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科幻动画片叫什么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中国大陆首部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
不是动画片,也不是上美的,上美当年出的名片是《雪孩子》、《三个和尚》和《哪咤闹海》。。。
B.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的电影是什么
《渔光曲》。
1934年摄制的《渔光曲》,是第一部获国际奖的中国影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在国际上荣获奖项的影片,则更值得浓墨重彩一书。它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摄制的经典黑白故事片《翠岗红旗》,它的摄制过程和问世前后充满艰辛、独创、有趣的元素,许多内幕是鲜为人知的。
《渔光曲》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摄制,蔡楚生执导,歌舞影剧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猫,头号喜剧明星韩兰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创作的主题曲旋律优美又显委婉惆怅,歌词质朴真实,唱出了渔民的无尽凄凉与哀怨。
基本信息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该影片由民国着名电影人厉麟似等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渔光曲
C. 上海第一届影帝高
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举办,是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上海国际电影节至今已经举办了22届,诞生了8位华人影帝。
马国伟(1963—)2008年第11届《千钧一发》
第一位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的演员马国伟是一位非职业演员,本职是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靖宇派出所副所长。2007年,导演高群书看中了他,让他饰演《千钧一发》的男主角“老鱼”。马国伟当了26年警察,抓住过4个杀人犯,演的就是自己的生活,片酬是8000元。
马国伟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是评委全票通过的,一夜之间从普通民警跃升国际影帝,马国伟听到自己的名字就被吓到了,“我当时一听就傻了,感觉跟犯了罪一样”。
马国伟凭《千钧一发》又获得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影帝和金鸡奖影帝的提名,被问到会不会接着演戏,马国伟说要演也只能演警察,要合作也只找高群书导演,“我不会自我膨胀,我知道我自己会不会演戏,当警察才是一辈子的正业”
张家辉(1967—)2013年第16届《激战》
张家辉在《激战》中饰演过气拳王程辉,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和金像奖影帝。为了拍好此片,张家辉花了几个月接受体能训练,在一次动作戏中,对手演员意外踢断了张家辉左手小拇指。张家辉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时一发生我就感觉痛,然后那个时候看不到我的手指,我举起来一看,我马上就不敢看了。”
张家辉没有出众的外表和运气,在影视圈跑龙套、当配角20年,直到2009年凭《证人》拿到金像奖影帝,他的努力才获得肯定。《激战》女主角李馨巧年仅10岁,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后,是史上最年轻的金爵奖影后。张家辉得奖后表示:
“能够在上海获奖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有很多国家的电影参赛,我没想到李馨巧那么小就可以拿影后,我要继续努力。”
邓超(1979—)段奕宏(1973—)郭涛(1967—)2015年第18届《烈日灼心》
2015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出“三黄蛋”,邓超、段奕宏、郭涛凭《烈日灼心》携手摘夺最佳男演员奖,导演曹保平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评委会称:
“将奖项颁发给三位演员,因为他们不仅仅各自表现优秀,同时他们集体式的缺一不可的演出,让影片得以完美呈现,令人刮目相看。”
三位影帝表示,彼此互相成就,不分你我。郭涛表示:“每个人都有过往,一生可能会犯错,在自我救赎的过程中,确实非常纠结,但是我相信,每个朋友看完我们的片子,或多或少都会照亮自己的心。”邓超表示:“感谢《烈日灼心》、感谢上海国际电影节可以让我重温在厦门‘烈日灼心’的日子。”段奕宏表示:“无论再过多少年,我都会沿着我心中认定的演员的道路走下去。”
这部电影表演最出色的还是邓超,获得了金马奖影帝提名和金鸡奖影帝。
刘烨(1978—)2016年第19届《追兇者也》
继《烈日灼心》夺得“三黄蛋”后,第二年曹保平的《追兇者也》助刘烨拿下金爵奖影帝。刘烨2001年获得金马影帝,2004年获得金鸡影帝,12年后刘烨终于获得首个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
刘烨在该片中首次尝试用云南方言演出,造型邋遢,评委会给刘烨的评语是:“一个好演员会释放一种特别的存在感,即使没有台词也特别有张力,刘烨做到了。”刘烨特别感谢了三个重要的女人:
“距离上次拿表演奖有10年左右了,我在这些年里面特别感谢我妈妈我老婆我经纪人,她们让我在生活中达到特别舒适的状态,让我工作和生活得到平衡。”
黄渤(1974—)2017年第20届《冰之下》
《冰之下》是悬疑犯罪片,黄渤饰演生活在中俄边境小城,多年来混迹在社会底层靠贩卖情报为生的线人。黄渤凭此片获得了首个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也是中国男演员连续三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影帝。
评委给黄渤的评语是:“他用极简主义的表演方式,完美地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想,他用富有洞察力的表演,为故事的张力作出了贡献。”
黄渤发表获奖感言,幽默地说道:“沉甸甸的奖杯,让我意识到老是演喜剧片是没有出息的。”黄渤表示自己这两年接戏不太多,没有怎么演喜剧电影,而是静下来做了些不同的尝试,《冰之下》就是这样的电影。
常枫(1923—)2019年第22届《拂乡心》
常枫在秦海璐首次执导的《拂乡心》中饰演回不去故乡的台湾老兵,从影70多年,96岁高龄的他获得了金爵奖影帝,创造了一项纪录,成为华语电影圈和世界A类国际电影节最年长的影帝。
《拂乡心》是常枫的“封箱之作”,评委会的评语是:常枫用连贯完整、深具体感的细腻表演,诠释了人物对于故乡与生命的庄重态度。
96岁的常枫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我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了,说话也啰里啰嗦,今天上海国际电影节好像跟我有一个默契,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已经96岁了,这么大年纪,我能够站在这领奖应该是(因为)年纪大了,非常不容易,我特别谢谢各位评审。”
常枫是台湾影视圈的“活化石”,参演了台湾的第一部电影、第一部电视剧,1976年凭借《香花与毒草》摘得金马奖影帝,1984年凭《颐园飘香》获金马最佳男配角,2008年被金马授予终身成就奖。在1984、1986年两次获得金钟奖最佳男主角,2015年被金钟奖授予特别贡献奖。
大陆观众最熟悉常枫的作品是电视剧《追妻三人行》中的牛爸和马景涛叶童版《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是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D. 中国电影史的史上第一
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清光绪22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
以中国为题材的第一部纪录片:1896年美国缪托斯柯甫公司拍摄的《李鸿章在格伦特墓前》。
中外合拍的第一部影片:1902年,美国文列文同邵醉翁合拍《慈禧太后》。第一部独立拍摄的影片: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像馆拍成的由京剧着名武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
第一个电影放映场:北京西单的“文明茶园”挂牌为“北京电影”。
第一部电影故事短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难夫难妻》。它首映是1913年9月底。
第一位女演员: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向遵循着男扮女装的规则。即使是在甲午战争后诞生的 “文明戏”中,也没有打破男扮女装的传统。1905年问世的中国电影自然也难以摆脱这一文化习俗。直到1913年《难夫难妻》这部以婚姻关系为内容的影片中,所有的男女人物依然都是由男演员扮演的。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员来自和《难夫难妻》同年拍摄的香港短故事片《庄子试妻》。影片取材于明清传奇,描述庄周诈死,以试其妻子是否忠贞的故事。也许是因为香港长期处在英国统治之下,得西方风气之先,故能够接受男女同台演出。结果,导演黎民伟的妻子严姗姗在片中扮演了庄周妻子的使女,虽然还不是主角,但这已足以使严姗姗获得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的殊荣。
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1922年上映的《阎瑞生》,任彭年导演。该片以当时上海阎瑞生谋毙王莲英的轰动社会案件为依据,写的是真人真事,上映盛况空前。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问世于1925年,即电影在中国诞生后整整20年后。它是由洪深编写的历史题材剧《申屠氏》,发表于当年《东方杂志》22卷1-3月号上。
第一部动画片:动画片是美术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中国的美术片就是从动画电影开始的。1920年,上海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人称“万氏兄弟”)在影院中看到了《大力水手》、《勃比小姐》等早期美国动画片后,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研制中国的动画电影。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
第一部出国的影片:新亚公司拍摄的《红粉骷髅》,管海峰导演,除在上海、天津、北京上映外,还到日本、越南等国放映。
第一个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
第一首电影插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第一部蜡盘发音片:《歌女红牡丹》(1931年)。
第一部片上发声片:《雨过天晴》(1931年)。
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荣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第一部音乐喜剧片:袁牧之编导的《都市风光》,完成于1930年10月。
第一部采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影片:《都市风光》。
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电影奖:1932年,由当时中国教育界和电影界热心人士共同倡议,在南京建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于次年举行了第一次影片评选活动,《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评为优秀影片。此后又举行了几次评选。由于当时协会的领导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党政高层官员身份,因此可以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电影奖。
第一位电影皇后: 1933年,开办于上海的《明星日报》以“鼓励诸女明星之进取心,促成电影之发展”为宗旨,发起了一次评选“电影皇后”的活动。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具有较大影响的电影明星评选。在参选的诸明星中,来自明星公司的胡蝶、联华公司的阮玲玉和来自天一公司的陈玉梅呼声最高,选票也比较接近。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评选,胡蝶得票21,334张,陈玉梅得票10,028张,阮玲玉得票7,290张。胡蝶由此登上了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的“宝座”。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得了荣获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第一位国际三大影展最佳演员:1992年2月,张曼玉凭借电影《阮玲玉》获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成为中国影史上第一位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演员荣誉的影星。
第一部恐怖电影:1937年,新成立的新华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欢迎的影片《夜半歌声》,这是中国银幕上出现的第一部国产恐怖电影,它不但在当时制造了轰动效应,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其价值和魅力依然能够得到验证。
第一部抗战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完成的第一部表现抗战的故事片,史东山编导、吴蔚云摄影,完成于1938年1月。
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着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出文化干部前往东北接管伪“满洲映画协会”(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建立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在“满映”的原址上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东影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第一部译制片:1949年5月,由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的苏联电影《普通一兵》。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
建国后第一部中外联合摄制的影片: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影片公司联合摄制的儿童片《风筝》,1958年6月上映。
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
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1962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第一部彩色遮幅宽银幕故事片:《青春》,197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第一部寓言样式的动画片:《夸口青蛙》
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最高奖的故事片:1988年,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和姜文主演的影片《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金熊奖。这是第一部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的中国电影。
第一部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影片: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第一部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也是惟一的一部。
中国第一个由专业影人评选的电影奖:在中国电影三大奖中,电影金鸡奖是由专业电影人员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金鸡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奖杯为一尊引颈高唱的金鸡,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同时亦包含着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奋发前进的意义。该奖每年评选一次。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担任评委。在这一类别的电影奖中它不仅是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它也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 。
E.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
历史上中国电影第一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便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带有买办性质。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次出现“导演”专用名词。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将指挥拍摄影片者称为“导演”。自此,影剧界有了“导演”这一专用名词。
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专着。1924年中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专着《影戏学》出版,由徐卓呆译着。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创办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电影讲义》是该校之教材。
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1926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出版。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孙瑜词、孙成壁曲)。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1949年王滨导演的《桥》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塑造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形象。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1957年由谢晋导演的《女蓝五号》,不但是谢晋成名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该影片荣获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1960年又获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的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影片。1963年李俊导演的《农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难生活的影片。影片于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鸡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中国第一部阐述中国电影发展史专着。1989年由陈荒煤主编、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电影发展史专着《当代中国电影》出版。
F. 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的地方是在哪里
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的地方是在上海的徐园。1896年的8月11日,由法国商人在西唐家弄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了“西洋影戏”《火车进站》《园丁浇花》。
这是国内第一次营业性电影放映活动。此后,去徐园看电影成为上海才子佳人们的消遣和时髦场所,虽然花费不少,感兴趣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中国电影其他的发展情况。
自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但当时只是夹杂在各种游艺活动中,没有固定的放映场所。 1903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携带一架旧放映机、一些残缺短片,在青莲阁楼下租一间小房间开影戏部。放映电影时,还不时撩开放映室的门帘招徕顾客。上海市民对这些“西洋影戏”倍感新奇,纷纷购票先睹为快,因此,青莲阁成了中国最早的电影固定放映点。
G. 中国第一个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国际电影制作人协会联合会承认的具有比赛性质的电影节,在中国及国际上都有很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