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农村3d电影放映工程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农村3d电影放映工程

发布时间: 2023-02-03 08:44:38

1. 农村公益电影还能放多久

每年都会有新政策。
2022年农村公益公益电影放映目标场次是1400场。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一项国家推动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关于2131工程

二)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电影经费问题。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2〕107号)文件要求,各市、县、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好农民看电影经费问题。
1.省财政继续对购买电影拷贝和电影放映设备实行专项补助,稳步推进“2131工程”的实施。
2.各市、县、区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建立健全“2131工程”经费保障制度,将“2131工程”补助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使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经费真正得到落实。具体补贴办法、标准由各市、县、区自行制定。
3.实施“2131工程”要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相结合,要遵从农民自愿的原则收取服务费,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放映单位或个人可本着“双方自愿,低偿有效,取之有度,协商一致”的原则,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电影放映合同,提供优质服务,并按合同收取服务费。
4.进一步开拓农村电影市场。有条件的县(市、区)电影公司可积极与企业联系,采取“影企联姻”等市场运作的方式,筹措更多资金搞活农村电影市场。
5.严格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各市、县、区农村电影放映专项资金一定要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并要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管理监督。

三、坚持探索创新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机制,进一步搞活农村电影放映市场
(一)县级电影公司要充分发挥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改革步伐,面向农村搞活经营机制,积极占领农村电影放映市场。要鼓励组建农村电影放映股份合作公司,大力培育个体电影放映队,鼓励各种所有制主体从事电影放映活动,允许跨地区经营,搞活农村电影市场。
(二)各市、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影公司要充分利用国家“2131工程”的政策,管理和使用好国家和省上资助的放映设备及拷贝,建立农村电影流动放映与固定放映相结合的放映网点,积极构建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
(三)继续抓好“爱教片”和科教片的放映,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农村未成年人成长提供良好氛围,帮助农民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
(四)各级电影公司和各放映队要充分做好影片的组织、调度和排片工作,做好放映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技术保障工作,并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加强对放映员的技术培训,切实做好放映服务和人才技术保障工作。

3. 电影形成并兴盛于什么时期

现在就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光是观影人数还有片子的质量包括票房都是最巅峰的时期,有关电影发展的阶段解释如下:
美国电影发展史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了“囚车”的摄影场,被电影放映机视为美国电影史 电影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收益高,竞争激烈。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机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至1912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M.塞纳特、M.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对现代电影的原理有很大的启发。但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真正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着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 《狂流》剧照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 《一江春水向东流》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 《白毛女》电影海报《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 《焦裕禄》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英雄,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震撼》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近三年来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现代电影
3D电影巧妙地利用了“偏光”。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当画面投放于电影银幕前,就会形成左、右“细微”的双重影像。特制的偏光眼镜能将左、右“双影”叠合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让观众感受到景物扑面而来、“身临其境”的神奇幻觉。

4. 国家有送电影下乡的扶持政策吗具体的是那些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一种服务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国家扶持政策为:发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资金预算等。

5. 到农村免费播放电影要办证吗

肯定要办证,授权啊,如果政府不管,你播放不合法电影咋办.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介绍
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农村电影发展思路,逐步建立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相协调、固定放映和流动放映相结合的农村电影服务体系。加强指导培训,对全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负责人、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强化监督管理,对部分市、县农村电影放映场次和场次补贴情况进行了检查,发放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资金预算,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场次和场次补贴发放的监管。
电影片源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片源,都是各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采购的。“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有什么片子,就能放什么片子。”根据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实施细则》,国家广电总局每年选定不低于60部专供农村放映的故事片和不低于30部的科教片,由政府出资,委托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购买农村公益版权后,向全国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发行。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在运营过程中经批准可以按照东部3元/场、中部2元/场、西部1元/场的标准收取技术服务费和成本费。

6. 3d电影能在路天没吗我想购一台3D放影机在农村放,请问是不是可以

目前3d影视节目还是太少,不建议。即使有设备,放映的素材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家居3d影视刚是起步,还没到鼎盛,就是家里置办了这些,片源还是个问题。

7.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有什么社会效益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之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是摆在我们广大电影放映工作者面前艰巨而崇高的任务。

(7)农村3d电影放映工程扩展阅读

近年来,浙江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院(厅)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的观影条件。如今,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大片。但目前,浙江农村电影放映仍存在“片子老”的现象,农村居民想看新片、大片的愿望得不到满足。

对此,浙江省委宣传部电影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旨在展示70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利用电影这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让广大农民群众“看上电影”“看好电影”;同时,让更多的新片、大片进农村,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间,解决“按需”放映的问题。

据悉,未来浙江各地将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等场地,改善观影条件,实现室内固定放映,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过瘾、看得舒服、看得放心。

8. 2012年全国影视产业产值有多少

年度电影局通气会1月9日在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影局局长童刚做了2012年的总结报告。2012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170.73亿元,但进口片票房份额占到52%,国产电影票房首次输给了进口片。1月9日下午,年度电影局通气会在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影局局长童刚通报年度电影票房及电影产业发展情况。2012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170.73亿元,但进口片票房份额占到52%,国产电影票房首次输给了进口片。
这份报告归纳了2012年电影工作的六大成绩,一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主流电影创作取得新成就;二是面临进口分账影片的冲击下,国产电影市场中频现黑马;三是影院建设保持了高速发展;四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目标全面实现;五是电影技术发展,科技创新进程加快;六是电影走出去工程稳步推进。同时,报告中也指出了中国电影产业中不可回避的一系列矛盾。
全年总票房破170亿 比十年前增长18.5倍
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170.73亿,同比增长30.1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82.73亿元,占全部票房总额的48.46%。童刚介绍说,2002年,我国电影总票房9.2亿元,去年一年的总票房比十年前增长了18.5倍,年均增长33.9%。2012年,我国生产故事片745部,动画电影33部,纪录影片15部,科教影片74部,特种电影26部,各类电影总量达到了893部。

为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去年涌现出了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电影,如《忠诚与背叛》、《雨中的树》、《生死罗布泊》等,以崭新的观察角度、体验方式、表现形式提高艺术性,同时积极借鉴类型电影元素,引入高科技制作手段,探索主流影片的创作道路。
进口分账片配额增加 国产电影频现黑马
去年也是挑战严峻的一年,2012年2月18日,中国和美国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确定在每年20部进口分账电影配额的基础上再增加14部进口分账的高新技术格式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也由此前的17.5%提高到25%,国产影片市场地位受到极大挑战,压力前所未有。上半年进口影片票房达到了52.67亿元,其中12部影片票房过亿,而国产影片票房只有28.05亿元,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只有6部,市场份额仅为34.75%。
不过,2012年下半年却出现了不少市场反响较好的国产片,《一九四二》、《十二生肖》、《搜索》、《人再囧途之泰囧》、《画皮II》、《寒战》、《听风者》等电影均取得较高票房成绩。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人再囧途之泰囧》和《寒战》等小成本影片类型定位精准,《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截至目前,以3600多万的观影人次超过《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以近12亿元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国产电影新纪录。
2012年国产影片在全年票房总额中占比超过48%,累计有21部国产电影票房过亿,6部影片达到2亿以上票房、3部影片达到7亿以上票房,数量超过历年。

影院建设高速发展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目标全面实现
童刚在报告中提到,2012年,我国新增银幕3832块,平均每天全国新增银幕10.5块,且全部为数字影厅,截止2012年底,全国银幕数从2002年的1845块增加到现有的13118块,其中2K数字银幕超过1.2万块,主流院线影院基本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银幕的增加伴随着院线票房成绩的提高,2012年我国共有25条院线年度票房超过亿元。
与此同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也取得了不俗成绩,“五个一工程”入选电影作品在全国农村地区得以广泛展映、展播。截止年底,全国共有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8条,放映队5万多支,全年共放映影片800万场左右,观影人次达到了15亿。
电影新技术展示市场影响力 中国电影开拓海外市场
以3D、IMAX为代表的高薪技术格式电影展示出巨大的市场影响力,高薪技术格式电影放映的全面铺开和国产3D、巨幕电影的制作水平突破,使得国产电影的新技术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去年全年共有12部国产3D电影登陆市场,《十二生肖》、《一九四二》等影片也尝试通过IMAX、中国巨幕等技术手段提升观影体验。由电影科研所、中影集团等单位联合集成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巨幕数字放映系统投入商业运营,打破了美国IMAX格式对巨幕电影市场的垄断。
在海外电影引进内地影院的同时,我国的国产电影走出去工程也在稳步推进。2012年,在境外4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共举办了118次中国电影展(周),展映国产影片614部次,有47部国产影片译制成英、法、西、阿、俄等10个语种,共向48个驻外使领馆提供了526部次影片。全年共有390部次影片参加了32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77个电影节,其中有55部次电影在21个电影节上获得了73个奖项。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到了10.63亿元。
电影质量滞后于数量 市场档期和秩序有待提高
在这份报告中,童刚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现在国产电影产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其中较为主要的是国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亟待强化,国产影片科技含量与人才储备较为欠缺,产业布局不均衡,电影技术标准及监管体系仍不完备,“走出去”的能力还显薄弱,农村电影放映条件也有待改善。
2012年,票房收入超过2亿元的国产影片与美国进口影片相比,数量偏少,竞争力相对低下;在5000万-2亿元的中等票房影片中,虽然国产影片比例占有一定优势,但质量参差不齐,口碑与票房不相称。这些现象凸显出国产电影的核心创作力不强,在类型化开发、多样性建设等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国有电影单位的整体实力在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品牌建设意识较为薄弱。

此外,东西部地区差异、大中小城市间差异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县级影院、二级市场的效益产出水平不高。2012年,虽然加强了对档期分布的宏观调控,但影片在热门档期扎堆上映、相互挤压的现象仍然存在,严谨有序的市场状态仍是今后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电影市场监管的制度化漏洞未能及时完善,票房的偷漏瞒报现象仍较为严重。
童刚总结说,2013年,中国电影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遭遇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我们相信,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巨大的,电影全行业应当继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