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内地三大电影奖是什么
中国电影界的三大奖项——华表奖、金鸡奖和百花奖。
1、华表奖
全称:政府优秀影片奖,正式设立于199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是中国(内地)电影界的政府奖,体现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扶持。
2、金鸡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于1981年创办,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故取名中国电影金鸡奖。
3、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由周恩来总理发起的电影大奖。百花奖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
(1)三大电影节最佳影片中国扩展阅读
奖杯
1、华表奖
华表奖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名字叫华表。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一对华表间距为96米,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98厘米,重20000多公斤。
2、金鸡奖
金鸡奖奖杯为铜质镀金金鸡,以金鸡啼晓并鼓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奖杯为一尊引颈高唱的金鸡。
3、百花奖
百花奖奖杯为铜质镀金花神,表示电影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百花奖奖杯是由着名的雕塑美术家姚永康设计。
姚永康,1942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现为该院教授、享受国家级"特殊津贴"专家。擅长油画、雕塑,他的城市雕塑作品"难忘的时刻"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他设计的"百花女神"雕像,作为历届中国电影"百花奖"奖杯延用至今。
B. 比较一下华语三大电影节奖项的含金量
华语电影三大奖项分别是: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
然而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是金鸡奖,其次是金马奖,最后是金像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创立于1981年,两年一届,是华语电影中审核最严格的。由专家组+中国文联+中国影协+大众点评组成的审核团队。金鸡奖审核的时候,如果选不出好的作品或者演员,这个奖项是可以空缺的,而不会说随便找个作品或演员顶上。另外,金鸡奖没有地方保护,只要是华语电影都可以参选。
台湾电影金马奖创立于1962年,一年一届,是三大奖项中历史最长的。金马奖的评选除了评审团以外,还会有外国评审团加入,因此金马奖的评选比较国际化。但近年来台湾地区文化事业逐步落后,最近几年的金马奖都是由中国大陆地区的影片包揽。
香港电影金像奖创立于1982年,一年一届。由于金像奖大部分只颁发给香港电影,甚少有大陆影片和台湾影片,地方保护主义很严重。因此金像奖又被称为“香港人的奖”,缺乏一定的开放性。
C. 我国电影三大奖项是什么
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一起并称中国电影的三大奖。百花奖是观众奖,金鸡奖是专家奖,华表奖是政府奖。这三个奖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三项常设全国性文艺大奖。若再加上中国电影童牛奖(儿童奖),也称为中国电影四大奖。
1、百花奖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1963举办第二届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到1980 年才恢复举办了第三届。此后每年举行一次,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
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节年年举办。
(3)三大电影节最佳影片中国扩展阅读:
1、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
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
2、中国珠海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是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由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永久性的国家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每两年一届,原名“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从1996年的第二届起改为现名,首届于1994年6月在珠海市举行。
中国珠海电影节本着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将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放肆吧
3、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电影三大奖
D. 为什么红高粱会成为第一部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中国电影
原因如下:
《红高粱》塑造了“我奶奶”、“我爷爷”、罗汉大叔等一批中国普通老百姓群像,歌颂了他们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民族精神,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格、心理、文化以及生存方式作出了思考。
该片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国人豪迈爽快的一面,跟中国内地电影一贯的哀伤沉重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摄影师顾长卫在取景和色彩的运用上有出色表现,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国电影罕见的“景人合一”之美,令人看得畅快淋离。
整部电影似乎只由黄色和红色组成。身为西安人的张艺谋用泼墨式的表象风格向它们表达着热爱之情,那些黄色的土地正是他所要朝拜的对象。而红色则更加出彩,除了比人高的“红”高粱,还有“我奶奶”的红盖头、红轿子、红鞋子,窗上的红窗花、碗里的血红的高粱酒、红彤彤的炉火。
中国影史上,《红高粱》是第一部获得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电影,也是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中独特的色彩与影片中弥漫出来的奔放的气质,让人们能充分感觉到这部电影中的氛围,也展现了张艺谋在当时作为新导演的无限潜力。
国际三大电影节是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这三大电影节是目前影坛上最权威最有分量的三个电影节,他们颁出的最高奖项分别是金狮奖、金棕榈奖和金熊奖,也代表了全世界电影的最高荣耀。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不同于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颁奖礼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采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评奖。
每一个竞赛单元均设有独立的“评审团主席”和“评审团成员”,由主席领导,成员一般在10人以内,通常邀请电影界、文学界的权威人士,他们将在讨论和论证中决定奖项的归属。
E. 中国三大电影奖有哪些
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
1、中国电影华表奖,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主办的电影奖项。正式设立于1994年,是中国电影界的政府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华表奖由政府出资奖励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属于鼓励性质的电影奖项。体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扶持。
2、大众电影百花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是中国大陆电影界的观众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合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3、中国电影金鸡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81年,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合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5)三大电影节最佳影片中国扩展阅读:
1961年9月12日,为这项群众电影奖命名时,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黄钢提出名称为“大众电影读者评选1960—1961最佳电影奖”,由于名称过长念起来也不太顺,后来又提出是否叫“百花奖”“工农兵奖”,大家一致认可“百花奖”这个名称。最终定下名称为“大众电影百花奖”。
F. 三大电影节有哪些
如下:
1、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G. 中国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有哪些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年鉴
戛纳电影节
第46届(1993)
《霸王别姬》(陈凯歌) 金棕榈奖
《戏梦人生》(台湾) 评委会奖
第47届(1994)
《活着》(张艺谋) 评委会特别大奖
葛优(《活着》) 最佳男演员
第48届(1995)
吕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技术大奖
第50届(1997)
王家卫(《春光乍泄》) 最佳导演奖
第52届(1999)
屠居华 (《荆轲刺秦王》) 技术大奖
第53届(2000)
《鬼子来了》(姜文) 评委会特别大奖
杨德昌(《一一》) 最佳导演奖
梁朝伟(《花样年华》) 最佳男演员
杜可风,李屏宾(《花样年华》)特别技术奖,
柏林电影节
第38届(1988)
《红高粱》(张艺谋) 金熊奖
第39届(1989)
《晚钟》(吴子牛) 银熊奖
第40届(1990)
《本命年》(谢飞) 银熊奖
第42届(1992)
张曼玉(《阮玲玉》) 最佳女演员
第43届(1993)
《喜宴》(李安) 银熊奖
《香魂女》(谢飞) 金熊奖
第45届(1995)
萧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女演员
《红粉》(李少红) 银熊奖(最佳视觉成就)
第46届(1996)
《理智与情感》(李安) 金熊奖
严浩(《太阳有耳》) 最佳导演奖
第47届(1997)
《河流》(蔡明亮) 银熊奖
第50届(2000)
《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银熊奖
威尼斯电影节
第46届(1989)
《悲情城市》(侯孝贤) 金狮奖
第48届(1991)
《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银狮奖
第49届(1992)
《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金狮奖
巩俐(《秋菊打官司》) 最佳女演员
第51届(1994)
《爱情万岁》(蔡明亮) 金狮奖
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最佳男演员
第56届(1999)
《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金狮奖
张元(《过年回家》) 最佳导演奖
H. 14部获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影片,导演们的崛起吗
1《霸王别姬》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以上就是获得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14部华人影片。
I. 有哪些曾经获得国际奖项的中国影片
1、《杨贵妃》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1993年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它是一部记实性电影,以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李老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穿梭交织,以李天禄的个体经历呈现出台湾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间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