森(Nathan Levinson)结为好友,莱文森是西部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的技术天才,两人因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疯狂钻研录音技术。

让电影发出声音,并不是萨姆·华纳第一个想出这主意,实际上从电影诞生伊始,发明家就没有放弃过努力。1889 年 10 月 6 日,爱迪生的助手劳里·迪克森,首次展示了他研制的“有声电影”。

Ⅳ 电影是那一年问世的

这个问题有技术层面上的
还有艺术层面上的
从技术层面上说,应当是爱迪生在1895年之前就发明的"电影视镜",有了这种技术上的实验和支银册持才可能有电影艺术的实现,并且"电影"这个名称就是由爱迪生命名的.
艺术层面上就知孝是上面提到的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他们拍摄的无声短片,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而技术上,也是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活动电影搭搏稿机"使电影的放映真正的成为了可能.

Ⅳ 1927年上映的什么电影

1927年上映的是《爵士歌王》。

1927年上映的电影《爵士歌王》,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这部电影由艾伦·克洛斯兰执导,艾尔·乔生、梅麦卡沃伊等主演的爱情歌舞片。电影中对白很少,但它在电影界影响深远,反响火热,让当时的观众也大吃一惊,影片中的演员也因此享誉盛名。

电影的剧情简单,讲述了一个犹太的儿子立志想成为百老汇明星,但是喜爱唱歌跳舞却遭到家长亲朋的反对。深深热爱爵士乐的儿子从未放弃,他只能背井离乡,改换姓名,一路坎坷终于登上了梦想的舞台,在旧金山的一个酒吧里,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爵士歌手。

《爵士歌王》主要角色

1、杰基(杰克·罗宾)

领唱人拉比诺维兹的儿子杰基,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以及非常强的动感。杰基的爸爸希望他成为未来的领唱人,但是杰基却不肯,他想当明星。

杰基在业余时间常到他们街区最热闹的马勒咖啡馆的露天庭院唱流行歌曲。他爸爸发现后,拼命地抽打他。倔强的杰基没有哭,他吻别泪流满面的母亲后离家出走了。

2、玛丽娅

一名芭蕾舞演员。玛丽娅觉得杰克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引荐他去了俄耳浦斯剧院。由于玛丽娅地大力举荐,杰克终于当上了专业演员,跟随剧团去各地巡回演出。

玛丽娅在与杰克的共处中,逐渐在杰克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在这时,玛丽娅因为出色的表演而被着名的百老汇剧院邀请去演出。临行分别时,她们难分难舍。

Ⅵ 电影的由来

早在1829年,比利时着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6)世界电影史中第一部有声电影扩展阅读

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

Ⅶ 世界电影史概况

无声、有声、彩色等阶段。1993~1995前后是世界电影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直到现在还没下完。

Ⅷ 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

《爵士歌王》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同时也是第一部歌舞片。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制片公司”为挽救破产局面,决定孤注一掷,咬牙买下西方电影公司有声片制作专利,试拍了一部歌剧片《唐璜》。

“华纳公司”根据经验,又投入全部财力,于次年拍出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影片大获成功,本不起眼的“华纳公司”由此一跃而成好莱坞的8大制片公司之一。各电影公司见状,群起效仿,纷纷拍摄有声片。从此开始了有声电影时代,默片逐渐消失。

(8)世界电影史中第一部有声电影扩展阅读:

从此,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影像、声音元素结合得精益求精,电影彻底走上了有声片的道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无声电影已经诞生了一批艺术大师,卓别林、雷内·克莱尔、茂瑙、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为默片积累和完善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

在有声电影初年,这批默片艺术大师曾对有声的出现产生过强烈的贬斥和抵触情绪。确实,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确曾对无声电影蒙太奇之艺术精妙产生了不良作用,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不断发展、成熟,它最终还是以其不可阻挡的势头代表着电影发展的方向。

Ⅸ 关于《阿凡达》电影

我属于很难会被科幻电影打动的那类观众,但是《阿凡达》不仅打动了我,还让我感受到一种灵异的能量,让我这样的凡人在哪怕短暂的时间内灵魂出窍,像影片中那位下肢瘫痪的男主角杰克一样,得以从另一个星球人眼里审视自己所属的人类。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送给人类,惹怒了主神。宙斯不仅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被鹰啄食,并且联合诸神打造了一位美女——潘多拉,让她携着一个装满灾难的魔匣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在新婚之夜打开魔匣:瘟疫、嫉妒、罪恶、贪婪等种种劣性充斥人间……潘多拉成了传播灾难的罪魁祸首。在卡梅隆导演的这部影片里,人类别有用心地将自己想要攻击并占有的那个星球命名为“潘多拉”,无疑是给侵略赋予“正义”的名义。潘多拉星球=灾星,既然是灾星,便出师有名。

杰克当初之所以愿意替代死去的弟弟当一名“阿凡达战士”,用真身的思维操纵作为间谍的“代身”去潘多拉星球历险,是出于两个自私的目的:一是人类的自私(掠夺外星球资源),二是个体的自私(获得行走的能力)。然而,人类既要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又虚伪地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甚至冒充神的名义。“阿凡达”在梵文中,意为“神在凡间的转世化身”。

然而,当杰克来到潘多拉星球之后,却发现这个被人类渲染为毒气蒸腾、妖魔聚生的恐怖地方,其实是一个巨树参天、山峦悬浮、湖泊棋布、植物斑斓、美丽无比的奇幻花园。那里的生物虽然面目狰狞、威力无比、脾气可怕,但它们对杰克的攻击只是因为宁静被侵扰,与其说是攻击,不如说是自卫,它们习惯了含羞草的掩护和夜色的静谧。在雨林里居住的土着部落——纳美人,虽然虎鼻豹眼、蓝色皮肤、身材高大、奔跑如兽,但他们善良友好、团结互爱、恪守诺言、正直勇敢,并且有着与大自然通灵的本性,受到夏娃女神的庇护。没过两天,杰克就被部落人的真诚友好深深打动,并爱上了那位救过他性命并教给他语言和生存本领的首领女儿,并为成为部落的成员感到安全和温暖。

我想,经过一系列让人心惊肉跳的丛林历险之后,我与电影院里的所有观众都和杰克一样被潜移默化地“洗脑”,我们逐渐剔除了自己身上暴力的“兽性”,恢复了已在消费文明进程中正不断丧失的温暖“人性”。

影片里最让我感动的场景之一,是杰克的身体在黑色的丛林里被闪着神异光芒的灵树种子所包裹,那些种子就像轻盈飘浮的杨花柳絮,像在大海里浮游的透明海蜇,发着内源的光,传递着和谐的信息。部落首领的女儿就是因为看到一枚灵树种子落到已经拉弓欲射的箭头上,才没有射杀不速之客,相反大战群狼,救了他性命;她就是因为看到无数灵树种子落到陌生人身上,她才相信了他,并决定将他带回部落,不仅教她骑马驾鸟,弯弓射箭,还带他去看部落的神树,与他在神树下接吻交欢。

杰克爱上了纳美人,也出卖了纳美人。根据他提供的准确信息,人类的战机和飞船来到这片和谐之地,展开残酷的杀戮,炸断了纳美人栖居的巨树,将茂盛的绿林变成一片火海和焦土。面对人类的残暴,杰克毅然背叛了同类,在善良与正义的驱使下,他在“真身的所属”与“化身的所属”之间选择了后者,他用人类抗争的勇气和智慧带领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纳美人与人类决战!在彩色的飞鸟与金属的飞船之间,我们都将胜利的期待给了飞鸟,都将正义的支持给了弱者,都像杰克一样义无反顾地背叛了人类。

这种背叛也是正义的审判,审判的是人类日益膨胀的霸道、残忍、谎言与贪婪(唯我独尊的霸道,无视生灵的残忍,扮神装圣的谎言,占有一切的贪婪)。我们借助杰克的眼睛看到了潘多拉魔匣里飞出的邪恶附体,意识到真正的潘多拉星球并不是我们所命名的那个,而是正在我们手中走向毁灭的地球!人类自称是盗火者的后代——普罗米修斯的后代,但是我们却用盗来的火在做些什么?普罗米修斯不怕遭到主神的惩罚而将天火偷到人间,是为给人类光明和温暖,是为让人类幸福地存活。而人类呢?却将火变成摧毁自然、涂炭生灵的武器。背叛了普罗米修斯初衷的人类,还配称自己是普罗米修斯的后代吗?

说《阿凡达》表达了“保护环境”和“反对霸权”两个主题,我一点不觉得是“拔高”。我恍然明白了自己以前为什么不爱看《未来世界》或《星球大战》之类的科幻片,原因是我从骨子里抵抗人类日益强大的暴力倾向、占有欲望和缺少节制的征服野心。在那些片子里,人类永远是扮演趾高气扬、目无一切的征服者角色。而在《阿凡达》里,人类第一次战胜了自我。影片的结尾,在灵树之下,杰克的元神在纳美人祈祷下从真身飞进了化身。当他突然睁眼的时候,我的心发出快乐的尖叫,无数的灵树种子汇聚到一起,光芒万丈。

我兴奋地发现: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在世代转述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传说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拯救人类而偷偷放到魔匣底层的“希望”还没有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把盒子扣上了。事实并非如此,“希望”飞出来了,始终飘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肉眼没有看到罢了。也许我们看到了,但是由于相信了误传,所以对它视而不见。

今晚,从电影院出来,走在夜色笼罩的街道,我看到了“希望”,并且听到迈克杰克逊在纳美人的星球上唱《拯救世界》。我相信许多人都跟我一样看到了在空气中飘舞、闪着荧光的灵树的种子,相信许多人都跟我一样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种子正落到自己身上。

Ⅹ 电影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它有哪些由来

形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信衡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裂洞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肆坦枯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